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实验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
动物生态学(任晓丹)1.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态因子是环境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而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要素.2.限制因子:在众多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因子称限制因子。
驯化:生物在实验/自然条件下,诱发的生理补偿变化,前者需要较短的时间,后者需要较长的时间。
3.内稳态: 生物系统通过内在的调节机制使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4.适应:生物对环境压力的调整过程,分基因型适应和表型适应两类,后者又包括可逆适应和不可逆适应,如桦尺蠖在污染地区的色型变化。
5.有效积温法则: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发育阶段的发育过程,而且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称总积温或有效积温。
6.光周期现象:Garner等人(1920)发现明相暗相的交替与长短对植物的开花结实有很大的影响,这种植物对自然界昼夜长短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光周期现象.7.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某一特性由于回应另一物种的某一特性而进化,而后者的特性也同样由于回应前者的特性而进化。
8.遗传漂变:基因频率在小的种群里随机增减的现象。
9.生态适应:生物在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生存意义的特征,依靠这些特征,生物能免受各种环境因素的不利影响和伤害,同时还能有效地从其生境获得所需的物质、能量,以确保个体发育的正常进行。
10.生态型:是一个物种内,通过形态的和生理的特征可以相互区别的不同种群。
11.生态对策或生活史对策: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性响应。
12.性选择:在自然界生物的生殖过程中,异性个体之间是有选择性的,包括对异性的体形、颜色、行为等方面的选择。
13.利他行为:动物个体以牺牲自己的生存和繁殖机会为代价,去帮助其他个体繁殖更多的后代。
14.社会行为(social behaviour):是指同一种群的动物相互作用所表现的各种行为方式,包括求偶行为、交配行为、繁殖行为、双亲行为等与性别有关的行为,以及领域行为、社会等级等与性别无直接关系的行为。
成人高考生态学实验题复习资料
成人高考生态学实验题复习资料成人高考生态学实验题复习资料1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步骤:擦片→滴液【清水】→撕洋葱表皮→展开洋葱表皮→盖盖玻片→染色【稀碘液】→吸水。
【注:被染料染成深色的结构是细胞核】【其过程可简化为:一擦、二滴、三撕、四展、五盖、六染、七吸。
】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片→滴液【0.9%生理盐水】→刮口腔上皮细胞→涂口腔上皮细胞→盖盖玻片→染色【稀碘液】→吸水。
【其过程可简化为:一擦、二滴、三刮、四涂、五盖、六染、七吸。
】3在显微镜视野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即:上下倒翻、左右相反的放大虚像】如:玻片上的字母为“b”字,而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则是“q”字。
4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该物体的放大倍数。
如:已知一台显微镜有5X、10X、15X三个目镜,有10X、45X两个物镜,问这台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和最大放大倍数分别是50X和675X。
5观察显微镜的正确方法:两眼都睁开、左眼向目镜内看。
6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光线过暗时,应调大光圈和凹面镜。
若光线过强时,应调小光圈和平面镜。
7用显微镜观察时,若发现视野中的细胞偏左下方,为使物像刚好在视野的中央,应将玻片往左下方移动。
如果物像是在视野的左下方,若将玻片往右上方移动,其物像将被移出视野外。
【这是因为视野中物像的位置与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相反】8若要使镜筒明显上升或下降,应调节粗准焦螺旋,要使观察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9判断显微镜视野中出现的污点:可先移动目镜和物镜,污点如果不移动,说明污点是在玻片上,其他与此类推。
【污点存在部位有可能在目镜、物镜或玻片上】10盖盖玻片的正确方法: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的一边,将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慢地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11气泡和细胞的主要区别: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气泡是周围黑、中央亮,会变形;而细胞则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而且不变形。
生态学复习资料
基础生态学复习资料一、填空1.生态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原地观察、受控实验、生态学的综合方法。
2.原地观察包含:野外观察、定位长久观察、原地实验。
3.生态学的综合方法包含:资料的概括和剖析、生态学的数值分类和排序、生态模型和摹拟。
4.间接作用是经过影响直接因子而间接影响生物。
5.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合称为三基点温度。
6.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也是也是生物群落的基本构成单位。
7.自然种群的基本特色:空间特色——即种群拥有必然的分布地区;数目特色——每单位面积(或者空间)上的个体数目(即密度)是随时间而改动的;遗传特色——种群拥有必然的基因构成,是一个基因库,以差别于其余物种,但种群中的个体在遗传上有变异。
8.绝对密度检查方法:总数目检查法、取样检查法(样方法) 、标记重捕法、去除取样法。
(详细计算书P67 )9.成群分布是最常有的内分布型,其形成原由有:①资源分布不平均;②植物种子传播方式以母株为扩散中心;③动物的集群行为。
10. 初级种群参数包含: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
11. 次级种群参数包含:性比、年纪构造和种群增添比。
12. 年纪椎体三种种类:书P70 、PPT 第三章33.13. 种群增添模型:自己看。
复杂难得整理。
14. 内源性自动调理学说:书P88 。
15. 生活史的要点组分包含:身体大小、生长率、繁殖和寿命。
