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之道,师者之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之道,师者之心 ——访通用磨坊大中华区人力资

源副总裁陆志勇(Johnny Lu)

作者:秦蕙颖

作为新中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毕业于复旦理论物理系的Johnny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离开象牙塔,踏足人力资源领域,迄今已有20多个年头。处于“知天命”的年纪,他展现出的是一种积淀后的内敛,低调中的智慧。在与这位师者的对话中,我们体会到的是人力资源管理这门应用科学的别样魅力……

在时代大潮中前行

出生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对于如今不少“90后”而言,Johnny早年的人生经历可能无法想象。上一辈人的时代烙印是如此遥远而模糊,以至于他们无法体会到“高考”、“大学”这两个他们眼中再普通不过的词汇对于Johnny这代人的重要意义。

十年文革,使得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几乎处于半瘫痪状态,所有大学都只能接受获得推荐的工农兵学员,然而1977年8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教育工作会议上的一句“恢复高考”哗地打开了这扇封闭了10年的高考大门。

这一决定打开的不仅仅是大学的校门,更是打开了整整一代人的心窗。怀揣对知识的渴望、对大学的憧憬,570万考生

从全国各地涌向考场,Johnny也成为了这570万人中的一员。虽然填报志愿时并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学什么,但大方向却是明确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这句口号的引导下,他毅然填报了复旦大学的理论物理系。与2012

年我国逼近80%的高考平均录取率相比,当年4.7%的录取率不可谓不残酷,但Johnny却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走进了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大学校园。

与现在即使是大学生也要面临“就业难”情况不同的是,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是各行各业急需的稀缺人才,就业从来不是问题,于是大学毕业后,Johnny服从分配,留校做了老师。“现在我们都会谈职业生涯规划,但当时的社会环境是组织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组织要求我们做一颗社会主义的螺丝钉,有的人就一辈子在一个工厂,做一个岗位。何况大学老师还是一份人人称羡的好工作,因此我从未计划过自己的未来,只是一心一意做好老师的本职工作。”

Johnny口中的计划经济时代,没有人会去刻意改变自己的命运,人生的际遇全是由历史的脚步带动,而很快地,时代的浪潮便推着他们这代人走到了人生的另一个十字路口。

上世纪80年代,国门打开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刚一吹响便唤醒了人们对世界、对未来的种种热情与好奇,录音机、迪斯科、下海等等的新鲜事物和名词充实了人们的生活,邓丽君不再是“靡靡之音”,“时间就是金钱”则成为了人们最常

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上海迎来了外资企业的入驻,也正是外企的入驻,改变了Johnny的人生。回忆起这段往事,Johnny不由地感慨万千:“历史的大潮谁都逃不掉,现在不少大学生都希望当公务员,或者去国企,但当时外企的吸引力大得无法想象。我举个例子,现在宾馆在上海多如牛毛,但在当年是凤毛麟角,为了能进入像华亭宾馆这样的外资五星级宾馆,硕士研究生甚至愿意应聘做侍应生,替客人拉门——人人都觉得外企薪资待遇好、地位高,年轻人几乎要挤破头。”

虽然早已过了初出茅庐的年纪,但Johnny依然不可能在历史的大潮前置身事外。身边的朋友接二连三地“出去”,在为他们感到高兴的同时,Johnny也开始留心起适合自己的岗位。但是自己学的是理论物理,有哪家公司会要呢?一条条对比着招聘广告上的职位要求,Johnny认真思索,“人力资源”四个字猛地吸引了他的目光。虽然当时还并十分不清楚这份工作的性质,但直觉告诉他,管人的工作老师兴许能试试。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向上海罗技电子有限公司投去了简历,就此开始了人力资源行业的职业生涯。

从讲台到外企,偶然中的必然

在与Johnny的交流中,你能强烈地感受到理科人的独特气息——逻辑。它不像是一个贴在表面的打眼标签,而是一种深入骨髓、如影随形的气质,而Johnny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做

好HR,也是因为其对逻辑的重视。

“有人可能不同意我的这个观点,但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不一定是学人力资源专业出身——因为它是一门应用科学。”他这样说,“一切科学皆讲究逻辑,我们用模型实现对研究对象本质关系的再现,人力资源管理也是。举例来说,如果你要推行人才发展项目,要做培训,首先就得厘清背后的道理和原因才能说服你的老板,否则说再多具体的实施细节都是无用功,没有人会同意你的观点。”

深耕人力资源行业24年,Johnny的成就有目共睹,但他却谦逊地将这些成功归为幸运。然而在笔者看来,如果走进外企、进入人力资源领域只是一次幸运的偶然,Johnny的成功却是蕴藏在偶然背后的必然。

走进Johnny的办公室,最引人注意的是他身后的那块“黑板”,这是他多年来的习惯。他说这并不是他好为人师把同事看作学生,而是“黑板”能直观呈现会议重点,让所有存在的问题与可行的解决方案都一目了然。

回首过往,多年的教师生涯不仅赋予了Johnny独特的工作方式,还成就了他的自信与领导力。对内,他全心带教下属,不少曾在他手下工作的HR,如今也都在人力资源领域获得了不小的成绩;对外,他乐于分享,凭借深厚的专业素养与出众的授课技巧,曾被多家著名咨询公司聘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特聘讲师和人力资源管理咨询顾问。即便早已离开了

校园、离开了讲台,Johnny依然保有师者的育人之心,入行至今,他笑言自己“弟子众多”,而“弟子”的成绩,也是他的另一种成就。“我曾对我的下属们说,在我手下工作三年,保证他们能有大的进步和变化。对待工作上发生的问题,我很直接,他们如果有做得不妥和不当的地方,我都会立刻指出。看似比较犀利和严格,但我相信有人给他们指路,告诉他们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他们才能少走弯路,成长的速度也会更快。所以我常说他们赶上了好时代。”

的确,相比现在良好的行业环境,Johnny当时面临的是来自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是客观环境和渠道。当时不是现在的网络信息社会,也没有现在那么多人力资源的学习圈子,我拿到offer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到新华书店,查书、查政策,买了很多书回去学习;而且当时什么都讲‘保密’,我还记得那时我想去漕河泾向一些大公司取经,还需要公司开介绍信。其次是主观上没有经验;即便是最基础的‘如何面试’,我也要从头学起。”Johnny回忆,在没有“库”和“云”的年代,仅仅是办理一个录用手续,他也要顶着日头与风雨亲自上阵,跑遍上海十来个区县才行。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们的路就是在艰辛里一步步走出来的。”

继承、捍卫、发展

时代在发展,科技让一切变得简单而便捷,但在Johnny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