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课例《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1)》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课例《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1)》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课例《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1)》教学设计 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数学
教学课例名
《3.、三角等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高考题中不等式常与其他知识交汇呈现,因此不等式
在高考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而本节课是本章的起始
课,学好本节课是学习本章的基础。通过学习有助于学 教材分析
(3)练习巩固 4、联系实际,探索研究 在教学中,我们提倡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在问题 探索中学习,从而使学生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在 下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一个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在问 题探索中学习新知。 能否用所学知识准确表示“糖水加糖甜更甜”的现象? 下面通过复习实数的基本理论,利用数轴数形结合,归 纳总结得出比较两个实数(式)大小的方法,学生容易 接受。 然后给出两组比较简单的作差比较,师生合作完成,教 师板书,学生回答,再总结提炼步骤方法。并变式练习, 一方面可以巩固作差比较法,另一方面,渗透了分类讨 论的数学思想,为课后的能力作业给予一点启示。 例 3、比较下面两组代数式的大小: 步骤:作差→变形→判号→结论. 其中变形是关键,常用的变形手段有提公因式、分解因 式、通分、配方、有理化等. 最后通过例 4,可以先让学生尝试,教师巡视学生解答 情况,最后通过幻灯片展示标准过程,指出学生易错点, 强调关键点。对本题的教学既是对实际探索问题的解 决,前后呼应;也是对作差比较法的进一步巩固,突破
教学策略选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教会学生清晰的思维和严谨的推 择与设计 理。 为了更好地体现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 体”的教学关系和“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 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紧紧围绕教师组织— —启发引导,学生探究——交流发现,组织开展教学活 动。我设计了以下六个环节,层层深入,在教学中注意 关注整个过程和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过程的每个环节。

