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论公开课

合集下载

认识论PPT教学课件

认识论PPT教学课件

认识

于实践,是 同一个认识 过程的两个
阶段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 含义
分析 作用:正确综合、全面科学认识事物的前提
指 导
应注意的问题:A各个分析;B分析要素间的
联系;C抓本质;D在整体中把握要素。
核心:矛盾分析法
基 含义

综合 作用:才能正确认识整个对象,有效的解决问题
应注意的问题:A抓住要素的内在联系;B把握 整体的本质和规律
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科技进步
下表为技术发明到生产应用所需时间表:
时期
发明
二战前 二战后
照相 电话 原子能
电视 激光
经历时间
112年 56年 15年 5年 2年
时期
科技发明到它在 从应用到产品 合计 工业上的应用 投放市场
1885~1919年
30年
7年
37年
1920~1944年
16年
8年
24年
1945~1964年
9年
5年
14年
表格说明: 第三次科技革命加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 度,缩短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信息技术已成为过去10年里在经济上所取得的更快
的生产周期、更高水准的产品质量和低通货膨胀等特
点的主要贡献力。
——比尔盖茨
以上材料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
D
A加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B缩短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会保证;
D国家不再是科技事业的组织者和推动者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而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则是 计算机网络技术 的发展;
国际互联网是全世界由

互相连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讲座第二章:认识论 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讲座第二章:认识论 PPT课件
状态

3、下意识(直觉)

人在不注意或略微注意的情形下的觉知状态 4、潜意识
平 蕴含在意识层面之下的观念、欲望、想法、恐惧等 被控制和压抑而使个体在当时不觉知的意识状况
心理状态 注意
第二节 认识与实践
我们能获得

真理吗?

我们怎样 获得真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
我们能获得 真理吗?
天赋观念论
笛卡尔认为,如果,我们不能从感觉经验 中获得真正的知识,如果真正的知识是根 据某种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推理的结果, 那么这些基本概念和原则就必定是头脑所 固有的,是天赋的或先验的。
物质
生理 (N系统)
精神 (意识)
唯物论
认识论Leabharlann S SS意识的起源和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 对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
方法论
与第一章、第三章的逻辑关系
第一章
物质世界 运动规律 意识能动
第二章
认识规律 指导实践 改造世界
第三章
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历史发展 群众决定作用
本体论(唯物论 和辩证法)
认识论
历史观
揭示了:物质世界、精神世界、人类社会相互转化的 过程及意义
柏拉图
笛斯 卡宾 尔诺

莱 布康 尼德 兹
乔姆斯基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 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能 力
知理 识论 性 因经 素验
非情 知感 识 性 因意 素志

践 个体主体

体 群体主体 基
本 形
人类主体

第二,实践客体
实践客体是人的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包括自 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三种形式。

公开课教案认识论

公开课教案认识论

认识论公开课教案一、课程背景认识论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类认识的来源、本质、能力、限制等问题。

通过学习认识论,可以使学生对人类的认识活动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哲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认识论的基本概念和问题;2. 掌握认识论的主要观点和理论;3. 培养学生的哲学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 引导学生运用认识论原理分析现实问题。

三、教学内容1. 认识论的基本问题认识的来源认识的本质认识的能力与限制2. 认识论的主要观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3. 认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科学研究的认识论原则社会科学研究的认识论方法认识论在教育、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认识论的基本概念、观点和理论;2.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认识论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3.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认识论问题;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运用认识论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及对认识论的理解;4. 课程论文:评价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认识论相关教材或参考书籍;2. 课件:制作课件,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3. 网络资源:搜集相关的网络资料,如学术文章、视频讲座等;4. 案例素材:收集现实生活中的认识论案例;5. 讨论题目:制定针对认识论问题的讨论题目。

七、教学安排本课程共安排15周,每周1课时,共计15课时。

具体教学安排如下:第1-2周: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第3-4周:认识论的主要观点;第5-6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第7-8周: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第9-10周: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第11-12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第13-14周:认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第15周:课程总结与展望。

马哲部分专题三 认识论PPT演示课件

马哲部分专题三 认识论PPT演示课件
2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不可知论
可知论
唯心主义先验论
唯物主义反映论
被动反映论
能动反映论
3
旧唯物主义反映论是消 极的、被动的反映论
其根本缺陷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1 ) 他们离开人类社会实践来观 察和理解认识问题 ,不了解实践在认 识中的重要作用。
( 2 ) 他们不了解认识发展的辨证 本性,把认识看作是机械的和一次就可 以完成的。
4
马克思主义把实践观点引入认 识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 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以实 践为基础的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
认识是主体和客体、实践和认识 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反复无限、 前进上升的矛盾运动过程。第一 次辩证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同一性
关系的问题。实现了认识史上伟大 的变革。
5
话题二:实践的重要性
1.由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
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认 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对实践发 挥能动反作用。 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 验和发展。
21
2.由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和途径
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 相结合。 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 的中介环节。 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 所掌握。 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经验论——经验主义 唯理论——教条主义
反对主观主义有两个方面,即
反对教条主义和反对经验主义。教
条主义,就是只知道马克思列宁主
义的词句,不从具体情况出发来运用,
它使我国的革命遭受过失败和挫折。经
验主义,就是只看到一些具体实践,只
看到一国一地一时的经验,没有看到马
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
20
㈡由认识到实践——第二次飞跃

