中国文化概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24×1′
1、“文”与表示先天素质的“质”相对时,一般指的是后天形成的 A 。A 品德、修养B 知识、学问C身份、地位D 装扮、修饰
2、文化的历史传播,上层文化是以文字典籍为媒体的,而底层文化则主要靠 C 。 A 自发传承 B 家庭传承 C口头传承 D 传男不传女
3、贯穿于一个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是 C 。A 传统文化 B 历史文化 C 文化传统 D 文化观念
4、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属于 A 气候。A 温带气候 B 亚热带气候 C 寒温带气候 D 热带气候
5、把湘江和漓江两大水系沟通联结起来的是 B 。 A 汉水 B 灵渠 C 淮河 D 郑国渠
6、竺可桢先生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一文中指出,五千年来中国气候的大势是 B 。 A 由冷变暖,温暖时期越来越长,温暖程度越来越高。 B 由暖变冷,温暖时期越来越短,温暖程度越来越低。 C 由冷变暖,温暖时期越来越短,温暖程度越来越低。 D 由暖变冷,温暖时期越来越长,温暖程度越来越高。
7、据有关学者统计,自两汉以来,中国的灾害总的趋势是 C 。 A 频率越来越疏,程度越来越大 B 频率越来越密,程度越来越小 C 频率越来越密,程度越来越大 D 频率越来越疏,程度越来越小
8、中国文化的发祥地是 C 。 A 长江流域 B 四川盘地 C 黄河流域 D 东南沿海
9、决定了中国文明发展的道路与文化方向的地理背景是 D 。 A 西高东低的地势 B 温带季风气候 C 整体性地形 D 广大地域
10、中国政治观点中的基调和历史基本方向是 A 。 A 追求一统 B 等级制度 C 宗法伦理思想 D 儒家思想
1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灿烂辉煌的文化高潮,得益于分封制带来的区域意识和 B 。 A 山川地理条件 B 竞争意识 C 经济军事发展 D 开放的文化政策
12、扬州及周围地区盛极一时的商业文化形成,如果从构成区域文化因素的角度出发,应该收入 B 。 A 自然环境一类 B 地理条件的得天独厚 C 区域意识的明确 D 典范人物的影响
13、“礼失而求诸野”,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地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 A 。 A 保存之功 B 地域文化特色补充 C 承继作用 D 资源丰富之功
1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用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这些话强调的是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这话是 C 说的。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朱元璋
15、沟通南北的大运河自隋唐形成,至元朝京杭大运河开通成为重要的经济运输通道,其中运送江南粮食至中原地区,成为维系国家命脉的交通线的是 B 。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清
16、

森林资源的过度采伐,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在下游平原地带成为悬河,从 B 开始,黄河下游迁徙摆动成为常态。 A 魏晋 B 唐五代 C 宋 D 明清
17、南方在唐宋时期真正成为经济中心,最主要的原因是 C 。 A 开通运河 B 政治清明 C 兴修水利 D 水稻丰收
18、中国古代文化的三大基干是儒家文化,法家文化和 A 。 A 道家及楚辞文学 B 塞家文化 C 名家文化 D 阴阳家文化
19、相对于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渊源,中国文化源泉是 B 。 A 儒家文化 B 先秦文化 C 远古文化 D 新石器时代文化
20、新石器时代的三大文明成就是农业、制陶和 A 。 A 石器的磨制和钻孔 B 村落文化 C 氏族制度形成 D 打制石器的使用
21、根据考古发现,中国文化的发生是 C 。 A 黄河流域一元文化发展的结果 B 黄河和长江流域二元文化融合的结果 C 多区域多元文化融合的结果 D “三皇五帝”相承的结果
22、鲧因治水不当被治罪,而禹仍然恪尽职守,这一治水故事突出体现了夏代文化的 C 。 A 遵命 B 宗教虔诚 C 尚忠 D 实干
23、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是甲骨文和 D 的发掘出土。 A 陶器 B 谷物 C 石器 D 青铜器
24、在西周时期,赋予了“政道”内涵社会关系的维护及社会道德的养成行为是 A 。 A 农耕 B 宗教 C 商业 D 手工业
25、代表着劳动阶层思想,捍卫本阶层利益和财产的是 B 。 A 儒家 B 墨家 C 名家 D 法家
26、“尚公义”是早期“法家”的思想的精义,即建立一种普遍的制度,上约君主,下约民众。其代表人物是 A 。 A 秦国的商鞅 B 韩非子 C 李悝 D 子产
27、自秦至汉武帝时期,经过百余年,C 作为王朝唯一的政治制度得以确定,并由此形成的政治大一统格局。 A 分封制 B 诸侯制 C 郡县制 D 中央集权制
28、秦汉时期对官员选拔的方式一般采用 D 。 A 世袭制 B 任命制 C 科举制 D 察举制
29、汉朝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轻徭薄税,发展农业,是小农发展的黄金时期,这被史家称为 A 。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汉朝盛世 D 小农盛世
30、向汉武提出“罢黩百家,独尊儒家”的是 B 。 A 谷永 B 董仲舒 C 晁错 D 公孙弘
31、对中国人的人生观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是 C 。 A 道家的出世思想 B 法家的权谋思想 C 儒家的政治齐平思想 D 墨家的兼爱思想
32、丝绸之路形成的最初原因是 D 。 A 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 B 向西方输也中国的丝绸 C 从西方引进佛教等西域文化 D打通西域,打击匈奴
33、汉武帝为“独尊儒术”,观民风察得失,设立了 A 广采民歌。 A 乐府 B 尚书 C 太学 D 公府
34、魏晋以后的门阀制度是汉

