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非主流文化现象
高校非主流文化现象和对策
校园文化具有积极 、 健康 、 清新 、 高雅 的特点 , 校园文 化作 为一种教育力量 ,对学生的健 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 响, 这是当今校 园文化 的主流 。 “ 校 园非主流文化是相对于 校园主流文化而言的, 是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 中由于世界 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而对社会现象片面理 解, 加之青少年的从众倾 向心理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校园流 行文化” 。 在肯定校园文化主流的同时, 也不能忽视非主流 文化对高校大学生成长的影响。 高校校园非主流文化的表现 1 . 短信文化 。随着信息科技 的迅速发展 , 在如今的高 校校园中, 手机成为大学生们必备 的电子产品之一 , 手机 短信 已成为大学生进行沟通和信息交流的一种重要途径 , 每天的收发短信也就成 了大学生高校生活 中不可缺少的 部分。大学生很快加入到了“ 拇指一族” 群体 , 使得这种 “ 短信文化” 成 为一种非主流文化 出现在高校校园 , 这给大 学教育提 出了一个新 的教育挑战。 笔者通过在昆明医科大学发放的调查问卷中了解到 ,
一Hale Waihona Puke 、一4 8 . 5 %的学生与朋友联系的主要方式是短信联系 , 说明传 统 的情感交流方式“ 写信 ” 和“ 登门拜访 ” 已逐渐被发短 信 替代 ; 在“ 你发送手机短信 的主要原因” 一项调查 中显示 , 7 5 %的学生发送手机短信 的主要原 因之一是“ 交流情感” , 5 9 . 5 %的学生发送手机短信 的主要 原因之一是 “ 获取信 息” ,手机短信正在成为大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获取信息 的重要方式 ; 在一项“ 每月发送手机短信数量” 的问卷调查 中, 每月发短信3 0 0 条到6 0 0 条的占了3 1 . 5 %, 频繁 的短信交 流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组成大学生校园生活的一 部分。另外 , 调查表明 , 2 0 %的学生经 常收到诈骗类短信 , 2 4 %的学生偶尔会收到色情类短信 , 5 2 . 5 %的学生每月收 到1 O 一 2 0 条不文明短信 , 垃圾短信 、 不 良短信 的泛滥 , 严重 影响到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 2 . 网络文化。 在 当今社会, 人们通过网络可以快速 、 便 捷地获取信息。 尤其在大学校园, 可以说是 “ 无人不 网” , 网 络文化随之兴起 。调查中 , 平均每周上网的时间在5 ~ 1 0 4 x 时的占2 8 . 5 %, 1 1 ~ 1 2 小时的占2 4 %, 2 1 ~ 3 0 小时的占8 %, 3 0 小时以上的占6 %, 大部分学生平均每天上 网时间多于 1 小 时; 当问到“ 你觉得上 网的时间比你预期的要长吗?” 只有 4 . 5 %的学生 回答“ 几乎没有 ” , 3 5 . 5 %的学生是 “ 偶尔 ” , 3 5 % 的学生是“ 有时” , 2 5 %的学生认为是 “ 经常” ; 调查还显示 , 有3 9 . 5 %的学生访 问过不 良网站 。大学生利用 网络可 以进 行浏览信息、 查 阅资料 、 通信联络 、 休闲娱乐等 , 通过网络 来进行学习和生活, 已经成为大学生校园生活的一种普遍 现象。但网络是一把“ 双刃剑” , 网络在带来便捷 的服务和 丰富的信息量的同时也会带来不少负面影 响, 例如 , 访问
对高校非主流文化现象的理论思考
2 高校非主流文 化产 生的原因剖析
2. 1高 校非 主 流文 化产 生 的根 本原 因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的 发 展 及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的 确 立 , 高 校 非 主 流 文 化 产 生 的 根 是 本 原 因 。 对 于 计 划 经 济 , 场 经 济强 调 的 相 市 价 值 和效 益 , 由此 带来 了新 的 生 产 方式 、 生 活 方 式 和 价 值 观 念 。 济 基 础 决 定 上 层 建 经
加 工 和 网络 的 传 播 , 可 跨 越 时 空 , 越城 便 跨 市 、 区乃 至 国界 , 响 着 大 学 生 的 生 活 、 地 影 改变着他们的思想、 为和思维方式。 行 “ 土 文 化 乏创新 、 失 优 势 。 一 本 缺 丧 从 般 意 义 上 来 说 , 何 文化 本 身 既 是 观 念 也 任 是 行 为 。 以 , 择 什 么 样 的 文 化 , 是 行 所 选 既 为 问 题 , 是观 念 问 题 。 也 自古 以 来 , 国在 中 历 史 上 是 世 界 文 化 输 出 国 之 一 , 华 文 明 中 及 其 思 想 文 化 体 系在 世 界 具 有 广 泛 影 响 。 近 代 以 后 , 国 的 文 化 输 出 国 地位 基 本 被 中 瓦 解 。 国 以 后 , 别 是 改 革 开 放 3 年 以 建 特 O 来 , 们 的物 质 文 明 得 到 了极 大 发 展 , 神 我 精 文 明 也 得 到发 展 。 发 展道 路 并 不 平坦 , 但 我 们需要不 断与各种西方文化进行抗 争、 调 适 和 融合 。 而 , 们 忽视 了文 化 建 设 , 本 然 人 “ 土 文 化 ” 来 越 缺 乏 创新 , 渐在 大 学 生 中 越 逐 丧失优势 。 2.3 高 校非 主 流文 化 产生 的 内在 原 因 经 济 的 快 速 发 展 、 会 的深 入开 放 、 社 互 联 网等 信 息 通 讯 技 术 的迅 猛 发 展 等 都是 高 校 非 主 流 文 化 产 生 的 外 因 ; 大 学 生 自身 而 特点则是高校非主 流文化产生的内 因。 大 学 生 的 年 龄 多 在 2 岁 左 右 , 是 由不 成 熟 0 正 迈 向 成 熟 的 青 年 期 , 是 人 生 的 心 理 过 渡 也 期 。 个 时期 所 固有 的 一 些 矛盾 , 自主 要 这 如 求 与 依 附 地 位 的 矛 盾 , 识 水 平 与 活 动 能 认 量 的矛盾 , 对社 会 的 积 极 参 与 的 渴 望 与 社 会 条 件 的 制 约 及 自身 能 力局 限 的 矛 盾 等 。 这 些 矛 盾 使大 学 生 难 以 处 理 复 杂的 新 旧文 化关系。 因此 , 同一 意 向 中的 相 互 冲突 和 彷 徨 在 大 学 生 中 随 处 可 见 , 学 生 脆 弱 的 心 大 理 难 以 适 应 社 会 冲 击 所 带 来 的 困 惑 与 阵 痛, 从而 产 生 了许 多 的心 理 困惑 与障 碍 , 导 致 了一 系 列 的 浮 躁 化 、 俗 化 甚 至 庸俗 化 世 的言行。 校非主流文化即是反映 。 高
客观看待大学校园“非主流”现象
客观看待大学校园“非主流”现象[摘要]“非主流”文化的产生及流行实质上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是一种青少年亚文化符号体系”,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同时也与青年人自身的主观因素密不可分。
而大学校园是“非主流”文化的主要传播源。
这样的文化存在于学校中是否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这个问题不管现在的教育学者是如何的批判,它还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着并能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同和追捧。
