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导学案课题
《愚公移山》导学案(用)1
愚公移山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扫清字词障碍,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能较顺利地翻译课文。
学习过程:一、明确目标(齐读目标,明确方向)二、课前热身(认真阅读《目标检测》第107页的“相关链接”,了解作者及作品)1、认识作者(简要写出你对作者的了解)2、复习文体。
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
它的特点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有风趣的动物、植物或人类故事,采用象征、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寄寓一种思想,给人以某种教益或启示。
3、朗读停顿的指导。
(1)关于标点符号的停顿。
一般来讲顿号停半拍,逗号停一拍,句号、问号、感叹号停两拍。
(2)关手段与段之间的停顿。
段与段之间停顿可长一些,一般3~5拍即可。
(3)关于句中的停顿。
句中的停顿,按朗读时感情表达的需要或换气的需要可适当作短暂的停顿,但要以词或短语为单位,以不念破句为标准。
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子孙荷担者”是一个短语,中间不能停顿,如果停顿了就破坏了短语义的完整,这就叫念破句。
4、翻译课文的方法指导。
(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必须忠实原文,字字落实。
)根据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特点,翻译时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加。
文言词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文则以双音节为主。
有些文言实词的基本意义保留至今,只需在原词上加一个字,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
如“方”即“方圆”指面积。
(2)改。
有些文言实词至今已不用了,可以改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来代替。
如“仞”可改为“丈”。
当然,“仞”的长度不等于“丈”,但这里的“万仞”是虚数,所以,可以用“万丈”来代替。
(3)补。
文言文中通常有省略主语、介词的宾语和量词等,所以翻译时,必须补出。
如“二山”即“两座山”。
(4)调。
文言文的语序有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需要调整。
如“甚矣,汝之不惠”这是谓语提前的倒装句,翻译时可作“你太不聪明了!”(5)省。
文言文中的发语句,即句首的助词,或句中语气助词,如果省略后不影响原意的可省去。
如“虽我之死”“之”字是助词,在句中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翻译时可省略不译。
《愚公移山》的教案优质6篇
《愚公移山》的教案优质6篇教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有条理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发展过程,下面是作者为您分享的《愚公移山》的教案优质6篇,感谢您的参阅。
《愚公移山》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
★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文中细节的作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语感。
★理读法引导学生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包括古今异义词、多义词、通假字及常用虚词。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导语同学们从小就知道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故事——愚公移山。
那就让我们在上课文之前,先回忆一下这个故事。
请看flash《愚公移山》。
二、重点文章1、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已经散失,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的有关古代资料编写的,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2、文体:寓言这种体裁的特点是寄托一定的道理在一种比喻性的虚构的短小故事中,往往带有讽喻或劝戒的意味。
三、读课文,理解文意1、学生默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解释全文,有问题的一会儿质疑。
2、学生质疑,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一些重点词语的解释。
四、理解全文1、愚公家周围环境如何?他为何要移山?移山有什么好处?(尽量用原句回答。
)答: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移山则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移山有何困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困难有山高大、面积广、年老力衰、移山人少、运土石工具简陋,往返路途遥远。
这样写的作用可以衬托出愚公移山的决心之大。
3、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眼前的,停滞的观点。
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长远的,发展的观点。
三年级寓言《愚公移山》导学案
三年级寓言《愚公移山》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愚公移山》。
2、帮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明白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克服困难的道理。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毅力,以及他坚持不懈的精神。
(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释义和用法。
2、难点(1)体会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理解愚公与智叟的对话,分析两人的观点和态度。
三、学习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故事的韵味和情感。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归纳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故事的寓意和重点知识。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山区修路的视频,引出“困难”这个话题,然后提问学生:当面对巨大的困难时,我们应该怎么做?从而导入寓言《愚公移山》。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三)精读课文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愚公为什么要移山?(2)愚公移山遇到了哪些困难?(3)愚公是怎样克服困难的?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相机点拨。
(四)深入探究1、分析愚公和智叟的形象,思考他们的观点和态度有什么不同。
2、讨论愚公移山的行为是否愚蠢,为什么?3、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五)拓展延伸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应该如何做。
2、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的寓言故事,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进一步体会寓言的特点和寓意。
(六)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生字词、故事内容、人物形象和寓意等。