朝独尊儒术而形成的 B 开始的。 A 官僚阶层 B 土族阶层 C 太学生 D 公卿阶层
35、东汉宦官集团对以太学生为主的年轻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进行残酷打击,大肆捕杀和禁锢,即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 A 事件。 A 党锢之祸 B 焚书坑儒 C 八王这乱 D 王莽干政
36、魏晋时期内侵民族一般为所谓“五胡”之说,这五胡是匈奴、鲜卑、羯、氏、 C 。 A 稽胡 B 水胡 C 羌 D 山胡
37、中国人树立起牢不可破的羡慕读书的心理,是从 B 开始的。 A 春秋孔子时代 B汉武帝独尊儒术时代 C 魏晋门阀士族时代 D 隋唐科举取士时代
38、东晋产生王羲之那样的大书法家,是与魏晋时期 D 的高涨有很大的关系的。 A 书法艺术 B 清谈行为 C 论法读书 D 士族文化
39、佛教产生于印度,是从大约 B 传入中国的。 A 春秋时代 B 两汉之交 C 魏晋时期 D 隋唐时期
40、在佛教与中国固有的社会秩序、文化伦理产生矛盾和冲突之中最为著名的争论是 A 。 A 范缜的《神灭论》 B 慧琳《黑白论》 C 沙门之争 D 夷夏之争
41、“胡服”即上衣下裤和“胡坐”由席地坐改为垂脚坐,这种汉民族固有生活方式的改变显示了民族融合中的 C 。 A少数民族生活习惯的强大 B汉民族生活习惯的易变性 C 汉民族生活习惯的胡化 D 少数民族生活习惯的优化
42、隋唐在中央政府实行政治制度是 C 。 A 九品中正制 B 三公九卿制 C三省六部制 D 六部制
43、为后世一直沿续直至晚清的科举制度是在 C 朝代开台创立的。 A 汉朝 B 南北朝 C 隋朝 D 唐朝
44、《木兰辞》中描写木兰替父从军前到市场买骏马长鞭的叙述,是唐代 A 参军准备的写照。 A 府兵 B普通农民 C 手工业者 D 官府人家
45、唐朝对少数民族实行“全部落,顺士俗”的开放政策。“全部落,顺士俗”的含义是 D 。 A 归顺 B入乡随俗 C 保全部落 D 部落自治
46、文成公主出嫁西藏松赞干布,是著名的民族和亲政策的历史性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在国力强盛、心态开放的 C 时期。 A 汉武帝、景帝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47、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得到了真正发展的是 B 。 A 天台宗 B禅宗 C 华严宗 D 律宗
48、北宋出现的纸币 A ,是我国使用纸币的开始。 A 交子 B 关子 C 会子 D 钱引
49、让中国人自豪的四大发明,除了东汉发明的一种外, C 都是在民力发展强盛的时期发明的。 A 造纸术、火药、指南针 B 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 C 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 D 火药、活字印刷、造纸术
50、今天的评语是从讲述历史合人世间故事的“说话”而来的。记录“说话”的文章即“话本”是后来的白话小

说之祖。“说话“随着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自 C 以后兴旺起来。 A 魏晋 B 唐朝初期 C 唐朝中期 D 南宋
51、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式的著作是 B 。 A 陆龟蒙的《耒耜经》 B 宋沈括的《梦溪笔谈》 C 元王祯的《农书》 D 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52、元朝政治,带有明显的民族压迫性质,元朝把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四等分别对待。这四等是 A 。 A 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B 蒙古人,汉人,色目人,南人 C 蒙古人,汉人,南人,色目人 D 色目人,蒙古人,汉人,南人
53、基督教在中国传统的先驱人物,是1291年到达泉州的意大利方济各会士 D 。 A 利玛赛 B 马可波罗 C 鄂多立克 D 孟德高维诺
54、元朝时曾经在扬州任职的意大利商人是 C ,他在回国后写下了著名的游记。 A 鄂多立克 B 孟德高维诺 C 马可波罗 D 利玛赛
55、在18世纪,西方曾经形成过一个了解中国、学习中国文化的高潮,这一基本事实记载在 B 。 A 杜赫德的《中华帝国全志》 B 谢和耐《中国文明史》 C 格鲁贤的《中国志》 D 魁奈的《中国专制主义》
56、在中国两千年的皇帝群中,出身农民、具有强烈的农民意识的皇帝是 D 。 A刘邦 B李世民 C赵匡胤 D朱元璋
57、元朝知识分子由于在政治上失去了前途,因而加入了戏剧文学创作的行列,创造了元杂剧的辉煌灿烂。其中的代表人物是 A 。 A 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 B 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 C 关汉卿,汤显祖,马致远 D王实甫,马致远,汤显祖
58、元朝知识分子在转向文学创作的努力过程中,创造了一种新颖的诗歌形式,这就是 C 。 A 律诗 B杂剧 C 散曲 D 宫调
59、主张“童心“说的是著名的思想家 B 。 A 王阳明 B 李贽 C 朱熹 D 陆九渊
60、代表了对中国历史文化深刻反思的明末清初的“三先生“是 B 。 A 王夫子,顾炎武,李贽 B 王夫子,顾炎武,黄宗羲 C 李贽,顾炎武,黄宗羲 D 李贽,王夫子,顾炎武
70、重文献考据,为后来清朝“乾嘉学派”奠定了基础的著名学者是 A 。 A顾炎武 B王夫子 C黄宗羲 D李贽
71、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的基础,是 A 。 A 农耕自然经济 B 农牧自然经济 C 牧林经济 D 农林牧自然经济
72、在黄河中下洲地区,最早出现农耕业萌芽的是 B 。 A 龙山文化 B 仰韶文化 C 二里头文化 D 河姆渡文化
73、中国的第一个农业盛世出现在 C 。 A 春秋战国时代 B 秦代 C 汉代 D 唐代码
74、对古代农耕操作的经验和农学思想的阐述,标志这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文化思想的归纳和整理的是 B 。 A 唐代的农书 B 宋代的农书 C 明代的农书

D 清代的农书
75、 B 以后,中国的农耕自然经济解体。 A 明朝 B 鸦片战争 C 太平天国 D 清代
76、中国历史政府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的转移都是随着 B 中心转移的。 A 政治中心 B 水利中心 C 人口中心 D 地理中心
77、我国传统农政思想的核心是“政绩”观和 D 。 A 农时观 B 农耕观 C 水利观 D 勤农观
78、广州的“十三行”是晚清时期专门给 B 提供的场所。 A 手工业的贸易 B 外商外货贸易 C 南北贸易 D 市民贸易
79、我国古代铜器铸造的高峰时期应该是 C 。 A 新石器时代 B 夏代 C 商周时代 D 秦汉时代
80、北京的“荣宝昌”、“全聚德”等店我,属于传统市商之道中的 A 。 A 字号 B 商幌 C 广告口号 D 牌匾
81、一个民族的传统居住方式的选择是和 B 有直接关系的。 A 传统条件 B 自然条件 C 生活习惯 D 建筑材料
82、四合院是属于 A 建筑形式。 A 土木结构 B 干栏式 C 井干式 D 半穴式
83、中国居室建筑原则是和 D 现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A 审美 B 自然适应 C 宗权 D 人伦
84、 C 居住生活仪式成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愿望的寄托。 A 祭灶仪式 B 上梁仪式 C 贺新房仪式 D 选址仪式
85、北京菜吸引了江浙风味的甜淡、维扬菜的色泽、鲁菜风味的葱香,融多农长为一炉,体现了北京菜的特色和历史渊源。这样的菜的代表名菜是 A 。 A 北京烤鸭 B 涮羊肉 C 火锅 D 红烧狮子头
86、腊八粥、春节饺子属于中国饮食文化中的 B ,体现着群体中驱邪、纳吉、庆祝等行为目的,凝聚着平民精神。 A 仪式饮食 B 节日饮食 C 传奇饮食 D 馈赠饮食
87、女子服饰中的簪花、插花习惯,始于 B 的用意目的。 A 对自然的崇拜 B 镇邪驱崇 C 性别标志 D 美化和装饰
88、我国古代的丧服称“五服”,春夏以 A 来标志家庭成员的地位,从而维系九族制的家庭体制,巩固封建社会基础。 A 麻布粗细 B 颜色深淡 C 是否缉边 D 分量的轻重
89、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刘镛所坐的绿呢大轿,称 C ,是依其官品和身份而定的。 A路 B轩辕 C官轿 D民轿
90、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体现人们生存与生产活动的基本组织形态的是 C 。 A 宗族组织 B 自然村落 C 家庭和区域社会 D 乡、亭、里
91、传统中国最为典型的家族制度是 D 。 A 血统关系 B 妯缘关系 C 五服制 D 九族
92、所谓“同宗”,指的是 A 。 A 五服以外的系族 B 五服以内的系族 C 同姓族人 D 血缘九族内的系族
93、被称为“民间二十五史”的是 D 。 A 字辈谱 B 人生礼记 C 家风 D 家谱
94、中国所用的历法是 B 。 A 公历 B 阴阳合历 C 农历 D 阳历
9

