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俑》教案
陶俑教案
陶俑(1课时)一、导入新课:师:提到“雕塑艺术”,你也许会觉得陌生。
其实,在你的生活的城市,或者你曾经到过的许多旅游景点,都或许有雕塑的存在,比如说现在城市的广场雕塑,风景旅游点的纪念性雕塑等。
1、提问:什么是雕塑?说一说你见过的雕塑。
雕塑的概念:运用多种物质材料、多种手段(雕、刻、塑、铸、焊等)制作的,反应社会生活、表达审美感情(思想、观念、情感)的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
按其形式,一般分为圆雕、浮雕、透雕。
中国古代雕塑又分为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
2、师:我们这节课主要欣赏陶俑。
(板书“陶俑”)那什么叫做陶俑?(提学生回答)陶俑的概念:陶俑是古代陪葬用的陶器,他的题材有人物、马、牛、狗及建筑物等。
3、师总结:不同时期的陶俑负载着属于他们朝代的信息,每一个陶俑身上都在向我们诉说着一个久远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去聆听那远古的声音,感受曾经的辉煌与沧桑。
二、欣赏陶俑:(课件图片展示)1、师问:谁知道目前被发现最早的陶俑是属于什么朝代?答:据考古发掘发现年代最早的陶俑,为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
比如山东章丘女郎山出土的陶俑。
2、师问:为什么会出现陶俑?(小结)师:“事死如生”,古人总认为当人死后会到另外一个世界,他们想自己在那个世界中也能拥有生前的权利地位和财富,所以才会出现的陶俑。
作为丧葬之用的俑,在秦汉盛行厚葬的风气下迅速发展,成为雕塑艺术中的主要门类,从皇室权贵到官吏富豪的墓葬中,除了棺椁衣食、珍宝奇玩外,俑是不可缺少之物,这也反映了上流社会的人们希冀在幽冥世界中拥有权势地位和享受养尊处优生活的愿望。
于是在这一时代的俑群中出现了大型军马兵阵、浩荡的车骑仪仗,雄伟的武装部曲、恭谨的下级属吏、各种僮(tong,封建时代受奴役的未成年人)仆奴婢、形形色色的歌舞伎乐和倡优百戏等。
除人物外,还有各种家畜、镇墓神怪、阁楼住宅、田园院落和车船模型等。
俑的制作最常见的是陶塑,木雕,石雕以及铜铸俑也有不少发现。
3、师问:同学们知道的有名的陶俑有哪些?我们按朝代去了解一番。
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15陶俑》教学设计
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15陶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5陶俑》是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主要介绍了陶俑的历史、特点和制作方法。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陶俑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材内容包括陶俑的起源、发展,各种陶俑的图片和制作步骤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观念和动手能力,但对陶俑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接触过一些绘画和手工制作,但针对陶俑的制作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陶俑的特点和制作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陶俑的历史、特点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陶俑艺术的审美能力。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陶俑的历史、特点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陶俑艺术的审美能力。
3.动手制作陶俑,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陶俑的历史、特点和制作方法。
2.示例法:展示优秀陶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3.实践法:动手制作陶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制作心得和创意。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陶俑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制作陶俑的材料和工具。
3.划分工作区域,确保安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介绍陶俑的起源和发展,引导学生关注陶俑艺术。
2.呈现(10分钟)展示优秀陶俑作品,让学生欣赏和评价。
引导学生了解陶俑的特点,如形象、表情、服饰等。
3.操练(10分钟)讲解陶俑的制作方法,包括制作步骤和技巧。
示范制作过程,让学生跟随操作。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制作心得和创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意识,创作独特的陶俑作品。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造型和表情。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陶俑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幅陶俑作品,并写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陶俑教案
初中历史陶俑教案教案标题:初中历史陶俑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陶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2. 学习不同类型的陶俑,包括兵马俑、舞蹈俑等;3. 掌握陶俑制作的过程和技巧;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陶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2. 不同类型的陶俑及其特点;3. 陶俑制作的过程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学生对陶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的理解;2. 学生对陶俑制作的过程和技巧的掌握。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陶土、陶工具、颜料、刷子等制作陶俑所需的材料;3. 陶俑的实物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一些陶俑,引发学生对陶俑的兴趣;2. 提问:你们对陶俑有了解吗?你们知道陶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吗?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介绍陶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包括陶俑在古代中国的使用和意义;2. 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陶俑,如兵马俑、舞蹈俑等,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三、制作陶俑(30分钟)1. 分发陶土和陶工具,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陶俑;2. 老师示范制作一个简单的陶俑,让学生参照制作;3.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制作不同类型的陶俑。
