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11蒙特威尔第牧歌创作与其歌剧的关系研究——以奥菲欧为主要分析对象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特威尔第牧歌创作与其歌剧的关系研究

——以奥菲欧为主要分析对象

选题意义

蒙特威尔第是跨文艺复兴和巴洛克两个时代的伟大作家,集杰苏阿尔多的牧歌风格与威尼斯乐派的音乐风格于一身,他以这些传统为出发点,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将自己用以创作的每一种体裁都进行了革新,发展出完全属于他自己的、个性鲜明的新风格,是欧洲歌剧的奠定人。他的歌剧创作不仅带来新的变革与风格特征,被誉为‘近代歌剧之父’。他的牧歌情意盎然,技巧纷陈,自成一完美的音乐世界,因此许多人以"具有表达力的不和谐音"相称。蒙特威尔第的歌剧更符合现代人对歌剧的概念。就我们的观点来说,出现于蒙特威尔第之前的音乐,甚少具有斐然的个人风味,唯独蒙特威尔第在这方面显得出类拔萃。他那强而有力、风味盎然,又能将心境表达淋漓的声音,藉着清晰直接的方式,赞颂著人生的喜怒哀乐。

通过具有代表性的歌剧分析,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作曲家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以音乐学分析的方法,从多个角度探索蒙特威尔第歌剧的创作背景,创作观念以及创作手法,试图探究欧洲早期歌剧体裁发展和变化之内在联系与演变轨迹。追寻在文艺复兴与巴洛克交替之时,作曲家创作这部歌剧所运用音乐手法的深层次社会原因、文化原因及客观原因,以及对后世歌剧的影响。了解蒙特威尔第牧歌音乐中的多样性,对我们了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至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文化的动态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综述

对于蒙特威尔第的研究,国内的资料不少。但是已出版的著作,包括翻译的著作在内,大多是对蒙特威尔第做大概的介绍,国内对于蒙特维尔第牧歌的研究,就目前所知,除了王次炤等翻译的约翰·阿诺德的《蒙特维尔第牧歌》外,几乎没有一本有关蒙特威尔第本人及其牧歌研究的专著,其他对其牧歌的研究也只是散见于各类相关论文中或有关蒙特威尔第的传记、作曲技法研究中的简略介绍,多数是普及型读物;与之相关的音像作品的匮乏,也让研究陷于停滞,因此还留

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美国音乐学家格劳特的《西方音乐史》在‘牧歌及其有关形式’的这一部分中,简单介绍了蒙特威尔第的生平和他的牧歌集的出版日期;在‘早期歌剧’这一部分中,简单提到了他的两部歌剧《奥菲欧》与《阿里安娜》。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在‘蒙特威尔第和他的《奥菲欧》’一节中,阐述了蒙特威尔第的歌剧创作,提到了《奥菲欧》是他的的第一部歌剧,并对《奥菲欧》进行了简单的音乐特点,创作风格的分析。

德国音乐学家乌尔夫·科诺尔德的《蒙特威尔第》一书中比较具体的描写了蒙特威尔第的生平,以及所处的时代以及他的作品。但是此书也是一本音乐普及的传记丛书,并没有深入的研究其作品。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有关蒙特威尔第的音乐研究在国内尚停留在初步研究阶段。虽然蒙特威尔第被认为是音乐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作曲家,但是目前在国内,所作的研究仅停留在表层的概括性描述。有的也仅仅是其歌剧《奥菲欧》的分析与介绍,但是对其歌剧创作内在结构与关系的研究较为少见。

因此本文从音乐美学角度出发,致力于研究把“以人为本”、表现人的情感以及音乐为戏剧性服务的观念和追求,以自身的思想观念和审美追求为起点,以管弦乐队新的组合方式与功能设计,在创作实践中加以体现,以期为蒙特威尔第的研究成果添砖加瓦。

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通过对蒙特威尔第的歌剧分析,追寻在文艺复兴与巴洛克交替之时,作曲家创作这部歌剧所运用音乐手法的深层次社会原因、文化原因及客观原因。采用音乐学分析的研究方法,对音乐的本体—歌剧谱本进行分析。除此之外,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综合运用美学,音乐形态,文献学等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全方位的关照。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从蒙特威尔第的歌剧《奥菲欧》入手,去研究巴洛克时期的歌剧艺术审美特征。从一个时代的典型艺术形式和典型的艺术作品来分析这个时代的艺术特征,可以将这个时代的艺术特征更加生动鲜活的展现出来。