5、我国的传统中医学的理论框架是在 A 基本定型的。 A 两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 先秦时期 D 隋唐时期
96、唯见于中国传统医学理论,而不见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古代医学理论的是 B 。 A 腑脏学说 B经脉学说 C本草之学 D解剖学说
97、被称为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 C 。 A中医学说 B天文历法 C指南针 D青铜铸造术
98、中国传统的社会关系是以 A 为核心的。 A 血缘宗法关系 B 共同耕作关系 C 等级制度 D 社会分工
99、宗法制是一种出现在周代的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即王位传递实行 C 。 A 禅让制 B 推贤制 C 嫡长子继承制 D 分封制
100、隋唐以后,官僚制度采取 C 来解决中央集权体制的权力分配问题。 A 三公六卿制 B 三公九卿制 C 三省六部制 D 六部制
101、秦汉以后,中国的地方政治机构实行 B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什伍制 D 户籍制
102、所谓的“家天下”政权模式就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在这种传统下,王朝的更迭往往表现为 B 的代兴与衰亡。 A 国家 B 家族 C 民族 D 诸侯国
103、中国宗法政治制度中最基础的和首要的政治原则是 C 。 A 集权原则 B 同姓原则 C 亲亲原则 D 同门原则
104、古代中国向皇帝举荐贤士的察举方式是从 B 代开始的。 A 春秋战国 B 西汉 C 魏晋 D 隋唐
105、建立起我国文官体制的科举制度的创立一般认为是从 C 进士科的设置开始的。 A汉朝 B魏晋 C隋朝 D 唐朝
106、科举制度除了建立起中国古代的文官体制,还对 A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起到了直接作用。 A 儒家思想 B 宗亲制度 C 士族制度传统 D 伦理纲
107、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 D 。 A经学、文学和算学 B经学、算学和史学 C经学、文学和历学 D经学、文学和史学
108、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是 A 。 A 魏国的《法经》 B 郑国的《刑书》 C 商朝的《汤刑》 D 秦朝的《秦律》
109、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立法核心是 B 。 A 公义 B 三纲 C 皇权中心 D 儒家经义
110、礼最早主要是用来调节 D 关系的。 A 人与人之间 B 人与社会之间 C 人与自然之间 D 人与神之间
111、《礼记?祭统》中一共记载有君臣父子,长幼上下等 C 宗法社会基本的人伦等级关系。 A 八种 B 九种 C 十种 D 四种
112、传统礼俗的最根本特性是 C 。 A 等级性 B 调和性 C 规范性 D 严密性
11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体现的正是传统礼制的 A 。 A 规范性 B 强制性 C 调和性 D 等级性
114、儒家经典的“三礼”,指的是《周礼》、《义礼》和 A 。 A 《礼记》 B《家礼》 C

《大戴礼》 D《I小戴礼》
115、北京南郊的天坛,是清代皇帝进行 B 的遗址。 A 日月祭祀 B 天帝祭祀 C 星辰祭祀 D 气象祭祀
116、社稷祭祀是 D 一种。 A 天神祭祀 B 星辰祭祀 C 人神祭祀 D 地神祭祀
117、冠礼是古代的成人礼,加冠的年龄一般在 C 。 A 15或16岁 B 17或18岁 C 19或20岁 D 22或25岁
118、现代乡村人们在秋节为不育女子送去瓜果,表达的是一种 B 。 A 凉爽之间 B 送子之意 C 祝福之礼 D 成人之礼
119、下列不属于祭祖聚族的节日是 C 。 A 春节 B 清明节 C 重阳节 D 十月朔
120、拜年是中国传统民俗大节春节的主要活动,人们在度过新年时拜年,隐含了 A 意义。 A 人伦关系的再造 B 祝福新的一年开始 C 祝贺新生 D 交换礼物
121、对祖先的祭祀与悼念是中国传统社会民俗社会的大事,这一大事一般在每年的 A 举行。 A 清明节 B 端午节 C 中元节 D 十月朔
122、在传统的传统礼法社会,有一个难得的社交节日,人们通过观灯、舞龙、耍狮、玩社火、猜灯谜、走百病等节俗礼仪形式将整个社区联系起来。这一个节日是 B 。 A 春节 B 元宵节 C 社日 D 中秋节
123、传统的人生礼俗主要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 B 。 A 祭祖礼 B 丧礼 C 祭神礼 D 周岁礼
124、最集中、最鲜明体现宗法人伦关系与等级制度的仪礼是 D 。 A 祭祖礼制 B 加冠礼 C 婚礼 D 五服礼制
125、提出“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的祖训的人是 C 。 A 高攀龙 B 海瑞 C 包拯 D 姚舜牧
126、整体思维是中国古代最有特色的思维模式,对这一思维的理解,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C 。 A 是一种重体悟、以经验为基础的直观思维 B 把天地、人、社会看做密切贯通的整体 C 以事物的外部特征或内在属性进行比照联系 D 各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联系
127、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特论》)这说法体现中国古代 A 模式。 A 整体思维 B 类比思维 C 辩证思维 D 形象思维
128、“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这主要指的是整体思维中的 B 。 A 体悟过程 B 直觉过程 C 认识过程 D 逻辑推理过程
129、上古时代集中记载了汉民族划分出的天地万物类别的专书,主要有《尔雅》和 B 。 A 《易经》 B 《说文解字》 C 《洪范》 D 《淮南子》
130、《论语?雍也》:“子日: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这是较为典型的“观物比德”思维方式,这一方式属于中国古代 D 思维模式。 A 整体思维 B 抽象思维 C 辩证思维 D 类比思维
131、《老子》说:“有