四、展示和分享(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陶俑,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体会和困难;2.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和提高。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陶俑的历史背景、文化意义以及制作过程和技巧;2. 提出拓展问题:你们认为陶俑在现代社会还有什么应用?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陶俑制作的讲座或示范,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陶俑制作的过程和技巧;2.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艺术展览,欣赏更多精美的陶俑作品,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教学评估:1. 学生制作的陶俑作品;2. 学生对陶俑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的理解;3. 学生对陶俑制作过程和技巧的掌握。
陶俑-桂美2011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陶俑-桂美2011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陶俑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2.掌握制作陶俑的方法及其与社会文化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美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作品的制作和创意发挥。
2.教学难点:对传统文化要求的理解和挖掘。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视频和图片介绍陶俑的概念和制作方法,让学生进入主题。
2.讲解
通过PPT讲解陶俑的历史、样式、功能和制作方法,并与学生交流。
3.操作
让学生手工制作陶俑,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或动物,也可以是自己创意的形象。
4.分享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讨论彼此之间的不同之处,分享各自的制作心得。
5.总结
总结这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鼓励学生在未来的艺术创作中多加运用。
四、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将自己制作的陶俑带到学校展示,同时上传照片到班级相册中。
五、扩展
推荐学生去参观博物馆和陶瓷厂,了解更多关于陶俑和传统手工艺品的知识和故事。
六、教学效果评估
1.观察学生制作陶俑的过程,了解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意发挥能力。
2.收集学生作品,并对其进行评分和评价。
3.听取学生对这堂课的回顾和反馈,以了解教学效果。
初中美术陶俑教案设计
初中美术陶俑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陶俑的定义、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提高学生对陶俑艺术的认知水平。
2. 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陶俑作品,培养学生对陶俑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激发学生对陶俑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陶俑的定义和历史背景2. 陶俑的艺术特点3. 经典陶俑作品的欣赏和分析4. 陶俑创作实践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陶俑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你们对陶俑有什么了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陶俑的定义、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重点介绍陶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品和艺术风格。
3. 作品欣赏和分析(2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经典陶俑作品,如秦兵马俑、汉画像石陶俑等,引导学生从造型、表情、服饰等方面进行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 创作实践(15分钟)教师发放陶俑制作材料,引导学生进行陶俑创作。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创作出具有个性的陶俑作品。
教师在过程中给予指导和鼓励。
5. 作品展示和评价(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四、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采用创作实践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利用作品展示和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审美鉴赏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陶俑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欣赏和分析陶俑作品时的表现。
3. 学生在陶俑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创意、技巧和完成度。
4. 学生对陶俑作品的评价和反馈。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关注学生在陶俑创作过程中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陶俑教案[新]
陶俑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陶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掌握陶俑的制作工艺和技法;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4.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陶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陶俑的制作工艺和技法;3.制作陶俑的实践操作。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陶俑的制作工艺和技法;2.教学难点:陶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陶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陶俑的意义和价值;2.演示法:通过演示陶俑的制作工艺和技法,让学生掌握制作陶俑的方法和技巧;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陶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1. 陶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1.介绍中国古代陶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分析陶俑的意义和价值;3.展示陶俑的种类和形态。