16.r 选择和K 选择:书P106 、PPT 三104 (要点)书P109CSR17. 主要的种间关系包含:竞争、捕食、寄生、共生等。
——4 个空或者(种间竞争、捕食、寄生与共生、共同进化、附生)—— 5个空18. 种内竞争的种类:负竞争、分摊竞争、抢夺竞争。
19. 动物的竞争方式:竞争食品、竞争配偶、雌性个体竞争产卵或者育幼场所。
20. 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 个层次。
21. 影响群落构成和构造的因素:生物因素、扰乱、空间异质性、岛屿。
生态学复习资料
基础生态学复习资料一、填空1.生态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原地观测、受控实验、生态学的综合方法。
2.原地观测包括:野外考察、定位长期观测、原地实验。
3.生态学的综合方法包括:资料的归纳和分析、生态学的数值分类和排序、生态模型和模拟。
4.间接作用是通过影响直接因子而间接影响生物。
5.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合称为三基点温度。
6.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也是也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7.自然种群的基本特征:空间特征——即种群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数量特征——每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量(即密度)是随时间而变动的;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基因组成,是一个基因库,以区别于其它物种,但种群中的个体在遗传上有变异。
8.绝对密度调查方法:总数量调查法、取样调查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去除取样法。
(具体计算书P67)9.成群分布是最常见的内分布型,其形成原因有:①资源分布不均匀;②植物种子传播方式以母株为扩散中心;③动物的集群行为。
10.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
11.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结构和种群增长比。
12.年龄椎体三种类型:书P70、PPT第三章33.13.种群增长模型:自己看。
复杂难得整理。
14.内源性自动调节学说:书P88。
15.生活史的关键组分包括:身体大小、生长率、繁殖和寿命。
16.r选择和K选择:书P106、PPT三104(重点)书P109CSR17.主要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共生等。
——4个空或(种间竞争、捕食、寄生与共生、协同进化、附生)——5个空18.种内竞争的类型:负竞争、分摊竞争、争夺竞争。
19.动物的竞争方式:竞争食物、竞争配偶、雌性个体竞争产卵或育幼场所。
20.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层次。
21.影响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因素:生物因素、干扰、空间异质性、岛屿。
22.按演替的时间可分为快速演替、世纪演替、长期演替。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和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包括生态系统、物种适应性、群落结构与演替等方面。
以下是生态学复习资料:
1. 生态学基本概念
生态学研究的是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其中环境是指生物生活的空间环境和资源环境。
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适应。
2.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生物、环境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能量流、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等。
生态系统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种类型。
3. 生物适应性
生物适应性是生物在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对环境适应的能力,包括生物的形态、生理、行为等方面。
适应性可以是形态的、生理的、生产的三种类型,同时,生物的遗传基因也对适应性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4. 群落结构与演替
群落是一个由不同种类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具有特定的群落结构和组成。
群落内部的生物在相互作用中形成生态位,而群落的演替则是指群落内部生物逐渐向更复杂的组成形式变化的过程。
群落演替具有不可逆性和无限性两个特点。
5. 生态保护
生态保护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生态保护的主要目标是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不被破坏。
以上就是生态学的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态学不仅是一个学科,更是一种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担负起环保的责任,爱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生态学复习提纲
生态学复习提纲(共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初级生产力(Primary productivity):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固定的能力有一部分被植物自己的呼吸消耗掉,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生长和生殖,这部分生产量称为~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是可提供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利用的能量。
生态位: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基础生态位(Fundamental Niche):物种所能栖息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
适合度:一种生物对生境的适合程度,以平均每个个体生育的存活后代的数量作为衡量适合相对适合度(Relative Fitness):建立者效应(founder effect):由于取量误差,新隔离的移殖种群的基因库不久就会和母体种群相分歧,而且由于两者所处地域不同各有不同的选择压力,使建立者种群与母种群的差异越来越大。
遗传瓶颈(genetic bottleneck):如果一个种群在某一时期由于环境灾难或过捕等原因数量急剧下降。
