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高考语文文言文19分的总分,这部分内容拉分特别厉害,得分高的能得到满分,但是得分率低的,也该也就6-8分。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课件(共61张PPT)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课件(共61张PPT)
越过其他国家而把远方的国家设置边邑,您 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使郑灭亡来增加 邻国的土地呢? 5.邻之厚,君之薄也。 邻国实力变雄厚,您的力量就会变薄弱 啊
6.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再说您也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
7.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 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7.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判断句 )
8.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判断句 )
9.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 太子也。( 判断句 )
翻译句子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 未可亲也。
假如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 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 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非常困难才来投奔 我的,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长者 的心,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别的办法吧!
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5.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3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取他的 头颅。 4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父亲、母亲和同 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5我每当想起这一点,常常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计 策啊!
⑧可谓深矣 古:刻毒。 今:与“浅”相对。
文言知识积累
B.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 说通悦 ,高兴

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 振通震,害怕 )
3.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卒通猝,仓促,突然 )
4.往而不反 ( 反通返,返回

5.秦王还柱 ( 还通环,绕

鼎城三中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必修一)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必修一)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必修一)1、了解《左传》《战国策》《史记》;2、掌握三篇文章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及其用法、虚词、特殊句式,举一反三;3、熟悉作品,借鉴其人物塑造手法。

《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原名为《左氏春秋》,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证明是左丘明,这是目前最为可信的史料。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左传》是一部集大成式的史学巨著。

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长于记述战争,故有人称之为“相砍书”(相斫书),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其声律兼有诗歌之美,言辞婉转,情理深入,描写入微,是中国最为优秀的史书之一。

《左传》中记了众多的历史人物,不论其地位贵贱,职务高低,这些人物包括了春秋时代社会各阶级、阶层成员,有天子、诸侯、卿士、大夫,也有将相、武臣、学者,有说客、良医、商贾、娼优,也有宰竖、役人、盗贼、侠客等。

各种历史人物,形形色色,多彩多姿。

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物有较详细的事迹记录或鲜明的形象描绘。

整部《左传》,犹如一幅人物层现叠出的彩画长卷,展示了风云变幻的春秋时代的社会历史面貌。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

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

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

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约12万字。

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1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来,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结果,用来,连词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却,连词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哪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何,哪里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何,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⑥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4、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④吾其还也——证据助词,还是,表商量5、之①公从之——代词,此,代佚之狐的'建议(烛之武)许之——代词,这件事不患人不之知——代词,他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③行李之往来——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做全句的主语邻之厚,(乃)君之薄也——主谓间取消独立性,一作主语,一作宾语,省略判断词谓语“乃” ④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之”无义莲之爱⑤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标志,无义;太子及宾客知此事者——“者”与“之”都是定语后置标志⑥公子驾车之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君(到,前往⑦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2《荆轲刺秦王》1、鉴赏荆轲形象,注意所用表现手法。

首先,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

荆轲和樊於期的对话,荆轲先用话挑起樊於期对秦的仇恨,再问樊於期对这样的深仇大恨怎么办,然后针对“顾计不知所出耳”的表示,试探地提出了既能为樊於期报仇,又能保全燕国的计划,一层进一层,结果是樊於期慷慨陈辞,毅然自刎。

见秦王时“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顾笑武阳”而向秦王作了解释,在千钧一发之际,镇静的神态和得体的言辞消弥了危机。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实词】1、贰①从属二主。

(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④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2、鄙(边境界封疆藩篱)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左右)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何许人,何处人)4、阙①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宫阙。

①què城楼,城阙。

①quē侵损,削减。

(本文:阙秦)①quē通“缺”5、微①没有。

(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细小,轻微。

(同现义)③衰败国势衰微。

④精微微言大义。

(成语)⑤微服暗访:乔装。

⑥卑贱,人微言轻。

(低微)《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⑦隐蔽,不显露,悄悄。

见微知著(成语)微访(暗中查访)6、敝①坏,破旧。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敝帚自珍②谦词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使……疲敝。

