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学第一章___阴阳五行学说a ppt课件
中兽医学A
![中兽医学A](https://img.taocdn.com/s3/m/61b7f162c77da26924c5b04b.png)
中兽医学(一)1、阴阳的含义:体表为阳,体内为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背部为阳,胸腹为阴;物质有形为阴,功能无形为阳。
2、阴阳的相互关系:阴阳相互对立、相互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
3、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4、五行相乘:相乘即指相克得太过。
五行相侮:相侮即反克。
5. 脏腑,脏为阳,腑为阴。
五脏:为心、肝、脾、肺、肾。
6、心:心主血脉,心藏神,心主汗。
心开窍于舌:心血充足,舌体柔软红润,运动灵活;心血不足,舌色淡而无光;心血瘀阻,则舌色青紫,心经有热,则舌质红绛,口舌生疮。
7、肺:肺主气、司呼吸,肺主宣降、通调水道,肺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
肺开窍于鼻。
8、脾:脾主运化、脾主统血、脾主肌肉及四肢。
脾开窍于口:脾有湿热,口唇红肿,脾经热毒上攻,口唇生疮。
9、肝:肝藏血。
肝血不足,血不养目,发生目眩、目盲,血不养筋,筋肉拘挛或屈伸不利;肝不藏血,引起精神不安或出血。
肝主疏泄,肝保持脾胃正常消化功能,保持精神活动正常。
10、肝主筋,其华在爪,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四肢拘急,萎软无力,伸屈不灵或角弓反张。
肝窍于目。
11、肾:肾为先天之本。
肾藏精,主命门之火。
肾阴虚生内热;肾阳虚感外热,形寒肢冷。
12、肾主水,主纳气,肾主骨、生髓、通于脑。
13、肾开窍于耳,司二阴。
肾阳不足,尿频繁、阳萎;肾阳不足阳虚火衰,引起便秘;脾肾阳虚,引起便溏。
14、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上焦.司呼吸,主血脉;中焦.腐熟水谷;下焦.分别清浊。
15、肝胆相依存制约,互为表里;胆助脾胃运化。
食欲减退、发热口渴、尿色深黄、舌苔黄腻、脉弦数、口色黄赤等症状,治宜清湿热,利肝胆。
16、胃,腐熟水谷,以和降为顺。
胃气不降,食欲不振、水谷停滞、肚腹胀满;胃气上逆,嗳气呕吐。
17、小肠,分清别浊;大肠,转化糟粕。
脏在里,属阴;腑在表,属阳。
心与小肠、肝与胆、脾与胃、肺与大肠、肾与膀胱、心包络与三焦相表里。
《阴阳五行学说》PPT课件
![《阴阳五行学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09454d284ac850ac0242bf.png)
1
2021/7/21
2
医易同源
神农尝百草始 有医药
岐黄之术开中医理 论之先河
2021/7/21
3
阴阳五行学说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合称,是 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用以解释自然现象,探 求自然规律的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
阴阳五行学说移植入医学领域,与中医理论相 互渗透并融合一体,成为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用以 阐明生命现象和防治疾病规律,成为
8
对立统一 互根互用
消长平衡 相互转化
2021/7/21
9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五、用于疾病的治疗
2021/7/21
10
阳
阴
部位: 上 下
表 里(脏腑)
背胸
气血津液: 气 血、津液
脏腑: 六腑 五脏
心阳 心阴
经络: 行于四肢外侧的经脉—阳
2021/7/21
正常
阴阳两虚 14
•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阳
阴
色泽
鲜明
晦暗
声息
高亢宏亮
低微无力
症状
热、燥、动 寒、润、静
脉象
数、浮、大、 迟、沉、小、
洪、滑
细、 涩
病变部位 表、外、上 里、内、下
2021/7/21
其它
……
……
15
➢ 1、指导养生防病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 2、确定治疗原则
行于四肢内侧的经脉—阴
2021/7/21
11
• 阳盛则热,阳胜则阴病 • 阴盛则寒,阴胜则阳病
正常
阳偏盛 阴偏盛
五行学说课件(共14张PPT)《中兽医基础》
![五行学说课件(共14张PPT)《中兽医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c55a2fb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49.png)
五行
自然界
动物体
五行
五 味
五 色
五 化
五 气
五 方
五 季
脏
腑
五 体
五 窍
五 液
五 脉
五 志
木曰曲直 酸 青 生 风 东 春 肝 胆 筋 目 泪 弦 怒
火曰炎上
苦
赤
长
暑
南
夏
心
小 肠
脉
舌
汗
洪
喜
土爰稼穑
甘
黄
化
湿
中
长 夏
脾
胃
肌 肉
