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来导学案工作范文

相信未来导学案工作范文
相信未来导学案工作范文

《相信未来》导学案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一、学习目标:

诵读文本,赏析诗歌的意象,把握全诗的内涵;

掌握鉴赏诗句的方法和艺术技巧;

增强学生直面困难、热爱生命的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

通过赏析诗歌的意象,把握诗歌的内涵;

学习本诗抒发情感的艺术技巧。

三、学习流程

模块一、情境引读

文学常识

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材料,了解作者和该诗创作的背景。

作者简介

《相信未来》使用不绝望的诗人—食指的名作。

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1948年生,6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他的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创作成就才得到公认,是一位成绩巨大却差点被埋没的天才诗人。

他是一位时代良知和民间正直渴望的代言人,他以一个

歌者的身份让自己的诗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如春雷一般轰轰滚过,几乎可以说是感动和温暖了一代人。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1972年,在部队当兵时,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导致精神分裂,此后,食指陷入了长期的病困中。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着。

食指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

写作背景

此诗写于1968年,第二年,江青读过这首诗后说:“这是一首灰暗的诗,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

同学们还能搜集一些有关作家和该诗创作的背景吗?如果有,请摘抄在下边横线上或摘抄本上。2、基础知识请同学们在文中标注重点字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灰烬摇曳笔杆

给以给予脊骨

模块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反复吟诵品味诗文揣摩诗歌的思想感情,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寻找正确表达作品情感与自己阅读感受的声音形式。

示例4页活动体验10注意:参照课本第

以适当的语气和节奏朗读背诵全诗或自己喜欢的节段。

请同学们讨论交流朗读的语气和节奏,并阐明自己的理由。

3、同学们反复吟诵诗文,写出该诗的主旨句。

主旨:

模块三、重点研讨

一、分析鉴赏,把握主旨

解读意象

仔细阅读第1、2、5、6四节,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诗歌

意象,并体会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意思。

第1节:

蜘蛛网

炉台

灰烬的余烟

美丽的雪花

第2节:

紫葡萄

深秋的露水

鲜花

凝露的枯藤

第5节:腐烂的皮肉

第6节:脊骨

【讨论交流】

同学们对以上诗歌意象内涵的理解懂了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么?有疑问的同学提出自己的问题,同学之间讨论交流,师生之间交流。

比喻的用法

从修辞角度来看,诗歌的第3节运用了什么手法?同学们讨论交流。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只温暖漂亮的笔杆

全节的意思是:

【讨论交流】同学们对此处修辞手法的理解清楚了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么?有疑问的同学提出自己的问题,同学之间讨论交流,师生之间交流。

研讨主旨

通过吟诵和朗读,我们逐渐走进了似的意境之中,诗歌的主旨是什么?请同学写在下边横线上。

诗歌的主旨:

诗人在诗中反复阐明“相信未来”,相信未来是否意味着对现在的否定?诗中有没有写“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前边对诗歌意象的分析讨论交流。

【提示】“蜘蛛网”“深秋的露水”“我的鲜花依偎在

别人情怀”“枯藤”。这一系列的意象,都形象地反映了怎样的现实?

【补充资料】在“文革”那个黑暗的年代,有多少干部和普通知识分子在那个残酷的年代把自己“否定”掉了他们选择了轻生、自杀。如:1966年5月17日,邓拓服毒;1966年9月3日,傅雷夫妇在自家钢窗上吊死;1966年8月24日,中共一大代表李达自杀;1966年8月24日,老舍在北大投未名湖自尽;1967年2月,《红岩》作者罗光斌跳楼;1967年6月22日,食指的岳父、中共早期领导人李立三服毒;1968年4月22日,郭沫若的儿子郭世英跳楼,随后他的另一儿子郭民英也自杀;1968年8月12日,周瘦鹃跳井;1971年1月13日,闻捷打开煤气自杀……这样黑暗的年代令人是多么的无奈、无助!这样的心境,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但是诗人对这样黑暗、无奈、无助的现实批判、否定的同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相信未来”。

请同学们深思一下,“相信未来”中的“未来”是指什么?

“未来”:。

“眼睛”有什么特点?结合诗文概括其内涵。

“眼睛”的内涵:

【讨论交流】请同学们联系古今中外的人物事例谈谈这种无奈、无助中的固执的信仰。

人物事例:5、同学们再读诗文四至七节,感受诗人深沉的情感。

同学们,诗人喊出的话语在当时看来透着孩子的天真和盲目,但却感动和温暖了一大批人,再读诗文,谈谈这首诗的色调。江青说这首诗是“灰色”的,你有何见解?如何理解“相信未来”?

个人见解:

二、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

请同学们从诗歌表现形式上分析该诗有什么特色?对表达诗歌主旨有什么作用?

