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与方程(教案)
曲线与方程教案
曲线与方程教案
教案标题:曲线与方程
教案目标:
1. 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2. 掌握曲线与方程之间的相互转化方法;
3. 学会利用曲线图解和方程表示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内容:
一、引入与导入
1. 准备一些简单的曲线图形,如直线、抛物线等,并与学生讨论曲线的特征和方程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曲线与方程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探究的问题:“何为曲线的方程?如何通过给定的曲线图形确定方程?”
二、学习活动
1. 理论学习:
a. 讲解曲线与方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b. 介绍常见曲线的特征和对应方程的形式。
c. 解释如何通过给定的曲线图形确定方程,并举例进行说明。
2. 实例演练:
a. 给出一些曲线图形,要求学生写出对应的方程,并互相交流、比较答案。
b. 给出一些方程,要求学生画出对应的曲线图形,并互相交流、比较结果。
3. 拓展应用:
a.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通过曲线图形解决问题,并
用方程表示结果。
b. 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实际问题,并用曲线和方程解决问题,然后分享给全班。
三、巩固与拓展
1.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并展开所学内容。
2. 提供更多的曲线与方程的相关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
3. 搜集一些有趣的曲线图形和对应的方程,与学生分享。
教案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曲线与方程之间的关系,掌握了确定曲线方程和绘制曲线图形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拓展应用和自主学习,学生对曲线与方程的理解和应用也得到了拓展和巩固。
曲线与方程教案
曲线与方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曲线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掌握曲线的方程的求法;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曲线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曲线的定义曲线是指平面上的一条不断变化的线条,可以是直线、圆、椭圆等等。
(2)曲线的性质曲线有很多性质,其中比较重要的有:• 曲线的长度:曲线的长度是指曲线上所有点的连线的长度之和; • 曲线的斜率:曲线的斜率是指曲线在某一点的切线的斜率;• 曲线的凸性:曲线的凸性是指曲线在某一点的切线与曲线的交点在曲线的上方或下方。
2. 曲线的方程的求法(1)直线的方程直线的方程可以表示为 y =kx +b 的形式,其中 k 是直线的斜率,b 是直线的截距。
(2)圆的方程圆的方程可以表示为 (x −a )2+(y −b )2=r 2 的形式,其中 (a,b ) 是圆心的坐标,r 是圆的半径。
(3)椭圆的方程椭圆的方程可以表示为(x−a )2a 2+(y−b )2b 2=1 的形式,其中 (a,b ) 是椭圆的中心的坐标。
3. 应用实例(1)例题一已知一条直线的斜率为 2,截距为 3,求该直线与 x 轴、y 轴的交点坐标。
解:直线与 x 轴的交点坐标为 (32,0),与 y 轴的交点坐标为 (0,3)。
(2)例题二已知一个圆的圆心坐标为 (2,3),半径为 4,求该圆的方程。
解:该圆的方程为 (x −2)2+(y −3)2=16。
(3)例题三已知一个椭圆的中心坐标为 (2,3),长轴长度为 6,短轴长度为 4,求该椭圆的方程。
解:该椭圆的方程为 (x−2)29+(y−3)24=1。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讲授、练习、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
四、教学评价本教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是一份优秀的教学资源。
最新曲线和方程优秀教案
1《曲线和方程》教案2【课题】曲线和方程3【教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14【教学目标】5◆知识目标:61、了解曲线上的点与方程的解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72、初步领会“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83、学会根据已有的情景资料找规律,进而分析、判断、归纳结论;94、强化“形”与“数”一致并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
10◆能力目标:1、通过直线方程的引入,加强学生对方程的解和曲线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1112的认识;132、在形成曲线和方程的概念的教学中,学生经历观察、分析、讨论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出结论,并能有条理的阐述自己的观点;14153、能用所学知识理解新的概念,并能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从中体会转化16化归的思想方法,提高思维品质,发展应用意识;17◆情感目标:181、通过概念的引入,让学生感受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192、通过反例辨析和问题解决,培养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勇于批判、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021【教学重点】“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22【教学难点】怎样利用定义验证曲线是方程的曲线,方程是曲线的方程23【教学方法】问题探索和启发引导式相结合24【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25【教学过程】一、感性认识阶段——以旧带新,提出课题2627师:在本节课之前,我们研究过直线的各种方程,建立了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的对应28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何一条直线都可以用一个二元一次方程表示,同时任何29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也表示着一条直线。
下面看一个具体的例子:30(出示幻灯片2)幻灯片231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直观上深刻体会如下结论:3233(出示幻灯片3)3435(出示幻灯片4,引导学生类比、推广并思考相关问题)3637师:以上问题就是本节课研究的内容:曲线和方程(板书课题)。
38幻灯片4类比:推广:幻灯片31、直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直线上。
曲线和方程教案1
课题:曲线和方程(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 了解曲线上的点与方程的解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2初步领会曲线的方程” 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3学会根据已有的情景资料找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同时强化形”与数”一致并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
2、教学重点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
3、教学难点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例1:画出方程0=-y x表示的直线y(1 (2方程(数量类比方程2x y =与如图所示的抛物线。
这条抛物线是否与这个二元方程2x y =也能建立这种对应关系呢?推广:那么对任意的曲线和二元方程是否都能建立这种等价关系呢?这就是今天这节课的内容:曲线和方程。
(板书课题现在请同学们思考这样的问题:方程0(=F 的解与曲线C 上的点的坐标具备怎样的关系,就能用方程0 , (= yF 表示曲线C ,同时曲线C 也表示着方程0(=F , 为什么要具备这些条件?例2:用下列方程表示如图所示的曲线 C ,对吗?为什么?(1 0-y(2 02=-y(3 0-yx(学生思考,回答(1 (2 (3这样我们可以对“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下这样的定义: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 C 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0(=f 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关系:(1 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2 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
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
2(1(<====>F例3:下列各题中,图所示的曲线C的方程为所列方程,对吗?如果不对,是不符合关系(1还是关系(2?曲线C为ABC ?的中线AO曲线C是到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组成的直线方程0=x 方程0=-y x曲线C是过点(4, 1的反比例函数图象方程xy 4=例4:解答下列问题, 并说出各依据了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定义中的哪一个关系? (1 点2, 52(, 4, 3(--B A 是否在方程为2522=+y x 的圆上? (2 已知方程为2522=+y x 的圆过点, 7(m C ,求m 的值。
2.1曲线与方程 教学设计 教案