干旱(drought):干旱是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一般是长期的现象生理干旱(physiological drought):生理干旱是指土壤不缺水,但其它不良土壤状况或根系自身的原因,使根系吸不到水分,植物体内发生水分亏缺的现象。
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指种群中占优势的种类,它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
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
建群种(constructive species):在群落形成过程中作用最大的种称为建群种,一般优势层的优势种为建群种。
(进展、逆行)演替(succession):植物群落发展变化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现象。
《生态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生态学》复习资料(完整版)一、名词解释。
1、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空间一切要素的总和,包括生物生存空间内的各种条件。
生境:又称栖息地,是生物生活的空间和其中全部生态因素的综合体,即生物生活的具体场所。
因此,相对于一般“环境”而言,生境对生物具有更实际的意义。
2、种群:在特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3、互利共生:两物种相互有利的共居关系,并且彼此间有直接的营养物质交流,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双方获利。
4、群落演替:生物群落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某些物种消失而某些物种侵入,使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的过程5、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加工、改造而建设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即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体系。
7、生物群落:特定空间或生境中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
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种群,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8、生物量:在某一特定的的调查时刻单位面积上积存的有机物质的量。
dB/dt=NP-H-D9、食物链: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这种生物与那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生物间错综复杂的网状食物关系。
10、生态位: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11、温室效应: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12、生物多样性: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第一篇:生态学复习资料生态学名词解释: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见相互关系的科学。
2环境概念: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3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要素。
(生态因子是环境因子中的一部分).4环境因子:生物体研究中心以外的都叫环境因子。
5限制因子:限制生物生存或繁殖的因子。
6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最小食物的量7耐性定律:生物生长或繁殖的环境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的不足或超过生物的耐性,就会导致该生物不能存活后死亡。
8生态幅: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的适用范围的大小。
9内稳态:生物通过自身体内环境使生活环境保持稳定。
10指示生物:能够指示环境中某些生物。
11光周期:指昼夜周期中光照期和暗期长短的交替变化12温周期:温周期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气温是呈周期性变化的,许多生物适应温度的某种13节律性变化,并通过遗传成为其生物学特性。
14有效积温:是指某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累积之和。
K=N(T-T0),N指天数、T代表当地的平均气温,T0生物生长最低气温。
15生命表:系统描述同期出生的一生物种群在各发育阶段存活过程的一览表。
16繁殖成效:个体现在的输出和未来的输出的总和。
17繁殖价值:指在相同的时间内,特定年龄个体相对新生个体的潜在繁殖能力、包括现时价值和剩余繁殖价值。
18亲本投资:有机体在生产子代,护养子代所消耗的时间,能量和资源所有的量。
19繁殖成本:有机体在繁殖后代时对能量和资源所有的消耗。
20分配原理:某一空间内的能力是固定的,消耗了就会减少。
21高斯假说: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和空间时产生的种间竞争现象,两个物种越相似,生态位重叠越多,竞争就越激烈。
22生态位: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地理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间的功能关系。
23他感作用:是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的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生态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可定义为: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2.生态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主要包括野外与现场调查、实验室分析、模拟实验、数学模拟与计算机模拟、生态网络及综合分析。
3.生态学的方法包括层次观察、整体观察、系统观察、综合观及进化观。
在全球变化中,目前比较严峻的最引人关注的是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酸雨、荒漠化及生态安全等生态问题。
4.臭氧洞:臭氧浓度较臭氧洞发生前减少30%的区域5.荒漠化: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所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6.广义的生态安全是指在人的生活、健康、安乐、基本权利、生活保障来源、必需资源、社会秩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