418.高二人教A版必修5系列教案: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6

418.高二人教A版必修5系列教案: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6

固原一中高二数学组第九周集体备课初稿教学内容: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教学时间:10月21 日至10月26 日主备(讲)人:杨弯弯第一、二课时教学内容 3.1.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具体情境建立不等观念,并能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2.了解不等式或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二、过程与方法1.采用探究法,按照阅读、思考、交流、分析,抽象归纳出数学模型,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2.熟练掌握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基本方法-作差法,及不等式性质的运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去感受、体验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量关系,鼓励学生用数学观点进行观察、归纳、抽象,使学生感受数学、走进数学、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1.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研究含有简单的不等关系的问题;2.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基本方法-作差法及不等式性质的运用教学难点 1.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准确地表示不等关系;2.熟练掌握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基本方法-作差法,及不等式性质的运用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师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发现了哪些数量关系.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生实例1:某天的天气预报报道,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26℃.生实例2:对于数轴上任意不同的两点A、B,若点A在点B的左边,则x a<x b.(老师协助画出数轴草图)生实例3:若一个数是非负数,则这个数大于或等于零.实例4: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实例5: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学生迫不及待地说出这么多,说明课前的预习量很充分,学习数学的兴趣浓,此时老师应给以充分的肯定和表扬)新课学习1.不等式与不等关系的异同S:略【问题1】设点A与平面α的距离为d,B为平面α上的任意一点.师请同学们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来表示出此问题中的不等量关系.(此时,教室一片安静,同学们在积极思考,时间较长,老师应该及时点拨)师前面我们借助图形来表示不等量关系,这个问题是否可以?(可以让学生板演,结合三角形草图来表达)过点A 作AC ⊥平面α于点C ,则d =|AC |≤|AB |.师 这位同学做得很好,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应该贯穿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形助数,以数解形.师 请同学们继续来处理问题2.【问题2】 某种杂志原以每本2.5元的价格销售,可以售出8万本.据市场调查,若单价每提高0.1元,销售量就可能相应减少2 000本.若把提价后杂志的定价设为x 元,怎样用不等式表示销售的总收入仍不低于20万元呢?生 可设杂志的定价为x 元,则销售量就减少2.01.05.2⨯-x 万本. 师 那么销售量变为多少呢?如何表示?生 可以表示为)2.01.05.28(⨯--x 万本,则总收入为x x )2.01.05.28(⨯--万元. 〔老师板书,即销售的总收入为不低于20万元的不等式表示为)2.01.05.28(⨯--x x ≥20〕 师 是否有同学还有其他的解题思路?生 可设杂志的单价提高了0.1n 元,(n ∈N *),(下面有讨论的声音,有的同学存在疑问,此时老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状况)师 为什么可以这样设?生 我只考虑单价的增量.师 很好,请继续讲.生 那么销售量减少了0.2n 万本,单价为(2.5+0.1n )元,则也可得销售的总收入为不低于20万元的不等式,表示为(2.5+0.1n )(8-0.2n )≥20.师 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表述得很准确.请同学们对两种解法作比较.(留下让学生思考的时间)师 请同学们继续思考第三个问题.【问题3】 某钢铁厂要把长度为4 000 mm 的钢管截成500 mm 和600 mm 两种,按照生产的要求,600 mm 钢管的数量不能超过500 mm 钢管的3倍.怎样写出满足上述所有不等关系的不等式?师 假设截得500 mm 的钢管x 根,截得600 mm 的钢管y 根.根据题意,应当有什么样的不等量关系呢?生 截得两种钢管的总长度不能超过4 000 mm .生 截得600 mm 钢管的数量不能超过500 mm 钢管的3倍.生 截得两种钢管的数量都不能为负.师 上述的三个不等关系是“或”还是“且”的关系呢?生 它们要同时满足条件,应该是且的关系.生 由实际问题的意义,还应有x ,y ∈N.师 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思维很严密.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不等式组来表示此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呢?生 要同时满足上述三个不等关系,可以用下面的不等式组来表示:⎪⎪⎪⎩⎪⎪⎪⎨⎧∈≥≥≥≤+.,,0,0,3,40000600500N y x y x y x y x 师 这位同学回答很准确.通过上述三个问题的探究,同学们对如何用不等式或不等组把实际问题中所隐含的不等量关系表示出来,这一点掌握得很好.请同学们再完成下面这个练习.2.实数大小的比较T :回顾初中时有那些比较方法?S:(1)用数轴比较(2)a,b 都是实数0>-⇔>b a b a0=-⇔=b a b a0<-⇔<b a b a3.不等的性质1.a b b a <⇔>2.a>b,b>c ⇒a>c3.a>b ⇒a+c>b+c4.a>b,c>0⇒ac>bc;a>b,c<0⇒ac<bc5a>b,c>d ⇒a+c>b+d6.a>b>0,c>d>0⇒ac>bd7.a>b>0⇒n n b a >(*N n ∈)8.a>b>0⇒)2,(≥∈>n N n b a n n证明1,4〖1.2〗函数及其表示【1.2.1】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概念①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数x ,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B 的一个函数,记作:f A B →.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①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 ≤<,或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做[,)a b ,(,]a b ;满足,,,x a xa xb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分别记做[,),(,),(,],(,)a a b b +∞+∞-∞-∞.注意:对于集合{|}x a x b <<与区间(,)a b ,前者a 可以大于或等于b ,而后者必须a b <.(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f x 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②()f x 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 ③()f x 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⑤tan y x =中,()2x k k Z ππ≠+∈.⑥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⑦若()f x 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一般是各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⑧对于求复合函数定义域问题,一般步骤是:若已知()f x 的定义域为[,]a b ,其复合函数[()]f g x 的定义域应由不等式()a g x b ≤≤解出.⑨对于含字母参数的函数,求其定义域,根据问题具体情况需对字母参数进行分类讨论. ⑩由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除使函数有意义外,还要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4)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和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事实上,如果在函数的值域中存在一个最小(大)数,这个数就是函数的最小(大)值.因此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提问的角度不同.求函数值域与最值的常用方法:①观察法:对于比较简单的函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直接得到值域或最值.②配方法:将函数解析式化成含有自变量的平方式与常数的和,然后根据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③判别式法:若函数()y f x =可以化成一个系数含有y 的关于x 的二次方程2()()()0a y x b y x c y ++=,则在()0a y ≠时,由于,x y 为实数,故必须有2()4()()0b y a y c y ∆=-⋅≥,从而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④不等式法:利用基本不等式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⑤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三角代换可将代数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⑥反函数法:利用函数和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互逆关系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⑦数形结合法:利用函数图象或几何方法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⑧函数的单调性法.。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教案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教案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教案教学设计3.1.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整体设计教学分析本节课的研究是对初中不等式学习的延续和拓展,也是实数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将让学生回忆实数的基本理论,并能用实数的基本理论来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从一系列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到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并充分认识不等关系的存在与应用.对不等关系的相关素材,用数学观点进行观察、归纳、抽象,完成量与量的比较过程.即能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把这些不等关系表示出来.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安排了一些简单的、学生易于处理的问题,其用意在于让学生注意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由衷地产生用数学工具研究不等关系的愿望.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应用再现、回忆得出实数的基本理论,并能用实数的基本理论来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阅读书中实例,充分利用数轴这一简单的数形结合工具,直接用实数与数轴上点的一一对应关系,从数与形两方面建立实数的顺序关系.要在温故知新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不等式的认识.三维目标1.在学生了解不等式产生的实际背景下,利用数轴回忆实数的基本理论,理解实数的大小关系,理解实数大小与数轴上对应点位置间的关系.2.会用作差法判断实数与代数式的大小,会用配方法判断二次式的大小和范围.3.通过温故知新,提高学生对不等式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数学的奥秘与数学的结构美.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比较实数与代数式的大小关系,判断二次式的大小和范围.教学难点:准确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路1.(章头图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卫星、飞船和一幅山峦重叠起伏的壮观画面,它将学生带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大自然和浩瀚的宇宙中,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到不等关系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由此产生用数学研究不等关系的强烈愿望,自然地引入新课.思路2.(情境导入)列举出学生身体的高矮、身体的轻重、距离学校路程的远近、百米赛跑的时间、数学成绩的多少等现实生活中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描述出某种客观事物在数量上存在的不等关系.这些不等关系怎样在数学上表示出来呢?让学生自由地展开联想,教师组织不等关系的相关素材,让学生用数学的观点进行观察、归纳,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到不等关系与相等关系一样,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着.这样学生会由衷地产生用数学工具研究不等关系的愿望,从而进入进一步的探究学习,由此引入新课.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1回忆初中学过的不等式,让学生说出“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的异同.怎样利用不等式研究及表示不等关系?2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既有相等关系,又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你能举出一些实际例子吗?3数轴上的任意两点与对应的两实数具有怎样的关系?4任意两个实数具有怎样的关系?用逻辑用语怎样表达这个关系?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不等式概念,使学生明确“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的异同.不等关系强调的是关系,可用符号“>”“<”“≠”“≥”“≤”表示,而不等式则是表示两者的不等关系,可用“a>b”“a<b”“a≠b”“a≥b”“a≤b”等式子表示,不等关系是可以通过不等式来体现的.教师与学生一起举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等关系的例子,可让学生充分合作讨论,使学生感受到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在学生了解了一些不等式产生的实际背景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的有关内容.实例1:某天的天气预报报道,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26℃.实例2:对于数轴上任意不同的两点A、B,若点A在点B的左边,则xA<xB.教师协助画出数轴草图如下图.实例3:若一个数是非负数,则这个数大于或等于零.实例4: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实例5: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实例6:限速40/h的路标指示司机在前方路段行驶时,应使汽车的速度v不超过40/h.实例7:某品牌酸奶的质量检查规定,酸奶中脂肪的含量f应不少于2.5%,蛋白质的含量p应不少于2.3%.教师进一步点拨:能够发现身边的数学当然很好,这说明同学们已经走进了数学这门学科,但作为我们研究数学的人来说,能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观点进行观察、归纳、抽象,完成这些量与量的比较过程,这是我们每个研究数学的人必须要做的,那么,我们可以用我们所研究过的什么知识来表示这些不等关系呢?学生很容易想到,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来表示这些不等关系.那么不等式就是用不等号将两个代数式连结起来所成的式子.如-7<-5,3+4>1+4,2x ≤6,a+2≥0,3≠4,0≤5等.教师引导学生将上述的7个实例用不等式表示出来.实例1,若用t表示某天的气温,则26℃≤t≤32℃.实例3,若用x表示一个非负数,则x≥0.实例5,|Ac|+|Bc|>|AB|,如下图.|AB|+|Bc|>|Ac|、|Ac|+|Bc|>|AB|、|AB|+|Ac|>|Bc|.|AB|-|Bc|<|Ac|、|Ac|-|Bc|<|AB|、|AB|-|Ac|<|Bc|.交换被减数与减数的位置也可以.实例6,若用v表示速度,则v≤40/h.实例7,f≥2.5%,p≥2.3%.对于实例7,教师应点拨学生注意酸奶中的脂肪含量与蛋白质含量需同时满足,避免写成f≥2.5%或p≥2.3%,这是不对的.但可表示为f≥2.5%且p≥2.3%.对以上问题,教师让学生轮流回答,再用投影仪给出课本上的两个结论.讨论结果:(1)(2)略;(3)数轴上任意两点中,右边点对应的实数比左边点对应的实数大.(4)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和b,在a=b,a>b,a<b三种关系中有且仅有一种关系成立.用逻辑用语表达为:a-b >0 a>b;a-b=0 a=b;a-b<0 a<b.应用示例例1(教材本节例1和例2)活动:通过两例让学生熟悉两个代数式的大小比较的基本方法:作差,配方法.点评:本节两例的求解,是借助因式分解和应用配方法完成的,这两种方法是代数式变形时经常使用的方法,应让学生熟练掌握.变式训练1.若f(x)=3x2-x+1,g(x)=2x2+x-1,则f(x)与g(x)的大小关系是( )A.f(x)>g(x) B.f(x)=g(x)c.f(x)<g(x)D.随x值变化而变化答案:A解析:f(x)-g(x)=x2-2x+2=(x-1)2+1≥1>0,∴f(x)>g(x).2.已知x≠0,比较(x2+1)2与x4+x2+1的大小.解:由(x2+1)2-(x4+x2+1)=x4+2x2+1-x4-x2-1=x2.∵x≠0,得x2>0.从而(x2+1)2>x4+x2+1.例2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a≠b).(1)a+b2与21a+1b(a>0,b>0);(2)a4-b4与4a3(a-b).活动: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常根据实数的运算性质与大小顺序的关系,归结为判断它们的差的符号来确定.本例可由学生独立完成,但要点拨学生在最后的符号判断说理中,要理由充分,不可忽略这点.解:(1)a+b2-21a+1b=a+b2-2aba+b=a+b 2-4ab2a+b=a-b22a+b.∵a>0,b>0且a≠b,∴a+b>0,(a-b)2>0.∴a-b22a+b>0,即a+b2>21a+1b.(2)a4-b4-4a3(a-b)=(a-b)(a+b)(a2+b2)-4a3(a -b)=(a-b)(a3+a2b+ab2+b3-4a3)=(a-b)[(a2b-a3)+(ab2-a3)+(b3-a3)]=-(a-b)2(3a2+2ab+b2)=-(a-b)2[2a2+(a+b)2].∵2a2+(a+b)2≥0(当且仅当a=b=0时取等号),又a≠b,∴(a-b)2>0,2a2+(a+b)2>0.∴-(a-b)2[2a2+(a+b)2]<0.∴a4-b4<4a3(a-b).点评:比较大小常用作差法,一般步骤是作差——变形——判断符号.变形常用的手段是分解因式和配方,前者将“差”变为“积”,后者将“差”化为一个或几个完全平方式的“和”,也可两者并用.变式训练已知x>y,且y≠0,比较xy与1的大小.活动:要比较任意两个数或式的大小关系,只需确定它们的差与0的大小关系.解:xy-1=x-yy.∵x>y,∴x-y>0.当y<0时,x-yy<0,即xy-1<0.∴xy<1;当y>0时,x-yy>0,即xy-1>0.∴xy>1.点评:当字母y取不同范围的值时,差xy-1的正负情况不同,所以需对y分类讨论.例3建筑设计规定,民用住宅的窗户面积必须小于地板面积.但按采光标准,窗户面积与地板面积的比值应不小于10%,且这个比值越大,住宅的采光条件越好.试问:同时增加相等的窗户面积和地板面积,住宅的采光条件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请说明理由.活动:解题关键首先是把文字语言转换成数学语言,然后比较前后比值的大小,采用作差法.解:设住宅窗户面积和地板面积分别为a、b,同时增加的面积为,根据问题的要求a<b,且ab≥10%,由于a+b+-ab=b-a b b+>0,于是a +b+>ab.又ab≥10%,因此a+b+>ab≥10%.所以同时增加相等的窗户面积和地板面积后,住宅的采光条件变好了.点评:一般地,设a、b为正实数,且a<b,>0,则a +b+>ab.变式训练已知a1,a2,…为各项都大于零的等比数列,公比q ≠1,则( )A.a1+a8>a4+a5 B.a1+a8<a4+a5 c.a1+a8=a4+a5D.a1+a8与a4+a5大小不确定答案:A解析:(a1+a8)-(a4+a5)=a1+a1q7-a1q3-a1q4 =a1[(1-q3)-q4(1-q3)]=a1(1-q)2(1+q+q2)(1+q)(1+q2).∵{an}各项都大于零,∴q>0,即1+q>0.又∵q≠1,∴(a1+a8)-(a4+a5)>0,即a1+a8>a4+a5.知能训练1.下列不等式:①a2+3>2a;②a2+b2>2(a-b-1);③x2+y2>2xy.其中恒成立的不等式的个数为( )A.3B.2c.1D.02.比较2x2+5x+9与x2+5x+6的大小.答案:1.c 解析:∵②a2+b2-2(a-b-1)=(a-1)2+(b+1)2≥0,③x2+y2-2xy=(x-y)2≥0.∴只有①恒成立.2.解:因为2x2+5x+9-(x2+5x+6)=x2+3>0,所以2x2+5x+9>x2+5x+6.课堂小结1.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本节课的小结,从实数的基本性质的回顾,到两个实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从例题的活动探究点评,到紧跟着的变式训练,让学生去繁就简,联系旧知,将本节课所学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2.教师画龙点睛,点拨利用实数的基本性质对两个实数大小比较时易错的地方.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对节末的思考与讨论在课后作进一步的探究.作业习题3—1A组3;习题3—1B组2.设计感想1.本节设计关注了教学方法的优化.经验告诉我们:课堂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计最能体现教学规律的教学过程,不宜长期使用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或原封不动地照搬一种实验模式.各种教学方法中,没有一种能很好地适应一切教学活动.也就是说,世上没有万能的教学方法.针对个性,灵活变化,因材施教才是成功的施教灵药.2.本节设计注重了难度控制.不等式内容应用面广,可以说与其他所有内容都有交汇,历来是高考的重点与热点.作为本章开始,可以适当开阔一些,算作抛砖引玉,让学生有个自由探究联想的平台,但不宜过多向外拓展,以免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3.本节设计关注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思维的品质,是数学教师直面的重要课题,也是中学数学教育的主线.采用一题多解有助于思维的发散性及灵活性,克服思维的僵化.变式训练教学又可以拓展学生思维视野的广度,解题后的点拨反思有助于学生思维批判性品质的提升.备课资料备用习题1.比较(x-3)2与(x-2)(x-4)的大小.2.试判断下列各对整式的大小:(1)2-2+5和-2+5;(2)a2-4a+3和-4a+1.3.已知x>0,求证:1+x2>1+x.4.若x<y<0,试比较(x2+y2)(x-y)与(x2-y2)(x+y)的大小.5.设a>0,b>0,且a≠b,试比较aabb与abba的大小.参考答案:1.解:∵(x-3)2-(x-2)(x-4)=(x2-6x+9)-(x2-6x+8)=1>0,∴(x-3)2>(x-2)(x-4).2.解:(1)(2-2+5)-(-2+5)=2-2+5+2-5=2.∵2≥0,∴(2-2+5)-(-2+5)≥0.∴2-2+5≥-2+5.(2)(a2-4a+3)-(-4a+1)=a2-4a+3+4a-1=a2+2.∵a2≥0,∴a2+2≥2>0.∴a2-4a+3>-4a+1.3.证明:∵(1+x2)2-(1+x)2=1+x+x24-(x+1)=x24,又∵x>0,∴x24>0.∴(1+x2)2>(1+x)2.由x>0,得1+x2>1+x.4.解:(x2+y2)(x-y)-(x2-y2)(x+y)=(x-y)[(x2+y2)-(x+y)2]=-2xy(x-y).∵x<y<0,∴xy>0,x-y<0.∴-2xy(x-y)>0.∴(x2+y2)(x-y)>(x2-y2)(x+y).5.解:∵aabbabba=aa-bbb-a=(ab)a-b,且a≠b,当a>b>0时,ab>1,a-b>0,则(ab)a-b>1,于是aabb>abba.当b>a>0时,0<ab<1,a-b<0.则(ab)a-b>1.于是aabb>abba.综上所述,对于不相等的正数a、b,都有aabb>abba.。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不等关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不等关系教学设计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发现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
-结合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数轴、图像等,直观地理解不等式的解集。
2.教学过程:
(1)导入:以实际情境引入,如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重量等,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的不等关系。
(2)新课导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并尝试用数学符号表达不等关系。
在课堂尾声,我将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包括:
1.不用。
2.不等式的解法:梳理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强调数轴在解题过程中的重要性。
3.课堂收获:让学生分享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解题方法,以及自己的感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不等式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我将在课后布置以下作业:
4.能够运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理解解集的概念,并能够通过观察数轴直观地判断不等式的解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培养学生从具体问题中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
3.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将数学问题与图形结合起来的思维习惯,增强学生的直观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不等关系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部分。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和方程组的解法,对于数学中的等量关系有了一定的理解。然而,不等关系作为一种新的数学概念,对学生而言既有挑战性也充满新鲜感。
在这个阶段,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数学符号的理解和使用能力有限,对不等式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表面层次。因此,教学中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下册不等关系.不等关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下册不等关系.不等关系教学设计