第十三讲认识论ppt课件

第十三讲认识论ppt课件

•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必须自觉地
掌握唯物辩证法,避免和反对静止地、片 面地、表面地看问题的形而上学思想方法。 经验派与理性派的观点之所以最终在认识 论的全体上都陷入错误,其思想上的根源 就在于两派都是受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支 配,既看不到认识活动是一个发展过程, 又在一系列问题上各执片面。(正确处理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理智中的没有不先在感觉中”这一古老原则, 也就是认识起源于经验这一原则,从人类认识的 总体来看是符合实际的。特别是就唯物的经验主 义来说,这一原则意味着肯定人类的一切知识首 先总是由于客观存在的事物,通过感官影响人的 意识而产生的。这就是把认识看作主观对客观的 反映,并把感觉看作联系主观与客观的纽带或桥 梁。这种反映论的根本观点是正确的。从人类认 识过程的总体来看,不是通过感官接受外物的影 响两先获得一些感觉印象和观念,整个认识过程 就无从发生。
• 首先,人类认识的直接目的是获得关于事
物的规律性认识即“真理”,而根本的目 的则是以这种规律性的认识去规范人的思 想与行为,改变世界的现存状态以满足人 自己的需要。人对自己需要的满足,这既 是认识(获得真理性的观念)的根本动力,也 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因此,人们追求什么 样的真理,怎样去追求真理,如何去对待 真理,都与人们的价值观密切相关。
• 3、树立正确的真理观 • 在认识论的意义上,真理问题的实质是思想的客
观性问题,即人的思想能否表述客观规律,人的 思想如何表述客观规律,以及怎样检验思想的客 观性等问题。
• 然而,人的认识是作为人的实践活动的内在环节
而存在的,是在人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扩展 与深化的。所以,真理问题并不是单纯的认识论 问题,而是与价值观和历史观等众多哲学问题密 不可分的问题。我们应当从开阔的哲学视野去看 待真理问题。

公开课教案认识论

公开课教案认识论

公开课教案认识论第一章:认识论概述1.1 认识论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认识论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关于知识、思维、现实和真理等基本问题。

通过举例说明认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1.2 认识的本质和起源引导学生探讨认识的定义,理解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探讨认识的起源,引导学生思考认识是如何产生的。

第二章:认识的过程2.1 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引导学生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体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转化过程。

2.2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引导学生探讨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概念。

分析认识主体对认识客体的影响,以及认识客体对认识主体的制约。

第三章:真理和假象3.1 真理的概念和特征引导学生理解真理的定义,探讨真理的客观性和绝对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思考真理与谬误的界限。

3.2 假象的认识引导学生理解假象的存在和原因。

探讨如何识别和克服假象对认识的影响。

第四章:认识的方法和途径4.1 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引导学生理解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基本观点。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思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应用。

4.2 科学方法和哲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方法和哲学方法的特点和作用。

探讨如何运用科学方法和哲学方法进行有效的认识。

第五章:认识与社会实践5.1 认识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认识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

分析认识对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以及社会实践对认识的推动作用。

5.2 认识的发展与进步引导学生思考认识的发展与进步的原因和动力。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体验认识的发展与进步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第六章:认识与语言6.1 语言与认识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语言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和限制。

探讨语言如何影响我们的认识方式和范围。

6.2 语言的局限性与扩展引导学生思考语言的局限性以及如何超越这些局限性。

分析现代科技和符号系统如何扩展我们的认识能力。

第七章:认识与思维方式7.1 思维方式的种类与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思维方式,如分析思维、综合思维、批判性思维等。