狭义的生态安全是指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态系统健康的整体水平的反映。
7.可持续发展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第二章:生态系统1.系统是又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体。
它具有结构的有序性、组分的整体性、功能的整合性、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可控性4大特点。
2.系统的功能的整合作用:指系统的整合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系统的整合功能不等于特各组分功能的相加,而是一种集体效应,即有各组分的功能,又有各组分之间交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
3.系统分析的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定性分析阶段,包括划分系统边界、确定系统组分、分析系统层次,明确研究目标。
第二阶段为定量研究阶段,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主要是系统结构有序性分析。
第三阶段为模型分析阶段,是在系统动态规律认识的基础上,确定系统模型的参数,进行模型试验,优化系统功能。
第四阶段为系统结构优化阶段,是通过模拟分析,优化系统结构,实行系统调控,使系统具有功能整合特性,实现优化的系统功能。
4.系统研究方法:可分为“白箱”“黑箱”“灰箱”三种5.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构成一个功能整体。
生态学复习资料全
生态学复习资料全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和它们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学科。
它关注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化。
生态学的基本原则- 相互依赖性:生物和环境彼此依赖,相互影响。
- 营养网络:生物通过食物链相互连接,形成复杂的营养链。
- 演化:进化是推动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重要过程。
- 能量流动: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支持生物的生存和生长。
- 物种多样性:不同物种的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生态系统的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由树木、植物、动物等组成,起到氧气供应、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的重要作用。
- 海洋生态系统:包括海洋生物、海洋水文和海洋地质环境,影响全球气候和生物圈。
- 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河流、沼泽和湖泊等,是重要的水资源储存和净化场所。
- 草原生态系统:包括草地和牧场,对动物饲养和土壤保护至关重要。
- 城市生态系统:城市中的人类活动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重要影响。
生态学的应用- 自然保护:生态学研究为自然保护提供依据和策略,保护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
- 农业发展:生态学原理应用于农业生产,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土壤质量。
- 水资源管理:生态学研究帮助规划和管理水资源,提高水质和水量利用效率。
- 城市规划:生态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有助于构建更可持续的城市环境。
以上是关于生态学的简要复资料,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Smith, J. (2018). Ecolog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生态学复习重点
生态学复习重点1. 生物世界的等级结构为: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生物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系统→生态圈。
2. 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表现为生态系统由(1)生物成分和(2)非生物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的功能特征表现为(3)物质流和(4)能量流。
3. 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按其功能可分为(1)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部分。
4. 依能量的来源可将生物分为(1)自养生物和(2)异养生物,其中(1)自养生物包括(3)光能自养和(4)化能自养;(2)异养生物包括(5)草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腐生物5. 食物链包括(1)草木食物链腐生食物链两种类型。
6. 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包括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化学循环三种类型。
7. 地球化学循环中的沉积循环包括气象途径生物途径地质水文途径三种途径。
8. C进入陆地生态系统的途径分别有植物光合作用碳酸氢根离子含碳岩石风化物8. C离开陆地生态系统的途径分别有(1)呼吸作用释放co2 通过食物链由异养生物呼吸作用以CO2、CH4返回大气8. 有机N降解包括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其中氨化作用是将(1)氨基酸变成(2)NH3或铵盐___的过程,硝化作用是将(3)有机氮_____变成(4)__无机氮___的过程。
9太阳辐射的波谱按波长自短至长分别由将(1)_伽马射线 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10美国的霍普金斯(Hopkius)研究认为,在北美温带,每向北移动纬度1度或向东移动经度5度,或上升124米,植物在春天和初夏的物侯期将各(1)_延迟____4天,秋天的物侯期将(2)_提早____4天,这个规律被称为霍普金斯物侯定律。
11土壤有效含水量是(1)_田间持水量和(2)__凋萎系数___的差值。
12按照植物对水分的适应性可将植物分为陆生植物水生植物中生植物三种类型。
13我国采用的干燥度指标计算公式为:K=0.16x大于等于10摄氏度的活动积温/同期降水量14小集水区水量平衡公式为:Δw=P-(ts+Et+Qs+Qss) ts:树冠节流量P:降水量 Et:蒸散量 Qs:地表径流量 Qss:土壤径流量Δw:土壤含水增量(若用符号表示,须写出其含义)。