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一、读,读出故事内容二、理解重点词语、句子三、读出故事寓意教学过程一、导入由“精卫填海”导入二、检查预习作业(课件展示,有疑义的地方师生讨论)(一)利用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万仞(rèn)惩山北之塞(cheng)(se)荷担者(he)箕畚(ji)(ben)河曲智叟亡以应(sou)(wu)一厝朔东(cuo)(shuo)始龀(chen)无穷匮也(kui)雍南(yong)曾不能损魁父之丘(zeng)(二)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同“返”,返回)2、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同“无”,没有)4、一厝朔东(“厝”同“措”,放置)5、指通豫南(“指”同“直”,一直,直接)(三)指出下列加横线词的古今意义1、何苦而不平(古义:愁什么,担心什么今义:不值得)2、曾不能(古义:竟,却今义:曾经)3、损魁父之丘(古义:削平今义:损坏)4、年且九十(古义:将近今义:并且)5、惩山北之塞(古义:苦于今义:惩罚)6、聚室而谋曰(古义:家人今义:房屋)7、如太行、王屋何去何?(古义:把。
怎么样今义:怎样)8、汝心之固(古义:思想今义:心理)(四)指出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及意义1、冀州之南(助词,的)2、山北之塞(助词,介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在意义)3、出入之迂(助词,介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在意义)4、跳往助之(代词,指愚公家)5、何曲智叟笑而止之(代词,指愚公)6、操蛇之神闻之(代词,指愚公移山这件事)(五)指出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1、面山而居(连词,表承接)2、笑而止之(连词,表修饰)3、而山不加增(连词,表转折)4、何苦而不平(连词,表承接)(六)指出下列加横线词的活用类型1、毕力平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2、面山而居(名词用作动词,面对着)3、箕畚运于渤的海之尾(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七)指出下列同一词语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焉:始一反焉(句末语气助词)杂然:杂然相许(纷纷)且焉置土石(哪里)杂然前陈(零乱的样子)固:汝心之固(顽固)且:年且九十(将近)吾义固不杀人(本来)且焉置土石(况且)(八)将下列省略句补充完整1、一厝朔东(一厝于朔东)2、帝感其诚(帝感于其诚)(九)将下列倒装句改为一般语序1、且焉置土石?(且置土石焉)2、告之于帝(于帝告之)3、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三、读1、自读课文,划分句读,有疑的地方画出,师生讨论预设: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2、听范读录音3、个别同学读课文,其余同学听评4、分角色朗读,读出语气、语调、情感5、全班齐读6、全班背诵四、思考、讨论,完成课堂练习1、开头一句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其作用:衬托愚公形象的高大,山越高大,移山的任务越艰巨,愚公敢于移山的决心和勇气就越突出,其精神就越伟大。
《愚公移山》导学案
《愚公移山》导学案
主备课:陈新秀李一娇李世美执教:陈新秀
【教材分析】
愚公的精神应是孩子们学习的精神,通过对故事的倾听,培养幼儿做事坚持到底,有始有终的精神。
【设计理念】
通过讲故事,游戏等,让幼儿感到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并能通顺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导学目标】
1.欣赏、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知道做事要坚持到底、有始有终。
2.活动中能大胆地质疑,并根据经验对愚公的做法提出自己的见解,能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导学重难点】
1、知道做事要坚持到底,有始有终。
2、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导学准备】
1、场地布置:确定活动场地,把场地划分为A区和B区
2、幼儿用书第20—21页
3、语言磁带
【导学程序】。
愚公移山导学案
愚公移山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和内涵;2. 掌握愚公移山的主要故事情节;3. 分析愚公移山故事中所蕴含的智慧和意义。
导学内容:一、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寓言故事之一,讲述了一个老人愚公凭借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最终移山的故事。
这个故事具有深厚的哲学内涵,是我国古代智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故事发生在遥远的古代,愚公家门口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北山,一座叫南山。
这两座大山挡住了愚公家的去路,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愚公决定动手移山,为了给子孙后代打开一条宽阔的道路。
愚公的邻居纷纷嘲笑他的愚蠢,并告诉他这个任务根本无法完成。
然而,愚公并没有被打击住,他坚信只要坚持努力,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于是,他每天辛勤劳作,用他的铁锤砸石头,拼凑石头,一点一滴地移走了山上的岩石和土壤。
岁月流转,愚公年事已高,儿孙们陆续长大。
这时,一位孚北山和南山的神仙被愚公的坚持和努力所感动,决定帮助他。
于是,在神仙的帮助下,北山和南山终于被移走了。
三、愚公移山故事的智慧和意义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就能够办成一件事。
愚公一直坚信,虽然任务看似艰巨,但只要行动起来,努力去做,就一定能够成功。
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和鼓舞。
同时,愚公移山故事也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不要被他人的嘲笑和否定所动摇,要坚定自己的信念,相信自己的能力。
正如愚公一样,虽然别人认为他是愚蠢的,但他坚持不懈,最终获得了成功。
此外,愚公移山故事还教会我们要善于寻求帮助和支持。
虽然愚公坚韧不拔,但正是神仙的援助,使得愚公成功地移走了山。
这告诉我们,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妨向他人寻求帮助,共同努力,就能够战胜困难。
四、拓展思考1. 愚公移山的故事也可以启发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的态度和行为,你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和想法?2. 你认为愚公移山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和品质,我们可以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和发展这样的品质?导学小结:通过本次导学案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和情节,分析了故事中所蕴含的智慧和意义。
第24课愚公移山(导学案)-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24课《愚公移山》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准确地翻译和积累文言字词。
2.理清寓言故事的情节,分析人物语言,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
3.深刻理解“愚公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体会故事的寓意。
【重点难点】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语言,感受人物形象。
2.深刻理解故事的寓意和“愚公精神”的内涵。
【学习过程】知识简介1.文体简介(寓言)2.作者简介列子(约前450—约前375),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其学本于黄帝、老子,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主张循名责实,清静无为,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
3.文体知识《列子》是道家的重要典籍,今本八篇(《天瑞》《皇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代表作:《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夸父追日》等。
第一课时活动一:诵读寓言1.朗读指导(1)读准下列加点字注音太行.(hánɡ) 高万仞.(rèn)冀.州(jì)惩.(chénɡ) 山北之塞.(sè) 迂.(yū)豫.南(yù) 曾.不能(zēnɡ)魁.父(kuí)投诸.(zhū)荷.担者(hè)叩.石(kòu)箕畚..(jī běn)孀.妻(shuāng)始龀.(chèn)河曲.(qū)智叟.(sǒu)穷匮.(kuì)亡.以应(wú)一厝.朔东(cuò)雍.南(yōnɡ)(2)用“/”标注下面句子的停顿。