口
涎
代
思
金曰从革
辛
白
收
燥
西
秋
肺
大 肠
皮 毛
鼻
涕
浮
悲
水曰润下
咸
黑
藏
寒
北
冬
肾
膀 胱
五 志
木曰曲直 酸 青 生 风 东 春 肝 胆 筋 目 泪 弦 怒
火曰炎上
苦
赤
长
暑
南
夏
心
小 肠
脉
舌
汗
洪
喜
土爰稼穑
甘
黄
化
湿
中
长 夏
脾
胃
肌 肉
口
涎
代
思
金曰从革
辛
白
收
燥
西
秋
肺
大 肠
皮 毛
鼻
涕
浮
悲
水曰润下
咸
黑
藏
寒
北
冬
肾
膀 胱
骨
耳
唾
沉
恐
二、五行特性及分类
中兽医学课件:中兽医学(阴阳)
![中兽医学课件:中兽医学(阴阳)](https://img.taocdn.com/s3/m/c6fd4dad3968011ca200916e.png)
①中兽医学中严格规定的阳:是指对畜体具有温煦、生化、推动、 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所以,严格规定的阳发生病理变化时, 太过则会产生“阳盛则热”。不足时则会产生“阳虚则寒”。临 证所见的各类实热证,都为“阳盛”所致。而阳虚所致的虚寒证, 如心阳虚证、脾阳虚证、肾阳虚证等,皆属于此。治疗中所用的 温阳之法亦是针对于此。
阴阳的特性
A 阴阳的普遍性:古人认为,万事万物都分为阴阳两个方面 B 阴阳的特殊性:阴阳虽包括万事万物,但任何事物的内部
又都包含有阴阳,此一事物和彼一事物中的阴阳各有其特殊 性
C 阴阳的可变性:阴阳的可变性: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
的,而是相对的,常依据一定的条件可以相互转化,既阴可 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
主要内容: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 的概括。一切即对立而又统一的事物,均可用阴 阳来表示。
起源: 阴阳最初的涵义是非常朴素的: 生活观察:日光向背 向日,光明 温暖为阳
背日,阴暗 寒凉为阴 生产实践阴阳的互根互用
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 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 提和条件。如明与暗、上与下。
阴和阳是对立统一的,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 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例 如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没有下, 也就无所谓上。所以说,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 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 件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详解.ppt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详解.ppt](https://img.taocdn.com/s3/m/0f259b5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66.png)
2.归纳药物性能
归纳药性:寒、凉属阴;温热属阳
分析五味:辛、甘(淡)属 阳;酸、 苦、咸属 阴
第二节
五行学说
Theory of Five Elments
一、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基本概念 (二)五行的特性 (三)对事物属性的分类 (四)五行的生克关系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 基本物质。“行”,有两层涵义:一是指行 列、次序;二是指运动变化。因此,可将 “五行”定义为:木、火、土、金、水五种 物质及与之相关的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 化。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
概括。
(二)阴阳的基本特征
➢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 明亮的、无形的、功能亢奋的,都属于 “阳”;
➢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 冷的、晦暗的、有形的、功能抑制的, 都属于“阴”。
(三)阴阳的普遍性和相关性、相对性和可分性 1. 阴阳的普遍性 2. 阴阳的相关性 3. 阴阳的相对性 4. 阴阳的可分性
(二)解释病理传变
2.相克关系传变
木能克土,木气有余,相克太过,其 病由肝传脾。如肝炎病,相侮即反克为 病,如木火刑金(木侮金)
(三)指 导 诊 断 疾 病
通过望、闻、问、切等收集来的综 合材料,根据五行学说理论来推断 病情所在。
如:面色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 象,可能与肝病有关。脾虚病人, 如面色兼见青色,提示木旺乘土。
(四)用于治疗
1.控制疾病传变,肝有病,木旺乘 土,应先健脾护胃。
2.确定治则与治法。