艺术特色:

作用:

【提示】结合本诗前三节。

从修辞角度上谈谈本诗的特点,。

修辞:

请同学们朗读最后一节,体会该节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特点:

作用:

【提示】从句式、节奏上感受分析。

模块四、应用拓展

十年动乱结束后不久的1979年,诗人写下了堪成是《相信未来》姊妹篇的《热爱生命》。他们影响了整个一代人,当年的许多知青,在生活极其艰难和理想接近破灭时,正是《相信未来》《热爱生命》鼓励他们顽强的活下去。诗人以异乎寻常的坚毅和刚强、执著和热烈,以一种近于悲壮的口吻告诉我们,不管人生多么艰辛,不论命运多么坎坷,愈挫愈奋,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向命运挑战,实现生命的价值。请同学们反复吟诵《热爱生命》,感受诗人深沉而炽热的情感。鉴赏该诗的艺术特色。

情感内容:

艺术特色:《热爱生命》

食指

也许我瘦弱的身躯像攀附的葛藤,

把握不住自己命运的前程,

那请在凄风苦雨中听我的声音,

仍在反复地低语:热爱生命。

也许经过人生激烈的搏斗后,

我死的比那湖水还要平静。

那请去幕地寻找我的碑文,

上面仍会刻着:热爱生命。

沪教版高三语文上相信未来教学设计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新课程改革提出: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新课程三维度目标也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提到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基于这样的理念,和谐教育便以受教育者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为目标,以人的自身发展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相和谐为宗旨协调组织各种教育要素。这说明人们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均衡发展,越来越注重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生成。而个性成熟的核心标志是自信。欧美12国关于“哪些教育目标最重要”的民意调查也表明:培养学生的自信在各项指标中支持率最高,高出对知识技能的支持。《相信未来》写于一个疯狂的动乱年代,一个禁锢思想压抑个性的令人绝望的年代,然而作者却顽强地相信未来“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和“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能够抓住这个契机培养学生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就能够达成体验青春、完善自我人格的专题目标,更是语文教师的无量功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诗人食指及其诗歌创作。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朦胧诗的意境美,并能背诵前三段。 3、寻找路径进入诗歌的朦胧意象,掌握诗歌中的一些写作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鉴赏诗句,能够以自己的语言体会诗歌所蕴藏的内涵。 2、学生能在活动体验中增强自我的质疑意识和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直面困难、热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方法】 活动体验品读赏析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每位同学拿出一张白纸。(将课堂中对于诗歌的所思所想简单地记录下来) 二、课堂导入: 什么是诗? 有人说是情人与大海。有人说是星空与云彩。 其实,诗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可是当我们在诗的王国寻寻觅觅之时,当我们在缪斯的天空流连忘返之时,我们也许会惊讶地发现——其实诗,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青春的情怀。 25岁,海子,一个向往大海却永远无法走到大海的天才诗人,怀着爱,深情地歌唱着:“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4岁,中国现代诗坛最富才情的诗人徐志摩,怀着“真”“爱”“美”,在夕阳下的康桥边浅唱低吟:“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23岁,拜伦,一个游子,一个让多少个世纪以后的人们依然想念、依然痛挽的任性的孩子,写下了长篇叙事诗《哈罗尔德游记》,他向世人宣称:“早晨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已经成名,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 22岁,黑塞高唱着《浪漫之歌》,“在悲剧百出的年代里,极为真挚地属守天职,成功地握起了为真正人道主义而战的武器”,成为“最后的骑士”。 21岁,雪莱以哲人的姿态吟哦着:“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么?”,于是心中的春天滚滚而

导学案编写意义和要求

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尝试需要交流,探索需要总结。推陈方能出新,抛砖在于引玉。下面,就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与大家一起进行探讨,偏薄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 导学案是实施高效课堂的抓手,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南针和路线图。需要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一是要能在学生的预习中起到导航的作用,帮助学生对预习的知识进行梳理理解,二是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对知识重新“翻译”,设计出学生易于接受易于学习的导学案。因此,导学案的设计不仅要条理清楚、由简到难、循序渐进、提炼知识,而且教师要转变角色,站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理解水平上进行设计。下面我从导学案的含义、特点、教案与学案的区别、学案导学的作用、编制导学案的目的、导学案的编制、导学案使用要求、导学案的评价、导学案的上课流程等几个方面具体的来讲。 一、导学案的含义 导学案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课题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者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导学案是集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分层次的训练)和综合性评价于一体的导学性文本,它是高效课堂教学理念下教师为学生进行学习设计的产物,被形象地比喻为高效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导航仪)、“指南针”、“方向盘”。 二、学案的特点: 1、问题探究是学案的关键,它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2、知识整理是学案的重点,学案的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3、阅读思考是学案的特色,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阅读思考,也可为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兴趣,设计一系列可读性强、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包括与所教内容密切相关的发展史、著名专家的科研业绩、现代科学的热门话题等。 4、巩固练习是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对探索性的题目进行分析解剖、讨论探索,不仅能通过解题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和培养技能,而且能优