方/七百里,高/万仞。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且/焉置土石?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曾不若/孀妻弱子。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活动二:译读故事小组讨论,疏通文意,翻译词句。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导学设计21、愚公移山
课题:21、愚公移山导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读通课文,掌握文学常识、文言实词等基础知识。
2、读顺课文,了解文言文句式能正确翻译课文句子。
【学习重难点】理解词义的古今差异和特殊句式。
【学习过程】【探究活动一】初读课文,落实基础1、知识链接。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相传是战国前期的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八篇,其余篇章均已失传。
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杞人忧天》。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选自《列子·汤问》。
本文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2、读准下列字音。
学法指导:自由朗读课文,勾划生字词,注音,同桌相互检查过关。
仞.(rèn)迂(yū)曾.(céng)不能龀.(chèn)匮.(kuì)厝.(cuò)孀.( shuāng)箕畚..(jī)(běn)山北之塞.(sè)亡.以应(wú)【探究活动二】再读课文,疏通文意学法指导:要求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与联系,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1、解释下列实词的意思。
吾与汝毕力平险险:险阻,阻塞。
这里指险峻的大山。
惩山北之塞惩:苦于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运(土石)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对着。
年且九十且:将要,快要杂然相许许:赞同何苦而不平苦:愁,担心汝心之固固:固执导学设计第1课时【导学目标】1、指导学生掌握文学常识、文言实词等基础知识。
2、指导学生了解文言文句式能正确翻译课文句子。
【导学重难点】理解词义的古今差异和特殊句式,结合注释,能较顺利地翻译课文。
【导学过程】【导学一】初读课文,落实基础(10分钟)1、新课导入:播放江涛演唱的《愚公移山》歌曲。
请同学们寻找歌词中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3课 《愚公移山》 导学案(无答案)
请用原文(画在书上)回答以下问题:
1、愚公要移的是两座什么样的山?
2、愚公为什么要移山?
3、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4、他们是怎样具体行动的?
5、倒土的地点是哪里?
6、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
7、山最终移掉了吗?
三、研读赏析,启发讨论
(一)分析人物形象
1、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
2、愚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的呢?
3想象一下,如果没有神的帮助,移山的结果会怎么样?
(二)概括文章寓意
四、拓展延伸,各抒己见
阅读下面一条新闻,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愚公精神”的理解。
95岁现代愚公自掏腰包修村道
修补村道30年,没有1分钱报酬,自己还倒贴了三万元,但(成都)新都区新民镇石庵村村民曾永先大爷却无怨无悔。
只要路面有了新的大坑,95岁的他要么亲自上阵,要么用零花钱雇人,总之会把路补好。
从1981年到现在,曾大爷一直维护着从石庵村通往军屯镇的长达3公里的村道,有人形容他是“现代愚公”。
人民的美好愿望。
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
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使之形象鲜明。
对比: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成语“愚公移山”。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导学案
1、扫清字词障碍,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能较顺利地翻译课文。
学习重难点3、理解课文中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的写法以及运用神话结尾的作用。
4、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理解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课前预习案初读自测:(相信自己就是最棒的)1《列子》2寓言3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课堂探究案1、课文阅读指导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要求:初步区分叙述语言和人物对话的不同,尽量理解课文中不同人物的不同感情。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结合注释翻译课文补充注释的字词:面山而居:面对。
损魁父之丘:损:减少、削减。
叩石垦壤:挖。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简直。
曾不若孀妻弱子:竟然。
而山不加增:增加。
读课文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3.愚公认为山是移得了理由是什么?请将你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4.展示交流:师生共同译读课文朗读展示小组内展示朗读,要求读出各人物的不同感情。
5,小组内交流翻译成果6、将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班内交流,师生共同解决。
归纳积累:识记重点文言词语(小组合作学习)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特殊文言文句式:7、研读、探究课文的内容,深入文本。
(相信你可以)研讨的问题之一:.课文为什么写“邻人”“孤儿”移山的细节?研讨的问题之二:文中的杂然相许与其妻献疑是否矛盾?为什么?研讨的问题之三:从表面上看,智叟的“智”,愚公的“愚”表现在哪?实际上智叟不智,愚公不愚,如此命名寓意何在?研讨的问题之四:这个寓言结尾为什么不写愚公率领子孙挖掉了大山,而要以神话结尾呢?(以神话结尾的作用)研讨问题五:你从愚公移山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8、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愚公移山到底是一种什么精神是呢?拓展延伸:你认为今天还需要愚公精神吗?当堂检测案1.《愚公移山》选自(),体裁是(),这个成语故事说明了().解释加点字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河曲智叟亡以应:2、用课文原句填空。
《愚公移山》导学案
《愚公移山》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熟练朗读并背诵《愚公移山》,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愚公形象,学习愚公精神。
3、探究寓言的寓意,培养创新思维。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准确翻译课文。
(2)理解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毅力,体会愚公精神的内涵。
2、难点(1)辩证地看待愚公移山的行为和精神。
(2)理解寓言的深刻寓意,并能联系实际生活有所感悟。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2、文体知识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四、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3、尝试翻译全文,将不懂的地方标注出来。
(二)课堂学习1、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语气。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2、疏通文意(1)小组合作,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2)各小组提出疑难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
