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练习题及经典例题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练习题及经典例题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考点阐讲】1.基督教的产生及其演变基督教于公元1世纪产生于散居小亚细亚的犹太下层人民中间,不久便迅速传播到整个罗马帝国,后来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并不是罗马帝国境内某一单个民族居住地的产物,而是整个罗马社会的产物,基督教"在其产生时也是被压迫者的运动:它最初是奴隶和被释放的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
基督教最早出现于犹太下层人民中间是有其历史根源的。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灭亡了犹太王国,把大批犹太居民掳往巴比伦,这就是所谓"巴比伦之囚"。
从此犹太国不复存在。
公元前538年,波斯帝国灭亡后,犹太人又沦入塞琉古的统治之下,此后在塞琉古与埃及争雄的连年战争中,犹太人民备受劫难。
公元前167年起,犹太人曾掀起斗争。
公元前141年,犹太曾一度赢得独立。
公元63年,犹太又被罗马所征服。
在罗马统治下,犹太人于公元66年、132年一再发动大起义,遭到残酷镇压。
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中叶,犹太下层居民中流行一种宣扬"救世主"将来临的秘密教派。
基督教的最早文献《约翰启示录》(公元68年左右)只提到小亚细亚7个城市的宗教公社,据此可知基督教可能首先在散居小亚细亚的犹太人中形成。
基督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还有其思想来源。
其一为犹太教。
早期基督教“救世主”观念和一神思想显然来自犹太教,同时犹太教的《圣经》为基督教徒所接受而被称为《旧约》,以别于《新约》。
除犹太教外,基督教还吸收了在埃及、叙利亚、小亚细亚和伊朗等东方地区广为流传的宗教思想,主要是一神教的观念(如波斯把太阳神米米特拉奉为最高的神)和神为了拯救众生死而复活、赎罪献祭的思想(如埃及对奥西里斯的信仰)。
希腊、罗马的哲学,特别是亚历山大里亚学派斐罗的学说、斯多葛派哲学、着尼克派的伦理学,对基督教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2.基督教的合法化与教派斗争由于基督教的势力日增,而且教徒拒服军役,拒不崇拜罗马的神,所以3世纪时基督教仍被帝国当局视为威胁而加以迫害。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瓦尔特堡是德国著名的古城堡,这座城堡之所以著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1521~1522年间,马丁•路德在这里以惊人的速度将新约从希腊文翻译成德文。
马丁•路德的做法()①有利于德意志民族教会的建立②有利于打破教会对《圣经》解释权的垄断③有利于否定罗马教会的权威④有利于否定《圣经》至高无上的地位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A【解析】《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马丁•路德翻译《圣经》,是为德国人阅读《圣经》提供方便,而不是要否定《圣经》的权威,故④错误;①②③均符合题意,故①②③正确。
2.路德认为上帝设立了两个王国:一个是属灵王国,即教会。
在属灵王国,人是完全自由的;一个是俗世王国,即国家。
在俗世王国,人是国王受管辖的。
二者都是上帝的王国,但两者是完全独立的。
路德此言论意在A. 维护君主专制B. 阐明国家与教会关系C. 倡导信仰自由D. 驳斥教权至上的观点【答案】D【解析】路德将俗世王国和教会割裂开来,而且强调了在属灵王国中,人是完全自由的,在俗世王国中,人受到国王的管辖,这种观点强调了人的自由,肯定了国王的权力,是对教会至上观点的驳斥,D正确;A、B并未体现出马丁·路德对人的态度,排除;C没有突出国家的独立性,排除。
3.马丁路德认为:“那些说为求获得救赎或赎罪券并不需要痛悔的人,是在传与基督教不符的道理,一个真心忏悔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完全脱离了惩罚和罪债。
”该主张的直接目的是()A. 推动宗教信仰自由B. 否定教会权威C. 抵制天主教会的掠夺D. 传播无神论思想【答案】C【解析】“那些说为求获得救赎或赎罪券并不需要痛悔的人,是在传与基督教不符的道理,一个真心忏悔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完全脱离了惩罚和罪债”表明其直接目的是抵制天主教会的掠夺,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检测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1
单元检测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自创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
这体现了( )。
A.教权高于王权B.王权与教权平等C.王权高于教权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解析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的敕令,实际上就是否定了世俗政权的君主任命本国或本地区主教的权力,这是教权高于王权的反映。
教权与王权矛盾的尖锐,是欧洲一些封建主要求摆脱教皇势力,脱离天主教会控制的原因。
答案 A2.11~13世纪,天主教会为拓展自身的势力,发动了以征服“异教徒”为名义的“十字军东征”。
天主教所指的“异教”主要是指( )。
A.东正教B.伊斯兰教C.犹太教D.佛教解析十字军东征是西欧封建主、大商人和天主教会以维护基督教为名,对地中海东岸地区发动的侵略性远征。
当时控制地中海东岸地区的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塞尔柱突厥人。
答案 B3.欧洲宗教改革期间,德国萨克森的一位天主教徒曾问马丁·路德:“你不信教皇,不信教阶和圣礼,那么你说,有罪的灵魂如何才能得救呢?”马丁·路德会对他说( )。
A.关键在于信仰,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B.永生与永罚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C.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D.教皇是“两足禽兽”,人民应起来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本题考查路德的思想主张。
路德主张“信仰得救”,即关键在于信仰,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故选A。
B项是达尔文的主张,C项是王阳明的思想,D项是伏尔泰的思想。
答案 A4.中世纪欧洲的基本政治状况是( )。
①封建割据严重②封建王权衰弱③天主教会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④世俗王权与教会神权处于绝对对立状态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天主教会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它实行封建神权统治,用神学为封建制度辩护,宣扬封建王权来自于上帝,为封建王权套上了一圈神秘的光环,因此,世俗王权和宗教神权基本上处于相辅相成的地位,二者共同维护封建统治。
欧洲的宗教改革分节练习及专题测试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自主知识梳理1.大约世纪左右,基督教产生在小亚细亚与巴勒斯坦一带。
11世纪时,基督教会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后来分别称和。
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2.中世纪时,人们在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中,常常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宗教思想发动民众,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运动。
3.~ 世纪,西欧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
课时同步测评一、单项选择题:1、基督教产生于①罗马及其周围地区②巴尔干半岛③小亚细亚④巴勒斯坦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组织进行“十字军东征”的教会是A.天主教会B.东正教会C.英国国教D.加尔文教派3.中世纪的欧洲,垄断学校教育的是A.教会B.国王C.贵族D.资产阶级4.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势力强大占据着支配地位,在经济上A.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B.控制各国的高级教职任命权与教会司法权C.规定了统一的《圣经》版本D.推行重商主义5.遭受“卡诺莎之辱”的西欧君主是A.英国国王B.法国国王C.西班牙国王D.德意志皇帝6.下列思想、举动被称作宗教“异端”的是①要求纯洁教会②主张教士用民族语言传教③把《圣经》由拉丁文译成英文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③7.高举人文主义大旗,宣传个人的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竞争进取精神与科学求知理念的欧洲思想解放运动是A.宗教改革B.文艺复兴C.新航路的开辟D.尼德兰革命8.宗教改革的实质是A.新教各派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B.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C.封建君主摆脱罗马教廷的斗争D.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二、材料解析题:9.阅读下面材料:罗马教皇操纵下的天主教会,在宗教、政治、经济方面都享有超国家的权利,专横腐朽达到极点,许多大主教、主教和修道院长,同时就是大封建主,即封建诸侯。
教会不仅以大封建主的身份,而且以罗马教皇的代理人的身份敛取金钱,每年有30万金币输往罗马教廷,严重损害了德意志的利益。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路德认为“上帝是全能的但是信者就是上帝” “上帝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使他的意念服从于我们的意志”上述观点()A. 培育了精神生活中的个人自由倾向B. 树立起了躬行勤俭的个人神职观念C. 以人的无上价值否定了上帝的存在D. 强调依赖上帝获得救赎的信仰原则【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信者就是上帝”、“他使他的意念服从于我们的意志”可以看出材料强调的是上帝的意志服从于个人思想意志的体现了精神生活中的个人自由倾向故A 项正确 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2.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主张信仰得救但两人也有区别前者强调“个人对《圣经》的正确理解” 后者强调《圣经》是“绝对真理”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都肯定《圣经》的权威B. 都反对宗教神学思想C. 对人文主义的态度不同D. 对上帝的认识不同【答案】A【解析】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主张信仰得救其信仰的依据都是《圣经》尽管两人对《圣经》是否是绝对真理存在分歧但是都肯定《圣经》的权威性故A正确排除DB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题干没有体现对人文主义的态度排除C3.“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 也不需要由教士举行仪式他主张“从头到脚改良教会” 上述观点主要反映马丁•路德的思想是()A. 主张简化宗教仪式B. 虔诚信仰并与上帝直接对话C. 极力反对教会神学D. 天主教徒不应盲从教会说教【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不需要由教士举行仪式”可知强调的是认识上帝但不需要问别人这就体现了马丁路德“信仰得救”、主张直接与上帝对话无需教会的中介但他并不反对神的存在故B项正确 C项错误D项包含在B项之中应排除4.宗教改革家加尔文提出“先定论” 主张信徒不仅要信仰上帝还要做荣耀上帝的“善功”(对职业劳动和简朴生活的热爱)这一思想的提出()A. 巩固了民众对宗教的信仰B. 扩大了路德教的社会影响C. 强化了天主教的禁欲思想D. 拉近了宗教与世俗的距离【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先定论”“对职业劳动和简朴生活的热爱”可知加尔文主张对世俗生活热爱这样就拉近了宗教与世俗的距离故D项正确加尔文思想不是侧重对宗教的尊重故A项排除加尔文思想并没有扩大了路德教的社会影响故B项错误题干中是在弱化天主教的精神束缚故C项错误故选D项5.学者指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人的获救人如何摆脱控制着他的焦虑、恐惧、虚无和绝望上帝创造世界是为了人上帝的存在是为了人的拯救为此马丁·路德提出()A. 圣经至上B. 简化宗教仪式C. 因信称义D. 王权高于神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是强调信仰即可得救为此马丁·路德提出了因信称义的学说 C项符合题意A项同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同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同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故选C6.马丁·路德一再指出通过学习《圣经》人们可以发现教皇制度是“一种虚假的、有害的、亵渎的、傲慢的权力” 并提出把《圣经》的解释权交给普通人可见马丁·路德()A. 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B. 倡导建立世俗的民主教会C. 主张人们放弃信仰天主教D. 认为世俗世界与教会无关【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通过学习《圣经》人们可以发现教皇制度是‘一种虚假的、有害的、亵渎的、傲慢的权力’ 并提出把《圣经》的解释权交给普通人”可以看出马丁·路德在否定教会和教皇的权威强调因信称义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建立世俗的民主教会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不反对宗教信仰因此C项中的“放弃”说法错误排除D项明显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故选A7.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的神学思想将灵魂获救的根据从外在的教会转向了内在的信仰在人内心世界中重新发现了宗教这一主张()A. 否定了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B. 宣扬了理性主义的思想C. 与新教宣传的思想理念背道而驰D. 否定了民众的宗教信仰【答案】A【解析】“将灵魂获救的根据从外在的教会转向了内在的信仰在人内心世界中重新发现了宗教”表明这一主张否定了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故A正确B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排除CD材料未体现排除8.马丁·路德曾说“所谓圣并不在乎圆光头、长礼袍不在乎圣经之外的律礼而在于对上帝之道的真正信仰”这表明马丁·路德主张()A. 自由竞争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 信仰得救D. 建立廉俭民族教会【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关于自由竞争的内容故A选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内容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所谓圣并不在乎圆光头、长礼袍不在乎圣经之外的律礼而在于对上帝之道的真正信仰”可知马丁·路德主张信仰即可得救故C选项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关于廉俭民族教会的内容故D选项错误故选C9.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墓志铭上面写道“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这句话的意义是()A. 否定了上帝的存在B. 挑战了教皇的权威C. 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D. 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兴起【答案】B【解析】“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故B 项正确马丁•路德仍然宣扬信仰《圣经》宗教改革并没有完全否定上帝的存在 A 项表述不符合实际排除C材料未体现排除D与史实不符排除故选B10.苏格拉底说“善只有一种那就是知识同样恶只有一种那就是无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良知是非善恶的标准B. 德行的根源在于知识C. 知识是判断善恶的法则D. 