2. 陶俑的制作工艺和技法1.介绍陶俑的制作工艺和技法;2.分析陶俑的材料和工具;3.演示陶俑的制作过程和技巧。
3. 制作陶俑的实践操作1.准备陶土和工具;2.按照要求制作陶俑;3.完成陶俑的制作和装饰。
六、教学评价1.学生制作的陶俑作品;2.学生对陶俑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3.学生对陶俑制作工艺和技法的掌握程度;4.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5.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七、教学资源1.陶土、陶工具、陶瓷颜料等制作材料;2.陶俑的图片和实物;3.陶俑制作的视频和教学资料。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中国古代陶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陶俑的制作工艺和技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但是,在实践操作中,学生的制作技巧和装饰效果还有待提高,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训练。
小学美术《陶佣》教案
-创作个性化的陶俑: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能会模仿现成的陶俑作品,缺乏创新意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评价与反思: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进行有效的评价和自我反思,教师需要提供评价标准和反思方法,帮助学生提升自我评价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陶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陶俑作品,帮助大家理解其风格变化和社会意义。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陶俑相关的实际问题,如“陶俑的制作工艺有哪些?”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陶俑制作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泥塑的基本技巧和步骤。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作与欣赏,培养学生尊重和热爱传统艺术的情感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5.团队协作能力:在制作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陶俑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学生需掌握陶俑在古代社会的作用,以及不同时期陶俑的艺术特点,如秦兵马俑的雄伟壮观、汉画像石的生动传神等。
举例解释:
1.教学重点
-以秦兵马俑为例,讲解其规模宏大、细节精湛的特点,让学生了解陶俑在秦始皇陵中的作用及其历史价值。
-通过对比不同朝代的陶俑,让学生观察服饰的变化,如汉代陶俑服饰多采用宽大袖口,而唐代则更为紧致贴身,从而理解服饰与社会文化的关联。
-在制作环节,重点教授如何将泥块塑造成人物的头部、身体、四肢等基本结构,以及如何表现服饰的质感。
第19课 陶俑-赣美2011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9课陶俑-赣美2011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陶俑的发展历史和文化意义。
2.意识到用手做艺术的重要性。
3.掌握陶俑制作基本技巧,创作出自己的陶俑作品。
4.体验艺术创作的快乐,培养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1.陶俑的介绍和发展历史。
2.陶俑的制作基本技巧,包括捏、压、拍、拉等方法。
3.创作自己的陶俑作品。
三、教学过程1. 陶俑介绍陶俑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瑰宝,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精美的作品。
陶俑制作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开始流行。
汉代的陶俑最为著名,其中以西汉的“铜车马”和东汉的“明器”最为精美。
2. 制作基本技巧在开始制作之前,需要准备好以下材料和工具:•黏土:可以是陶土或普通的黏土。
•工具:刀、工具板、压箱、刷子等。
制作步骤如下:1.捏:用手握住黏土,将其搓成圆球状,然后慢慢捏成自己想要的形状。
2.压:用工具板将黏土压扁,可以制作出平面式作品。
3.拍:将黏土放在工作台上,用手掌慢慢拍打,让黏土变得更加坚硬。
4.拉:将黏土拉成细条,可以制作出细长的作品。
3. 创作陶俑作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可以制作出各种各样的陶俑作品。
可以让学生先在纸上画出自己想要的形状,然后再使用制作技巧制作出来。
4. 教学总结在本节课中,学生们了解了陶俑的发展历史和文化意义,掌握了制作陶俑的基本技巧,并创作出了自己的陶俑作品。
通过这样的艺术体验,学生们体验到了艺术创作的快乐,提高了他们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
四、教学反思1.可以适当增加陶俑的种类和发展历史的讲解,以增加学生的兴趣。
2.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提醒学生注意手部卫生和用手的正确方法。
3.制作出来的陶俑需要放置在通风处,让其自然晾干,以免出现变形或开裂的情况。
赣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19、陶俑》教学设计
赣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19、陶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9、陶俑》是赣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陶俑的艺术特点和制作方法。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陶俑的历史背景、外形特征、服饰装饰等,从而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教材还提供了制作陶俑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动手能力,对身边的艺术品有一定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但他们对陶俑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对于陶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能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和分析陶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陶俑的历史背景、外形特征、服饰装饰等,学会制作陶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陶俑艺术的欣赏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陶俑的历史背景、外形特征、服饰装饰等,学会制作陶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难点:如何把握陶俑的神态和服饰特点,创作出富有特色和个性的陶俑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陶俑的图片,分析其外形特征、服饰装饰等。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陶俑的认识和看法。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陶俑,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