【重点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来,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结果,用来,连词。

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把,介词。

部编高中语文高一必修上文言文知识梳理

部编高中语文高一必修上文言文知识梳理

部编高中语文高一必修上文言文知识梳理一、文言文在高中语文中的重要性文言文在高中语文里那可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呢。

就像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文化的大门。

高一必修上的文言文,就像是这扇大门的入门钥匙。

这些文言文能让我们了解古人的思想、文化、生活方式等好多东西。

二、文言文的出处这里面的文言文来自不同的地方。

有的是古代经典著作里的片段,像论语孟子这些儒家经典,它们的片段被选进来,那可是有着深刻的文化意义的。

还有一些是古代著名文学家的作品,这些作品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水平呢。

三、重点实词和虚词1. 实词比如“君”这个字,在古文中常常表示君主、君子等意思。

像“君问归期未有期”中的“君”就是指对方,是一种尊敬的称呼。

“师”这个字,有老师的意思,也有学习、效仿的意思。

“古之学者必有师”里的“师”就是老师的意思。

2. 虚词“之”这个字,用法可多了。

它可以当助词,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用来取消句子独立性;还可以当“的”讲,比如“水陆草木之花”。

“而”这个虚词,有表示转折的,像“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还有表示并列的,如“蟹六跪而二螯”。

四、文言文的句式1. 判断句典型的判断句有“……者,……也”的形式,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就是用来判断“师”的作用的。

2. 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像“何陋之有”,正常语序应该是“有何陋”,把宾语“何陋”提前了。

状语后置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其中“于蓝”是状语,正常语序应该是“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五、文言文的翻译技巧1. 逐字翻译先把每个字的基本意思找出来,然后再根据上下文调整语序。

比如“沛公军霸上”,“沛公”就是刘邦,“军”在这里是驻军、驻扎的意思,“霸上”是地名,整句话就是“刘邦驻军在霸上”。

2. 补充省略成分在古文中常常会省略一些成分,翻译的时候要补充出来。

像“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括号里的“鼓”就是补充出来的成分。

六、文言文的赏析1. 从文学手法上赏析很多文言文会用到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高考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高中语文1—6册)

高考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高中语文1—6册)

高考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烛之武退秦师》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勾践灭吴》7.南至于句无句,通“勾”。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歇也欼,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6.将不可改于是矣古:对这种局面;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取古:男子;今: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邹忌讽齐王纳谏》16.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9,今齐地方千里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

《触龙说赵太后》17.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

18.必勿使反反,通“返”,返回。

《季氏将伐颛臾》19.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寡人之子国也》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2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人教版高一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汇总