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因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一说法体现了中国古代 C 模式。 A 整体思维 B 抽象思维 C 辩证思维 D 类比思维
132、春秋末期,运用辩证思维来分析与指导作战,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的军事家是 A 。 A 孙武 B 孔子 C 庞涓 D 墨翟
133、“天人合一”观点的开端是 C 。 A《易经》 B孔子 C孟子 D老子
134、提出“天人合一”这一专有名称的是 C 。 A 汉代董仲舒 B 唐代刘禹锡 C 宋代张载 D 战国孟子
135、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是 B 。 A 天人合一 B 中庸 C 知行合一 D 至圣至德
136、提出中庸这一价值原则的是 D 。 A 孟子 B 荀子 C 老子 D 孔子
137、道教在东汉开始定型时又称为 A 。 A 五斗米道 B 正一道 C 全真派 D 太平道
138、几乎遍及中国各地甚至每个家庭的城隍、土地爷、灶君等底层神灵,来自于 B 。 A 原始宗教 B 道教 C 佛教 D 鬼神崇拜
139、道教对于中国化,特别是对古代文化中的 A 文化影响较大。 A 科技 B 祭祀 C 家庭民俗 D 隐逸
140、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集中表现在,通过摄取 C 而形成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如天如宗、华严宗和禅宗。 A 法家 B 阴阳家 C 儒道的思想 D 周易
141、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 D 。 A 仁、义、智 B 仁、义、信 C 仁、礼、信 D 仁、义、礼
142、孟子在孔子提出“三母德”的基础上,提出了“仁、义、礼、 D ”“四母德”。 A 廉 B 信 C 教 D 智
143、“礼”在中国古代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指个人在待人接物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修养叫 B 。 A 礼制 B 礼貌 C 礼仪 D 礼让
144、礼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时主要表现为 A 。 A 让 B 敬 C 尊 D 谦
145、指道德修养较高的贤人,儒家经典通常是用“ C ”一词来表示。 A 圣王 B 智者 C 君子 D 知者
146、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集中反映在《 B 》关于“大学之道”的论述中。 A 论语 B 大学 C 礼记 D 孟子
14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体现的教育方法是 C 。 A 教学相长 B 学思结合 C 启发诱导 D 因材施教
148、下列关于文学艺术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B 汉赋是由楚辞演化而来的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 C 汉乐府民歌是由汉代的音乐机关乐府从民间采集而来的 D 楚辞最突出的成就是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
149、被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称为“后世戏剧的萌芽”的仪式是 A。 A 远古时期祭祀神鬼 B 汉魏时期的百戏 C 隋朝时期的歌舞 D 唐代的歌舞和参军戏
150、

用扬鞭表示骑马,用划浆表示行船,用抬轿的动作表示有轿,用开关门的动作表示有门等,体现的是中国戏曲 B 验室。 A 表演的程式化 B 动作的虚拟化 C 角色的模式化 D 情节的抒情化
151、关于传统音乐的解说,有误的是 D 。 A 在《诗经》时代,形成了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文化传统 B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分别是高雅音乐和通俗音乐的代名词 C 古代的五间指宫、商、角、徵、羽 D 孔子推崇的《韶》乐属于通俗音乐
152、下列关于“舞蹈”的解说,正确的是 C A 周代舞蹈开始有了巫舞和乐舞之分 B 商代宫廷雅乐体系分为文舞和武舞两种 C 秦汉时期,舞蹈开始和武术、杂技等技艺结合起来 D 南北朝时,南多以“武舞”为主,北多以“优舞”为主
153、到唐代已基本上达到了顶峰的中国古典舞蹈,出现了几部大型舞蹈,其中白居易曾在一首诗中作过细致描写的,最著名的是 A 。 A 《霓裳羽衣舞》 B《凉州》 C《绿腰》 D《兰陵王》
154、对“国画”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注重意境 B追求形似 C以墨线为造型的主要手段 D与诗、书、印密切配合
155、下列有关古代建筑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 砖瓦结构是中国建筑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 B中国建筑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强烈的人文性 C中国古代建筑具有“主次分明,秩序井然”的位序观 D左右对称是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
156、 C 是中国建筑所特有的构件形式,常被用来作为中式建筑的代名词。 A 柱梁 B 回廊 C 斗拱 D 砖瓦结构
157、不属于中国古代艺术致用精神的是 B 。 A 诗言志 B德以养廉 C文以载道 D乐以教化
158、提出文章为“经国之大业”,空前提高文章的价值和功用的是 A 。 A 曹丕 B韩愈 C柳宗元 D周敦颐
159、孔子对个人成长过程的认识是:先用《诗》去启发他的向善之心,再用礼使他得以在社会上立身,再用 D 使其道德修养达到完善,这样才算成为一个真正的“完人”。 A仁 B义 C信 D乐
160、 C 观念贯穿中国古代艺术发展史的始终,使中国古代艺术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A 中和之美 B 天人合一 C 尚意追求 D 尊崇自然
161、“五经”是指 B ①《礼》②《论语》③《中庸》④《诗》⑤《书》⑥《春秋》⑦《乐》⑧《易》。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④⑤⑥⑧ C ②④⑤⑥⑧ D ④⑤⑥⑦⑧
162、汉语词汇中“胡同”、“喇嘛”、“孜然”等是借用了 A 的词汇而形成的。 A 少数民族 B外国语 C 方言 D 民间口语
163、下列对语言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五大语系有:汉藏、阿尔泰、南亚、南