本文从客观角度分析“非主流”文化的好与坏,肯定其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一面,也对其影响社会文明的一面提出质疑并提供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非主流文化;大学生;德育教育1对“非主流”文化与大学校园里“非主流”文化现状的理解“主流”这个词,在《新华词典》中指比喻事物发展的主要方面、主要趋向。
在社会中指比喻跟着大众的脚步和潮流。
而“非主流”这个词在各大知名词典都不存在,是现代社会中出现的新兴词汇,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确切的定义和定论。
1.1“非主流”文化的内容现代青少年追捧的“非主流”文化内容大概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服饰和装扮以引人注意为标准,热衷混搭和堆砌的服饰。
第二,基本热爱网络。
以互联网为平台,迷恋上网聊天;进入网络中各个大“论坛”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建立自己的网页并设置得很花俏;玩网络游戏等等。
第三,在很多“非主流”的网页(网上称为“空间”)里泛滥着暴力、颓废、情色内容。
第四,喜欢照相,照相的姿势很特别,喜爱用软件编辑相片。
第五,过度运用“火星文”。
1.2大学校园“非主流”文化的现状。
大学生作为一个敏感的群体,他们精力旺盛、思想活跃敏感、单纯而富于幻想,容易接受西方的思潮影响,对观察和感知表现出更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思想中的幼稚与不成熟往往影响判断的准确性,非主流文化正是部分学生这种心态的折射。
2客观看待大学校园里“非主流”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对非主流文化的变化和影响,我们应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应对非主流文化采取客观的态度,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在张扬个性的同时不违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试析大学生非主流文化的负面影响
、
入到与求取高薪职力有关的英语、 计算机等各种社会过级考试上, 学习进 入到“ 考证时代”部分学生甚至认为高校“ ; 两课~有没有都行”他们对 ; 专业课学习保持一种“o 6 分万岁” 的态度; 他们热衷于经济、 管理类等能 产生“ 效益” 的学科……在调查中, 绝大多数学生都表示学习是为 自己而 学, 没有考虑过为国家和为社会而学习。这也反映出目前大学生群体存 在一定程度的个人主义, 学习目的性比较强, 学习动机比较务实, 学习带 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 这容易导致大学生形成功利化的价值取向。 2学习方式网络化 、 网络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教育和学习的模式, 在网络中, 大学生们可以 查找资料、 浏览信息、 下载文件、 制作作业、 通信联络、 讨论问题( B )文 BS 、 书处理、 编写程序。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帮手, 但有的学生学习 过分依赖网络, 到了离开电脑无法学习, 不上网完不成作业的境地。 尽 管网络具有辅助学习的功能, 但知识需要学生自身的消化吸收。大学生 对世界的认识, 除了感性思维, 更重要的是用理性的视觉来审视, 而网络 忽视了这方面的锻炼, 导致大学生个体思维空间发展片面化, 尤其缺乏逻 辑概括能力和探求事物抽象本质的精神。另外, 大学生过多地消费现成 的网络快餐式文化, 会形成他们思维的被动和僵化。 3学习态度懒散 、 大学生非主流文化中的消极 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懒散 的学习态度的重 要原因之一。多数成绩较差的学生除了本身基础较差的原因外, 还源于 自身长期逃课、 旷课、 不认真完成作业 , 他们的学习完全缺乏动力和 自 觉 性。同时, 由于受不良宿舍文化的影响, 有的寝室长期出现了不学习而成 天看电视、 玩游戏、 打扑克牌的现象, 导致学生静不下心来学习, 让娱乐充 满了整个课余时间。同一寝室的学生作为一个相互活动、 接触较紧密的 群体, 同学之间的学习态度、 学习习惯和学习状态相线都会起着不可估量 的影响, 学习风气不佳的寝室, 学生的学习态度往往显得懒散 , 个别现象 影 响了群体行 为。 4学 习动机不强 、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到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共同影响, 最关键的 是内部动机。学习主体具有强烈的内部动机是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前 提, 当然外因的作用也不可小视。由于受大学生非主流文化的影响, 上课 时, 学生们难免会被形形色色的课桌文化吸引, 被此起彼伏的短信声打乱 思维; 寝室里, 难免会被贪玩的室风所影响, 被低俗的卧谈影响休息; 生活 中, 难免会被成双成对的情侣所感染, 被各种各样的社会兼职所打动…… 学生即使在入学时有美好的人生规划, 但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也就动摇 了学习的决心, 而一个设施完备、 幽雅宜人的校园环境, 则可以有效地提 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 增强他们的想象力, 扩展他们的思维方式, 让他们
引领与管理——校园非主流文化的倾向性分析
、
校 园非 主流 文化 的新 化 逐步 放弃 对 文 化终 极 关 怀 的追求 , 大 漠视 高 雅 文化 , 追
求 随 心所 欲 的应 时 文化 和 快餐 文 化 , 自觉 认 同某 些 庸 俗 的社 会 潮 流, 圣 的生 活理 想 、 生 神 人 准则 以及崇 高 的精神追 求 正遭受 前所 未有 的反叛 ; 文化 行 为上 , 学生 非 主流 文化 表 现 出 在 大 强 烈 的务 实倾 向和媚 俗 色彩 , 它关 注 的 问题越 来 越 现 实 , 求 的 目标 日趋 功利 , 个 人前 途 追 对 的关 注 远 高 于对 社会 发展 的关 注 ; 在文 化 规 范 中 , 大学 生非 主 流 文化 逐 渐疏 离 主流 思 想 , 回 避矛 盾 冲突 , 避灵 魂追 问 , 逃 一些 大学 生漠 视校 园纪律 规 范 、 德规 范 和生 活规 范 的束 缚 。 道 出
而言 的一 种亚文 化形 态 , 它体 现与 主流 文化 不 同 的世 界 观 、 生 观 、 人 价值 观 的精 神生 活 、 文化 追求及 人 文理想 的部 分 。总 的说来 , 流文 化 因其规 模 、 响 的巨 大而决 定 着校 园文化 的整 主 影 体发展 方 向 , 学生 非主 流文化 虽 居于 次要 地位 , 对 校 园文化 产生 着越 来越 重要 的影 响 。 大 但
求 享乐 的物 质文化 取 向也影 响着 大学生 非 主流文 化 的低俗 化倾 向。大众 文 化 中的奢 靡之 风 和欧 风美 雨 已使 大学 生 文化 的“ 洁总 被雨 打 风 吹去 ” 含 金量 已成为 部分 大 学生 人 生价 值 圣 .
引领 与 管理
校 园非 主 流 文化 的倾 向性 分析
◎ 王 泓
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影响及对策
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及对策【摘要】:在非主流文化洪流中,网络文化,学习手段文化和休闲文化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很大影响。