《相信未来》教案2则

苏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相信未来》教案 第一则: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运用诗歌鉴赏方法鉴赏诗歌。 2、能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主旨,加强自己的抗挫折能力,能热爱生命,追求真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一齐朗读单元开篇语:向青春举杯。 师:今天,我们有着如花的年华,美好的青春蓝图任意让我们勾画;今天,我们有着相对富足的物质生活,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实现梦想;今天,我们一起坐在课堂学习,为了灿烂的明天共同努力。所以,请不要抱怨天气炎热,也不要埋怨学习的艰辛,我们要充满昂扬的斗志,因为这样才能无愧于我们的青春!我们每个人都要坚信:未来取决于自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拇指的诗歌《相信未来》,希望对我们有所启发和激励。 2、欣赏歌曲:正午阳光乐队演唱的《相信未来》 二、新课推进。 1、分析前三段。 作者在这三节中选取了那些意象呢? 被蜘蛛网查封的炉台,叹息着悲哀的灰烬余烟, 化为露水的紫葡萄,依偎在别人情怀的鲜花。 这些意象有什么共同点?你觉得它们分别隐含了什么意思? 被蜘蛛网查封的炉台:陈旧落后 叹息着悲哀的灰烬余烟:生活贫困 化为露水的紫葡萄:青春逝去 依偎在别人情怀的鲜花:情感失落 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失意和落寞呢?介绍背景。 食指曾经说:“文革”前我就挨整,我已经看到这代人的命运了。鱼儿跳出水面,落在冰块上,它的前途是死,和这个冰块一起消亡,但它却看不到冰块消亡的那一天。后来我又写出了《相信未来》,相信我们会战胜死亡,这已经是进了一步了。我年轻,我能看到冰块消亡的那一天。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诗歌通过一系列意象反映的文革这个穷困、艰难的特殊时期。 作者介绍:原名郭路生,是中国朦胧体诗歌的创始人。1964——1967年写了长诗《海洋三部曲》,1967年《鱼儿三部曲》,1968年,《相信未来》等。一度因得精神分裂症入院治疗。 作者虽然历经苦难,但一直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这从本文中也得到了集中体现。如:固执、相信未来。 相对于前两节,第三节内容有什么大的变化呢? 句式不同,意向特点完全不同,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 总结前三段:用象征的手法反映了现实,同时表达了自己的坚定信念。 2、分析4---6节。 概括这三节内容:阐述了相信未来的理由。 具体说来是理由呢?

如何制作导学案

如何设计导学案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怎样编写出高效、实用的导学案,这是一线教师最为困惑的问题,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改革能否顺利推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能否达成的关键环节。下面就导学案的编写,向各位老师交流如下: 一、实施导学案的意义 通过“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两个前置:即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而教师则借助“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讨、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是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更新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间的发展和联系,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1.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2.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3.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学生通过阅读,养成习惯,形成能力,获取知识。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专题《相信未来》word导学案

《相信未来》导学案(教师版) 课题名:相信未来(一课时) 高一语文备课组 一、本课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感受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 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歌意象及其所营造的意境,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阅读,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人论世,感悟诗人面对困难,执着相信未来的信念和精神,对生命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自信,战胜挫折,相信未来的人生态度。 二、知识框架——新课预学 (一)强记字音: 灰烬(jìn )依偎(wēi )摇曳(ya)睫(ji?)毛 瞳(tóng )孔轻蔑(mia)脊(jǐ)骨 给(jǐ)予惆怅(chóu chàng )不屈不挠(náo ) (二)辨音辨形: 摇曳(ya)——拽(zhuài )拉睫(ji?)毛——捷(ji?)报 给(jǐ)予——给(gěi )以瞳(tóng )孔——潼(tóng )关撞(zhuàng )击——经幢(chuáng ) 惆(chóu )怅——稠(chóu )密——未雨绸(chóu )缪(móu )——鸟声啁啾(zhōu jiū)——氐惆(dīchóu ) (三)课前思考 阅读课文,理清全诗的基本脉络,做简单的分段,初步理解文本。 答案:第一段:1—3(现实状况); 第二段:4—6(相信未来的原因); 第三段:7(直接抒情,发出内心的呼喊) (四)走近作者:

食指,原名郭路生,1948年生于山东聊城一个革命家庭。因母亲在行军途中分娩,故起名路生。1978年首次使用笔名食指,意为别人背后的指点绝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1966-1968年文革前期写出了一批有时代代表性的作品《相信未来》、《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这些作品在青年中广为流传,影响了后来的一批人。 (五)回溯时代 食指的创作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后期,这正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并进入高潮的阶段,在那个史无前例的狂热的年代,食指和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陷入了迷惘和失望之中,现实环境的恶劣和内心理想的冲突,使得诗人处于一种矛盾复杂的心态之下。但年轻、热情、执着,又让诗人挣扎着摆脱现实的羁绊,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相信未来》就写于1968年。 三、知识回顾——引入课题 复习曾经学过的,表达在逆境中依然乐观,充满希望的诗句来导入本课。(列出几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四、探究学习过程 活动探究1:解诗前奏,明晓意象意境 答案: 意象是意与象的结合,客观物象一进入诗人的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便成为意象,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诗歌中的形象都是意象。 意境是指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图景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意象与意境在本质上有相同的地方,即都是主客观统一的产物,都表现出浓烈的情绪色彩。区别在于意象是诗歌艺术最小的意义单位,而意境则是诗歌整体的艺术境界。意境由意象组成,意象包含在意境之中,意境与意象是一大一小的关系,意境与全篇对应,要在整首诗的意象的总合中产生。 活动探究2:结合文本,分析意象内涵 答案:(在反复阅读之后,学生分析讨论,自行理解分析) 第1节:蜘蛛网——黑暗势力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 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生活上贫困但保持乐观) 第2节:紫葡萄——希望的果实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 鲜花——收获的果实(成果、亲情、友情等)

