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炼字题解题指导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该字对全诗起了什么作用。
五、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二、考查方向与重点
1.方向: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特殊词。重点是动词和形容词。
2.高考动向:近几年语文高考有很多地区的试题出现了炼字题。
三、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黄州濒临大江,赤鼻矶的石壁直插入江,地势险要,人们传说这儿就是三国时瑜打败曹操大军的赤壁古战场(真正的赤壁位于湖北蒲圻),苏轼于此处曾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绝唱。
潘大临曾伴随苏轼在此浏览,说不定还亲耳聆听过东坡的豪放歌声。
如今他独自来到这古代英雄驰骋争雄的地方,不禁浮想联翩。西山重岭叠嶂,连绵不绝,定有猛虎藏于其间。赤壁下临不测深渊,那直插江中的嶙峋巨石,正是龙宫的天然屏障。这虎踞龙盘的形胜处所,是三国鼎立时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的英雄叱咤风云,建立了盖世功业,就象这滚滚东去的万叠波浪一样流之无穷。诗人从思古的幽情中省悟过来,把目光重新投向眼前的实景:俯视沙滩,觉得一片明亮,那是因为许多白鹭本栖息在那里。仰望天空,天空是如此的开阔,以至高飞云端的鸿雁似乎不是在向前移动。俱往矣,群雄争渡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现在最羡慕的是江上的垂钓者,钓罢驾着一叶轻舟在烟雨中
王安石早年入仕,主要是为了养家孝亲,并非乐意官场,汲汲富贵。由于家中无田园以托一日之命,一家上下几十口人赖其官禄,他根本就没有条件依照自己的意志生活。在他早年的诗歌中,就表达了“收功无路去无田”的无奈,既然“人间未有归耕处”,他只得“窃食穷城”、任职地方,但这并非他的本愿,在《壬辰寒食》这首诗中就表达了他的感慨。皇佑四年壬辰(1052)王安石自舒州通判任上回江宁扫墓时写下此诗。王安石之父(名益,字损之)曾为江宁通判。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卒于官,葬于江宁牛首山(今江宁县南)。为父亲和长兄王安仁扫墓,不觉悲思万缕,泪若江潮,白发先出,朱颜早凋,因而发出了轩冕不足乐、终欲老渔樵的感慨。大概是从父兄虽然学问卓越、志节高尚,却穷老仕途、英年早逝的惨淡经历受到触动,引发了他潜藏于心中的归老田园、渔樵为生的意愿。然而他也只能借诗抒怀,不能付诸于实际。
心事。
[3]冶城:《太平寰宇记》载,江南东道升州土元县:古冶城在今县四五里;
本吴铸冶之地,因以为名。故址在今南京市朝天宫附近。
[4]巾:头巾;雪:白发。
[5]朱:红色,常形容青春的容颜。
[6]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因以指代官位爵禄。
[7]老:终老。渔樵:渔人和樵夫,指代隐逸生活。
3、(全国卷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归去,悠闲地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
4、(全国卷I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
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
情调,表现了旷达的胸Baidu Nhomakorabea和乐观的精神。
〖注释〗
(1)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左迁:贬谪,降职。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
黔阳县,唐时这里还是非常荒远的地方。
(2)左迁: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3)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4)子规:即杜鹃鸟。
(5)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
例2
2008(湖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
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例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两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浓郁的情味。所谓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心与物融,情与景合。这首诗就达到了情景相融,妙合无垠的境界。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澄碧的蓝天,月亮是那样皎洁无暇,明净幽美,不正象征着诗人的真挚友情吗?诗人之“愁”是怀人之愁。而用一“直”字,更写出了诗人那种要急切前往抚慰友人的深婉情致。结句颇为奇特,不仅想象超人,而且写得极为开阔,余意不尽,无形中使人陶醉在诗意盎然
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6)五溪:指沅溪、武溪、西溪、巫溪、辰溪五条溪水,在今湖南西部和
贵州东部。
(7)随风:一作“随君”。
(8)夜郎: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
诗歌鉴赏炼字题解题指导
教学内容:鉴赏诗歌的语言
教学目的:1、了解炼字题的设问方式。2、掌握炼字题的解答技巧。
教学重点:掌握炼字题的解答技巧,学会准确答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国古代的文学家十分强调炼字。“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诗圣杜甫著名的两句诗。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重点是鉴赏语言,其中诗中的关键字词是重中之重。以2008年为例,就有湖南、全国1、全国2、上海等七套试卷出现了炼字题。因此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诗歌中炼字题的解答技巧。
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诗的首句以写景起兴。杨花落尽,万卉消歇,暮春时节那种寥落迷茫的景象,已经足以撩起人的愁思了,而阵阵传来的杜宇的悲啼更使人产生一种空旷孤寂的情绪。是什么事情引起诗人的感伤呢?接下去便用叙事之笔点明,“闻道龙标过五溪”,是因为诗人听到了好友远谪的恶讯。在这里,诗人并没有赤裸裸地倾吐自己的感情,也没有将自己对友人那种纯真的友情和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交融在一起,景语中蕴含着
诗人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省墓时沉痛的心情以及变法尚未能推行而意欲归隐的愿望.语言清新峻拔,感人至深。
【注释】
[1]寒食:节令名,在农历清明前一日或二日。《荆楚岁时记》:“去冬节
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2]“客思”二句是说客思如春风里的柳条之多。客思:他乡之思.思:思绪,
四、小结
(一)、解题原则:不能把该字人为地从整首诗所构建的意境中剥离出来,做到结合全诗的情感与意境来分析它的效用,在句中炼字,在篇中炼字。还要结合标题、诗人、注解来理解。
(二)炼字题如何解答?
