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起点学针灸:如何选对经络穴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零起点学针灸——选经初探

针灸作为一种外治方法,所有的治疗,都是从选择治疗部位(选穴)开始的。

而选穴,也正是无疾当年学针灸时,最感头痛的事。

课本上治疗头痛的穴有几十个,怎么选?治疗咳嗽、胃痛、腹泻,乃至癫狂、热病,哪个病都有几十个穴写着能治,是要全部针一遍?还是只能自己一个个去尝试?还是遵照某老的经验按图索骥?针灸选穴,究竟有怎样的章法可循呢?

本质上看,针刺治疗部位的确定,离不开三个要素:经度、纬度和深度。与之相应的,选穴离不开三个环节:选经、选部和选层。今天先着重讨论第一项,选经。

选经,往往是针灸选穴的第一步。

临床选择某条经脉施行治疗,大多基于两点考虑:从病变位置直接判断,或从经脉—脏腑关系间接判断。

对于外在的,体表可见可察的异常,如面部起痘,满脸都是,鼻旁尤甚,可以据其病位所在,直接选择阳明经治疗。

而内在的,涉及脏腑的病变,如常年腹泻,大便时感黏腻,从脏腑病位断,是病在脾脏;进而可以通过脾脏-足太阴经间的联系,选足太阴经治疗。

以上是针灸选经的两条基本思路。由此出发,则病在外者,多从手足六阳经着手;病在内者,主要从手足六阴经,以及足阳明、足少阳等八条经脉考虑。至于手三阳经与足太阳经,为何在此不强调其与脏腑之间的联系,《针理》章中曾有提及,下文还会详讲。

需要说明的是,筋骨类疾病,如肩周炎、踝关节扭伤,《黄帝内经》称为经筋病。其治疗部位选择,强调“以痛为腧”,即选择痛处或压痛处治疗。所谓“筋部无阴无阳,无左无右,候病所在”,病在阴则选阴经,病在阳则选阳经。

又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谓内、外,仅是根据病症出现的具体部位所做的粗略区分,即以体表可见可察诸部为外,如周身皮部、头面官窍、项腰背部及四肢部;以体内不可见的脏器为内,如脑肺心肝脾肾胃肠胆膀胱等。

这种大体分类方法,有便捷实用的好处,却难免也有粗陋之嫌。比如过敏性鼻炎,遇风感寒即喷嚏、流涕不止,从经脉考虑,则鼻在正前方当选阳明;从脏腑考虑,则病在肺,须用手太阴经。两者间存在矛盾。

要解决此类问题,一方面需要从《断法》章中寻找依据,判断出对此患者来说,病位在肺,抑或胃肠,从而选手太阴或阳明为主治疗。另一方面,离不开对十二经脉主治病症的系统学习,从经脉而非脏腑的角度,重新审视疾病。这里先从手足、阴阳两方面,对十二经脉的特性做些整体介绍。

先看手经与足经。试想眼前一个直立的人,从头到脚,宛如大树,双足为根,头顶为巅,身躯为干,手臂为枝。换作房屋框架来比喻,则下肢如柱,承载一身之

重;上肢如檩,张举四维之阔。从足六经,尤其是足三阳经的循行来看,从头到脚,贯穿周身。

相比之下,手六经与身体之间,则仅是联系,而不能贯行。《黄帝内经》中除了十二经脉的系统外,还常将足六经独立作为一个系统,却从未对手六经单独强调。

讲了这许多,从比喻到说理,再到引经据典,只为说明一个道理:手经与足经相比,足为干,手为支。

那么作为治疗,守正用干,出奇用支。御敌之法,以正合,以奇胜。总要有正规军,与敌军可以旗鼓相当;出奇制胜,要在势均力敌的基础上开展。也就是说,日常培补根基也好,遭敌两军对垒也罢,足经的重要性都远甚于手经。无以正合,总靠出奇制胜,终非长治久安的大计。

再看阴经与阳经。

三阴三阳虽然都有各自的特点,但作为整体,阴阳经的选择,仍然有其大体规律可循。

从形态性状上看,阴经体表处多柔软疏松,阳经则较刚硬致密。

从经脉关联上看,阴经通于柔软的内脏,阳经多连于刚强的筋骨。

从病理反应上看,阴经应结多循经脉呈线形排布,以大小、形态各异的结节最常见;阳经应结多集中在节旁、筋旁、肌肉隆厚处,常见条索、肌肉僵硬以及肌肉起止点附近的应结。

所以,凡皮肉筋骨类疾病,更多从阳经选穴;五脏六腑病症,须重点考察阴经应结。

具体来看,十二经脉各自的主治病症有怎样的规律可循呢?如此宏大的题目,必然离不开对先贤经验的总结。

《灵枢•经脉》篇,即有对十二经脉主治规律的系统整理,其价值无以复加,堪称经典中的经典。此外,1973年马王堆出土了两个版本的《十一脉灸经》,业界公认为《经脉》篇的祖本,无论从形式编排上,还是内容详略上,均可作为《经脉》篇的重要参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