⑴ 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疗原则:包括 “虚则补其母”和“实则泻其子”
⑵ 根据相生规律制定具体治法:这类 方法均属于“补母”和“泻子”的具 体化
中兽医应用技术第1章 阴阳五行
![中兽医应用技术第1章 阴阳五行](https://img.taocdn.com/s3/m/67bc9a9e71fe910ef12df8f4.png)
5
1.1.3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 1)阴阳对立 阴阳对立是指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包括它 们的内部都同时存在着阴阳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属 性,这种对立状态是以阴阳相互制约和阴阳相互斗 争而存在的。阴阳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统一 是对立的结果,也就是说,对立是两者之间相反的 一面,统一是两者之间相成的一面。
1
1.1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的对立统一理论 ,古人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中兽医学运用阴 阳学说,成功地指导了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 1.1.1 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 立双方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 ,又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两个相互对立 的方面。它是抽象的概念,而不是具体的事物,借 以说明万物的构成和变化。
7
3)阴阳消长 阴阳消长是指阴阳双方在相互对立、相互依存 、相互滋生的过程中,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 而是处于“阳长阴消”或“阳消阴长”这种此消彼 长的动态变化。动物机体这种阴阳消长是在一定的 范围内相互交替进行的,没有突破阴阳协调的界限 ,体现了动物机体动态平衡的一个量变的生理过程 。如果“阳长阴消”或“阳消阴长”这种关系超过 了一定界限,相对平衡即被打乱,阴阳消长“失调 ”,使一方消长太过,以致另一方偏盛或偏衰。
第1章 阴阳五行
本章导读: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学、中兽医 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阴阳、五行的各 自属性及其相互联系的法则为理论指导,以脏腑 、经络等作为客观依据,以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 ,去分析、研究、归纳、解释动物机体生理活动 和病理变化。学习时要求了解阴阳五行的基本含 义、主要内容,重点掌握阴阳五行学说在动物疾 病诊断治疗上的应用。
8
第一章-阴阳五行课件
![第一章-阴阳五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2206b65f5335a8102d22017.png)
阳气有赖阴精的滋养
(五脏六腑的功能依赖 血液、津液等的营养) 血液、津液等的营养)
阴在内,阳之守也; 阴在内,阳之守也; 阳在外,阴之使也。 阳在外,阴之使也。
5.阴阳的消长 5.阴阳的消长
• 阴阳双方,在对立统一中始终处于“阳消 阴阳双方,在对立统一中始终处于“ 阴长,阴消阳长” 阴长,阴消阳长”的不断运动之中 。
阴阳学说的基本要点: 阴阳学说的基本要点:
物质世界普遍存在着阴阳对应关系: ⒈ 物质世界普遍存在着阴阳对应关系: 任何事物都具有“ ”“阳 属性; ……普遍性 ·任何事物都具有“阴”“阳”属性; ……普遍性 阴阳之中,可以再分阴阳。 ……相对性 相对性, ·阴阳之中,可以再分阴阳。 ……相对性,可分性 阴阳双方,在不断运动中保持其统一性、和谐性: ⒉ 阴阳双方,在不断运动中保持其统一性、和谐性: ·阴阳相依——阴依附于阳,阳依附于阴; 阴阳相依——阴依附于阳,阳依附于阴; ——阴依附于阳 阴中有阳, ……统一性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统一性 阴阳消长——阳消阴长,阴消阳长; ——阳消阴长 ·阴阳消长——阳消阴长,阴消阳长; 阴阳转化——阴阳相易,转相生也。 ——阴阳相易 ·阴阳转化——阴阳相易,转相生也。 ……对立性 对立性 阴阳双方在“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对立统一运动中, 阴阳双方在“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对立统一运动中, 保持统一的和谐关系; 当阴阳消长达到一定极限时, 保持统一的和谐关系; 当阴阳消长达到一定极限时,则 以阴阳相易的形式,形成新的阴阳对立统一的和谐关系! 以阴阳相易的形式,形成新的阴阳对立统一的和谐关系!
<<类经>> <<类经>> 类经
以寒热分阴阳,则阴阳不可混; 以寒热分阴阳,则阴阳不可混; 以精气分阴阳,则阴阳不可离. 以精气分阴阳,则阴阳不可离.