导学案编写要求

富县高级中学高效课堂之导学案编写要求 为了推进高效课堂,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特制订以下要求: 一、导学案编写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必须从学生出发,从学情出发,立足于学生的“学”,具有较强的指导、引导作用。 2、探究性原则:从问题入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层次性原则:以知识发展为明线,将学习内容处理成阶梯性的问题体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4、导学性原则:以学生认知规律为“隐”线,使学生能够按照发展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 二、导学案的基本内容 1、学习目标 目标数量以2~3个为宜,内容以知识技能为主;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准确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使目标能够达成;学习目标中多使用“能记住”、“能说出”、“画出来”等可明确用语。尽量不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教学专业语言。做到明确,可操作、可自测。 2、知识链接 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引入新内容,以本课内容相关联学习需要的的知识(背景)分课前和课中用知识链接的形式,呈现在导学案上(可以与问题对应) 3、探究与质疑 依据学情设置不同层次的活动与任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思考,有探究,有交流,有收获。在独学得基础上,组织学生将问题与质疑进行组内交流与质疑,小组与小组的交流与质疑,要做到:一是容量适中,大部分学生能够在本节课完成;二是难度适中,有层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努力都可以习得;三学法指导:针对学生在学习某一部分内容可能存在较大困难时,可在导学案上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可在导学案右面的侧边栏设计“小提示”“小帮手”等栏目,也可以设计专栏,一一对应。四点拨提升,根据知识的难度,教师进行相应的点拨与指导,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4、当堂检测 对应学习目标,紧扣学习内容,每一个学习目标都应设置有相对应的练习;以 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难度适中,关注差异。分层设计,人人成功;要力求课内独立按时完成,期间教师不做指导。 5、留白 导学案要留白让学生进行反思和整理学案:整理生成性的知识;整理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和规律。 三、学案编写流程 1、教师个人立足学情、立足教材、立足“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要求”,形成供集体研讨的学案初稿。 2、备课组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形成供教学使用的学导学案共案,确保容量、难度适当,目标明确,体现层次差异。 3、审核人签字审核后打印下发。 四、导学案格式要求 富县高级中学导学案 高一(科目)(课题)第O课时导学案(三号宋体) 编制人审核人授课时间 学生完成所需时间班级姓名第小组(小四号宋体) [学习目标]、[知识链接]、[探究与质疑]、[当堂检测]、[留白] 富县高级中学教学处教科处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

导学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导学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问题1 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 (1)学习目标表述不准确 【建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案的使用者是学生,因此在设计目标时,对象应该是学生。可目前我们有些导学案中目标设置的主体还是教师,以学生作为行为主体进行目标的描述才是合适的。所以,我们在制定学习目标时,注意对象是学生,要使用第一人称“我”。如:我会……我能够……。 (2)目标设计缺少三维度 【建议】我们有些导学案虽然有很清楚的学习目标,但只是停留在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层面上的单一目标,仍受传统教学影响过于重视“双基”,忽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描述,只求结果。而新课标要求目标设计体现“三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学会”;过程与方法目标是“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乐学”。从学会、会学再到乐学,三维目标如同长方体的长、宽、高是不能相互分开的,在描述时要全面描述。 (3)目标表述笼统抽象,操作性不强 【建议】有的学习目标表述抽象,操作性不强。因此,学习目标设计要具体、明确、可观察、可测量,要以学生为中心,行为主体是学生,呈现出来的每一条款都必须有具体的动词,像“说出”、“标出”、“划出”、“找出”、“编写”、“设计”、“预测”、“关注”、“尝试”、“参与”、“追求”、“整理”等这样的动作。要充分体现“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些隐性目标的设计。在制定学习目标时,要写明运用什么方式、方法达到什么目标,如:“通过……,理解………”等。

问题2:导学案问题设计肤浅化、零碎化,缺少层次 (1)问题设计肤浅化表现在,问题设计缺乏探究性,不能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很容易就得出答案。 (2)问题设计缺乏开放性。对照课本直接就可以找到结果,这类问题不利已课堂上的生成,也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3)问题设计零碎化是指整张导学案全是零碎的小问题,一问到底,而缺少提纲挈领的问题。这样设计会阻碍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构建,也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4)问题缺少层次,是指不能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比如识记类问题、理解类问题、应用类问题、拓展类问题等。 【建议】导学案的设计要以问题为主线,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的原则要求。要设计具有探究性、层次性、情境性的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要会针对那些难度较大无从着手的综合性问题,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而实行难度分解分层。 问题3:导学案习题化、试卷化缺乏“导”的功能 【建议】导学案将高效课堂的“以学为主”变为“以练为主”,开篇预习题,再是展示题,后是测试题,导致导学案习题化、试卷化。而好的导学案是由教师帮助学生设计的集“导学”、“导思”、“导练”、“导评”、“导测”于一体的全程性学习活动方案,是最终形成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有效载体。能够让学生在步步引导中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效果。而习题或试卷则仅仅是检查学生学习水平与技能的一种反馈手段。所以在设计导学案时,不仅要重视“学什么”,更要重视“怎么学”,强化学法指导,重视学生思维过程、动手实践能力的设计,