生态学参考复习资料
生态学〔仅供参考~〕第一章绪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相互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指导人与生物圈〔即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开展。
思考题:1生态学与生物学、环境科学有何联系与区别?2生态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3为什么说“生态学在解决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开展等重大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请举一例试分析之。
4试分析当今全球生物多样性变化的特征。
5谈谈你对学习?生态学?的看法和建议。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物种是由内在因素〔生殖、生理、生态和行为〕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是自然界中的一个根本进化单位和功能单位。
环境:主体以外、围绕主体,构成主体生存条件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要素。
〔大小范围、具体、相对〕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是环境因子的一局部。
生活因子: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生态因子。
所有生活因子构成生存条件。
生境:具体生物个体或群落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生活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可补偿性,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直接性与间接性,限制性作用〕〔1〕综合作用自然界不存在孤立的生态因子,也不存在单一因子构成的生态环境。
生态因子间总是互相促进、相互制约,任何单一因子的变化必将引起其它因子的变化,如光强——土壤温度、空气湿度、水分平衡、气温等——植物生长。
〔2〕主导因子作用生态环境中各因子地位不同,一般情况下,其中有一个或几个因子对其它因子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该因子即为主导因子。
〔3〕生活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可补偿性生活因子同等重要,不可或缺,具不可替代性或同等重要性。
同时,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因子量的缺乏,可由其它因子的增加或增强而得到补偿,仍可获得一样的生态效应。
即为可补偿性〔4〕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或发育阶段有不同需求,不同阶段同样生态因子或其组合的生态作用不同〔5〕直接性与间接性间接因子通过直接因子表达,如地形因子属间接因子。
生态复习资料
生态复习资料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和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它涵盖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各个层面。
要在生态学领域取得成功,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原则。
本文将提供一些关于生态学的复习资料,帮助你在考试前巩固知识。
1. 生态学基本概念-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动态系统。
- 种群:同一物种个体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内的集合。
- 生物群落:同一生态系统内相互作用的不同物种群落的集合。
- 生物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 生态位: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功能。
- 基因流动:基因在不同种群之间的交换。
- 能量流动: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不同层级之间的转移和利用。
2. 生态学的原则- 普遍性:生态学原理适用于所有生物和生态系统。
- 动态性:生态系统是不断变化和演化的。
- 层次性:生态学可以从个体、种群、群落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
- 联系性:生态系统中的组成部分相互依赖和影响。
- 稳态性:生态系统具有一种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
- 非线性:生态系统中的变化常常是非线性的,存在阈值效应和突变。
3. 生态学研究方法- 野外观察:在自然环境中观察和记录生物的行为和生态特征。
- 实验设计:通过设立对照组和实验组来研究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响应。
- 数学模型:利用数学工具和模型来推断和预测生态系统的变化和动态。
- 分子技术:使用分子工具研究生物的遗传多样性和基因流动。
-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和无人机等技术监测和分析大规模生态系统的变化。
4. 生态问题与挑战- 过度开发和资源枯竭: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对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 生物入侵:外来物种的引入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
- 污染: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对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威胁。
- 资源分配不均衡: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导致了社会和生态系统的不稳定。
5. 生态学的应用- 自然保护: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高校生态学复习资料(精华版)
生态学复习资料生态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生物的多样性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多样性二、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1.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部分称之为生物圈2.以海平面为标准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约10千米的深处,整个厚度约为20千米。