1、找出关键字或词,并理解它的含义;
2、将该字还原到原句进行理解;
3、点出该字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或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
西,临长江。
14.“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出自王安石的 (篇
的境界里。
《龙标野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精神。因有“青山明月”和他相依为伴而情绪昂扬。欢聚、畅饮并不能使远谪的王昌龄获得真正的心理平衡,所以“青山明月不曾空”便自然而出。“青山”“明月”是天地间永恒的美好存在,是作者谴怀寄情的对象,更是诗人精神人格的物化。诗人以青山明月自许,表现了对人生大自在大拥有的追求。充分表达诗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怀。一洗“黯然销魂”的低沉
1、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
2、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3、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点出表现手法)。
中归去!
【解析】本题第(1)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考查考生对诗眼的把握,第(2)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内容理解。诗句中的动词往往是最富表现力的。诗歌从怀古开始,如今随苏轼同游古代英雄争霸的赤壁,不禁浮想联翩。再
回到现实,眼前实景,着实可爱。而今只羡慕垂钓者(隐者)。
好处。
答: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⑴“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
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
分析。
【参考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王昌龄以“愁”衬托自己不以
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解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
【参考答案】
14.1分《游褒禅山记》
15.3分B
16.4分“雪”隐喻了白发(1分)。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
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1分)。
【解析】
王安石虽然是大有作为之人,但他同样有山林之思,并非一味追求进取。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
四、典例分析(师生共同完成,总结解题技巧)
例1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名)。(1分)
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
16.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4分)
五、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二、考查方向与重点
1.方向: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特殊词。重点是动词和形容词。
2.高考动向:近几年语文高考有很多地区的试题出现了炼字题。
三、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黄州濒临大江,赤鼻矶的石壁直插入江,地势险要,人们传说这儿就是三国时瑜打败曹操大军的赤壁古战场(真正的赤壁位于湖北蒲圻),苏轼于此处曾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绝唱。
潘大临曾伴随苏轼在此浏览,说不定还亲耳聆听过东坡的豪放歌声。
如今他独自来到这古代英雄驰骋争雄的地方,不禁浮想联翩。西山重岭叠嶂,连绵不绝,定有猛虎藏于其间。赤壁下临不测深渊,那直插江中的嶙峋巨石,正是龙宫的天然屏障。这虎踞龙盘的形胜处所,是三国鼎立时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的英雄叱咤风云,建立了盖世功业,就象这滚滚东去的万叠波浪一样流之无穷。诗人从思古的幽情中省悟过来,把目光重新投向眼前的实景:俯视沙滩,觉得一片明亮,那是因为许多白鹭本栖息在那里。仰望天空,天空是如此的开阔,以至高飞云端的鸿雁似乎不是在向前移动。俱往矣,群雄争渡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现在最羡慕的是江上的垂钓者,钓罢驾着一叶轻舟在烟雨中
王安石早年入仕,主要是为了养家孝亲,并非乐意官场,汲汲富贵。由于家中无田园以托一日之命,一家上下几十口人赖其官禄,他根本就没有条件依照自己的意志生活。在他早年的诗歌中,就表达了“收功无路去无田”的无奈,既然“人间未有归耕处”,他只得“窃食穷城”、任职地方,但这并非他的本愿,在《壬辰寒食》这首诗中就表达了他的感慨。皇佑四年壬辰(1052)王安石自舒州通判任上回江宁扫墓时写下此诗。王安石之父(名益,字损之)曾为江宁通判。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卒于官,葬于江宁牛首山(今江宁县南)。为父亲和长兄王安仁扫墓,不觉悲思万缕,泪若江潮,白发先出,朱颜早凋,因而发出了轩冕不足乐、终欲老渔樵的感慨。大概是从父兄虽然学问卓越、志节高尚,却穷老仕途、英年早逝的惨淡经历受到触动,引发了他潜藏于心中的归老田园、渔樵为生的意愿。然而他也只能借诗抒怀,不能付诸于实际。
心事。
[3]冶城:《太平寰宇记》载,江南东道升州土元县:古冶城在今县四五里;
本吴铸冶之地,因以为名。故址在今南京市朝天宫附近。
[4]巾:头巾;雪:白发。
[5]朱:红色,常形容青春的容颜。
[6]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因以指代官位爵禄。
[7]老:终老。渔樵:渔人和樵夫,指代隐逸生活。
3、(全国卷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归去,悠闲地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
4、(全国卷I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
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
情调,表现了旷达的胸Baidu Nhomakorabea和乐观的精神。
〖注释〗
(1)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左迁:贬谪,降职。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
黔阳县,唐时这里还是非常荒远的地方。