导学案编写要求与细则

导学案编写要求与细则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 新课改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基本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学力水平;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失误;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分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发前进的“泵”;不把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真正当作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导学案的作用: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导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六个作用:①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②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③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④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 ⑤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⑥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因此,编写导学案的第一要求就是教

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此前提下寻求一些好方法。 一、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实际上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一)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二)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三)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 (四)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二、导学案的编写模式及编写原则 导学案的组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学习反思,共设置八个环节。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 教材出处:新课标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专题第一板棵块“吟诵青春”第二篇课文 设计理念: 新课程改革提出: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新课程三维度目标也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提到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基于这样的理念,和谐教育便以受教育者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为目标,以人的自身发展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相和谐为宗旨协调组织各种教育要素。这说明人们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均衡发展,越来越注重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生成。而个性成熟的核心标志是自信。欧美12国关于“哪些教育目标最重要”的民意调查也表明:培养学生的自信在各项指标中支持率最高,高出对知识技能的支持。《相信未来》写于一个疯狂的动乱年代,一个禁锢思想压抑个性的令人绝望的年代,然而作者却顽强地相信未来“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和“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能够抓住这个契机培养学生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就能

够达成体验青春、完善自我人格的专题目标,更是语文教师的无量功德。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语言,理解诗歌内涵。 2、朗诵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倾向 3、初步培养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活动体验品读赏析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领略了伟人毛泽东胸中生机勃勃的秋色,体验了伟人毛泽东青年时代充满自信的壮志豪情;又感受了诗人郭小川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满腔激情;作为新世纪青年,面对知识经济社会的激烈竞争又该如何充满自信,永葆青春呢?让我们学习朦胧诗人食指写于十年动乱中的代表作《相信未来》,或许会得到一些启示。 二、感知诵读体验 1、作者简介 《相信未来》是永不绝望的诗人——食指的名作。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1948年生,6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他的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

导学案编写与使用心得体会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心得体会 朱国斌导学案,对我来说既是个新事物,又不是个新事物,说它不是个新事物,因为它和我们以前用的教学案有着相同之处既都是为教学服务的,说它新事因为它又和教学案有着本质区别,教学案是以老师怎么教为主线,而导学案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加以老师的的学法指导,把主动性还给了学生。这样就很好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习效率。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了切实落实构建有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我校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一、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让“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更有效,更充实;怎样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更优化,减少无效或低效活动,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导学案的使用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3、发挥集体校研的力量。通过本组内各位教师的出谋划策,不断创新,不断修改,我们群策群力,共同设计出了版面精美,环节清晰,重点突出的导学案。

二、导学案的编写过程 为了切实上好每一堂课,我们将学案的编写分为“预习学案”、“导学案”、“达标反馈学案”三个环节。 主要环节“导学案”的设计,结合课堂教学过程的要求分为七大部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法指导、学习过程、合作探究、拓展迁移、课堂小结等。 实行个人划分任务原则,我们每个人负责一周的备课,为了设计好导学案,组内的每一位老师都是绞尽脑汁,仔细认真的设计每一个环节以及每一个知识点,力争呈现给学生的是最完善的设计。 三、导学案的具体使用 1、指导课前预习:每节课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前的预习活动中有的放矢,学生有了清晰的思路,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有所了解,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学习活动。 2、课堂引导探究: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把本节课要掌握的重点知识进行说明,按照具体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学生针对主要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或者分组讨论,进行合作探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圆满完成问题的解决。可以适当开展各种竞赛,让须生在愉悦、进取、力争上游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的回答以鼓励为主,允许学生创新思维,大胆质疑,给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

