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与正义之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公平与正义之我见
作者简介:胡秋梦(1986—),女,汉族,重庆铜梁人,教育学硕士,单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研究方向: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彭道愔湛(1986—),女,汉族,四川达州人,教育学硕士,单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研究方向:学前艺术教育。
摘要:教育公平与正义历来是教育界及社会其他各界探讨的重大问题,追求教育公平与正义是教育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本文从教育公平和正义的概念,目前我国教育公平与正义的困境,以及相应的反思和探讨来探究此问题。
关键词:教育,公平,正义
教育公平与正义是教育界人士关注的重大问题。“公平”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一般代表的是追求经济意义上的双赢,当事人不管身份、地位怎样,都有权利得到平等的对待,获取自己应得的利益。而“正义”一词在《新书.述》中解释:“方直不曲谓之正,反正为邪。”由此,在古意中,“正”的字面意思和“直”是相同的,表示不弯曲、挺直之意;而内涵的意思则是与人的道德品德有着紧密的联系,指个人的言行正、品德好之意。而“义”也可写做“義”,上为羊,下为我,都是表示吉祥、和善的形象,所以“义”经常用来指对人有道德、心存善良的意思。之后先贤圣哲们更是把“义”作为言行的规范。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成为恪守多年的道德评判标准。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正义”的意思是“公
正的,有利于人们的道德和事业。”这种解释也与古意一脉相承,所以“正义”经常不是“事物性”的所指,而是暗藏“人性”内涵,它是指在基本的公正基础上能够帮助弱势群体最终获得最大权益。
一、教育公平和教育正义的概念
公平和正义在各领域有其普遍的意义与作用,然而在特殊的领域也有其特殊的含义。在教育这个以“培养人”“塑造人的灵魂”的事业中,公平和正义又彰显了其独特的内涵。公平,特别是社会关系中的公平,大多是从经济这个角度来衡量,一般指资源的占有与分配问题。不过在教育领域,虽然也要考虑资源的运用问题,但更多的渗透了关于人的尊严、自由和权利的问题,它是直面人的生命的事业。教育公平对于中国这么一个地域十分辽阔的国家来说是急需的,但在这个过程中要杜绝追求过度的平等,把平等作为衡量公平的尺子,因为凡是力求各方面的平等、平均化,反而造成了不公平。所以在公平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教育正义这个人性化的尺子来衡量。正义和公平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公平是正义的前提,没有公平也就谈不上正义。但是正义又比公平更多地体现伦理学的内涵,所以教育正义追求的是“人的关怀”,它要求“把人当人看”。根据罗尔斯的正义两原则,我们可以得出,教育正义的基本要求是:(1)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和机会;(2)教育利益的不平等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它们必须使教育的权利向所有人开放;二是它们必须有利于处境最不利的社会成员。简言之,教育正义就是指教育利益分配要平等;教育利益分配要补偿最不利者。
二、我国教育公平和教育正义的困境
我国虽有悠久的历史,教育更是伴随着历史的车轮不停地向前发展的,但是回顾过去,所谓的教育带给人们的除了功名利禄,还有对人性的摧残和伤害,造就的除了少数的为官当政者,更多的还是“范进”、“孔乙己”式的中国人,那时的教育根本不是大众的,不是人民的,何谈公平和正义呢?中国人从封建的枷锁里解放后,才开始认真地探讨教育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事业,而“人”的培养成为越来越多能人志士的目标。然而在教育公平和教育正义上我们还是面临着不少的困境。
(一)国家在教育政策和教育资源分配方面存在着不公平。据统计,2002年全国的教育投资是5800多亿元人民币,而城市就拥有了77%,而占人口60%的农村才分享了23%。中国社科院的李春玲博士认为中国教育的精英化阻碍了上下层之间的流动,这更加剧了城乡间的差距。他的调查还指出,1978年以前教育是偏向大众化、平等化的方向发展的,而78年以后教育的精英化和偏重城市已成为妨碍社会流动、促进社会经济分化的推力。城市不管在政治、经济、社会资源上已经占据了有利条件,如果在教育上也分享了资源的大多数,那么建立在广大农村基础上的大中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堪忧。(二)学校和学生被人为分为三六九等,这不仅不公平而且是不正义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到在全国的各个省份都有自己的重点中学、一流中学,这些学校优先录取学生,享有政府大量的资金辅助,配备最好的教师,使用先进的设备。这一系列的“最好”导致大家
都争先恐后去这几所学校读书,成绩好的靠分数,成绩不好的拼家底。小孩如果从小成绩不好,每次升学都要择校费的话,总共得好几十万,这哪里是教育呀,完全被商业化、市场化了。
在学校,还有些经常被忽略的学生,有人给他们起了个名字“局外生存者”,有一篇文章这样写到:他个子不高却坐在最后一排;衣着老旧,文具盒锈迹斑斑;老师上课从不提问他,他也从不举手主动回答问题(尽管有些问题他能回答);他从不交作业,考试多半不及格;他离群索居、郁郁寡欢,班上极少有同学跟他交往;但据我观察他非常有自尊心,如果被同学欺负,必定加倍还击;他也希望同学们接纳他,经常做些怪异的动作以期引起同学们的注意;他的智力并不差,只是基础不好,缺乏学好的自信心。事实上如今,基本每个班级都会出现这样的“局外生存者”,他们有些学习成绩不好,有些家庭环境不好,所以老师和同学即便是不歧视他们,但也会明显忽略他们的存在。其实这些人正是我们群体的弱者,按照教育正义的原则,我们更应该关心他们,对他们付出更多的爱和关怀。
(三)考试成为教育的指挥棒,成绩成为衡量教育的标准。长期以来,我们选拔人才就基本没有脱离过考试,从古代的科举制到现在的高考等各种考试,似乎只有这一种方式才能选拔人才。不可否认,现代的考试也成为教育公平的一种手段。因为通过教育,通过考试,再穷的人,住在再偏远地方的人,只要成绩好都有机会上大学,走出贫穷。但这只是一个方面,是考试带来的一个十分有限的
好的作用。更多的是千千万万的孩子在考试中、在题海战术中失去了自己的个性,磨掉了自己的梦想。在老师、家长、一切社会关系中,衡量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简单化为这次考了几名、那次考了多少分。所以现在的教育偏向于应试、偏向于灌输考试知识,而不是拓展学生的视野,不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不是教育他们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何其可悲,教育是正义的吗,是为了孩子未来能够顺利适应社会吗?教育恐怕只是彰显老师的教学能力,学校领导的管理能力,当政者的控制能力吧。所以这种教育不是正义的,不是向善的教育。
三、反思和探讨
教育这个事业其实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繁荣与引导作用要依赖于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各个方面。正如矛盾的两面性,教育需要国家政策的规范,法律的保护,经济的支持,文化的昌盛作为其后盾;而良好的教育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的人力资源,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那么教育中的公平和正义更是需要教育系统和体系的完善来给予保证。如今国家和教育部门也在从各个方面探讨教育公平和正义的出路。
现在有学者认为义务教育补偿正是教育正义的现实呼唤。他们认为在义务教育补偿中,因地制宜地改变处境不利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减少甚至消除薄弱学校,促使优质的义务教育资源得到迅速的发展,保证给予处境不利儿童应有的教育。通过这种办法,逐步使落后地区学校的整体实力提升起来,渐渐赶上经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