4.讲授法:教师讲解陶俑的历史背景、制作方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各种陶俑的图片和实物,制作PPT,准备制作陶俑的材料和工具。
2.学生准备:带齐美术学习用具,如画笔、颜料、陶土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陶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陶俑的形象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陶俑的实物或模型,让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和分析陶俑的外形特征、服饰装饰等。
美术陶俑初中教案
美术陶俑初中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古代美术之陶俑(初中美术课)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陶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学习陶俑的制作工艺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审美意识。
4.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括陶俑的图片、制作工艺和相关知识。
2. 陶土、陶工具、颜料、画笔等美术材料。
3. 学生的美术作品展示区域。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一些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中国古代陶俑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陶俑在古代中国的文化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知识传授:1. 通过PowerPoin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陶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讲解陶俑的制作工艺和技巧,包括选择陶土、捏制、雕刻、上釉等步骤。
示范与实践:1. 展示一些陶俑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2. 演示如何捏制一个简单的陶俑,并鼓励学生动手尝试。
3. 分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所学的制作技巧,完成一个陶俑的制作。
创作与表达:1. 学生制作完成后,组织一个班级陶俑展览,并邀请其他班级或学校师生参观。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观众介绍自己的创作灵感和制作过程。
总结与评价:1.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回顾自己在制作陶俑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发展自己的美术创作能力。
拓展活动:1. 邀请一位陶艺家或美术专家来班级进行讲座或工作坊,进一步指导学生的陶俑制作。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陶艺馆或博物馆,深入了解更多关于陶俑的知识和技巧。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品展览的效果,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进行反思。
2.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学习中国古代陶俑,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审美意识,同时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学生的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陶俑小学美术教案
陶俑小学美术教案
欣赏《陶俑》图片,并讨论作品所表现的是什么人物?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面部表情是怎样的?接下来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陶俑小学美术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体验泥工的乐趣,了解汉代陶俑的造型特征
实践与创造:抓住形象特征,运用概括方法,塑造人物
欣赏与评议:观摩和评论同学的作品
教学重点
人物动态造型
教学难点
人物神态的塑造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欣赏
1.欣赏《陶俑》图片,并讨论作品所表现的是什么人物?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面部表情是怎样的?
2.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特点,模仿表演人物动作。
3.比较陶俑中的人物造型与现实中的人有何区别。
二.分析与感受
1.了解人体大致的比例关系,坐姿与立姿的大体比例。
2.陶俑的造型很夸张,然而夸张的的重点在哪几个地方?
三.制作与指导
1.学生讨论制作步骤,先整体后局部。
2.多媒体展示不同的制作方法。
①团块捏塑:塑造人像时,可先仔细观察人物动态,然后按照人体结构的四大部分用大团块来处理,分别塑头部、躯干、四肢等有动态的造型,各部分要接牢,整个比例大小要相配。
②拼接:处理局部细节,采用拼接、添加等方法。
3.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尝试。
四.展示与评价
1.交流制作经验:小组先讨论,对他人作品发表看法。
2.各小组选代表发言评价,指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3.教师对有创意的作品加以表扬和鼓励。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9课 陶俑 丨赣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9课陶俑丨赣美版教学内容知识点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9课,学习陶俑的制作手法及历史文化背景。
能力目标1.了解陶俑的种类、历史和文化背景;2.掌握不同形态陶制俑的手法及造型方法;3.在造型作品中发现并尊重美学价值观,习得尊重陶俑文化的基本意识。