相信未来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走进诗人,感悟诗歌的情感 2、诵读文本,赏析诗歌的意象 重点难点: 重点:揣摩诗歌语言,赏析诗歌丰富含蓄的意象 难点:知人论世,走进诗人世界,体会诗歌深沉的感情 教学设想:这首诗没有太大的阅读难度,但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却是学生陌生的。就是在历史教材中,“文革”这一段也只有一个轮廓,而这对于这首诗歌的解读有着深刻的意义,因此必须要补充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让学生走进诗人内心世界,然后再回到文本,这样才能获得从情感到灵魂的震撼和提升。 课型课时:诵读赏析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2001年,第三届人民文学奖的诗歌奖颁发得有点古怪。媒体报道时称之为“自杀者和精神病人”获奖。自杀者,是指1989年在山海关卧轨自杀的海子,以前的高中语文课本里收录了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精神病人,是指近十多年来一直生活在精神病院的食指,也就是今天我们一起探讨的《相信未来》的作者。 食指原名郭路生。1948年生,自幼爱好文学,深受马雅可夫斯基、普希金、莱蒙托夫等人诗歌的影响。长诗《海洋三部曲》第一节写于1964年,那一年,食指16岁。1967年红卫兵运动落潮,在一代人的迷惘与失望中,诗人以深情的歌唱写下了《再也掀不起波浪的海》和《给朋友》这首诗的后两节,那是一组催人泪下之作。紧接着,在那年的冬天他又写下了那首有关冰层下求索阳光与真理的鱼的长诗《鱼儿三部曲》。食指不是那种摆弄智力的写作者,他的诗出自心灵的感悟与生命的歌唱。食指诗歌的独特性,在于这是几十年来中国出现的第一首在现代社会中不依赖传播媒介,而只依靠人心流传的诗歌。许多评论家认为,食指是开创一代诗风的先驱者,其诗歌成就比北岛、顾城诸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因种种原因,食指长期被埋没。 2、背景 《相信未来》创作于1968年,那是中国建国以来最黑暗的年代,江清和“四人帮”搅乱了整个民族的生存秩序,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老百姓无不生活在一种惶恐和无所适从之中。我们熟知的一直为人民所敬爱的老舍先生就是在这“文革”刚开始时怀着对社会的不解和绝望跳进了北海公园的湖里。 然而在那个阴云密布的时代,尽管“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尽管“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悲哀”,诗人食指依然用“美丽的雪花”、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在人们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 江青读到了《相信未来》,说:“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于是,一顶反动诗人的帽子重重地扣在了年仅二十岁的诗人头上。厄运降临了 中抒发着强烈的不满之时,他对未来和生命还是不改初衷的充满渴盼和热爱。而这首诗也成了那个黑暗时代的一盏灯,温暖和激励了一代人。 3、诵读 (1)听录音朗读或教师范读 (2)学生诵读 指导学生注意节奏、语气、语调的变化。 (3)难点指导 第三节前两句有人读成“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这里“掌”不好解释,有人说是“拍”的意思,我觉得牵强,读起来也很生硬。应该读成: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竿” 这里“手指”和“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和“托住太阳的大海”是本体喻体的关系,同样下句中“曙光”和“温暖漂亮的笔竿”也是这样的关系。是一只长着排浪一般的手指和能托住太阳的大海一般的手掌摇曳着“曙光”这枝“笔竿”,写下了“相信未来”,读来气

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高一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一语音词语整理学案

专题一:向青春举杯 第1课:《沁园春》 一、易读错的字 1.百舸争流 2.遒劲 二、易写错的字 1.怅,问大地,谁主沉浮。 2.忆往昔岁月。 3.粪土当年。 4.到中流,浪飞舟? 5.层林尽染,碧透。 三、重点词语解释 1.指点江山: 2.激扬文字: 四、文学常识 词产生于,全盛于,又名“曲子词”“”“诗余”等。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或者“”。按字数的多少分为:(58字及以下)、中调(59-90字)、(91字及以上)。词分、两派。 第2课:《相信未来》 一、易读错的字 1.灰烬 2.依偎 3.笔杆/电线杆 4.瞳孔 5.脊骨 6.不屈不挠 7.给以 8.给予 9.寄予10.曙光 二、文学常识 食指,原名,中国现代诗人。2001年与海子共获第三届人民文学诗歌奖。其名字含义:。代表作:《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第3课:《让我们一起奔腾吧》 一、易读错的字 1.矿藏/宝藏 2.栖息 3.倔强 二、易写错的词 1.金辉煌 2.青cōng 岁月 3.战栗=颤栗 第4课:《十八岁和其他》 第5课:《我的四季》 一、易读错的字 1.锈钝 2.汗流浃背 3.企望 4.谷穗 5.冰雹 6.干瘪 7.入不敷出 8.记载、三年五载/下载、载着、载歌载舞 二、易写错的词 1.怨天人 2. 3. 5. 6.7.8. 三、文学常识 张洁,中国现代作家。其作品《》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成为中国文坛首次两度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另有中篇小说《祖母绿》短篇小说集《爱,是不能忘记的》。 第六课:《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一、易读错的字 1.召唤 2.啮噬 3.教诲 二、易写错的词 1.人世 酸 2.至高无 3. 尽职守 4.完美无 5.妄自 薄 第七课:《我的五样》 一、易读错的字 1.斟酌 2.甄别 3.觑一眼/面面相觑 4.冰冷成坨 5.商榷 6.巷道 7.墓冢 8.气息屏窒 9.刹那间 10.不啻 11.妩媚 12.犄角 13.心如擂鼓 14.四肢百骸 二、易写错的词 1. 3.一如 往 4. 笑怒骂 5.一笔 销 6.愁肠百 8. 9. 10. 三、易用错的词 1. 水落石出: 2. 第1课:《劝学》 一、易读错的字 1.木直中绳 2.槁暴 3.舟楫 4.跬步 5.锲而不舍 6.爪牙 7.蛟龙 二、易写错的词 1.金就 则利 2.假马 者 3.而 千里 4.无以 千里 5.六跪而二 6.蛇 之穴 三、文学常识 荀子,名况, 末期赵国人。先秦 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人性上提出“ ”论断,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今存《荀子》,为 所著。 第2课:《师说》

