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 穴位 经络 介绍——胆经

合集下载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经穴指十四经上的腧穴。

十四经指中医经络学说中的十二正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加上督脉、任脉,共十四条经经络的统称。

经穴一共有361个。

本文详解男性人体穴位,十四条经络的穴位图谱。

1、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左右各67个,共134个:2、足厥阴肝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厥阴肝经穴;位于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4个,3、足少阳胆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少阳胆经穴;位于足少阳胆经上的穴位左右各44个,共88个:4、手少阴心经穴位图主条目:手少阴心经穴;位于手少阴心经上的穴位左右各9个,共18个:5、足太阴脾经穴位图共42个:6、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图主条目:手阳明大肠经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左右各20个,共40个:7、手太阳小肠经主条目:手太阳小肠经穴;位于手太阳小肠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9个,共38个:8、手太阴肺经穴主条目:手太阴肺经穴;位于手太阴肺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1个,共22个:9、足阳明胃经穴位图主条目:足阳明胃经穴;位于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左右各45个,共90个:10、手厥阴心包经穴位图主条目:手厥阴心包经穴;位于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左右各9个,共18个:11、足少阴肾经穴位图共54个:12、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图主条目:手少阳三焦经穴;位于手少阳三焦经上的穴位左右各23个,共46个:13、督脉穴位图主条目:督脉穴;位于督脉上的穴位有28个:14、任脉穴位图主条目:任脉穴位;位于任脉上的穴位有24个:会阴穴、子午流注十二时辰胆经子时(23:00-1:00)此时胆经最旺,摄生学认为:'肝之余气,泻于胆,聚而成精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决定于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因而可知胆的重要性。

敲胆经、按摩心包经、肝经、揉地筋保健法

敲胆经、按摩心包经、肝经、揉地筋保健法

敲胆经1.依据这种观点减肥首先要运动,这一点和传统减肥方法是一致的,运动具有强化心脏、疏通经络的功效,因此仍然能达到减肥的目的。

运动还有另外两个好处。

一是会大量消耗人体的能量。

二是运动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后,也会增加食物的摄取量。

因此,运动真正提升人体能量的功效,以及因运动而使经络畅通,身体机能正常,产生了更多的血气能量。

2.敲胆经每天在大腿外侧的4个点,每敲打4下算一次,每天敲左右大腿各50次,也就是左右200下。

由于大腿肌肉和脂肪都很厚,因此必须用点力,才能有效刺激穴位。

敲胆经主要在刺激胆经,强迫胆汁的分泌,提升人体的吸收能力,提供人体造血系统所需的充足材料。

由于敲胆经可以使胆经的活动加速,将大腿外侧堆积在胆经上的垃圾排出,因此,敲胆经直接会使臀部和大腿外侧的脂肪减少,大约1-2个月就会感觉裤管变大了。

人体使用手册>里的敲胆经4个穴位图上的环跳、风市、膝阳关、阳陵泉小贴士:我实践了2天,觉得敲的手好累,而且觉得力道也没那么大。

偶然和晶晶发现可以用矿泉水瓶子代替,随便什么牌子的水瓶子,装大约一半的水(可以根据自己能接受的力度加减),就可以代替手来敲打胆经了,很是方便和舒服。

3.早睡早起敲胆经可以使人体生产足够的造血材料,正确的睡眠则提供人体足够的造血时间,两者俱全,人体的造血机能就能够正常工作,血液总量就会逐渐增加,血气能量也就逐渐提高了。

人体造血的最佳时段,使从下午天黑之后到午夜一点,而且必须达到深度睡眠的状态。

因此,建议每周至少保证午夜12点之前,累计有8小时的睡眠。

4.按摩心包经在心包经的穴位进行按摩,这个方法最主要的效果,是消除心脏外部的心包积液,解除心脏所受的不必要的压迫,使心脏的正常功能得到发挥,有能力将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将堆积的废物带走。

5.减肥其实不是那么复杂的事,一般情况下,易发胖的人都会有肝郁,脾虚症状。

有时你觉得你吃的并不多可是还会发胖,而吃的多更不用说会更胖。

这些都是肝郁,脾虚造成症状。

针灸学(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11-胆)

针灸学(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11-胆)
〖人体穴位配伍〗 配风池穴、大杼治疟疾;配风池 穴治癫疾僵仆;配风池穴、合谷穴治风热上犯喉痹、 牙痛、痄腮、口歪。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本神
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神庭旁开3寸,神庭与头 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主治病症】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神经性头痛,眩晕,癫痫 2.其它:胸胁痛,脑卒中,中风后遗症。 【刺灸法】刺法:平刺0.5~0.8寸,局部酸胀。 灸法:间接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主治头痛、耳鸣、耳聋、目痛、瘿气等。 沿皮刺0.3-0.5寸。艾条灸5-10分钟。
头窍阴
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当天冲与完骨 的中1/3与下1/3交点处。
【功用】平肝镇痛,开窍聪耳。
〖主治疾病〗头痛,眩晕,颈项强痛,胸胁痛 ,口苦,耳鸣,耳聋,耳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强间穴治头痛;配只支沟 穴、太冲穴、风池穴治肝胆火盛之偏头痛或巅 顶痛。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完骨
当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找法:触摸耳垂后面, 有称为“乳突”的凸骨,从此骨下方沿后缘,触摸上 方的骨头,有一浅凹。一压,即有震动感,这就是此 穴
〖主治疾病〗头痛,颈项强痛,颊肿,喉痹,龋齿, 口眼歪斜,癫痫,疟疾。失眠、三叉神经痛、偏头痛 、颈部酸痛等。该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穴道 之一。
〖刺灸法〗向后平刺0.5~0.8寸;可灸。
曲鬓
位置:在头部,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 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主治:偏头痛,颊颔肿,牙关紧闭,鬓角痛, 小儿惊风。现多用于颞肌痉挛,三叉神经痛, 视网膜出血等
刺灸法:横刺0.3~0.5寸。可灸。 配伍:
配太阳、头维,有通络止痛的作用,主治偏头痛。 配冲阳、颊车,有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齿痛。 配廉泉、合谷,有清热开窍的作用,主治暴喑。

