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讲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4
5
6
§4-2 试验研究分析
一、梁的受力分析
1、试验准备 为了排除剪力的影响,采用图4.2的试验试件 及试验装置。 试件中部1/3区段为纯弯段,不设箍筋。两端 1/3区段为剪弯段,设置箍筋。试件两段和中央放 置百分表测量支座的沉降和跨中的挠度。
7
8
2、试验过程 试验采用逐级加荷的方式,每加一次,停
10
第四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0805
1
内容提要:叙述构件在弯矩作用下正截面承载力 试验分析的过程,对各个阶段构件截 面上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从而提 出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学习重点:受弯构件的试验方法和试验现象; 计算公式的建立。
学习难点:相对受压区高度;公式的适用条件。
2
§4-1 受弯构件概述
一分钟,再加。试验所得到曲线见教材图4.3。 共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弹性阶段,裂缝开展 阶段和破坏阶段。
3、试验结果分析
9
二、梁正截面工作的三个阶段
10
11
第Ⅰ阶段:弹性阶段
这个阶段是荷载施加的初期,由于荷载不大, 混凝土处于弹性工作阶段,应力—应变成正比。截 面应力分布图形为三角形,符合平截面假定。
分析应力图形:受拉区混凝土开裂后,退出工作,其应力 图上移且保持曲线形式(塑性);钢筋的应力增大,进一步向 屈服强度靠近;受压区混凝土塑性特征越来越明显,应力图形 转变为曲线。
本阶段应变(平均应变)分布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当钢
筋应力达到屈服强度fy的瞬间,我们称为Ⅱa阶段,此时截面弯
矩称为屈服弯矩My。
为了简化计算过程,同时符合国际惯例, 引入四个基本假定:
24
1、截面应保持平面(平截面假定) 内容:构件正截面弯曲变形后,其截面
依然保持平面;截面内任一点的应变与该点 到中和轴的距离成正比,钢筋与外围混凝土 的应变相同。
25
说明
(1)由于钢筋砼并非完全的弹性材 料,因此平截面假定是假设在一定标 距范围内测得的近似值;
当砼达到极限抗压强度的时候,受压区内砼由于受到挤 压出现水平的裂缝,构件宣告破坏,此时称为Ⅲa阶段,对 应的截面弯矩称为极限弯矩Mu。
16
三、配筋率对正截面破坏性质的影响
试件是根据计算的配筋量制作的,所配的纵向 受力钢筋比较合理,我们称之为适筋,相应的梁称 为适筋梁。其破坏特征可以归纳为“受拉区钢筋首 先屈服,而后压区混凝土受压破坏”
19
20
超筋梁:梁内钢筋数量过多。ρ>ρmax
破坏特征:破坏始自受压区混凝土的破坏, 此时拉区的钢筋并未达到屈服强度。构件破 坏前由于拉区钢筋仍处于弹性阶段,裂缝和 挠曲变形发展很不明显,破坏时无明显预兆, 表现出“脆性破坏”的特征。由于超筋梁的 破坏具有脆性特征,同时对钢材也是一种浪 费,因而设计和实际工程中不允许采用。
14
15
第Ⅲ阶段:破坏阶段
此阶段中,钢筋由于达到了屈服,不能继续承受拉应力, 仅仅是变形急剧增加,导致钢筋和砼之间的粘结力破坏,裂 缝宽度不断增大的同时继续向梁顶面延伸,造成中和轴不断 上抬,受压区高度减小,内力臂增大,截面承受的弯矩实际 上仍有所增加。受压区边缘的砼压应变增大很多,应力图形 出现下降趋势。
28
2、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内容:受弯构件中和轴以下的尚未开列的砼
所能承担的一小部分拉力由于数值较小,且内力 臂很短,承担的弯矩可以忽略,因此在计算过程 中不予考虑,作为构件的强度储备予以保留;
说明:如果考虑受拉趋砼的抗拉作用,公式 的建立将非常复杂,会出现只有两个方程的三元 方程组,而且受拉砼所承担的拉应力σc很难确定
第Ⅰ阶段末期,截面弯矩达到开裂弯矩Mcr,进 入开裂临界状态,受拉区的应力图形由于塑性的发 展,转变为曲线形式。而压区的砼仍然处于弹性阶 段,应力图形为矩形。末期称为Ⅰa。
12
13
第Ⅱ阶段:裂缝开展阶段
该阶段为构件的正常工作阶段,进入带缝工作阶段。裂缝 首先从试件纯弯段内某一个最为薄弱的截面受拉边缘产生,而 后向中和轴延伸。同时受拉区的其它部位也会产生裂缝并向中 和轴延伸。
29
3、砼受压时应力-应变关系
内容:在确定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时,没有 考虑曲线的下降段,采用近似的计算公式。