情感目标1.爱国爱家,了解中国文化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表达与创造发现美,并体验美的力量;3.教育学生从美的角度去了解和认识文化与历史。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整理相关案例资料,收集有关陶俑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知名陶艺家的资料;2.准备相关工具材料,如切割刀、石膏、陶土等;3.准备一些俑像的图片作为课堂展示,以及一些视频素材。
切入点通过视频观看来自赣州的陶艺家的制作视频,了解陶艺制作的过程和手法,引导学生发言交流,探究陶士的制作材料,制作流程等问题。
导入环节1.安排学生回顾一下南京博物院馆藏的陶俑,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2.借助陶俑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对陶俑的制作手法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可以通过简单的画图来表达自己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的表达、呈现陶士的表情和造型特点。
提升阶段教师通过投影、白板等工具向学生展示陶艺家的创作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体验创作的过程和灵感。
组织小组学生合作设计、制作陶艺品,尝试不同的手法、白色和彩色的涂装等技法。
实践环节以下是具体实践步骤:1.由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基本的陶艺造型技巧和材料使用,如单位、比例、构图等;2.学生自己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陶俑作品,并使用陶泥用所学的技巧进行制作;3.制作完后,进行定稿和涂装,底漆用白色水性涂料涂自然风干,接着涂装彩色油漆,并在陶俑表面保护一层清漆,工艺简单保持原陶俑的实用性、实物性和艺术性。
讲解环节通过展示学生的陶艺作品,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形态的陶制俑在中国历史文化上的地位和重要意义。
讲解陶俑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以及不同形态陶制俑的手法和造型方法,为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奠定基础。
初中历史陶俑教案及反思
初中历史陶俑教案及反思教学内容:历史陶俑教学目标:1. 了解陶俑的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2. 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陶俑;3. 能够欣赏并描述陶俑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陶俑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教学难点:区分不同类型的陶俑教学准备:图片、视频资料、实物陶俑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类型的陶俑,引导学生讨论陶俑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二、学习:1. 学生观看资料,了解陶俑的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2. 学生分组讨论,区分不同类型的陶俑,并分享给全班。
三、实践:1. 学生分组制作自己的陶俑,体验制作工艺;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交流彼此的创意和体会。
四、总结:学生总结陶俑的特点和历史意义,对学习内容进行回顾。
五、作业:完成一份关于陶俑的调研报告,包括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
反思范本:教学课题:历史陶俑本节课我为学生带来了关于历史陶俑的教学内容,通过图片、视频和实物展示,学生对陶俑的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有了初步了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陶俑,并展示了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在实践环节,学生也表现出很大的兴趣,积极参与制作,并展示自己的成果。
尽管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可能过于注重传授知识和展示资料,缺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环节。
其次,在实践环节,因时间有限,学生制作的陶俑比较简单,可能不能充分展现学生的创意和想象力。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下一次教学我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同时,我也会适当延长实践环节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才华。
希望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历史陶俑的过程中有更深入的体会和认识。
陶俑教案
陶俑(1课时)一、导入新课:师:提到“雕塑艺术”,你也许会觉得陌生。
其实,在你的生活的城市,或者你曾经到过的许多旅游景点,都或许有雕塑的存在,比如说现在城市的广场雕塑,风景旅游点的纪念性雕塑等。
1、提问:什么是雕塑?说一说你见过的雕塑。
雕塑的概念:运用多种物质材料、多种手段(雕、刻、塑、铸、焊等)制作的,反应社会生活、表达审美感情(思想、观念、情感)的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
按其形式,一般分为圆雕、浮雕、透雕。
中国古代雕塑又分为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
2、师:我们这节课主要欣赏陶俑。
(板书“陶俑”)那什么叫做陶俑?(提学生回答)陶俑的概念:陶俑是古代陪葬用的陶器,他的题材有人物、马、牛、狗及建筑物等。
3、师总结:不同时期的陶俑负载着属于他们朝代的信息,每一个陶俑身上都在向我们诉说着一个久远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去聆听那远古的声音,感受曾经的辉煌与沧桑。
二、欣赏陶俑:(课件图片展示)1、师问:谁知道目前被发现最早的陶俑是属于什么朝代?答:据考古发掘发现年代最早的陶俑,为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
比如山东章丘女郎山出土的陶俑。
2、师问:为什么会出现陶俑?(小结)师:“事死如生”,古人总认为当人死后会到另外一个世界,他们想自己在那个世界中也能拥有生前的权利地位和财富,所以才会出现的陶俑。
作为丧葬之用的俑,在秦汉盛行厚葬的风气下迅速发展,成为雕塑艺术中的主要门类,从皇室权贵到官吏富豪的墓葬中,除了棺椁衣食、珍宝奇玩外,俑是不可缺少之物,这也反映了上流社会的人们希冀在幽冥世界中拥有权势地位和享受养尊处优生活的愿望。
于是在这一时代的俑群中出现了大型军马兵阵、浩荡的车骑仪仗,雄伟的武装部曲、恭谨的下级属吏、各种僮(tong,封建时代受奴役的未成年人)仆奴婢、形形色色的歌舞伎乐和倡优百戏等。
除人物外,还有各种家畜、镇墓神怪、阁楼住宅、田园院落和车船模型等。
俑的制作最常见的是陶塑,木雕,石雕以及铜铸俑也有不少发现。
3、师问:同学们知道的有名的陶俑有哪些?我们按朝代去了解一番。
小学美术《陶俑》教案