人体经络穴位图谱-胆经

人体经络穴位图谱-胆经
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 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
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颔痛,目锐眦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 马刀、侠瘿,汗出振寒,疟,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 踝前,及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主骨所生病:少阳行头身之侧,多骨节,故主骨所生病。其病“诸 节本皆经痛异”常、就“表百现节为皆下纵列”病、症“,骨嘴摇里而发不苦安,于好地叹”气等,胸均胁言痛骨节不病能。转侧, 甚则面孔像蒙着微薄的灰尘,身体没有脂润光泽,小腿外侧热,还可发 为足少阳部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酸痛等症。 本经穴主治“骨”方面所发生的病症:头痛,颞痛,眼睛外眦痛, 缺盆(锁骨上窝)中肿痛,腋下肿,如“马刀、挟瘿”等症,自汗出, 战栗发冷,疟疾,胸部,胁肋,大腿及膝部外侧以至小腿腓骨下段(绝 骨)、外踝的前面,以及各骨节都酸痛,足无名趾功能活动受限。
31.风市* Fēngshì (GB 31) 【定位】 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
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主治】 ● 下肢痿痹,遍身瘙痒 (祛风)
● 脚气(祛湿) 【操作】 直刺1~2寸。
风市 中渎
34.阳陵泉* Yánglíngquán(GB 34) 合穴,筋会 【定位】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 ● 黄疸,口苦,呕吐,胁肋疼痛
● 小儿急、慢惊风 【操作】 平刺 0.5~0.8寸。
头临泣
15.头临泣* Tóulínqì (GB 15) 足少阳、太阳与阳维脉交会穴
本神
【穴名】“取之可治目眩泪生翳诸症,居高临下,曰临泣”。
头,相对足而言;临,监督、治理;泣,泪出不止。穴能明目止阳泪白。
【定位】在头部,当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处。

经络养生一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经络养生一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2、运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灵枢.脉度》:“内灌脏腑,外濡腠理。”
经络的功能作用Ⅱ
3、协调阴阳,调节机能平衡 《灵枢.本藏》:“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 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4、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灵枢.刺节真邪》:“泻其有余,补其不足, 阴阳平复。”
辨证—归经

头痛: 前额部—阳明经
► 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汁有 多清,脑就有多清。”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 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反之,常 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 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 石。
► 《黄帝内经》里,“凡是十一藏取决于胆”因 此要有足够优质的睡眠以保胆经获得充足的能 量。
推荐肝、胆经养生
►1、敲打带脉:

选穴:带脉,章门,期门,京门
►2、敲打腿部外侧:

选穴:环跳,风市,阳陵泉,光明
►3、艾灸腹部募穴:
指导保健治疗穴位
《四总穴歌》:
►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胁肋支沟取,心胸内关某。
提示保健艾灸
谢谢大家!
何海凌
2010.03.15
第一部医学著作
►二千五百年前,中国诞生了第一部医学巨 著——《黄帝内经》,在这部典籍中,一个 重要的概念贯穿于全书,那就是经络。
经络描述
► 《黄帝内经》载:“经脉者,人之所以生, 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
►经脉则“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浮而 常见者,皆络脉也”,并有“决生死,除百 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的特点.
►肝經共十四穴,原穴 ►為太衝穴,絡穴為足 ►少陽膽經之光明穴。 ►與膽經相表裡,以裡 ►症虛症為主。

经络腧穴足少阳胆经PPT课件

经络腧穴足少阳胆经PPT课件
16
日月刺灸方法
中医教研室
刺法: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 可扩散至胸胁部。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10— 20分钟。
17
中医教研室
日月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
主治:胃脘痛,呕呃,腹胀,黄疽,胁肋疼痛, 太息,善悲等。
现代常用于治疗:肋间神经痛,胆囊炎,急慢 性肝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膈肌痉挛,疝气 等。
中医教研室
针灸学
上篇:经络腧穴
足少阳胆经
1
足少阳胆经
经脉循行
中医教研室
常用穴位 阳白 风池 京门 环跳 光明 悬钟
肩井 风市 丘墟
日月 阳陵泉
2
中医教研室
足少阳胆经 Gallbladder Meridian [GB]
风池
阳白
从耳后入耳前
属胆络肝
沿胸侧,过 季胁
沿下肢外 侧下行
出气街至环跳 光明:外踝上五寸 分出络脉至足大指
局部酸胀,并向头顶、颞部、前额和眼扩散。 2、平刺2.0—3.0寸,透对侧风池穴,局部酸
胀,扩散至头顶部。
灸法: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9
中医教研室
风池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
本穴为治疗头、眼、耳、口、鼻、脑、神志疾患以 及上肢病的常用要穴。
常用于治疗:感冒,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失眠, 电光性眼炎,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缩,鼻炎,耳 聋,耳鸣,甲状腺肿大,落枕,肩周炎,癫痫,中 风后遗症,吞咽困难,足跟痛等。
现代研究: 日月对胆汁分泌有促进作用,使胆囊收缩,有
利胆和排石作用。 针刺期门、日月对胆结石的临床排石率为69%,
对照组为20.5%(P<0.001)。
18
京门(气府、气俞)

