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2.7《风的成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的成因》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新课程标准要求三至四年级学生形成“空气流动形成风”的科学概念,知道空气的冷热变化会导致空气流动,这是自然风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形成风的一些方法。

本课收集模拟实验中看到的现象,作为证据来解释自然界中风的成因。模拟实验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基本类型,是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对象的某些条件而进行的实验。本课只要求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能认识到“热空气上升会引起空气流动”这一规律,并让学生举出与此相类似的生活现象就可以,不需要给出具体的解释。

【学生分析】

第7课《风的成因》是对第6课《我们来做“热空气”》中的研究结论进行延续和应用。当热空气上升时,空出来的区域(低压区)将由附近的冷空气填补,形成我们平时感受到的风。本课内容也为下一单元“天气”做好知识铺垫。

“热空气上升的原因”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来初步认识热空气上升的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冷热不同的空气会流动形成风。

●生活中有多种制造风的方法。

科学探究目标

●尝试画图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能够按步骤完成模拟实验。

●能够借用多种手段观察空气的流动方向。

科学态度目标

●乐于在情境中学习,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乐于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空气的性质,体会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意识到科学与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理解在模拟实验过程中,热空气上升引起的空气流动是形成自然风的主要原因。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盒子、双面胶、透明硬薄膜、盒式蜡烛、火柴、蚊香、细纸条束、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观察图片,在生活中,根据需要我们会想办法制造风。你有哪些制造风的办法?

2.谈话:大自然中的风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设计意图:本环节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有价值的。

二、探索

1.明确活动要求。

(1)准备好一个盒式蜡烛、一张透明硬薄膜、一个纸盒、一段蚊香和一束纸条。

(2)在纸盒的两个侧面各打一个圆洞。

(3)点燃蜡烛后,将蜡烛放在盒中,然后用透明硬薄膜封住纸盒。(盒子内的蜡烛需要用明火点燃,所以要先点火,再粘贴透明硬薄膜。)

(4)借助蚊香的烟雾和纸条观察空气的流动。

(5)画图解释你观察到的现象。实验过程中,建议关上实验室的门、窗、风扇和空调,减少因学生走动或大幅度动作等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

2.讨论。

(1)描述你观察到的现象。你认为模拟实验中的“风”是如何形成的?

(2)你认为大自然中的风是如何形成的?

3.学生汇报。

4.小结。

设计意图:本课的探究与上节课的实验内容有直接联系,引导学生从空气的冷热角度进行思考。本环节收集模拟实验中看到的现象作为证据,来解释自然界中风的成因。模拟实验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基本类型,是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对象的某些条件而进行的实验。本环节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能认识到“热空气上升会引起空气流动”这一规律,举出与此相类似的生活现象。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当热空气上升时,空出来的区域(低压区)将由附近的冷空气填补,形成我们平时感受到的风。

【板书设计】

风的成因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活动目的:帮助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画出加热前,蚊香的烟雾走向。

2.加热一段时间后再观察蚊香烟雾走向,并记录下来。

3.记录自己对加热前后蚊香烟雾走向状态变化的解释。

4.如果有学生能借助纸风车,描述或画出盒子上方孔外有风形成的证据,教师应该给予鼓励,这是观察能力强、善于搜集证据的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