人教版高一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汇总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例句释义出处无能为也已“已”通“矣”《烛之武退秦师》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通“倍”,增加《烛之武退秦师》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烛之武退秦师》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烛之武退秦师》秦伯说“说”通“悦”《烛之武退秦师》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烛之武退秦师》南至于句无“句”通“勾”《勾践灭吴》将帅二三子以蕃“帅”通“率”《勾践灭吴》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勾践灭吴》将免者以告“免”通“娩”《勾践灭吴》三年释其政“政”通“征”,赋税徭役《勾践灭吴》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切磋《勾践灭吴》无不餔也,无不歠也“餔”通“哺”,给人食物吃“歠”通“啜”,给人水喝《勾践灭吴》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其”通“岂”《勾践灭吴》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有”通“又”《勾践灭吴》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邹忌讽齐王纳谏》盛气而揖之“揖”通“胥”,等待《触龙说赵太后》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触龙说赵太后》必勿使反“反”通“返”《触龙说赵太后》鼓瑟希“希”通“稀”《侍坐篇》莫春者“莫”通“暮”《侍坐篇》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侍坐篇》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寡人之于国也》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无”通“毋”《寡人之于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颁”通“斑”《寡人之于国也》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莩”通“殍”《寡人之于国也》輮以为轮“輮”通“煣”《劝学》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pù)《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劝学》泾流之大“泾”通“径”,直《秋水》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秋水》二、一词多义12345678910、知11、复12、既131415、当16、朝17、孰18、诚19、善20、间21、方22、质23、及24、甚25、少26、异27、如28、与29、数30、发31、直32、兵33、胜34、绝35、强36、假37、望38、闻1、名词作状语:例句释义出处夜.缒而出当晚《烛之武退秦师》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到黄昏《烛之武退秦师》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在庙堂上《勾践灭吴》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邹忌讽齐王纳谏》日.食饮得无衰乎每天《触龙说赵太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劝学》秋水时.至随着时令《秋水》2、名词作动词:例句释义出处晋军.函陵驻军《烛之武退秦师》唯君图.之计划,考虑《烛之武退秦师》宦.士三百人于吴做帝王的奴隶《勾践灭吴》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以礼相待《勾践灭吴》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穿《勾践灭吴》朝服.衣冠穿戴《邹忌讽齐王纳谏》赵王之子孙侯.者封侯《触龙说赵太后》质.于齐做人质《触龙说赵太后》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侍坐篇》鼓.瑟希弹奏《侍坐篇》风.乎舞雩吹风、乘凉《侍坐篇》曾皙后.落在后面《侍坐篇》填然鼓之鼓.打鼓《寡人之于国也》树.之以桑种植《寡人之于国也》七十者衣.帛食肉穿《寡人之于国也》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称王《寡人之于国也》之有也王无罪.岁怪罪《寡人之于国也》非能水.也游泳《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跨出十步《劝学》3、动词作名词:例句释义出处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烛之武退秦师》其继.有在乎继承人,后嗣者《触龙说赵太后》请以战.喻战争《寡人之于国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活着的人;死去的人《寡人之于国也》輮.使之然也用火熨使物弯曲这道工序《劝学》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见闻,学识《秋水》4、形容词作名词:例句释义出处越国以鄙远.远地、远方《烛之武退秦师》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烛之武退秦师》犹不能恃无功立尊.重器《触龙说赵太后》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事;大事《侍坐篇》5、形容词作动词:例句释义出处臣之妻私.我偏爱《邹忌讽齐王纳谏》谨.庠序之教认真从事《寡人之于国也》轻.伯夷之义轻视《秋水》6、使动用法例句释义出处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烛之武退秦师》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烛之武退秦师》既东封.郑使……成为边界《烛之武退秦师》若不阙.秦使……削减《烛之武退秦师》阙秦以利.晋使……得利《烛之武退秦师》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使……退却《勾践灭吴》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使……干净,使……美丽,《勾践灭吴》使……充足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使……受辱《勾践灭吴》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使……听到《邹忌讽齐王纳谏》没死以闻.使……听到《触龙说赵太后》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使……尊贵《触龙说赵太后》可使足.民使……富足《侍坐篇》移.其民于河东使……迁到《寡人之于国也》7、意动用法例句释义出处越国以鄙.远把……当作边境《烛之武退秦师》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认为……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认为……少《秋水》四、古今异义例句古义今义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设宴请客的主人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出门所带的包裹微夫人..之力不及此那人尊称一般人的妻子谋臣与爪牙..之士武士坏人的党羽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原野黄河中下游地区丈夫..二十不取男子女子的法定配偶邹忌讽.齐王纳谏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讽刺,诽谤明日..,徐公来第二天今天的下一天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某一区域宫妇左右..莫私王国君旁边的近臣旁边年几何..矣多少数学的一门科目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写作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即荒年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毒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再增加金.就砺则利金属制品黄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广泛地学习学识渊博蟹六跪.而二鳌脚,腿两膝着地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身,容身把情感、希望、理想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资料来源:回澜阁教育免费下载天天更新。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资料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资料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资料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下面店铺为您整理了关于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的相关复习资料,供大家学习和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资料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汜南。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了。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