足少阳胆经循行路线图及44个穴位位置图

足少阳胆经循行路线图及44个穴位位置图

足少阳胆经循行路线图及44个穴位位置图☆足少阳胆经头部穴位分布最多最密集,头部的穴位循行图看起来像一个背着大壳的蜗牛。

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会、侠溪、足窍阴,共44穴。

本经脉主治症候胆和肝密切相关,中医认为“肝主谋略,胆主决断”。

现代人思虑过度而行动不足,压制肝胆,造成身体不健康。

对胆经常加以敲击可改善食欲,提高消化功能,增加人的行动力。

除了主治肝胆病以外,本经上的穴位对侧头、目、耳、咽喉、胸胁上的疾病也有很好的疗效。

本经脉关键穴位风池除了能治疗头面部的一切疾患外,还是一常用的祛风要穴,内外风皆治;肩井治乳痈、难产;带脉善治赤白带下及腰胁痛;环跳治腰胯腿痛及下肢痿痹;风市为祛风湿的要穴,善治瘾疹瘙痒及下肢痿痹;悬钟除治疗下肢痿痹外还可以治疗项强、胸胁胀痛;01瞳子髎穴精确取穴:在面部,目外眦旁,眶外侧缘处。

主治疾病:目赤肿痛、目翳、青盲、白内障、迎风流泪。

02听会穴精确取穴:在面部,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03上关穴精确取穴:在耳前,下关直上,颧弓的上缘凹陷处。

04颔厌穴05悬颅穴精确取穴:在头部鬓发上,头维穴与曲鬓穴弧形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疾病:偏头痛、目赤肿痛、牙痛、面肿。

06悬厘穴精确取穴:在头部鬓发上,头维穴与曲鬓穴弧形连线的上3/4与下1/4交点处。

主治疾病:偏头痛、目赤肿痛、牙痛、面痛、耳鸣。

07曲鬓穴精确取穴:在头部,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主治疾病:1偏头痛、颔颊肿。

2目赤肿痛、牙关紧闭、暴喑。

08率谷穴精确取穴:在头部,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穴直上方。

主治疾病:1眩晕、呕吐、耳鸣、目痛。

2小儿急、慢惊风。

09天冲穴主治疾病:1头痛、耳鸣、耳聋、齿龈肿痛。

2惊恐、癫痫。

10浮白穴精确取穴: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穴与完骨穴的弧形连线的中1/3与上1/3交点处。

主治疾病:1头痛、耳鸣、耳聋。

2瘿气。

3肩臂不举。

11头窍阴穴精确取穴:在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穴与完骨穴的中1/3与下1/3交点处。

十二经络及常用穴位

十二经络及常用穴位

手阳明大肠经
经络名称:手 阳明大肠经
经络走向:起 于食指桡侧端 沿手臂外侧上 行过肩部止于
鼻翼旁
主要功能:调 节大肠功能治 疗便秘、腹泻
等肠道疾病
常用穴位:合 谷穴、曲池穴、
手三里穴等
经络名称: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
主要功能:调节胃、脾、大肠等消 化系统的功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经络走向:从头部开始向下经过颈 部、胸部、腹部、腿部最后到达脚 趾
背腰部常用穴位
命门穴:位于腰部具有补肾壮阳、强腰健骨的作用 肾俞穴:位于腰部具有补肾益精、强腰健骨的作用 腰阳关穴:位于腰部具有补肾壮阳、强腰健骨的作用 腰眼穴:位于腰部具有补肾壮阳、强腰健骨的作用 腰三里穴:位于腰部具有补肾壮阳、强腰健骨的作用 腰痛点:位于腰部具有缓解腰痛的作用
上肢常用穴位
针灸手法:包括针刺、艾灸、拔罐等 针灸注意事项:注意针刺深度、角度、力度等避免损伤血管、神经等组 织
经络和穴位的日常保健方法
穴位按摩:通过 按摩特定穴位达 到保健效果
经络拍打:通过 拍打经络促进气 血循环增强免疫 力
艾灸:通过艾灸 特定穴位达到温 经通络、祛风散 寒的效果
拔罐:通过拔罐 特定穴位达到祛 湿散寒、通经活 络的效果
太阳穴:位于眉梢与外眼角 连线的中点具有缓解头痛、 眼疲劳的作用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具有 提神醒脑、缓解疲劳的作用
颊车穴:位于下颌角前上方 具有缓解牙痛、口臭的作用
承浆穴:位于下唇下方凹陷 处具有缓解口渴、咽痛的作

胸腹部常用穴位
膻中穴:位于胸部正中可缓解胸闷、气短等症状 气海穴:位于腹部正中可缓解腹痛、腹泻等症状 关元穴:位于腹部正中可缓解腰痛、腹痛等症状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可缓解胃痛、腹泻等症状

针灸推拿胆经穴

针灸推拿胆经穴

针灸推拿胆经穴汇报人:日期:•针灸推拿胆经穴概述•针灸推拿胆经穴理论基础•针灸推拿胆经穴操作技巧目录•针灸推拿胆经穴适应症与禁忌症•针灸推拿胆经穴临床应用•针灸推拿胆经穴研究进展与展望01针灸推拿胆经穴概述针灸推拿胆经穴是一种通过刺激胆经上的特定穴位,以调节胆腑功能、治疗相关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定义针灸推拿胆经穴可促进胆汁分泌,改善胆道收缩和舒张功能,缓解胆囊炎、胆结石等胆腑疾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用定义与作用胆经穴位主要分布在头部、躯干和下肢,共44个穴位。

各穴位具有不同的功能,如促进胆汁分泌、缓解疼痛、调节情志等。

胆经穴位分布与功能功能分布针灸推拿胆经穴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其中详细描述了胆经的穴位和功能。

起源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针灸推拿胆经穴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中医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发展现代医学对针灸推拿胆经穴进行了大量研究,证实其具有确切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现代研究针灸推拿胆经穴发展历程02针灸推拿胆经穴理论基础经络系统与脏腑关系人体内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经络系统,它们纵横交错,沟通表里,贯穿上下,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脏腑关系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包括心、肝、脾、肺、肾等五脏和胆、胃、小肠、大肠、膀胱等六腑。

