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本科)课程教学大纲(黄编教材20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师范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课程编号】03010007 【课程类别】全院公共课

【学分数】 3学分【适用专业】所有非中文专业【学时数】 48学时【编写日期】 2014年8月

一、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过程:通过有关文体和文学史知识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中国文学发展的线索、中外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积累相关的文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为了适应社会实际工作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本科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欣赏汉语言文学作品的能力和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

2.技能与方法: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应用写作的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常用应用文的文体特点和写作方法,以提高适应社会工作的能力。重点加强毕业论文写作知识的学习和训练,使本科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得到应用,使学生的专业研究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大学语文的教学,将学生的审美能力、写作能力的训练与人文素质教育和谐地统一起来,力争做到既向学生展示汉语言文学的生命力,又使学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高尚道德情操的感染和启迪,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感和自信心。

二、课程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文学作品鉴赏

课程带有鉴赏的性质,充分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识文学史上各类文学样式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并初步掌握文学鉴赏和文学作品评析的方法,养成文学鉴赏的良好习惯。介绍学界不同学术观点,进一步拓展创新思维。同时推荐一些课外阅读书目,供不同要求的学生进行扩展性阅读。

2、应用文与毕业论文写作

使学生在系统地掌握常用的应用类文章的写作要领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写作训练,形成为高级应用型人材所必备的写作能力及文章分析与处理能力,以满足将来实际工作的需要;另外,在写作实践中,重点加强毕业论文写作知识的学习和训练,使本科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得到应用,使学生的专业研究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二)教学难点

1.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应用

语言知识,主要是指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方面的知识。对语言知识的教学,应从阅读、理解作品的角度出发,要求学生辨识、说明作品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2.应用写作

各类应用文种的性质、特点和格式,能够正确区分各类文种,根据要求规范地写作简单的行政公文、毕业论文和自荐书。

三、整体学时分配

章节序号章节名称理论

学时

实验

学时

第一周绪论、《楚辞·国殇》 3 第二周《史记·垓下之围》 3 第三周《垓下之围》(1学时)、《春江花月夜》(2学时) 3 第四周《春江花月夜》(1学时)、《长恨歌》(2学时) 3 第五周《长恨歌》 3 第六周柳永《八声甘州》 3 第七周辛弃疾《摸鱼儿》 3 第八周《金缕曲》(2学时)、《当我死时》(1学时) 3 第九周《红楼梦·黛玉葬花》 3

第十周林语堂《论趣》(2学时)、公文写作——行政公文概述

(1学时)

3

第十一周公文写作——行政公文概述 2 1 第十二周公文写作——通知、报告的写作 2 1 第十三周公文写作——通报、请示的写作 2 1 第十四周公文写作——函的写作、计划的写作(1学时) 2 1

第十五周计划的写作(1学时)、总结的写作 2 1 第十六周毕业论文的写作、总复习 2 1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四、课程内容安排

(一)绪论、屈原《国殇》(3学时)

1、主要内容:认识学习大学语文的重要意义,了解古今名家,尤其是理工

科类著名专家学者对学好语文课的精辟论述;领会学习大学语文的科学方法和学习内容;识记本课程的学分与考核方法。

“楚辞”的含义;屈原的生平与文学成就;《橘颂》一诗的结构层次、主要

内容与艺术特点。

2、教学要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大学语文课程所学内容和方法,以及大学语文的目标;掌握学习大学语文的科学方法;知道本学科的学分与考核方式并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

了解屈原的时代和生平;认知屈原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诗歌的爱国主义内容和艺术上的浪漫主义特点;识记“楚辞”的多重含义以及屈原对楚辞发展的伟大贡献。识记《橘颂》为屈原的抒情组诗《九章》中的一篇。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艺术特点。背诵这首诗。

3、重点:“楚辞”的基本知识;《国殇》的情感内容与艺术特点。

4、难点:《国殇》诗句字词的理解、翻译,表现手法的特点。

5、其它教学环节:听音频朗诵、课堂朗诵。

(二)《史记·垓下之围》(4学时)

1、主要内容: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史记》的体例、史学价值与文学成就;字词句的解释与翻译;项羽的生平事迹与性格特征;本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

2、教学要求: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识记《史记》的体例与文学成就;

掌握课文中文言句子的解释与翻译;掌握项羽的性格特征及文章的情感取向;掌握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场面描写刻画项羽性格的写作技巧。

3、重点:项羽的性格特征及其悲剧结局的原因;作者刻画项羽形象的主要手法。

4、难点:文言字词的解释,某些难于理解的句子的白话翻译。

5、其他教学环节:讲授、讨论与作业相结合。

(三)张若虚《春江花月夜》(3学时)

1、主要内容:认知该诗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地位,理解本诗所抒发的情感内容,认知本诗全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点;辨识在春、江、花、月、夜的景物描写中,其核心的景物是“月”;辨识本诗中的暗示手法及其暗示意义。

2、教学要求:认知该诗的体裁上是乐府诗、七言古诗;理解本诗所抒发的情感内容;认知本诗全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点;辨识在春、江、花、月、夜的景物描写中,其核心的景物是“月”;辨识本诗中的暗示手法及其暗示意义。背诵这首诗。

3、重点:理解本诗写景、抒情、哲理交相融合的手法,辨识在春、江、花、月、夜的景物描写中,其核心的景物是“月”。

4、难点:辨识本诗中借环境景物抒情的特点以及暗示手法及其暗示意义。

5、其它教学环节:诵读、讲授和讨论结合。

(四)白居易《长恨歌》(5学时)

1、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白居易生平以及著名的“新乐府运动”,认知本诗体裁,理解诗歌叙述的主要内容,分析诗歌塑造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分析《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2、教学要求:了解白居易的生平,认知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领袖,识记白居易的诗歌理论、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点。认知《长恨歌》是一首抒情色彩浓郁的叙事诗,掌握本诗的主要内容。理解本诗的双重主题及其侧重点。领会李、杨两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领会《长恨歌》艺术上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以及注重心理描写和浪漫主义特点并做具体分析。

3、重点:理解本诗的双重主题及其侧重点。领会李、杨两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以及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掌握本诗抒情的方式与特点。

4、难点:理解本诗的双重主题及其侧重点。

5、其他教学环节:讲授、诵读和讨论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