说明:砼的应力-应变曲线随砼的强度、级配等 材性而变化,并与轴向力的偏心程度有关,要想较为 准确地描述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对砼的应力-应变曲 线采用近似关系图形,即分为上升段和水平段。
试验还发现,适筋梁在从第一条裂缝产生到最 后压区的混凝土被压碎,整个过程会产生明显的挠 曲变形和裂缝发展,破坏之前预兆明显,这种破坏 我们称之为塑性破坏。
17
1、梁的破坏形式 通过对不同配筋量的各种梁的大量试验研究表明,梁
的配筋数量对梁正截面的破坏特征有很大的影响。
适筋梁:梁内钢筋数量适宜。ρmin≤ρ≤ρmax
21
2、配筋率ρ
通过试验,我们知 道受弯构件的破坏特征 和截面内的钢筋数量有 关,我们称之为配筋率,
用希腊字母ρ表示。
计算公式: As
bh0
对公式中As、b、h0进行 说明,h0=h-as
22
23
11 §4-3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一、四个基本假定 对构件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时候,
破坏特征:破坏始自受拉钢筋的屈服,而后压区混凝土 破坏。整个过程中裂缝开展较为平缓,构件变形较大, 破坏前具有明显的延性性质,属于“延性破坏”。设计 计算公式即依此破坏形式为模型。
18百度文库
少筋梁:梁内钢筋数量过少。ρ<ρmin<ρmax
破坏特征:破坏始自受拉区混凝土的开裂。构件 一旦开裂,拉区钢筋由于面积不足而迅速达到屈 服强度,严重者被拉断。截面裂缝迅速开展到梁 顶端,构建一断为二。构件破坏前没有明显的预 兆,“一裂即坏”,属于典型的“脆性破坏”。 设计和实际工程中严禁出现此破坏形式。
26
(2)采用平截面假定,可以较为完整的 建立起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体系;可以合理 的建立起当受压砼破坏时,受拉钢筋是否 达到屈服的界限条件;可以为结构构件进 行全过程分析及非线性分析等电算程序提 供必不可少的变形条件;
27
(3)采用平截面假定建立的公式仅适用于跨 高比大于5的构件;对于跨高比小于5的深受 弯构件,因其剪切变形不可忽略,截面应变分 布为非线性,平截面假定不再适用,另外有相 应的计算理论和公式。
4
5
6
§4-2 试验研究分析
一、梁的受力分析
1、试验准备 为了排除剪力的影响,采用图4.2的试验试件 及试验装置。 试件中部1/3区段为纯弯段,不设箍筋。两端 1/3区段为剪弯段,设置箍筋。试件两段和中央放 置百分表测量支座的沉降和跨中的挠度。
7
8
2、试验过程 试验采用逐级加荷的方式,每加一次,停
10
第四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0805
1
内容提要:叙述构件在弯矩作用下正截面承载力 试验分析的过程,对各个阶段构件截 面上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从而提 出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学习重点:受弯构件的试验方法和试验现象; 计算公式的建立。
学习难点:相对受压区高度;公式的适用条件。
2
§4-1 受弯构件概述
一分钟,再加。试验所得到曲线见教材图4.3。 共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弹性阶段,裂缝开展 阶段和破坏阶段。
3、试验结果分析
9
二、梁正截面工作的三个阶段
10
11
第Ⅰ阶段:弹性阶段
这个阶段是荷载施加的初期,由于荷载不大, 混凝土处于弹性工作阶段,应力—应变成正比。截 面应力分布图形为三角形,符合平截面假定。
分析应力图形:受拉区混凝土开裂后,退出工作,其应力 图上移且保持曲线形式(塑性);钢筋的应力增大,进一步向 屈服强度靠近;受压区混凝土塑性特征越来越明显,应力图形 转变为曲线。
本阶段应变(平均应变)分布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当钢
筋应力达到屈服强度fy的瞬间,我们称为Ⅱa阶段,此时截面弯
矩称为屈服弯矩My。
为了简化计算过程,同时符合国际惯例, 引入四个基本假定:
24
1、截面应保持平面(平截面假定) 内容:构件正截面弯曲变形后,其截面
依然保持平面;截面内任一点的应变与该点 到中和轴的距离成正比,钢筋与外围混凝土 的应变相同。
25
说明
(1)由于钢筋砼并非完全的弹性材 料,因此平截面假定是假设在一定标 距范围内测得的近似值;