笔者通过40份抽样调查问卷,把2008级和2006级学生这三方面调查结果进行比对,找出差异,提出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及心理引导的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非主流文化调查问卷大学生心理影响对策主流文化规定着整个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性质,而非主流文化对整个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高校文化,以在高校中是否占主导地位,是否与社会期望想吻合为标准,可以分为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
高校非主流文化体现的是高校成员与主流文化不同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反映了人们文化选择的多元性。
本文选取2008级学生20人,2006级学生20人,在网络文化,学习手段文化和休闲文化等方面,通过比对,找出差异,并提出解决方法及对策。
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1、问卷调查结果。
根据2009年7月《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在网民职业结构调查中,目前网民的最大群体是学生,占31.7%。
[2]网络打破传统时空,把距离和时间缩小成零。
网络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发展非常迅猛。
在调查问卷中,笔者提出了关于网络的5个问题,调查结果见表1。
表1对2008级和2006级40名大学生关于网络文化的调查结果2、问题分析及对策。
通过对比发现,学生上网包宿比例上升率为25%,08级包过宿的人数为60%,而06级上升至85%;看过色情片的比例上升30%,08级看过色情片的比例为5%,06级看过色情片的比例为35%;在网上谈得很投机,会发生网恋的可能性的比例上升30%,08级同学表示可能发生网恋的比例为20%,而06级同学表示可能的比例为50%; 沉迷过网络游戏的人的比例上升20%,08级有15%的同学表示曾沉迷过网络游戏,06级有35%的同学表示曾沉迷过网络游戏;08级45%的同学表示利用过电子邮件,06级80%的同学表示利用过电子邮件学习或交流,上升比例为35%,上升幅度很大。
非主流文化对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及教育对策
非主流文化对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及教育对策摘要:非主流文化消极、叛逆的行为导向模式时常被大学生崇尚者习惯性地应用到职业认识和职业评价中,导致其在认识和处理职业价值观核心问题时,出现认识偏差和行动偏失,对其职业价值观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不仅影响到崇尚群体自身的职业价值观,还会对其他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产生一定的负面的间接影响。
对崇尚非主流文化的大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应在分析大学生中非主流文化现象产生背景的基础上,找准教育的重点和方法,对其采取恰当的教育引导策略。
关键词:非主流文化;职业价值观;就业教育1大学生中非主流现象产生的背景对于处于成长期的学生群体而言,由于其人生观、价值观还不够成熟,他们所崇尚的特定文化(文化追求、精神追求等)既决定于其人生观、价值观,又必然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而,探讨非主流文化对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首先应从价值观角度分析非主流现象的产生背景。
1.1非主流现象的产生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各阶层、各利益集团在分享改革红利中出现了利益博弈,社会两极分化更加明显,社会价值评价日趋多元化,青年价值认识中遭遇了空前的困惑和迷茫。
社会弱势群体极度缺乏归属感的价值失衡心态与强势群体高度推崇物欲的价值认识截然对立,它们正从两个极端冲击着社会传统价值观教育的阵地,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诸多困扰。
社会冲突、拼爹就业、贪污腐败、道德失范等现象频发强烈冲击大学生的眼球,在特定范围内,比如部分网民的“小圈子”中,逐步认同当前已步入一种“无公信社会”[1]。
多元化的社会大环境使公众价值评价更加复杂,人们难以为某些社会现象的合理存在找到公信的理由。
这为倡导标新立异、背弃主流、极端突出自我的非主流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和扩散提供了充足的“理由”。
1.2网络对非主流现象在大学生中的产生和扩散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信息时代网络高速发展,网络在当代大学生中的覆盖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当代大学生已习惯于通过网络了解社会和认识世界。
大学生非主流文化现象
大学生非主流文化现象第一篇:大学生非主流文化现象大学生非主流文化现象提要现在的大学校园,非主流文化的信息来源越来越多,在校园文化中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断加大,这给广大学生的成长带来重要的影响。
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立场,正确地认识和看待大学生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非主流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及时进行引导。
关键词:大学生非主流文化;现象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高校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高等教育不断市场化,高校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加上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多种文化交流,西方价值观念不断渗透,非主流文化的信息来源越来越多,非主流文化在学校文化中所占比重不断加大,正由学校文化的边缘带逐渐向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重心圈靠拢和转移,成为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期的大学生产生了干扰作用。
一、大学生非主流文化的定义大学生文化以是否符合社会要求和期待为标准,可以分为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
主流文化是社会要求和期待的,是广大学生所具有的,包括信念、价值观、态度以及行为方式在内的文化。
它体现着社会对学校的正式要求,通常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明确规定下来。
作为主流文化共存互补的非主流文化在服从主流文化的前提下,以一种异端的方式来矫正偏离主流价值的取向,从而使文化沿着常态发展。
大学生非主流文化是由大学生创造的,与学校精神宗旨、学校纪律、校园主流文化相分离的校园亚文化,是一种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标准和行为方式具有重要影响的显性文化。