岛、印欧 B 七大方言是:北方话、吴语、赣语、客家话、湘语、闽语、粤语 C 在多民族国家里,语言平等是民族平等的一个重要标志 D 语系可分为语族、语支、语群、语言、方言、土语等不同层次
164、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C 。 A 汉语是联合国指定的七种工作语言之一 B 汉语的特点是一个间节对应于多个词(语素) C 古代汉语有阴平、阳平、去声、人声四声 D 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凋
165、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 。 A 汉字形体先后经历了甲骨文、小篆、金文、楷书、隶书等 B 世界上的文字分为两大类:表意文字与表音文字 C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到 D汉字造字法主要有象形字、指事、会意、形声等
166、在近代对汉字的否定浪潮中,C 则反对废除汉字,主张维护汉字以传播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用本国的语言文字来激发种性。 A 赵元任 B瞿秋白 C章炳麟 D钱玄同
167、最早提出“名实”的问题的是 A 。 A 孔子 B 孟子 C 庄子 D 韩非
168、在语言和实际的关系上,提出“约定俗成”的理论的是 C 。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韩非
169、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实行“书同文”政策。书同文就是把各国原有的文字统一为 B 。 A 金文 B 小篆 C 大篆 D 隶书
170、后人给以极高的评价和地位,所有文字的形体结构,都以之作为重要参照的重要著作是 A 。 A《说文解字》 B《尚书》 C《春秋》 D《五经定本》
171、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D 。 A 颜师古奉诏作《五经定本》,作为经学的标准文本 B 孔颖达奉诏作《五经正义》,统一了对经典语言的解释 C 颜师古把自己考订五经文字的成果编成正字著作《颜氏字样》 D 唐玄宗的《五经文字》也是比较有影响的正字著作
172、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D 。 A 秦代以李斯的《仓颉篇》作为学童识字课本 B 西汉史游的《急就章》是当时的儿童识字课本 C 南北朝时期,梁周兴嗣的《千字文》被采作儿童教材 D 王应麟编《百家姓》作为识字课本
173、传统的语言教育包括句子训练和作文训练,而句子训练又是通过 B 来实现的。 A 诵读训练 B 属对训练 C 阅读训练 D 写作训练
174、关于对偶的特点解说,不当的是 C 。 A 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 B句法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 C 平仄相反 D意思相对或相关
175、下面一句话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C 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A 回文 B 复叠 C 顶真 D 反复
176、构成汉语节奏变化,形成一种节奏美的汉字的是 A 。 A 平仄 B 对仗 C 排比 D 复叠
177、下列各项中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是 B 。 A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B 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 C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D 知者不言,言者不和
178、关于骈体文的解说,有误的是 B 。 A 骈体文是汉以后产生的文体 B 它的全盛时代在两晋 C 在语句方面多用骈偶和“四六” D形式整齐骈丽
179、汉字艺术主要包括书法艺术和玺印艺术,是一种由 D 构成的形体艺术。 A 节奏 B构图整齐 C字形变化 D线条
180、书法艺术美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自古至今所崇尚的 A 。 A 中和美 B 自然美 C 意韵美 D 结构美
181、古人先名而后字,因此取字往往遵循“名字相应”的原则,即字与名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名与字在语义方面的联系有很多类型。下列名和字之间不属于同义关系的是 C 。 A 许慎,字叔重 B诸葛亮,字孔明 C韩愈,字退之 D诸遂良,字登善
182、中国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见诸史籍记载的,是从两千多年前的 C 开始的。 A 先秦 B 秦朝 C 汉代 D 魏晋
183、 A 的传入与中国化过程,是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 A 印度佛教 B 中亚的音乐 C 北方民族的舞蹈 D 欧洲文化
184、南朝宋末菩提达摩在河南少林寺创立蝗佛学宗派是 B 。 A 天台宗 B 禅宗 C 华严 D 律宗
185、从佛教绘画和宗教题材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大大提高了传统民族绘画技法与表现力,被称为佛画圣手的是 A 。 A 吴道子 B 阎立本 C 李思训 D 张萱
186、宋明时期,程颢、程颐、朱熹等新儒学派又将 D 与本土的易、老、庄三玄相糅合,产生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宋明理学,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创造性转化的一个典范。 A 西方文化 B 基督教教义 C 藏传佛教 D 印度佛学
187、明清以来,向中国广泛传播西方科技、文化,包括西方的自然科学、古典哲学、史地、音乐、美术等工作的,以 C 最有影响。 A汤若望 B南怀仁 C利玛窦 D熊三拔
188、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是 D 。 A 顽固派 B 维新派 C 守旧派 D 洋务派
189、受儒家思想深刻影响,并建构了一套对西方社会产生过很大影响的新的社会学说的是被誉为“欧洲孔子”的 A 。 A法国伏尔泰 B德国莱布尼兹 C法国魁奈 D英国坦布尔
190、长达2000万字,向世界生动详实地展示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伟大创造及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与影响的是 B 。 A 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行纪》 B 李约瑟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 C 利玛窦《中国札记》 D 胡安?贡萨雷斯?德万多萨著的《伟大的中国》
191、俄国文豪托尔斯泰所奉行的“勿以暴力抗恶”的思想深受中国 C 思想的影响。 A 孔孟仁爱 B

墨翟兼爱 C 老庄“无为” D 法家权谋
192、20世纪60年代中期,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国家和地区是 C 。 A 日本、新加坡、韩国、香港 B 日本、新加坡、韩国、台湾 C 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 D 日本、韩国、台湾、香港
193、自由主义的文学思潮是 B 。 A 中体西用论 B 全盘西化论 C 儒学复兴论 D 综合创新论
三、多项选择题5×1′
1、下列属于文化事象的有 ABCD 。 A 原始的巫术 B 行业禁忌 C 文学上的建安风骨 D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 E 词盛行于宋代
2、按照四分法可将中国文化分为 ACDE 。 A 物质文化 B宗教文化 C 精神文化 D 制度文化 E 语言文化
3、民俗学家钟敬文1982年提出了中国文学三大干流的立论,他所述的“三大干流”指的是 ABD 。 A 古典文学 B 通俗文学 C 民俗文化 D 民间文学 E 市民文化
4、竺可桢先生在《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一文中将我国五千年的气候变化分为四个大的时期,按时间先后它们是 ABCE 。 A 温暖期 B 寒暖交错期 C 寒冷期 D 第一冷期 E 仪器观测期
5、用现代地理学的观点观察中国地理的自然特征,可以将中国领土划分为 ACE 。 A 东部季风区 B东部平原区 C西北干旱区 D中部山地区 E青藏高寒区
6、中国的四大高原指的是 ACDE。 A 青藏高原 B 山西高原 C 云贵高原 D 黄土高原 E 内蒙古高原
7、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干包括 BCE 。 A 源于印度的佛教文化 B源于齐鲁的儒家文化 C源于三晋的法家文化 D源于江浙的商业文化 E源于南楚的道家及楚辞文化
8、概括起来说,我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包括 ADE 。 A土地的开垦 B都江堰的修建 C京杭大运河的开通 D水利的兴修 E运河的开凿
9、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是指 BCD 。 A 青铜器制造 B 农业 C 制陶 D 石器的磨制与钻孔 E 玉器制造
10、下列人物中属于“五帝”的是 ACD 。 A黄帝 B 神农氏 C 高辛 D 颛顼 E 禹
11、在汉武帝数十年对匈奴的战争中,大的战役有 ABD 。 A 河南战役 B 河西战役 C 河东战役 D 漠北战役 E 漠南战役
12、“三公九卿”中“三公”指的是 ACE 。 A 丞相 B 尚书 C 太尉 D 常侍 E御史大夫
13、隋朝政治制度中的“三省六部制”,其中“六部”包括 ABCDE 。 A 民部 B吏部 C兵部 D工部 E刑部
14、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在唐宋之际发明并应用的包括 ABD 。 A 火药 B 指南针 C 造纸术 D 活字印刷术 E 雕版印刷术
15、元朝把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多个等级,分别是 BCDE 。 A 契丹人 B 蒙古人 C色目人 D 汉人 D 南人
16、明末清初的“三先生”指的是 ABC 。 A 王夫之 B 顾炎武 C 黄宗羲 D