小学数学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小学数学导学案的编写 与使用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小学数学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一、导学案的含义 导学案,顾名思义,就是“导”与“学”。“导”指的是引导、指导;“学”则指的是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导学案实际上是用来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强调的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导学案”既是老师的教案,又是学生的学案,它把“教”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把学生的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更具有科学性、实效性。 二、导学案编写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课时性原则。 每个学科新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一节课一份导学案,不允许一案多课。一节课一定要完成导学案上的具体学习内容。不分课时的导学案是不符合课时性原则的。 2.主体性原则。 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学生作为课堂唯一的主人,其主体地位应凸显出来。 3.导学性原则。 导学案重在引导学生自学,要做到目标明确,流程清晰,要求具体,操作方法明了、实用。 4.问题性原则 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是导学案的编制原则,但绝不是"知识习题化"。防止把导学案搞成"习题集",习题集不刻意要求知识之间"相互往来",题和题之间是"陌生人",而导学案知识之间要"相互走动",是心连心、手牵手,相互关照的"血脉兄弟"。 5.层次性原则。

相信未来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能力目标:教给学生鉴赏朦胧诗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良好的朗诵现代汉诗的习惯,把握诗歌朗诵要求,能让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诵本诗;分析诗歌内容,理解各意象所表现的意境之美。 3、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诗的学习,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勇于直面人生,相信未来,热热爱生命。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内容,理解各意象所表现的意境之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赏析和朗诵本诗。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教学本诗,我采用了朗诵指导法,和鉴赏指导法,让学生在教师所传授的方法的基础上,逐一理解本诗所表现出来的意象之美和意境之美,以此很好地把握住本诗的感情基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2011年1月16日凌晨5时许,同济大学嘉定校区汽车学院一学生从宿舍楼坠楼身亡。坠亡者为一名20岁左右的叶姓男生,目前已排除他杀可能。而网友事后在学校的BBS上发现,有一封疑似死者留下的遗书,称因厌恶学习,从优等生变成差等生,愧对父母而选择结束生命。 2011年1月19日,石家庄信息工程学院大三女生刘伟即因“求职压力过大”而自杀。 2011年1月24日下午3点14分苏州某大学商学院一女生从15楼的楼顶一跃而下,当场殒命. 2011年3月9日晚七时许,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一名大三的土木专业学生从男生宿舍D8寝室楼6楼坠下自杀身亡。。。。。。。。。。。。。。。。。。。。 20岁的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选择自杀。 20岁的食指,面对困难和挫折,选择相信未来。 教师口述: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诗人食指的《相信未来》,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和力量,学会热爱生命,相信未来。 二、要很好地诵读,须走进诗人,走入诗人的时代。 诗人食指的介绍:生平: 本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生于1948年。因母亲在行军途中分娩,故取名路生。 1978年,使用笔名“食指”。寓意一:他一直深爱他的母亲时维元,当过小学校长和省图书馆管理员的母亲是他的文学启蒙老师,给他讲古典名著里的故事,教他背诵古典诗词,所以,她也是他文学上的母亲。“时”与“食”谐音,而“子”与“指”同韵,食指取“时之子”之意。 寓意二:他认为,在中国,作为诗人,无论是写作还是生活都存在着无形的压力,但别人在背后的指指点点绝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因此他索性用“食指”作为笔名,以表达自己的抗争与解嘲。 1966年18岁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课,许多老师被批斗,他因劝阻其他学生殴打教务主任而遭围攻,后又因写诗被批斗。同年10月,参加红卫兵全国大串联。 1967年19岁《鱼儿三部曲》(1967年末1968年初的冰封雪冻之际,有一回我去农大附中途径一片农田,旁边有一条沟不似沟,河不像河的水流,两岸已冻了冰,只有中间一条瘦瘦的流水,一下子触动了我的心灵。因当时红卫兵运动受挫,大家心情都十分不好,这一景象使我联想到在见不到阳光的冰层之下,鱼儿(即我们)是在怎样地生活。于是有了