2.1曲线与方程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篇:2.1曲线与方程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了解曲线上的点与方程的解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2]初步领会“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涵义 [3]强化“形”与“数”一致并相互转化的思想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涵义教学难点:利用定义验证曲线是方程的曲线,方程式曲线的方程3.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4. 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1 复习引入【师】在本节课之前,我们研究过直线的各种方程,建立了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的对应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何一条直线都可以用一个二元一次方程表示,同时任何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也表示着一条直线,请思考下面问题:【板演/PPT】思考1 直线y=x上任一点M到两坐标轴距离相等吗?思考2 到两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都在直线y=x上,对吗?思考3 到两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是什么?为什么?【生】学生思考交流 2 新知介绍[1]结合具体实例,引入曲线方程和方程曲线概念【师】:引导学生发言总结【板演/PPT】答 y=±x. 理由:在直角坐标系中,到两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M的坐标(x0,y0)满足y0=x0或y0=-x0,即(x0,y0)是方程y=±x的解;反之,如果(x0,y0)是方程y=x或y=-x的解,那么以(x0,y0)为坐标的点到两坐标轴距离相等.【师】思考下面问题:思考4 曲线C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f(x,y)=0的解,能否说f(x,y)=0是曲线C的方程?思考5 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1)以坐标原点为圆心,半径为r的圆的方程是y=(2)过点A(2,0)平行于y轴的直线l的方程为|x|=2. 【生】思考总结【板演/PPT】解 (1)不正确.设(x0,y0)是方程y=x02+y02=r2.两边开平方取算术平方根,得的解,则y0=,即;=r即点(x0,y0)到原点的距离等于r,点(x0,y0)是这个圆上的点.因此满足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但是,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r的圆上的一点如点在圆上,却不是y=的解,这就不满足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所以,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r的圆的方程不是y=而应是y=±. (2)①、直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满足方程︱x︱=2②、满足方程︱x︱=2的点不一定在直线上结论:过A(2,0)平行于y轴的直线的方程不是︱x︱=2 【师】引导学生交流思想总结曲线方程的概念【板演/PPT】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一般地,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看作点的集合或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轨迹)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x,y)=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的关系: (1)曲线上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定义,从充要条件来理解这个定义【板演/PPT】定义中的两个条件是判定一个方程是否为所定曲线的方程,一条曲线是否为所定方程的曲线的依据,缺一不可.从逻辑知识来看:第一个条件表示f(x,y)=0是曲线C的方程的必要条件,第二个条件表示f(x,y)=0是曲线C的方程的充分条件.因此,在判断或证明f(x,y)=0为曲线C的方程时,必须注意两个条件同时成立.【板演/PPT】从集合角度理解为:定义的实质是平面曲线的点集{M|p(M)}和方程f(x,y)=0的解集{(x,y)|f(x,y)=0}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由曲线和方程的这一对应关系,既可以通过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又可以求曲线的方程 [2]概念应用【师】下面我们看屏幕上的例题【板演/PPT】例1:若命题“曲线C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f(x,y)=0的解”是正确的,则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A.不是曲线C上的点的坐标,一定不满足方程f(x,y)=0 B.坐标满足方程f(x,y)=0的点均在曲线C上 C.曲线C是方程f(x,y)=0的曲线D.不是方程f(x,y)=0的解,一定不是曲线C上的点. 【师】从定义入手,考虑充要条件【生】思考回答【板书/PPT】解析∵题设命题只说明“曲线C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f(x,y)=0的解”,并未指出“以方程f(x,y)=0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C上的点”,∴A,B,C都是假命题,如曲线C:平面直角坐标系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与方程f(x,y)=x2-y2=0,满足题设条件,但却不满足选项A,B,C的结论,根据逆否命题是原命题的等价命题知,D是正确的.【师】规律方法(1)判断方程是否是曲线的方程,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检验点的坐标是否适合方程,二是检验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是否在曲线上.从而建立方程的解与曲线上点的坐标的一一对应关系.(2)定义中的两个条件是判定一个方程是否为指定曲线的方程,一条曲线是否为所给定方程的曲线的准则,缺一不可.因此,在证明f(x,y)=0为曲线C的方程时,必须证明两个条件同时成立.【师】为了深刻的理解方程与曲线,我们来看下列一个问题【板书/PPT】[例2] 下列方程表示如图所示的直线,对吗?为什么?不对请改正.【生】分析各个方程所表示的曲线是否与图中图象符合【板书/PPT】解:不对,应为y=x 【师】引导学生反思总结【板书/PPT】反思与感悟判断方程表示什么曲线,必要时要对方程适当变形,变形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与原方程等价,否则变形后的方程表示的曲线就不是原方程的曲线.【板书/PPT】【师】引导学生思考【板书/PPT】方法点拨 (1)判断点是否在某个方程表示的曲线上,就是检验该点的坐标是否是方程的解,是否适合方程.若适合方程,就说明点在曲线上;若不适合,就说明点不在曲线上.解:带入验证知P点在此方程所表示的曲线上,Q点不在。
曲线与方程讲义(一)教案
·xyM· 曲线和方程(一)教学目标教学知识点: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能力训练要求:会用曲线与方程的概念直接比较简单的曲线和方程的关系. 德育渗透目的: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辨证思想.教学重点:理解曲线上的点与方程的解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领会“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含义.教学难点:对“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的对应关系的理解.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 教学过程(一) 情境设置:1、求第一、三象限里两轴间夹角平分线的坐标满足的关系 结论:(1)L 上点的坐标都是方程x-y=0的解(2)以方程x-y=0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 L 上 这个方程叫做这条直线的方程,这条直线叫做这个方程的直线.这种一一对应关系完全能推广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曲线和方程.(二) 讲授新课:1. 实例分析: (1)方程()()222r b y a x =-+-表示如图的圆,图像上的点M 与此方程()()222r b y a x =-+- 有什么关系?满足关系:1)如果),(00y x M 是圆上的点,那么),(00y x M 一定()()222r b y a x =-+-是这个方程的解 2)如果),(00y x M 是()()222r b y a x =-+-的解,那么以它为坐标的点一定在圆上。