一、蒙特威尔第与《奥菲欧》

二、民歌元素的牧歌启发《奥菲欧》

三、创作手法上的一脉相承

四、《奥菲欧》的美学价值源于牧歌对民族性与优秀技法的有机吸收

西方歌剧音乐多来源于希腊神话故事,“奥菲欧”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在西方音乐史中,他被应用于音乐的各个领域。其中有交响诗、歌剧、舞剧等等,当然其中被运用最多的是在歌剧领域。1600多年前,雅科波·佩里(Jacopo Peri)[1]以它为题材创作了音乐史上保留至今的最早的歌剧——《尤丽迪茜》,到19世纪奥芬巴赫轻歌剧《地狱中的奥菲欧》对此题材的荒诞性处理。累计大约有20多位作曲家将它搬上了歌剧舞台,可见这个故事在音乐创作发展中有着很重要的位置。不例外的,西方歌剧发展史上两位举足轻重的人物——蒙特威尔第和格鲁克也分别以这一题材创作了歌剧,它们都是音乐史上的奇葩。从两位作家的贡献上看,蒙特威尔第确立了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以及管弦乐序曲等模式,从而确立了歌剧的结构,对早期歌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格鲁克则是处于正歌剧衰落的时候,发起一场浩大的改革将歌剧艺术引向了新的历史进程,他的一系列举措包括加强音乐与戏剧的结合,去除以炫技为目的的咏叹调中的华彩段落,精炼戏剧结构,采用有伴奏的宣叙调,把序曲作为歌剧的有机部分,使音乐和戏剧融为一体等等,他的改革使歌剧这一体裁重新焕发了生机。两位大师以同一题材创作的歌剧,不仅是两位作曲家风格成熟时期的力作,同时也是时代精神的典型象征。

歌剧在十六与十七世纪之交的诞生无疑是西方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音乐与戏剧的结合标志着音乐艺术的戏剧性体现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作为一种体裁, 歌剧拓展了音乐艺术表现的可能性, 它所独具的丰厚的戏剧蕴含也深刻地影响了其他音乐体裁的发展。在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 西方音乐可以基本上分为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两个领域, 而歌剧在巴洛克伊始的出现自然地改变了西方音乐的分类, 歌剧、声乐、器乐这三大领域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构建起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直到如今, 这三大领域依然是音乐发展的基本门类。

1.奥菲欧的渊源

奥菲欧源于希腊神话“俄耳浦斯和欧律狄刻”中的男主人公俄耳浦斯(Orpheus),由于语种和翻译的不同,在传承的过程中有一些小变化,很多人也将其译为“奥尔菲斯”、“奥尔菲”和“奥菲欧”等。而女主人公欧律狄刻(Eurydice)也由于同样的原因被称为“欧丽蒂丝”、“欧丽狄西”和“尤丽狄茜”等。奥菲欧是色雷斯国王欧亚格罗斯与缪斯女神卡莉俄佩所生的儿子,是希腊神话传说中的乐神。他不仅是一位歌唱家也是一位竖琴演奏家,他手里时刻拿着一把竖琴(太阳神阿波罗赐予他的),为爱情、为生活尽情地弹着、唱着。奥菲欧的歌声和琴声有着神奇的力量,当他弹琴、唱歌的时候,人群会立刻聚拢过来,鸟儿会安静下来,岩石会被感动,连树都会拔地而起跑过来聆听,这足以证明奥菲欧的音乐魅力。

然而真正的爱情似乎总要接受上帝的考验,奥菲欧与尤丽狄茜也一样。奥菲欧的妻子尤丽狄茜在野外玩耍时不慎被毒蛇所伤并死去,悲痛欲绝的奥菲欧决定去地狱里寻找妻子。于是他带着竖琴闯入了冥界,他用自己真诚的琴声和歌声感动了顽固无情的冥王哈德斯加,冥王决定为他开一个先例,允许他把妻子尤丽狄茜带到人间去,但条件是从冥界走到人间的路上不许回头看尤丽狄茜。奥菲欧痛快地答应了,但由于爱妻心切,在地狱通往人间的路上还是不禁回头看了一眼尤丽狄茜。违反了约定的奥菲欧再一次失去了妻子,独自悲伤地回到人间。永远失去妻子的奥菲欧再也没有心情弹奏和歌唱快乐的旋律,这也是导致他生命终结的原因。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一群妇女邀请奥菲欧为她们弹琴唱歌,但被因痛失妻子而伤心悲痛的奥菲欧毅然拒绝了。恼羞成怒的那群妇女们借着酒精的力量把奥菲欧杀了,他手中的竖琴最后被太阳神阿波罗挂在天空,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天琴星座。

自古以来,奥菲欧作为希腊神话中的经典爱情故事,以其特有的跌宕起伏的剧情吸引了无数艺术家,成为希腊神话中最能赋予艺术家灵感的一个。经常被人们选用为题材进行音乐、美术、戏剧和文学等方面的创作。在西方,仅以这故事为题材的歌剧不下于百部。自有歌剧以来,奥尔菲斯及其传说就是音乐剧中被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