高中语文必修1-5全部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1-5全部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1-5全部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一、句法知识点:1.主谓宾结构:句子中包含主语、谓语和宾语,宾语可以是动词的直接宾语或者间接宾语。

2.修饰成分:句子中的修饰成分包括定语、状语和补语。

3.状语从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的从句叫做状语从句。

4.并列句:由两个或多个并列的句子构成,句子之间一般用逗号、顿号或者分号分开。

二、常用的句式和修辞手法:1.并列句句式:A,B(面对选择时常见的结构,如:“或者……或者……”)2.手法手法:夸张、对比、排比、设问、论证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常用的词语和表达方式:1.用“否则、则、必、岂、即……又……”等词语进行逻辑的对比或者推理。

2.使用“曾、或者、良苦用心、岂止……”等词语进行修饰和强调。

3.通过“……不仅如此,还……”等结构进行扩展和详细说明。

四、对古诗文的理解和分析:1.掌握古代文化背景:了解作者、作品和时代的关系,掌握古代文学的基本发展脉络。

2.识别古代文言文的修辞手法:通过对句子、词语和内容的分析,理解古人的表达方式和意图。

3.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对作品中的主题、意象和情感的分析,理解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

五、句子成分的分析和理解:1.主语:句子的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或者进行动作的人。

2.谓语:句子的谓语是动作的核心部分,描述或者说明主语所执行的动作。

3.宾语:句子的宾语是接受动作的对象,可以是名词、代词、动词不定式或者动名词。

4.定语:修饰名词或者代词的修饰语,用于限定名词或者代词的范围和意义。

5.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或者副词的修饰语,用于说明动作的时间、地点、方式等相关情况。

六、句子的排比和对仗:1.排比:将若干个相同或者相近的句子排列在一起,增强修辞效果和语感的平衡感。

2.对仗:将若干个意义相同或者相对反的词语或者句子排列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

七、常见的修辞手法:1.比喻:通过类比的方式,用一个事物来表示另一个事物,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说明。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 理解文中的修辞手法:分析文中使用的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提升对文本的理解和欣赏能 力。
• 掌握文言文特有的表达方式:学习文言文的语法与词汇特征,增强对古文的解读能力析
经典文言文作品
•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含 305 首诗,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反映了周朝社会 的风貌和情感。
8/13
文言文阅读技巧
理解句意
• 识别关键字:通过仔细识别文中出现的关键字,帮助理解文意,提炼主要信息。 • 句子结构:深入分析句子的结构,掌握主谓宾等成分,有助于句子整体理解。 • 上下文联系:关注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助于理清段落和全文的意图。
9/13
翻译方法
• 逐句翻译与整体理解结合:通过逐句分析与理解文章结构,帮助掌握文章整体意思,增强阅 读效果。
• 《论语》:是孔子的言行记录,强调个人修养与道德,内容涵盖仁、礼、义、智等伦理道德规 范。
• 作品分析:通过对重点段落的解读,探讨经典作品在历史、文化和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1/13
语言风格与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比较:分析各作品在用词、句式及修辞手法上的差异,展现不同作家的独特风格。 • 文学技巧解析:探讨作品中运用的比喻、象征等文学技巧,深入理解其艺术效果。 • 时代背景影响:理解每部作品创作时的社会、政治及文化背景,对作品主题和手法的影响。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Overview
1. 文言文的定义与特点 2.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 3. 常见文言实词 4. 文言文阅读技巧 5. 文言文作品赏析
2/13
文言文的定义与特点
文言文的定义
• 定义: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形式,具有独特的语法结构和用词方式,广泛应用于古 典文学中。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 通假字1.《烛之武退秦师》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若不阙秦皇岛阙,通“缺”,损害。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2.《勾践灭吴(节选)》南至于句无句,通“勾”。

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

将免者以告免,通“娩”。

三月释其政政,通“征”。

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

亿有三千有,通“又”。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魔厉,摩厉,通“磨砺”,切磋,磨炼。