脏腑之间通过经络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经络系统,进而调节脏腑功能的治疗方法。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激发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原理推拿是一种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表面,以调节人体内部功能的治疗方法。

推拿通过手法刺激皮肤、肌肉、骨骼等组织,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局部代谢,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原理针灸推拿基本原理胆经穴位特性胆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躯干和下肢外侧。

胆经穴位具有疏通胆腑、调节情志、促进消化等作用。

胆经穴位作用胆经穴位可以治疗头痛、目赤、胁痛、口苦、呕吐、失眠等病症。

胆经

胆经

胆经在人身体里是一个很关键的一条经络,《黄帝内经》上说,胆主决断,跟人的情志很密切。

现代的人来讲经常会谋虑的东西太多,心里的压力太大,但是胆来讲,就帮助你把所谋虑的事情能够及时的去决断,如果你胆的功能强大,你所谋虑的事情就能够及时的被决断,你的心情也就会舒畅,如果你所谋虑的东西不能被及时的决断,你会产生抑郁,胆经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那咱们现在就看(胆经在人体里的走向),胆经起自眼角外,这个穴位叫瞳子髎;从这儿开始起,然后循头转一圈,转到脖子这儿叫风池穴,这个风池穴我们做眼保健操的时候是个主要穴位,它有明目的效果;然后又上到肩膀上,顺着肩膀、腋下下来,从肋骨走下来然后顺着大腿根,然后又跑到臀部后面去,顺着大腿的外侧直到脚外侧,在脚的第四趾和小趾这间的缝隙,这是一条整个的胆经。

胆经一共有四十四个穴位,是穴位众多的这么一个经络,而且它的作用也跟它的穴位一样,管的身体的部位非常众多,因为循行的路线太长。

胆经的第一个穴位瞳子髎,在鱼尾纹旁边,有眼疾的人是它的一个主治对象。

比如像青光眼,眼压过高,眼睛胀痛,都可以按摩眼旁边的瞳子髎来解决。

胆经在治疗偏头痛当中有一个要穴叫率谷穴,这个率谷穴很好找,在耳尖上三至五厘米处,有人头大点,头小点,你就上下找一找,很好找,用手点一点那块有个略微凹陷的地方。

如果你当时正偏头痛呢,这个穴是最敏感的点。

然后循着头下来,我刚才说的风池穴。

风池穴这个穴位很重要,如果我眼睛经常酸涩,在电脑旁边疲劳了,头目也眩晕了,这个时候把眼睛闭上,要用这个手的三指,也就是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一起来,按揉风池穴,风池穴在发际边凹陷处,按的方向是奔鼻子的位置,冲鼻子方向使劲,按的感觉是酸胀。

然后循着肩膀下来这有一个肩井穴,肩井穴怎么去找?这个肩井穴因为很重要,所以我们要把它找到。

把大拇指贴在脖子这儿,然后把手弯成弓形,中指的位置点的就是,点的这块肌肉上就是肩井穴。

这个肩井穴主要治疗痛症,不管你是头痛啊,眼痛啊,肩膀痛啊,都可以治疗。

第十一讲 足少阳胆经篇

第十一讲 足少阳胆经篇

第十一讲足少阳胆经篇胆经非常重要,尤其对于现在的春天,正是肝胆之气生发的时机,胆为肝之表,所以表现得更为明显,象很多女性朋友开春偏头痛或头顶痛,肩颈酸痛,晨起口苦,食欲降低,呕逆,环跳痛,胁胀痛等均和肝胆有关,所以要好好关注下胆经。

胆经的循行时间为晚上的23-1点,子时,子时为一阳初起,阴极阳升之时,所以我们提倡晚上11点前入睡,就是要呵护好这点初升的阳气。

如果长期11点以后才睡觉(睡眠就是阳气内收,神魂魄回到心肝肺归位),阳气本该慢慢回升但却没有先潜后升的过程,同样耗损胆内之阴(胆与肝相对本属阳,但阳中又分阴阳),引起胆汁分泌异常,时间久了,什么胆囊炎,胆结石,胆汁逆流等毛病就容易出来了。

胆经循经路线:胆经自外眼眦的瞳子髎穴开始沿脑外侧循行到颈旁,过肩井,下胸胁的日月,至腰侧带脉穴经腹股沟往大股侧环跳,下到腿外侧中,经风市阳陵泉一直到四趾外侧的足窍阴,共43个穴位,主要治疗胸胁,肝胆,发热,神经系统,头侧部,及眼,耳等病症。

胆经一共44个穴位。

在头部是分两条线的,所以胆经的偏头痛的人说痛到后面又回来前面了,这就是典型的胆经的问题导致的头痛。

胆经在头部从瞳子髎往后走到完骨。

又从完骨倒回来到本神,阳白,又转回去头临泣往后走。

这是胆经头部的线路,非常的迂回,像小肠经在肩膀部位一样的,所有身体迂回曲折的走向都是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比如我们胃的上脘和贲门交汇。

胃的下脘水分和十二指肠交接,这些地方都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肩膀痛和偏头痛都是迂回的经络走向,一如河道,迂回转弯就容易堵塞。

