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68例临床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发性骨髓瘤68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点、诊断等相关因素,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6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1)MM 患者确诊时临床分期多为Ⅲ期,分型以IgG为主,占50.88%,其次为IgA、轻链型,分别占21.05%、24.56%。(2)初发症状以骨痛、贫血最常见;并发症以贫血、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肾功能损害、病理性骨折最常见。(3)有59例患者行骨髓形态学检查,有49例确诊,有9例局部病理活检确诊。(4)MM被误诊为骨骼系统疾病最常见,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血液系统其他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结论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极易误诊、误治,MM的诊断中需综合考虑骨髓细胞形态学,病理活检等方法确诊。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症状;误诊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骨痛、骨折、肾功能不全、贫血、出血、免疫力下降、继发感染等,表现十分复杂,容易误诊,误诊率高达69.11%[1]。本文回顾了新疆医科大学血液科2002―2007年住院治疗的68例初诊MM患者,对其临床症状、并发症、骨髓形态学、误诊等进行分析,旨在讨论MM的特点,提高诊断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2002―2007年,该院首次诊断的MM患者68例,男43例,年龄32~79岁,中位年龄63岁;女25例,年龄47~81岁,中位年龄60岁。诊断标准按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2]。并排除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等。分期标准按Durie和Salmon于1975年提出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期标准[3]。
1.2 统计学处理采用Epidata 3.0录入数据,SPSS 13.0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年龄与性别发病年龄32~81岁,中位年龄62岁,年龄小于40岁1例(1.46%),年龄小于50岁6例(8.81%),男女发生率约1.72:1。
2.2 临床免疫分型 57例免疫球蛋白(Ig)分型者中IgG型32例
(56.14%),IgA型12(21.05%),IgM型0例,轻链型11例(19.30%),未分泌型2例(3.51%)。未免疫分型者11例,多为2004年以前患者。
2.3 临床分期Ⅰ期3例(4.48%),ⅡA期8例(11.94%),ⅡB期1例(1.49%),ⅢA期43例(64.18%),ⅢB期12例(17.91%),未分期1例。
2.4 常见的初发症状每例的初发症状为1~3种,主要有骨痛38例,其中7例合并病理性骨折,以腰椎骨折最多见;贫血21例;出血6例;水肿少尿4例;咳嗽、咳痰5例(其中2例合并发热);髓外浸润(皮下组织、淋巴结、眼)4例;黄染2例;消化系症状2例;球蛋白异常增高1例。
2.5 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并发症有:贫血63例(92.65%);肾功能损害(肌酐>176.81μmol/L)16例(23.53%),其中年龄>50岁13例,年龄<50岁3例;高尿酸血症(尿酸>450ummol/L)33例(48.53%);高钙血症14例
(20.59%);低白蛋白血症60例(88.24%),高球蛋白血症58例(85.29%);出血6例(8.82%);肺部感染4例(5.88%);神经系统损害3例(4.41%);胸腔积液、消化性溃疡、肺结核各1例(1.47%)。
2.6 骨髓涂片与活检、病理检查结果分析骨髓穿刺59例,初诊时骨髓中骨髓瘤细胞所占有核细胞的比例6%~93%,其中49例经骨髓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有10例多次骨穿无浆细胞成分或浆细胞比值略高但低于15% ,其中有3例进一步行骨髓活检证实为MM,有7例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M蛋白电泳等检查明确诊断;有9例患者手术取病理活检明确诊断。
2.7 常见的误诊原因首次诊断时被误诊49例,误诊率为72.06%,误诊病种多达22种,常见误诊疾病涉及骨骼、呼吸、肾病、心血管、血液等多系统疾病。其余较少被误诊的疾病有:颈椎病、结肠癌、脑供血不足、鼻部疾病、肺结核、肝炎、糜烂性胃炎。见表3。
3 讨论
3.1 年龄性别分布 MM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2/10万~4/10万。本组结果显示:患者多为中老年发病,欧美等国家文献报道本病发病的中位年龄为68岁[4],本组资料中位年龄为62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发生率之比约