《中兽医学》课件(ppt)-PowerPoint演示文
![《中兽医学》课件(ppt)-PowerPoint演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edcf6fa7375a417876f8fc4.png)
胸
前肢三阴
腹
后肢三阳 后肢三阴
后肢
前肢
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循行部位),也有一 定的规律。
头面部 前肢三阳经止于头,后肢三阳经起于头,前肢 阳经与后肢三阳经在头面部交接,所以说 “头为 诸阳之会”。 具体地说,阳明经在前,少阳经在侧,太阳经 后。
四肢部 前肢经行于前肢,后肢经行于后肢; 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阳经分布在四肢的外侧。 内侧面,太阴经在前,厥阴经在中,少阴经在; 外侧面,阳明经在前,少阳经在中,太阳经在后。
中兽医学
第一章
阴阳学说种哲学思想,早 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把这种哲学思想 引用到医药学中,作为医药学的一种指导思想 和推理工具。本文就阴阳学说和疾病治疗之间 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其中大量地援引了古今中 医、中兽医名家有关该问题的论述,并列举了 该理论指导下的方药组成,进一步说明了阴阳 学说对疾病治疗具有指导性作用。
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 下内外的通路。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的意 思;络,有网络的意思。经脉大多循行于较深的部 位,有一定的循行经路。络脉大多循行于较浅的部 位,纵横交错,网络全身。
家畜畜体之所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就是因 为经脉和络脉将机体内所有的组织器官、孔窍以及 皮肉筋骨等联结组合在一起的结果。
生理范围
或
图2
正因为高出的这一大块阴或阳的存在,结果 使得临床上出现了一片寒象或热象,是有余之象 (证)。若阴或阳相对的另一方还没有出现虚损, 即一方高于正常范围,另一方仍在正常范围之 中,此时的治疗原则当为“损其有余”。由于是
有 余之证,所以疾病的性质是属实证,故也有把此 时的治疗原则定为“实者泻之”的,但无论是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PPT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6731598e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f5.png)
阴阳学说在中医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诊断方法
中医通过观察病人的症状、体征来判断阴阳的偏盛偏衰,从 而确定病证的性质和部位。如望诊观察面色、舌苔,闻诊听 声音、嗅气味,问诊询问病情、病史等。
治疗原则
调整阴阳平衡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根据阴阳失调的具体 情况,采用补其不足、泻其有余的方法,使阴阳恢复平衡。 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阴阳五行学说概述 • 阴阳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 • 五行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 • 阴阳五行学说在现代医学中的价值 • 阴阳五行学说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 学习阴阳五行学说的意义和方法
01
阴阳五行学说概述
阴阳学说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阴阳观念起源于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形成于殷周时期,西周 末年,以伯阳父为代表的一些贵族卿大夫把阴阳看作天地之气。
在建筑和风水布局中,阴阳五行学说 也有着重要的应用。通过合理的布局 和设计,可以营造和谐、宜居的环境 。
阴阳五行学说可以指导农业生产,根 据时令和气候的变化,合理安排种植 和养殖活动,以获得更好的收成。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发展
春秋时期,阴阳学说被赋予哲学含义,战国时期,阴阳学说进一 步发展,成为一种系统的理论。
五行学说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五行学说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方位 观念,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发展
在战国时期,五行学说得到了进 一步的发展,与阴阳学说相结合 ,形成了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
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最初的含义是 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 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
中兽医学第一章___阴阳五行学说a ppt课件
![中兽医学第一章___阴阳五行学说a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3b8fbce84254b35eefd34d0.png)
2018/9/22
共50页
31