唯有知识是最可贵的【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善只有一种那就是知识同样恶只有一种那就是无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合题意故B正确A与中国的宋明理学有关而且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AC中“知识”没有明确对错故排除CD说法绝对而且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D11.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A. 教会是否腐败中营实道B. 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C. 信仰是否必要D. 《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材料叙述了教皇代表认为《圣经》不能作为信仰的基础因为“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由此可知其分歧是《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故D项符合材料原意A项“教会是否腐败”不是材料叙述的内容故A项错误以教皇为代表的传统基督教认为“因行称义” 以马丁•路德为代表的新教认为“因信称义” 因此这两派在“信仰上帝”上没有分歧故B项错误C项“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同样不是材料叙述的内容故C项错误12.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 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B. 树立信仰本身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C. 主张人人可以同上帝直接对话与上帝沟通D. 试图彻底清除宗教对个人生产、生活的影响【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主要是要破除天主教会的腐朽统治使基督教能更好地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并非要推翻基督教和彻底清除基督教对人信仰的影响故D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ABC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13.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下列对宗教改革的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A. 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B. 树立信仰本身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C. 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了人类理性的光芒D. 改变了过去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人人可以同上帝直接对话【答案】C【解析】C中“清除”错误且开启了人类理性光芒的是启蒙运动故错误符合题意ABD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4.1520年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民族基督徒贵族书》的小册子中使用了“罗马党徒”一词这个词在德意志人与罗马人之间划出一条界线一边是虔诚的基督徒一边是恶魔的罗马党徒据此可知德意志宗教改革()A. 实现了德意志思想上的统一B. 宣扬了宗教宽容的理念C. 有利于德意志民族意识觉醒D. 动摇了民众的宗教信仰【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在德意志人与罗马人之间划出一条界线一边是虔诚的基督徒一边是恶魔的罗马党徒”可知马丁路德将基督教徒和罗马教会划分出界线有利于反对罗马教会促进德意志民族意识觉醒故C项正确AB项在材料无法得出排除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不反对宗教信仰故D项错误故选C15.马丁•路德说“世俗的权利受上帝委托惩治奸邪、保护善良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世界中执行他的职权不要加以任何限制不论任何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修士世俗权利都有权管他”这一主张()A. 宣传了平等自由的原则B. 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力C. 否定了君权神授D. 代表了广大民众的利益【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马丁路德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这就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力故B项正确A项是启蒙运动的内容排除C项在材料没有涉及排除马丁路德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故D项错误故选B16.马丁•路德说“信仰的依据是《圣经》任何人教导逾越《圣经》都是错误而不必遵守的”此观点()A. 批判了教会的等级特权B. 肯定了世俗王权地位C. 提供信仰自由理论基础D. 否定了传统宗教信仰【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仰的依据是《圣经》任何人教导逾越《圣经》都是错误而不必遵守的”可知这是马丁•路德信仰得救的思想主张该观点为信仰自由理论提供了基础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都是宗教改革的思想主张但与题意不符故选C17.16世纪30年代英王亨利八世宣布独立于罗马教廷之外自立为英国国教之首与之前相比英国国教内部变动不大大致保留了天主教的教阶礼仪英王意在()A. 加强专制王权B. 与意大利争夺殖民霸权C. 打击教会神权D. 缓和与罗马教廷的关系【答案】A【解析】英王亨利八世宣布独立于罗马教廷之外自立为英国国教之首但内部大致保留了天主教的教阶礼仪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王此举意在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加强专制王权故A项正确英王此举和与意大利争夺殖民霸权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英国国教依然保留了天主教的教阶礼仪故C项错误此举激化了与罗马教廷的关系故D项错误故选A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8.(1)根据材料一概括人文主义者宗教观的基本态度18.(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关于教会权力和世俗权力的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的思想的历史价值18.(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自然的体系》问世后的反响分析霍尔巴赫思想产生的影响【答案】(1)内容挑战教会的权威注重人性关注现实生活【解析】(1)“以人性作为思考神学、观察世界的理论依据其关注的宗教问题大多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很少注意经院哲学热衷的纯神学理论“人活动的目的在此岸人间而不在于彼岸世界” 所以“人应该把经历投注于尘世事物” 这使人们对自身、对自然的好奇心趋于强烈希望求证实验的方法验证真理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主义者追溯基督教的渊源对《圣经》进行严格的考证和评注反对教会对原初教义的歪曲他们研究古典学术和调和神人之间关系的观念对当时的宗教改革家具有着重大启示”表现出他们在宗教上的基本态度挑战教会的权威注重人性关注现实生活【答案】(2)观点反对教权至上主张俗权至上教会权力和世俗权力要相互分离(政教分离)价值打击了教会勢力推动近代人文思想的发展提出政教分离原则有利于近代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解析】(2)第一小问“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这鲜明的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表现出路德反对教权至上主张俗权至上教会权力和世俗权力要相互分离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打击了教会势力推动近代人文思想的发展提出政教分离原则有利于近代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答案】(3)影响抨击了教会和神学思想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有利于思想解放对法国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有重要影响【解析】(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抨击了教会和神学思想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有利于思想解放对法国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有重要影响。
《欧洲的宗教改革》优化训练(带解析)(人教版选修1)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优化训练基础提高1. 基督教产生于①罗马及其周围地区②巴尔干半岛③小亚细亚④巴勒斯坦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2.基督教分裂后,东正教的中心是A、君士但丁堡 B.罗马 C.耶路撒冷 D.梵蒂冈3. 在中世纪的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是A.教会 B.国王 C.教皇 D.贵族4. 下列不符合中世纪天主教在政治上居于支配地位的表现的是A.教权高于王权B.天主教会控制各国的高级教职任命权与教会司法权C.迫使各国统治者向教皇称臣D.征收“什一税”5.假如你生活在中世纪的欧洲,你在学校所获得的学问,主要是A.商业知识B.宗教服务族教会C.人文学科D.科学知识6.“十字军东征”的实质是A.反对异教徒 B.争夺“圣地”C.掠夺土地、财富 D.扩张天主教势力范围强化提高7.天主教会规定统一的《圣经》版本的目的是A.进一步钳制人民的思想B.为了思想解放C.为了繁荣各种文化D.为了传播各种先进文化8.中世纪天主教会势力扩大的措施或因素有①整顿教会,扩展势力②组织“十字军东征”③封建割据势力强大,王权衰弱④教权高于王权A. ①②④B. ①②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9. 从右图中,你可以得到的最准确信息是A.天主教会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力B.教会向信众榨取“什一税”C.教皇惩处持“异端”思想者D.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10.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现的矛盾有①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教权的矛盾②王权与教权的矛盾③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集权的矛盾A.① B.①②③C.①② D.②③课外延伸11. 恩格斯说:“封建制度巨大的国际中心是罗马天主教会。
它在尽管发生各种内部战争的条件下还是把整个封建的西欧联合为一个大的政治体系,同闹分裂的希腊正教徒和伊斯兰教的国家相对抗。
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了一圈神圣的灵光。
它按照封建的方式建立了教阶制。
最后,它本身就是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拥有天主教世界的地产的整整三分之一。
第五单元_欧洲的宗教改革习题及答案
选修一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天主教会规定统一的《圣经》版本的目的是( )A.进一步钳制人们的思想B.为了思想解放C.为了繁荣各种文化D.为了传播各种先进文化2.下列人物、思想或者举动被称作宗教‘舁端”的是( )①法国“纯洁派”②主张教士用民族语言传教③英国人胡司把《圣经》由拉丁文译成英文④加尔文在法国宣传路德的主张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天主教会为拓展自身的势力,发动了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的“十字军东征”。
天主教所指的“异教”主要是指( )A.东正教B.伊斯兰教C.犹太教D.佛教4.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自创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
这体现了( ) A.教权高于王权B.王权与教权平等C.王权高于教权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5.在中世纪的欧洲,文学作品的题材大多是( )A.宗教B.现实生活C.社会改革D.英雄人物6.16世纪,西欧大陆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文4乙4-复兴使人文主义深入人心B.罗马教廷与西欧各国王权的矛盾激化C.世俗封建主要剥夺天主教的经济特权D.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7.对中世纪出现的“异端”运动认识不正确的是( )A.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的挑战B.反映了金融资产阶级的要求C.为16世纪的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D.是中世纪时期反封建斗争的主要形式之一8.西欧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 )A.人手工部门的发展B.商品经济的发展C.生产力发展与技术进步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9.闵采尔农民起义的进步意义在于( )A.推翻了天主教会在德意志的统治B.建立了人人平等的“千年王国”C.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D.沉重打击T X~教会和封建势力10.下列关于16世纪初德意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经济有了较显著的发展B.封建经济仍占统治地位.C.资本主义萌芽还未出现D.被称为“教皇的奶牛”11.宗教改革从德意志开始的主要原因是( )A.德意志处于分裂状态B.天主教会成为德意志社会矛盾的焦点C.德意志爆发了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D.马丁·路德的改革方案深入人心12.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直接原因是( )A.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B.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阻碍了经济发展C.教会在德意志大肆搜刮财富D.马丁·路德受人文主义的影响13.中世纪欧洲的基本政治状况是( )①封建割据严重②封建王权衰弱③天主教会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④世俗王权与教会神权处于绝对对立状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4.下列对中世纪西欧天主教会的表述错误的是( )A.人民大都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国家的臣民,又是教会的子民B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他们利用各种手段聚敛财富C 14、15世纪的天主教会得到西欧各国王权的积极拥护D.封建王权服从于教权15.下列对马丁·路德的新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教不再以《圣经》为权威B.新教脱离了教皇的管辖C.新教简化了宗教仪式D.新教允许神职人员结婚16.下列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摧毁了德意志的封建势力B.有力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D.促进了德意志民族文化的发展17.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在教会组织方面的主张是( )A.主张神职人员可以娶妻生子B.主张“因信称义”C.强调王权高于教权D.主张保留“圣礼”七项18.“因信称义”中“义”的含义是( )A.指上帝面前灵魂得到拯救的人B.指被教皇免罪C.指简化宗教仪式信仰上帝D.通过赎罪券信仰教皇19.在教义方面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内容不同于加尔文教主张的是( )A.没收天主教会的土地B.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C.先定论D.因信称义20.英国国教( )A.在玛丽一世时一度恢复B.就是天主教C.是英国民族教会D.必须服从罗马教皇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当钱投入钱柜叮当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精选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精选同步习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宗教改革家加尔文提出“先定论”,主张信徒不仅要信仰上帝,还要做荣耀上帝的“善功”(对职业劳动和简朴生活的热爱)。