(2)函数)0(2>=a ax y 的图象是关于y 轴对称的抛物线,这条抛物线是所有以方程2ax y =的解为坐标的点组成的.由此可知(1) 如果点M(x 0,y 0)在抛物线上,则一定有y 0=ax 02,即(x 0,y 0)一定是方程2ax y =的解.(2) 如果(x 0,y 0)是方程2ax y =的解,即200ax y =,则点(x 0,y 0)一定在这条抛物线上.(3)、说明过A (2,0)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与方程︱x ︱=2的关系①、直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满足方程︱x ︱=2②、满足方程︱x ︱=2的点不一定在直线上结论:过A (2,0)平行于y 轴的直线的方程不是︱x ︱=2 2.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的关系:综上可知,一般地,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 (包括直线)(看作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或轨迹)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x,y)=0的实数解建立如下的关系:(1) 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 (2) 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由曲线的方程的定义可知:如果曲线C 的方程是f(x,y)=0,那么点P 0(x 0,y 0)在曲线C 上的充要条件是f(x 0,y 0)=0.理解: (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阐明了曲线上没有坐标不满足方程的点,也就是说曲线上的所有点都符合这个条件而毫无例外(纯粹性).(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阐明了符合条件的所有点都在曲线上而毫无遗漏(完备性).同时具备上述两个性质,才能称为“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阐明了曲线与方程的一一对应关系.思考:1、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并说明理由(1)过点A (3,0)且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为x=3 (2)到x 轴距离为2的点的轨迹方程为y=2(3)到两坐标轴距离乘积等于1的点的轨迹方程为xy=12、下列各题中,图3表示的曲线方程是所列出的方程吗?如果不是,不符合定义中的关系①还是关系②?(1)曲线C 为过点A(1,1),B(-1,1)的折线,方程为(x-y)(x+y)=0;(2)曲线C 是顶点在原点的抛物线,方程为x+y =0;(3)曲线C 是Ⅰ, Ⅱ象限内到X 轴,Y 轴的距离乘积为1的点集,方程为y=x1典型例题分析:【例1】如果曲线C 上的点满足方程F(x,y)=0,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曲线C 的方程是F(x,y)=0B . 方程F(x,y)=0的曲线是C1 0xy -110 xy -1 1 -2 21 0 xy -1 1 -2 21C. 坐标满足方程F(x,y)=0的点都在曲线C 上D. 坐标不满足方程F(x,y)=0的点不在C 上分析:由已知条件,只能说明具备纯粹性,但不一定具备完备性,故选D.【例2】证明圆心为坐标原点半径为5的圆的方程是x 2+y 2=25,并判断点M 1(3,-4)、M 2)2,52(-是否在这个圆上.证明:(1)设M(x 0,y 0)是圆上任意一点,因点M 到原点的距离等于5,所以52020=+y x ,即x 02+y 02=25.可知(x 0,y 0)是方程x 2+y 2=25的解.(2)设M(x 0,y 0)是方程x 2+y 2=25的解,则x 02+y 02=25,得52020=+y x ,可知点M(x 0,y 0)到原点的距离为5,所以点M(x 0,y 0)是这个圆上的点. 由(1)、(2)可知x 2+y 2=25是圆心为坐标原点半径为5的圆的方程. ∵32+(-4)2=25,∴点M 1(3,-4)在圆上.又 25242)52(22≠=+-,∴点M 2)2,52(-不在圆上.练习:证明与两坐标轴的距离的积是常数 k(k>0)的点的轨迹方程是K xy ±=归纳:证明已知曲线的方程的方法和步骤第一步,设M (x0,y0)是曲线C 上任一点,证明(x0,y0)是f(x,y)=0的解; 第二步,设(x0,y0)是f(x,y)=0的解,证明点M (x0,y0)在曲线C 上(三)课时小结:在轨迹的基础上将轨迹和条件化为曲线和方程,当说某方程是曲线的方程或某曲线是方程的曲线时就意味着具备上述两个条件,只有具备上述两个方面的要求,才能将曲线的研究化为方程的研究,几何问题化为代数问题,以数助形正是解析几何的思想,本节课正是这一思想的基础。
高中高二数学教案曲线和方程
高中高二数学教案:曲线和方程曲线和方程教学目标(1)了解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2)理解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的概念,能根据曲线的已知条件求出曲线的方程,了解两条曲线交点的概念.(3)通过曲线方程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数与形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4)通过求曲线方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转化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5)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教学建议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曲线与方程是在初中轨迹概念和本章直线方程概念之后的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在充分讨论曲线方程概念后,介绍了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思想,以及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即由曲线的已知条件,求曲线方程;通过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曲线方程的概念和求曲线方程的问题又有内在的逻辑顺序.前者回答什么是曲线方程,后者解决如何求出曲线方程.至于用曲线方程研究曲线性质则更在其后,本节不予研究.因此,本节涉及曲线方程概念和求曲线方程两大基本问题.(2)重点、难点分析①本节内容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曲线方程概念和掌握求曲线方程方法,以及领悟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思想.②本节的难点是曲线方程的概念和求曲线方程的方法.教法建议(1)曲线方程的概念是解析几何的核心概念,也是基础概念,教学中应从直线方程概念和轨迹概念入手,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出曲线的点集与方程的解集之间的对应关系,说明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曲线与方程对应关系的基础是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注意强调曲线方程的完备性和纯粹性.(2)可以结合已经学过的直线方程的知识帮助学生领会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思想,学习解析几何的意义和要解决的问题,为学习求曲线的方程做好逻辑上的和心理上的准备.(3)无论是判断、证明,还是求解曲线的方程,都要紧扣曲线方程的概念,即始终以是否满足概念中的两条为准则.(4)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可以看得更清楚:设表示曲线上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表示二元方程的解对应的点的坐标的集合.可以用集合相等的概念来定义“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即(5)在学习求曲线方程的方法时,应从具体实例出发,引导学生从曲线的几何条件,一步步地、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代数方程(曲线的方程),这个过渡是一个从几何向代数不断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转化是否为等价的,这将决定第五步如何做.同时教师不要生硬地给出或总结出求解步骤,应在充分分析实例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然地获得.教学中对课本例2的解法分析很重要.这五个步骤的实质是将产生曲线的几何条件逐步转化为代数方程,即文字语言中的几何条件数学符号语言中的等式数学符号语言中含动点坐标,的代数方程简化了的,的代数方程由此可见,曲线方程就是产生曲线的几何条件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个形式的特点是“含动点坐标的代数方程.”(6)求曲线方程的问题是解析几何中一个基本的问题和长期的任务,不是一下子就彻底解决的,求解的方法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的,教学中要把握好“度”.教学设计示例课题:求曲线的方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意义,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2)进一步理解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3)初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方法.(4)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转化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求曲线的方程.教学用具:计算机.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引入】1.提问:什么是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强调.2.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意义、基本问题.对于一个几何问题,在建立坐标系的基础上,用坐标表示点;用方程表示曲线,通过研究方程的性质间接地来研究曲线的性质,这一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称为坐标法,这门科学称为解析几何.解析几何的两大基本问题就是:(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表示平面曲线的方程.(2)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事实上,在前边所学的直线方程的理论中也有这样两个基本问题.而且要先研究如何求出曲线方程,再研究如何用方程研究曲线.本节课就初步研究曲线方程的求法.【问题】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曲线的方程.【实例分析】例1:设、两点的坐标是、(3,7),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首先由学生分析:根据直线方程的知识,运用点斜式即可解决.