徐光启 E 八大山人
17、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活动的主要模式有 ACDE 。 A 市 B 商 C 墟 D 集 E 会
18、唐宋以来,行会的管理方式主要有 ACD 。 A 祖师崇拜 B行业竞争 C师徒传承 D 行业禁忌 E 互助共济
19、居住建筑的文化含义主要表现在 ACD 等方面。 A 居住方式 B 居住风水 C 居住建筑格局 D 居住建筑仪式 E 居住建筑材料
20、中国长期流传的饮食观念包括 ABDE 。 A 民本思想 B 节约粮食 C 好客 D 人格教育 E 食疗观
21、我国汉代时的医学已有“四诊”的诊断技术,“四诊”指的是 ABDE 。 A 闻 B 望 C 测 D 问 E 切
22、下列属于“五脏”的有 ABE 。 A 心 B 肝 C 胃 D 胆 E 肾
23、服饰的构成要素包括 。 A 形 B 质 C 饰 D 画 E 色
24、中国古代杏黄色衣服是皇室的标志,这种标志指的是 BD 。 A 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标志 B人文范围内的服饰标志 C 服饰的信仰标志 D 服饰的阶层标志 E 服饰的政治标志
25、中国传统的天文学包括 AC 。 A 天象观测 B 研究计时制度 C 历法制定 D 星系研究 E 天象解释
26、《黄帝内经》是指 CD 等著作的合称。 A 《难经》 B《针灸甲乙经》 C 《素问》 D 《灵枢》 E《千金要方》
27、中国传统的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包括 ACE 。 A 腑脏学说 B 脏象之说 C 经脉学说 D 本草之学 E 针灸学说
28、中国古代诸侯按地位的轻重和封地的大小,共分为 ABCDE 等。 A 公 B 伯 C 侯 D 子 E 男
29、下列属于中国古代国家礼仪制度的有 BCE 。 A 祀 B 军 C 吉 D 戎 E 宾
30、中国古代最具特色的思维模式是 ACD 。 A 整体思维 B 抽象思维 C 类比思维 D辩证思维 E直观思维
31、中国古人典型的宇宙观有 ABD 。A 天人合一 B 天人交胜 C 天人相分 D 天人之分 E 人定胜天
32、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法,“四谛”指的是 ACDE 。 A 苦 B 定 C 灭 D 道 E 集
33、孟子所谓的“四母德”指的是 ABDE 。 A 仁 B 礼 C 信 D 义 E 智
34、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共分为 BDE 等部分。 A 赋 B 风 C 兴 D 雅 E 颂
35、中国戏曲角色的基本行是指 ABCE 。 A 生 B 旦 C 净 D 末 E 丑
36、汉语共同语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称谓,下列属于共同语别称的有 ABCD 。 A 天下通言 B 雅言 C 普通话 D 官话 E 国语
37、中国古人避讳的方式有 ABCDE 。 A 拆字 B 用同义字代替 C 用同音字代替 D 缺笔 E 删字
38、下列属于中国古代儿童识字教材的有 ABCDE 。 A 《三字经》 B 《百家姓》 C 《千字文》 D 《急就章》 E 《史籀篇》
39、中国汉字艺术主要包括 BD 。 A 扇面艺术 B 书法艺术 C 碑贴艺术 D 玺

印艺术 E 金石艺术
40、19世纪末以来中国文化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存在着 ABD 等文化思潮的互动。 A 全盘西化论 B 中体西化论 C 综合创新论 D 儒学复兴论与综合创新论 E 现代新儒学运动
中国文化概论概要(zt)
三、名词解释5×3′
1、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即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
2、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3、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4、九州:《尚书》中的《禹贡》篇以北山川为标志,将天下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
5、封建:西周建立后,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族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史称封建。
6、狭义的西域:指的是新疆地区,即天山南北当时分布着大小36个国家,文明水准相当高。
7、广义的西域:指除新疆地区外,还包括中亚、印度、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一部分。
8、察举制:就是选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官员人才的制度。
9、永嘉之乱:永嘉五年(311年),刘渊的军队攻陷洛阳,俘虏晋朝皇帝,史称永嘉之乱。
10、玄学:是老、庄哲学在魏晋时期的新发展,一般认为始于曹魏的何晏、王弼,不过分他们的贵无尚虚的取向基本在调和儒道,关心理想帝王人格问题,大体仍不离济世之道。
11、两税法: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由杨炎建议并由朝庭颁布该法。该法以夏秋两次征税而得名,其核心内容是以一个家族的财产状况和田亩数量为依据征收税赋。
12、摊丁入亩: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银额为准,将丁银摊到人家所占的地亩中去征收赋税,实际是取消了人头税。
13、农业文明:指在中国的农耕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所产生、发展和连续传承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又称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
14、节气:我国古人把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叫黄道,把地球绕太阳运转的一周设为360度,每隔15度就是一个节气。
15、烹饪:也称熟食制作,包括烧、烤、蒸、煮技巧。
16、九族的两种定义:一说是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衍四代,共九代为九族。另一说以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
17、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是一个历史概念,可被界定为在中国农业社会中曾存在的各种科学和技术成果。
18、本草之学:即中国古代的药学,其内容为记述各种药物的名称、性状、功能、主治、产地及采集加工、保存等知识。
19、君主专制制度:是指古代以君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20、科学制:是由皇帝亲自主持、

