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完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完素是金元四大家之首,寒凉派的代表人物。学术上以倡言“火热论”著称,对后世影响较大。著有《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素问要旨论》、《伤寒直格》、《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三消论》、《宣明论方》等书。其中最著名的《宣明论方》,是根据《内经》解释病源,其有独特之处。他自己独创的方剂——“防风通圣散”,用药达十七味,为表里双解的有效方剂,直到目前,临床上仍在应用。刘完素,字守真,自号通玄处士,又称刘河间,皇帝赐予“高尚先生”称号。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约生于北宋大观四年(公元一一一O年),卒于南宋庆元六年(公元一二OO年)。他出身贫苦,早年因母亲病不治而死,便立志学医。他大半生云游四方,谋食于江湖。

刘完素所处的时代,正是南宋和金对峙的时代,此时烽烟四起,衰鸿遍野,百病丛生。统治阶级为了从精神上麻醉人民,积极倡导运气学说,规定习医的人,须考运气论。所谓运气,即是说天有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地有五运(水、火、土、金、木),以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配五运,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六气,用纪年的干支推定岁气,再由岁气推定应得的疾病,并定以施治的方法。这种理论,起初大多数医生不肯接受。后来,竟成为他们的思想意识。有书叫《素问入式运气论奥》和《本草衍义》出来后,医学界运气之学更蔚然成风。此外,当时一般医生受《局方》的影响,拘泥偏执,喜用辛燥药物,治病多所不济。究竟运气学说与医药有什么关系?怎样对待《局方》的影响?这都是当时必须解决的问题。刘完素是个职明正直的人,目睹人民在异族统治下的痛苦,不愿跟他们同流合污。金朝皇帝章宗三次聘请他出来做官,都被拒绝了。他日夜思考着上述的两个问题,情愿为解除人民的病苦,深入研究医学,虽耗尽毕生精力,也在所不辞。

以火热为导致多种病症的原因,是刘完素阐发病变机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他的火热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明:

(1)火热为病的广泛性首先他把《素问》病机十九条属于火热病症的范围予以扩大,在《至真要大论》所述的病机中,属于火的,仅有瞀冒、口禁、瘈疭、鼓栗、胕肿、酸疼、冲逆、惊骇、狂、躁十种;属于火热的,仅有转戾、呕吐、吐酸、下迫、泄泻、水液混浊七种。而刘完素在他著的《素问玄机原病式》里,则扩大为:"诸病喘呕吐酸、暴注下迫、转筋、小便浑浊、腹胀大鼓之如鼓、疖疽疡疹、瘤气结核、吐下霍乱。瞀郁肿胀、鼻塞鼽衄、血溢血泄、淋闷、身热、恶寒战栗、惊惑、悲笑、谵妄、衄篾血汗,皆属于热。"以及"诸热瞀瘈、暴暗冒昧、躁扰狂越、骂詈惊骇,胕肿疼酸、气逆冲上、禁栗。如丧神守、嚏呕、疮疡喉痹、耳鸣及聋、呕涌、嗌食不下,目昧不明、暴注瞤瘈、暴病暴死,皆属于火。"共扩大成五十多种病症。其中气喘、气郁,在病机仅属于肺,肿满呕吐,仅属于脾或属于上,而刘完素悉以之属于火热,并为之解释说:"热则息数气粗而为喘,热火为阳,主乎急数也。胃膈热甚则为呕,火气炎上之象也。凡郁结甚者,转恶寒而喜暖,所谓亢则害,承乃制,而阳极反阴者也。"其论诸病症之属于火热者,大略如此。