(3)教师重点讲解以下字词和句式:实词:方、惩、迂、室、匮、亡、厝、陇断虚词:且、焉、以、其句式:“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3、分析人物形象(1)愚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明确:愚公是一个有远大抱负、坚定信念、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人。
从“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等语句可以看出。
(2)智叟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智叟是一个目光短浅、自作聪明、安于现状的人。
从“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等语句可以看出。
4、探究寓言寓意(1)这则寓言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明确:这则寓言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第24课《愚公移山》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题:《愚公移山》导学案【学习目标】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词语。
2.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寓意。
3.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义。
【学习重难点】1.疏通文意,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
2.梳理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3.通过分析人物形象,领会我国古代人民的优秀品质。
第一课时一、前置预学:先学后教,问由学生1.作者简介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
2.文体知识寓言:(1)定义: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有讽刺或劝诫的意味。
(2)特点: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常用手法: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
3.疏通文意(结合书下注释及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逐字逐句,字字落实)4.通读课文,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写的故事。
二、课内导学:先问后导,问学共进三、巩固助学:由导而学,学导相长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毕.力平险()杂然相许.()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荷.担者三夫()寒暑易.节()固不可彻.()何苦.而不平()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高,何苦而不平?四、课后研学:自主建构,拓展提升山水阴阳阴阳原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我国古代地名中的“阴”和“阳”实际上是一种方位指示,“日之所照曰阳”,也就是说太阳所能照到的地方就称为阳。
山水阴阳是说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山峰高耸,日光能照射到的地方是山的南面;而河流位于地平面以下,所以太阳能照射到的地方其实是河流的北面。
故有“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的说法。
《愚公移山》导学案共3篇
《愚公移山》导学案共3篇《愚公移山》导学案1《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的一篇故事,是古代中国智慧的象征之一。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愚公的老汉,他和他的儿子们在一座山上居住,并且他的家园被一座大山挡住了去路,让他和他的家人出行十分不便。
于是,他决定动手移山,他和他的家人不分昼夜地刨山挖石,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这座高高的大山终于被移除了,他们终于可以感受到通往外界的道路。
该故事的深层含义在于,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可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愚公移山》呢?以下是一份针对该故事的导学案,希望能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这篇文学作品。
前置知识本课通过引入“愚公移山”,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传说中讲述的坚持不懈的艰苦和努力。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愚公移山”这个故事的一些背景信息,包括作者、时间和地点等。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愚公移山》,并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和寓意。
2. 发掘该故事中的文学细节,如形象、语言、人物塑造等。
3. 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发掘故事的内涵以及体会故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鼓励。
教学过程Step 1:故事导入教师通过简短的讲述来介绍《愚公移山》的背景,简要描述故事梗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突出的要素和暗示的精神内涵。
Step 2:内容分析将《愚公移山》的内容分成四个阶段,让学生在分析故事情况的同时深入了解故事表现的精神。
第一阶段:描述愚公家中的情况第二阶段:愚公决定移山第三阶段:老百姓的反应第四阶段:愚公的半个世纪Step 3:语言形象分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的语言描述和形象描写,让学生了解这些描述的背后所代表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通过分析语言和形象,理解故事情节中的深意和思想内涵。
Step 4:课外思考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可以思考以下问题:“愚公移山”是一篇什么样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什么意义和作用?为什么愚公移山的故事在中国文化中如此受欢迎和广泛传播?学生可以写下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看法和理解,让学生通过自我思考反馈和加深对故事内涵的理解。
七年级愚公移山导学案
七年级愚公移山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熟练朗读并背诵《愚公移山》,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培养坚持不懈、勇于挑战困难的意志品质。
3、学习通过对比和衬托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理解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毅力,以及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2、难点(1)体会对比和衬托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2)对愚公移山行为的评价和思考。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理解文意,培养语感。
2、讨论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深入探究文中的疑难问题。
3、归纳法:归纳文言词汇和句式,总结学习方法。
四、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2、作品简介《列子》相传为列御寇所著。