今天在教授《陶俑》这一课时,我尽力将历史、艺术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陶俑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在课堂上,我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参与程度,有以下几点感悟: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导入环节中,对于陶俑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能够分享在生活中见过的陶俑,但也有不少学生对这个概念感到陌生。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让他们对教学内容产生好奇心。
-美术语言的运用:如何运用线条、色彩、形状等美术语言表达情感和创意,是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另一个难点。教师需指导学生学会运用美术语言,提高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上述重点和难点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陶俑文化,提高美术创作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陶俑的基本制作方法,了解中国古代陶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会运用美术语言表达个性与创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重劳动、珍惜艺术成果的价值观。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紧密围绕新教材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了解陶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陶俑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例如,介绍秦始皇兵马俑的规模、特点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使学生理解陶俑在古代社会的作用。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陶俑相关的艺术或文化问题。
《陶俑》教案
《陶俑》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欣赏古代的陶俑艺术,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情感和兴趣。
2、能力目标:运用泥塑的方法仿塑一个泥俑,注意表现它的服饰和表情,使俑的造型更加生动传神。
3、情感目标:学习传统文化,体验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陶俑的形体、表情、服饰等表现。
难点:陶俑的造型的创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过程教师播放录像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
兵马俑是守卫秦始皇皇陵的士兵俑,它属于陶俑中的一种。
兵马俑不仅数量多,而且造型逼真。
创造兵马俑的能工巧匠,为了创造出个性不同的造型,他们在雕刻人物造型的时候,按自己的模样进行雕刻。
所以,我们很少发现相同的兵马俑造型。
学生小组间相互交流自己收集到的陶俑资料,并说说自己了解的知识趣闻等。
二、引导过程观察录像中的陶俑作品(或是利用投影展示学生收集的陶俑作品),学生介绍自己喜欢哪件作品,说说喜欢的原因。
教师启发:利用陶泥,通过动作、服饰、表情等,如何能设计出生动的陶俑造型。
师生互动:共同完成一个简单的陶俑(如教师捏出陶俑人物的头和身体然后邀请学生来完成活动的四股以及服饰,然后教师再将他们组合起来)。
教师请合作的同学说说捏制雕刻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并请全班同学帮助解决。
三、发展过程教师讲述如何创作一个生动的陶俑,除了通过服饰、表情表现外,还可以利用色彩进行装饰。
学生小组间交流自己的创意,并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或图片进行设计。
(教师鼓励学生在创作中要多观察,必要时可以邀请同学做动作,使自己创作的造型更生动、有趣。
)布置作业:陶俑制作比赛。
四、评价展示活动同学分组依次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给自己的作品命名。
学生评价作品,同时选出形神兼备的作品。
教师表扬学习过程中进步较大的同学。
(从学习态度、探究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课堂小结。
五年级美术下册《陶俑》教案、教学设计
3.重点:了解陶俑的历史背景,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难点: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陶俑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陶俑的历史图片和相关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家长参与作业:
邀请家长协助学生完成陶俑作品的制作,共同体验创作过程,增进亲子关系。
4.作业提交与评价:
(1)下节课前,学生将完成的陶俑作品和心得体会交给教师。
(2)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重点关注制作技巧、创意发挥和团队合作等方面。
(3)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互相评价、学习,共同提高。
5.作业反馈与改进:
(1)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幅陶俑作品,主题自定,要求运用所学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
(2)撰写一篇关于陶俑的制作心得体会,内容包括创作过程、遇到的困难、解决办法等,字数不限。
2.课后拓展作业:
(1)收集不同时期的陶俑图片或资料,分析其艺术特点,了解陶俑的发展历程。
(2)研究陶俑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探讨其与传统文化的关联,撰写一篇小论文。
5.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在创作中敢于尝试,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陶俑作品。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陶俑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以及运用陶土进行创作的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灵活运用到实际创作中,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生动形象的陶俑作品。
2.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知识讲解与实践演示相结合
讲解陶俑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同时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方法。
初中历史陶俑教案设计方案