• 2.火的特性 ---- “火曰炎上”。“炎”, 是焚烧、热烈之意;“上”,即上升。 “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蒸腾向上 的特性, 引申为凡有温热、向上等性质 或作用的事物,均属于火。 • 心 属火。
2018/9/22
共50页
32
• 3.土的特性 ---- “土爰稼穑”,“稼”, 即种植谷物;“穑”,即收获谷物 引申 为凡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 的事物,均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 “万物土中生”和“土为万物之母”的 说法。 • 脾属土
2018/9/22
共50页
37
五行归类表
五行 五味 五色 五气 五方 木 酸 青 风 东 火 苦 赤 暑 南 土 甘 黄 湿 中 金 辛 白 燥 西 水 咸 黑 寒 北
五季
春
夏
长夏
秋
冬
2018/9/22
共50页
38
•
五行 五脏 六腑 五体 五窍 木 肝 胆 筋 目
五行和动物体的关系
火 心 小肠 脉 舌 土 脾 胃 肌肉 口 金 肺 大肠 皮毛 鼻 水 肾 膀胱 骨 耳
2018/9/22 共50页 26
第二节 五行学说
• 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 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和“相克”规 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宇宙规 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中兽医学 中,五行学说被用以说明动物体的生理、 病理,并指导临床实践。
2018/9/22
共50页
27
第二节 五行学说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 是我国古代带有朴素 唯物论和自发辩证法 性质的哲学思想,是 用以认识世界和解释 世界的一种世界观和 方法论。
《中兽医学》课件: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中兽医学》课件: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https://img.taocdn.com/s3/m/afa8417ba5e9856a561260f6.png)
中兽医学
(一)生理方面
1.说明机体的组织结构 依据解剖部位或生理活 动属性,对机体的阴阳 属性进行划分。 2.说明机体的生理 物质为阴,功能为阳。
第一章 第一节
中兽医学
(二)病理方面 1.疾病的病理变化
2.疾病的发展 3.疾病的转归
第一章 第一节
中兽医学
第一章 第一节
1.疾病的病理变化
阴阳失调是一切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理之一。
中兽医学
2.事物的阴阳属性
明亮、温热、活动、
兴奋、向阳上、向外、
扩散、开放等
晦暗、寒凉、沉静、
抑制、向 第一节
中兽医学
第一章 第一节
3.“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凡类似“火”性的,均属于阳的范畴。
凡类似“水”性的,均属于阴的范畴。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中兽医学
二、阴阳学说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中兽医学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中兽医学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
第一章 第一节
1.阴阳:是对相互关联又相
互对立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 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 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 始”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 化起”
1.概念:以阴和阳的 相对属性及其消长变 化来认识自然、解释 自然、探求自然规律 的一种宇宙观和方法 论,是中国古代朴素 的对立统一理论。
第一章 第一节
中兽医学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对立 (2)阴阳互根 (3)阴阳消长 (4)阴阳转化
第一章 第一节
中兽医学
(1)阴阳对立制约
中兽医学-阴阳五行学说 PPT课件
![中兽医学-阴阳五行学说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190e41bf46527d3240ce0ee.png)
中兽医学阴阳五行学说/2012.09中兽医学: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以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为特点(治未病),以针灸和中药为主要治疗手段,理法方药具备的独特的医疗体系。
中兽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考古学资料显示,距今1万多年以前的广西桂林甑皮岩出土了古代家猪的骨骼化石。
比较保守的说法是甲古文中有了畜病的文字记载。
1904年保定北洋马医学堂的建立,标志着西兽医系统传入中国,才有了中、西兽医之分。
随之畜牧学也逐渐分离为单独的学科。
此前,中国的畜牧兽医都属于中兽医的范畴。
第一单元 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 一●概念:阴阳指相互关联而又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所既有的两种不同的属性。
