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苏教版一下21《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谁知盘中餐, 盘中餐 谁知盘中餐, 辛苦 粒粒皆辛苦。 粒粒皆辛苦。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谁)
很辛苦。 (干什么)
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 道理?
告诉了我们粮食来得不容 易,人人都要爱惜粮食。
万夫午禾 农收辛闲苦
悯 农
可怜
农夫 秋收
闲
万颗子
悯农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和
禾
河
荷
1、田野里的(禾 )苗长得绿油油的。
2、池塘里开满了(荷 )花。
3、鱼儿在小(河 )里游来游去。 4、小明(和 )青青在(河 )边玩。
心
新
辛
1、爸爸工作了一天,很(辛 )苦。
2、今天,妈妈给我买了(新 )衣服, 我很开(心)。 3、爸爸妈妈抚育我们很(辛 )劳,祝 他们每天都有好(心 )情!
zhǒng
(
种子 )
种
zhòng
(
子
种树
)
zi zǐ
(
种子 )
(
子女 )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粟 粮食的种子 子 成熟的庄稼
四海无闲田,
农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悯农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唐 李绅
诗人用“春种”到“秋收”, 用“一粒粟”到“万颗子”的变化, 讲了农民一年的辛勤劳动。可诗的 结尾勾勒出的却是一幅悲惨的画面: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诗 人以这样强烈的对比,揭示了古代 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表达了诗人 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pán
lì
jiē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ppt课件
无:没有 闲:空着 犹:还是
为什么农民
还会被饿死呢?
春种一粒粟,
秋天收获很多粮食
全中国所有的田地都种上了庄稼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民还是全部饿死了
农夫犹饿死。
春天种下一粒种子
写农民大丰收的句子是 ( ). 写农民可怜生活的句子是 ( )
悯农
春 种 / 一粒粟,
。
锄禾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我 )。
写农民辛苦种庄稼的句子是: ( )。 我们要节约粮食的句子是 ( )!
连线 锄禾日当午,
每一粒米都是辛苦种出来的。 农民顶着炎热的太阳种庄稼。
汗水滴落在禾苗下面的土地里。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有谁知道盘子里的粮食从哪儿来的?
禾
锄禾 禾苗
午
上午 中午 午饭 午觉
辛
21、古诗两首
锄禾
锄禾
。
我看见(
)!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锄禾:用锄头给禾苗除草。 日当午:在夏天中午最热的时候。 汗滴:农民汗水滴落。 禾下土:禾苗下面的泥土里。
谁知:有谁知道 盘中餐:盘子里的粮食。 皆:都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当我们看见( 想对( )说:(
秋 收 / 万 颗子。
锄禾
四海 / 无 闲 田,
农夫 / 犹 饿死。
农
农民 农业
收
收入 丰收 收到 收获
万
万一 千万 成千上万
闲
空闲 休闲 闲事 悠闲 闲——忙
夫
农夫 夫人 丈夫
辛苦 辛劳 辛勤 艰辛 千辛万苦
有哪些关于勤俭的诗句
有哪些关于勤俭的诗句1.12首关于勤俭节约的古诗有哪些1、《悯农二首其一》唐代:李绅因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2、《悯农二首其二》唐代:李绅原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3、《咏史二首·其二》唐代:李商隐原文: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译文: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
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为什么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想要远行,却没遇见千里马,力单势孤,难以拔动蜀山的猛蛇。
有几人曾经亲耳听过舜帝的《南风歌》?天长地久,只有在苍梧对着翠绿的华盖哭泣份儿。
4、《诫子书》两汉:诸葛亮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5、《度关山》两汉:曹操原文:天地间,人为贵。
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古诗两首:《锄禾》与《悯农》讲义
引导读者继续学习和欣赏古诗
古诗学习建议
建议读者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学习古诗,可以通过阅读古诗注 解、鉴赏辞典等途径,了解古诗的背景、意象和内涵。
古诗欣赏方法
鼓励读者在欣赏古诗时,注重感受诗中的意境美、语言美和 韵律美,通过吟诵、朗诵等方式,深入体会古诗的韵味和魅 力。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诗词艺术。
05
结束语
总结古诗的意义和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
这两首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 贵遗产,通过它们我们可以了解 古代农村的生活、劳动场景以及
农民的情感。
艺术教育价值
古诗的高度艺术性和凝练性,使 其成为语文教育和文学艺术教育 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
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人文关怀价值
古诗中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刻 同情和尊重,以及对社会现象的 关切,体现了深厚的人文精神, 有助于培养现代人的社会责任感
自然敬畏
诗中对天气的关注,如“日当午”的炎热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期 盼,表现出古代农民对自然的敬畏,提醒人们要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
对勤劳节俭传统美德的弘扬