初中历史陶俑教案设计方案教学内容:历史陶俑教学目标:1. 了解陶俑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2. 掌握中国古代陶器艺术的特点;3. 能够分析陶俑的功能和意义;4.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教学重点:1. 陶俑的定义和类型;2. 中国古代陶俑的制作工艺和装饰;3. 陶俑的功能和意义;4. 艺术鉴赏和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讲解陶俑的定义和发展历史;2. 展示一些陶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陶俑的兴趣;二、学习(20分钟)1. 分组讨论中国古代陶俑的类型和特点;2. 学习陶俑的制作工艺和装饰技法;3. 研究陶俑的功能和意义;三、实践(30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制作一个小型陶俑;2. 教师指导学生选取合适的造型和装饰元素;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相互欣赏交流;四、总结(10分钟)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陶俑的特点和意义;2.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陶俑对我们的启示和影响;3. 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五、作业(5分钟)1.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陶俑的文章,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和思考;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见解;教学评估:1. 通过学生的作品和表现来评价学习效果;2. 学生参与讨论和交流的积极性和深度;3. 学生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提高;教学资源:1. 教材《历史陶俑导引》;2. 陶艺制作工具和材料;3. 陶俑的图片和资料;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思考;2. 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3.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
初中历史陶俑教案设计意图
初中历史陶俑教案设计意图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陶俑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及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培养
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加深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陶俑的定义、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并掌握陶俑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陶俑与中国古代社会的关系,探讨陶俑在历史上的文化意义。
教学准备:陶俑实物或图片、相关历史资料、课件等。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陶俑实物或图片,引发学生对陶俑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古代
文化的好奇心。
2.讲解陶俑的定义和历史背景(10分钟):介绍陶俑是古代中国人为了陪葬而制作的陶土雕塑,讲解陶俑的历史起源及演变过程。
3.讲解陶俑的制作工艺(15分钟):通过展示陶俑制作的流程图和介绍陶俑的制作工艺,让学生了解陶俑的制作过程和技术特点。
4.探讨陶俑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作用(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陶俑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作用以及陶俑所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陶俑与古代社会的关系。
5.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陶俑对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
历史和文化的兴趣。
6.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陶俑的短文,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并谈
谈自己对古代文化的看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陶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增进对中国古
代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俑》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欣赏古代的陶俑艺术,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情感和兴趣。
2、能力目标:运用泥塑的方法仿塑一个泥俑,注意表现它的服饰和表情,使俑的造型更加生动传神。
3、情感目标:学习传统文化,体验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陶俑的形体、表情、服饰等表现。
难点:陶俑的造型的创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过程
教师播放录像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
兵马俑是守卫秦始皇皇陵的士兵俑,它属于陶俑中的一种。
兵马俑不仅数量多,而且造型逼真。
创造兵马俑的能工巧匠,为了创造出个性不同的造型,他们在雕刻人物造型的时候,按自己的模样进行雕刻。
所以,我们很少发现相同的兵马俑造型。
学生小组间相互交流自己收集到的陶俑资料,并说说自己了解的知识趣闻等。
二、引导过程
观察录像中的陶俑作品(或是利用投影展示学生收集的陶俑作品) ,学生介绍自己喜欢哪件作品,说说喜欢的原因。
教师启发:利用陶泥,通过动作、服饰、表情等,如何能设计出生动的陶俑造型。
师生互动:共同完成一个简单的陶俑(如教师捏出陶俑人物的头和身体然后邀请学生来完成活动的四股以及服饰,然后教师再将他们组合起来)。
教师请合作的同学说说捏制雕刻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并请全班同学帮助解决。
三、发展过程
教师讲述如何创作一个生动的陶俑,除了通过服饰、表情表现外,还可以利用色彩进行装饰。
学生小组间交流自己的创意,并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或图片进行设计。
(教师鼓励学生在创作中要多观察,必要时可以邀请同学做动作,使自己创作的造型更生动、有趣。
)
布置作业:陶俑制作比赛。
四、评价展示活动
同学分组依次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给自己的作品命名。
学生评价作品,同时选出形神兼备的作品。
教师表扬学习过程中进步较大的同学。
(从学习态度、探究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
)
五、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