大学生非主流文化在层次上是一种通俗文化,是大学生在文化选择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具有随意性和非系统性、非正规性的特点。
二、大学生非主流文化的表现近年来,大学生非主流文化现象在大学校园中越来越普遍,呈现出流行之势,这势必给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行为等方面带来前所未有的震荡和变革。
1、短信文化。
随着大学生手机普及率的大幅提高,手机短信已逐渐成为大学生中的一种新时尚。
网络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最新教育文档
⽹络⾮主流⽂化对⼤学⽣的影响-最新教育⽂档⽹络⾮主流⽂化对⼤学⽣的影响⼀、⽹络⾮主流⽂化的概念和发展现状⽹络⾮主流⽂化是与⽹络主流⽂化相对⽽⾔,在⽹络虚拟空间中存在的边缘⽂化,是⽹民在⽹络中逐渐形成、信奉和推⾏的⼀种特有的⽂化价值体系、思维模式和⽣活⽅式。
⽹络⾮主流⽂化是⼀种有别于⽹络主流⽂化,体现着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的⽹络流⾏⽂化,具有极强的渗透⼒和影响⼒。
它对未成年⼈的思想意识、⾏为⽅式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1]在互联⽹中,以青少年为主体的⼈们通过⽹络运⽤将⾃⼰的个性展现出来,把⾃⼰的喜怒哀乐释放出来,于是这些表现形式逐步演变成⼀种特殊⽂化――⽹络⾮主流⽂化。
⽬前,⽹络流⾏语、⽹络游戏、QQ或MSN聊天、⽹络恶搞和⽹络⽂学等,都可以算作是⽹络⾮主流⽂化的表现形式,其中⽹络流⾏语和⽹络恶搞是它的两⼤主要内容。
⼆、⽹络⾮主流⽂化对⼤学⽣的影响互联⽹中的⾮主流⽂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和冲击令⼈担忧,多少青少年在游戏、⽹恋和聊天中着迷、沉沦。
有教育者把它称之为“社会毒⽂化”,有家长把它称之为“电⼦海洛因”。
根据第29次《中国互联⽹络发展状态统计报告》公布,⽬前中国⽹民数量已突破5亿,达到5.13亿。
互联⽹普及率已达到38.3%。
⽹民平均每周上⽹时长超过18.7个⼩时。
10-29岁群体互联⽹使⽤率占72.9%。
14~24岁是⽹瘾最⾼发的时期。
[2] 上⽹成瘾使青少年的世界观、⼈⽣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认知⽅式、⾏为⽅式等都发⽣了剧烈变化。
“⽹络游戏”、“虚拟交友”、“⽹络爱情”和“⽹络迷信”等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
当今校园,各种⽂化相互碰撞,主流⽂化虽然仍是学⽣的“正餐”,但⾮主流⽂化这个“点⼼”对⼤学⽣也有很⼤的诱惑⼒,并越来越严重地销蚀着主流⽂化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着青年们的成长成才。
作为过去被视为净⼟的社会单元――⼤学校园,深受如下⼏种⽹络⾮主流⽂化的影响和冲击:(⼀)⾮主流⾳乐⽂化。
⾳乐本是最具教育作⽤的艺术门类之⼀,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说,幼⼉园的⼉歌,⼩学、中学、⼤学的校园歌曲,都曾起到过很好的引导⼉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作⽤,因为⾳乐天⽣有着感染性、渗透性的教育作⽤。
校园非主流文化现象分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 2ZHONGGUO ZHIYE JISHU JIAOYU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综合Zong He2007年1月11日Total No.258旬刊总第258期Jan.11,2007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大学校园文化具有思想活跃、文化品位高等诸多特点,呈现出积极、健康、清新、高雅的总体风貌。
但是,在肯定校园文化的主流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非主流的一面。
一、校园非主流文化现象分析1.网络文化在网络文化环境中成长的大学生们更能准确地理解“地球村”的概念,更能清楚地了解国际竞争的激烈,这无疑会提高他们在未来社会的生存能力。
网络交流的平等性有利于大学生个性发展和自我人格的完善。
网络的开放性、隐蔽性和交互性有利于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促进师生的双向交流,有利于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网络文化为大学生德育的实施创造了全新的环境,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但是,网络文化在带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观念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与社会文明进步相违背的异质文化。
面对那些鱼龙混杂的网络文化信息,如不能及时、正确引导,就很难避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嬗变。
在当前的国际互联网的信息中,80%以上的网上信息和95%以上的服务信息由美国提供,我国在互联网的信息输入和输出的总量中,仅占到0.1%和0.05%。
而美国是从其国家利益出发来安排和掌握全球文化的节奏和方向的,如不加防范,就会使一些学生崇拜西方的政治体制、经济模式以及生活方式。
除此之外,一些伪科学者和打着种种旗帜的非法组织者也无不利用网络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侵蚀和污染。
网络的虚拟化特征,极易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冷漠。
网络文化不仅会影响大学生正确地看待社会,而且还会影响正确地看待自己、他人及其相互关系,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人际交流和社会沟通。
面对那些目不暇接的网络信息和网络游戏,有些学生往往不能正确处理上网漫游与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的关系,影响学业的完成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影响
. 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影响郝汉卿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德育的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德育的发展是完善自我的必由之路,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可见德育的重要性对具有较高知识技能的大学生来说是立竿见影的。
非主流文化在配合主流文化塑造大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发挥着其负面影响。
1.1价值观念的逐渐偏颇非主流文化是对主流文化的一种补充和辅助,主流文化拥有其不可辩驳的主导地位,因此非主流文化要呼唤自由、反对权威。
它在给大学生提供一片自由的土壤,让他们的心灵得以释放,个性得以张扬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诸多的糟粕。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大学依始,各种版本的大学生在大学里必做的N件事情:至少逃一次课,挂一次科,谈一次恋爱&&充盈在他们的周围,让他们口木舌结。