解法一:易求线段的中点坐标为(1,3),由斜率关系可求得l的斜率为于是有即l的方程为①分析、引导:上述问题是我们早就学过的,用点斜式就可解决.可是,你们是否想过①恰好就是所求的吗?或者说①就是直线的方程?根据是什么,有证明吗?(通过教师引导,是学生意识到这是以前没有解决的问题,应该证明,证明的依据就是定义中的两条).证明:(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设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则即将上式两边平方,整理得这说明点的坐标是方程的解.(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设点的坐标是方程①的任意一解,则到、的距离分别为所以,即点在直线上.综合(1)、(2),①是所求直线的方程.至此,证明完毕.回顾上述内容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证明(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中,设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最后得到式子,如果去掉脚标,这不就是所求方程吗?可见,这个证明过程就表明一种求解过程,下面试试看:解法二:设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也就是点属于集合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所适合的条件可表示为将上式两边平方,整理得果然成功,当然也不要忘了证明,即验证两条是否都满足.显然,求解过程就说明第一条是正确的(从这一点看,解法二也比解法一优越一些);至于第二条上边已证.这样我们就有两种求解方程的方法,而且解法二不借助直线方程的理论,又非常自然,还体现了曲线方程定义中点集与对应的思想.因此是个好方法.让我们用这个方法试解如下问题:例2:点与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距离的积是常数求点的轨迹方程.分析:这是一个纯粹的几何问题,连坐标系都没有.所以首先要建立坐标系,显然用已知中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作坐标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然后仿照例1中的解法进行求解.求解过程略.【概括总结】通过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分析上面两个例题的求解过程,我们总结一下求解曲线方程的大体步骤:首先应有坐标系;其次设曲线上任意一点;然后写出表示曲线的点集;再代入坐标;最后整理出方程,并证明或修正.说得更准确一点就是:(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有序实数对例如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2)写出适合条件的点的集合;(3)用坐标表示条件,列出方程;(4)化方程为最简形式;(5)证明以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一般情况下,求解过程已表明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如果求解过程中的转化都是等价的,那么逆推回去就说明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所以,通常情况下证明可省略,不过特殊情况要说明.上述五个步骤可简记为:建系设点;写出集合;列方程;化简;修正.下面再看一个问题:例3:已知一条曲线在轴的上方,它上面的每一点到点的距离减去它到轴的距离的差都是2,求这条曲线的方程.【动画演示】用几何画板演示曲线生成的过程和形状,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寻找关系.解:设点是曲线上任意一点,轴,垂足是(如图2),那么点属于集合由距离公式,点适合的条件可表示为①将①式移项后再两边平方,得化简得由题意,曲线在轴的上方,所以,虽然原点的坐标(0,0)是这个方程的解,但不属于已知曲线,所以曲线的方程应为,它是关于轴对称的抛物线,但不包括抛物线的顶点,如图2中所示.【练习巩固】题目:在正三角形内有一动点,已知到三个顶点的距离分别为、、,且有,求点轨迹方程.分析、略解:首先应建立坐标系,以正三角形一边所在的直线为一个坐标轴,这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另一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比较简单,如图3所示.设、的坐标为、,则的坐标为,的坐标为.根据条件,代入坐标可得化简得①由于题目中要求点在三角形内,所以,在结合①式可进一步求出、的范围,最后曲线方程可表示为【小结】师生共同总结:(1)解析几何研究研究问题的方法是什么?(2)如何求曲线的方程?(3)请对求解曲线方程的五个步骤进行评价.各步骤的作用,哪步重要,哪步应注意什么?【作业】课本第72页练习1,2,3;。
高中高二数学教案曲线和方程
高中高二数学教案:曲线和方程1. 引言高中数学中,曲线和方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需要在高二阶段进行系统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如何利用各种不同的方程式,来求解数学问题。
本文将介绍高中高二数学教案中,曲线和方程的相关知识。
2. 曲线的概念在高中数学中,曲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是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可以是由数学函数表达的折线或曲线,也可以是由多个点的连线形成的图形。
曲线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用于工程计算、物理学、统计学等领域。
3. 方程的概念方程是在数学中非常常见的概念,它是包含了一个或多个变量的等式。
我们可以利用方程来求解各种数学问题,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可以利用方程来表示一个图形的几何特征。
在高中数学中,方程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学生需要掌握各种不同类型的方程式,并且清楚它们的求解方法。
4. 曲线和方程的关系在数学中,对于同一个曲线来说,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程式来表示。
例如对于直线 y = 3x + 5 来说,它可以看作是关于 x 和 y 的一次方程,而当我们观察这条直线的斜率和截距时,它们又可以转化为更简单的表达形式。
因此,学生需要掌握如何通过曲线的特征,来构造出对应的方程式。
5. 一元二次方程在高中数学中,我们需要学习一元二次方程。
它是被广泛利用的一个方程式,可以应用在多个领域中,例如物理、工程、经济等。
学生需要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并且理解它产生的原因和应用。
6.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求法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学生需要掌握如何求解方程的两个根。
有多种不同的求解方法,例如公式法、配方法、图像法等,学生需要理解它们的原理和优缺点。
对于不同类型的二次方程,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求解方法,因此学生需要进行分类讨论和实践练习。
7.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很多问题可以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进行求解。
例如在物理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抛物线运动的轨迹,来求解各种物理问题。
曲线与方程教案
曲线与方程教案一、概述曲线与方程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它是研究数学对象(点、直线、圆等)的位置关系的一种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曲线与方程可以应用于各种问题的求解,例如物体的运动轨迹、电路的分析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曲线与方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一些常见曲线的方程;3. 能够通过方程确定曲线的位置和性质;4. 运用曲线与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第一节曲线与方程的基本概念1. 引入:以一个物体的运动轨迹为例,由此导出曲线与方程的概念;2. 定义:介绍曲线与方程的基本概念,包括曲线、方程、坐标系等;3. 特点:讨论曲线与方程的一般特点,包括连续性、唯一性等。
第二节常见曲线与方程1. 直线的方程:介绍直线的一般方程和特殊情况的方程,如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等;2. 抛物线的方程:介绍抛物线的一般方程和特殊情况的方程,如开口方向、对称轴等;3. 圆的方程:介绍圆的一般方程和特殊情况的方程,如半径、圆心等;4. 椭圆的方程:介绍椭圆的一般方程和特殊情况的方程,如长轴、短轴等;5. 双曲线的方程:介绍双曲线的一般方程和特殊情况的方程,如焦点、渐近线等。
第三节方程与曲线的应用1. 方程与实际问题的转化: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将问题转化为方程;2. 解方程求解问题:通过解方程,求解实际问题;3. 应用练习: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并通过方程解决。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概念讲解法: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曲线与方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例题演示法:通过示例演示如何确定曲线的方程和解决实际问题;3.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并归纳总结。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直线、抛物线、圆、椭圆和双曲线的方程及其性质;2. 难点:方程与实际问题的转化。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1. 评价方法:通过观察学生的思维、解题过程、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等方法进行评价;2. 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数学《曲线与方程》教案