这一思想的提出A.巩固了民众对宗教的信仰B.扩大了路德教的社会影响C.强化了天主教的禁欲思想D.拉近了宗教与世俗的距离2.布鲁斯·雪莱的《基督教会史》认为:加尔文强调上帝的主权反过来产生出一种特殊的国家观。
路德倾向于认为国家至高无上。
……但加尔文教导说,没有人(无论是宗教还是国王)可以要求绝对的权力。
……加尔文教反对君主施行独裁的思想是现代宪政得以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据此可知雪莱主要强调A.以上帝名义反对君主独裁B.宗教改革是人文主义思潮发展的结果C.加尔文教崇尚民主共和D.宗教改革思想是现代宪政的核心思想3.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A.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B.一场反对天主教,建立本民族教会的运动C.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本阶级教会的运动D.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4.欧洲宗教改革的主张或措施中对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提供借鉴的是A.剥夺天主教会的财产B.加尔文主张建立民主、共和的教会组织C.加尔文主张勤勉敬业和积极进取D.因信称义5.天主教是基督宗教的三大宗派之一,其正式名称为“罗马天主教会”或“罗马公教会”,即由罗马教宗领导的教会。
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错误的是A.中世纪的欧洲人民都要阅读理解《圣经》B.天主教教义严格禁锢欧洲人民C.牧师是中世纪欧洲人理想的职业D.中世纪欧洲人一生与天主教有密切关系6.宗教改革(英语:Reformation),开始于欧洲16世纪基督教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
中世纪末期,欧洲人民的反封建反教会斗争是以“异端”的形式出现,根本原因是A、天主教教会是中世纪欧洲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B、天主教教会对人民的影响无处不在C、资产阶级早期力量比较弱小D、天主教教会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焦点7.英国哲学家指出:16世纪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
人教版选修一 第五单元 欧洲宗教改革测试
人教版选修一第五单元欧洲宗教改革一、选择题1.“文艺复兴这个术语是有争议的……中世纪人们对古典的兴趣并没有完全消失,相反,中世纪的某些特征在文艺复兴时期还表现得非常明显。
”材料中的“某些特征”是指( )A.科学在一定程度上的发展B.对人性的尊重与弘扬C.宗教作为文学艺术重要题材D.天主教地位至高无上2.1517年,为反对教皇借兜售赎罪券盘剥百姓,路德贴出了“九十五条论纲”。
当时社会各阶层都对“论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可以说“论纲”点燃了第一次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即宗教改革的火焰。
这说明( )A.神学禁锢了人们的头脑B.罗马教皇是欧洲封建主C.当时社会矛盾相当尖锐D.“论纲”充分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和要求3.以下活动与加尔文有关的是( )①主张信仰得救,并把其解释为先定论②主张简化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③提出建立民族教会的主张④创立的加尔文教不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瓦尔特堡是德国著名的古城堡,这座城堡之所以著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1521~1522年间,马丁·路德在这里以惊人的速度将新约从希腊文翻译成德文。
马丁·路德的做法()①有利于德意志民族教会的建立②有利于打破教会对《圣经》解释权的垄断③有利于否定罗马教会的权威④有利于否定《圣经》至高无上的地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之所以说宗教改革运动是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一个特殊阶段,主要是因为它()A.采取了神学异端的斗争形式B.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参与C.把斗争矛头指向教皇和教会D.只是在个别的国家发生6.至今,加尔文派信徒主要分布地区不包括()A.瑞士B.英国C.法国D.德国7.下图中的人物被称为“14世纪天主教中的异类”,他把《圣经》翻译成英文,并系统阐述了“异端”学说,其学说的内容不包括()A.国家要没收教会财产B.信徒和上帝之间不需要中介C.人们不需要信仰《圣经》D.宗教仪式完全不必要8.观察下图,在中世纪的欧洲存在着很多这种“异端”裁判所,主要是为了( )A.维持社会安定B.压制各国王权C.维护教会权威D.打击各种犯罪9.下图是16世纪的著名画作《路德焚烧教皇令》。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8小题每题3分共计54分)1.马丁•路德反对“赎罪券” 提出“信仰耶酥即可得救” 这一原则的实质是()A. 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B. 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C. 彻底摧毁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D. 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答案】A【解析】“信仰耶酥即可得救”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故A正确BD材料未体现排除C太过绝对排除故选A2.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是()A. 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B. 受到攀登圣梯的启示C. 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精神压制D. 建立适应本阶级需要的新教会【答案】A【解析】注意限定信息“直接原因” 结合所学可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是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出售赎罪券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是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应排除3.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A. 教会是否腐败中营实道B. 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C. 信仰是否必要D. 《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材料叙述了教皇代表认为《圣经》不能作为信仰的基础因为“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由此可知其分歧是《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故D项符合材料原意A项“教会是否腐败”不是材料叙述的内容故A项错误以教皇为代表的传统基督教认为“因行称义” 以马丁•路德为代表的新教认为“因信称义” 因此这两派在“信仰上帝”上没有分歧故B项错误C项“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同样不是材料叙述的内容故C项错误4.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A. 开始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B.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C. 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D. 使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以看出马丁•路德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故C 项正确A项是文艺复兴的影响应排除马丁•路德没有动摇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故B项错误D项中的“人人平等”不符合史实应排除故选C5.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民族的基督教贵族书》中写道“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括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荣誉、身体和灵魂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材料主要反映了马丁•路德()A. 主张用暴力反抗教皇干预德意志B. 认为罗马教皇是万恶之源C. 为德意志民族利益消除教皇干预D. 主张组成脱离罗马的教会【答案】C【解析】”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括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荣誉、身体和灵魂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反映了马丁•路德为德意志民族利益消除教皇干预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6.路德强调国家权威和宣扬对诸侯的服从使教会处于诸侯掌控之下从而为控制一切的国家的成长去除了宗教方面的制约因素据此可知德意志宗教改革()A. 客观上强化了世俗君主权力B. 促进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C. 使民众打破对基督教的信仰D. 全面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诉求【答案】A【解析】“路德强调国家权威和宣扬对诸侯的服从使教会处于诸侯掌控之下从而为控制一切的国家的成长去除了宗教方面的制约因素”表明德意志宗教改革客观上强化了世俗君主权力故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排除7.马丁·路德在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时并没有意识到他已经发动了宗教改革然而他的思想和行动却导致了基督教世界的巨变这主要是因为()A. “因信称义”理念已经被基督徒普遍接受B. 启蒙运动的思想深入人心C. 其宗教思想表达了当时欧洲普通教众的普遍愿望D. “先定论”的思想广泛传播【答案】C【解析】《九十五条论纲》发表时宗教改革才刚刚开始“因信称义”不会被基督徒普遍接受故A项错误启蒙运动这时还没有开始故B项错误路德的思想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表达了欧洲民众的愿望故C项正确“先定论”是加尔文的主张和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C8.《九十五条论纲》所以他们进入天堂要靠经历许多艰难而不靠人平安的保证据此可以推断材料()A. 宣扬了人人平等的观念B. 打破人们对宗教的迷信C. 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D. 主张因信称义【答案】D【解析】马丁•路德从保罗致罗马人书中的因信称义的观点引申出信徒可以由于信仰而直接成为义人可以免去中世纪的繁文缛节从材料看《九十五条论纲》强调“进入天堂要靠经历许多艰难而不靠人平安的保证”也就是个人的努力要高于别人的保证所以材料主张因信称义9.马丁•路德说“所有信奉上帝的俗人都有资格出现在上帝面前为他人作祈祷相互传授有关上帝的道理……”路德的观点()A. 宣扬了人人平等的观念B. 反对“因行称义”C. 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D. 反对俗人随意解释教义【答案】B【解析】从材料看马丁•路德强调每个人都有信仰上帝的自由都有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体现了反对罗马教会对教义解释的垄断即反对“因行称义” 故B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应排除10.苹果在《圣经》中被称为禁果在西方语境中有神圣之果、智慧之果、争端之果等寓意宗教改革袖马丁•路德有句名言即使世界明天就要毁灭我今天仍然要种下一棵小苹果树这一名言()A. 意在重建基督教信仰体系B. 表达对改革充满信心和希望C. 是新教理论初步形成的标志D. 是浪漫主义在宗教领域的体现【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浪漫主义文学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宗教改革袖马丁•路德的“即使世界明天就要毁灭我今天仍然要种下一棵小苹果树”即体现了路德的反封建思想是浪漫主义在宗教领域的体现故D正确A、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新教理论初步形成的标志应是“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排除C11.马丁•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两者主张的共同点有()①都要求获得人的彻底解放②都反对信仰天主教③都抨击对罗马教会的迷信④都利于冲破封建思想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答案】D【解析】①“彻底解放”说法明显错误②马丁•路德并不反对信仰天主教③④是二者的共同点综上所述故D正确排除ABC12.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A. 教会是否腐败B. 信仰是否必要C. 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D. 《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答案】C【解析】马丁路德宣扬“因信称义” 主张信仰《圣经》和上帝即可得救而罗马教皇宣扬“因行称义” 认为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此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故C正确AB项明显错误排除二者都是将《圣经》作为信仰的基础排除D13.奥利维尔•克里斯汀说法国的宗教改革迈出了犹豫不决的步子这时对福音的向往、路德教的影响、激进派的诱惑等都交错在一起”与之相关的正确史实是()A. 法国由镇压胡格诺派最终转为宗教宽容B. 法国因笃信上帝在新旧教之间摇摆不定C. 法王因尊重教皇权威而不愿改革天主教D. 胡格诺战争后新教在法国占据主导地位【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 16世纪初法国国王成为教会的最高首脑王权的强大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但仍然坚持天主教信仰反对宗教改革胡格诺战争之后法国国王宣布天主教仍为国教但允许信仰新教由此可知 BCD三项错误故A项正确故选A14.马丁•路德宣称“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他意在()A. 宣扬“因信称义”B. 宜扬翻因行称义”C. 否定神的权威D. 反对封建专制【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马丁路德倡导信仰得救民众只需要真心信仰上帝就可得救没必要以来教皇和教士的作用故A项正确依据所学可知因行称义是指教徒只有依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圣洗礼和圣餐礼)参加教会组织的各种宗教活动才能得救与题意不符合故B项错误马丁路德是对宗教的改革并没有否定神的权威故C项错误D项是启蒙运动时期的内容应排除15.马丁·路德说“所有信奉上帝的俗人都有资格出现在上帝面前为他人作祈祷相互传授有关上帝的道理”马丁·路德的观点()A. 宣扬了人人平等的观念B. 打破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C. 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D. 反对罗马教会垄断教义解释【答案】D【解析】欧洲中世纪社会普通信徒无法直接阅读到《圣经》罗马教会垄断了对《圣经》教义的解释权以此来欺压群众马丁·路德主张信仰上帝即可得救人人可以直接阅读《圣经》这就表明了他反对罗马教会垄断教义的解释权故选D16.1523年马丁・路德发表《论世俗权力》一文认为上帝建立了精神的和世俗的两个王国世俗的王国也即世俗的政府它是靠刀剑与法律来统治的是上帝为了维持世俗秩序而建立起来的世俗统治者的权力之剑来自于上帝神授这一主张A. 使教权和世俗权力逐渐分离B. 坚持世俗政府权力高于教会C. 为世俗政府披上了神权外衣D. 复兴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马丁·路德认为世俗政府”是上帝为了维持世俗秩序而建立起来的” ”世俗统治者的权力之剑来自于上帝神授” C正确AB与材料无关排除文艺复兴的旗帜是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D排除故选C.17.马丁•路德宣称教皇制度乃是人造的制度它的谕示并非是无谬误的每一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圣经》和同上帝联系的权利而毋需通过教会和神甫作为中间人马丁•路德这一主张的落实()A. 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B. 