●阴阳的特性:相对性、关联性、无限可分性。
●阴阳的相互关系: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1)阴阳互根说明了阴阳双方彼此依存,互相促进,不可分离;2)对立是阴阳最普遍的规律,双方通过对立制约而取得平衡;3)阴阳消长和相互转化是阴阳运动的最基本形式,阴阳消长稳定在一定 范围内,则取得动态平衡;否则,便出现阴阳的转化,出现病态。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的相互关系及应用【包含阴阳的概念、特性、相互关系及阴阳的应用等内容。
】一阴阳学说的应用1)生理方面: A 、说明动物体的组织结构:均根据其所在的上下、内外、表里、前后等各相对部位以及相对的功能活动特点来概括,并进而说明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B 、说明动物体的生理:在正常情况下,阴阳保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以维持动物体的生理活动;否则,阴阳不能相互为用而分离,精气就会竭绝,生命活动也将终止。
阴阳的相互关系及应用【包含阴阳的概念、特性、相互关系及阴阳的应用等内容。
】 阴阳五行学说 一阴阳学说的应用2)病理方面: A 、说明疾病的病理变化:疾病的过程,多为邪正斗争引起的动物体阴阳的偏盛或偏衰。
B 、说明疾病的发展:即阴证和阳证的相互转化。
2中医学第一章阴阳五行PPT课件
![2中医学第一章阴阳五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69ae813fd0a79563d1e7204.png)
腰 背
背
胸
六 腑
心 肺
三 阳 经
阴
内
下
右
内 侧
胸 腹
腰
腹
五 脏
肝 脾 肾
三 阴 经
20
2.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阳
生理功能
生理活动促进物质代谢 物质运动产生生理功能
阴 物质基础
阴阳消长平衡
阴阳交感、对立互根、消长转化。人体正常的 生命活动,就是阴阳保持协调平衡的结果。
21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人体内的阴阳消长与平衡,是维持生命活动的 基本条件。阴阳失调,则是一切疾病发生的基本原 理。(邪气与正气概念)
① 阴阳偏盛——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胜则 阴病,阴胜则阳病。
② 阴阳偏衰——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中医学病理总纲
22
阳偏盛(热)
阴偏盛(寒)
阳偏衰(寒)
阴偏衰(热) 23
③ 阴阳互损:是指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而 引起另一方逐渐不足的病理变化。包括阳损及阴和 阴损及阳两方面的病机。 阳损及阴,是指阳虚到一定程度时,无力促进 阴精的化生,使阴亦随之不足的病理过程。 阴损及阳,是指阴虚到一定程度时,不能滋养 于阳,使阳亦随之化生不足的病理过程。 结局——阴阳亡失(离决)
▪ 1、阴阳交感 ▪ 2、阴阳对立 ▪ 3、阴阳互跟 ▪ 4、阴阳消长 ▪ 5、阴阳转化
12
1、阴阳交感 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交感而交合的
过程亦即相互发生作用,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 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
13
2、阴阳对立 阴阳双方彼此间存在着互相对立、抑制、排
斥(昼夜为例)。 阴阳之间的相互对立制约关系,是促进事物
中兽医学基础ppt课件
![中兽医学基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5b598c9fad6195f302ba61c.png)
木酸 青 风 春 肝 胆 筋 目 怒
火苦 赤 署 夏 心 小 脉 舌 喜 肠
土甘 黄 湿 长 脾 胃 肌 口 思
夏
肉
金辛 白 燥 秋 肺 大 皮 鼻 悲 肠毛
水咸 黑 寒 冬 肾 膀 骨 耳 恐
完整版课件
胱
14
五行的相互关系
(三)相乘 :相乘指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 太过,从而引起异常反应。“相克太过谓之 乘”,顺序及方向与相克一致 。
(四)阴阳消长平衡(阴阳在对立统一前提下, 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此消彼长,相对平衡 )
(五)阴阳相互变化(阴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相互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
完整版课件
8
阴阳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机体的组织结构 (二)说明生理功能 (三)说明病理变化 偏盛:阳盛则热, 阴盛则寒 偏衰:阴虚则内热, 阳虚则外寒 转化:寒甚则热,热甚则寒 (四)用于疾病诊断 “善诊者,察色按
子病犯母:疾病传变由子脏传与母脏,又 叫子盗母气,多因子实所致,如心热传肝。
相乘为病:相克太过,如肝郁脾虚之木郁 乘土。
相侮为病:如肝木亢盛致肺金虚弱,又叫 木火刑金。
完整版课件
17
(三)用于疾病防治
1、虚则补其母:用于母病及子或母子关系 的虚证,如培土生金、益火补土、滋水涵 木。
2、实则泻其子:用于母子关系的实证,如 目赤肿痛清心火。
完整版课件
28
第三章 气血津液学说
基本概念 : 气、血、津液是构成机体的 基本物质,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
气是具有功能活动的精微物质 。
血是脉管中流动着的具有营养作用的红 色液体,与现代的相同。