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歠也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歠,通“啜”,给人水喝。

3.《邹忌讽齐王纳谏》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4.《触龙说赵太后》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

必勿使反反,通“返”。

5.《寡人之于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过。

涂有饿莩涂,通“途”,道路。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6.《劝学》虽有槁暴有,通“又”。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二.古今异义1.敢以烦执事古义:文中是对秦穆公的敬称,不敢直接称对方时的婉转说法。

今义:掌管某些项事情(工作)(的人),可用作动词或名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

今义:尊称人的妻子。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

古义: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6.苟得闻子大夫之言。

古义: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今义:医生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义:死在野外尸体不能收殓埋葬。

今义:隐蔽的事物,缺陷,矛盾,问题等显露出来。

古义:原野。

今义: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龋古义:男子。

今义:男女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9.今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汇总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汇总整理

《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归纳一、字音1、壬戌(rénxū)10、酾酒(shī)2、桂棹(zhào)11、横槊(shuò)3、余音袅袅(niǎo)12、渔樵(qiáo)4、幽壑(hè)13、扁舟(piān)5、嫠妇(lí)14、匏樽(páo)6、愀然(qiǎo)15、蜉蝣(fúyóu)7、山川相缪(liáo)16、无尽藏(zàng)8、舳舻千里(zhúlú)17、狼籍(jí)9、旌旗(jīng)18、枕藉(jiè)二、实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一词多义(1)东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b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b如怨如慕(副词,像)4.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10)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三、虚词1.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2.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4.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四、文言句式1.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疑问句(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3)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3.省略句(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4.变式句(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五、重点语句翻译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译文: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独特的语言表达艺术。

在高一语文必修一的教学中,文言文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还要求能够理解和领悟文言文背后的深层文化意义。

以下是对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

一、文言文的基本知识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形式,其特点是简洁、典雅,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学习文言文首先需要了解其基本的语法规则,如词类的活用、特殊的句式结构等。

此外,文言文中的虚词使用频繁,如“之、者、也、乎、矣、焉”等,这些虚词在句子中承担着重要的语法功能和语气表达作用。

二、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文言文学习的核心部分。

在高一语文必修一的文言文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经典文言文篇目,如《论语》、《孟子》、《史记》等,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应该注重对文章大意的把握,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同时注意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文言文的词汇积累文言文的词汇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积累文言文词汇是提高文言文水平的关键。

学生应通过记忆和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虚词及其用法,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此外,对于文言文中的成语和典故,也应加以学习和掌握,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文化内涵。

四、文言文的写作技巧虽然现代汉语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文言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同样不可忽视。

学生可以通过模仿经典文言文的写作风格和技巧,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写作水平。

在写作过程中,应注意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及合理安排文章结构,使文章既有文采又富有逻辑性。

五、文言文的文化背景理解文言文不仅是语言的载体,更是文化的传承。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学生应努力了解和掌握文言文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背景,如古代的政治制度、哲学思想、社会风俗等。

这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还能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高中文言文知识(重点)

高中文言文知识(重点)

高中语文文言知识(必修一至必修五)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左传》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2.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古义:从属二主,动词今义:“二”的大写,数词(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使者,出使的人今义: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别人的妻子3.词类活用(1) 名词作状语。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方、在西方)夜缒而出(在夜里)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在早上、在晚上)(2) 名词作动词。

晋军函陵(驻军、驻扎在函陵)(3) 形容词使动用法。

阙秦以利晋(使……受益)(4) 形容词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鄙:远方的土地)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5)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邻之厚,君之薄也(变雄厚,变削弱)(6) 动词使动用法。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亡)/阙秦以利晋(阙:使……损害)烛之武退秦师(退:使…退却)(7)名词的使动用法。