勤劳致富
诗中描绘的农民勤劳耕作的形象,传达了勤劳致富的观念,鼓励人们通过辛勤劳 动创造财富和美好生活。
节俭持家
古诗强调节俭的重要性,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节俭精神,提醒人们 珍惜劳动成果,勤俭持家,反对奢侈浪费。
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农民的辛勤。
02
深邃的社会意义
诗歌不仅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更深刻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贫
富差距。诗中的农民辛勤劳作,却仍然难以温饱,从而唤起读者对社会
现实的深刻反思。
03
简练明快的语言风格
古诗《悯农二首》(作者李绅)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悯农二首李绅[唐代]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标签早教古诗100首、忧国忧民、组诗、农民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注释粟:泛指谷类。
秋收:一作“秋成”。
子:指粮食颗粒。
四海:指全国。
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犹:仍然。
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一作“飧”。
熟食的通称。
赏析第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
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
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
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
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
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
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第二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
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
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ppt课件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我看见(
)!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锄禾:用锄头给禾苗除草。 日当午:在夏天中午最热的时候。 汗滴:农民汗水滴落。 禾下土:禾苗下面的泥土里。
谁知:有谁知道 盘中餐:盘子里的粮食。 皆:都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ຫໍສະໝຸດ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当我们看见( 想对( )说:( ),我 )。
读一读 儿 歌 你能做 到吗?
pèng pèng 大米饭,喷 喷 香,农民伯伯种的粮。 chā yāng 春天育苗又 插 秧,夏天还要地里忙。 zhù yì luàn sǎ 我们吃饭要 注 意,不要 乱 洒米和汤。
苏教版《古诗两首(锄禾、悯农)》教学反思
苏教版《古诗两首(锄禾、悯农)》教学反思《锄禾》和《悯农》是最近所教的两首古诗。
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的理解这两首诗,自己翻阅了相关资料,对这两首诗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锄禾》和《悯农》是李绅的作品,李绅,字公垂。
诗的第一首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罗隐《雪》)是的,丰收了又怎样呢?“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
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
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答案是很清楚的。
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
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
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
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第二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
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
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本来粒粒粮食滴滴汗,除了不懂事的孩子,谁都应该知道的。
但是,现实又是怎样呢?诗人没有明说,然而,读者只要稍加思索,就会发现现实的另一面:那“水陆罗八珍”的“人肉的筵宴”,那无数的粮食“输入官仓化为土”的罪恶和那“船中养犬长食肉”的骄奢。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锄禾、悯农)》课件PPT
为什么农民还会 被饿死呢?
春种一粒粟,
秋天收获很多粮食
秋收万颗子。 全中国所有的田地都种上了庄稼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春天种下一粒种子 农民还是全部饿死了
写农民大丰收的句子是
( )
写农民可怜生活的句子是
(
)
诗人用“春种”到“秋收”, 用“一粒粟”到“万颗子”的变化, 讲了农民一年的辛勤劳动。可诗的 结尾勾勒出的却是一幅悲惨的画面: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诗 人以这样强烈的对比,揭示了古代 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表达了诗人 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告诉了我们粮食来得不容 易,人人都要爱惜粮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当我们看见( 想对( )说:( ),我 )。
读了这首古诗, 你明白了什么?
不能( 因为(
), )!
写农民辛苦种庄稼的句子是:
(
我们要节约粮食的句子是 (
)。
)!