胆经是阳经,流注时间是晚上的11-1点。

子时。

胆经是腑,腑是没有动力的。

动力来源于肝和肾。

水生木。

胆是肝脏代泄物的出口。

头上有头发的地方是胆经耳后,耳后没有头发的地方是三焦经。

中间是督脉,旁开1.5寸是膀胱经。

每天晚上在11-1点醒来就是时辰病。

胆结石胆囊炎发作也多数人容易这个时间点。

在介绍胆经之前,我们知道中医的金水木火土五行,依次是相生的,木生火,那木到底是怎么生火的呐。

最新中医经络之——足少阳胆经ppt课件-PPT文档

最新中医经络之——足少阳胆经ppt课件-PPT文档

2023/12/27
39
头窍阴 Touqiaoyin(GB11)
【定位】
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
上方,当天冲与完骨的中1/3与下
1/3交点处。
【取法】
正坐或侧伏,在乳突后上
方,当浮白穴与完骨穴的连线上
取穴。
【特异性】
手足太阳、少阳之交会穴。
2023/12/27
40
头窍阴 Touqiaoyin(GB11)
起止穴: 瞳子髎──足窍阴
联系脏腑器官: 肝、胆、耳、目。
2023/12/27
5
足少阳胆经
二、主治概要
1、主要病候:
A 脏腑病:口苦、目黄、疟疾、头痛、颌痛、目 眦痛。
B 经脉病:缺盆肿痛、腋下肿、胸胁、股及下肢 外侧痛、足外侧痛、足外侧发热。
2、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侧头、目、耳、咽喉病、神志病、
足少阳胆经
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 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
下 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
之 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 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2023/12/27
2
释:
1、头角——当额结节部。
2、下加颊车——指经脉向下覆盖于颊车穴 部
2.其它:顶骨部疼痛,胃炎,小儿高热惊厥。
【刺灸法】
刺法:平刺0.5~1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颞
侧头部。
灸法:间接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2023/12/27
32
率谷 Shuaigu(GB8)
【配穴】
1、配听宫、翳风、中渚主治耳鸣,耳聋;
2、配人中、曲池、太冲有祛风清热镇惊的作用, 主治小儿惊风。

11十一足少阳胆经针灸推拿技术

11十一足少阳胆经针灸推拿技术
穴位
51.风.少池泽 [[定定位位]] 在在小颈指后末区节,尺枕侧骨,之距下指甲,角胸0锁.1乳寸。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主主治治]] 头乳汁痛少、,颈昏项迷强。痛、外感病。 [[操操作作]] 针浅刺尖微0.1下寸,或向点鼻刺出尖血方。向孕斜妇刺慎0用.。8-1.2 寸;或平刺透风府穴。可灸。
穴位
115..少足泽临泣 (输穴;八脉交会穴,通带脉) [定[定位位]]在在足小指背末,节第尺4侧、,5跖距指骨甲底角结0合.1寸部。的前方,第5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 [主[主治治]]偏乳头汁少痛,、昏目迷痛。、乳房胀痛、胸胁胀痛、足跗肿痛、瘰疬、疟疾。 [操[操作作]]直浅刺刺00..31-寸0或.5点寸刺。出可血灸。。孕妇慎用。
足少阳胆经
穴位
21..听少泽会 [[定定位位]] 在在小面指部末,节耳尺屏侧间,距切指迹甲与角下0颌.1寸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 [[主主治]] 乳耳汁聋少,,耳昏鸣迷,。齿痛。 [[操操作]] 浅直刺刺00.1.5寸-或1 点寸刺。出可血灸。。孕妇慎用。
足少阳胆经
穴位
31.阳.少白泽 [[定定位位]] 在在小头指部末,节眉尺上侧1,寸距,指瞳甲孔角直0.1上寸。。 [[主主治治]] 目乳汁赤少肿,痛昏、迷眼。睑下垂、口眼喎斜、头痛。 [[操操作作]] 平浅刺刺0.13寸-0或.5点寸刺。出可血灸。。孕妇慎用。
足少阳胆经

小结
足少阳胆经
谢谢欣赏
THANK YOU
足少阳胆经
穴位
41.头.少临泽泣 [[定定位位]] 在在小头指部末,节前尺发侧际,上距0指.5甲寸角,0.1瞳寸孔。直上,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处。 [[主主治治]] 头乳汁痛少、,目昏痛迷、。鼻渊、小儿惊风、癫痫。 [[操操作作]] 平浅刺刺00.1.3寸-0或.5点寸刺出。血可。灸孕。妇慎用。

人体经络穴位图谱胆经(一)

人体经络穴位图谱胆经(一)

人体经络穴位图谱胆经(一)人体经络穴位图谱胆经是中医学术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是经络穴位图谱的其中一条经络,也是人体内脏之一——胆的运行通路。

在中医治疗中常常会用到胆经来治疗各种疾病。

一、概述胆经是起于眼角的一条经脉,沿着颊部、颈部、胸部、腹部、大腿前面、膝盖等部位纵向贯穿,终止于足太阳膀胱经(即足太阳经)。

它与脾经交接于足太阳膀胱经的气海穴,与肝经交接于足太阳膀胱经的大敦穴。

二、穴位1.足少阳胆经:足小趾外侧开头,向上贯穿脚背、小腿外侧、胫骨前缘、膝外侧、大腿前外侧、阴部经腹下至睾丸或卵巢,在胸前(太阳重环)与任脉交会,直上出颈,至耳前上角。

2.手少阳胆经:手小指水间道上,向上贯穿手背,沿腕后外侧上行,沿前臂外侧,通过肘前的天井穴,上臂外侧进入肩部,上过肩髃,后上越窍下降至当阳穴,再从大椎穴出颅,沿颅后上过风府上顶最后止于睛明穴。

三、特点1.循行不正:在人体内胆经呈现出循行不正的状态,这是由于胆经所管辖的五脏六腑结构发育不一、大小不一引起的。

2.疾病较多:胆经是人体的外在过渡器官,功能复杂。

因此,它常常受到各种外部环境的影响,容易出现多种疾病,例如头痛、口苦、胸痛、呕吐等。

3.常用穴位:在治疗中,常用穴位有太阳穴、阳陵泉、四白、曲池、膻中等。

这些穴位通过按摩、针刺、敲打等手法刺激胆经以调节人体机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四、注意事项1.禁用方式:对于某些特定的人来说,按摩、针刺和敲打等手法是不适宜的,如孕妇、癫痫病人、心脏疾病患者等,应避免这些手法。