津液指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 脏腑的内液,分泌物如胃液)其中清者为 津,浊者为液,但不易截然分开,而津液 并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22
共50页
16
(三)阴阳消长
• 阴阳双方在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的情况 下,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此消彼 长的变化过程中,正所谓“阴消阳长, 阳消阴长”。 机能活动(阳)的产生, 必然要消耗一定的营养物质(阴),这 就是“阴消阳长”的过程;而各种营养 物质(阴)的化生,又必须消耗一定的 能量(阳),这就是“阳消阴长”的过 程。
2021/2/22
共50页
9
(三)阴阳的特性
• 1、阴阳的普遍性---阴阳的对立统一是 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规律。
• 2、阴阳的相对性---阴阳属性是相对的, 随时间条件而变化,如白天黑夜。
• 3、无限可分性---阴阳之中复有阴阳。 如以背部和胸腹的关系来说,背部为阳, 胸腹为阴;而属阴的胸腹,又以胸在膈 前属阳,腹在膈后属阴。
•
意思是说,阴阳是宇宙间的普遍
规律,是一切事物所服从的纲领,各种
事物的产生与消亡,都根于阴阳的变化。
2021/2/22
共50页
8
(二)划分阴阳的标准
• 一般以上下、动静、有形无形等为准则。 凡是向上的、运动的、无形的、温热的、 向外的、明亮的、亢进的、兴奋的及强 壮的等均属于阳。
• 凡是向下的、静止的、有形的、寒凉的、 向内的、晦暗的、减退的、抑制的及虚 弱的等都属于阴。
• 五脏中,肝属木
2021/2/22
共50页
31
• 2.火的特性 ---- “火曰炎上”。“炎”, 是焚烧、热烈之意;“上”,即上升。 “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蒸腾向上 的特性, 引申为凡有温热、向上等性质 或作用的事物,均属于火。
• 心 属火。
2021/2/22
共50页
32
• 3.土的特性 ---- “土爰稼穑”,“稼”, 即种植谷物;“穑”,即收获谷物 引申 为凡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 的事物,均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 “万物土中生”和“土为万物之母”的 说法。
2021/2/22
共50页
29
•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 (一)五行的特性 • (二)五行的归类 • (三)五行的相互关系
2021/2/22
共50页
30
• (一)五行的特性
• 1. “木曰曲直”。“曲”,屈也; “直”,伸也。“曲直”,即是指树木 的枝条具有生长、柔和、能曲又能直的 特性, 引申为凡有生长、升发、条达、 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属于木。
• 四时调理方《元亨疗马集》
• 春灌茵陈与木通 “茵陈散”“木通散” 消黄三伏有奇功 消黄散理肺散宜秋季 灌 茴香冬月莫叫空
• 消黄散(四时调理)双母使芩草,二子 用黄金 新水调蜂蜜,消黄大有功。
2021/2/22
共50页
26
第二节 五行学说
• 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 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和“相克”规 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宇宙规 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中兽医学 中,五行学说被用以说明动物体的生理、 病理,并指导临床实践。
2021/2/22
共50页
10
• 脏腑的关系来说, 脏为阴(里),腑为 阳(表); 五脏,又以心、肺位居膈前 而属阳, 肝、脾、肾位居膈后而属阴; 肾阴、肾阳等。
2021/2/22
共50页
11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 互根、消长和转化等方面。
2021/2/22
2021/2/22
共50页
22
• (三)诊断方面
• 1.分析症状的阴阳属性 凡口色红、黄、 赤紫者为阳,口色白、青、黑者为阴; 凡脉象浮、洪、数、滑者为阳,沉、细、 迟、涩者为阴;凡声音高亢、宏亮者为 阳,低微、无力者为阴;身热属阳,身 寒属阴;口干而渴者属阳,口润不渴者 属阴;躁动不安者属阳,踡卧静默者属 阴等等。
医学中的许多问题以及动物和自然的关
系,它贯穿于中兽医学的各个方面,成
为中兽医学的指导思想。
2021/2/22
共50页
3
(一)阴阳的含义
• 阴阳代表相互关联而又对立的两个事物, 或同一事物两种不同的属性。
• 本义:最初含义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 为阳,背日为阴,以日光的向背定阴阳。 向阳的地方具有光明、温暖的特性,背 阳的地方具有黑暗、寒冷的特性,于是 就以这些特性区分阴阳。
2021/2/22
共50页
13
• 四季的寒暑为例,夏虽阳热,而夏至以 后阴气却随之而生,用以制约暑热之阳; 冬虽阴寒盛,但冬至以后阳气却随之而 生,以制约阴寒。
2021/2/22
共50页
14
(二)阴阳互根
1、相互依存,互为根本;每一方都 以相对立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 的前提和条件。
2、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存在着相互 资生、相互促进的关系。所谓“孤阴不 生,独阳不长”、“阴生于阳,阳生于 阴”,阴精通过阳气的活动而产生,而 阳气又由阴精化生而来。
2021/2/22
共50页
45