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
21、策问:是根据当前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情形提出问题,主考者将问题写竹简(策)上,由被荐举的贤良之才作出书面答复(对策)。
22、春秋决狱:以《春秋》的精神与事例附会法律,《春秋》经义不但成为法律的补充,其权威性甚至还高于法律。
23、三礼:指的是《周礼》、《仪礼》、《礼记》等记录与阐释先秦礼仪制度的三大礼书。
24、周公六礼:指的是贵族婚礼的六道仪式: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25、整体思维:是指把天地、人、社会看做密切贯通的整体,认为天地人我、人身人心都处在一个整体系统之中,各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联系。
26、类比思维:是指依据事物的外部特征或内在属性进行比照与联系的思维方式。
27、辩证思维:是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方法来认识、分析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
28、五伦十教:五伦是指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这五种人际关系。十教指的是每种社会角色的行为规范,具体为: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
29、因材施教:就是要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符合实际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能够各尽其材。
30、学思结合:就是要将学习和思考这两个环节密切联系起来,既重视学,又重视思。
31、教学相长:是指教和学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对立统一关系。
32、南昆北弋,东柳西梆:南昆指产自江浙一带的昆山腔,北弋是指产于北方地区的弋阳腔,东柳是指山东的柳子腔,西梆是指陕西的梆子腔。
33、诗言志:是说诗歌是用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的一种艺术形式。
34、语系:是有共同来源的诸语言的总称。
35、语言崇拜:原始人类赋予语言一种神秘的力量,认为它可以改变自然、社会和人的命运,对它奉若神明。
36、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指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不能在口中直呼其音。
37、对偶:是用字数相等、句法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一对语句,表达相对或相关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格。
38、顶真:是将前一语言片断末尾的词语作为后一语言片断开头的词语所形成的一种修辞格。
39、回文:是指掉换词的排列次序,正读、倒读都能成文的修辞格。
40、析字:是利用汉字形体可拆分的特点而形成的一种机智巧妙的表达方式。
41、大化革新:即大化时期日本的全盘唐化,自动接受中国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的影响。
四、简答题6×6′
1、狭义文化

的内涵。 答:(1)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的。2)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3)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2、广义文化的内涵。 答:(1)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2)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3)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3、文化分科的“四分法”将文化分为哪几部分?答:采用“四分法”可分为四部分:生产生活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语言文字文化。
4、构成区域文化的因素有哪些? 答:(1)自然环境。(2)地理条件的得天独厚。(3)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其他区域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4)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
5、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干指的是什么? 答:(1)源于齐鲁的儒学文化。(2)源于三晋的法家文化。(3)源于南楚的道家及楚辞文学。后经汇集融合而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干。
6、简述地域文化对统一文化的作用。 答:(1)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资源。正统文化不能离开特定地域人群对他的接受、理解以至发展。(2)地域文化的相互交融,可以产生文化的典范人物、典范著述,从而推进正统文化,并作用于地域文化的发展。(3)在面临着各种灾难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地域性的保存使得文化延绵不绝。
7、新石器时代区别于旧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答:原始农业的出现;陶器的制造;磨光石器的广泛使用;村落出现;氏族制度的形成等。
8、分封制的特点及意义。 答:(1)作为一种制度,分封实际承认了包括商人在内的异族人生存的权利。(2)旨在维护王室的统治分封,实际形成的是周王与诸侯共治天下局面;(3)分封制是一个激发历史创造力的制度。
9、百家争鸣前后的区别有哪些? 答:(1)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或老师,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辩士。(2)前者的著作多是对老师或创始人思想的语录,而后期则多争辩的论说。
10、百家争鸣的历史地位和意义是什么? 答: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史上最伟大的高峰,所创立的各种观念对后世文化发生过最深刻的影响。百家争鸣是中国文化的黄金时期。
11、两税制的意义。 答:(1)使唐王朝摆脱了经济上的困境。(2)它标志着一种治国观念的变革

,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影响至深。
12、清朝文化政策的体现。 答:(1)是《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大型文献的编篡;(2)是日趋残酷的文字狱。
13、简述两汉士大夫阶层的养成。答:(1)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儒学之士被提拔重用,逐渐成为庞大官僚机构的骨干力量,享有国家的权益;(2)逐淅形成一种联系紧密的以家族为中心的地方势力,官僚之间渐渐形成“门生”关系;(3)这一阶层以儒术、经学为基,成为社会的“清流”,淅成天下人望,特别注重自己的身份和门第。
14、简述明末清初“三先生”的思想和著作。答:(1)王夫之曾参加过南明抗清活动,以孤臣孽子之心反思宋明以来的心性之学,反思整个中国历史,著有《船山遗书》。(2)顾炎武早年也参加过抗清活动,入清后拒不仕清,治学主张“经世致用”,著有《日知录》等,其重文献考据的方法,为后来清朝“乾嘉学派”奠定了基础。(3)黄宗羲参加反魏忠贤的斗争,抗过清并终身不仕,著有《明儒学案》等,在《原君》一文中,黄宗羲痛斥封建皇帝是万民痛苦之源,显示出可贵的民主色彩。
15、中国古代农政思想的核心及其内涵。答:中国古代农政思想的核心是“政绩”观和“勤农”观。政绩观是指历代统治者把农业收成的丰歉,当做考察国计民生的好坏和自己得政或失政的一个标准。勤农观是指确立以农为本的原则和制订一套劝勉农事的治国方略。
16、简述我国古代农书提出的主要农业经营思想与生产知识。 答:(1)统筹水土利用规划;(2)调整好农业生产关系;(3)“荒政”思想;(4)人力胜天说。
17、我国古代生产经济与文化特征。 答:(1)天时、地利、人勤的重农经验。(2)以工补农、以商求富的农人心理。 (3)精打细算、知足节用的务农传统。
18、家族共同体的地缘合作的表现在哪几方面? 答:(1)生产互助;(2)生活互助;(3)在公共地的建设上实行基层民主制,用以维护村民的共同利益。
19、中国日常生活的文化习惯有哪些? 答:(1)血缘社会的礼俗美德;(2)人情社会的公益传统;(3)耕读社会的奋斗精神。
20、中国传统算术的特点。 答:(1)具有应用性;(2)独特的筹算记数法;(3)以算术、代数为主,几何学不发达。
21、简述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观念。 答:(1)民本思想;(2)节约粮食;(3)人格教育;(4)食疗观。
22、简述中国家庭管理的文化要素。 答:(1)字辈谱;(2)家谱;(3)家风;(4)人生仪礼。
23、中国古代的宗法制有哪些特点。 答:(1)用自然