包括:大气圈的底层(对流层)、水圈、岩石圈的上层(风化壳)。
三、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在其生活过程中与环境关系的科学。
四、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一)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可以按不同的研究性质进行多种划分1.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水平划分2.根据研究对象的分类学类群划分出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分子生态学进化生态学3.根据研究对象的生境类别划分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淡水生态学岛屿生态学4.根据研究性质划分理论生态学:涉及生态学进程、生态关系的数学推理及生态学建模。
应用生态学:A、应用于各类农业资源的管理,产生了农业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地生态学、家畜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等;B、应用于城市建设C、应用于环境保护与受损资源的恢复则形成了:保育生物学;恢复生态学;生态工程学;D、应用于人类社会,则产生了:人类生态学;生态伦理学E、还有学科间相互渗透而产生的边缘学科,例如:数量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经济生态学等。
(二)研究方法研究方法:野外、实验和理论野外:是研究方法中的第一位,是通过对自然生态现象的观察和记载收集资料。
实验:是分析生态事例因果关系有用的补充手段,实验可以对条件控制严格,重复性强,结果分析可靠,但是实验室可能与野外自然条件有所区别。
理论:是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模拟研究。
第二章个体生态学一、环境的概念与特征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环境总是针对某一特定主体或中心而言,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生态学实验复习
生态学实验复习一、植物生长发育的有效积温:1、温度与生物生长发育的关系,比较集中地反映在温度对植物和变温动物(特别是昆虫)发育速率的影响上。
2、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可表示为公式:NT=K N为发育历期,即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K为有效积温。
3、生物的发育都是从某一温度开始,而不是从零度开始,生物开始发育的温度称为发育起点温度。
则:N(T-C)=K,C为发育起点温度(生物学零度)。
4、有效积温K和生物学零度C的计算:在两种实验温度(T1和T2),分别观察和记录两个相应的发育时间N1和N2值。
因为K1=N1(T1-C)K2=N2(T2-C) 所以C=(N2*T2-N1*T1)/(N2-N1)K1=K2代入有效积温公式即可求出K。
5、实验步骤:①催芽:种子的选取—饱满处理:a、常温下湿纱布包裹种子,用温水浸泡1d,倒掉水b、25℃恒温培养c、注意保持纱布湿润、透气d、观察,露出芝麻粒大小的芽,便可播种②播种:将露芽的种子播种在烧杯中,播深1~2 cm,覆上泥炭土,浇透水,然后分别放入(25℃、20℃)光照培养箱中。
③观察并记录:a、温度b、生长情况(各生育期)c、经历的天数(注:第一片真叶充分展开后,记录所用的天数、处理的温度)6、注意事项:①由于植物有光照发育才好,三角瓶应尽量放在光照培养箱靠玻璃的地方;②分别放入(25℃、20℃)光照培养箱中对称的位置,排除光照的影响;③选芽播种时,芽的大小尽量一致,为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最好选取只有芝麻粒大小的芽;④播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浇透三角瓶中的土壤即可,不可水淹了芽,保证种子能够良好生长即可;⑤实验过程中要保持恒温;⑥播种时,注意根(胚根)向下,芽向上,不要弄断了芽,三颗种子尽量均匀分布在三角瓶中;⑦判断真叶完全展开,可将前后两天的真叶生长照片比较,没有明显变化,则前一天为真叶完全展开的日期。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1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2、最小因子定律3、竞争排斥原理4、冻原5、边缘效应6、社会等级7、红皇后效应8、耐受性定律9、生物种10、种群间的协同进化二、简答题1、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2、简述关于群落演替过程的主要观点。
3、简述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4、简述初级生产量的概念和测定方法。
5、何为光周期现象?简述植物的光周期现象。
答案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3、竞争排斥原理: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也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
4、冻原:冻原又称为苔原,是寒带植被的代表,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部和北美洲北部,形成一个大致连续的地带。
5、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被称为边缘效应。
6、社会等级:动物种群中各个动物的地位具有一定顺序的等级现象。
7、红皇后效应: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另一种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的。
进化生物学家Van Vallen将捕食者与猎物之间这种协同进化关系描述为红皇后效应。
8、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9、生物种:生物种概念认为种是一组具有相似形态和遗传特性的可以相互交配的自然种群,它们与其他种群之间具有繁殖隔离。
10、种群间的协同进化:指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映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作为前一物种性状的反映而进化。
二、简答题1、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答: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以及系统分析和模型三种类型。
(1)野外调查研究是指在自然界原生环境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研究,包括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和原地实验等方法。
生态学复习资料(老师上课讲的重点)