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不等关系佳县通镇中学翟继军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不等式及其概念,会用不等式表示数量之间的不等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探究数量的不等关系,建立不等式这一数学模型,并学会用不等式表示数量关系.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对不等式概念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思考、探究、交流的学习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二、教学重点了解不等式的意义,能用不等式表示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三、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列出表示数量关系的不等式.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六、教学流程: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活动内容:寻找相等的量和不等的量师:我们学过等式,等式的定义是什么?生: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

师:我们知道相等关系的量可以利用等式来描述。

同时,我们也知道现实生活中还存在许多反映不等关系的量师:比如,研究表明同学们每天睡觉的时间要不少于9小时;体育考试中合格的分数要不低于60分。

请同学们也举一些不等关系的例子。

生1每天我都比他早起5分钟。

生2:我的年龄不小于13岁。

生3:我的体重不低于30公斤(同学们分组进行比赛)第二环节:问题提出师:如何用式子来表示不等关系呢?师:展示投影片A(1)某厂今年的产值是a元,预计明年年产值增长率高于20%,如果明年的产值是b元,那么b和a满足的关系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如果某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用a cm表示,这边上的高为4 cm,如果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不大于8 cm2,那么a应该满足的关系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 。

(注意:不大于的含义)(3)铁路部门对旅客随身携带的行李有如下规定:每件行李的长、宽、高三边之和不得超过160cm。

设行李的长、宽、高分别为a cm、b cm、c cm,请你歹U出行李的长、宽、高满足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在现实世界与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量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了解不等式的一些基本性质。