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C. 动摇了教会的思想专制D. 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答案】C【解析】18.瓦尔特堡是德国著名的古城堡这座城堡之所以著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1521~1522年间马丁•路德在这里以惊人的速度将新约从希腊文翻译成德文马丁•路德的做法()①有利于德意志民族教会的建立②有利于打破教会对《圣经》解释权的垄断③有利于否定罗马教会的权威④有利于否定《圣经》至高无上的地位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A【解析】《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马丁•路德翻译《圣经》是为德国人阅读《圣经》提供方便而不是要否定《圣经》的权威故④错误①②③均符合题意故①②③正确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9.(1)据材料一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19.(2)据材料二概括欧洲宗教改革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答案】(1)必然性天主教会利用教权聚敛财富压制先进思想迫害进步人士控制世俗政权.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阻碍了欧洲社会的发展.【解析】(1)本小问的必然性依据材料一的描述和选自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分析可知其必然性是天主教会利用教权聚敛财富压制先进思想迫害进步人士控制世俗政权.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阻碍了欧洲社会的发展.【答案】(2)主张因信称义信仰得救.作用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解析】(2)第一小问的主张依据材料二“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可以得出主张是因信称义信仰得救.第二小问的作用结合所学可知宗教改革的作用是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8小题每题3分共计54分)1.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墓志铭上面写道“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这句话的意义是()A. 否定了上帝的存在B. 挑战了教皇的权威C. 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D. 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兴起【答案】B【解析】“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故B 项正确马丁•路德仍然宣扬信仰《圣经》宗教改革并没有完全否定上帝的存在 A 项表述不符合实际排除C材料未体现排除D与史实不符排除故选B2.加尔文曾说“有两种力量管理着人其一主管他的灵魂和永生其二主管他的肉体和人生同样世上有两种权力机构国家与教会二者不应混同……因为是上帝自己把二者分开的”为此加尔文主张()A. 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B. 没收教会的财产C. 反对基督教的权威D. 确定公民的等级【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加尔文认为主管人的灵魂的应是教会主管人肉体的应是国家由此可推理要真正实现对人的有效管理必须将二者结合起来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故A正确故选A3.有专家认为路德消灭了两把剑的暗喻从今以后只应有一把由一位拥有正确的智囊并且信神的君主来挥舞的剑下列马丁•路德的名言中能够印证上述观点的是()A. “你只管去欢欢喜喜吃你的饭心中快乐喝你的酒因为上帝已经悦纳你的作为”B. “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C. “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D. “一个皮匠、农民各有各的工作和职务他们也都是受了圣职的神甫和主教…”【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从今以后只应有一把由一位拥有正确的智囊并且信神的君主来挥舞的剑”可知反映的是世俗权力高于教会权力“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体现了马丁路德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会权力否定教皇的地位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4.马丁•路德主张“君权神授”(君权真接来自于上帝)提出“国家的存在是神的旨意和命令而君主的权力则是神的意志的体现”这体现了马丁•路德()A. 否定教皇的权威B. 思想出现了倒退C. 主张教会高于国家D. 与其因信称义的思想相矛盾【答案】A【解析】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 否定教皇的权威故A正确宗教改革是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故B错误C项说法与题干材料相悖排除D项说法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5.路德曾说“教皇、主教、神甫、修士被杜撰为神圣阶层王公、贵族、工匠、农民被称为世俗阶层这纯粹是谎言和虚假的编造……实际上所有的基督徒都是属灵阶层除职业外并无区别”以下解释符合路德本意的是()A. 宗教信仰是愚蠢的B. 神职人员不应存在C. 反对封建君主统治D. 现实世界人皆神圣平等【答案】D【解析】“所有的基督徒都是属灵阶层除职业外并无区别”路德强调现实世界人皆神圣平等故D正确路德不反对宗教信仰故A错误路德并未否定神职人员的存在故B错误C材料未体现排除6.16世纪初的德意志《圣经》版本有14个之多在这种局势下马丁·路德将其译本统一为德语路德版《圣经》一经问世便引发了社会民众的高度关注并带来了剧烈的反响在1534—1570年间仅维滕堡一地印数就达到10万册据此推知马丁·路德此举()A. 增强了德意志民族凝聚力B. 推动民众确立了对上帝的信仰C. 使德国完成国家统一大业D. 清除了教会对世俗政权的影响【答案】A【解析】据材料“马丁·路德将其译本统一为德语路德版《圣经》一经问世便引发了社会民众的高度关注并带来了剧烈的反响”可知这为德意志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增强了德意志民族的凝聚力 A项正确宗教改革提出“因信称义” 取代了“因行称义” 但都承认民众对上帝的信仰 B项错误1871年德国在政治上实现了统一 C项错误“清除了教会对世俗政权的影响”说法太过绝对 D项错误故选A7.“路德确信自己已经知道了如何获得上帝的恩典这是他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因为其他人迫切希望获得同样的内在恩典状态并确保灵魂得救”路德所谓的“内在恩典状态”是指()A. 购买“赎罪券”B. “信仰上帝即可得救”C. 实现教会的民主化D. 虔诚信仰天主教会【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即“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故B正确A是教皇的做法排除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8.“让我用德语否则人们不了解我在说什么…我深信《圣经》及理性…我的心臣服于上帝的话语之中…”上述文献应出自哪位宗教改革家()A. 康德B. 英王亨利八世C. 马丁•路德D. 加尔文【答案】C【解析】材料“我深信《圣经》及理性…我的心臣服于上帝的话语之中”体现的是因信称义和与上帝直接对话是马丁路德主张 C选项符合题意康德强调的是人非它人的工具 A选项排除亨利八世建立的是英国的民族教会 B选项排除加尔文思想的核心是先定论 D选项排除9.马丁®路德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由此可以推知马丁•路德主张()A. 教会由世俗政权接管B. 《圣经》由教会解释C. 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D. 世俗政权高于教会【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可以看出马丁路德主张世俗政权高于教会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10.中世纪的神学宗教观注重“圣俗二分” “圣品阶级”高人一等“非圣晶阶级”只可能是“二流基督徒” 而路德提出“信徒皆祭司” 消除了“圣晶”与“俗晶”的差别这一新观念()A. 以法律的形式将王权置于教权之上B. 导致了近代世俗社会的巨大变化C. 揭露了罗马教会的腐化堕落行为D. 为近代民族国家崛起创造了条件【答案】B【解析】“信徒皆祭司”挑战了教会的权威导致了近代世俗社会的巨大变化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排除11.天主教认为教会的神职人员掌管“天堂之门”的钥匙只有通过他们信徒才能赦罪对此马丁•路德疾呼()A. 废除神学信仰B. 加强宗教仪式C. 信仰即可得救D. 教士应拥有世俗权力【答案】C【解析】天主教认为教会的神职人员掌管“天堂之门”的钥匙只有通过他们信徒才能赦罪教会以此攫取了大量财富教会和教士日益贪婪腐化为此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否定了教会的特权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12.1517年马丁·路德在维登堡大教堂门口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标志宗教改革的开始下列内容不属于《九十五条论纲》内容的是()A. 没有教会的传统上帝的话在世界上就不会有很大的力量B. 那些因购买赎罪券而确信自己得救的人将同他们的教唆者一起受到永罚C. 基督徒须知赒济穷人或贷款给缺乏的人比购买赎罪票好得多D. 教皇除凭自己的权柄或凭教条所科的惩罚以外既无意也无权免除任何惩罚【答案】A【解析】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反对天主教会对人的束缚 A强调了教会这一“中介”的重要性故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马丁·路德主张信仰得救反对购买赎罪券与B吻合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与马丁·路德因信称义思想相符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与马丁·路德反对教皇权威相符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13.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一个传教士在基督教世界中只是一个职位的充任者而已当他担任某种职位时他享有较高的地位当他被免职之后他仍是一个农民或一个市民与其余的人并无分别”他想强调的是()A. 农民或者是市民都有可能成为僧侣B. 传教士可能随时被免职C. 人在上帝面前享有平等权利和地位D. 世俗权力一定高于教权【答案】C【解析】从材料“……传教士……只是……一个职位的充任者而已”可看出马丁路德认为教士与普通人没什么太大的差别联系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这也就是人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14.1520年马丁·路德发表宗教改革三大论著从根本上否定了教阶组织否定圣礼制度和教会法规提出建立廉俭教会以资产阶级自律的宗教取代了封建主义他律的宗教这体现的宗教改革主张是()A. 信仰即可得救B. 政权高于教权C. 简化宗教仪式D. 先定论双确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从根本上否定了教阶组织否定圣礼制度和教会法规提出建立廉俭教会以资产阶级自律的宗教取代了封建主义他律的宗教”结合所学可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称义” 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信仰即可得救、政权高于教权和先定论双确证排除ABD三项故选C15.以下是16世纪东西两位思想家的言论其共同之处是()马丁•路德“教皇和自己的会议只有当其行动和法令与《圣经》相一致时人们才有必要服从”李贽“耕稼陶渔之人既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A. 挑战权威B. 否定神性C. 崇尚理性D. 倡导民主【答案】A【解析】马丁•路德对以教皇为权威的教会进行批判李贽挑战孔子的权威故A项正确B项马丁•路德虽然对天主教会不满但他不反对宗教信仰故错误二人都未提出崇尚理性倡导民主的思想主张故CD两项错误故选A16.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意义有()①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打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②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③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④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张因信称义主张王权高于教权否定了教皇权威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打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解放了思想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制度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故①②③④正确故D项正确17.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其意义在于()A. 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B. 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C. 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D. 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答案】A【解析】马丁•路德的观点突出了个人自省的作用而不是外在的苦修和事功从而否定了封建天主教会的“因行称义” 故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A18. 路德强调国家权威和宣扬对诸侯的服从使教会处于诸侯掌控之下从而为控制一切的国家的成长去除了宗教方面的制约因素据此可知德意志宗教改革()A. 客观上强化了世俗君主权力B. 促进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C. 使民众打破对基督教的信仰D. 全面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诉求【答案】A【解析】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9.(1)依据材料一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之处?19.(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马丁·路德的“意见”是什么并指出其实质19.(3)列出明清时期“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主要代表概述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的主要表现19.(4)据材料三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的本质目的又有何相似之处【答案】(1)相同点都重视道德和知识都重视教育的作用【解析】(1)根据材料“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是‘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美德即知识”可知二人都重视美德和知识的作用“孔子一生为培养治国人才而进行贤能教育”“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可以得出二人都重视教育的作用【答案】(2)意见信仰即可得救(因信称义)实质反对封建神学和教会专制肯定人的价值和作用【解析】(2)根据所学知识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是反对教会的腐朽主张信仰即可得救肯定人的价值和作用【答案】(3)代表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主要表现三权分立天赋人权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自由平等【解析】(3)根据所学知识明清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有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欧洲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表现有伏尔泰的“天赋人权”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答案】(4)不同伏尔泰尊崇儒学孟德斯鸠、卢梭批判儒学目的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发展资本主义【解析】(4)根据材料可知伏尔泰尊崇儒学孟德斯鸠、卢梭批判儒学“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他们的目的相似之处是反对神学教权和封建专制主义提倡和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高中历史 第五章 欧洲宗教改革 5.2 马丁 路德和德国宗教改革练习 北师大版选修1-北师大版高二选