连线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每一粒米都是辛苦种出来的。
lì
jiē
xīn kŭ
盘
粒
皆
辛苦
wàn shōu xián nóng fū
万
收
闲
农 夫
mǐn
《悯农》
可怜的
作者:李绅
mǐn 悯 农 zhòng sù 春 种 / 一粒粟, zǐ 秋 收 / 万 颗子。 xián 四海 / 无 闲 田, yóu 农夫 / 犹 饿死。
悯农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21
李绅:字公垂(772—846), 唐代诗人,江苏无锡人。他是新乐 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对唐代诗歌 的创作与繁荣,作出了理论和实践 两方面的贡献。曾写过《新题乐府》 二十首,可惜今已失传。李绅的诗, 感情朴实、语言平易近人。
锄禾和悯农是一首诗吗
锄禾和悯农是一首诗吗
锄禾和悯农是一首诗,这首诗是叫悯农。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
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
《悯农》原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作者简介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出生于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
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李绅六岁时丧父,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
元和元年(806年)中进士,补国子助教。
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会昌六年(846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
追赠太尉,谥号“文肃”。
一年级古诗词必背悯农
一年级古诗词必背悯农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和对粮食来之不易的感慨。
这首诗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必背的古诗词之一,它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古代农民的生活,还能培养他们节约粮食的意识。
《悯农》共有两首,分别是: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辛勤耕作的情景,春天播种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能收获成千上万的粮食。
然而,尽管土地被充分利用,农民们仍然面临着饥饿的困境。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在烈日下劳作的辛苦,汗水滴落在土地上,每一粒粮食都凝聚着他们的辛勤劳动。
诗人以此提醒人们,要珍惜粮食,因为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
在教学这首诗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 农民为什么要在烈日下劳作?
2. 为什么即使土地被充分利用,农民们仍然会面临饥饿?
3.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粮食,以表达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尊重?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不仅能够背诵古诗词,还能够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培养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悯农》锄禾古诗
《悯农二首》唐代:李绅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释义:
其一: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其二: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扩展资料:
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
李绅六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庐氏带着他迁居润州无锡(今属江苏),由母亲躬授学业。
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
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
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
《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平等的现实的不满。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两首(锄禾、悯农)》课文及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两首(锄禾、悯农)》课文及教案【课文】锄禾(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悯农》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教案】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时划分:两课时2003年5月21日第十四周星期四第一节第一课时一、课前说说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二、学习古诗《锄禾》1、出示古诗图文: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
禾:禾苗。
“锄未‘是什么意思呢?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
看图:图上画了什么?(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
”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四、指导写字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粒”左窄右宽。
“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3、生描红、临写。
教学后记:学生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学会要爱惜粮食。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四海无闲田,
四海:指全国。 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诗句意思: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
农夫犹饿死。
犹:仍然
诗句意思:农夫却仍然被饿死了。
悯农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禾苗 hé
上午 wǔ
下午 午觉 午休
辛苦 xīn
辛勤 qín
吃苦 kǔ
苦笑 苦瓜
农民 nóng
粒 粒 皆 辛 苦。
每一粒 都是
诗句意思: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辛辛苦 苦种出来的。
谁 知盘盘谁中知中盘餐餐中,餐, 粒粒皆辛苦。
粒 粒 皆辛辛苦苦。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 道理
告诉了我们粮食来得不容 易,人人都要爱惜粮食。
悯农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什么时候 ,
谁, 用锄头给禾
火辣辣的太阳 当头照
苗松土、除草。
。
锄禾日当午,
太阳 正当 中午
诗句意思:中午的时候,太阳火辣辣的照在头 上,农民还在给庄稼锄草、松土。
汗滴禾下土。
诗句意思:头上的汗滴到了禾苗下的泥 土里。
锄 禾日日当当午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碗
饭
诗句意思:有谁知道,碗里的饭。
2 1、
李绅:字公垂 772—846 , 唐代诗人,江苏无锡人。他是新乐府 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对唐代诗歌的创 作与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写 过《新题乐府》二十首,一生最闪光 的部分在于诗歌。李绅的诗,感情朴 实、语言平易近人。
pán lì jiē
盘粒皆
hé wǔ xīn kǔ
悯农古诗三首全文
悯农古诗三首全文
以下是介绍悯农古诗三首的全文:
悯农古诗是古代著名诗人李绅写的三首诗,反映了古代社会庶民深厚的苦难,以及对农业生产的赞颂。
正因为这样,悯农古诗一经问世,就被广泛流传,成为传世经典。
以下是三首古诗的全文:
1.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古诗通过描绘农民在田地里劳作的一幕,展现出农民艰苦卓绝的生活,呼吁社会各界对其多加关注。
诗人以平实、朴实的文字,使读者深深地感受到农民精神力量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2. 七律·悯农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 绝句·悯农三首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这两首诗是同一主题的延伸,也是李绅在悯农诗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的作品。
诗人通过对农业生产的点滴描绘,反映出庶民艰辛,呼吁社会各界重视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同时也抒发了对家国、对人民的深情厚爱。
总之,“悯农古诗三首”的诸多版本,早已融入国人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了历史悠久的民间经典,诠释着中国历史和文明中的千丝万缕。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ppt课件
写农民辛苦种庄稼的句子是: ( )。 我们要节约粮食的句子是 ( )!