2、从具体事例出发,通过列不等式,训练学生的分析判断和逻辑推理能力,给出不等式的性质,并对一些性质给予证明。

3、通过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二、教学方法从一些具体事例出发,通过列不等式引入不等关系,进而给出不等式的性质及其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不等式的性质难点:不等式性质的应用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既有相等关系又有大量的不等关系。

我们知道的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等等。

人们还经常用长与短、大与小、轻与重等描述某种客观事物在数量或质量上存在的不等关系。

2、讲授新课问题1:某天的天气预报报道,最高气温15℃,最低气温7℃。

问题2:限速40km/h的路标,指示司机在前方路段行驶时,应使汽车的速度v不超过40km/h,写成不等式就是40v。

问题3:某品牌酸奶的质量检查规定,酸奶中脂肪的含量f应不少于2.5℅,蛋白质的含量p应不少于2.3℅,写成不等式组就是2.5%2.3%fp问题4:如图,用两根长度均为l的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

在上面的问题中,所围成的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2()4l。

所围成的圆的面积可以表示为:2()2l。

(1)如果要使正方形的面积不小于225cm,那么绳长l应满足怎样的条件?2()254l(2)如果要使圆面积不小于2100cm,则绳长l应满足怎样的条件?2()1002l【设计意图:由生活中的不等关系到数学中的不等关系,然后抽象出不等式概念,便于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根据等式的一些基本性质可以研究等式,那我们要根据不等式研究不等关系,就需要对不等式的性质有必要的了解。

教学设计2:2.1 第1课时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教学设计2:2.1 第1课时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2.1第1课时不等关系与不等式1.不等关系不等关系常用不等式来表示.2.实数a,b的大小比较3.重要不等式一般地,∀a,b∈R,有(a-b)2≥0,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初试身手1.大桥桥头竖立的“限重40吨”的警示牌,是指示司机要安全通过该桥,应使车货总重量T 不超过40吨,用不等式表示为()A.T<40B.T>40C.T≤40 D.T≥40【答案】C【解析】限重就是不超过,可以直接建立不等式T≤40.2.某高速公路要求行驶的车辆的速度v的最大值为120 km/h,同一车道上的车间距d不得小于10 m,用不等式表示为()A.v≤120 km/h且d≥10 mB.v≤120 km/h或d≥10 mC.v≤120 km/hD.d≥10 m【答案】A【解析】v的最大值为120 km/h,即v≤120 km/h,车间距d不得小于10 m,即d≥10 m,故选A.3.雷电的温度大约是28 000 ℃,比太阳表面温度的4.5倍还要高.设太阳表面温度为t℃,那么t应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_.【答案】4.5t <28 000【解析】由题意得,太阳表面温度的4.5倍小于雷电的温度,即4.5t <28 000.4.设M =a 2,N =-a -1,则M ,N 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答案】M >N【解析】M -N =a 2+a +1=⎝⎛⎭⎫a +122+34>0,∴M >N .【例1】 ,不超过民航飞机的最低时速,可这个速度已经超过了普通客车的3倍,请你用不等式表示三种交通工具的速度关系.[解] 设复兴号列车速度为v 1,民航飞机速度为v 2,普通客车速度为v 3.v 1,v 2的关系:2v 1+100≤v 2,v 1,v 3的关系:v 1>3v 3.规律方法在用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时,要进行比较的各量必须具有相同性质,没有可比性的两个(或几个)量之间不可用不等式(组)来表示.另外,在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单位的统一.跟踪训练1.用一段长为30 m 的篱笆围成一个一边靠墙的矩形菜园,墙长18 m ,要求菜园的面积不小于216 m 2,靠墙的一边长为x m .试用不等式(组)表示其中的不等关系.[解] 由于矩形菜园靠墙的一边长为x m ,而墙长为18 m ,所以0<x ≤18,这时菜园的另一条边长为30-x 2=⎝⎛⎭⎫15-x 2(m). 因此菜园面积S =x ·⎝⎛⎭⎫15-x 2, 依题意有S ≥216,即x ⎝⎛⎭⎫15-x 2≥216, 故该题中的不等关系可用不等式组表示为⎩⎪⎨⎪⎧0<x ≤18,x ⎝⎛⎭⎫15-x 2≥216.【例2】 [解] 3x 3-(3x 2-x +1)=(3x 3-3x 2)+(x -1)=3x 2(x -1)+(x -1)=(3x 2+1)(x -1).∵x ≤1,∴x -1≤0,而3x 2+1>0,∴(3x 2+1)(x -1)≤0,∴3x 3≤3x 2-x +1.规律方法作差法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基本步骤跟踪训练2.比较2x 2+5x +3与x 2+4x +2的大小.[解] (2x 2+5x +3)-(x 2+4x +2)=x 2+x +1=⎝⎛⎭⎫x +122+34. ∵⎝⎛⎭⎫x +122≥0,∴⎝⎛⎭⎫x +122+34≥34>0. ∴(2x 2+5x +3)-(x 2+4x +2)>0,∴2x 2+5x +3>x 2+4x +2. 类型3 不等关系的实际应用【例3】 其余人可享受 7.5 折优惠”.乙车队说:“你们属团体票,按原价的8折优惠”.这两车队的原价、车型都是一样的,试根据单位去的人数,比较两车队的收费哪家更优惠.[解] 设该单位职工有n 人(n ∈N *),全票价为x 元,坐甲车需花y 1元,坐乙车需花y 2元,则y 1=x +34x ·(n -1)=14x +34xn ,y 2=45nx . 因为y 1-y 2=14x +34xn -45nx =14x -120nx =14x ⎝⎛⎭⎫1-n 5, 当n =5时,y 1=y 2;当n >5时,y 1<y 2;当n <5时,y 1>y 2.因此当单位去的人数为5人时,两车队收费相同;多于5人时,选甲车队更优惠;少于5人时,选乙车队更优惠.规律方法解决决策优化型应用题,首先要确定制约着决策优化的关键量是哪一个,然后再用作差法比较它们的大小即可.跟踪训练3.甲、乙两家旅行社对家庭旅游提出优惠方案.甲旅行社提出:如果户主买全票一张,其余人可享受五五折优惠;乙旅行社提出:家庭旅游算集体票,按七五折优惠.如果这两家旅行社的原价相同,那么哪家旅行社价格更优惠?[解]设该家庭除户主外,还有x人参加旅游,甲、乙两旅行社收费总额分别为y甲、y乙,一张全票价为a元,则y甲=a+0.55ax,y乙=0.75(x+1)a.y甲-y乙=(a+0.55ax)-0.75(x+1)a=0.2a(1.25-x),当x>1.25(x∈N)时,y甲<y乙;当x<1.25,即x=1时,y甲>y乙.因此两口之家,乙旅行社较优惠,三口之家或多于三口的家庭,甲旅行社较优惠.课堂小结1.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要求出它们的差就可以了.a-b>0⇔a>b;a-b=0⇔a=b;a-b<0⇔a<b.2.作差法比较大小的一般步骤第一步:作差;第二步:变形,常采用配方、因式分解等恒等变形手段,将“差”化成“和”或“积”;第三步:定号,就是确定是大于0,等于0,还是小于0(不确定的要分情况讨论);最后得结论.概括为“三步一结论”,这里的“定号”是目的,“变形”是关键.当堂检测1.思考辨析(1)不等式x≥2的含义是指x不小于2.()(2)若a<b或a=b之中有一个正确,则a≤b正确.()(3)若a>b,则ac>bc一定成立.()[提示](1)正确.不等式x≥2表示x>2或x=2,即x不小于2,故此说法是正确的.(2)正确.不等式a≤b表示a<b或a=b.故若a<b或a=b中有一个正确,则a≤b一定正确.(3)错误.ac-bc=(a-b)c,这与c的符号有关.【答案】(1)√(2)√(3)×2.下面表示“a与b的差是非负数”的不等关系的是()A.a-b>0B.a-b<0C.a-b≥0 D.a-b≤0【答案】C3.若实数a>b,则a2-ab________ba-b2.(填“>”或“<”).【答案】>【解析】因为(a2-ab)-(ba-b2)=(a-b)2,又a>b,所以(a-b)2>0.4.完成一项装修工程,请木工共需付工资每人500元,请瓦工共需付工资每人400元,现有工人工资预算20 000元,设木工x人,瓦工y人,试用不等式表示上述关系.[解]由题意知,500x+400y≤20 000,即5x+4y≤200.。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1《不等关系》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1《不等关系》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1《不等关系》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不等关系》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1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学会用不等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并能够解简单的不等式。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不等关系,从而引出不等式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代数的基础知识,对数学符号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来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不等式的概念,能够准确地阅读和书写不等式。