导学案编写的基本要求

一、导学案编写的基本要求 编写导学案,教师必须实现的一个转变,就是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导学案具有预设性和指导性的特点。编写导学案的基本要求有: 1.做好导学案编写前的准备 各学科教师在导学案编写前,一定做好编写导学案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即“四知、三思、四设计”。“四知”即知课标要求、知考标要求、知教材内容、知学生实际;“三思”即思教什么——教学目标(遴选内容)、思怎么教——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思怎么教好——把握学习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四设计”即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方法。做好导学案编写的准备工作,能充分提高导学案的预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度。 2.导学案应注意“五统一”。 导学案其实就是学生的学习方案,教师编写导学案时要注意五个方面的统一,即学生的实际基础与发展性的统一,重点、难点的解决与整体内容把握的统一,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统一,适当密度与适当难度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上述五个方面不能顾此失彼,要在科学合理的导学案设计下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3.导学案预习部分要能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完成,学案部分要能让学生合作完成。 导学案除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构建外,一定要有预习内容。预习根据学科特点形式不同,可以是切合学习内容与要求、且量适当的练习题,也可以要求学生对教材不懂的地方标记,还可以提出一至两个问题或能写出点滴体会。预习可以在课前完成,低年级同学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内完成。学案部分的问题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合作学习能够完成,训练发展部分的当堂训练,首先要考虑目标达成训练,其次要适当延伸,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4.统筹、合理地安排课时内的教学时间。 导学案要统筹、合理地安排好学生自学,师生合作学习,自测、自纠各个具体教学环节的具体时间,其中师生合作学习应用时最多。统筹、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有利于提高堂教学效益。 5.一课时一个导学案。 分课时处理学习内容,防止一个章节内容或一个文本(需两个课时以上教学的)只写成一个导学案。导学案应以课时为单位,一课时编写一个导学案。每课时都应理清该课时基础知识点,重点与难点,这样便于控制本课时内容的知识量,便于学生自学与合作学习,加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计划性,较好的实现课时目标,

导学案的编写

导学案的编写

————————————————————————————————作者:————————————————————————————————日期:

导学案的编写 一、导学案的性质 导学案应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可以籍此并依托教材可以比较轻松的做到自主学习的具体方案,是教师给学生搭建的可以自主学习的平台。 二、编写导学案的基本原则 必须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若缺少这两点,一份学案就是一份试卷,一本学案,就是一本习题集。 三、编写导学案的指导意见 1.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 备好学生是书写导学案如何设计问题探究的层次、探究引导的路子、范例点拨的层次和目标检测选题的基础和关键。即教给谁学、如何去学的引领;备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标,是正确把握对学习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好课堂流程,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设想。 2.知识问题化 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最好是填空。使学生通过学案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使学习内容在导学案的引领下,学生知道怎样借助外力,在何处寻求到帮助,完成每一个小问题,从而达到整体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升。必须知道怎样填、填什么。 3. 问题层次化 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是能动的,必须是一目了然的,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不能雾里看花。各层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即由此可以及彼,由此能够达彼。一般地讲,要做到依托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了解概念,推演定理,应用定理,完成典型例题,基本做好目标检测。这与教学内容、教学流程、课标要求紧密相关。 四、导学案的编写格式 1.页眉设置: 课程◆数学人教第二册◆导学案 编写:校审: 2.页脚设置: 班级姓名章节名称节次 3.栏目设置: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知识链接问题探究典型例题目标检测总结提升学后反思作业布置自我评价 五、导学案的栏目说明 学习目标具体而明确 重点难点把握要准确 学法指导精到且适用 知识链接简明并相关 问题探究编写要精心 六、问题探究 1.知识层次 探究:学习内容设探究 探究内容要明确,避免含糊或太大。

相信未来导学案

高一语文导学案编号:002 教学课题课型主备教师把关教师使用教师使用时间、班级相信未来新授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背景2、抓关键词语,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歌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 理解并把握诗歌的意象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一、课前预习 1、作者介绍 食指,原名郭路生,1948年出生于一个革命家庭。母亲在行军途中生下他, 所以给他起名路生。 食指自幼深受马雅可夫斯基、普希金、莱蒙托夫等人诗歌的影响。16岁开 始创作诗歌。19岁起向当时的“走资派”“黑帮分子”何其芳学诗。在此期间,郭 路生还写下了被一代人广为传诵的诗歌《海洋三部曲》、《鱼儿三部曲》等。1968 年到山西插队。参过军,因在部队中遭受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分裂,1990年至 今在北京福利院接受治疗。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 存和写作。 食指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 相信未来 2001年4月28日,患有精神分裂症的食指和已故11年的海子被授予第三届人 民文学诗歌奖。 2、食指对诗歌的理解: “即使生活本身是混乱的、分裂的,诗歌也要创造出和谐的形式;即使生 活本身是扭曲的、晦涩的,诗歌也要提供坚固优美的秩序,使人们苦闷压抑的 精神得到支撑和依托;即使生活本身是丑恶的、痛苦的,诗歌最终仍将是美的, 给人以美感和向上的力量的。” 这种由对诗歌的忠直体现出来的忠直,体现了那个时代惨遭摧残的良知, 显示出能战胜环境的光明和勇气。 3、食指与朦胧诗 食指的诗,尤其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 代,其创作成就才得到公认,是一位成绩巨大却差点被埋没了的杰出诗人。但 历史是公正的,食指那些真正的好诗,就象珍珠,在历史的尘埃中越来越闪烁 出灿烂的光芒。 “他在他的时代里,独立承担了一位大诗人所应承担的。” 60年代中后期,食指诗歌的出现代表了真正意义上现代诗歌在当代中国的 第一次复兴。他的诗直接影响和推动了稍后出现的北岛、舒婷、多多、顾城、 江河、芒克等为代表的、后来被笼统称为“朦胧诗”的现代诗歌创作潮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