第五章第二节马丁路德和德国某某改革一、选择题1.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直接原因是( )A.教皇派人到德国兜售赎罪券B.德国四分五裂的局面阻碍了经济发展C.天主教会在德国大肆搜刮钱财D.马丁·路德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解析:注意题干关键信息“直接原因”。
《九十五条论纲》是马丁·路德在教皇派人到德国兜售赎罪券,引起各阶层人民愤怒的情况下发表的。
答案:A2.天主教会之所以在德国有很大影响力,主要原因是德国( )A.教权高于王权B.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C.德国四分五裂,未能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D.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解析:德国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便于罗马教皇对德国的控制和掠夺。
答案:C3.右图反映的是罗马教廷兜售“赎罪券”的情景。
有关该图的历史阐释正确的是( )①罗马教廷在德意志搜刮财富②此举引起德意志各阶层人民的愤怒③这种兜售“赎罪券”的行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④这一历史事件是导致德意志某某改革的根本原因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解析:罗马教廷在德意志兜售“赎罪券”,引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反对,成为德意志某某改革运动的导火线(直接原因),教会的神权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马丁·路德公开抨击兜售“赎罪券”的行为,揭开了某某改革运动的序幕,故①②③正确。
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某某改革的根本原因,故④不正确。
答案:D4.下列选项符合马丁·路德某某改革主X的是( )①只有内心虔诚信仰上帝,才能获得上帝拯救②《圣经》是人们信仰的唯一权威③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高于并支配教权④简化基督教某某仪式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解析:结合路德某某改革的基本主X分析。
①项是“因信称义”的基本含义,②③④项都符合路德某某改革的主X。
答案:C5.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的思想,其实质意义是(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B.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D.维护了德国各阶层的利益解析:本题考查路德改革的核心主X,“因信称义”的思想,使原来救赎中不可缺少的天主教会成了多余的东西。
课时作业14: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单元检测(五)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2021·遵义高三月考)13世纪30年代,天主教会开始设立宗教裁判所,对持“异端”思想的人进行残酷迫害。
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天主教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B.天主教会开始堕落C.天主教会的神权地位受到冲击D.天主教会禁锢人性答案 C解析12世纪时,天主教会的权威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天主教会一开始就利用神权禁锢人性,利用特权向全体信徒征收“什一税”,生活腐化。
它对“异端”进行残酷镇压,就是为了维护其至高无上的神权地位,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其说教的虚伪性。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自然能力的提高,教会的说教不断受到冲击,故选C项。
2.“路德确信自己已经知道了如何获得上帝的恩典。
这是他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因为其他人迫切希望获得同样的内在恩典状态并确保灵魂得救。
”路德所谓的“内在恩典状态”是指()A.购买“赎罪券”B.“信仰上帝即可得救”C.实现教会的民主化D.虔诚信仰天主教会答案 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教会的“因行称义”,路德提出“因信称义”,强调“信仰上帝即可得救”,故B项正确。
3.在《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文章中,马丁·路德的哪一主张特别受到诸侯的欣赏() A.《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B.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C.减少教堂和修道院D.神职人员可以结婚生子答案 B解析B项不仅是受到诸侯欣赏,而且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成功提供了条件。
A、C、D 三项是针对宗教内部的改革,对世俗封建主、诸侯影响不大,不会太多地引起他们的关注。
所以选B。
4.布鲁斯·雪莱的《基督教会史》认为:加尔文强调上帝的主权反过来产生出一种特殊的国家观。
路德倾向于认为国家至高无上。
……但加尔文教导说,没有人(无论是宗教还是国王)可以要求绝对的权力。
……加尔文教反对君主施行独裁的思想是现代宪政得以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赫尔德尔评价说他是“德意志民族的导师”和“促使欧洲觉醒的改革家” 托马斯•曼评价他“提出人与上帝之间的直接联系” 从而促进了民主材料中人物的活动对社会的主要影响是()A. 促进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B. 运用强硬手段实现了德国的统一C. 使近代的自然科学最终形成D. 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的“德意志”“提出人与上帝之间的直接联系”等信息可知材料的人物是指德意志的马丁•路德 16 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开始于德意志的马丁•路德其主张“因信称义” 认为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即人能够直接与上帝对话马丁•路德的主张使人们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故A正确B项是指俾斯麦排除C项是英国牛顿的成就排除D项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排除2.恩格斯说“这位托庇于萨克森选帝侯保护之下的维登堡名教授(指马丁・路德)这位一鸣惊人声势煊赫而被一团趋炎附势之徒簇拥着的伟大人物毫不踌躇地抛弃运动中的下层人民倒向市民、贵族和诸侯一边去了”据此可知马丁路德()A. 强烈反对人民群众举行合法运动B. 旨在改变和扩大世俗贵族的权力C. 抛弃下层民众是其阶级本质所致D. 违背了因信称义的宗教改革初衷【答案】C【解析】A说法错误排除B“毫不踌躇地抛弃运动中的下层人民倒向市民、贵族和诸侯一边去了”不能说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旨在改变和扩大世俗贵族的权力排除C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毫不踌躇地抛弃运动中的下层人民倒向市民、贵族和诸侯一边去了”是其阶级本质所致正确D题干无法表明马丁路德违背因信称义的宗教改革初衷排除3.马丁•路德认为基督徒的自由是一种内心自由纯属精神范围只为上帝所知在世俗事务方面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据此可知马丁•路德主张()A. 教随国定原则B. 强化教会权威C. 信仰即可得救D. 简化宗教礼仪【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基督徒的自由是一种内心自由纯属精神范围只为上帝所知在世俗事务方面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可知马丁•路德主张信仰即可得救树立信仰的权威故C项正确A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否定了教会的权威故B项错误4.马丁•路德一再指出通过学习《圣经》人们可以发现教皇制度是“一种虚假的、有害的、亵渎的、傲慢的权力” 并提出把《圣经》的解释权交给普通人可见马丁•路德()A. 主张人们放弃信仰天主教B. 倡导建立世俗的民主教会C. 认为世俗世界与教会无关D. 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通过学习《圣经》人们可以发现教皇制度是‘一种虚假的、亵渎的并提出把《圣经》的解释权交给普通人”可知主张人人可以阅读《圣经》提倡思想自由故D项正确马丁•路德不反对宗教信仰故A项错误BC两项在材料不能体现排除5.“路德只是用信仰的奴役制代替了教皇的奴役制因此新教只是自然科学一时的貌合神离的同路人”材料主要反映了宗教改革()A. 摧毁了教皇的精神枷锁B. 未能根本上推动自然科学发展C. 与自然科学的精神相悖D. 换汤不换药实际意义并不大【答案】B【解析】A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根据材料中“新教只是自然科学一时的貌合神离的同路人”可知新教未能从根本上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 B正确“貌合神离”体现不出相悖排除C宗教改革的意义重大 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故选B6.16世纪欧洲出现了反对教皇权威的宗教改革它首先发生于()A. 意大利B. 德国C. 瑞士D. 英国【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 16世纪的欧洲宗教改革最早爆发在德国即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故B项正确A项没有宗教改革应排除CD两项是宗教改革的扩展不符合“首先” 应排除7.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效果是()A. 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C. 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D. 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答案】D【解析】A.马丁路德进行的宗教改革并不是要破除宗教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他只是用一种新宗教来取代旧宗教宗教迷信仍然存在B.马丁路德也主张上帝的至高无上C.马丁路德主张教随国定认为君主权利应该高于教皇权力D.人人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体现了信仰上有一定的自由而且每个人都可以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世界也体现了一种自由和独立8.《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1517年~1546年)在不到30年的短短时间文艺复兴时期的淡漠宗教、追求幽默与欢笑的世界己完全被宗教改革时期的充斥着讨论、争吵、谩骂、辩论的宗教狂热世界所取代”材料意在说明()A. 宗教改革演变成为激烈的社会政治运动B.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性质截然不同C. 人文主义者反对宗教信仰自由D. 宗教改革引发了欧洲三十年战争【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1517年~1546年)”和所学史实可知此时正处于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运动把文艺复兴时期的反对神学世界观的斗争发展到反对教皇和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的政治斗争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9.“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集中体现了马丁•路德的主张是()A. 国家权力为神所授B. 教权高于王权C. 教士是教徒选出的公仆D. 王权应当高于教权【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说明马丁•路德的主张是王权应当高于教权故D正确AC材料未体现排除B与题意相悖排除10.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主张基督信仰唯一的权威在《圣经》而教会对《圣经》的诠释并无垄断权他进而强调“每个人皆为自己的教士” 任何信徒均可经由阅读《圣经》直接与上帝接触、认识他的福音而毋须透过教士的协助宗教改革期间马丁路德最可能以哪些行动实践上述理念()①主张信众自行选举牧师②支持镇压德境农民叛乱③将《圣经》翻译成德语④联合英国国王支持改革⑤支持改革传统教会制度A. ①②③B. ②⑤C. ②③④D. ③⑤【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马丁•路德主张每个信徒均可以直接阅读《圣经》而不需要教士协助因为《圣经》原来是拉丁文的所以他为了便于信徒阅读会将《圣经》翻译成德语既然不需要教士的协助那么传统教会制度也需要改革所以③⑤正确①②④无法由材料中的理念推导出来均排除11.马丁・路德认为人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得救这一思想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这一思想是()A. 因信称义B. 因行称义C. 先定论D. 教随国定【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人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得救这一思想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故A 正确B是教皇的思想排除C是加尔文的思想排除《奥格斯堡和约》提出了教随国定故D错误12.1520年马丁·路德发表宗教改革三大论著从根本上否定了教阶组织否定圣礼制度和教会法规提出建立廉俭教会以资产阶级自律的宗教取代了封建主义他律的宗教这体现的宗教改革主张是()A. 信仰即可得救B. 政权高于教权C. 简化宗教仪式D. 先定论双确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从根本上否定了教阶组织否定圣礼制度和教会法规提出建立廉俭教会以资产阶级自律的宗教取代了封建主义他律的宗教”结合所学可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称义” 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信仰即可得救、政权高于教权和先定论双确证排除ABD三项故选C13.马丁·路德在其《九十五条论纲》中宣称“人的得救不因任何行为而在信仰最高权威不是罗马教廷而是《圣经》教会包括一切信徒而不只是神职人员……”马丁·路德的观点意在说明()A. 人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B. 《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源泉C. 主张废除罗马教廷权威D. 信徒在上帝面前应一律平等【答案】A【解析】材料“人的得救不因任何行为而在信仰最高权威不是罗马教廷而是《圣经》”强调的是因信称义主张人的自我救赎 A选项符合题意B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与上帝直接对话 C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选项说法材料未涉及排除故选A14.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 “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A. 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B. 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C.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 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答案】A【解析】材料的核心观点是“因信称义” 意思是只要虔诚信仰就可以得到救赎成为“义人” 从材料中的“‘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等信息可知宗教改革是反对教会垄断与上帝沟通的权力主张人人都能直接与上帝沟通因此使人们获得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故A正确B材料未体现故B错误宗教改革只是在信仰范围之内进行的改革他们的宗教哲学思想依然带有神学的印记故C错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智者学派故D错误15.