2.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不等式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

3.能够解简单的不等式,并理解解不等式的基本步骤。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难点:不等式的解法,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表示。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导入: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关系,引出不等式的概念。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不等式的解法,提高解题能力。

4.实践应用: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巩固不等式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相关的PPT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2.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如比较两物体的高度,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关系。

例如,物体A的高度为3米,物体B的高度为2米,可以表示为3 > 2。

让学生观察这个不等式,并引导学生思考不等式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呈现不等式的概念,解释不等式的含义。

通过PPT课件,展示不等式的符号“>”和“<”,并解释它们的含义。

同时,让学生举例说明不等式的应用,如比较身高、体重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2.1《不等关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2.1《不等关系》教学设计
2.教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布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不等式的应用,将数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不等关系》这一章节知识的掌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6.定期进行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概括和归纳能力。
7.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针对学生在不等式学习中的薄弱环节,给予个性化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8.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9.强化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激发学习积极性。
4.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不等式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难点
1.学生对不等式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图像法、区间法等求解不等式方法的掌握。
3.解决实际问题时,对问题的分析和不等式的构建。
(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不等式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不等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2.利用比较法,将等式与不等式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发现两者的共性与差异,加深对不等式性质的理解。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以实际问题引入不等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不等式的性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利用图像法、区间法等直观方法,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不等式的解集,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引导学生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个别辅导。
教学过程:在学生解题过程中,教师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进展,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个别辅导。对学生的疑问给予解答,帮助他们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省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省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教学目的: 1 了解不等式的实际应用及不等式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 掌握实数的运算性质与大小顺序之间的关系,学会用求差法比较两实数或代数式的大小. 3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灵活应变的解题能力.教学重点:1 比较两实数或代数式的大小. 2 理解在两个实数a 、b 之间具有以下性质:>-⇔>b a b a 0=-⇔=b a b a 0<-⇔<b a b a 教学难点: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理解差值比较法是比较实数或代数式大小的基本方法.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 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人与人的年龄大小、高矮胖瘦,物与物的形状结构的不同等等都表现出不等的关系,这表明现实世界中的量,不等是普遍的 研究不等关系,反映在数学上就是证明不等式与解不等式 实数的差的正负与实数的大小的比较有着密切关系,这种关系是本章内容的基础,也是证明不等式与解不等式的主要依据 因此,本节课我们有必要来探讨、学习实数的运算性质与大小顺序之间的关系生活中为什么糖水中加的糖越多越甜呢?转化为数学问题:a 克糖水中含有b 克糖(a>b>0),若再加m (m>0)克糖,则糖水更甜了,为什么? 分析:起初的糖水浓度为a b ,加入m 克糖后的糖水浓度为m a m b ++,只要证m a m b ++>ab 即可 怎么证呢? 二、讲解新课:(一) 打出投影片,让同学们解决下列问题:问题1:回顾不等式的定义,常用的不等号有哪些?问题2:数轴的三要素是什么?. 问题3:把下列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213-,5-,0,4-,23.[师生共析]在数轴上不同的两点中,右边的点表示的实数比左边的点表示的实数大.(二)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4页内容,解决下列问题:(教师打出投影片).问题4:若a >b ,则a -b 0;若a =b ,则a -b 0;若a <b ,则a -b 0.(若a >b ,则a -b >0;若a =b ,则a -b =0;若a <b ,则a -b <0,反之亦然).问题5 :“a >b ”与“a -b >0”等价吗? ( “a >b ”与“a -b >0”等价).[师生共析](三) 讲解:我们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在数轴上不同的两点中,右边的点表示的实数比左边的点表示的实数大.例如,在右图中,点A 表示实数a ,点B 表示实数b, 点A 在点B 右边,那么a >b .我们再看右图,a >b 表示a 减去b 所得的差是一个大于0的数即正数.一般地:若a >b ,则a -b 是正数;逆命题也正确.类似地,若a <b ,则a -b 是负数;若,则a -b =0.它们的逆命题都正确. 这就是说: 0>-⇔>b a b a0=-⇔=b a b a 0<-⇔<b a b a 由此可见,要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要考察它们的差就可以了.(四) 引导学生得出:比较两实数大小的方法----作差比较法: 比较两个实数a与b的大小,归结为判断它们的差a -b 的符号;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实际上是比较它们的值的大小.例1 比较(a +3)(a -5)与(a +2)(a -4)的大小.[分析]:比较两个实数a 与b 的大小,可归纳为判断它们的差a -b 的符号。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教学设计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⑤必修第三章不等式概述不等关系与相等关系都是客观事物的基本数量关系,是数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建立不等观念,处理不等关系与处理等量问题是同样重要的.根据课程标准,在本章中,学生将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掌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并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认识基本不等式及其简单应用;体会不等式、方程及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1.内容与课程学习目标本章主要学习描述不等关系的数学方法,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其应用,线性规划问题,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等,通过学习,要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量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2)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的过程;通过函数图象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方程的联系;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尝试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3)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4)探索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最大(小)值问题.2.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①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划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会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能用不等式(组)研究含有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②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了解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的过程.③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通过图象,理解并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及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④理解并掌握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过程;会求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掌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程序框图及隐含的算法思想,会设计求解的过程.⑤了解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模型的过程;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理解(区域)边界的概念及实线、虚线边界的含义;会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能画出给定的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1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2 ⑥了解线性约束条件、目标函数、线性目标函数、线性规划、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的概念;掌握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的解法.⑦了解基本不等式的代数背景、几何背景以及它的证明过程;理解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的概念;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的问题;通过基本不等式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2)发展要求①体会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在不等式证明中所起的作用.②会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加以解决.(3)说明①不等式的有关内容将在选修4-5中作进一步讨论.②淡化解不等式的技巧性要求,突出不等式的实际背景及其应用.③突出用基本不等式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不必推广到三个变量以上的情形.3.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建议3.1不等式与不等关系(约2课时)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约2课时)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3.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约2课时)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约2课时)3.4基本不等式:2ba ab +≤(约2课时)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⑤ 必修3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教案 A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情景,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学会依据具体问题的实际背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严谨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组)研究含有不等关系的问题;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教学难点:用不等式(组)正确表示出不等关系.教学关键:将实际问题的不等关系转化为数学中不等式问题.教学突破方法:通过分析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一系列的寻求问题解决方法的活动,讨论解决方法.教法与学法导航教学方法:观察法、探究法、尝试指导法、讨论法.学习方法:从具体上升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具体的练习,从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黑板、教材.学生准备:直尺、教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既有相等关系,又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等.人们还经常用长与短、高与矮、轻与重、胖与瘦、大与小、不超过或不少于等来描述某种客观事物在数量上存在的不等关系.在数学中,我们用不等式来表示不等关系.下面我们首先来看如何利用不等式来表示不等关系.二、主题探究,合作交流1. 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引例1:限速40km /h 的路标,指示司机在前方路段行驶时,应使汽车的速度v 不超过40km/h ,写成不等式就是40v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4引例2:某品牌酸奶的质量检查规定,酸奶中脂肪的含量f 应不少于2.5%,蛋白质的含量p 应不少于2.3%,写成不等式组就是——用不等式组来表示.3.2,5.20000≥≥p f问题1:设点A 与平面α的距离为d ,B 为平面α上的任意一点,则||d AB ≤. 问题2:某种杂志原以每本2.5元的价格销售,可以售出8万本. 据市场调查,若单价每提高0.1元,销售量就可能相应减少2 000本.若把提价后杂志的定价设为x 元,怎样用不等式表示销售的总收入仍不低于20万元呢?