昔日牢固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奉献主义等开始动摇,而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日占上风;昔日的报效社会、感恩亲人、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理想开始转变,而自我为上、自我设计、自我拼搏、自我实现、自我张扬逐渐成为人生信条。
殊不知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应该承担的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
1.2消费观念的逐渐扭曲大学的自由环境使得大学生拥有了更多的对金钱的自主权,大学生的消费主要为吃、穿、书籍、电话费和上网费等。
在非主流的猎奇、张扬、自我的环境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观念逐渐失去了边界。
一些人追求感官的刺激,放纵自我贪图享乐,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盲目消费、炫耀消费、面子消费、超前消费、物欲消费、名牌消费和攀比消费等。
这对于家境较好的学生来说主要表现为超前消费、名牌消费和炫耀消费甚至是浪费。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在这种不良消费观念的驱使下,他们不知珍惜劳动成果,过度的依赖父母,任意浪费,逐渐丧失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及对将来生活的适应能力。
对家境较差的学生来说,经济方面的困窘,与同学相比的悬殊,会增加他们的心里负担使其产生自卑、忧郁、缺乏自信而无心与学习,甚至逃课去兼职,更甚者,一些学生出现仇富心理,大学内部的失窃现象便是最好的证明。
论“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6
论“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6论非主流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网络时代的到来,“非主流文化”一词开始在网络中流行,深刻地影响着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青少年,作为思想最活跃、最不稳定的群体最易受非主流文化的影响。
本文对非主流文化的概念、存在、特征、变迁进行了阐述,客观辨析非主流文化对青少年的消极或负面的影响,从而使我们能更有效地引导青少年形成健康向上和富于创造力的人生价值观。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普及,人们使用与接触互联网的机会越来越多,很多青少年开始青睐“鬼脸装”、选秀、中性装扮、饶舌歌曲、颓废文学等文化表现形式,并把这些当成“非主流文化”。
可随着“非主流文化”追随者不断增多,倡导者水平参差不齐,“非主流文化”正被误读曲解,导致部分青少年出现病态审美的趋势,长久下去会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据了解,非主流文化是一种青年体验型文化,强调原创、反传统、个性独立,诞生于上世纪的西方国家,目前世界上不少成熟的艺术家、文学家、导演和演员,青年时期都曾是非主流文化的忠实拥护者。
但时下青少年关注的所谓“非主流文化”是近年来随“哈韩”、“哈日”风流入的,其中的独创成分和深入研究所占比例很少,更多的是从报刊杂志的海报中模仿明星的装扮,以此来标榜自己。
非主流文化具有社会性、伴生性和现实性。
非主流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是不平衡、不稳定的,其发展一般有三种情况:第一,与社会的要求和期待不相冲突,并被社会所接受或认可,则有可能转变为主流文化;第二,与社会的要求和期待相背,则被社会所扼制和局限;第三,既不与社会的要求和期待相背,也不被社会明确认可,继续自发地发展。
非主流文化的产生是社会成员进行文化选择的结果。
因此,在形式上,非主流文化对社会成员的影响和作用是直接的、内在的、自发的;在性质上,非主流文化对成员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这主要取决于非主流文化内容的属性和社会成员的选择。
在当今中国,随着《劲舞团》等低龄网游带来的漫画风格的非主流,到了中国后完全变成了青少年的精神寄托。
论“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1
论“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文化,从它和所属社会制度是否一致上分,有主流文化、非主流文化、反主流文化;从层次上分,有深层文化、浅层文化。
在我国,大学生在学校受的主要是主流的深层文化,诸如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及各学科的知识教育。
而在社会上则主要受非主流的浅层文化的熏染,诸如价值观、习尚、影视书刊、歌曲、服饰、发型、语汇、饮食等等。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随着开放而来的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揉杂及社会不正之风的存在,使得一些浅层文化带上反主流性质,对大学生的德育产生了消极影响,表现在:l、价值观念的混乱导致一些大学生追求目标的偏离。
现在的社会使一些大学生困惑的是:有的青年不是凭品学兼优,而是凭种种“关系”谋到令人羡慕的好职业。
反观“分配不公”、“脑体倒挂”、“知识贬值”,许多苦学几十年,一心扑在事业上的专家、学者生活却仍然清贫。
这使一部分大学生认定学文化没用,混文凭,早赚钱来得实惠,从而丧失理想。
追求实惠成为一些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时,他们必然偏离正确的目标。
2、受外来非主流浅层文化的影响,形成超前消费的生活习尚。
这类习尚时下十分时髦的有:(l)节日互致贺卡。
说实在这活动本身并不坏,它的确有助于联络感情、加强友谊。
问题在于它花费十分可观。
现在被认为不寒掺的贺卡,1张价值都在l元以上,高档的张好几元。
在城市,一个大学生,每个节日向几位教师或好同学送贺卡,一次要花十几元或几十元。
(2)过生日。
以前过生日仅是年逾“耳顺”的老人的事。
自从西方的生日吃蛋糕,点燃与年岁同数蜡烛,唱《祝你生日快乐》作为一种文明传来之后,现在大学生为自己过生日或相互祝贺生日已是寻常事。
较普遍的做法是要好的同学送小礼物祝贺,生日的主人邀同学到家,吃蛋糕,喝饮料,听。
那些花花绿绿的小玩物,加上这些吃喝,一次生日花费在百元左右。
“新潮”的或“富裕”的,还会邀同学上咖啡厅,其花费则在百元以上。
不是说过生日就不好,而是说几经宣传和“加温”的大学生生日,已大大超过多数靠工资收入的家长的承受能力,若不加以适当引导,这生日习尚将越来越令人不堪负担。
非主流文化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非主流文化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关注的重要内容。
而在社会文化格局中与主流文化并存的非主流文化,也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非主流文化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影响主要有从众心理和猎奇意识同在、文化适应和文化自卑共显以及现实主义与虚幻主义交织等特点,针对学生出现的这些思想倾向及认识特征,需要通过实施多元校园文化战略、注重媒介素质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等有力措施以切实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标签:非主流文化;少数民族大学生;多元文化在社会多元文化格局中,非主流文化与主流文化一起对青年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民族地区未来发展的建设者,本身因为独特的生活环境与民族传统,因而在具有大学生一般特征的同时也会具有极强的特殊性。