今本《列子》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五、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太行()万仞()惩()山北之塞()荷()担箕畚()孀()妻始龀()智叟()穷匮()亡()以应厝()朔东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方七百里方:_____(2)年且九十且:_____(3)惩山北之塞惩:_____ 塞:_____(4)出入之迂也迂:_____(6)吾与汝毕力平险汝:_____ 毕:_____ 险:_____(7)指通豫南指:_____(8)达于汉阴阴:_____(9)杂然相许杂然:_____ 许:_____(10)其妻献疑曰献疑:_____(11)以君之力君:_____(1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_____ 损:_____(13)如太行、王屋何如……何:_____(14)且焉置土石焉:_____ 置:_____(15)投诸渤海之尾诸:_____(1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_____ 夫:_____(17)叩石垦壤叩:_____(18)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_____(19)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遗男:_____(20)始龀龀:_____(21)寒暑易节易:_____ 节:_____(23)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止:_____(24)甚矣,汝之不惠惠:_____(25)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_____(26)北山愚公长息曰长息:_____(2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_____ 彻:_____(28)虽我之死虽:_____(29)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_____(30)何苦而不平苦:_____(31)河曲智叟亡以应亡:_____(二)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
《愚公移山》导学案附标准答案
《愚公移山》导学案附答案————————————————————————————————作者:————————————————————————————————日期:科目:九年级语文(下)学案课题:23、《愚公移山》时间:年月日总课时序号:主备人:授课人:课型:新授课预习导学1、列子和《列子》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
《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
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
2、文体链接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
大量的寓言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遗产的宝贵财富。
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3.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
4.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精讲释疑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句子的朗读节奏,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2. 全文一共四段,勾画了几幅图画?是哪几幅图画?【交流点拨】第一幅:二山雄立图(第一段);第二幅:战前动员图(第二段);第三幅:毕力平险图(第二段);第四幅:愚公智叟辩难图(第三段);第五幅:神灵移山图(第四段)。
3.移山非移物,在挖山过程中有哪些困难?①山高大无比:“方七百里,高万仞”;②路途遥远:“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③移山的人又老又少:“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始龀,跳往助之”;④工具简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困难重重。
4. 愚公这一壮举是否得到家人或邻里的赞同?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交流点拨】得到了家人和邻里的赞同,从“杂然相许”中可以看出。
23课《愚公移山》 导学案
羊流镇初级中学“学案导学,当堂达标”导学案学科:九年级语文课题23、《愚公移山》课型新授所用课时1课时目标导航1.积累文言文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2.理解文章深刻的寓意3.学习愚公身上的精神方法点拨一、 预习 检测:初读感知 一、自主预习案1、《列子》一书记载的神话寓言资料十分丰富,一些在中国相当著名的神话,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 ______2、列子名_ _ , __ __ 人, ___ _ 代表人物之一.3..寓言就是_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 _ 的一种文学样式。
其主要特点是_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含义深刻,寓于哲理4.读准字音仞()惩()塞()迂()荷()箕畚()龀()匮()亡()厝()5、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杂然相许()惩山北之塞()且焉置土石()何苦而不平()寒暑易节( ) 河阳之北( )而山不加增()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固不可彻()虽我之死(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6、通假字:7、一词多义:方七百里()年且九十()方其远出海门()且焉置土石()汝心之固()河曲智叟亡以应()吾义固不杀人()今亡亦死()曾不若孀妻弱子()惧其不已也()曾益其所不能()其如土石何()8、非常规的句式:合作探究;a.甚矣,汝之不惠。
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d告之于帝二、初读感知1、疏通文意2、复述故事情节三、品读课文(一)疏通文章第一段文意1、结合注释,自己翻译这一段内容。
方阳2、第一段介绍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位置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为下面写“移山”作铺垫。
(二)疏通文章第二段文意1、结合注释,自己翻译这一段内容。
且面惩迂谋毕险指阴杂然许献疑以曾损如。
何焉杂诸荷叩垦壤箕畚龀2、问题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愚公移山的目标是什么?愚公移山的方法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交流点拨】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愚公移山的目标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方法是“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部编新语文22 愚公移山 导学案(有答案)
22 《愚公移山》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文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2.理解文章深刻的寓意3.学习愚公身上的精神【学习重点】1.积累文言文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学习难点】1.理解文章深刻的寓意2.学习愚公身上的精神【自主预习案】1、《列子》一书记载的神话寓言资料十分丰富,一些在中国相当著名的神话,2、列子名,人,代表人物之一.3..寓言就是的一种文学样式其主要特点是4.读准字音仞()、惩()、塞()、迂()、荷()、箕畚()、龀()、匮()、亡()、厝()5、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思杂然相许()惩山北之塞()且焉置土石()何苦而不平()寒暑易节( ) 河阳之北( )而山不加增()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固不可彻()虽我之死(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1.如《夸父逐日》2.御寇郑国战国前期道家3.深刻的道理寄寓在一个假想的短小故事情节、结构简单故事生动有趣,思想深刻4. Rèn chéng sèyūhéběn chèn kuìwúcu ò5.赞同苦于况且愁交换的增加连—都顽固即使尽【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同学们,歌中唱的愚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愚公移山》一文的主人公历经千百年了,愚公精神还被人们广为传唱,当然也有人认为“愚公精神可佳,但是做法很蠢出入不方便,为什么不修路,不搬家,而一定要移山呢?”