• (4)、五行的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
• 1)五行相乘
• 乘,凌也,有欺侮之意。指五行中某一 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即相克太 过,是事物间关系失去相对平衡的一种 表现,
火土金水 心脾肺肾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脉 肌肉 皮毛 骨 舌口鼻耳 汗涎涕唾
2021/2/22
共50页
39
• (三)五行的相互关系 • (1)五行相生 • (2)五行相克 • (3)五行制化 • (4)五行的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
2021/2/22
共50页
40
• (1)五行相生
• 生,即资生、助长、促进。五行相生, 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依次递相资 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借以说明事物 间有相互协调的一面
2021/2/22
共50页
6
• 引申为:将天地、上下、日月、昼夜、 水火、升降、动静、内外、雌雄等,都 用阴阳加以概括,阴阳也因此而失去其 最初的含义,成为矛盾双方两个方面的 代名词。
• 气是构成宇宙的物质本原。 气为一物,分为二体,即阴气、阳气。
2021/2/22
共50页
7
•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 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共50页
20
• (一)生理方面
• 1.说明动物体的组织结构 • 2.说明动物体的生理 “阴平阳秘,精
神 • 乃治。” 阴阳存在动态平衡
2021/2/22
共50页
21
• (二)病理方面
• 1.阴阳偏盛 (实证) “阴盛则寒” , “阴胜则阳病”表现寒证; “阳盛则 热”,“阳盛则阴病”表现热证
• 2.阴阳偏衰(虚证)阳虚则外寒----阳 气不足,不能制阴,相 对地会出现阴的 有余,而发生阳虚阴盛的虚寒证; 阴虚 则内热----阴液亏虚,不能制阳,相对 地会出现阳的有余,而发生阴虚阳亢的 虚热证。
• 2.辨别证候的阴阳属性
2021/2/22
共)、病 位(表里)和正邪消长(虚实)几方面 来分辨阴阳, 表证、热证、实证属阳证, 里证、寒证、虚证属阴证。 临床辩证, 首先要分清阴阳,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质。
2021/2/22
共50页
24
• (四)治疗方面
• 1.确定治疗原则 “泻其有余,补其不 足” 。 实者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 之),虚者补之。
• 又如患热性病(阳证)的动物,由于持 续高热,热甚伤津,气血两亏,呈现出 体弱无力、四肢发凉等虚寒(阴证)症 状,这便是由阳证向阴证的转化。
2021/2/22
共50页
19
三、阴阳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一)生理方面 (二)病理方面 (三)诊断方面 (四)治疗方面 (五)预防方面
2021/2/22
2021/2/22
共50页
27
第二节 五行学说
•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 三、五行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2021/2/22
共50页
28
•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 五行中的“五”,是指木、火、土、金、 水五种物质; “行”,是指这五种物质 的运动和变化。
• 五行学说源于“五材说”,但它又不同 于“五材”。它不是单纯地指五种物质, 而是包括了五种物质的不同属性及其相 互之间的联系和运动,认为事物之间通 过五行生克制化的关系,保持动态平衡, 从而维持事物的生存和发展。
2021/2/22
共50页
15
• 阴和阳还存在着一种“阴为体,阳为用” 的相互依赖关系,“体”即本体,(结 构或物质基础),“用”指功用(功能 或机能活动),体是用的物质基础,用 又是体的功能表现,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在 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指出阴精在内,是阳气的根源;阳气在 外,是阴精的表现(使役)。
共50页
12
(一)阴阳的对立
• 指阴阳双方存在着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相互制约的关系。对立,即相反,如动 与静,寒与热,上与下等都是相互对立 的两个方面。对立的双方,通过排斥、 斗争以相互制约,使事物达到动态平衡。
• 以动物体的生理机能为例,机能之亢奋 为阳,抑制为阴,二者相互制约,从而 维持动物体的生理状态。
中兽医学第一章___阴阳五行学说a ppt课件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第二节 五行学说
2021/2/22
共50页
2
第一节 阴阳学说
•
阴阳学说,是以阴和阳的相对属
性及其消长变化来认识自然、解释自然、
探求自然规律的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
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
•
中兽医学引用阴阳学说来阐释兽
• 2.分析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 温热性的 药物属阳,寒凉性的药物属阴;辛、甘、 淡味的药物属阳,酸、咸、苦味的药物 属阴;具有升浮、发散作用的药物属阳, 而具沉降、涌泄作用的药物属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