血缘关系来确定人们的社会关系;(2)用自然血缘关系将人们紧紧连在一起,从而限制着人们社会关系的发展。
24、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具有哪些特点?答:(1)皇帝总揽天下大权;(2)拥有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3)严密的人身控制。
25、宗法观念对秦汉以后国家政治结构的渗透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家天下”政权模式的长期延续;(2)亲亲伦理政治原则的不断扩张;(3)宗法原则成为维系王朝政治的习惯力量。
26、科举制与前代选官制度相比具有哪些特点?答:(1)士人自由报名应试,应考者不论出身、地位、家业、,不必由官员举荐;(2)考试定期进行,不必等侯皇帝下达诏令;(3)严格考试,录取与否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声名德望已不再是任职的主要依据。
27、科举制对唐宋文化面貌的积极影响有哪些?答:(1)科举制将儒学思想全面推进社会各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2)科举制强化了读书尚文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
28、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文化特色有哪些?答:(1)以儒学伦理学说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2)家族本位的伦理法占有重要的地位; (3)皇权至上,法自君出;(4)强调等级特权,主张同罪异罚。
29、儒家伦理学说作为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立法的指导思想,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作为指导立法、司法活动的基本原则;(2)贯穿“德主刑辅”、“明刑弼德”的精神,以德为主,德刑并用是统治者所倡导的统治方法;(3)通过引经断狱、引经注律等方式使儒家经典法典化。
30、礼与俗的关系。答:联系:礼,起源于俗。区别:(1)俗是民众自发形成的行为习惯,具有纷繁的复杂性特点;(2)礼是自上而下的一套社会行为规范,其中贯穿着特定的整合社会的理念;(3)礼具有规整、严密、适于操作的特点。
31、中国传统礼俗规约的伦理特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传统礼俗的等差性;(2)传统礼俗的调和性;(3)传统礼俗的规范性。
32、中国古代家法族规的礼俗功能有哪些?答:(1)以孝悌之道为礼俗之本,强化家族内部的伦理关系;(2)以诚信忠厚为修身之本,塑造传统社会的理想人格;(3)以劝戒惩罚的礼俗条规,规范家族成员行为,补充国法。
33、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社会作用有哪些?答:(1)保护统治者和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2)麻醉与驯服被统治者。
34、佛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对中国文化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许多道教经典是在佛经的直接

影响下形成的;(2)佛教对儒学的影响,突出表现于新儒学一宋明理学的渗透;(3)汉魏之后,诗歌、书法、绘画带上了佛教的明显印痕。(4)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平话、小说、戏曲多源自佛教的俗讲、变文,民间文学作品也受到禅宗语录的影响。
35、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哪些?答:(1)仁爱孝悌;(2)重义轻利;(3)谦和礼让:(4)真诚有信;(5)智勇、自强、好学、勤俭、质朴等。
36、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答:(1)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2)强调教育的必要性;(3)主张德育与智育相结合。
37、中国古代的教育目标。答:(1)要使人的“明德”发扬光大;(2)是“亲民”,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化人;(3)是“止于至善”,也就是要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38、中国古代教育的步骤及其相互关系。答:(1)步骤:格物、致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相互关系:格物是整个教育过程的起点;诚意是正心的先决条件;“格物、致和、诚意、正心”是修身的具体办法,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修身的最终目标。
39、国画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答:(1)追求神似,注重意境;(2)以墨线为造型的主要手段;(3)与诗、书、印密切配合。
40、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答:(1)以木结构为主。斗拱是其特有的形式;(2)左右对称是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3)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其中最突出的是讲究秩序,注重等级。
41、简述“乐以教化”的具体内容。答:(1)中国古代音乐历史悠久,并且从很早的时候就与道德教化紧密联系在一起;(2)周代将制礼和作乐同时进行,把丰富的政治和伦理道德内容融入音乐之中,将音乐当作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3)孔子十分重视音乐的社会功用,他把乐看成个人道德修养得以完成的一个重要阶段。《诗》启发人的善心,礼使人立身,乐使人道德修养完美,成为“完人”。
42、我国境内的语言归属于哪几个语系?答:根据语言之间有无亲缘关系经及亲缘关系的远近,将我国境内的语言归于五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印欧语系。
43、我国的方方可分为哪几个方言区?答:七大方言区:北方话、吴语、赣语、客家话、湘语、闽语、粤语。
44、中国汉字的特点有哪些?答:(1)就表意方式来说,汉字属于表意文字;(2)就记录单位而言,汉字属于章节一语素文字。(3)就形体的特点而言,汉字是在一个二维平面上构成的。
45、河图洛书说 答:是文字神赐说的一个典型代表。这个传说认为,汉字是神派

龙马、灵龟、凤凰等灵物驮到人间的。
46、新中国成立后文字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三大任务:一是简化汉字;二是推行普通话;三是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间方案。
47、最为典型的中外文化交汇的时间及主要内容?答:(1)是从汉到唐几百年间,南亚印度佛教的传入;(2)是从明清之际到近现代,欧洲西方文化的传入。
48、佛教在中国发展的过程可分为哪几个主要阶段?答:(1)东汉魏晋时期的初传阶段;(2)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阶段;(3)随唐时期的繁荣阶段;(4)宋元明清时期的衰落阶段;(5)近代以来的革新阶段。
五、论述题2×10′
1、联系实际,试析构成区域文化的因素。答:(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决定着一个地区人们的生存质量和状态,越是人类生活的早期,作用越大。 (2)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地理条件特殊的,如燕齐工区,因东海偶然出现的海市蜃楼等原因,导致该地区古代神仙崇拜浓郁。得天独厚的,如古代扬州周围地区盛极一时的商业文化等。(3)区域人群具有区域意识,开展区域竞争。春秋战国时期,列国并立,激发了各国的竞争意识,各国开展了以竞强为目的的建设运动,各自的建设运动又进一步强化了区域文化的特色。(4)典范人物的影响。如明清以来的桐城派,他们以文章扬名,方苞等人物的典范作用不可低估。
2、结合实际,简述中国古代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的得失对今天的启示。答:(1)古代保护自然方面的作为,如保护环境理念的提出、唐朝设立养马场、明朝开展植树造林运动。(2)古代保护自然的成就,如土地的开垦、水利的兴修、运河的开凿等。(3)古代保护自然的失误,如土地的过度开垦、林木资源的过渡采用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以至沙化等。(4)启示:在建设全面社会以及和谐社会的今天,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试论南北朝时期开发江南对后世的影响。答:(1)为后代历朝历代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经济后方。隋唐以后,国家的经济中心在南方,政治中心在北方。(2)战乱、灾荒较少的南方,为生产技术和物质文明的提高提供了温床。由于长江等自然环境的制约,南方较少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3)开发江南使中国文化的长期发展获得了新的基础。中原人南下带来了北方的中原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舞台,如纳西古乐的流传至今。
4、试析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民族贡献。答:(1)纸的发明对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印刷术的发明,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