连线 锄禾日当午,
每一粒米都是辛苦种出来的。 农民顶着炎热的太阳种庄稼。
汗水滴落在禾苗下面的土地里。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有谁知道盘子里的粮食从哪儿来的?
1、
禾: 当午: 盘中餐: 皆: 2、我想对农民伯伯说:( 我要对浪费粮食的人说: ( )! 3、填空 一( )古诗 一( )米 一( )汗
锄禾:用锄头给禾苗除草。 日当午:在夏天中午最热的时候。 汗滴:农民汗水滴落。 禾下土:禾苗下面的泥土里。
谁知:有谁知道 盘中餐:盘子里的粮食。 皆:都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当我们看见( 想对( )说:( ),我 )。
读了这首古诗, 你明白了什么? 不能( 因为( ), )!
21、锄禾
作者:李绅
请你自己读读课 文,读准字音,认清 字形。有不理解的词 语圈圈,等一会来问 一问。
shēn 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 绅 sòng 写的,他的诗很有名气,为世人所传 诵。
锄禾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我看见(
)!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读一读 儿 歌 你能做 到吗?
pâng pâng 大米饭,喷 喷 香,农民伯伯种的粮。 chā yāng 春天育苗又 插 秧,夏天还要地里忙。 zhù yì luàn sǎ 我们吃饭要 注 意,不要 乱 洒米和汤。
写农民大丰收的句子是 ( ). 写》这首古诗?能 给大家背一背吗?
mí n 《悯农》 作者:李绅 可怜的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2023-11-06
目录
• 背景介绍 • 诗句解析 • 主题思想 • 艺术特色 • 总结评价 • 后续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01
背景介绍
诗人简介
• 李绅(772-846),唐代文学家、官员,曾官至宰相,与元 稹、白居易等唐代著名诗人交往甚密。他的诗歌作品以贴近 百姓生活、反映社会现实为主要内容。
创作背景
• 《锄禾》和《悯农》是李绅在观察农民艰辛生活时创作的两首古诗。这两首诗以描绘农民劳作场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 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02
诗句解析
《锄禾》的诗句解析
描述了农民在炎炎烈日下挥汗 如雨,辛勤劳作的形象,通过 描绘锄禾的细节,展现了农民
的艰辛和付出。
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敬意, 同时暗示了粮食的来之不易, 呼吁人们要珍惜粮食,不要浪
费。
诗句采用白描手法,语言简练 ,意境深远,让人产生共鸣和
思考。
《悯农》的诗句解析
描述了农民在春天播种,夏天锄草 ,秋天收割的劳动场景,展现了农 民的辛勤和付出。
诗句采用对比手法,将农民的辛勤 付出与富裕官员的奢侈生活进行对 比,进一步强调了珍惜粮食的重要 性。
通过描述粮食的来之不易,表达了 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敬意,呼吁人 们要珍惜粮食,不要浪费。
成部分。深入研究这首诗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古代农民的生活、思想感
情和社会制度。
02
弘扬传统美德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艰辛的劳作和生活的苦难,但也表达了对劳动的赞
美和对农民的同情。研究这首诗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
尊重劳动、关心民生。
03
探索诗歌艺术
《锄禾》以其简练的语言、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意境而脍炙人口。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