解:设杂志社的定价为x 元,则销售的总收入为 2.5(80.2)0.1x x --⨯ 万元,那么不等关系“销售的总收入不低于20万元”可以表示为不等式2.5(80.2)200.1x x --⨯≥. 问题3:某钢铁厂要把长度为4 000mm 的钢管截成500mm 和600mm 两种.按照生产的要求,600mm 的数量不能超过500mm 钢管的3倍. 怎样写出满足所有上述所有不等关系的不等式呢?解:假设截得500 mm 的钢管 x 根,截得600mm 的钢管y 根.根据题意,应有如下的不等关系:(1)截得两种钢管的总长度不超过4 000mm ;(2)截得600mm 钢管的数量不能超过500mm 钢管数量的3倍;(3)截得两种钢管的数量都不能为负.要同时满足上述的三个不等关系,可以用下面的不等式组来表示:5006004000300.x y x y x y +≤⎧⎪≥⎪⎨≥⎪⎪≥⎩,,, 三、拓展创新,应用提高1. 试举几个现实生活中与不等式有关的例子.2. 教材第74页的练习 第1、2题.四、小结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组)研究含有不等关系的问题.五、课堂作业教材第75页习题 3.1A 组 第4、5题.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⑤ 必修5第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会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简单的不等式.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学会依据具体问题的实际背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和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简单的不等式.教学难点: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简单的不等式.教学关键:学生会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简单的不等式和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教学突破方法:通过问题解决情景的设置、投影错例展示的方式,解决学生对不等式的理解.教法与学法导航教学方法:采用探究法,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学习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设计较典型的问题,总结解题的规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黑板、教材.学生准备:直尺、教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关于不等式的几个基本事实0;0;0.a b a b a b a b a b a b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过不等式的一些基本性质,请同学们回忆初中不等式的的基本性质.1. 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改变,即若a b a c b c >⇒±>±;2. 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改变,即若,0a b c ac bc >>⇒>;3. 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若,0a b c ac bc ><⇒<.二、主题探究,合作交流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6 师:同学们能证明以上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吗?证明:(1)()()0a cbc a b+-+=->,∴a c b c+>+;(2)()()0>-=---bacbca,∴cbca->-.实际上,我们还有,a b b c a c>>⇒>.(证明:∵a>b,b>c,∴a-b>0,b-c>0.)根据两个正数的和仍是正数,得(a-b)+(b-c)>0,即a-c>0,∴a>c.于是,我们就得到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abba<⇔>;(2),a b b c a c>>⇒>;(3)a b a c b c>⇒+>+;(4),0a b c ac bc>>⇒>;,0a b c ac bc><⇒<.例1已知0,0,a b c>><求证c ca b>.证明:因为0a b>>,所以ab>0,1ab>.于是11a bab ab⨯>⨯,即11b a>.由c<0 ,得c ca b>.例2比较(a+3)(a-5)与(a+2)(a-4)的大小.分析:此题属于两代数式比较大小,实际上是比较它们的值的大小,可以作差,然后展开,合并同类项之后,判断差值正负(注意是指差的符号,至于差的值究竟是多少,在这里无关紧要).根据实数运算的符号法则来得出两个代数式的大小.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问题转化为实数运算符号问题.解:由题意可知:(a+3)(a-5)-(a+2)(a-4)=(a2-2a-15)-(a2-2a-8)=-7<0∴(a+3)(a-5)<(a+2)(a-4)2. 探索研究思考:利用上述不等式的性质,证明不等式的下列性质:(5)dbcadcba+>+⇒>>,;(6)bdacdcba>⇒>>>>0,0;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⑤ 必修7(7))2,(0≥∈>⇒>>n N n b a b a n n ;(8))2,(0≥∈>⇒>>n N n b a b a n n .证明:(5)∵ a >b , ∴ a +c >b +c . ①∵ c >d , ∴ b +c >b +d . ②由①②得 a +c >b +d .(6)bd ac bd bc b d c bc ac c b a >⇒⎭⎬⎫>⇒>>>⇒>>0,0,.(7)同学们自己证明.(8)反证法)假设n n b a ≤,则:a b a b <⇒<=⇒=这都与b a >矛盾, ∴n n b a >.三、知识巩固,练习提高例3 已知x ≠0, 比较22)1(+x 与124++x x 的大小.解:(取差)22)1(+x -)1(24++x x22424112x x x x x =---++=.∵0≠x , ∴02>x . 从而22)1(+x >124++x x .例4 已知a >b >0,c <d <0,则ba -c 与ab -d 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解析:b a -c -ab -d =b 2-bd -a 2+ac (a -c )(b -d )=(b +a )(b -a )-(bd -ac)(a -c )(b -d ).因为a >b >0,c <d <0,所以a -c >0,b -d >0,b -a <0,又-c >-d >0,则有-ac >-bd ,即ac <bd ,则bd -ac >0,所以(b +a )(b -a )-(bd -ac )<0,所以b a -c -a b -d =(b +a )(b -a )-(bd -ac )(a -c )(b -d )<0,即b a -c <ab -d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8 答案:ba-c<ab-d.课堂练习:教材第74页的练习第3题.四、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不等式的性质,并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了一些简单的不等式,还研究了如何比较两个实数(代数式)的大小——作差法,其具体解题步骤可归纳为:第一步:作差并化简,其目标应是n个因式之积或完全平方式或常数的形式;第二步:判断差值与零的大小关系,必要时须进行讨论;第三步:得出结论.五、课堂作业教材第75页习题3.1 A组第2、3题;B组第1题.教案 B第1课时教学目标1.在学生了解了一些不等式(组)产生的实际背景的前提下,学习不等式的有关内容;利用数轴回忆实数的基本理论并能用实数的基本理论来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及用实数的基本理论来证明不等式的一些性质.2.通过回忆与复习学生所熟悉的等式性质类比得出不等式的一些基本性质.并在了解不等式一些基本性质的基础之上,掌握作差比较法判断两实数或代数式大小,利用它们来证明一些简单的不等式.3.通过富有实际意义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严肃认真和科学态度,同时去感受数学的应用性,体会数学的奥秘与数学的结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组)研究含有不等关系的问题;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及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教学难点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准确地表示出不等关系,作差比较法判断两实数或代数式大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章头图是一幅山峦重叠起伏的壮观画面,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到不等关系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由此产生用数学研究不等关系的强烈愿望,自然地引入新课.二、提出问题1.回忆初中学过的不等式,让学生说出“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的异同,怎样利用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⑤ 必修 9不等式研究及表示不等关系?2. 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既有相等关系,又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你能举出一些实际例子吗?三、应用示例例1 某汽车公司由于发展的需要需购进一批汽车,计划使用不超过1 000万元的资金购买单价分别为40万元、90万元的A 型汽车和B 型汽车.根据需要,A 型汽车至少买5辆,B 型汽车至少买6辆,写出满足上述所有不等关系的不等式.解:设购买A 型汽车和B 型汽车分别为x 辆、y 辆,则40901000,5,6,N ,x y x y x y *+≤⎧⎪≥⎨≥⎪∈⎩,,即. 49100,5,6,N .x y x y x y *+≤⎧⎪≥⎨≥⎪∈⎩, 例2.某钢铁厂要把长度为4000mm 的钢管截成500mm 和600mm 两种,按照生产的要求,600mm 钢管的数量不能超过500mm 钢管的3倍.怎样写出满足上述所有不等关系的不等式呢?解:假设截得的500mm 钢管x 根,截得的600mm 钢管y 根.根据题意,应有如下的不等关系:5006004000,3,,.x y x y x N y N +≤⎧⎪≥⎪⎨∈⎪⎪∈⎩说明:关键是找出题目中的限制条件,利用限制条件列出不等关系.四、小结上面的例子表明,我们可以用不等式(组)来刻画不等关系.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常用(<>≤≥≠、、、、)表示不等关系. 老师进一步画龙点睛,指出不等式是研究不等关系的重要数学工具.五、练习教材第74页 练习第 1、2题.六、提出新问题怎样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七、作业教材第75页习题3.1 A 组第4、5题; B 组第1、2题.第2课时教学目标1.在学生了解了一些不等式(组)产生的实际背景的前提下,学习不等式的有关内容;利用数轴回忆实数的基本理论并能用实数的基本理论来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10及用实数的基本理论来证明不等式的一些性质.2.通过回忆与复习学生所熟悉的等式性质类比得出不等式的一些基本性质.并在了解不等式一些基本性质的基础之上,掌握作差比较法判断两实数或代数式大小,利用它们来证明一些简单的不等式.3.通过富有实际意义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严肃认真和科学态度,同时去感受数学的应用性,体会数学的奥秘与数学的结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组)研究含有不等关系的问题,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及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准确地表示出不等关系,作差比较法判断两实数或代数式大小.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不等式是研究不等关系的重要数学工具,我们都了解哪些不等式的性质呢?1.请学生回答等式有哪些性质?2.不等式有哪些基本性质?这些性质都有何作用?二、探究不等式的性质性质1:如果b a >,那么a b <;如果a b <,那么b a >(对称性).证:∵b a >,∴0>-b a ,由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0)(<--b a ,0<-a b ,a b <.性质2:如果b a >,c b >,那么c a >(传递性).证:∵b a >,c b >,∴0>-b a ,0>-c b .∵两个正数的和仍是正数,∴+-)(b a 0)(>-c b .∵0>-c a ,∴c a >.由对称性,性质2可以表示为如果b c <且a b <那么a c <.性质3:如果b a >,那么c b c a +>+(加法单调性)反之亦然.证:∵0)()(>-=+-+b a c b c a ,∴c b c a +>+.从而可得移项法则:b c a b c b b a c b a ->⇒-+>-++⇒>+)()(.性质4:如果b a >且d c >,那么d b c a +>+(相加法则).证:d b c a d b c b d c c b c a b a +>+⇒⎭⎬⎫+>+⇒>+>+⇒>. 推论:如果b a >且d c <,那么d b c a ->-(相减法则).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⑤ 必修 11证:∵d c < ∴d c ->-;d b c a d c ba ->-⇒⎩⎨⎧->->.或证:)()()()(d c b a d b c a ---=---.d c ba <> ⇒⎭⎬⎫<-∴>-∴00d c b a 上式>0.性质5:如果b a >且0>c ,那么bc ac >.如果b a >且0<c ,那么bc ac <(乘法单调性).证:c b a bc ac )(-=-.∵b a >,∴0>-b a .根据同号相乘得正,异号相乘得负,得:0>c 时0)(>-c b a ,即:bc ac >;0<c 时0)(<-c b a ,即:bc ac <.性质6:如果0>>b a 且0>>d c ,那么bd ac >(相乘法则).证:bd ac bd bc b d c bc ac c b a >⇒⎭⎬⎫>⇒>>>⇒>>0,0,.推论:如果0>>b a 且d c <<0,那么d bc a>(相除法则).证:∵0>>c d ∴⇒⎪⎭⎪⎬⎫>>>>0011b a dcd bc a >.性质7:如果0>>b a , 那么n n b a > (N 1)n n ∈>且.性质8:如果0>>b a ,那么n n b a > (N 1)n n ∈>且.证:(反证法)假设n n b a ≤,则:a b a b <=这都与b a >矛盾, ∴nn b a >.三、应用实例例1 比较大小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12 ①已知0>>ba,0<c求证:bcac>;解:∵0a b>>,∴ab>0,1ab>.∴11a bab ab⨯>⨯,即11b a>.∵c<0 ,∴c ca b>.②231-和10.解:∵23231+=-,∵02524562)10()23(22<-=-=-+.∴231-<10.例2 比较)5)(3(-+aa与)4)(2(-+aa的大小.解:(取差))5)(3(-+aa-)4)(2(-+aa7)82()152(22<-=-----=aaaa.∴)5)(3(-+aa<)4)(2(-+aa.例3 已知x≠0, 比较22)1(+x与124++xx的大小.解:(取差)22)1(+x-)1(24++xx22424112xxxxx=---++=.∵0≠x,∴02>x.从而22)1(+x>124++xx.小结:比较大小的步骤:“作差-变形-定号-结论”.例4 已知2,x>比较311x x+与266x+的大小.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⑤ 必修 13解:3232211(66)33116x x x x x x x +-+=--+- 2(3)(32)(3)x x x x =-+-+-=(3)(2)(1)x x x --------------------(*)(1)当3x >时,(*)式0>,所以 311x x +>266x +;(2)当3x =时,(*)式0=,所以 311x x +=266x +;(3)当23x <<时,(*)式0<,所以 311x x +<266x +. 说明:实数比较大小的问题一般可用作差比较法,其中变形常用因式分解、配方、通分等方法才能定号.四、课堂练习1.已知0>>b a ,0<<d c ,0<e ,求证:db ec a e ->-. 证明:⇒⎪⎭⎪⎬⎫<-<-⇒>-<-⇒⎭⎬⎫<<>>011000e d b c a d b c a d c b a d b e c a e ->-. 2.||||,0b a ab >>, 比较a 1与b 1的大小. 解:a 1-b 1aba b -=, 当0,0>>b a 时,∵||||b a >即b a >,0<-a b ,0>ab , ∴0<-ab a b ,∴a 1<b1. 当0,0<<b a 时∵||||b a >即b a <,0>-a b ,0>ab , ∴0>-ab a b ,∴a 1>b1. 3.若0,>b a , 求证:a b ab >⇔>1. 解:01>-=-aa b a b . ∵0>a , ∴0>-a b ,∴b a <.0>-⇒>a b a b .∵0>a ,∴01>-=-a b a a b , ∴1>a b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14 五、课堂小结1.不等式的性质,并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了一些简单的不等式;2.如何比较两个实数(代数式)的大小——作差法.六、布置作业教材第75页习题3.1 A组第2、3题;B组第2、3题.。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教学设计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教学设计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的概念及其应用;2.能够正确表示不等关系和不等式;3.能够解决与不等关系和不等式相关的问题。