生态学复习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态环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
生境: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
生态因子作用特征: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霍普金斯物候定律: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北美洲温带地区每向北移动纬度1度,向东移动经度5度,或上升400英尺,植物的阶段发育在春天和初夏将各延迟4天;而秋天则相反,即向北移动纬度1度,向东移动经度5度,或向上推进400英尺,都要提早4天。
种群: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逻辑斯蒂方程:dN/dt=rN(1-N/K) 曲线分为五个时期:开始期;加速期;转折期;减速期;饱和期。
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其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个过程称为生态入侵。
密度效应: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邻接个体间出现的相互影响,称为密度效应。
他感作用:也称异株克生,通常是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他感的生态学意义:1)对农林业生产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如农业的歇地。
2)对植物种群的种类组成有重要影响,是造成种类成分对群落的选择性,以及某种植物的出现引起另一类消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3)引起植物群落演替的重要内在原因之一。
动物竞争的方式:竞争食物;竞争配偶;雌性个体竞争产卵和育幼场所。
利他行为:指一个个体牺牲自我而使社群整体或其他个体获得利益的行为。
竞争排斥原理: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种不能在同一地区长期共存。
种内竞争的类型:负竞争;分摊竞争;争夺竞争。
种间竞争类型:利用竞争型;干扰竞争型。
竞争的特征:竞争结果的不对称性;对一种资源的竞争,能影响对另一种资源的竞争结果。
生态位: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完整版)生态学实验指导汇总,推荐文档
实验一鱼类对温度、盐度耐受性的观测【实验目的】(1)认识并练习判断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性范围的方法。
(2)认识不同鱼类对温度、盐度等因子的耐受限度和范围不同,这种不同的耐受性与其分布生境和生活习性密切相关,加深对Shelford耐受性定律的理解。
(3)认识影响鱼类耐受能力的因素。
【实验器材】1、实验动物:鲤鱼(Cyprinus carpio)、鲫鱼(Carassius auratus)等。
2、设备与试剂光照培养箱、温度计、天平、加热棒、容纳箱、玻璃棒等【方法与步骤】1、观察动物对高温和低温的耐受能力(1)建立环境温度梯度(5℃,室温20~25℃,35℃)。
(2)对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其种类、驯化背景等。
(3)将鲤鱼和鲫鱼各6条分成一组,分别暴露在5℃、室温和35℃下30分钟。
观察行为。
如果正常,则停止观察;如有异常,则观察在该温度条件下动物死亡数达到50%时所需要的时间。
如果动物明显不动,则可认定死亡。
注:将动物放入低温(高温)环境中后,如果动物马上出现死亡,说明温度过低(或过高),应适当提高(降低)2~3℃再观测。
同时观察并比较室温条件下各鱼的行为。
(4)将鱼类在高温和低温出现死亡的温度条件下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记录在表1-1中。
表1-1 极端温度下不同鱼类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5℃下随时间(分钟)的死亡率%35℃下随时间(分钟)的死亡率%动物种体重驯化背景3060903060902 观察不同淡水鱼类对盐度的耐受能力(1)建立盐度梯度(20‰,30‰,40‰)。
(2)对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其种类、驯化背景等。
(3)将鲤鱼和鲫鱼各6条分成一组,分别放入20‰,30‰,40‰的盐度环境中,同上观察其行为30分钟。
如果正常,则停止观察;如有异常,则继续观察在该条件下动物死亡数达到50%时所需要的时间。
如果动物明显不动,则可认定死亡。
(4)将鱼类在各盐度条件的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记录在表1-2中。
表1-2鱼类对盐度的耐受性观测结果记录表动物体驯5℃下随时间(分钟)35℃下随时间(分钟)的死亡率%的死亡率%种重化背景306090306090【结果与分析】1、依据表中记录结果,以时间为横坐标、死亡率为纵坐标作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实验开始后,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经15分钟即停止,需记下此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时间及标尺刻度。
7.实验结果的整理和分析
U0为0℃和760mmHg大气压时气体的体积;
Ut为实验结果,表示动物在一小时内所消耗的氧量;
aPt为气体在气压不变时某一温度下的扩胀系数;
H为实验时的气压。
三、能量收支:
施夸贝尔法
ni-在第i次取样时,捕获或取样动物的总数;
mi-在第i次取样的捕获动物中,已标志动物的总数;
Mi-在第i次取样时,种群中已标志动物总数;
Ui-在第i次取样过程中,新标志并释放动物的总数。
一、实验材料
实验器材:样方纸
实验动物(模拟):红豆和白豆
二、实验步骤
林可指数法:
取白豆N粒,随机散布在样方纸内。——〉随机抽取15个样方——>计数并移去已确定抽取样方中的个体,加入等数量的红豆,认真做好记录——〉将红豆和白豆混合后,随机散布——>随机抽取15个样方,记录
一有效积温的测定
实验原理:
温度与生物生长发育的关系,比较集中地反映在温度对植物和变温动物(特别是昆虫)发育速率的影响上。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可表示为公式:
NT=K
式中,N为发育历期,即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K为有效积温。
观察记录:
1、温度
2、生长情况(各生育期)
3、经历的天数
注:第一片真叶充分展开后,记录所用的天数、处理的温度。
二、耗氧量的测定
实验原理
直接测热法
动物能量代谢间接测热法封闭式
开放式
实验材料
、.实验器材呼吸仪及其附属装置,半导体点温计,气压计,温度计,天平、鼠笼、氧气袋,秒表、洗耳球、氢氧化钠。
实验内容:
(3)消化率=D/C×100(其中D = C-F)
同化率=A/C×100
A=Pg+R+Pr,
当Pg=0时A=R
如果体重增加或减少,进行校正。
(4)
摄入能(C) =摄入干物质量×食物热值
粪便能(F) =粪便干重×粪便热值
消化能(D) =摄入能(C)-粪便能(F)
同化能(A) =消化能(D)-尿能(U)
(2)、实验流程示意图
(3)原理
失水=Wat-Wat-1 mg/g.h.