你认为哪种说法好,带着问题我们走进文本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一)读故事1、读一读①自由朗读,了解大意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做到声音洪亮,有节奏感,注意语气,读对停顿②由学生提出应注意的字词读音,句内停顿及个别语句的语气处理,并朗读教师点评③生字、生词可以参考注释,借助工具书,落实字词,自疏文意,有疑难之处,小组讨论解决(学生自主阅读,质疑探究,教师指导)2、辨一辨①通假字:反一返惠一慧亡一无厝一措②一词多义:方七百里()年且九十()曾不若孀妻弱子()方其远出海门()且焉置土石()曾益其所不能()汝心之固()河曲智叟亡以应()惧其不已也()吾义固不杀人()今亡亦死()其如土石何()方圆当时将况且连增加顽固本来无逃亡人称代词疑问代词③非常规的句式:a.甚矣,汝之不惠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c甚矣,汝之不惠d告之于帝(出示“文言文翻译歌诀”):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古今同义,保留不译古今异义,辨析仔细以今换古,要合原义句中省略,括号补齐如遇倒装,调整语序个别虚词,无法翻译没有影响,不妨删去直译为主,辅以意译忠于原作,贯通顺利还要注意对、换、留、调、删、补六个字3.讲一讲用简洁的语言给大家复述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图片提示)(二)析人物1.找一找大家都知道,对于愚公来说移山是艰难的,难在何处?明确:(1)“年且九十”(说明年老)(2)“指通豫南,达于汉阴”(说明移山目标之宏伟)(3)“其妻献疑的理由”(说明移山困难之多)(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说明搬运土石路途遥远)小结:这一节突出了愚公的“毕力平险”的大无畏精神2.辩一辩讨论愚公与智叟的观点:①.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明确: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②那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明确:智叟:目光短浅眼前的停滞的观点愚公:长远的,发展的观点小结:愚公和智叟的对话,进一步表现了愚公移山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心③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愚公是个什么样的人?明确: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三)悟主题1..想一想:看了愚公的故事,你一定有许多想法,你认为愚公是不是很"愚"呢?为什么?明确:(讨论这个问题,要紧扣课文内容要点是①愚公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而决心移山的"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②下定了决心移山,就毫不动摇"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③故事的结尾,终于感动了天帝,将山搬走移山的成功也说明愚公不"愚")2.悟一悟:叫愚公的做事并不"愚",叫智叟的做事并不聪明课文要告诉人们什道理?明确:(面对困难,要敢于斗争,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会取得成功)(四)品手法1.对比烘托手法在文章中是如何巧妙的运用的呢?明确:对比:指愚公、京城氏之子与智叟的对比愚公用发展的眼光挖山不止,解决实际问题是智,智叟用静止的眼光,阻止愚公挖山,实则是愚这样就有很强的讽刺效果烘托:主要指侧面描写,如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路程的遥远,操蛇之神的“俱”,天帝的“感”,对愚公形象的完善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2..愚公的精神感动了上天,所以有了神人的帮助,你怎样理解课文的神话结尾?(这是对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伟大精神的肯定和歌颂也表达了古代人民借助想象,寄托于神话,向自然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愿望这个神话结尾,增强了故事的艺术效果,使"愚公移山"的形象更为高大、感人)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1、谈一谈有人说愚公笨,这种人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了,那么你认为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明确;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这种精神,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里会有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让我们从愚公手里接过精神火把,照亮前行的路,去追寻明天的太阳2. 以“有志者事竟成”为题目,写一篇读后感【拓展检测案】[甲]愚公移山[乙]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1..解释①箕畚:②汝之不惠③帝感其诚④越明年2..翻译: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3..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4..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1.①用箕畚②通“慧”,聪明③被……感动④到、及2.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3.A(愚公之妻只是有疑,而不是坚决反对)4.①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1分)②甲文以神话结尾,(1分)乙文以议论结尾(1分)二、课外语段阅读溪水与石头一块石头顺着山势又蹦又跳地落到小溪里,挡住了溪水前进的路那天然生成的棱角,像一把锋利的钢刀,保护着躯体,大有不可侵犯之势溪水唱着歌儿,由远而近石头说:“伙计,你还是绕道而行吧,不然,我会把你劈得落花流水”溪水说:“我前进的道路是不会改变的,宁可粉身碎骨!”说完,挺身向前,后面的伙伴如千军万马,前赴后继不知过了多久,石头锋利的棱角变秃了,高傲的身躯变小了溪水依然唱着歌儿,淙淙地流着……1..文中表明溪水绝不绕道的坚定态度的三个词语是:2..用文中的语句填写石头阻挡溪水,最后的结果是:3.用“——”在文中画出和下面一句话互相照应的句子溪水唱着歌儿,由远而近4.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5.你认为石头象征什么样的人?答案:1.粉身碎骨,挺身向前,前赴后继2.石头锋利的棱角变秃了,高傲的身躯变小了3.溪水依然唱着歌儿,淙淙地流着4.历史潮流是不可抗拒的,或做任何事情,只要有决心、有信心,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5.象征狂傲、固执、逆潮流而动的人。
《愚公移山》导学案设计涂彦
《愚公移山》导学案课题:愚公移山教学目标:1、体会使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概括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品味人物语言,感受人物形象。
2、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做出不同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思辩水平。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局部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齐读课文、概括文言故事)2分钟法国寓言家拉·封丹认为,寓言有“身体”和“灵魂”两局部,“身体”就是寓言故事,“灵魂”则是它的寓意。
上节课,我们理解了寓言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寓言的“灵魂”。
二、学习探究(一)【自学探究质疑问题】10分钟自学提纲1、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2、愚公在移山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面对这些困难,愚公是怎样做的?学法指导:(1)速读课文,组长主持,有效交流。
4号先讲,3号和2号补充,1号总结归纳,达成共识。
(2)展学分工(能够由1人展示,也可按问题顺序展示,其余认真倾听,相互评价。
)【质疑探究】13分钟主问题一(ppt出示图片)我们从愚公的身上能学到哪些积极的品质?主问题二(ppt出示图片)文章为什么用神话结尾,这是不是影响了愚公坚持不懈的形象?第二局部一、拓展训练当堂完成(5分钟)我们还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吗?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怎么做?二、自由辩论,激活思维(5分钟)你对愚公移山这种做法赞不赞同?请大家自由辩论。