因此,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不同文化形态的理解认知状况,把握其思想变化的主要规律,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以提高教育实效,这些问题都会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非主流文化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产生的主要影响非主流文化是指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在一定时期内不居于社会主导地位,以新潮和另类为主要标志并且只对部分群体发生作用的各种思想及行为方式的总和。
近年来,在社会及高校校园中流行的非主流文化主要有二次元文化、粉丝文化、萌文化、恶搞文化、自黑文化、奇幻文化等。
为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对非主流文化的认识现状,我们在内蒙古地区一些高校中抽取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概括来讲,非主流文化现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从众心理和猎奇意识并存。
在调查中,当问到“对非主流文化的了解程度”时,16%的人选择非常了解,28%的人选择一般了解,37%的同学选择不太了解。
在问到对非主流文化的认识问题上,有18%的人选择是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有42%的人认为这只是休闲娱乐的方式而已,有16%的人认为这些是浪费时间的东西。
【推荐下载】浅谈高校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其对策
浅谈高校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其对策 浅谈高校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其对策 摘要:面对非主流文化代写论文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正负效应,高校价值观教育必须因势利导,更新观念,长善救失,切实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有关非主流文化的教育和引导。
论文关键词:非主流文化;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高校文化,以在高校中是否占主导地位,是否与社会期望相吻合为标准,可以分为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
高校非主流文化是高校中仅为一部分人接受的文化,体现的是高校成员与主流文化不同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反映了人们文化选择的多元性。
非主流文化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不与社会要求和期待发生冲突的非主流文化;二是与社会要求和期待相背离的文化,也就是反主流文化。
一般来说,主流文化规定着整个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性质。
而非主流文化对整体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一、高校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一)实证研究:对校园非主流文化现象的调查研究 2006年5月,笔者在本校范围进行了校园非主流文化现象的调查。
在全校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率97%,有效回收率100%。
问题涉及网络文化、宿舍文化、外来文化、娱乐文化等方面。
1.网络文化方面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6年7月发布的调查数据,在我国约12300万网民中,在校大学生占到47.7%。
可见,上网在大学生中是很普遍的现象。
2.宿舍文化方面 可以看出,在当前大众文化的强烈影响下,大学生娱乐方式的选择是多元的,并且带有较强的娱乐性、快餐性、时尚性和猎奇性。
(二)理论探讨:高校非主流文化是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双刃剑 1.积极影响 (1)非主流文化拓展了大学生价值观念的视域。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吸纳了新时代的元素,其内容蕴含了新的时代特征。
传统上未进入价值观话题的动漫、网络、娱乐等问题,成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重要问题。
高校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其对策,因此,非主流文化的存在使他们比前辈们有更加开放的意识、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加强烈的创新意识。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非主流文化现象
子系统 ,因此校 文化的演变 ,大学 生非主流文化的形成 ,不可能不 受社 会环境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当今社 会受 各种文化 的影响 , 会文 社 化结构的 多元状态必然映现于高校校园文化建 没中 ,增J 了青年学生 J u 文化价值选择的迷茫性 和复杂性 校园文化 价值冲突使得部分学生 失
一
交友方面 .主要分为同性交友和异性交友 ,高职生中有种以 “ 爱 情”取代 “ 友情”的趋势 , 在的学生中 ,极少找到整个宿舍粘在一 现
起的 ,基本是 一对一对 的 ,谈恋 爱成 了高职生 中交友的 主要方式 . “ 不在乎天长地久 ,只在乎曾经拥有”是当今大学生恋爱观的精辟概 括 在这种只重过程不重结果的恋爱 观的指引下 ,引发的恋爱纠纷也
去价值选择的理性和耐心 ,使优秀 、 取的价值观念消融在庸俗 的文 进 化模式中 ,导致有的学生理 想信 念和 集体 主义思 想逐 渐淡化 , 利动 功 机 }趋提升 ,安逸和享乐意识 I趋强化 , 会成就感和责任感 日 消 j : t 社 趋
弥 ,心理 危机 H益严重
( ) 2 情感宣 泄类 。宿舍是学 生活动的 重要场 所 ,宿舍 文化是反 映 学生思 想的一 个重要 的方 面。高耿院 校的学生 宿舍装 饰 日趋 世俗
其次 ,从校园环境看 ,大学校园成了各种社会思 潮的汇集地 ,而 大学生 活的特 点决定 了大学 生很 少有机会 直接参 与副社会 的变革 当
化 ,各类球星 、歇星 ,美女 、俊男贴画到处都是 ,励志等名人箴言比 较 少 ,恶 俗搞笑 的黄 色幽默笑 话也经常 被贴在 宿舍墙上 宿舍 卫生 脏 、乱 、差现象比较 严重 ,很 多学生也并不以宿舍的整洁舒适为荣 ,
教育 方式上还 存在着束 缚学生个性 发展 的凶素 ,国家对 于学生的 入 校 、教学科 目与内容等作统 一管理 ,缺乏竞争 机制 和应有 的活力 , 单 的教学模式和陈旧的内容 ,导致部分学 生生活无聊和空虚 , f 为 他 f J 了寻找一种精神寄托 ,大学生非主流文化就 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 最后 ,学生 的 自身方 面 .①现 在的 大学生 年龄 多在l 至2 岁之 . 8 3
