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受降城闻笛》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回乐烽:烽火台名,当在回乐县境内。
【3】芦管:即指题中之“笛”。 【4】征人:戍边的将士。 【5】尽:全。
诗句翻译
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清冷如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间出征人都眺望故乡。
赏析诗句
前两句: (写景) 月下景色,凄凉萧瑟。
后两句: (抒情) 静夜闻笛,征人思乡。
④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 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 与寒苦,为下两句写戍边将士思乡 奠定情感基调。
4.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作 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写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 而引起的思乡之情。
小结
《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唐代诗人 李益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四句二十 八字,抒写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 怀念亲人的感情。前二句写月下边 塞的景色;三句写声音,闻见芦管 悲声;四句写心中感受,芦笛声牵 动征人回乡之望。全诗把景色、声 音、感受融为一体,意境浑成,余 味无穷。
3.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运 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
【1】诗歌前两句写了大漠在像霜一样 洁白的月光的照耀之下白光一片的夜间 景象。
【2】运用了四种艺术技巧: ①诗人采用比喻修辞方式将月下大漠
比作白雪,将明月比作严霜,生动而形 象地写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
②对偶修辞的运用;
③上句仰观,下句俯视,俯仰之 间,上下交映,突出了大漠和月色 的白光一片,寒气侵人,描绘了边 地的寥廓和苦寒;
存诗二卷。
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 作。贞元元年 (785)起,李益佐灵州大 都督杜希全幕,约四、五年之久,诗 当作于此时。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
【1】受降城:唐高宗神龙三年张仁愿所筑, 以防突厥,共有中、东、西三城。贞观 二十年,唐大宗曾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 部的投降,故称灵州城为“受降城”。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 歌;
2.能结合写作背景,正确领会诗歌 的思想内容;
3.能结合诗句的涵义领悟诗歌的意 境;
4.背诵诗歌。
作者简介
李益(748- 829),字君虞, 排行十,凉州姑臧 (今甘肃武威)人。 代宗时迁居洛阳。 大历四年(769) 进士,授华州郑县 尉。有《李君虞诗 集》,《全唐诗》
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 情的 佳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 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 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来自百度文库
1.“沙似雪”和“月如霜”营造 了怎样的环境气氛?
“沙似雪”、“月如霜”两个 生动的比喻,营造了边塞的荒凉、 凄冷的环境氛围。
2.本诗中的写景和抒情是如何 融汇在一起的?
前两句写景(如霜的月光 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用以 烘托征人心境的孤独、悲惨、 凄凉,为后面“尽望乡”作铺 垫。后两句抒发了戍边将士思 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3】芦管:即指题中之“笛”。 【4】征人:戍边的将士。 【5】尽:全。
诗句翻译
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清冷如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间出征人都眺望故乡。
赏析诗句
前两句: (写景) 月下景色,凄凉萧瑟。
后两句: (抒情) 静夜闻笛,征人思乡。
④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 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 与寒苦,为下两句写戍边将士思乡 奠定情感基调。
4.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作 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写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 而引起的思乡之情。
小结
《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唐代诗人 李益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四句二十 八字,抒写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 怀念亲人的感情。前二句写月下边 塞的景色;三句写声音,闻见芦管 悲声;四句写心中感受,芦笛声牵 动征人回乡之望。全诗把景色、声 音、感受融为一体,意境浑成,余 味无穷。
3.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运 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
【1】诗歌前两句写了大漠在像霜一样 洁白的月光的照耀之下白光一片的夜间 景象。
【2】运用了四种艺术技巧: ①诗人采用比喻修辞方式将月下大漠
比作白雪,将明月比作严霜,生动而形 象地写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
②对偶修辞的运用;
③上句仰观,下句俯视,俯仰之 间,上下交映,突出了大漠和月色 的白光一片,寒气侵人,描绘了边 地的寥廓和苦寒;
存诗二卷。
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 作。贞元元年 (785)起,李益佐灵州大 都督杜希全幕,约四、五年之久,诗 当作于此时。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
【1】受降城:唐高宗神龙三年张仁愿所筑, 以防突厥,共有中、东、西三城。贞观 二十年,唐大宗曾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 部的投降,故称灵州城为“受降城”。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 歌;
2.能结合写作背景,正确领会诗歌 的思想内容;
3.能结合诗句的涵义领悟诗歌的意 境;
4.背诵诗歌。
作者简介
李益(748- 829),字君虞, 排行十,凉州姑臧 (今甘肃武威)人。 代宗时迁居洛阳。 大历四年(769) 进士,授华州郑县 尉。有《李君虞诗 集》,《全唐诗》
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 情的 佳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 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 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来自百度文库
1.“沙似雪”和“月如霜”营造 了怎样的环境气氛?
“沙似雪”、“月如霜”两个 生动的比喻,营造了边塞的荒凉、 凄冷的环境氛围。
2.本诗中的写景和抒情是如何 融汇在一起的?
前两句写景(如霜的月光 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用以 烘托征人心境的孤独、悲惨、 凄凉,为后面“尽望乡”作铺 垫。后两句抒发了戍边将士思 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