认识论PPT教学课件

认识论PPT教学课件
(2)“意识能动性”一是指意识不仅能反应事物的现象,而且能 反应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二是指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可见,第一,意识能动性不等于主观能动性。它不仅限于“想” 不包括“做”,属于意识范畴,而主观能动性包括“想”和 “做”,包括实践。第二,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是意识能动 性的表现之一,所以也不能把意识能动性与意识的反作用等同起 来。
的本质和规律。这是认识 这是认识的第二次
过程的第一飞跃
飞跃
联系 认识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是不同的两次飞 跃,不能混为一谈。同时,又要看到他们统 一于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
4、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
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有两种: 一是通过亲身实践而获得的直接经验; 二是从他人那里或通过学习书本知识而获得的间接经验。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因为无论是从书本中学到的知
2、意识、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真理、科学理论的比较
(1)意识是指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强调的是反映结果, 属于唯物论范畴,它与物质概念相对应。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 物的反映,它既指反映过程,也指反映结果,属于认识论范畴,
与实践概念相对应。二者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2)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 识属于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 识的高级阶段。二者都属于认识,是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阶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贯彻
落实党的十七大的这一要求,对于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巩固和发展社 会主义具有重要作用。
高考命题规律总结
1、命题知识点
从近几年命题涉及内容看,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 证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实践的特征,实践和认 识的辩证关系是常考考点。特别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是历年考试中的重头戏。

公开课教案认识论

公开课教案认识论

认识论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认识论概述1.1 认识论的定义1.2 认识论的重要性1.3 认识论的发展历程第二章:认识的主体与客体2.1 认识主体的概念与特征2.2 认识客体的概念与特征2.3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第三章:认识的起源与发展3.1 认识起源的理论解释3.2 认识的发展过程3.3 认识的发展规律第四章:认识的本质与结构4.1 认识的本质4.2 认识的结构4.3 认识的本质与结构的关系第五章:认识的方法与途径5.1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5.2 直接认识与间接认识5.3 认识的方法与途径的选择第六章:认识的过程与阶段6.1 认识的过程解析6.2 认识的阶段划分6.3 各个阶段的认识特点与方法第七章:认识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7.1 认识论在哲学领域的应用7.2 认识论在科学领域的应用7.3 认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第八章:认识论与现代科技8.1 现代科技对认识论的影响8.2 认识论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作用8.3 认识论与现代科技发展的关系第九章:认识论的批判与反思9.1 认识论的批判性思考9.2 认识论的局限性与不足9.3 认识论的发展与改进方向第十章:认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认识论在未来的重要性10.2 认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10.3 认识论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认识的主体与客体补充和说明: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认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

认识主体是指进行认识活动的个人或社会集团,而认识客体是指认识主体在认识活动中所指向的对象。

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包括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以及相互作用的关系。

这种关系既具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是认识活动能够进行的基础。

二、认识的起源与发展补充和说明: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感性认识是通过感官对外界事物的直接感知而形成的初步认识,而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对事物进行深入分析和综合,形成更加精确和深刻的认识。

哲学(马原)认识论公开课课件

哲学(马原)认识论公开课课件

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二,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 第二,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 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第二节 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辨证过程
脱氧核糖核酸结构的理 论广阔的应用前景
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第一, 第一,理论要同具体实践有机结合 起来,化为指导实践的具体观念; 起来,化为指导实践的具体观念;
物 候 学 本 草 纲 目
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 第一,掌握丰富的、 第一,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鸟的翅膀无论 怎样完善, 怎样完善,但若不借 空气支持是不能使鸟 体上升的。 体上升的。事实就是 科学家的空气。 科学家的空气。没有 事实, 事实,你们永远飞腾 不起来。没有事实, 不起来。没有事实, 你们的‘理论’ 你们的‘理论’就是 枉费了苦心” 枉费了苦心”。
• 从感觉、知觉到表象,是由个别特性到 从感觉、知觉到表象, 完整形象, 完整形象,由当时感知到印象的直接保 留和事后回忆的认识过程, 留和事后回忆的认识过程,这里已经含 着认识由部分到全体 由部分到全体, 直接到间接的 着认识由部分到全体,由直接到间接的 趋势。 趋势。 • 它是用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直接反映外 它是用具体的 生动的形象直接反映外 具体的、 是它的突出的特点。 部世界。直接性是它的突出的特点 部世界。直接性是它的突出的特点。虽 然是生动的,形象的,但是还不深刻, 然是生动的,形象的,但是还不深刻, 这就是它的局限性所在。 这就是它的局限性所在。
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第二,理论付诸实践, 第二,理论付诸实践,要有一定的物 质条件; 质条件;
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第三,理论要要为群众所掌握。 第三,理论要要为群众所掌握。
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 马克思 :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 也会变成物质力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 而理论只要彻底, 就能掌握群众; 量。理论只要说服人 就能掌握群众 而理论只要彻底 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第讲认识论》PPT课件