数学《曲线与方程》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和应用。
2.掌握一次方程和二次方程的基本知识、解题方法和应用。
3.掌握实际问题应用中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重点】1.掌握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和应用。
2.掌握一次方程和二次方程的基本知识、解题方法和应用。
3.掌握实际问题应用中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难点】1.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和应用的综合应用。
2.实际问题应用中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问答、引入故事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的知识领域。
二、概念的讲解和探究1.一次函数(1)定义:函数y=kx+b(x∈R)称为一次函数,其中k,b均为常数,k为非零实数。
(2)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次函数图像是由一条直线组成,图像有倾斜的趋势,当斜率k>0时,图像从左向右上升,k<0时,图像从左向右下降。
截距b为函数图像在y轴上的截距。
(3)应用:一次函数常常代表一种线性关系,如速度、距离、重量、价格等。
2.二次函数(1)定义:函数y=ax^2+bx+c(x∈R)称为二次函数,其中a,b,c为常数,且a≠0。
(2)二次函数的图像:二次函数图像是一条开口朝上或朝下的抛物线,当a>0时,图像开口朝上;a<0时,图像开口朝下。
顶点坐标为(-b/2a,f(-b/2a))(f(x)=ax^2+bx+c)。
(3)应用:二次函数常常在抛物线问题中使用,如炮弹的运动、神经元的发放等等。
三、基本解法的演示1.一次方程的解法(1)基本初等变形法:对等式两边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化简方程,将未知数分离出来。
(2)解题步骤:Step1:用合适的字母表示未知数。
Step2:列出等式。
Step3:对等式进行变形。
Step4:将未知数分离出来。
Step5:检验解。
2.二次方程的解法(1)配方法:当方程右侧项不为0时,可以采用配方法将方程化为平方差的形式,从而求得方程的解。
高中数学曲线和方程教案
主题:曲线和方程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曲线和方程的概念,能够绘制和分析各种曲线图形。
教学内容:1. 方程的基本概念2. 一元一次方程3. 一元二次方程4. 曲线的基本概念5. 直线的方程和性质6. 圆的方程和性质7. 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的方程和性质8. 曲线的应用教学步骤:第一课:方程的基本概念1. 引入方程概念,让学生认识到方程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2. 教授方程的定义和基本术语3. 讲解方程的解的概念和思维方式第二课:一元一次方程1. 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2. 演示如何求解一元一次方程3. 练习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题目第三课:一元二次方程1. 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2. 演示如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3. 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题目1. 引入曲线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曲线在数学中的重要性2. 讲解曲线的定义和基本分类3. 演示如何绘制各种曲线图形第五课:直线的方程和性质1. 讲解直线的方程和性质2. 演示如何通过方程求解直线的相关问题3. 练习直线方程的相关题目第六课:圆的方程和性质1. 讲解圆的方程和性质2. 演示如何通过方程求解圆的相关问题3. 练习圆的方程的相关题目第七课: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的方程和性质1. 讲解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的方程和性质2. 演示如何通过方程求解这些曲线的相关问题3. 练习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的方程的相关题目第八课:曲线的应用1. 讲解曲线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 演示如何通过曲线方程解决实际问题3. 练习应用题目课堂互动:1. 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解答并引导学生思考2. 老师布置课后作业和练习题,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3. 小组合作解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评估方式:1.2. 课后练习题和考试成绩3. 口头回答问题和解题思路的清晰度教学资源:1. 教科书及相关参考书籍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课堂板书和示范绘图教学反思与改进:1.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和进度,及时纠正错误和强化重点知识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曲线和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技能,从而提高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选修2-1教案2.1.1曲线与方程 2
教学要求:理解并能运用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的概念,建立“数”与“形”的桥梁,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教学重点:求曲线的方程教学难点:掌握用直接法、代入法、交轨法等求曲线方程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动一动:画出函数y=2x 2(-1≤x ≤2)的图象C2. 提问:画出两坐标轴所成的角在第一、三象限的平分线l ,并写出其方程二、讲授新课:1. 教学曲线与方程:① 提问:到两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是什么?写出它的方程.能否写成y =|x |,为什么? ②曲线与方程的关系:一般地,在坐标平面内的一条曲线C (看作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或轨迹)与一个二元方程F (x ,y )=0之间,如果具有以下两个关系:1.曲线C 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F (x ,y )=0的解;2.以方程F (x ,y )=0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C 上的点,那么,方程F (x ,y )=0叫做这条曲线C 的方程;曲线C 叫做这个方程F (x ,y )=0的曲线.注意:1︒ 如果……,那么……2︒ “点”与“解”的两个关系,缺一不可;3︒ 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是同一个概念,相对不同角度的两种说法.4︒ 曲线与方程的这种对应关系,是通过坐标平面建立的.(请学生再认真阅读一遍课本中的定义,真正弄懂曲线方程的概念.)③讲解例1:点P (1,a )在曲线x 2+2xy -5y =0上,则a =_______________.练习:1。
A (1,0),B (0,1),线段AB 的方程是x +y -1=0吗?2.由到x 轴距离等于5的点所组成的曲线的方程是y -5=0吗?3.离原点距离为2的点的轨迹是什么?它的方程是什么?为什么?2. 小结1、什么是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2、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请学生说出哪两个条件)三、巩固练习:1、以O 为圆心,2为半径,上半圆弧、下半圆弧、右半圆弧、左半圆弧的方程分别是什么?在第二象限的圆弧的方程是什么?2、下列方程的曲线分别是什么? (1) 2x y x = (2) 222x y x x-=- (3) log a x y a = (4) y =sin(arcsin x )3、画出方程()(0x y x +=的曲线.4、设集合{(,)|0}A x y x =,{(,)|0}B x y y ==,则A ⋂B 表示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A ⋃B 表示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目标:(1)掌握求曲线的方程的步骤;(2)会根据具体条件正确写出曲线的方程.教学重点: 求方程的步骤, 正确写出曲线的方程.教学难点:正确写出曲线的方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已知曲线C 的方程为 y=2x 2 ;①现曲线C 上有点A (1,2),A 的坐标是不是y=2x 2 的解?点(0.5,t)在曲线上,则t=___.②已知方程y=2x 2 的一组解为 28x y =⎧⎨=⎩,以这组解为坐标的点B (2,8)——(在/不在)曲线C 上?2、曲线包括直线,曲线与其所对应的方程(,)0f x y =之间有哪些关系?二、讲授新课:1.自17世纪笛卡尔发明了坐标系后,人们开始用代数的方法来研究几何.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求曲线的方程.例1:有一圆,它的圆心为O ,半径长为4r =,试写出此圆的方程。
沪教版高中数学高二下册:12.1(1) 曲线和方程 教案
12.1(1) 曲线与方程教学目标:1.理解曲线和方程的概念,能根据概念进行简单的判断和证明。