教学内容:1.不等关系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不等式的定义及其解的概念;3.不等式的性质和解决方法。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和概念解释(15分钟)1.教师通过举例子引出学生对不等关系的概念,如:1<2、3≥2等;2.教师解释不等关系的含义,即不相等关系;3.教师讨论学生对不等关系的表示方法的理解,引出不等式的概念。

Step 2: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0分钟)1.教师介绍不等式的定义,即一个用不等号连接两个数的算式,如:a≠b;2.教师对不等式的符号以及含义进行解释,如:>表示大于,<表示小于,≥表示大于等于,≤表示小于等于;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学习如何表示不等式,比如:x+1>5,3x-2≤10等;4.教师通过例题展示如何解决不等式,如:2x+3>9,通过移项和化简求出x的解;5.教师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不等式的表示和解决方法。

Step 3:不等式的性质(25分钟)1.教师介绍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如:同加同减不等式两边仍不等,同乘同除不等式两边仍不等等;2.教师通过实例演示不等式性质的应用,如:化简不等式求解;3.教师探讨学生对不等式性质的应用情况,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意义;4.教师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不等式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Step 4:综合应用与拓展(30分钟)1.教师通过一些应用题目,让学生将所学的不等关系和不等式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长度、面积等问题;2.教师扩展不等式的应用领域,如:不等式在数学建模、优化问题中的应用;3.教师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针对一个具体实际问题运用不等式解决,并展示解决过程和结果。