三、总结升华(1分钟)四、作业布置(1分钟)当山被移走后,智叟再次遇到愚公时,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请发挥你的想象,把它写下来。
【教学反思】。
《愚公移山》导学案及答案
《愚公移山》导学案及答案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语文- 课时:第X课时- 教材版本:XXX教材- 课文:《愚公移山》二、研究目标- 理解《愚公移山》的寓言意义- 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句子- 培养学生的坚持不懈和勇气品质三、导学过程1. 理解寓言的意义寓言是一种以故事形式表达道理和启示的文学形式。
请回答以下问题:- 《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有什么寓意?- 愚公的行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 理解关键词语请解释以下关键词语的含义:- 愚公- 移山3. 理解重要句子请解释以下句子的含义:- "能滋润千里之区" 是什么意思?- "未海泽其小而、终必至其大" 是什么意思?四、导学答案1. 理解寓言的意义- 《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就一定能战胜各种困难和障碍。
- 愚公的行为告诉我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是成功的关键。
2. 理解关键词语- 愚公:表示一个愚笨而却有坚定信念和坚持不懈精神的人。
- 移山:象征着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决心和努力。
3. 理解重要句子- "能滋润千里之区" 表示只要不断努力,即使开始时只能取得微小的进步,但长期坚持下去,最终可以达到大的成就。
- "未海泽其小而、终必至其大" 表示虽然目标看起来很遥远,但只要一步步地努力前行,终究能够达到。
五、研究反思请回答以下问题:- 在研究《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时,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你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可以向愚公研究?六、作业请写一篇文章,探讨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并阐述你如何通过坚持努力克服它们的经历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3愚公移山主备:罗有志审核:罗有志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扫清字词障碍,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能较顺利地翻译课文。
3、理解课文中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的写法以及运用神话结尾的作用。
4、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理解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一、预习导学【链接材料】——翻译课文的方法指导。
(1)加。
文言词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文则以双音节为主。
有些文言实词的基本意义保留至今,只需在原词上加一个字,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
如“方”即“方圆”指面积。
(2)改。
有些文言实词至今已不用了,可以改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来代替。
如“仞”可改为“丈”。
当然,“仞”的长度不等于“丈”,但这里的“万仞”是虚数,所以,可以用“万丈”来代替。
(3)补。
文言文中通常有省略主语、介词的宾语和量词等,所以翻译时,必须补出。
如“二山”即“两座山”。
(4)调。
文言文的语序有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需要调整。
如“甚矣,汝之不惠”这是谓语提前的倒装句,翻译时可作“你太不聪明了!”(5)省。
文言文中的发语句,即句首的助词,或句中语气助词,如果省略后不影响原意的可省去。
如“虽我之死”“之”字是助词,在句中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翻译时可省略不译。
1、字音仞()箕畚()孀()龀()匮()荷()2、词语(1)重点实词:许彻惧负匮(2)通假字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甚矣,汝之不惠河曲智叟亡以应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无陇断焉(3)古今异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何苦而不平(4)一词多义且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焉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而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其其如土石何()其妻献疑曰()惧其不已()(5)词类活用现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吾与汝毕力平险聚室而谋3、重点句子翻译(1)甚矣,汝之不惠。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4)河曲智叟无以应。
二、探究展示:1、北山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2、愚公的宏伟目标是什么?3、愚公之妻提出了两个什么问题?4、河曲智叟讥笑并且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什么?5、文中两处表现愚公移山的决定得到大家支持的句子是6、移山路途遥远,时间长的句子是7、愚公批驳智叟的话与第三段有关内容形成对比的一句是8、愚公在批驳智叟的话语中阐明自己的观点话语是三、练习反馈:(一)、词语解释①河曲智叟亡以应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②惩山北之塞③甚矣,汝之不惠④曾不能毁山之一毛⑤惧其不已也⑥无陇断焉⑦年且九十⑧寒暑易节⑨杂然相许⑩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二)、句子翻译①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③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④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三)、选择题1、选出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汝心之固固:顽固B.惧其不已也已:已经C.寒暑易节易:交换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2、选出下列句中的“于”与“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B.皆以美于徐公C.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惩山北之塞(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B.且焉置土石(况且把土石运到哪里去呢)C.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D.曾不若孀妻弱子(你曾经不知寡妇孤儿)4、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是古代寓言,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大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B.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都对移山持否定态度。
C.愚公是有远大的抱负,能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古代劳动人民形象。
D.“杂然相许”,表明移山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5、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愚公”和“智叟”的命名,突出了愚公的大智若愚,讽刺了智叟了鼠目寸光。
B.本文采用神话结尾,主要是宣传轮回报应的迷信思想。
C.写智叟的“笑”,写除了智叟自作聪明的神态;而写愚公“长息“,则写出了愚公因移山艰难而愁苦的样子。