2.经历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概念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曲线与方程的概念教学难点:对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间的对应关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引入(1)直线l 经过点)1,0()0,1(B A 和-,写出直线l 的方程.(2)上面问题中的直线与方程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说明:从直线和方程的关系入手,引导学生思考一般曲线和方程的关系。
二、概念探究1. 观察下列曲线和方程,思考曲线上点的坐标是否是方程的解?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是否在曲线上?(1()1,0(),0,1(,B A AB -线段)(2)方程:0=-y x曲线: (第一象限的角平分线(包括原点))(3)方程:2x曲线: (到两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2. 一般地,如果有一条曲线C 和一个方程0),(=y x F ,当它们之间具备怎样的关系时方程0),(=y x F 可以表示曲线C ?3. 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的概念(略)说明:在具体的问题中体会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的定义需具备的两个条件,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尝试归纳出概念。
三、概念应用例1. 判断下列点是否在方程922=+y x 的曲线上 (1) )22,1(-M (2) )3,2(P (3) )sin 3,cos 3(θθM例2. (1) ??33为什么是不是的点所组成的直线方程轴的距离等于到=y x(2) 曲线C(如图,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在x 轴上方的部分)的方程是不是122=+y x ?为什么?例3. 求证:以点)0,1(A 为圆心, 半径为1的圆的方程是0222=-+x y x . 说明:运用概念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反馈练习:._____________052),1(.12==-+a y xy x a P 上,则在曲线若点 所表示的曲线出方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0.2=-y x3. 到直线x=3的距离等于2的点所组成的直线的方程是x=5吗?为什么?4. 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的方程是21x y -=吗?为什么?五、课堂小结1数学知识:曲线方程的概念2数学思想: 数形结合3.研究方法: 特殊 —— 一般说明:教师引导学生从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研究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回顾和总结,让学生提高认识,理解数学。
数学教案-曲线和方程
数学教案-曲线和方程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 理解曲线和方程的关系 - 掌握曲线和方程的基本术语和概念 - 能够在具体问题中应用曲线和方程进行求解二、教学重点•曲线和方程的定义和特点•曲线的分类和方程的形式•利用曲线和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教学内容1. 曲线和方程的关系•曲线是由方程所描述出来的图形,方程是用来表示曲线的数学符号表达式。
•曲线和方程是密不可分的,通过曲线可以找到方程,通过方程可以绘制出曲线。
2. 曲线的分类•根据曲线所在的平面,可以分为二维曲线和三维曲线。
•根据曲线的形状,可以分为直线、圆、抛物线、椭圆、双曲线等。
3. 方程的形式•一元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如x^2 + 3x - 2 = 0。
•二元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如x + y = 5。
•多元方程:含有多个未知数的方程,如2x + 3y + 4z = 10。
4. 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实际生活中,许多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方程来求解。
•例如,求解一个矩形的面积可以通过方程A = l * w来表示,其中A表示面积,l表示长,w表示宽。
四、教学方法•理论讲解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曲线和方程的关系。
•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电子白板和计算机软件展示曲线和方程的图形,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直观理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前几次课的内容,复习曲线和方程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曲线和方程的关系•通过示意图展示曲线和方程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理解曲线是由方程所描述出来的。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通过建立方程,并利用方程求解实际问题。
4. 汇报和讨论•每个小组介绍他们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各组的解决方法,形成全局性的认识。
5. 实际应用练习•提供多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并将解题过程记录下来。
数学教案-曲线和方程
数学教案-曲线和方程教学目标(1)了解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2)理解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的概念,能根据曲线的已知条件求出曲线的方程,了解两条曲线交点的概念.(3)通过曲线方程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数与形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4)通过求曲线方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转化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5)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教学建议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曲线与方程是在初中轨迹概念和本章直线方程概念之后的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在充分讨论曲线方程概念后,介绍了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思想,以及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即由曲线的已知条件,求曲线方程;通过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曲线方程的概念和求曲线方程的问题又有内在的逻辑顺序.前者回答什么是曲线方程,后者解决如何求出曲线方程.至于用曲线方程研究曲线性质则更在其后,本节不予研究.因此,本节涉及曲线方程概念和求曲线方程两大基本问题.(2)重点、难点分析①本节内容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曲线方程概念和掌握求曲线方程方法,以及领悟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思想.②本节的难点是曲线方程的概念和求曲线方程的方法.教法建议(1)曲线方程的概念是解析几何的核心概念,也是基础概念,教学中应从直线方程概念和轨迹概念入手,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出曲线的点集与方程的解集之间的对应关系,说明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曲线与方程对应关系的基础是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注意强调曲线方程的完备性和纯粹性.(2)可以结合已经学过的直线方程的知识帮助学生领会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思想,学习解析几何的意义和要解决的问题,为学习求曲线的方程做好逻辑上的和心理上的准备.(3)无论是判断、证明,还是求解曲线的方程,都要紧扣曲线方程的概念,即始终以是否满足概念中的两条为准则.(4)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可以看得更清楚:设表示曲线上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表示二元方程的解对应的点的坐标的集合.可以用集合相等的概念来定义“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即(5)在学习求曲线方程的方法时,应从具体实例出发,引导学生从曲线的几何条件,一步步地、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代数方程(曲线的方程),这个过渡是一个从几何向代数不断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转化是否为等价的,这将决定第五步如何做.同时教师不要生硬地给出或总结出求解步骤,应在充分分析实例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然地获得.教学中对课本例2的解法分析很重要.这五个步骤的实质是将产生曲线的几何条件逐步转化为代数方程,即文字语言中的几何条件数学符号语言中的等式数学符号语言中含动点坐标,的代数方程简化了的的代数方程由此可见,曲线方程就是产生曲线的几何条件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个形式的特点是“含动点坐标的代数方程.”(6)求曲线方程的问题是解析几何中一个基本的问题和长期的任务,不是一下子就彻底解决的,求解的方法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的,教学中要把握好“度”.