2.调养方法:平时可以多进行有氧运动、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疲劳、醉酒等。

饮食上要清淡、健康,贵在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肥腻油腻的食物。

结论:胆经是人体经络穴位图谱中的一条非常重要的经络,其对人体的多个系统、器官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可通过激活经络中的穴位起到调理身体的功能,是中医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在治疗时也要注意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针灸推拿胆经穴课件

针灸推拿胆经穴课件

临床应用:胆经穴位常用于治疗胆囊炎、胆结石、肝炎、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胆经穴功能主治
1
胆经穴是胆经上的穴位,具有疏肝利胆、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作用。
2
胆经穴主治胆囊炎、胆结石、胆道蛔虫病、肝炎、肝硬化、胆囊癌等疾病。
3
胆经穴还可以治疗头痛、头晕、耳鸣、耳聋、失眠、多梦、健忘、神经衰弱等神经系统疾病。
4
胆经穴还可以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便秘等。
胆经穴临床应用
治疗皮肤病,如痤疮、湿疹等
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等胆道疾病
治疗头痛、头晕、失眠等神经系统疾病
治疗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等
治疗眼科疾病,如近视、青光眼等
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痛、腹泻等
针灸推拿手法
针灸手法
推拿手法作用:疏通经络,调整气血,缓解疼痛,消除疲劳
推拿手法适应症:适用于各种疼痛、疲劳、失眠、消化不良等疾病。
手法注意事项ຫໍສະໝຸດ 胆经穴治疗疾病常见疾病
头痛:胆经穴可以缓解头痛,如太阳穴、风池穴等
失眠:胆经穴可以改善失眠,如神门穴、三阴交穴等
消化不良:胆经穴可以促进消化,如足三里穴、阳陵泉穴等
腰痛:胆经穴可以缓解腰痛,如环跳穴、委中穴等
03
食疗:多吃富含胆汁的食物,如菠菜、韭菜、豆芽等,促进胆汁分泌,保护肝脏健康
04
保健效果
缓解疲劳:刺激胆经穴,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
改善睡眠:刺激胆经穴,调节神经系统,改善睡眠质量
增强免疫力:刺激胆经穴,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
美容养颜:刺激胆经穴,促进新陈代谢,美容养颜
保健注意事项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身体不适

针灸十二透穴,治病效果显著!

针灸十二透穴,治病效果显著!

针灸十二透穴,治病效果显著!穴位仅仅是一个“点”,经络则是一条“线”,取穴宜少而精。

最佳是采用透穴法,达到“点线结合”,再配点刺,则是“点线面的结合”,方能达到针刺目的。

一、肩髃透极泉:肩髃为手阳明经与阳蹻脉之会穴,其功能可疏经络,祛风湿,利关节,调气血;极泉为手少阴心经起始穴,有清心宁神,通经括活络的功能。

二穴相透,可疏通阳明和少阴之经络气血,利于肩关节之恢复。

二、腋缝透胛缝:二者皆为经外奇穴,有舒筋利节、活血通络之功能,透刺可促进上肢功能恢复。

三、曲池透少海:曲池为大肠经合穴,可疏经络,调气血,利关节;少海为心经合穴,可疏经调气,二穴透刺可使二经经气贯通,气血通畅促进上肢功能恢复,尤可疏通肩肘关节之经气。

四、外关透内关:外关为三焦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阳维,可散风解表,通经活络;内关为心包经络穴,亦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为醒脑开窍法之主穴。

二穴相透可使三焦、心包及阴.阳维脉之经气疏通中风多与肝风内动有关,外关可镇惊熄风平肝,内关可宁心安神,舒肝降逆。

二穴透之使肝风平息,内风可灭也。

五、阳池透太陵:阳池为三焦经原穴,可疏散少阳风火,通达三焦经络,滋阴除烦;大陵为心包经俞穴原穴,可清心宁神,疏通心包,和胃宽胸。

二经原穴相透,可治其脏腑之疾。

六、合谷透后溪:合谷为大肠经原穴,有醒脑开窍,通调气血,疏风清热的功能;后溪为小肠经输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可清热解表,醒神通阳。

二穴透剌,可开窍醒神,清心豁痰,驱邪外出,恢复掌指关节之功能。

七、环跳透风市:二穴皆为胆经之穴。

环跳为足少阳、太阳之交会穴,有疏通经络,强腰益肾的功能,是治疗腰骶下肢疾患之要穴。

风市可祛风寒、强筋骨,主治下肢顽痹,腿膝无力。

二穴可疏通下肢的经络气血,是恢复下肢功能的要穴。

八、阳关透曲泉:膝阳关为胆经合穴,有疏风散寒,舒筋活血之功能;曲泉为肝经之合穴,功能舒筋活络,调理气血。

二穴透之可治膝关节僵直,屈伸不利,小腿麻木不仁。

针灸经络穴位_(彩图)

针灸经络穴位_(彩图)
二、主治病侯 本经腑穴主治喉、胸、肺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胸部的外上方,上肢掌面桡侧和手掌及拇指的桡侧。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左右各11个穴位。(如图)
手阳明大肠经
一、经脉循行
①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②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 经上臂外铡前边(手五里、臂臑),④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⑤下入缺盆(锁骨上窝),
针灸经络穴位 (彩图)
这里给各位学习中医针灸气功的朋友们提供比较完整的彩色针灸经络图,可以经常对照练习学习。看不清楚时可以再点击一 针灸穴位图一
针灸穴位图二
针灸穴位图三 人体经络图
二千五百年前,中国诞生了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在这部典籍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贯穿于全书,那就是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
二、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头、项、耳、目、咽喉病,热病,神经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聋,目黄,颊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指、掌尺侧、上肢背侧面的尺侧缘,肩胛及面部。起于少泽,止于听宫,左右各19穴(如图)。
足太阳膀胱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目内眦(睛明),上额交会于巅顶(百会,属督脉); 巅顶部支脉:从头顶到颞颏部; 巅顶部直行的脉:从头顶入里联络于脑,回出分开下行项后,沿着肩胛部内侧,挟着脊柱,到达腰部,从脊旁肌肉进入体腔,联络肾 腰部的支脉:向下通过臀部,进入腘窝中; 后项的支脉:通过肩胛内缘直下,经过臀部(环跳,属足少阳胆经)下行,沿着大腿后外侧,与腰部下来的支脉会合于腘窝中。从此
二、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