D本文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法,目的是突出智叟的愚蠢和京城氏之子的幼稚。
6.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杂然相许许: 赞同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 扛C. 寒暑易节易: 交换D. 何苦而不平苦: 劳苦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故B.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 而山不加增义不杀少而杀众D. 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B. 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C. 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D. 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9、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A、河曲智叟亡以应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B、帝感其诚臣诚知不如徐公美C、非梧桐不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D、且秦灭韩亡魏且焉置土石10.文言词汇——我能选出下面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A.惩山北之塞(苦于)聚室而谋(商量)叩石垦壤(敲、凿)B.毕力平险(险要)出入之迂也(绕道)始龀(换牙)C.帝感其诚(诚心)亡以应(没有)固不可彻(彻底)D.长息曰(长时间)有遗男(遗留)杂然相许(纷纷)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于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B、而而山不加增默而识之C、以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已悲D、之虽我之死,有子有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2.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A、毕力平险录毕,走送之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争高直指C、杂然相许遂许先帝以驱驰D、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四)、简答题1、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2.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3.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
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
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⑪江(长江)阴____________ _;⑫洛(洛河)阳 _____________;⑬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⑭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4、文意理解:(1)、愚公的妻子和智受对愚公移山都曾提出质疑,但问话的态度和语气有什么不同?(2)、结尾说上帝被愚公的“诚”感动了,这个“诚”指的是什么?(3)、说说本文中愚公精神的实质是什么?5、内容理解——我能用原文填空。
①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②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③愚公自信能移山的原因是:。
6.问题探究——“智叟”这一人物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7.拓展延伸——下面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
①有人认为愚公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你认为如何呢?请阐述你的观点。
②毛泽东同志曾经用这个故事教育全党,“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选第题,我的解答:8.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
9.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10.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愚公移山得到支持的根据。
11.本文语言简洁,但又不失生动,请以“始龀,跳往助之”为例作简要分析。
单元序号: 科目语文年级九任教班级三设计人于爱凤审核人签名课题愚公移山设计时间 12、21授课时间【学习目标】 1、准确熟练的朗读课文,掌握生字和通假字。
2、能结合注释翻译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3、学习故事的寓意和通过对话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对愚公人物的分析。
学习难点:本文的寓意。
【课前预习与延伸】延伸及预习问题及内容预习方法及要求关于作者:列子《列子》2、相关知识:关于寓言:关于神话:1、搜集相关资料:完成对作者作品的介绍。
2、根据所学知识,了解什么是寓言、什么是神话。
可以结合以前所学的知识回答。
组长根据预习情况,对组员完成评价。
组长检查评价等级:【自主合作学习】自主学习问题及内容学习方法及要求(一)基础知识积累1、读准带有下划线的字的读音。
太行王屋二山冀州之南惩山北之塞荷担孀妻始龀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一厝朔东高万仞箕畚魁父之丘雍南2、通假字。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词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通,。
甚矣,汝之不惠通,。
河曲智叟亡以应通,。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通,。
3、指出下列句式特点。
甚矣,汝之不惠()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何苦而不平()帝感其诚()4、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用法。
(1)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2)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面山而居()聚室而谋曰:()指通豫南:()始龀:()无穷匮也:()固不可彻:()箕畚运于……:()毕力平险:()山之一毛:()(二)感知内容,分析人物和故事情节1、本文写了哪些人物?请把他们列出来;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请说说理由。
2、故事的结局是天神帮助愚公移走了两座大山,是否有损愚公的形象?3、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1、对照注释,翻译课文,把不明白的地方划出来,准备交流。
2、自我检测,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要求:小组内订正答案,把有疑问的问题标记出来,在班上师生集体讨论。
3、走近文本感知内容,分析人物和故事情节。
要求:先在小组内交流,确定好答案,为后面在班上集体交流做准备。
组长根据作业完成情况,对组员完成评价。
组长评价等级:【合作学习】小组探究解决方法 1、智叟劝说愚公失败了,而邹忌却成功地劝说齐王纳谏,你认为他们失败或成功的理由是什么?如果你是智叟,你准备怎样劝说愚公打消移山的念头?2、有人说愚公不愚,有人认为他很愚,山那么高大,搬家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还要一味地挖山不止呢?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最后推荐代表在班上发言。
要求: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
形式灵活的可以多得星。
【自我归纳与总结】总结与归纳内容我的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小结本课,谈谈学习收获。
【当堂训练】训练题目及内容反馈矫正措施 1、作者、作品:《愚公移山》选自《》,体裁是,本成语故事说明了的道理。
作者,名,郑国人,战国前期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