失水=Wt-1-Wt
吸水剂:硫酸、硅胶、CaCl2或KOH等
4、实验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1)、方法步骤
(2)、注意事项
1、实验前太需要检查装置气密性。
2、U形管上要套上橡皮管再夹好夹子,再装入彩色硅胶,避免硅胶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3、实验过程中对U形管进行称重应多称几次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4、为确保实验数据的精确,使用到的夹子应该固定,不能调换。
生物的发育都是从某一温度开始,而不是从零度开始,生物开始发育的温度称为发育起点温度。则上述公式可改写为:
N(T-C)=K
式中,C为发育起点温度(生物学零度)
计算方法:
最简单方法:
在两种实验温度(T1和T2),分别观察和记录两个相应的发育时间N1和N2值。
因为K1=N1(T1-C)
K2=N2(T2-C)
实验设备及材料
(1)、仪器:大气采样机、电子天平、玻璃呼吸室、双口硫酸瓶(通风吸水用)、置硅胶的U形管、止水夹、乳胶管等.
(2)、药品:干燥纯硅胶、石蜡油
(3)、实验动物:小白鼠
3、实验原理及实验流程或装置示意图:
(1)、原理
失水=Wat-Wat-1 mg/g.h.
失水=Wt-1-Wt
吸水剂:硫酸、硅胶、CaCl2或KOH等
1.安装仪器
2.检查仪器系统是否漏气
(1)橡皮管的接头处需紧密而牢固,不能松动,否则会漏气。
(2)如果代谢室是用真空干燥器改装的,其玻璃盖与代谢室体部相接触处,亦应涂上一层薄薄的凡士林油膏,使接触处紧密封闭,避免漏气。
3.调节平衡
4.动物(称重,测温)、颗粒状的氢氧化钠放入呼吸室,并使与呼吸室外界大气隔绝与氧源相通。
K1=K2
所以C=(N2*T2-N1*T1)/(N2-N1)
代入有效积温公式即可求出K。
实验步骤:
催芽:
种子的选取—饱满
1、常温下湿纱布包裹种子,用温水浸泡1d,倒掉水
2、25℃恒温培养
3、注意保持纱布湿润、透气
4、观察露出芝麻粒大小的芽,便可播种
播种:
将露芽的种子播种在烧杯中,播深1~2 cm,覆上泥炭土,浇透水,然后分别放入(25℃、20℃)光照培养箱中。
施夸贝尔法:
取白豆N粒,随机散布在样方纸内。——>随即抽取5个样方——>计数并移去已确定抽取样方中的个体,
加入等数量的红豆,认真做好记录——>将红豆和白豆混合后,随即散布——>随即抽取5个样方,记录(八次五个样方)。
肺皮失水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1.掌握测定陆生脊椎动物肺皮失水量的方法。
。
2.了解鼠类肺皮失水量与环境湿度、温度关系的特点。
同化率(A/C) =同化能/摄入能×100%
消化率(D/C)=消化能/摄入能×100 %
种群数量的研究方法:
实验原理
在调查地段中,捕获一部分个体进行标志,然后放回,经一定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的比例估计该地段中种群个体的总数。
假设:①标志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均匀分布,标志个体和未标志
个体都有同样的被捕机会;
1、实验目的
(1)掌握测定消化率和同化率的方法。
(2)熟悉估计动物种群能流的方法。
2、实验设备及材料
(1)实验器材
啮齿动物代谢笼、标准饲料、真空干燥箱、天平、氧弹式热量仪。
(2)实验动物
小白鼠(非繁殖期)
一)计算公式
(1).A(同化量)=P(生产能)+R(呼吸量)
(2).A=C(摄入能)-(F+U)
②调查期间,没有迁入或迁出;
③调查期间,没有新的出生或死亡。
林可指数法
1、N=MN╱m
2、假定总数中标志个体的比例与重捕取样中标志个体的比例相同:
种群个体总数——N,
标志数——M,
重捕个体数——n,
重捕中标志个体数——m。
2、种群总数的95%置信区间为:N±1.96SE
3、其中SE为标准误,计算公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