Step 5:归纳总结(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包括不等关系、不等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不等式的性质和解决方法;2.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遇到的问题和疑惑,进行答疑解惑。

《不等式与不等关系》教案

《不等式与不等关系》教案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2.掌握不等式的八条性质,并能进行简单应用.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作差法比较两个实数(式)的大小.2.不等式的八条性质的理解和应用.难点:不等式性质的理解和应用.三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师: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怎样用数学语言表示这些不等关系呢?生:用不等式表示.师:本节课我们就具体来学习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板书课题)(2)课堂探究探究一实数(式)比较大小在数轴上不同的点A与点B分别表示两个不同的实数a与b,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从实数减法在数轴上的表示可以看出a,b之间具有以下性质:如果a-b>0,那么;如果a-b<0,那么;如果a-b=0,那么 .该结论反过来也成立,即a-b>0⇔a>b;a-b<0⇔a<b;a-b=0⇔a=b. 师:从这种等价关系来看,要比较两个实数a,b的大小,可以由它们的差与0的大小关系来决定,即作差法。

例1 试比较 (x+1)(x+5) 与23(+的大小.x)解由于 (x+1)(x+5)−2)3x(+=)9+xx+x-x6(6+)5(2+=-4<0所以 (x+1)(x+5)<23(+.x)师:请你总结作差法比较实数大小的方法。

生:作差变形判断符号得出结论。

师:在变形时,常用的方法有:配方法,因式分解、分子有理化等,变形的方向是化成几个完全平方数和的形式或一些易判断符号的因式积的形式.练习设a=2x−x,b=x−2,则a与b的大小关系为( ).A.a>bB.a=bC.a<bD.与x有关生:自主思考,由一名学生黑板展示并讲解。

探究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师:初中我们学过哪些不等式的性质?生:性质1(对称性) 如果a>b,那么b<a;如果b<a,那么a>b.性质2(传递性) 如果a>b,b>c,那么a>c.性质3(可加性) 如果a>b,则a+c>b+c.性质4(可乘性) 如果a>b,c>0,则a c>bc;如果a>b,c<0,则a c<bc.师:思考:用“>”或“<”填空(1)如果a>b,c>d,则a+c b+d(2)如果a>b>0,c>d>0,则a c bd(3) 如果a>b>0,则2a2b(4) 如果a>b>0,.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由一个小组回答并证明.师:这样我们就讲不等式的性质又拓展出以下四条:1. (同向可加性)如果a >b ,c>d ,则a +c>b+d ;2. (同向同正可乘性)如果a >b>0,c>d>0,则a c>bd ;3. (可乘方性)如果a >b>0,则n n b a >,(n ∈+N );4. (可开方性)如果a>b>0,则n n b a >,(n ∈+N , n ≥2).例2 若0>>b a ,0<<d c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0>-b d c aB.0<-b d c aC.c b d a >D.c b d a <生:思考后,由一名学生回答。

高中数学不等关系的教案

高中数学不等关系的教案

高中数学不等关系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不等关系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不等关系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不等关系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2. 难点:不等式的解法及不等式组的解法。

三、教学设计:
1. 导入新知识(5分钟):
通过举例引导学生思考何为不等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不等关系的重要性,并提出学习不
等关系的意义。

2. 理论讲解(15分钟):
教师介绍不等关系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不等式的定义、解法,不等式组的概念等,并
让学生掌握相关概念。

3. 练习与训练(20分钟):
设计一些练习题,并让学生进行解答。

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掌握不等关系的基本解法。

4. 拓展应用(10分钟):
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
重要性。

5.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强化巩固。

四、课后作业:
1.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不等关系的基本概念和解法。

2. 自主学习相关知识,扩展应用不等关系的场景。

五、教学反思:
通过设置导入、理论讲解、练习与训练、拓展应用、总结提升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不等关系知识结构。

同时,通过设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1《不等关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1《不等关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1《不等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2.1《不等关系》是学生在学习了初中数学基础之后,进一步深入研究不等式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不等关系的概念,学会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并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不等关系,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不等关系的存在,从而更好地理解不等关系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初中数学的基本知识,对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不等关系的理解和应用,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实例让学生感受不等关系的存在,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不等关系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等关系的概念,理解不等号的含义。

2.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表示出来。

3.提高学生运用不等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不等关系的概念,不等号的含义。

2.难点: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的发现和表示。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实例引入不等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和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并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用于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关系。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并让学生尝试用不等号表示出来。

2.呈现(10分钟)讲解不等关系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不等号的含义。

通过PPT展示相关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不等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表示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分析
1、感受不等关系的普遍存在
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

2、禾U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
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习如何利用不等式(组)研究及表示不等关系,进一步理解不等式(组)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

3、初步掌握运用作差比较法比较实数和代数式的大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组)研究含有不等关系的问题,理解不等式(组)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

难点:用不等式(组)正确表示出不等关系。

三、教学基本流程
四、教学情景设计
1、引入:章头图及古诗《题西林壁》引入,介绍不等量关系也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数量关系,它们
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在数学研究和数学应用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实际问题的需要我们要研究不等量关系。

介绍本章将要研究表示不等量关系的不等式的基本知识。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不等关系的普遍存在,了解学习不等式的意义。

2、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不等关系。

低至几折);(3)产品含量指标。

问:表示什么含义怎么表示其中的不等关系
生:分析各种不等关系,口答并尝试用不等式(组)表示。

师:引导学生准确表述,给出不等式定义,板书学生口答的各问题中不等式(组)。

设计意图:进一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不等关系,知道用不等式(组)表示这种不等关
系。

3、知识探究一:具体情境中如何用不等式研究及表示不等关系。

师:多媒体出示问题1(销售收入问题)、2(实际安排生产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与本组同学交流讨论结果。

完成后交流展示,小组代表板书结果,并说明式子的含义。

师:点评学生结果,找有不同结果的小组讲解不同方法或补充,引导学生分析比较。

设计意图:问题方式给出,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经历如何利用不等式研究及表示不等关系。

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交流对于问题的认识。

展示不同结果,使学生认识思考问题严谨性和不同角度。

师最后介绍两问题中反映的生产要求如何解决,是本章后续章节会解决的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相关。

4、知识探究二:比较实数和代数式大小的方法——作差法。

生:结合学案上知识探究二中所填结果,与同组学生交流结论。

师:提问引导学生表述:要比较两数或代数式大小,可以让两数或两式相减,比较结果和0的大小。

若结果大于0,则前者大于后者;若。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析作差法具体做法,明确这种比较大小的方法如何运用。

5、课堂练习:作差法比较代数式的大小。

生:可独立完成,也可与同组同学交流,在规定时间完成。

师:巡视,指导学生疑难处,找完成好的两生板演结果,并让板演学生讲解。

点评学生
思路,进一步总结作差法中变形结果的形式:①化成非负或非正式子的和②因式相乘(除), 强调变形中配方法、因式分解的方法。

并引导学生总结作差法步骤并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练习具体题目,掌握作差法比较代数式大小的方法和步骤,特别
注意变形的结果及用到的方法。

6、课堂小结:学生反思学到了什么知识、方法
几生发言补充,教师总结。

⑴不等关系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可以用不等式(组)来表示;
⑵通过具体情景,建立不等式模型,体会了不等式(组)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
⑶比较两实数和代数式大小的方法——作差法.
7、作业:1、课本习题3.1A组2、3; B组1;
2、预习课本不等式的性质
五、板书设计
五、教学评价及反思
1、教学过程基本符合教学设计的预设,基本完成预设目标。

2、学生对于与实际结合紧密的实例表现积极感兴趣,特别是身边具体某超市的例子,今后教学中还要注意多
结合学生熟悉的身边的一些例子。

3、时间安排上还需进一步斟酌,合理安排预习要求和课堂每一环节的要求。

小结由于时间原因未能让学生自
己总结,不便于学生对于课堂学习情况的反思。

4、作差法练习中学生在变形中问题多,还需要进一步巩固。

5、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需要在教学中长期渗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