当砼达到极限抗压强度的时候,受压区内砼由于受到挤 压出现水平的裂缝,构件宣告破坏,此时称为Ⅲa阶段,对 应的截面弯矩称为极限弯矩Mu。
16
三、配筋率对正截面破坏性质的影响
试件是根据计算的配筋量制作的,所配的纵向 受力钢筋比较合理,我们称之为适筋,相应的梁称 为适筋梁。其破坏特征可以归纳为“受拉区钢筋首 先屈服,而后压区混凝土受压破坏”
19
20
超筋梁:梁内钢筋数量过多。ρ>ρmax
破坏特征:破坏始自受压区混凝土的破坏, 此时拉区的钢筋并未达到屈服强度。构件破 坏前由于拉区钢筋仍处于弹性阶段,裂缝和 挠曲变形发展很不明显,破坏时无明显预兆, 表现出“脆性破坏”的特征。由于超筋梁的 破坏具有脆性特征,同时对钢材也是一种浪 费,因而设计和实际工程中不允许采用。
14
15
第Ⅲ阶段:破坏阶段
此阶段中,钢筋由于达到了屈服,不能继续承受拉应力, 仅仅是变形急剧增加,导致钢筋和砼之间的粘结力破坏,裂 缝宽度不断增大的同时继续向梁顶面延伸,造成中和轴不断 上抬,受压区高度减小,内力臂增大,截面承受的弯矩实际 上仍有所增加。受压区边缘的砼压应变增大很多,应力图形 出现下降趋势。
28
2、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内容:受弯构件中和轴以下的尚未开列的砼
所能承担的一小部分拉力由于数值较小,且内力 臂很短,承担的弯矩可以忽略,因此在计算过程 中不予考虑,作为构件的强度储备予以保留;
说明:如果考虑受拉趋砼的抗拉作用,公式 的建立将非常复杂,会出现只有两个方程的三元 方程组,而且受拉砼所承担的拉应力σc很难确定
第Ⅰ阶段末期,截面弯矩达到开裂弯矩Mcr,进 入开裂临界状态,受拉区的应力图形由于塑性的发 展,转变为曲线形式。而压区的砼仍然处于弹性阶 段,应力图形为矩形。末期称为Ⅰa。
12
13
第Ⅱ阶段:裂缝开展阶段
该阶段为构件的正常工作阶段,进入带缝工作阶段。裂缝 首先从试件纯弯段内某一个最为薄弱的截面受拉边缘产生,而 后向中和轴延伸。同时受拉区的其它部位也会产生裂缝并向中 和轴延伸。
29
3、砼受压时应力-应变关系
内容:在确定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时,没有 考虑曲线的下降段,采用近似的计算公式。
说明:砼的应力-应变曲线随砼的强度、级配等 材性而变化,并与轴向力的偏心程度有关,要想较为 准确地描述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对砼的应力-应变曲 线采用近似关系图形,即分为上升段和水平段。
试验还发现,适筋梁在从第一条裂缝产生到最 后压区的混凝土被压碎,整个过程会产生明显的挠 曲变形和裂缝发展,破坏之前预兆明显,这种破坏 我们称之为塑性破坏。
17
1、梁的破坏形式 通过对不同配筋量的各种梁的大量试验研究表明,梁
的配筋数量对梁正截面的破坏特征有很大的影响。
适筋梁:梁内钢筋数量适宜。ρmin≤ρ≤ρmax
21
2、配筋率ρ
通过试验,我们知 道受弯构件的破坏特征 和截面内的钢筋数量有 关,我们称之为配筋率,
用希腊字母ρ表示。
计算公式: As
bh0
对公式中As、b、h0进行 说明,h0=h-as
22
23
11 §4-3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一、四个基本假定 对构件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时候,
破坏特征:破坏始自受拉钢筋的屈服,而后压区混凝土 破坏。整个过程中裂缝开展较为平缓,构件变形较大, 破坏前具有明显的延性性质,属于“延性破坏”。设计 计算公式即依此破坏形式为模型。
18百度文库
少筋梁:梁内钢筋数量过少。ρ<ρmin<ρmax
破坏特征:破坏始自受拉区混凝土的开裂。构件 一旦开裂,拉区钢筋由于面积不足而迅速达到屈 服强度,严重者被拉断。截面裂缝迅速开展到梁 顶端,构建一断为二。构件破坏前没有明显的预 兆,“一裂即坏”,属于典型的“脆性破坏”。 设计和实际工程中严禁出现此破坏形式。
26
(2)采用平截面假定,可以较为完整的 建立起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体系;可以合理 的建立起当受压砼破坏时,受拉钢筋是否 达到屈服的界限条件;可以为结构构件进 行全过程分析及非线性分析等电算程序提 供必不可少的变形条件;
27
(3)采用平截面假定建立的公式仅适用于跨 高比大于5的构件;对于跨高比小于5的深受 弯构件,因其剪切变形不可忽略,截面应变分 布为非线性,平截面假定不再适用,另外有相 应的计算理论和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