《第讲认识论》PPT课件

(三)认识论转向
• 从笛卡尔开始,我们踏进了一种独立的哲学。这种哲学明白:它自 己是独立地从理性而来的,自我意识是真理的主要环节。 ——黑格尔 • 作为一门学科的哲学,把自己看成是对由科学、道德、文化、艺术 或宗教所提出的知识主张加以认可或揭穿的企图。 ——罗蒂
• 笛卡尔的方法是一种探究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怀疑的方法,这两 种方法结合的结果推动了众所周知的认识论转向——一场哲学的宁 静革命。……这两种方法强迫哲学家将存有的问题放在一边,直到 他们处理了认识的问题。……因此等到了由笛卡尔开始的革命循序 渐进,古老形式的形而上学就结束了,而新式的认识论取代了“第 一哲学”的位置。 ——罗伯特·保罗·沃尔夫《哲学概论》
(二)笛卡尔的方法
• 我在好多年前就已经觉察到,我从早年以来,曾经把大量错误的意见 当成真的加以接受。从那时起,我就已经断定,要想在科学上建立一 些牢固的、永久的东西作为我的信念,我就必须在我的一生中有一次 严肃地把我从前接受到心中的所有意见一齐去掉,重新开始从根本做 起。 ——笛卡尔 • 作为一种方法,他(笛卡尔)决定先把自己所有的信念全部搁置起来, 假定它们都是假的,直到某一条信念得到证明为止。笛卡尔怀疑的事 情之一就是外部世界是否存在……假定我现在正在做梦。毕竟,我有 时认为自己醒着,但其实还在做梦,难道我就不可能一直在做梦吗? 也许不可能。但如果我不能肯定这一点,我就必须对它保持怀疑,因 为在我能够证明这个信念必定为真之前,我没有理由完全相信它。 ——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 • 争议:“我思故我在”;“上帝存在”;“上帝不会欺骗我,因此我 知道自己终究还是认识了世界的。”
(二)休谟问题
• 如果有人问:我们对于一切事实所作的推论的本性是什么?适 当的答复似乎是,这些推论建立在因果关系之上。如果再问: 我们关于因果关系的一切理论和结论的基础是什么?这可以用 一句话来回答:“经验。”但是,如果我们再追根到底地问: 由经验得来的一切结论的基础是什么?这就包含了一个新问题, 这个问题最难以解决和解释。 ——休谟 • 在休谟看来,唯理论者企图寻找自明的原始原则。但是,他们 找到的原则是说服不了人的。其实这种原则是找不到的。…… 如果人们的认识全部来源于经验;那么,在经验以外,还有没 有不依赖于经验的东西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只能请教于经验, 但是经验在这里沉默了,而且它也不得不沉默。 ——朱德生《形上之思》

公开课教案认识论

公开课教案认识论

公开课教案认识论江苏省沛县中学教师备课纸(教、学案) 10.22 课题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备课时间课时安排第( 1 )课时共( 2 )课时课型复习课课时教学目标实践的含义和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过程。

难点:1.结合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以及实践的特征。

2.结合“十二五”规划的新思想、新观点,说明认识发展的过程。

3.结合莫言获奖效应感悟认识的特点教学方法“1.5.3”教学模式教具准备多媒体、学案教学过程环节师生互动导:学:测:聚焦热点:今天早上国旗下的讲话主题?时政?你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前景有新的认识?感悟课时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基础知识并进行检测。

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基本含义(1)实践是人们改造____________的物质性活动。

(2)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________________;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________________。

2.理解实践的特点(1)________________。

首先,构成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是客观的;其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2)________________。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人可以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3)________________。

①社会性强调的是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②历史性强调的是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4)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第四讲认识论(共21张PPT)

第四讲认识论(共21张PPT)
第三,典型说所讲的典型是逻辑上的理性概念的体现,逻辑上不可能的东西都在被排斥之列。 第一,典型所概括的内容只限于某一类型人物或事物的范围,它所提供给人们玩味的空间也只限于这个范围之内,因而是有局限性的。
2、科学认识中的真理 2、想象范围的扩展与艺术真理的深化
德里达说:“语言可称为在场与不在场这个游戏的中项。
4、艺术认识中的真理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云: 理是事物与观念或理智相符合,或者是观念或理智符合于事物 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诗的真实的意义,认为抽象的概念是最真实的,是唯一的真理,艺术家所创造的典型体现了概念、理念,因而具有艺术的真实 性。 第二,典型所概括的内容都是某类人物或事物的现实的特性,是把感性直观中变化不定的在场的东西集中、总结、提升为定型的东西,这定型的 东西仍然是在场的东西,只不过它是恒定的在场(constant presence)罢了。
2、想象范围的扩展与艺术真理
的深化
2、哲学史上符合论的真理观有哪些类型?试比较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此在与世界的融合关系这一存在论的基础是第一位的,认识论上的符合是第二位的 。
李白《秋浦歌》之十五:“白发三千丈,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云: “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
2.真理与实践
只有生活实践( 而不是理论认识)才让 人领悟到人与世界融合为一的整体,这 是第一位的,至于理论认识则是后起的、 第二位的。
三、真理的层次
2、哲学史上符合论的真理观有哪些类型?试比较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四个层次的真理观实际上也可以说是四种人生境界或四种人生观。
1、常识认识中的真理 二、真理的本质在于超越和自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