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将手写的拉丁文《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在威登堡教堂门口不久后他便收到了从德国南部倒流回来的印刷本《九十五条论纲》这表明()A. 德国民族意识觉醒B. 西欧识字率在增长C. 抨击教会引起共鸣D. 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马丁路德将手写的拉丁文《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在威登堡教堂门口不久后他便收到了从德国南部倒流回来的印刷本《九十五条论纲》”可以看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思想得到了社会的支持说明抨击教会引起共鸣故C项正确A项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D两项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16.马丁•路德认为人的灵魂获救只需依靠个人的信仰而不需要外在的善功及服从教会的权威其主张实质上()A. 否定了教会的存在价值B. 否定了《圣经》的存在价值C. 否定了教会的宗教权威D. 否定了《圣经》的宗教权威【答案】C【解析】马丁•路德倡导因信称义反对天主教会的地位并不是否定教会存在的价值故A项错误他仍然主张崇信上帝阅读《圣经》故BD项错误材料中强调人自身的价值主张人可以通过自己阅读《圣经》而不必通过教会实质是否定了教会的权威地位对教皇形成挑战故C项正确17.以下是16世纪东西两位思想家的言论其共同之处是()A. 挑战权威B. 否定神性C. 崇尚理性D. 倡导民主【答案】A【解析】马丁•路德对以教皇为权威的教会进行批判李贽挑战孔子的权威故A项正确马丁•路德虽然对天主教会不满但他不反对宗教信仰故B项错误二人都未提出崇尚理性倡导民主的思想主张故CD两项错误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8.(1)依据材料一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之处?18.(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马丁·路德的“意见”是什么并指出其实质18.(3)列出明清时期“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主要代表概述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的主要表现18.(4)据材料三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的本质目的又有何相似之处【答案】(1)相同点都重视道德和知识都重视教育的作用【解析】(1)根据材料“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是‘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美德即知识”可知二人都重视美德和知识的作用“孔子一生为培养治国人才而进行贤能教育”“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可以得出二人都重视教育的作用【答案】(2)意见信仰即可得救(因信称义)实质反对封建神学和教会专制肯定人的价值和作用【解析】(2)根据所学知识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是反对教会的腐朽主张信仰即可得救肯定人的价值和作用【答案】(3)代表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主要表现三权分立天赋人权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自由平等【解析】(3)根据所学知识明清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有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欧洲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表现有伏尔泰的“天赋人权”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答案】(4)不同伏尔泰尊崇儒学孟德斯鸠、卢梭批判儒学目的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发展资本主义【解析】(4)根据材料可知伏尔泰尊崇儒学孟德斯鸠、卢梭批判儒学“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他们的目的相似之处是反对神学教权和封建专制主义提倡和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练习)
1、在14~16世纪的欧洲,最希望结束分裂割据局面的是( )A.天主教的教士B.封建地主C.新兴资产阶级D.罗马教皇2、16世纪, 给天主教势力与封建势力以沉重打击的是( )A.宗教“异端”运动B.文艺复兴C.农民起义D.宗教改革3、欧洲中世纪曾被称为笼罩着宗教灵光的“黑暗时代”。
以罗马教廷为首的天主教会处于当时欧洲“万流归宗”的地位。
这一时天主教会势力扩大的措施或因素有( )①整顿教会拓展势力②组织十字军东征③封建割据势力强大, 王权衰弱④教权高于王权A.①②④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4、大主教扯着嗓子喊道:“教皇规定:……抢劫教堂犯出9个金币,谋杀父母或兄弟姐妹的犯人出15个金币,就可以获得赦免。
快把购买赎罪券的金币投进这个柜子吧,当啷一响,灵魂就可以升天堂啊!”对这一材料分析准确的是( )①材料中的事件应该发生在16世纪初②材料中的事件成为路德宗教改革的导火线③该材料体现教会的“因信称义”④该材料体现教会对教徒的欺诈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5、16世纪初, 在德意志首先掀起宗教改革的是( )A.马丁?路德 B.但丁 C.彼特拉克 D.薄伽丘6、加尔文宗教改革和英国宗教改革的相同点是( )①从原因上看,都深受文艺复兴运动和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②都反对罗马教皇权威③都主张《圣经》是信仰的根据④改革的领导者都是国王(或君主)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7、以下新教派别中, 保留较多天主教成分的是( )A.加尔文宗 B.路德宗 C.英国国教 D.胡格诺派8、之所以说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其依据是( )①宗教改革运动中,各国封建统治者的权力得到了加强②改革中,《圣经》被译成当地文字,推动了民族意识的觉醒③改革中出现了独立于罗马教廷之外的民族教会④改革都主张废除宗教仪式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③④D.①②③9、一位十八世纪的历史家,在一部名著中探讨西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指出:西罗马帝国的衰亡,乃是“野蛮与宗教的胜利”的结果。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曾指出“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路德的要求本质上反映了()A. 人们摆脱宗教迷信的要求B. 破除上帝在人们心目中地位的愿望C. 资产阶级渴望建立不受教皇控制的新教会D. 基督徒追求灵魂得救的自主权【答案】C【解析】“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表明资产阶级渴望建立不受教皇控制的新教会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2.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这一主张()A. 打破了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B. 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C. 构建了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D. 推动了人性解放和个人自由【答案】B【解析】材料中“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说明马丁•路德主张世俗权力应高于教会的权力这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重要内容这一主张使世俗封建君主的权力凌驾于教会之上有助于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故B正确ACD三项与上述题意不符排除故选B3.路德一再激烈攻击理性以《圣经》的名义斥责哥白尼他坦率承认以理性的观点来看基督教的许多预料推测都是荒谬的加尔文宣扬人类自初生来就是道德上无力的而先定论的教义似乎有意要使人类的一切努力归于无效上述材料表明()A. 新教崇尚人文而非理性B. 科学与宗教信仰水火难相容C. 新教与旧天主教无区别D. 改革后的新教坚持信仰至上【解析】材料中的“以理性的观点来看基督教的许多预料推测都是荒谬的”、“先定论的教义似乎有意要使人类的一切努力归于无效” 可以反映出科学与宗教信仰是水火难相容 A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4.宗教改革后欧洲各地区信仰宗教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从地图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是()A. 西班牙是宗教改革的中心B. 宗教改革影响了文艺复兴C. 传统的天主教区发生分裂D. 天主教会的统治完全瓦解【答案】C【解析】图片中传统的天主教区内部出现了新教统治区域表明天主教区发生了分裂故C正确A与史实不符排除文艺复兴发生在宗教改革之前故B错误D太过绝对排除5.马丁•路德说“一个人应该通过虔诚的信仰来获得免罪达到‘灵魂得救’ 而虔诚的信仰来自崇敬上帝和对于《圣经》的心领神会”材料表明他()A. 宣扬了上帝的万能B. 肯定了世俗的王权C. 打破了宗教的束缚D. 否定了教皇的权威【解析】“一个人应该通过虔诚的信仰来获得免罪达到‘灵魂得救’ 而虔诚的信仰来自崇敬上帝和对于《圣经》的心领神会”表明他否定了教皇的权威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故ABC错误6.马丁•路德说“所有信奉上帝的俗人都有资格出现在上帝面前为他人作祈祷相互传授有关上帝的道理……”路德的观点()A. 宣扬了人人平等的观念B. 反对“因行称义”C. 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D. 反对俗人随意解释教义【答案】B【解析】从材料看马丁•路德强调每个人都有信仰上帝的自由都有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体现了反对罗马教会对教义解释的垄断即反对“因行称义” 故B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应排除7.德国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与上帝直接对话与路德同时代的中国学者李贽说“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自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材料中路德和李贽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A. 对传统宗教思想进行了批判B. 反对权威高扬人的主体地位C. 追求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D. 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与上帝直接对话体现了反对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否定了教皇的权威李贽主张反对孔子的权威提倡个性解放说明二者都反对权威高扬人的主体地位故B项正确AC两项不符合李贽思想排除D项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故选B8.瓦尔特堡是德国著名的古城堡这座城堡之所以著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1521~1522年间马丁•路德在这里以惊人的速度将新约从希腊文翻译成德文马丁•路德的做法()①有利于德意志民族教会的建立②有利于打破教会对《圣经》解释权的垄断③有利于否定罗马教会的权威④有利于否定《圣经》至高无上的地位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A【解析】《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马丁•路德翻译《圣经》是为德国人阅读《圣经》提供方便而不是要否定《圣经》的权威故④错误①②③均符合题意故①②③正确9.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 “我夜以继夜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典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A.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B. 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C. 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D. 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答案】C【解析】材料的核心观点是“因信称义” 意思是只要信仰就能得到救赎和在上帝面前得到义这就使人们获得了信仰的主动权不必盲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故C正确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并未反对上帝故A错误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出现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故B错误启蒙运动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故D错误10.路德认为上帝设立了两个王国一个是属灵王国即教会在属灵王国人是完全自由的一个是俗世王国即国家在俗世王国人是国王受管辖的二者都是上帝的王国但两者是完全独立的路德此言论意在A. 维护君主专制B. 阐明国家与教会关系C. 倡导信仰自由D. 驳斥教权至上的观点【答案】D【解析】路德将俗世王国和教会割裂开来而且强调了在属灵王国中人是完全自由的在俗世王国中人受到国王的管辖这种观点强调了人的自由肯定了国王的权力是对教会至上观点的驳斥 D正确A、B并未体现出马丁·路德对人的态度排除 C没有突出国家的独立性排除11.马丁•路德说过“除非圣经或理由清楚地说服我我受所引用的圣经约束我的良心受神的话捆绑我不能也不愿收回任何的意见因为违背良心既不安全也不正当我不能那样做这是我的立场求神帮助我”由此可知马丁路德()A. 主张信仰即可得救B. 反对信仰基督教C. 主张人是自由和独立的D. 认为人人都可直接阅读《圣经》【答案】C【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马丁•路德信仰方面改革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只是改变信仰方式不是反对基督教故B项错误材料中“我不能也不愿收回任何的意见”说明思想自由的主张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宗教改革内容故D项错误故选C12.马丁路德主张“教随国定” 实际上是利用德意志东北部诸侯的力量推进宗教改革因此具有改革的一般属性即()A. 改革是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B. 改革是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展开的C. 改革必须动员全体社会成员参与D. 改革必须以保持原有体制为前提【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利用德意志东北部诸侯的力量推进宗教改革”可以看出其方式是自上而下故B项正确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CD项说法过于绝对化应排除13.1525年7月路德与一位曾经当过修女的姑娘喜结良缘这个消息传开以后引起轩然大波在罗马人们怒不可遏路德的一位朋友也担心这一举动可能损害他的威信但是路德就这样跨出了转向市民生活的第一步不少宗教界人士随之纷纷仿效这一事件不能说明()A. 路德主张神职人员也可以结婚生子B. 路德具有坚强的毅力和非凡的胆识C. 宗教改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D. 宗教改革后宗教不复存在【答案】D【解析】宗教改革后宗教的影响力下降但并不是不复存在故D错误符合题意ABC均正确不符合题意14.路德对于当时没有任何神学根据、夸张地宣传赎罪券功效的行径很是气愤于是他按照当时神学问题辩论的正常惯例在1517年10月31日夜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提纲贴在了威登堡教堂大门上提纲中的言辞比较温和这说明当时路德()A. 运用学术辩论手段揭露教会的腐败B. 信奉“教随国定”原则C. 号召基督徒为民族国家建立而斗争D. 与罗马教廷彻底决裂【答案】A【解析】“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提纲贴在了威登堡教堂大门上提纲中的言辞比较温和”表明路德运用学术辩论手段揭露教会的腐败故A正确BC材料未体现排除D太过绝对排除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15.(1)据材料一归纳薄伽丘小说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薄伽丘小说产生的经济根源15.(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具体办法”。