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反思

居庙堂之高,心忧黎民,勤于政务;处江湖之远,尽职尽责,

为善一方。

这是一种饱经忧患仍对社会和人生保持热情的豪迈和积极进取

的人生态度;这是一种“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的旷达情怀;这是一颗即使在艰难岁月中也始

终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时时刻刻发现美、欣赏美、体会美的敏感

心灵……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经典美文,我在教学过程中抓住

了这几个环节,让学生知人论世、朗读品味、疏通文意、品味美点、把握情感、探疑问难、思维拓展。

一、知人论世

“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作者的生平、经历、境遇等都会在文章中有所体现,并形成作者独特的创作

风格和个性,决定着文章的特殊主题。

“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作者自身的经历与境遇

离不开社会政治背景,了解他在什么情况下针对什么东西写作,也

就是把文章与写作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考察。文章的思想内容不可

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

所以,我详细介绍了苏轼常识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加深了对苏

轼的情感的理解。

二、诵读感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三分文章七分读”。可见,诵读

对理解文章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使自己以及学生对作品

有深刻的理解,必须加强朗读。

诵读《记承天寺夜游》,对于深刻地理解作品,陶冶情操,培养

能力,提高文化素养,都显得至关重要。所以在教这一课的时候,

我采用了很多的诵读方式,如第一步可“不求甚解”地朗朗出声地

诵读,让学生们首先读准字音和读出节奏,在读中整体感知。第二

步自由读,结合注释了解大意,在读中培养语感。第三步低声慢吟

地诵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多读,反复地读,占了这一节课的相当大的比重。通过多读,学生们在理解的基

础上基本上能熟读成诵,同时学生们也提高了整体感悟的能力。

其次是想象入境。即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

象画面,把自己融入文章的意境之中。记承天寺夜游有一句写景的

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我让学

生们想象一下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曵、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三,疏通文意

译一译,议一议:我们在理解重点词句的过程中有无规律可循?

•单音节补双音节

•省略内容要增补

•语序颠倒要调整

•修辞手法要体现

•增删补改是规律

•参照注释,联系上下文,独立翻译,勾画疑难。

•同桌互译,小组交流,质疑解惑。

•翻译全文,落实重要词语和句子

四、把握结构理解内容

五、边读边品诵读成诵

六、品赏美点把握情感

七、探疑问难思维拓展

三、品评赏析

1、难道承天寺的院子里只有竹子柏树,就没有其他植物吗?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清幽宁静的意境

•清新高雅的品格

2、第二段对月光的描写妙在哪里?与苏轼描写月光曾有非常经典

的句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进行对比。

《水调歌头》句,用拟人的手法把月光拟人化,使其有了人的

性情,真切感人;善解人意,辗转陪伴无眠之人。

本文写月而不见月,以“积水”比喻“月色”,用水的“空明”展现月的“皎洁”“澄明”;仅此还不够,又以“藻荇”衬托水的

真切,烘托月光。动静结合,如此层层设喻,别出心裁,将这清美

的月光写到了极致。

3、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欣然起行”欣喜

“念无与乐者”“遂”“寻”遗憾

“遂”“寻”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

“怀民亦未寝”心有灵犀的喜悦

“相与步于中庭”从容闲适

“闲人”安闲喜悦惆怅

4、“闲人”指谁?“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1)清闲之人,指自己当时“有职无权”的境况,自嘲。有一种落

寞和惆怅。

(2)指能不汲汲于名利,能够寄情山水,能够欣赏月色的旷达乐观,安闲自适。

(3)赏月的喜悦。

作者自谓闲人,文中哪些语句与“闲”字有关,含蓄地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心情。

月色入户——门庭冷落

念无与乐者——交游之稀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点明其闲

5、请用现代汉语描绘此句所呈现出的画面。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一点也主要在诵读过程中来进行的。为什么苏轼被贬黄州还

能欣赏到如此空明的月色美景呢?透过这空明的月色,你看到了一

个有着怎样人生态度的苏东坡?黄州是苏轼最重要的人生驿站。被

贬的苦难如重锤敲击着他的心灵,更像雕塑家塑造了他的精神世界!在人生的低谷他完成了自己豁达乐观人生观的塑造,达到了自己创

作的巅峰!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地说“大江东去,浪

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地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面对自

然界的风吹雨打,他从容洒脱地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此刻,面队承天寺这轮空明的月亮,面对豁达的苏东坡,你想说些

什么呢?学生说的还不错,这不仅加强了对文章重点的把握。同时,深切的感受到明月不老,经典永远不朽;明月不老,精神永远年轻!面对生活的风雨坎坷,大家会想到苏轼,想到他的豁达从容!

但遗憾的是自己的课堂语言比较粗糙,前后教学环节的衔接不太

顺畅,而且当堂激励和随机深入引导不能达到水到渠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