教学设计示例课题:求曲线的方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意义,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2)进一步理解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3)初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方法.(4)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转化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求曲线的方程.教学用具:计算机.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引入】1.提问:什么是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强调.2.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意义、基本问题.对于一个几何问题,在建立坐标系的基础上,用坐标表示点;用方程表示曲线,通过研究方程的性质间接地来研究曲线的性质,这一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称为坐标法,这门科学称为解析几何.解析几何的两大基本问题就是:(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表示平面曲线的方程.(2)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事实上,在前边所学的直线方程的理论中也有这样两个基本问题.而且要先研究如何求出曲线方程,再研究如何用方程研究曲线.本节课就初步研究曲线方程的求法.【问题】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曲线的方程.【实例分析】例1:设、两点的坐标是、(3,7),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首先由学生分析:根据直线方程的知识,运用点斜式即可解决.解法一:易求线段的中点坐标为(1,3),由斜率关系可求得l的斜率为于是有即l的方程为①分析、引导:上述问题是我们早就学过的,用点斜式就可解决.可是,你们是否想过①恰好就是所求的吗?或者说①就是直线的方程?根据是什么,有证明吗?(通过教师引导,是学生意识到这是以前没有解决的问题,应该证明,证明的依据就是定义中的两条).证明:(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设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则即将上式两边平方,整理得这说明点的坐标是方程的解.(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设点的坐标是方程①的任意一解,则到、的距离分别为所以,即点在直线上.综合(1)、(2),①是所求直线的方程.至此,证明完毕.回顾上述内容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证明(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中,设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最后得到式子,如果去掉脚标,这不就是所求方程吗?可见,这个证明过程就表明一种求解过程,下面试试看:解法二:设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也就是点属于集合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所适合的条件可表示为将上式两边平方,整理得果然成功,当然也不要忘了证明,即验证两条是否都满足.显然,求解过程就说明第一条是正确的(从这一点看,解法二也比解法一优越一些);至于第二条上边已证.这样我们就有两种求解方程的方法,而且解法二不借助直线方程的理论,又非常自然,还体现了曲线方程定义中点集与对应的思想.因此是个好方法.让我们用这个方法试解如下问题:例2:点与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距离的积是常数求点的轨迹方程.分析:这是一个纯粹的几何问题,连坐标系都没有.所以首先要建立坐标系,显然用已知中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作坐标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然后仿照例1中的解法进行求解.求解过程略.【概括总结】通过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分析上面两个例题的求解过程,我们总结一下求解曲线方程的大体步骤:首先应有坐标系;其次设曲线上任意一点;然后写出表示曲线的点集;再代入坐标;最后整理出方程,并证明或修正.说得更准确一点就是:(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有序实数对例如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2)写出适合条件的点的集合;(3)用坐标表示条件,列出方程;(4)化方程为最简形式;(5)证明以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一般情况下,求解过程已表明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如果求解过程中的转化都是等价的,那么逆推回去就说明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所以,通常情况下证明可省略,不过特殊情况要说明.上述五个步骤可简记为:建系设点;写出集合;列方程;化简;修正.下面再看一个问题:例3:已知一条曲线在轴的上方,它上面的每一点到点的距离减去它到轴的距离的差都是2,求这条曲线的方程.【动画演示】用几何画板演示曲线生成的过程和形状,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寻找关系.解:设点是曲线上任意一点,轴,垂足是(如图2),那么点属于集合由距离公式,点适合的条件可表示为①将①式移项后再两边平方,得化简得由题意,曲线在轴的上方,所以,虽然原点的坐标(0,0)是这个方程的解,但不属于已知曲线,所以曲线的方程应为,它是关于轴对称的抛物线,但不包括抛物线的顶点,如图2中所示.【练习巩固】题目:在正三角形内有一动点,已知到三个顶点的距离分别为、、,且有,求点轨迹方程.分析、略解:首先应建立坐标系,以正三角形一边所在的直线为一个坐标轴,这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另一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比较简单,如图3所示.设、的坐标为、,则的坐标为,的坐标为.根据条件,代入坐标可得化简得①由于题目中要求点在三角形内,所以,在结合①式可进一步求出、的范围,最后曲线方程可表示为【小结】师生共同总结:(1)解析几何研究研究问题的方法是什么?(2)如何求曲线的方程?(3)请对求解曲线方程的五个步骤进行评价.各步骤的作用,哪步重要,哪步应注意什么?【作业】课本第72页练习1,2,3;【板书设计】§7.6 求曲线的方程坐标法:解析几何:基本问题:(1)(2)例1:例2:求曲线方程的步骤:例3练习:小结: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文教育个性化辅导授课案教师:娇学生: 日期: 星期: 时段: 课题曲线与方程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考点分析1.考查方程的曲线与曲线的方程的对应关系.2.利用直接法或定义法求轨迹方程.3.结合平面向量知识能确定动点轨迹,并会研究轨迹的有关性质.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理解曲线与方程的概念,会用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用方程的观点实现几何问题的代数化解决,并能根据所给条件选择适当的方法求曲线的轨迹方程。
教学过程<基础梳理>1.曲线与方程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x,y)=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关系:(1)曲线上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2.直接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有序实数对(x,y)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M的坐标.(2)写出适合条件p的点M的集合P={M|p(M)}.(3)用坐标表示条件p(M),列出方程f(x,y)=0.(4)化方程f(x,y)=0为最简形式.(5)说明以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3.两曲线的交点(1)由曲线方程的定义可知,两条曲线交点的坐标应该是两个曲线方程的公共解,即两个曲线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实数解;反过来,方程组有几组解,两条曲线就有几个交点,方程组无解,两条曲线就没有交点.(2)两条曲线有交点的充要条件是它们的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有实数解.可见,求曲线的交点问题,就是求由它们的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的实数解问题.四个步骤对于中点弦问题,常有的解题方法是点差法,其解题步骤为:①设点:即设出弦的两端点坐标;②代入:即代入圆锥曲线方程;③作差:即两式相减,再用平方差公式把上式展开;④整理:即转化为斜率与中点坐标的关系式,然后求解.五种方法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1)直接法:直接利用条件建立x,y之间的关系F(x,y)=0;(2)待定系数法:已知所求曲线的类型,求曲线方程——先根据条件设出所求曲线的方程,再由条件确定其待定系数;(3)定义法:先根据条件得出动点的轨迹是某种已知曲线,再由曲线的定义直接写出动点的轨迹方程;(4)代入转移法:动点P(x,y)依赖于另一动点Q(x0,y0)的变化而变化,并且Q(x0,y0)又在某已知曲线上,则可先用x,y的代数式表示x0,y0,再将x0,y0代入已知曲线得要求的轨迹方程;(5)参数法:当动点P(x,y)坐标之间的关系不易直接找到,也没有相关动点可用时,可考虑将x,y均用一中间变量(参数)表示,得参数方程,再消去参数得普通方程.