既东封郑(封:使…成为边界)阙秦以利晋(利:使..得利)4、一词多义说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欢喜,高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如果不是)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见其发矢十中八九(稍微,略微)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停数日,辞去(告别)不辞劳苦(推托)二、文言句式1.判断句(1)是寡人之过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君之所知也(语气词“也”,表判断)(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表判断)(4)邻之厚,君之薄也(5)失其所与,不知2.疑问句(1)夫晋,何厌之有(疑问代词“何”,表反问)(2)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焉”,表疑问)(3)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焉”,表疑问)3.省略句(1)(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2023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2023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2023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2023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1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来,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结果,用来,连词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却,连词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哪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何,哪里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何,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⑥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4、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④吾其还也——证据助词,还是,表商量5、之①公从之——代词,此,代佚之狐的建议(烛之武)许之——代词,这件事不患人不之知——代词,他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③行李之往来——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做全句的主语邻之厚,(乃)君之薄也——主谓间取消独立性,一作主语,一作宾语,省略判断词谓语“乃”④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之”无义莲之爱⑤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标志,无义;太子及宾客知此事者——“者”与“之”都是定语后置标志⑥公子驾车之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君(到,前往⑦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2023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2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爱”通“薆”;“见”通“现”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说”通“悦”;“女”通“汝”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归”通“馈”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匪”通“非”;“女”通“汝”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无”通“毋”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7.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8.肇锡余以嘉名“锡”通“赐”9.扈江离与辟芷。

(完整word)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word)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词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4.亦去之古:离开;今:与来相对,离开所在地方到别处三、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又令人欲肆其西封(表处所,在东边,在西边)①晋军函陵/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①既东封郑(封:边界。

名作意动,把……当作边界)②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①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增加;薄,减少,削弱)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损害)③阙秦以利晋(形容词作使动,使……获利)(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①又欲肆其西封。

(扩大,延伸;动词)②筵肆设席(陈设,动词)③百工居肆以成其事(作坊,名词)④家贫无书,常游于洛阳市肆,阅所卖书(店铺,名词;成语:鲍鱼之肆;词语:酒肆)⑤肆无忌惮。

(放肆,动词)①蜀之鄙有二僧(边邑,边远的地方)②越国以鄙远(把……当作边邑)③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庸俗,鄙陋,目光短浅)。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1Ⅰ.古代文化常识梳理《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

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

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

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

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

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

江,特指长江。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9.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

(与《荆轲刺秦王》的“竖子”结合起来理解)《优美的汉字》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变过程。

分为古代汉字阶段(商代—秦代,甲骨文—小篆)和隶书楷书阶段(汉代—现代,隶书—楷书)。

隶书是两汉时通行的主要字体,笔画平直,略有波浪起伏,书写简便。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使用连笔,书写快捷,但难于辨认。

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楷书产生后,逐渐演变成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字体,易书写,比草书易辨认。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字体,一直使用到现在。

“楷”有“规则”之意,字形方正严整,笔画平易圆转,更便于书写。

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和合体之分。

独体主要是以图形为基础发展变化而来的“象形字”“指事字”;合体是以独体字为基础而构成的,包括“会意字”“形声字”。

关于汉字的形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现代学者认为:六书前四种是构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

书法与篆刻为汉字插上了艺术的翅膀,使一个个平实的方块字灵动起来。

《奇妙的对联》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由骈文和律诗演变而来。

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对联由上联、下联组成。

字数多少无规定,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

平仄协调,要求平仄相异。

平声舒缓,仄声短促,上联最后一字必为仄声,下联最后一字必为平声。

对联为竖行书写,中间不加标点。

张贴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Ⅱ.文言文知识梳理一、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实词。