关于敲胆经的说明

关于敲胆经的说明

关于敲胆经的说明:如图每天在大腿外侧的四个穴位点,用力敲打,每敲打四下算一次,每天敲左右大腿各五十次,也就是左右各两百下。

由于大腿肌肉和脂肪都很厚,因此必需用力,而且以每秒大约两下的节奏敲,才能有效刺激穴位。

敲胆经是要敲两条腿,但一条腿一条腿敲还是两条腿一起敲随便你.敲胆经只是敲得大腿外侧的胆经筋有点热乎乎,就能刺激胆汁的分泌,并不要求很正确的穴位,当然有的先生女士对针灸穴位比较了解,力求到位,那很好,但对一些对针灸穴位不太了解的人就无需苛求,有敲就有作用,既不在乎穴位正确与否,也不在乎是否完全沿着经络线路,这要基本上是在大腿外侧胆经的通道上就一定不会白敲。

也不需要敲到小腿上,一是操作不方便,二是小腿上胆经与胃经的位置太近,用敲的方法要完全分开是不是有难度。

我希望的是我们所有愿意用这个方法来养身保健的人既能得到健康,又方便易行。

轻轻松松就得到健康。

敲胆经不需要很大力,不要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一般力度是敲不出瘀青的,如果分量不重就敲出瘀青来了,那是人体本身的凝血因子不足,需要补充胶汁类的食物,中国人有个补品叫阿胶,就有利于人体的凝血因子,其实阿胶的主要成分是驴皮,如果平时有进食猪皮,鸡皮等,这个问题就没有了。

如果瘀青是因为敲得太重而造成的,那就轻一点。

敲打胆经的时间:即23点至1点是气血进入胆经的时候,也就是说,敲胆经不应该在23点至1点之间进行。

如果是严格按照陈玉琴或者《人体使用手册》的做法,早睡早起,在23点以前甚至22点以前睡觉的话,本来也不应该有什么问题。

但是如果有时睡得晚,还继续在睡前敲胆经的话就不太好了。

所以利用白天的时间敲胆经是比较安全的做法,不会引起什么偏差。

第一部分文中提到的各个方法的具体操作方法1、敲胆经方法:身体平坐(坐在床上或者椅子上,保持一定高度使进一步操作方便即可),将一条腿搁在另一条腿上面,用自己的拳头从屁股开始敲,沿大腿外侧一直敲到膝盖,另一条腿也是这样,每次敲时要一下一下来,不要太快,不需要要很用力,把自己的手举起来,随势下降敲打就可以了,大概100多下就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33
〔配伍〕
〔操作〕
34
14.居髎 Juliao(GB29) 环跳 Huantiao(GB30) 〔定位〕 〔主治〕共性:祛风湿,强腰腿。 以局部治疗作用为主。 特点: 居髎:疝气,股内侧皮神经痛。 〔配伍〕 〔操作〕
35
36
15.风市 Fengshi(GB31) 中渎 Zhongdu(GB32) 膝阳关 Xiyangguan(GB33)
23
9.风池 Fengchi(GB20)
〔定位〕 〔主治〕 (1)清头目,利官窍。 A.各种头痛 B.咽喉病 C.目疾 D.耳疾 E.鼻病 F.面疾 (2)祛风解表
24
(3)醒脑开窍 (4)镇静安神 (5)现代应用于各种脑病 (6)截疟 〔配伍〕 〔操作〕 〔参考〕风池配太冲 ,治疗高血压。 风池配合谷、中脘治疗消化系统疾 病,对胃酸和胃蛋白酶有调整作用。
〔主治〕共性:(1)开耳窍 (2)疏经通络止痛 特点: 上关:长于治疗偏头痛。
12
• 〔操作〕: • 《甲乙》:“刺太深令人耳无闻” • 一曰:“针上关不得深,下关不得久。 ”
13
14
3.颔厌 Hanyan(GB4) 悬颅 Xuanlu(GB5)
悬厘 Xuanli(GB6) 曲鬓 Qubin(GB7) 〔定位〕 〔主治〕共性:清热散风,通络止痛。 〔配伍〕 〔操作〕
2
• (1)足少阳胆经经脉循行图示如下:
3
4
5
• (2)联络脏腑器官:
胆、肝、膈、目、耳。
6
(二)主要病候 1.经络病候: 寒热往来,头痛、目眩、目痛、颔肿,腋 下肿,耳聋,疟疾; 股及下肢外侧痛,足外侧发热等症。 2.脏腑病候: 胁肋疼痛,口苦,呕吐,胸痛,肝胆疾患。
7
《类经》:“胆味苦,苦走骨,故 胆亏骨所生病。又骨为干,其质刚,胆为 中正之官,其气亦刚。胆病则失其刚,故 病及于骨。凡惊伤胆者,骨必软,即是明 证。”
15
16
4.率谷 Shuaigu(GB8)
〔定位〕 〔主治〕(1)祛风清热 (2)祛风痰 为治疗风痰所致之偏头痛的要穴。 (3)镇静宁神 〔配伍〕 〔操作〕
17
5.天冲 Tianchong(GB9) 浮白 Fubai(GB10) 〔定位〕 〔主治〕祛风定惊,通络止痛。
〔配伍〕 〔操作〕
18
6.头窍阴 Touqiaoyin(GB11) 完骨 Wangu(GB12)
〔配伍〕 〔操作〕
29
12.日月 Riyue(GB24)胆募穴 京门 Jingmen(GB25)肾募穴
〔定位〕 〔主治〕共性:(1)通络止痛 (2)降逆止呕 特点: 日月:利胆(胆募)治疗各种胆腑病。 京门:(1)益肾利水(肾募) (2)止泻 〔配伍〕 〔操作〕
30
31
13.带脉 Daimai(GB26) 五枢 Wushu(GB27) 维道 Weidao(GB28) 〔定位〕 〔主治〕共性:(1)通络止痛 (2)调经止带 (3)行气化瘀消肿 特点: 带脉:腰冷、重痛。 带脉为病:“腰溶溶如坐水中。”
8
二)主要病候