(2)六气皆能化炎说刘完素在谈论火热与风、寒诸气的关系时,强调风、湿、燥、寒诸气在病理变化中,皆能化热生火;而火热也往往是产生风、湿、燥、

寒的原因之一。如:风与火热的关系,刘完素认为风属木,木能生火,故"火本不燔,遇风冽乃焰。"反之,病理上的风,又每因热甚而生。他说:"风本生于热,以热为本,以风为标,凡言风者,热也,热则风动。"故风之于火热,在病变过程中,多为兼化的关系。所以他在解释"诸风掉眩"的病机说:"所谓风气甚而头目眩晕者,由风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复生火,风火皆属阳,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所以对这种由火生的风,在治疗时当用清凉之剂,即《素问》所谓"风淫于内,治以辛凉"的道理。

湿之于火热,不仅是由于"积湿成热",更重要的是"湿为土气,火热能生土湿。"他说:"湿病本不自生,因于火热怫怫郁,水液不能宣通,即停滞而生水湿也。"这种病变,反映在临床上,则多为水肿。所以他说:"诸水肿者,湿热之相兼也。""湿热相搏,则怫郁痞隔,小便不利而水肿也。"因此,刘完素治这种湿热兼化的水肿腹胀,则主张用"辛苦寒药为君"以利其大小便,并说:"以其辛苦寒药,能除湿热怫郁痞隔故也。"

燥病的形成,刘完素认为,或由于寒凉收敛,气血不通所致,故"冬月甚,夏月衰。"或由于中寒吐泻,亡液而成燥。但更多见的燥病,乃是"风能胜湿,热能耗液"的结果。如"风热耗损水液,气行雍滞,不得滑泽通利,则皮肤燥裂,肢体麻木不仁。"又如:"大便干涩,乃大肠受热,化成燥涩"的亦属常见。就是秋凉成燥,亦每多为火热同化所致。故刘完素说:"金燥虽属秋阴,而其性异于寒湿,反同于风热火也。"因此,燥就和风热分不开了。在治疗上,刘完素则主张:"宜开通道路,养阴退阳,凉药调之,慎服乌附之药。"

至于寒气,除阴盛阳衰而为"中寒"(即里寒)者外,他如感冒寒邪,或内伤生冷,"冷热相并",均能使"阳气怫郁,不能宣散"而生热,不可便认为寒"当以成症辨之"。

(3)火热病的治法刘完素对于火热病的治疗法则,主要从表证和里证两个方面来确定的。

①表证他认为表证固应汗解,但"怫热郁结"于表,绝非辛热药所宜,致表虽解而热不去。惟有用辛凉或甘寒以解表,则表解热除,斯为正治。临床时的具体施用,简要概括之,则是:夏季暑热当令,一般不宜用麻黄、桂枝等辛热解表;若必须用时,也应适当加入寒性药物,否则就会助长热邪而发生他变。故以"甘草、滑石、葱、豉等发散为最妙。"阳热郁遏于表,虽亦见恶寒战栗诸症,实为阳热郁极而产生的假象,不能辛热解表以助其热,而应以石膏、滑石、甘草、葱、豉等以开发其郁结,必须从脉证上细心分辨。表证而兼有内热的,一般可用表里双解的办法,如防风通圣散、双解散,即为表里双解之剂。或用天水一凉膈半,或用天水凉膈各半,以散风雍,开结滞,使气血宣通,郁热便自然解除了。表证依法汗之不解,前证别无变异者,通宜凉膈散调之,以退其热;若汗后热退不尽,可用天水散、黄连解毒汤、凉膈散等,以"调顺阴阳,洗涤脏腑"余热;若汗后不解,而下证又未全者,可用白虎汤清之。

②里证里证用下法,可根据以下三种情况灵活运用:表证以解,而里热郁结,汗出而热不退者,都可用下法。可下之证在临床上的表现,多有目睛不了了、腹满实痛、烦躁谵妄、脉来沉实诸症,也就是热邪郁结在里的反映。必须以大承气汤或三一承气汤下其里热。热毒极深,以致遍身清冷疼痛、咽干或痛、腹满实痛、闷乱喘息、脉来沉细,乃热蓄极深,阳厥阴伤所致。其病变已影响到血分,就不能单纯用承气汤攻下,而必须和黄连解毒汤配合使用。在大下之后,热势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