1.兵①秦兵.旦暮渡易水《荆轲刺秦王》____________②不得持尺兵.《荆轲刺秦王》____________③不及召下兵.《荆轲刺秦王》____________2.使①使使..以闻大王《荆轲刺秦王》____________②使.毕使.于前《荆轲刺秦王》____________3.穷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荆轲刺秦王》____________②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____________4.引①秦王惊,自引.而起《荆轲刺秦王》____________②乃引.其匕首提秦王《荆轲刺秦王》____________5.举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____________②杀人如不能举.《鸿门宴》____________6.谢①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荆轲刺秦王》____________②乃令张良留谢.《鸿门宴》____________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____________④哙拜谢.《鸿门宴》____________7.军①沛公军.霸上《鸿门宴》____________②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____________8.胜①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____________②沛公不胜.杯杓《鸿门宴》____________9.如①固不如.也《鸿门宴》____________②沛公起如.厕《鸿门宴》____________10.发①轲既取图奉之,发.图《荆轲刺秦王》____________②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荆轲刺秦王》____________③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____________答案 1.①军队。

②兵器,武器。

③士兵,武士。

2.①动词,派遣/名词,使者。

②让/名词,使命。

3.①走投无路。

②极,尽。

4.①指身子向上起。

②举起。

5.①举起。

②尽。

6.①谢罪。

②致谢,告辞。

③道歉。

④感谢。

7.①驻军。

②军队。

8.①尽。

②经得起,承受得住。

9.①及,比得上。

②往,到。

10.①打开。

②出发。

③头发。

二、解释以下句子中活用的词,并认识各类活用在翻译时的共同性与灵活性。

1.指出下列句子中名词作状语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夜缒而出____________②朝济而夕设版焉____________③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____________④进兵北略地____________⑤发尽上指冠____________⑥箕踞以骂曰____________⑦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____________⑧吾得兄事之____________⑨常以身翼蔽沛公____________⑩道芷阳间行____________2.指出下列句子中名词作动词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晋军函陵____________②与郑人盟____________③又前而为歌____________④沛公军霸上____________⑤沛公欲王关中____________⑥籍吏民,封府库____________⑦范增数目项王____________⑧刑人如恐不胜____________⑨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____________⑩道芷阳间行____________3.指出下列句子中形容词作名词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其人居远未来____________②此其志不在小____________③君安与项伯有故____________4.指出下列句子中使动用法或意动用法的词语并解释。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____________②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③若不阙秦____________④太子迟之____________⑤使使以闻大王____________⑥群臣怪之____________⑦项伯杀人,臣活之____________⑧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____________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____________⑩拔剑撞而破之____________答案 1.①夜:在夜里②朝、夕:在早上,在晚上③东:在东边④北:向北⑤上:向上⑥箕:像簸箕一样⑦夜:在夜晚⑧兄:像对兄长一样⑨翼:像翅膀一样⑩间:从小路 2.①军:驻军②盟:结盟③前:走上前④军:驻军⑤王:称王⑥籍:登记⑦目:以目示意,使眼色⑧刑:用刑⑨王:称王⑩道:取道 3.①远:远方②小:小的方面③故:交情 4.①亡:使……灭亡②鄙:把……当作边邑③阙:使……减少,侵损,削减④迟:认为……迟⑤闻:使……听到⑥怪:认为……奇怪⑦活:使……活,救活⑧从:使……跟从⑨止:使……停止,阻止⑩破:使……破,打破三、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

1.敢以烦执事..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2.行李..之往来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4.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5.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6.将军岂有意..乎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8.终已不顾..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9.沛公居山东..时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10.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11.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1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答案 1.办事的官吏,此处是对对方的敬称/旧时俗称仪仗 2.出使的人/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3.那个人/对别人妻子的尊称 4.没有凭信之物/不讲信用 5.走投无路/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6.有心意/故意;有做某种事的愿望;男女间有爱慕之心7.袒露一只臂膀/袒护双方中的一方8.不回头/不照顾,不考虑9.崤山以东/山东省10.儿女亲家/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11.……的原因/引出结果12.意外的变故/十分,异乎寻常四、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

《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____________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___________3.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_______4.失其所与,不知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5.秦王必说见臣____________6.今日往而不反者____________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____________8.秦王还柱而走____________9.卒起不意____________《鸿门宴》10.距关,毋内诸侯____________11.张良出,要项伯____________1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___________1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________14.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____________答案 1.已,通“矣”,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