大学生非主流文化的形成及思考
大学生非主流文化的形成及思考1形成大学生非主流文化的推动力大学生非主流文化的形成,来源于对现有社会风俗时兴的叛逆,更有其自身的社会文化形态。
今天,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和复杂的社会生活让大学生们的世界多元化,他们的行为也在日趋放任愉悦。
因此,“五四”精神正在被不同的大学生文化覆盖,即“大学生非主流文化”。
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联系空间有巨大影响,有助于他们对外界现实环境和发展态势的认知,受大学生特殊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受同学间相互学习和各种资源交流的作用,大学生通过网络社群逐渐形成一批“新”文化。
这种新文化不仅是在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还在今天的社会中不断蔓延,影响着大众的思维观念。
2非主流文化的内涵“非主流文化”,是指由新兴的一代人所形成的文化,包括从衣着、发型、谈话、流行音乐、网络小说、游戏、娱乐节目上的表现形式等,它以其自身特点和新生文化主义精神,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非主流文化也强调个体主义,从发型、衣着到言论上也表现出个体主义的态度。
例如,一派不同风格的发型,以及大胆显著的彩色服装,就能够说明这种个体主义的态度,这也是非主流文化的一大特点:孤立个人,反射整个社会的微妙机制。
3非主流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新兴非主流文化对思想状况有着很大影响。
它在这个世纪也融合了不同文化,具有强烈的风骨,这也为年轻人提供了另一种思想上的指引:独立思考,行动自由,激发其自我解放的斗争意志。
因此,非主流文化不仅给大学生们带来社会认知上的变化,也为他们提供了另一种思考方式,扩展了大学生的世界观及思维解放的机会,唤醒着年轻人对社会的重视和社会发展的参与应有的准备及责任。
4对非主流文化的思考大学生非主流文化是大学生们独创、自由发展出来的文化,它丰富了社会文化生活,其强大吸引力更使它影响着整个社会文化,而且它已呈现出越来越多样化的文化形态。
同时,非主流文化的影响日益扩大,它也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不可或缺的状态,既有享受,又有思考。
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及特点
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及特点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之中,对青年群体的影响也日益显著。
亚文化是青年群体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是社会文化格局中的一种次文化。
网络时代的青年亚文化呈现出多样性、个性化、自由、非主流等特点,下面将从表现和特点两个方面介绍网络时代的青年亚文化。
一、表现1、网络语言网络时代的青年亚文化表现之一就是网络语言的流行,主流的网络语言包括表情符号,缩略语,网络流行语等。
网络语言作为沟通的工具,给青年群体带来了更加快捷,自由,随意的沟通方式。
2、互联网文化互联网文化成为了青年群体的主流文化,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网络综艺等都成为了青年群体钟爱的文化类型。
青年人通过互联网平台分享生活趣事,交流感情,也通过互联网的文化传播学习知识和信息。
3、网络美学网络美学是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表现之一,它表现为对生活和世界的审美方式的改变。
青年人通过网络获取大量的美学信息,开始注重生活的品味和文化品位。
网络美学让青年人拓宽了审美视野,也拓宽了文化交流的面向。
二、特点1、多样性网络时代的青年亚文化的特点之一便是多样性。
青年人在互联网平台上有了自由的空间表达自己的思想、兴趣和价值观。
网络平台可以让不同的思想和文化在其中生长共存,这种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使得亚文化的百花齐放。
2、个性化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另一特点就是个性化。
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注重自我表达和独立思考,通过发表想法,自我塑造的方式来表达独特的人格特点。
在互联网平台上,青年人可以针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定制内容和体验,满足自己的个性需求。
3、自由网络时代的青年亚文化的自由和非主流特征也非常明显。
互联网平台的匿名性、自由度、全球性使得青年人可以自由编写、发布、传播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相对传统的文化平台,互联网更加自由,没有信息过滤,也不受社会规范的束缚,使得青年人能够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4、非主流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最大特点或许就是非主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非主流文化现象
提要现在的大学校园,非主流文化的信息来源越来越多,在校园文化中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断加大,这给广大学生的成长带来重要的影响。
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立场,正确地认识和看待大学生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非主流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及时进行引导。
关键词:大学生非主流文化;现象
随着高校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高等教育不断市场化,高校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加上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多种文化交流,西方价值观念不断渗透,非主流文化的信息来源越来越多,非主流文化在学校文化中所占比重不断加大,正由学校文化的边缘带逐渐向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重心圈靠拢和转移,成为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期的大学生产生了干扰作用。
一、大学生非主流文化的定义
大学生文化以是否符合社会要求和期待为标准,可以分为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
主流文化是社会要求和期待的,是广大学生所具有的,包括信念、价值观、态度以及行为方式在内的文化。
它体现着社会对学校的正式要求,通常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明确规定下来。
作为主流文化共存互补的非主流文化在服从主流文化的前提下,以一种异端的方式来矫正偏离主流价值的取向,从而使文化沿着常态发展。
