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机的文论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讲陆机的文论思想(提纲)

陆机的《文赋》是中国文论史上首先谈论作家创作心理的专论文章。

1、陆机与《文赋》

陆机是西晋太康诗坛的代表诗人(另一人是潘岳),被称为“太康之英”(钟嵘语)、“一代之杰”(《晋书》)。

陆机的文论思想

陆机的《文赋》,前承曹丕《典论》,后启刘勰《文心雕龙》。《文赋》创作宗旨在于探讨“作文之利害所由(好与不好的原因)”,以达到“曲尽其妙”的目的。

陆机深感写文章常常是“意不称物,文不逮意”,所以著文分析原因,找出规律,试图解决问题。

(1)陆机的《文赋》是一篇关于创作——由创作的起因,到艺术构思,到文字的表达——全过程的深入而细致的剖析文章。

首先是创作冲动的产生:“感于物”和“志于学”

《文赋》开篇即言创作的动因,一是“感物”(伫中区以玄览),二是“志学”(颐情志于典坟)两个方面。

“感物”说,不自陆机始。

“志学”说,影响深远。

其次是艺术构思的过程和特点:

紧接着陆机谈到艺术构思问题。

A、构思的过程分两步:起初是静思以寻物(意与物的关系)——“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深思傍求,或熟思博采),精骛(精神驰骋)八极,心游万仞”;后来是酌辞以达意(意与文的关系)——“其致也(文思来时),情曈胧而弥鲜(内在朦胧的感情逐渐清晰),物昭晰而互进(外在鲜明的物象纷至沓来),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六艺群言,统归行文时驱谴),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言想象可以升天入地)。于是沉辞怫(音,浮)悦(吐词艰涩),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

陆机在谈论辞与意、意与物的关系时,用形象的比喻说明,意之称物、文之逮意很难,

B、艺术想象问题。

那么,艺术想象的实质就是“意之称物,文之逮意”构思活动了,其特点就是艺术构思的特点。陆机指出,艺术构思要求新求变:“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之已披,启夕秀之未振”,即汲古纳今,匠心独运,别出心裁。

艺术想象最终的结果要落实到“选义(适当的事义)按部,考辞(确切的言辞)就班”,也就是文字的表达问题。

再次是文字表达的情状。

由构思到表达,情状万分复杂:有时是“因枝以振叶”,有时是“沿波以讨源”,有时是“本隐(晦涩)以之显(明显)”,

有时是“求易而得难”,有时是“虎变而兽扰”,有时是“龙见而鸟澜”;但无论是“妥帖而易施”,还是“岨峿(音,局语,不安的样子)而不安”,只要“心澄”,则“言妙”。表达时,“或操觚(音,姑。木简)以率尔(不经心),或含毫而邈然”,都与构思的情状有关:“信情貌之不差(内情外貌,指意与言),故每变而在颜”。

(2)还谈到艺术创作的乐趣——文学的心理功能

(3)陆机还论述了文章风格与作家主体性情和文章体裁的关系。

“体(文体)有万殊,物(物象)无一量(标准),纷纭(乱貌,就“体”言)挥霍(疾貌,就“物”言),形难为状”。作家根据自己的才情技巧,穷形尽相,托物寄情;因个性不同,所以文章风格相异:“夸目者尚奢(辞藻华丽者浮艳),惬心者贵当(切理餍心者严密),言穷者无隘(语言简约者明易),论达者唯旷(说理畅达者顺通)”;当然不同的文体,也影响文章的风格。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陆机在这里论及了数十种文章的不同风格。特别要指出的是他对诗的风格特点的描述。

(4)诗缘情而绮靡——诗歌的本质和特征--------○诗缘情与缘志之争

中国古代诗论有两个传统:“诗言志”和“诗缘情”。朱自清

说,前者为老传统,后者为新传统。从《尚书》以来的儒家大多强调诗歌要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忽视了其中的情感因素。但是相传是孔子弟子所做的《乐记》又有“缘情”(“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的理论因子。汉代的《毛诗序》一方面继承了儒家“诗言志”的传统,又糅合了《乐记》的观点,将“言志”和“缘情”联系起来,形成“志”与“情”相统一的诗论,这既是对诗歌本质认识的深化,又是“诗缘情”说的滥觞。汉末人们对诗歌的认识起了变化,魏晋时随着文学作品独立性的增强,曹丕提出了“诗赋欲丽”的观点,对诗歌的艺术特征给了进一步的指认。

陆机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诗缘情”的观点,而且认为诗的特点是“绮靡”。“缘情”说从诗的本体出发,更加强调诗人的情感和想象在创作中的重要性。诗人的情感与想象力是富足而神秘的,所以诗歌这种文体就显得更具色彩。“绮”,有花纹的丝织品,引申为美丽、华丽;“靡”,细腻。合起来就是,华丽细腻的意思。李善说,“绮靡,精妙之言。”诗歌最能够以精妙的语言表达情感丰富、细腻的肌理与变化。

当然,我们肯定“缘情”说,并不否定“言志”说。正如普列汉诺夫所说:艺术既表现诗人的情感,也表现诗人的思想。(《没有地址的信》)清代叶燮《原诗》:“曰理、曰事、曰情,此三者足以穷尽万有之变态。”也是欲把情、志、事通归起

来。我们于此要强调的是陆机首发之功——他第一个义正严词地提出“诗缘情”的理论,并影响后世。

(5)灵感理论

陆机把灵感叫做“应感”。

“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这是灵感思维的心理特征。

陆机认为,“灵感”是创作者的心理活动,这是灵感的本质。“天机之骏利(敏锐),夫何纷而不理”。灵感来时,创作极为顺利,“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灵感枯竭时(“六情底滞”),创作力衰退,“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理翳翳而愈伏,思扎扎其若抽”。这是灵感的作用。

灵感对创作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陆机承认,“虽兹物之在我,非余力之所戮(力旁,音路)”,所以经常“抚空怀而自惋”,“未识夫开塞之所由也”。灵感这种特殊的思维能力,是可遇而不可求,可感而不可言的,诚如陆机所言,“非知之难,能之难也”。这是对灵感思维特性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