<双基自测>1.f(x0,y0)=0是点P(x0,y0)在曲线f(x,y)=0上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利用曲线与方程定义的两条件来确定其关系,∵f(x0,y0)=0可知点P(x0,y0) 在曲线f(x,y)=0上,又P(x0,y0)在曲线f(x,y)=0上时,有f(x0,y0)=0,∴f(x0,y0)=0是P(x0,y0)在曲线f(x,y)=0上的充要条件.答案 C2.(2012·质检)方程x2+xy=x的曲线是( ).A.一个点B.一条直线C.两条直线D.一个点和一条直线解析方程变为x(x+y-1)=0∴x=0或x+y-1=0.故方程表示直线x=0或直线x+y-1=0.答案 C3.(2012·月考)已知点P 是直线2x -y +3=0上的一个动点,定点M (-1,2),Q 是线段PM 延长线上的一点,且|PM |=|MQ |,则Q 点的轨迹方程是( ).A .2x +y +1=0B .2x -y -5=0C .2x -y -1=0D .2x -y +5=0解析 由题意知,M 为PQ 中点,设Q (x ,y ),则P 为(-2-x ,4-y ),代入2x -y +3=0得2x -y +5=0. 答案 D4.(2012·模拟)若点P 到直线x =-1的距离比它到点(2,0)的距离小1,则点P 的轨迹为( ). A .圆 B .椭圆 C .双曲线D .抛物线解析 依题意,点P 到直线x =-2的距离等于它到点(2,0)的距离,故点P 的轨迹是抛物线. 答案 D5.(2011·)曲线C 是平面与两个定点F 1(-1,0)和F 2(1,0)的距离的积等于常数a 2(a >1)的点的轨迹.给出下列三个结论:①曲线C 过坐标原点; ②曲线C 关于坐标原点对称;③若点P 在曲线C 上,则△F 1PF 2的面积不大于12a 2.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解析 设动点M (x ,y )到两定点F 1,F 2的距离的积等于a 2,得曲线C 的方程为(x +1)2+y 2·(x -1)2+y 2=a 2, ∵a >1,故原点坐标不满足曲线C 的方程,故①错误.以-x ,-y 分别代替曲线C 的方程中的x 、y ,其方程不变,故曲线C 关于原点对称,即②正确.因为S △F 1PF 2=12|PF 1||PF 2|sin ∠F 1PF 2≤12|PF 1||PF 2|=12a 2,即面积不大于12a 2,所以③正确. 答案 ②③考点一 直接法求轨迹方程【例1】►已知⊙O 的方程是x 2+y 2-2=0,⊙O ′的方程是x 2+y 2-8x +10=0,如图所示.由动点P 向⊙O和⊙O ′所引的切线长相等,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审题视点] 由已知条件找出等量关系,直接写出P点坐标满足的等式化简即得轨迹方程.解设P(x,y),由圆O′的方程为(x-4)2+y2=6,及已知|AP|=|BP|,故|OP|2-|AO|2=|O′P|2-|O′B|2,则|OP|2-2=|O′P|2-6.∴x2+y2-2=(x-4)2+y2-6,∴x=32,故动点P的轨迹方程是x=32.直接法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1)建立恰当的坐标系,设动点坐标(x,y);(2)列出几何等量关系式;(3)用坐标条件变为方程f(x,y)=0;(4)变方程为最简方程;(5)检验,就是要检验点轨迹的纯粹性与完备性.【训练1】如图所示,过点P(2,4)作互相垂直的直线l1,l2.若l1交x轴于A,l2交y轴于B,求线段AB中点M 的轨迹方程.解设点M的坐标为(x,y),∵M是线段AB的中点,∴A点的坐标为(2x,0),B点的坐标为(0,2y).∴PA→=(2x-2,-4),PB→=(-2,2y-4).由已知PA→·PB→=0,∴-2(2x-2)-4(2y-4)=0,即x+2y-5=0.∴线段AB中点M的轨迹方程为x+2y-5=0.考向二定义法求轨迹方程【例2】►一动圆与圆x2+y2+6x+5=0外切,同时与圆x2+y2-6x-91=0切,求动圆圆心M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是什么曲线.[审题视点] 由曲线定义出发建立关系式,从而求出轨迹方程.解如图所示,设动圆圆心为M(x,y),半径为R,设已知圆的圆心分别为O1、O2,将圆的方程分别配方得:(x+3)2+y2=4,(x-3)2+y2=100,当动圆与圆O1相外切时,有|O1M|=R+2.①当动圆与圆O2相切时,有|O2M|=10-R.②将①②两式相加,得|O1M|+|O2M|=12>|O1O2|,∴动圆圆心M(x,y)到点O1(-3,0)和O2(3,0)的距离和是常数12,所以点M的轨迹是焦点为O1(-3,0)、O2(3,0),长轴长等于12的椭圆.∴2c=6,2a=12,∴c=3,a=6,∴b2=36-9=27,∴圆心轨迹方程为x236+y227=1,轨迹为椭圆.在利用圆锥曲线定义求轨迹时,若所求的轨迹符合某种圆锥曲线的定义,则根据曲线的方程,写出所求的轨迹方程,若所求轨迹是某种圆锥曲线上的特定点的轨迹,则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列出等式,化简求得方程,同时注意变量围.【训练2】已知圆C1:(x+3)2+y2=1和圆C2:(x-3)2+y2=9,动圆M同时与圆C1及圆C2相外切,求动圆圆心M的轨迹方程.解如图所示,设动圆M与圆C1及圆C2分别外切于点A和点B,根据两圆外切的充要条件,得|MC1|-|AC1|=|MA|,|MC2|-|BC2|=|MB|.因为|MA|=|MB|,所以|MC2|-|MC1|=|BC2|-|AC1|=3-1=2.这表明动点M到两定点C2、C1的距离的差是常数2,且小于|C1C2|=6.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动点M的轨迹为双曲线的左支(点M到C2的距离大,到C1的距离小),这里a=1,c=3,则b2=8,设点M的坐标为(x,y),其轨迹方程为x2-y28=1(x≤-1).考向三参数法、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例3】►已知抛物线y2=4px(p>0),O为顶点,A,B为抛物线上的两动点,且满足OA⊥OB,如果OM⊥AB于M点,求点M的轨迹方程.[审题视点] 设出m点的坐标(x,y)后,直接找x,y的关系式不好求,故寻求其他变量建立x,y 之间的联系.解设M(x,y),直线AB方程为y=kx+b.由OM⊥AB得k=-xy.由y2=4px及y=kx+b消去y,得k2x2+x(2kb-4p)+b2=0.所以x1x2=b2 k2.消去x,得ky2-4py+4pb=0.所以y1y2=4pbk.由OA⊥OB,得y1y2=-x1x2,所以4pbk=-b2k2,b=-4kp.故y=kx+b=k(x-4p).把k=-xy代入,得x2+y2-4px=0(x≠0).即M的轨迹方程为x2+y2-4px=0(x≠0).在一些很难找到形成曲线的动点P(x,y)的坐标x,y所满足的关系式的情况下,往往借助第三个变量t,建立t和x,t和y的关系式x=φ(t),y=x(t),再通过一些条件消掉t就间接找到了x和y所满足的方程,从而求出动点P(x,y)所形成的曲线的普通方程.【训练3】如图所示,从双曲线x2-y2=1上一点Q引直线x+y=2的垂线,垂足为N.求线段QN的中点P 的轨迹方程.解设动点P的坐标为(x,y),点Q的坐标为(x1,y1),则N点的坐标为(2x-x1,2y-y1).∵点N在直线x+y=2上,∴2x-x1+2y-y1=2,①又∵PQ 垂直于直线x +y =2.∴y -y 1x -x 1=1,即x -y +y 1-x 1=0,②由①、②联立,解得⎩⎪⎨⎪⎧x 1=32x +12y -1,y 1=12x +32y -1.又Q 在双曲线x 2-y 2=1上,∴x 21-y 21=1,即⎝ ⎛⎭⎪⎫32x +12y -12-⎝ ⎛⎭⎪⎫12x +32y -12=1, 整理得2x 2-2y 2-2x +2y -1=0,这就是所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规解答18——如何解决求曲线的方程【问题研究】 曲线与方程是解析几何的一条主线,虽然高考对曲线与方程的要求不是很高,但在高考中也经常会有一些试题是以建立曲线方程作为切入点命制的.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可以发现,无论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有曲线与方程的命题点.【解决方案】 首先,要深入理解求曲线的轨迹方程的各种方法及其适用的基本题型,注意参数法和交轨法的应用.其次,求出轨迹方程时要注意检验,多余的点要扣除,而遗漏的点要补上,再次,要明确圆锥曲线的性质,选相应的解题策略和拟定具体的解题方法,如参数的选取,相关点变化的规律及限制条件等.【示例】►(2011·天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P (a ,b )(a >b >0) 为动点,F 1、F 2分别为椭圆x 2a 2+y 2b2=1的左、右焦点.已知△F 1PF 2为等腰三角形. (1)求椭圆的离心率e ;(2)设直线PF 2与椭圆相交于A ,B 两点,M 是直线PF 2上的点,满足AM →·BM →=-2,求点M 的轨迹方程.第(1)问设出焦点坐标,根据|PF 2|=|F 1F 2|列出等式,解方程即可求得;第(2)问根据题意设出A ,B 两点坐标,代入关系式AM →·BM →=-2即可求得点M 的轨迹方程.解 (1)设F 1(-c,0),F 2(c,0)(c >0).由题意,可得|PF 2|=|F 1F 2|,即(a -c )2+b 2=2c ,整理,得2⎝ ⎛⎭⎪⎫c a 2+ca -1=0,得c a =-1(舍),或c a =12.所以e =12.(4分)(2)由(1)知a =2c ,b =3c ,可得椭圆方程为3x 2+4y 2=12c 2,直线PF 2的方程为y =3(x -c ).A ,B 两点的坐标满足方程组⎩⎪⎨⎪⎧3x 2+4y 2=12c 2,y =3(x -c ).消去y 并整理,得5x 2-8cx =0,解得x 1=0,x 2=85c .得方程组的解⎩⎪⎨⎪⎧x 1=0,y 1=-3c ,⎩⎨⎧x 2=85c ,y 2=335c .(6分)不妨设A ⎝ ⎛⎭⎪⎫85c ,335c ,B ()0,-3c .设点M 的坐标为(x ,y ),则AM →=⎝⎛⎭⎪⎫x -85c ,y -335c ,BM →=(x ,y +3c ).由y =3(x -c ),得c =x -33y .于是AM →=⎝ ⎛⎭⎪⎫8315y -35x ,85y -335x ,BM →=(x ,3x ).(8分)由AM →·BM →=-2,即⎝ ⎛⎭⎪⎫8315y -35x ·x +⎝ ⎛⎭⎪⎫85y -335x ·3x =-2, 化简得18x 2-163xy -15=0.(10分)将y =18x 2-15163代入c =x -33y ,得c =10x 2+516x >0.所以x >0.因此,点M 的轨迹方程是18x 2-163xy -15=0(x >0).(12分)代入法求曲线方程的难点是建立x ,y ,x 0,y 0所满足的两个关系式,这需要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列出关系式,一般需要找到两个互相独立的条件建立两个方程,通过这两个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用x ,y 表达x 0,y 0.总结:1曲线与方程的概念;2求曲线的轨迹方程,常用方法有:直接法、定义法、待定系数法、相关点法、参数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