(2)左迁: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3)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4)子规:即杜鹃鸟。
(5)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
例2
2008(湖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
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例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两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浓郁的情味。所谓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心与物融,情与景合。这首诗就达到了情景相融,妙合无垠的境界。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澄碧的蓝天,月亮是那样皎洁无暇,明净幽美,不正象征着诗人的真挚友情吗?诗人之“愁”是怀人之愁。而用一“直”字,更写出了诗人那种要急切前往抚慰友人的深婉情致。结句颇为奇特,不仅想象超人,而且写得极为开阔,余意不尽,无形中使人陶醉在诗意盎然
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6)五溪:指沅溪、武溪、西溪、巫溪、辰溪五条溪水,在今湖南西部和
贵州东部。
(7)随风:一作“随君”。
(8)夜郎: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
诗歌鉴赏炼字题解题指导
教学内容:鉴赏诗歌的语言
教学目的:1、了解炼字题的设问方式。2、掌握炼字题的解答技巧。
教学重点:掌握炼字题的解答技巧,学会准确答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国古代的文学家十分强调炼字。“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诗圣杜甫著名的两句诗。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重点是鉴赏语言,其中诗中的关键字词是重中之重。以2008年为例,就有湖南、全国1、全国2、上海等七套试卷出现了炼字题。因此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诗歌中炼字题的解答技巧。
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诗的首句以写景起兴。杨花落尽,万卉消歇,暮春时节那种寥落迷茫的景象,已经足以撩起人的愁思了,而阵阵传来的杜宇的悲啼更使人产生一种空旷孤寂的情绪。是什么事情引起诗人的感伤呢?接下去便用叙事之笔点明,“闻道龙标过五溪”,是因为诗人听到了好友远谪的恶讯。在这里,诗人并没有赤裸裸地倾吐自己的感情,也没有将自己对友人那种纯真的友情和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交融在一起,景语中蕴含着
诗人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省墓时沉痛的心情以及变法尚未能推行而意欲归隐的愿望.语言清新峻拔,感人至深。
【注释】
[1]寒食:节令名,在农历清明前一日或二日。《荆楚岁时记》:“去冬节
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2]“客思”二句是说客思如春风里的柳条之多。客思:他乡之思.思:思绪,
四、小结
(一)、解题原则:不能把该字人为地从整首诗所构建的意境中剥离出来,做到结合全诗的情感与意境来分析它的效用,在句中炼字,在篇中炼字。还要结合标题、诗人、注解来理解。
(二)炼字题如何解答?
1、找出关键字或词,并理解它的含义;
2、将该字还原到原句进行理解;
3、点出该字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或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
西,临长江。
14.“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出自王安石的 (篇
的境界里。
《龙标野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精神。因有“青山明月”和他相依为伴而情绪昂扬。欢聚、畅饮并不能使远谪的王昌龄获得真正的心理平衡,所以“青山明月不曾空”便自然而出。“青山”“明月”是天地间永恒的美好存在,是作者谴怀寄情的对象,更是诗人精神人格的物化。诗人以青山明月自许,表现了对人生大自在大拥有的追求。充分表达诗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怀。一洗“黯然销魂”的低沉
1、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
2、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3、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点出表现手法)。
中归去!
【解析】本题第(1)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考查考生对诗眼的把握,第(2)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内容理解。诗句中的动词往往是最富表现力的。诗歌从怀古开始,如今随苏轼同游古代英雄争霸的赤壁,不禁浮想联翩。再
回到现实,眼前实景,着实可爱。而今只羡慕垂钓者(隐者)。
好处。
答: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⑴“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
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
分析。
【参考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王昌龄以“愁”衬托自己不以
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解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
【参考答案】
14.1分《游褒禅山记》
15.3分B
16.4分“雪”隐喻了白发(1分)。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
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1分)。
【解析】
王安石虽然是大有作为之人,但他同样有山林之思,并非一味追求进取。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
四、典例分析(师生共同完成,总结解题技巧)
例1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名)。(1分)
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
16.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