1.72:1。表3 68例多发性骨髓瘤常见误诊疾病
3.2 临床分型与分期本文IgG型比例最高,其次为IgA型,随之为轻链型,未分泌型少见,未见IgE型,IgD型,双克隆型。国外资料显示:IgG型约占50%~60%,IgA型和轻链型各占20%,IgD型不足1%[5],与国外报道相似。就诊时Ⅲ期患者占82.09%,原因是多发性骨髓瘤起病缓慢隐匿,Ⅰ期、Ⅱ期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常被误诊,通常要经历较长的不确定诊断期。因此,早期识别病情隐匿发展、症状不典型的Ⅰ、Ⅱ期患者尤其重要,这要求对MM的复杂临床表现进行深入分析。
3.3 临床症状与误诊 MM的首发症状多样,无特异性,容易误诊,本组患者误诊率为72.06%。骨痛常常是早期和主要症状,占所分析病例的55.82%,其中以腰骶最常见,与文献报道相符[6],其次是胸部、肢体和其他部位疼痛。本文有7例患者因骨折在骨科就诊,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提示为MM而转入血液科,另有5例患者曾被误诊为恶性肿瘤腰椎转移,此外骨痛还常常被误诊为“骨
质疏松”、“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本文有3 例患者因水肿、少尿、肾功能不全时被误诊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肾小球肾炎;本文有6例患者因头昏、眩晕、意识障碍、血压高、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慢性心力衰竭等症状被误诊为心脑血管疾病;有4例患者因出现咳嗽、咳痰、发热误诊为肺部感染;本文首发贫血症状仅为21例(30.88%),其中有4例患者误诊为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而陈未等[7]报道的首发贫血症状高达64%,考虑是因为病史中有不少病例缺乏系统症状的详细陈述,常被忽略的症状包括头昏、乏力、疲乏、消瘦、出血倾向以及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症状,本组这些症状的发生频率被低估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没有全面系统的病史评价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之一。
3.4 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穿刺涂片、活检对诊断本病具有特异性的意义诊断标准是骨髓中的骨髓瘤细胞>15%,或组织活检证实为骨髓瘤细胞[8]。本文有59例患者行骨髓细胞学检查,其中有49例患者经骨髓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但有10例多次骨穿无浆细胞成分或浆细胞比值高但低于15% ,其中有3例进一步行骨髓活检证实为MM,考虑是因为骨髓涂片检查由于其受血液稀释、骨髓穿刺涂片取材范围小、骨髓纤维化、推片的力度等因素的影响,更由于骨髓瘤细胞分泌M蛋白较正常有核细胞具有与骨髓基质更强的粘附性[9],这些因素导致骨髓细胞学检查难以客观反映MM患者骨髓病变的实际情况,致使其在MM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骨髓活检能良好地反映骨髓造血组织的实际状况,因此,如能在常规操作中实行骨髓涂片和切片的双重检查,二者相互补充,可提高MM中骨髓瘤细胞的检出率,从而能做出客观的诊断及评估,使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当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都符合MM而骨髓瘤细胞比例不够诊断标准时,不应轻易否定MM,本文有7例这样的患者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M蛋白电泳等检查明确诊断。
3.5 多发性骨髓瘤的并发症与误诊 MM的并发症中,以贫血92.65%最多,而且以中重度贫血为主,其次为:低白蛋白血症 88.24%、高球蛋白血症85.29%、高尿酸症48.53%、肾脏损害23.53%、肺部感染21%、高钙血症20.59%,病理性骨折17.65%,出血倾向8.82%,肺部感染5.88%等。而在误诊的疾病中按系统统计,以骨骼肌肉系统疾病误诊最常见,其次为血液、呼吸、心脑血管、肾脏等。误诊与MM引起的多器官系统损害关系密切,对本病缺乏认识是造成误诊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凡有以下情况者应考虑为MM的早期临床线索:(1)骨痛,尤为老年人不明原因的腰背酸痛及病理性骨折;(2)不明原因的蛋白尿、水肿;(3)老年人反复出现感染,尤以呼吸道、肠道、泌尿道感染多见;(4)无明显肝病史而血浆球蛋白异常增高,A/G比例倒置;(5)中年以上出现不明原因的高钙血症、高粘滞血症症状、血沉增快等;(6)不明原因的出血、贫血,贫血可能为惟一临床表现。当有以上情况之一时,临床医生应想到多发性骨髓瘤之可能,应进一步进行X线、骨髓穿刺、血液及尿液的免疫学检查,防止漏诊、误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