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 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B. 树立信仰本身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C. 主张人人可以同上帝直接对话与上帝沟通D. 试图彻底清除宗教对个人生产、生活的影响【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主要是要破除天主教会的腐朽统治使基督教能更好地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并非要推翻基督教和彻底清除基督教对人信仰的影响故D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ABC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2.“他把《九十五条论纲》用钉子钉到教堂门上请大家来辩论这个‘赎罪券’到底合理不合理这有点儿像我们中国的张榜比武”材料中的“他”所发起的运动()A. 有助于打破对罗马教会迷信B. 迎来欧洲的第一次思想解放C. 推动法国大革命推翻旧政权D. 要求肯定个人的价值和尊严【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他是指马丁路德结合所学可知马丁路德领导了德意志宗教改革提出因信称义思想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故A项正确BD项是文艺复兴与马丁路德无关排除C项是启蒙运动的作用与马丁路德无关排除3.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案” 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和教士的保卫者和唯一的最高元首” 一切臣民在需要时都得作效忠至尊的宣誓承认亨利而否定教皇的宗教领袖地位英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 建立本民族的教会B. 加强世俗统治的权力C. 摆脱罗马教皇控制D. 维护民族国家的利益【答案】B【解析】由“英国教会和教士的保卫者和唯一的最高元首”结合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的内容可知这样做主要是要加强世俗统治的权力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4.路德主张“因信称义” 把最基本的宗教信条直接建立在个人内心之中也就是说他在人的内心世界中发现了宗教这一主张()A. 与“陆王心学”的思想本质基本一致B. 使教会与神职人员无存在必要C. 把人们从繁琐的宗教仪式中解脱出来D. 使人们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否定了教会的权威使人们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故D项正确“陆王心学”的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故A 项错误BC三项均不符合史实应排除5.马丁・路德把圣经从希伯来文本和希腊文本译成德文他在翻译时追溯到完全未经后人篡改过的圣经原本并把它译成一种由他确定下来并通用的“标准”德语版本这种德语来自人民的语言马丁・路德的“统一德语”意义在于()A. 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认同B. 完成了德国语言的统一C. 消除了天主教会的影响D. 促进了平民文学的形成【答案】A【解析】马丁・路德把圣经从希伯来文本和希腊文本译成德文并把它译成一种由他确定下来并通用的“标准”德语版本有利于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认同故A正确BC太过绝对排除D材料未体现排除6.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 认为人只要虔诚信仰就可以被称为“义人” 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 就得救了这一主张的进步意义在于()A. 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B. 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自由C. 使理性与自由平等思想迅速传播D.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答案】B【解析】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 主张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自由故答案为B项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与揭露教会贪腐无关排除A项理性和自由平等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主要思想时间不符排除C项马丁·路德主张个人与上帝直接沟通没有动摇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B7.马丁•路德反对“赎罪券” 认为“信仰上帝灵魂便可得救”其积极意义是()A. 否定了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作用B. 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C. 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D. 维护了德意志各阶级的利益【答案】A【解析】“信仰上帝灵魂便可得救”否定了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作用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8.16世纪马丁•路德说“善功不能造就善人但是善人行善功邪恶之行不能制造邪恶之人但是邪恶之人行邪恶之事……善功不是凭借着上帝之言也不是出自于人的内心只有信仰与上帝之言才能对人的内心加以改造”马丁•路德此话的主旨是()A. 肯定基督教礼拜仪式的作用B. 强调善功对于灵魂救赎的意义C. 善功是信仰的前提而非结果D. 灵魂救赎的关键是自我的信仰【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善功不能造就善人”“只有信仰与上帝之言才能对人的内心加以改造”可以看出马丁•路德认为善功的功效甚微只有自己的信仰才能使人的内心得救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故ABC错误故选D9.马丁•路德提出“让每一个知道自己是基督徒的人确知我们都是祭司我们彼此没有分别即是说我们对于圣道和一切圣礼都有同等的权利”这一主张在当时最主要的积极意义在于()A. 破除了人们对宗教神学的迷信B. 顺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C. 有利于各民族国家的形成D. 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特权【答案】D【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我们都是祭司” 这一观点否定了教会和教士作为连结神和信徒之间的代言人的特权地位剥下了教士神圣的外衣体现了人与人的平等故D正确宗教改革时期宗教改革家仍然推崇对上帝基督的信仰故A错误BC虽然是宗教改革的积极影响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C错误10.马丁•路德说“穿美好的衣服追求正当的生活乃是必须而不是罪”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 纵欲主义B. 人文主义C. 民族主义D. 理性主义【答案】B【解析】11.马丁·路德说“男人必须要娶一个女人女人必须要嫁一个男人这是自然的事……将婚姻作为圣事不仅毫无《圣经》上的依据而且正是这种赞扬婚姻的教义把婚姻变成一场闹剧”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A. 倡导男女平等B. 否定宗教信仰C. 宣扬《圣经》精神D. 否定教皇地位【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反映的是马丁·路德认为不要把婚姻这种自然的事用教会所宣扬的教义来束缚说明他反对教会的束缚挑战教皇的权威故D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倡导男女平等故A项错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不反对宗教信仰故B项错误C项不是题干材料的主旨应排除故选D12.如图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信士而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这反映的实质是()A. 信仰即可得救B. 教皇权力至上C. 《圣经》权威下降D. 教会从属于国家【答案】A【解析】从图片和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教皇等人被翘起表明其势力不敌《圣经》的力量因此可以判断这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一幅作品结合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张强调信仰得救、《圣经》是信仰的基础等理论这使教皇垄断一切的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故A项正确BCD三项“教皇权力至上”“《圣经》权威下降”“教会从属于国家”在图片中均没有体现故BCD排除故选A13.“我是一个好修士严守纪律我可以宣称若有修士能因遵守纪律就能到达天堂那应该就是我”“做善功的结果就是会堕入地狱”材料中的“我”最有可能是()A. 苏格拉底B. 薄伽丘C. 马丁•路德D. 伏尔泰【答案】C【解析】A.从材料中的修士可以看出应该是指基督教的统治时期不可能是苏格拉底时代B.文艺复兴时期的是宗教宽容国家就是其并不主张对宗教进行改革C.马丁路德认为信仰上帝就可以得救只需要遵守纪律遵守上帝的规定就可以得救符合材料中的若有修士能因遵守纪律就能到达天堂那应该就是我D.伏尔泰是启蒙思想家并不主要针对宗教改革和信仰问题而是人类政治制度问题14.“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集中体现了马丁•路德的主张是()A. 国家权力为神所授B. 教权高于王权C. 教士是教徒选出的公仆D. 王权应当高于教权【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说明马丁•路德的主张是王权应当高于教权故D正确AC材料未体现排除B与题意相悖排除15.“路德提出应当‘因信称义’ 不搞‘行为称义’.‘行为称义’的意思就是做好事就可以得救马丁•路德说好的基督徒做好事是应当的不应该以此作为交换来获得灵魂得救由此可见马丁•路德倡导“因信称义”主要是为了()A. 反对做好事提倡做好人B. 强调对上帝的信仰C. 反对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D. 肯定教徒灵魂得救【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行为称义’的意思就是做好事就可以得救”可知这是天主教会对教徒灌输的思想是长期执行的“准则” 马丁•路德提出了反对意见“好的基督徒做好事是应当的不应该以此作为交换来获得灵魂得救” 提出因信称义主要是为了反对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故C正确从材料“好的基督徒做好事是应当的”并不是反对做好事故A错误因信称义是他认为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每个教徒完全可以通过自己对《圣经》的认识虔诚信仰上帝直接和上帝对话就能得救并不是强调对上帝的信仰故B错误材料“马丁•路德说好的基督徒做好事是应当的不应该以此作为交换来获得灵魂得救”是说基督教不该用做好事来换取灵魂得救而不是肯定灵魂得救故D错误16.马丁•路德提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原则其实质意义在于()A. 确立了“依靠信仰才能得救”的新教义B. 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C. 为德国和西欧宗教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D. 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答案】B【解析】“信仰耶稣即可得救”主张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排除17.以下是16世纪东西方两位思想家的言论其共同之处()马丁·路德“教皇和自己的会议只有当其行动和法令与《圣经》相一致时人们才有必要服从”李贽“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A. 挑战权威B. 否定神性C. 崇尚理性D. 倡导民主【答案】A【解析】马丁·路德对以教皇为权威的教会进行批判李贽挑战孔子的权威故A项正确马丁·路德虽然对天主教会不满但他不反对宗教信仰故B项错误二人都未提出崇尚理性倡导民主的思想主张故CD两项错误故选A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8.(1)依据材料一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之处?18.(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马丁·路德的“意见”是什么并指出其实质18.(3)列出明清时期“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主要代表概述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的主要表现18.(4)据材料三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的本质目的又有何相似之处【答案】(1)相同点都重视道德和知识都重视教育的作用【解析】(1)根据材料“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是‘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美德即知识”可知二人都重视美德和知识的作用“孔子一生为培养治国人才而进行贤能教育”“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可以得出二人都重视教育的作用【答案】(2)意见信仰即可得救(因信称义)实质反对封建神学和教会专制肯定人的价值和作用【解析】(2)根据所学知识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是反对教会的腐朽主张信仰即可得救肯定人的价值和作用【答案】(3)代表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主要表现三权分立天赋人权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自由平等【解析】(3)根据所学知识明清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有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欧洲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表现有伏尔泰的“天赋人权”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答案】(4)不同伏尔泰尊崇儒学孟德斯鸠、卢梭批判儒学目的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发展资本主义【解析】(4)根据材料可知伏尔泰尊崇儒学孟德斯鸠、卢梭批判儒学“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他们的目的相似之处是反对神学教权和封建专制主义提倡和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人教版选修一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练习试题讲解课件(41张ppt)
5.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不同于加尔文宗教改革的是( )
①领导宗教改革的是国王 ②教义方面保留天主教主教制、
基本教义和仪式 ③没收教会财产,归王室所有 ④否认教皇是
最高领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主领导英国的宗教改革,
其改革具有保守的特点,表现为保留了很多天主教的残余,
5.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 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这反映了( )
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 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 统治 C.罗马教会在思想上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 面 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下图引发了( )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农民战争
解析:选 C 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是宗教改革的导火线,
排除 A、B、D 三项,选 C 项。
2.16 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 30 万古尔登的财富, 这个数目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年均收入高出好几倍,等于 1497 年德皇所征税额的 21 倍。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表明( )
探究:天主教掌握西欧的表现有哪些?
