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方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 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 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虚实结合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 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 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 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 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化Fra Baidu bibliotek为动
化静为动
青山个个伸头看,看我庵中吃苦茶。
“青山伸头”,也是将静景化为动景来写。看
和尚吃茶的是一座座山,可见庵中更无他人显出
了庵中之静寂。
以动衬静
人闲桂花落,月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王维《鸟鸣涧》
月出惊山鸟,是以动的场面来衬托静;时鸣深 涧中,则以鸟鸣之声衬托静。
诗词鉴赏第一步:读懂诗词
诗眼 意象 题目 作者 注释 关键词 意境
明体裁 辨题材
把握内 容范围
明确 风格 了解 时代
作者 背景 释词
把握感 情的切 入点, 找诗歌 情感依 据的
分体 析悟 意情 象感 特意 点蕴
鉴赏诗歌第二步:析题解答
1、明确说出表现手法是什么。
(明技巧)
2、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
(释运用)
3、分析该手法所达到的描写景物的效果。
上文画线两句诗,即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 没有任何修饰语。
这句诗是纯用名词组合,没有(动词)形容词的修饰 点缀。即所谓白描手法。
工笔手法
即对描写对象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细节 是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 细枝末节。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是侧面描写。 (析效果)“背手抽”的细节描写写出了取箭动作的娴熟、灵
巧,“翻身控”的细节描写刻画路射手动作难度大,骑射技艺高超;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描写围观者欢声雷动的场面和落于寒 空的猎物,从侧面表现射手超凡卓越的技艺。本诗描写射手的技艺 高超。
诗词鉴赏第一步:读懂诗词
虚实结合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 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 眼,竟无语凝噎。(实景)念去去,千里烟 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虚景)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虚 景)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 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析效果)
4、指出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
【例 3】(2015·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元]张伯淳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 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①,扫空眼底 ②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 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③乍雨 初晴。 【注】 ①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② ,一种弦乐器,如筝。③语溪, 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古代诗歌鉴赏
——表达方式(描写)
诗词鉴赏 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结构技巧
表达方式
记叙 议论 说明
描写 抒情
判断下面诗句属于哪种表达方式
浔阳江头夜送客,主人下马客在船。
——白居易《琵琶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答案:
(明技巧)虚实结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释运用)“故园松桂发”, 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诗 人的想象,属虚写,但这又是符合时令特点,虚中又有实; “万里共清辉”是对眼前景的描写,是实写,但思念的人 又在远方,实中又有虚。
(析效果)虚实结合,拉长了思乡的时间跨度、地域
广度,深化了思乡的内涵,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
答案: 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 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 (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观魏博何相公猎 张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简要分析本诗描写射手技艺的角度有 何不同?
答案: (明技法)正面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 (释运用)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是正面细节描写。“万
诗眼 意象 题目 作者 注释 关键词 意境
明体裁 辨题材
把握内 容范围
明确 风格 了解 时代
作者 背景 释词
把握感 情的切 入点, 找诗歌 情感依 据的
分体 析悟 意情 象感 特意 点蕴
鉴赏诗歌第二步:析题解答
1、明确说出表现手法是什么。
(明技巧)
2、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
(释运用)
3、分析该手法所达到的描写景物的效果。
——汉乐府《陌上桑》
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描写。前四句夸张地 写罗敷的服饰之美,是为了衬托人物的高贵和美好。后八句 不直接写罗敷,而去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通过 侧面描写,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白描手法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勒,不加渲 染烘托等表现手法。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
绝!
——乐府民歌《上邪》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描写方式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⒉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白描 细节描写
描写
⒊虚实结合 4 动静技巧
动静结合 化静为动 以动写静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 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 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 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析效果)
4、指出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
(2015·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月 圆①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 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 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 ④列宿:众星.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做简要赏析。
虚实结合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 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 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 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 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化Fra Baidu bibliotek为动
化静为动
青山个个伸头看,看我庵中吃苦茶。
“青山伸头”,也是将静景化为动景来写。看
和尚吃茶的是一座座山,可见庵中更无他人显出
了庵中之静寂。
以动衬静
人闲桂花落,月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王维《鸟鸣涧》
月出惊山鸟,是以动的场面来衬托静;时鸣深 涧中,则以鸟鸣之声衬托静。
诗词鉴赏第一步:读懂诗词
诗眼 意象 题目 作者 注释 关键词 意境
明体裁 辨题材
把握内 容范围
明确 风格 了解 时代
作者 背景 释词
把握感 情的切 入点, 找诗歌 情感依 据的
分体 析悟 意情 象感 特意 点蕴
鉴赏诗歌第二步:析题解答
1、明确说出表现手法是什么。
(明技巧)
2、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
(释运用)
3、分析该手法所达到的描写景物的效果。
上文画线两句诗,即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 没有任何修饰语。
这句诗是纯用名词组合,没有(动词)形容词的修饰 点缀。即所谓白描手法。
工笔手法
即对描写对象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细节 是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 细枝末节。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是侧面描写。 (析效果)“背手抽”的细节描写写出了取箭动作的娴熟、灵
巧,“翻身控”的细节描写刻画路射手动作难度大,骑射技艺高超;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描写围观者欢声雷动的场面和落于寒 空的猎物,从侧面表现射手超凡卓越的技艺。本诗描写射手的技艺 高超。
诗词鉴赏第一步:读懂诗词
虚实结合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 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 眼,竟无语凝噎。(实景)念去去,千里烟 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虚景)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虚 景)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 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析效果)
4、指出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
【例 3】(2015·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元]张伯淳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 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①,扫空眼底 ②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 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③乍雨 初晴。 【注】 ①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② ,一种弦乐器,如筝。③语溪, 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古代诗歌鉴赏
——表达方式(描写)
诗词鉴赏 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结构技巧
表达方式
记叙 议论 说明
描写 抒情
判断下面诗句属于哪种表达方式
浔阳江头夜送客,主人下马客在船。
——白居易《琵琶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答案:
(明技巧)虚实结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释运用)“故园松桂发”, 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诗 人的想象,属虚写,但这又是符合时令特点,虚中又有实; “万里共清辉”是对眼前景的描写,是实写,但思念的人 又在远方,实中又有虚。
(析效果)虚实结合,拉长了思乡的时间跨度、地域
广度,深化了思乡的内涵,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
答案: 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 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 (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观魏博何相公猎 张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简要分析本诗描写射手技艺的角度有 何不同?
答案: (明技法)正面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 (释运用)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是正面细节描写。“万
诗眼 意象 题目 作者 注释 关键词 意境
明体裁 辨题材
把握内 容范围
明确 风格 了解 时代
作者 背景 释词
把握感 情的切 入点, 找诗歌 情感依 据的
分体 析悟 意情 象感 特意 点蕴
鉴赏诗歌第二步:析题解答
1、明确说出表现手法是什么。
(明技巧)
2、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
(释运用)
3、分析该手法所达到的描写景物的效果。
——汉乐府《陌上桑》
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描写。前四句夸张地 写罗敷的服饰之美,是为了衬托人物的高贵和美好。后八句 不直接写罗敷,而去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通过 侧面描写,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白描手法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勒,不加渲 染烘托等表现手法。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
绝!
——乐府民歌《上邪》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描写方式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⒉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白描 细节描写
描写
⒊虚实结合 4 动静技巧
动静结合 化静为动 以动写静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 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 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 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析效果)
4、指出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
(2015·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月 圆①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 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 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 ④列宿:众星.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做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