• •
①口苦 ②目眩 疟疾 ③经脉所过部位病变
9
常用腧穴

本经共44穴 起于瞳子髎,止于足窍阴

重点掌握瞳子髎、听会、率谷、阳白、风池、
肩井、日月、带脉、环跳、风市、阳陵泉、光
明、悬钟、丘墟、足临泣、足窍阴16穴。
1.瞳子髎 Tongziliao(GB1)
〔定位〕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25
26
10.肩井 Jianjing(GB21)
〔定位〕 〔主治〕(1)通络止痛(局部治疗作用) (2)止咳平喘(深部脏器病变) (3)醒脑开窍 (4)部分妇产疾患 (5)强壮补益 〔配伍〕 〔操作〕
27
28
11.渊腋 Yuanye(GB22) 辄筋 Zhejin(GB23) 〔定位〕 〔主治〕理气活血,通经止痛。
41
42
特点: 阳陵泉:(1)筋会阳陵, 治疗一切经筋病变。
(2)疏肝利胆 治疗胆腑病,“合治内腑”。 阳交、外丘:镇静熄风 光明:(1)明目 长于治疗目疾。 (2)络穴 通调肝胆二经经气,长于治疗表 里两经病变。 43
阳辅:泻肝胆实邪。 悬钟:(1)髓会穴,补益肾髓。 (2)调理二便 (3)预防作用 悬钟配足三里化脓灸,预防中风。《千 金》 〔配伍〕 〔操作〕
44
17.丘墟 Qiuxu(GB40)原穴 足临泣 Zulinqi(GB41)输穴八脉交会穴 地五会 Diwuhui(GB42) 侠溪 Xiaxi(GB43)荥穴 足窍阴 Zuqiaoyin (GB44)井穴 〔定位〕 〔主治〕 共性:(1)清利头目,治头面五官病 A.头痛、项强。 B.目疾 C.耳疾
49
〔配伍〕 〔操作〕 足少阳胆经腧穴主治小结:
50
〔定位〕 〔主治〕共性:通经活络止痛 以治疗局部及下肢病变为主。 特点: 风市:(1)调理气血 (2)股外侧皮神经病变 (3)脚气
37
膝阳关:化湿散寒,疏通经络 用于膝经筋的病变。 〔配伍〕
〔操作〕
Hale Waihona Puke 38394016.阳陵泉 Yanglingquan(GB34) 合穴;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 阳交 Yangjiao(GB35)阳维脉郄穴 外丘 Waiqiu(GB36)郄穴 光明 Guangming(GB37)络穴 阳辅 Yangfu(GB38) 悬钟 Xuanzhong(GB39)八会穴之髓会 〔定位〕 〔主治〕共性:通调经气,通络止痛。
足少阳胆经
THE Gallbladder Meridian of Foot-shaoyang
1
目的要求
• 1 . 掌握足少阳胆经的体表循行,及其脏腑属络 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重点掌握所讲述的常
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刺灸方法。
• 2.熟悉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 • 3.了解其余穴位的内容。
45
46
47
(2)利胸胁
(3)通络止痛 (4)调理肝胆脏腑之气 特点: 丘墟:原穴。 (1)治疗胆腑病常用。 (2)调理少阳 (3)清热消肿 足临泣:(1)长于治疗目疾 (2)通乳消肿
48
(3)调经
(4)八脉交会穴 (5)疟疾 地五会:(1)乳痈 (2)内伤吐血(临床少用) 侠溪: 有较强的泻热作用。 足窍阴:(1)泻热 (2) 醒脑开窍 (3)止痛平喘
〔定位〕 〔主治〕共性:祛风清热 特点:头窍阴:清头聪耳 长于治疗五官七窍病证。 完骨: (1)祛风通络止痛作用较强。 (2)宁神定惊 〔配伍〕 〔操作〕
19
7.本神 Benshen(GB13) 阳白 Yangbai(GB14) 头临泣 Toulinqi(GB15)
〔定位〕 〔主治〕共性:以局部治疗为主。 (1)治头面五官病 (2)通调经气 特点: 本神:镇静安神 阳白:疏经通络 长于治疗面部疾患。
〔主治〕疏风散热,明目止痛 以治疗头痛、目疾为主。 〔配伍〕: ①治疗眼疾要穴,可用于目赤肿 痛、目翳、青盲; ②通络止痛——偏头痛
11
2. 听会 Tinghui(GB2) 上关 Shangguang(GB3) 〔定位〕 耳屏间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 耳前,下关直上,颧弓上缘凹陷处.
口呈凹陷中。
20
头临泣:(1)泻热 (2)利胸胁 (3)和解少阳 (4)镇惊宁神
〔配伍〕
〔操作〕
21
22
8.目窗 正营 承灵 脑空
Muchuang(GB16) Zhengying(GB17) Chengling(GB18) Naokong(GB19)
〔定位〕 〔主治〕共性: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配伍〕
〔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