(1)
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天主
教世界全部耕地的1/3,收取什一税、“赎罪
券” 。
(2)
权力至高无上,教权高于王权
(3)
教会垄断学校教育,《圣经》
唯一解释权,文学艺术也蒙上浓厚的宗教色彩.
(4) 离不开教会
影响无处不在,一个人从生到死都
3.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现的矛盾有(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考点阐讲】1.基督教的产生及其演变基督教于公元1世纪产生于散居小亚细亚的犹太下层人民中间,不久便迅速传播到整个罗马帝国,后来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并不是罗马帝国境内某一单个民族居住地的产物,而是整个罗马社会的产物,基督教"在其产生时也是被压迫者的运动:它最初是奴隶和被释放的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
基督教最早出现于犹太下层人民中间是有其历史根源的。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灭亡了犹太王国,把大批犹太居民掳往巴比伦,这就是所谓"巴比伦之囚"。
从此犹太国不复存在。
公元前538年,波斯帝国灭亡后,犹太人又沦入塞琉古的统治之下,此后在塞琉古与埃及争雄的连年战争中,犹太人民备受劫难。
公元前167年起,犹太人曾掀起斗争。
公元前141年,犹太曾一度赢得独立。
公元63年,犹太又被罗马所征服。
在罗马统治下,犹太人于公元66年、132年一再发动大起义,遭到残酷镇压。
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中叶,犹太下层居民中流行一种宣扬"救世主"将来临的秘密教派。
基督教的最早文献《约翰启示录》(公元68年左右)只提到小亚细亚7个城市的宗教公社,据此可知基督教可能首先在散居小亚细亚的犹太人中形成。
基督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还有其思想来源。
其一为犹太教。
早期基督教“救世主”观念和一神思想显然来自犹太教,同时犹太教的《圣经》为基督教徒所接受而被称为《旧约》,以别于《新约》。
除犹太教外,基督教还吸收了在埃及、叙利亚、小亚细亚和伊朗等东方地区广为流传的宗教思想,主要是一神教的观念(如波斯把太阳神米米特拉奉为最高的神)和神为了拯救众生死而复活、赎罪献祭的思想(如埃及对奥西里斯的信仰)。
希腊、罗马的哲学,特别是亚历山大里亚学派斐罗的学说、斯多葛派哲学、着尼克派的伦理学,对基督教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2.基督教的合法化与教派斗争由于基督教的势力日增,而且教徒拒服军役,拒不崇拜罗马的神,所以3世纪时基督教仍被帝国当局视为威胁而加以迫害。
306年君士坦丁成为罗马皇帝后,面对基督教拥有很大力量的现实,于公元313年颁布了米兰敕令,允许基督教与其他宗教并存,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基督教在4世纪已经同帝国政权相结合,为统治阶级所利用。
基督教合法化后,其教义与教会组织均有进一步的发展。
从3世纪开始,一些代表基督教统治集团的神学家对早期基督教加以改造,代表有奥利金(约185~254年)和奥古斯丁(354-430年)等人,而这套神学则被称为"教父学"。
奥古斯丁曾在非希波任主教,写了《上帝之城》、《忏悔录》等著作,4、5世纪,罗马帝国各地已经普遍建立了基督教会、教堂,教徒遍布各地。
392年,皇帝提奥多西(379~395年)曾下令严禁异教,以基督教为国教,奉异教者罚。
从此,基督教残酷迫害一切异教,同时也严重破坏了古代文化,使大批建筑物、艺术珍品和文献遭到3、中世纪欧洲天主教的地位经济方面,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甚至更多。
政治方面,一方面天主教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罗马教皇高高在上;另一方面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教会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
在思想文化领域,教会占据着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
它垄断所有的教育、文化和舆论机构,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在社会生活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天主教国家几乎人人信教,都是天主教徒,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
4、天主教会对社会发展的阻碍(1)14~16世纪,西欧开始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的过渡,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其轻商思想和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相背离,阻碍了社会进一步发展。
经济根源: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同教会的轻商思想产生冲突。
(2)教会贪婪腐化,教士淫逸奢侈,根本不管教务。
直接原因:在思想文化和经济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教会贪婪腐败,其掠夺最终引发改革运动。
表现:教阶森严、奢侈腐化、荒淫无度、迫害“异端”(宗教裁判所)、贪婪敲诈。
(3)政治因素:民族观念的崛起。
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4)在宗教改革之前,反对宗教神权的斗争已经开始,包括文艺复兴运动、欧洲范围的宗教“异端”运动,对天主教造成巨大冲击。
文化因素: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推动宗教改革。
(5)德国因素:德国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
【经典例题】【例题1】比较加尔文与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
为何说加尔文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答案】相同:①强调《圣经》的地位②主张信仰得救不同:加尔文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即人的得救与否完全由上帝预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
这种主张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所以说该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更为激进。
正如恩格斯所言:“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能力训练】一、选择题1.17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A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B 一场反对天主教、建立本民族教会的运动C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本民族教会的运动D 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政治运动2.卡尔文宗教观的核心是A.先验论 B.认识论 C.实践论 D.先定论3.英国出现清教徒运动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国王要求进一步加强王权 B.天主教会腐败不堪C.英王成为国教最高首脑 D.英国资产阶级力量的增长4.天主教会之所以在德意志有很大影响力,主要原因是A、教权高于王权B、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C、德国四分五裂,未能统一的民族国家D、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5.从思想上为宗教改革奠定基础的有①宗教“异端”思想的盛行②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③民族国家的发展④资本主义萌芽A、①②④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6.西欧宗教改革运动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影响是A.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夺取了天主教会的土地和财产B.摧毁了天主教神学的精神统治C.西欧各国的王权得到了加强D.促进了西欧各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7.西欧宗教改革时期,英国的宗教改革主要是A.建立适应资产阶级政治、经济需要的教会B.封建世俗势力同罗马教廷争夺教会统治权C.剥夺罗马教廷在英国拥有的土地和财产D.改革天主教会的教规和繁琐的仪式8.德国的封建政权支持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发展资本主义 B.解放思想C。
夺取权益 D.改变宗教信仰9.中世纪欧洲人民一生中不可能经历的是A.出生时由牧师实行洗礼B.在学校中学习哥白尼的日心说,并与同学、老师一起进行相关的科学观测和实验C.到教堂举行结婚仪式,由神职人员主持D.每周都到教堂参加宗教仪式10.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内容不同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是A.反对教皇权威B.主张不需要通过教会的中介同上帝联系C.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D宣扬选民和弃民11.16世纪瑞士、英国和德国一些地区宗教改革的相似点是A.以路德派新教为主 B.以卡尔文派新教为主C.仍以天主教为国教 D.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12.加尔文宗教改革中主张体现资产阶级进行原始积累这一意识形态的是A主张政教合一 B主张共和制的长老制C主张选民要以奋斗精神取得事业成功 D主张议会负责世俗事务13.宗教改革中,不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教派是A.路德教派 B.卡尔文教派 C.英国国教 D.英国清教徒14.16世纪,英国国王推行宗教改革的要求是A.提出《九十五条论纲》 B.实行严格的政教分离C.否定教皇的权威 D.废除了主教制度15.在教义方面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内容不同于加尔文教主张的是A、没收天主教会的土地B、教职人员可以婚嫁C、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D、先定论16.宗教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是因为改革①打击封建势力②剥夺的教会财产很大一部分落到资产阶级手中③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解放人们的思想④加强封建统治者的权利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7.“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人文主义 B.启蒙思想 C.禁欲主义 D.蒙昧主义18.卡尔文教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
这种学说实质上反映了当时A.封建贵族的世袭思想 B.封建社会的等级思想C.人文主义思想 D.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思想19.卡尔文说:“一个人之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
……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材料主要体现了A.卡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卡尔文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C.其思想符合世俗封建主的利益 D.其思想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20.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的相同点有①都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出现的②都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③都反对宗教信仰④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二、材料解析题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马丁•路德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
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致德意志贵族书》材料二托马斯•闵采尔说:“……直到现在,城市和乡村里贫苦的、平凡的人们,都处于与上帝的意旨和任何正义相违背的境地,承担着宗教贵族、世俗贵族和政府的沉重负担。
……所以,基督教联盟的纲领和计划是这样的:托庇上帝的保佑,而且,在可能的范围内,毋须武装斗争和流血来获得自由。
”——《中世纪晚期的欧洲》材料三托马斯•闵采尔说:“贫苦的百姓如果不愿让自己和子子孙孙在贫困中生活,就应该行动起来摆脱宗教和世俗的统治等压在大家身上的沉重担子。
在现存的条件下,不流血就不能达到这个目的。
……所有的贵族堡垒,所有修道院,都是欺骗和压迫的渊源,必须立刻摧毁。
”——《书简纲领》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认为世俗权力与神权应当是什么关系?这一主张会得到哪个阶层的支持?(2)据材料二、三说明托马斯•闵采尔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材料二、三与材料一表达的相似观点是什么?(3)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三观点的不同之处是什么?产生这种分歧的原因是什么?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1517年10月,路德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登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