大学生非主流文化是由大学生创造的,与学校精神宗旨、学校纪律、校园主流文化相分离的校园亚文化,是一种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标准和行为方式具有重要影响的显性文化。
大学生非主流文化在层次上是一种通俗文化,是大学生在文化选择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具有随意性和非系统性、非正规性的特点。
二、大学生非主流文化的表现
近年来,大学生非主流文化现象在大学校园中越来越普遍,呈现出流行之势,这势必给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行为等方面带来前所未有的震荡和变革。
1、短信文化。
随着大学生手机普及率的大幅提高,手机短信已逐渐成为大学生中的一种新时尚。
手机短信因具有发送方便、使用简单、便于沟通,而且廉价、便捷、点对点的特点,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逐渐在大学生中形成了一种新的“短信文化”,成为大学生非主流文化的一部分。
调查显示,有69.3%的大学生每月发300~500条短信,20.9%在500条以上,在300条以下的同学只有9.8%,手机短信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及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
手机短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数量繁多,这种新型的信息互动方式在给广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了新的便利和乐趣的同时,也给大学教育带来了挑战,传统的课堂教学正日益受到短信的冲击,校园内人际关系趋淡,垃圾信息泛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同时,伴随着短信文化的流行,不文明短信也成为大学生不得不面对的现象。
调查数据表明,17.1%的人每月收到10条以下不文明短信,57.8%的人收到10~30条,而30条以上的占了37.1%。
短信陷阱、短信黄色笑话、带有诱惑性的欺诈广告比比皆是,令人防不胜防,由于短信的群发功能使其散播能力特别强,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学业前途。
2、网络文化。
根据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态统计报告》公布,截至2007年12月,我国网民数已达到2.1亿人,其中31.8%都属于18~24岁的青年,在这个年龄段的网民中,大学生网民群体占据重要地位。
《2005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指出:就98.2%的大学生网民来看,他们平均每周上网的次数为4.2次,平均每周上网的时间为7.6小时,差不多每天1个多小时。
广大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查阅资料、休闲娱乐、情感交流、展现自己。
在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没有完全成型之前,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够让学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长见闻,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
由于网络文化具有匿名性、虚拟性、无序性等特点,恰好迎合了广大青年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网络给他们带来了不少“虚拟快感”。
由于长时间地使用计算机,不少学生视力下降,精神恍惚,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不少学生荒废了学业,留级、休学、退学、不及格重修的不在少数;还有一些大学生由于光顾了一些不健康甚至反动的网站,而使自己丧失了道德准绳,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动摇;“网恋”、“网络游戏”、“网络成瘾”在大学生中频频发生,精神分裂失常,甚至自杀等现象也层出不穷。
3、广告文化。
校园中的广告可谓无孔不入、五花八门,在学校专设的广告栏、公寓楼黑板、食堂墙面、教学楼四周、文化橱窗,凡是人流量大的地方都成了广告文化的地盘。
校园广告有三类:第一类是培训广告。
主要是针对四、六级、考研、报关员、公务员考试培训之类,另外有计算机、驾照等;第二类是招聘广告。
这类主要是针对想在外兼职、做家教的学生;第三类是推销商品的广告。
包括学习及日常用品等。
在各类名目繁多的广泛中,海报、通知、寻物、家教等均属正常,但有的高校连代考广告、出售等级考试答案也“浮出水面”,明目张胆地出现在广告栏中,这种特殊“供求关系”的存在不能不令人担忧,反映了个别大学生弄虚作假、自欺欺人的处世态度,有才而少财的大学生沦为了现行教育体制的“反叛者”与“受益者”,给一些不认真学习的学生提供了侥幸的机会,也导致了一些学生为此而受到校规校纪处分。
校园广告在带给学生方便的同时,严重影响了高校校园秩序,路边宣传栏上、电线杆上,一块块的“牛皮癣”,让清新的校园变得杂乱,严重影响了校园文化氛围;同时,经商、中介人员在校园中的频繁活动,
也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4、课桌文化。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整洁、雅致的教室文化能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而非主流的课桌文化则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腐蚀作用。
常见的课桌文化主要有以下内容:情感体验类(这类内容在整个课桌文化中占一半以上)、随感而发类、点评教师类、人生感悟类、考试小抄类。
课桌文化内容复杂,多数格调低下,粗俗不雅,文化含量不高,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与大学生主流文化格格不入,作用十分消极。
其危害主要有:在公共课桌上胡乱涂写,反映出部分大学生公德意识和自律意识淡薄;上届学生不良行为对后来新生起了负面的教化作用,以至“课桌文化”届届相传,经久不衰,成为难以根除的陋习;格调低下的信息传播,形成了大量的精神垃圾,其潜移默化的作用容易冲抵正面教育的深度。
5、宿舍文化。
宿舍是大学生的“家”,是集学习、休息、娱乐与交际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场所。
学生们在这个自由的天地里用自己的言行创造了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宿舍文化。
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折光、家庭文化的变异、社会文化的缩影,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宿舍文化中有许多灰色的潜流,一定程度上污染了宿舍的精神环境,也影响了大学生良好风貌的形成。
宿舍装饰日趋世俗化,各类球星、歌星,美女、俊男贴画把寝室装扮得花里胡哨;宿舍语言日趋粗俗化、流行化,一些污语秽言甚至黄色幽默笑话在宿舍频频使用、流传;宿舍环境日趋商业化,走廊、过道、寝室门上到处是“XX公司提醒您”、“XX公司宣”;宿舍卫生脏、乱、差,学生缺乏卫生意识,认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已经过时;宿舍“卧谈风”更是大学生的必修课,谈天说地,评古品今,几乎无所不谈,当然更少不了情、爱以及性的热门话题,久而久之,便摆脱不了庸俗、下流和空谈的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