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讲义 第三章 外部性理论

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讲义 第三章 外部性理论
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讲义 第三章 外部性理论

第三章环境外部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外部性理论是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一方面,外部性理论揭示了市场经济活动中一些低效率资源配置的根源;另一方面,它又为如何解决环境外部不经济性问题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思路或框架。由于外部性理论总是与市场失灵或市场缺陷相关联,因此本章的内容就不得不放在市场机制这样一个背景下展开分析和讨论。令人欣慰的是,我们面临的虽然是一个从计划经济体制变革过来的混合市场机制,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结构中私有成份的不断上升.一个突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作用的市场经济体制,必将在不远的未来成长发育起来。所以.外部性理论或市场失效问题的分析,不但对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中,更多地采用环境经济手段来改善环境有所帮助,而且对政府在行使宏观调控职能过程中,如何有效地配置资源,提供最佳环境质量物品也将

有所启发。

外部性理论是现代环境经济政策的理论支柱。关于这一主题的文献(包括书籍和论文)很多,但本章并不试图对这些文献资料进行描述,而是针对与环境政策有关的外部性事物进行论述,以使读者清晰地掌握有关环境外部性的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及应用这些理论方法的技巧。本章的内容是这样安排的:首先对更为广义的外部性概念作出定义和分类,然后介绍环境外部性与市场失效以及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在分析环境外部性对资源配置和价格的影响之后.转向探讨解决环境外部不经济性问题的若干方法。

第一节外部性概念及其分类

从经济学理论研究的角度来说,外部性(externality)这个概念直接来源于30年代由庇古创立的旧福利经济学,即在分析边际私人纯产值与边际社会纯产值相背离的条件时提出的。与外部性相对应的另一个概念是内部性(internality),包括内部经济性和内部不经济性。下面将重点对外部性概念作一描述。

一、外部性和外部不经济性概念

(一)举例:河流污染与外部性

在给出外部性和外部不经济性的经济学定义之前,首先来看一个简单的假想例子。说明什么是外部性和外部不经济性。

假设一条小河的流域内只存在一个游乐场和一个纺织厂,并且纺织厂处于河流的上游,而游乐场处于河流的下游,河流的流量很小,其纳污能力或水环境净化容量几乎为零。纺织厂和游乐场都想利用河流水资源,纺织厂把小河作为纳污体,将未经处理的印染废水直接排入河流;游乐场则想利用河水来吸引旅客消闲娱乐(如游泳、垂钓和划船等)。如果这两家企业或公司不由同一个主人或主管单位所有,那么该河流资源的有效利用是不可能的,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1)纺织厂不承担废水处理费用;(2)纺织厂不承担由于它向河流排放废水引起游乐场收入减少的补偿;(3)纺织厂生产的产品消费者不是游乐场;(4)游乐场生产函数中的投入要素除了一般的资本、劳动和土地外,还有取自于河流的水量和水质;(5)河流水资源既不为纺织厂所有,也不为游乐场所有。在这种情况下,游乐场收入减少完全不能反映于纺织厂的生产函数或生产费用或成本核算之中,其结果是纺织厂产量越高,排放废水量越大,河流污染也越严重,游乐场的收入也越少,最后招致娱乐场所的关闭或另寻水源。我们称这种纺织厂给游乐场带来不利影响的现象为外部性,确切地说.这是一种负外部性或外部不经济性。

(二)外部性定义

有关外部性的定义很多。简单地说,外部性就是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

动对其他消费者和生产者产生的超越活动主体范围的利害影响。按照传统福利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外部性是一种经济力量对于另—种经济力量的“非市场性的”附带影响,是经济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影响有好的作用、也有坏的作用。好的作用称为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坏的作用称为外部不经济性或负外部性。因此,外部不经济性是外部性的一个方面,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屡屡可见。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分析,外部性是表示当一个行动的某些效益或费用不在决策者的考虑范围内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种低效率现象,其表现有两方面:(1)决策者的效用或生产函数,包含其它决策者所选择确定变量数值的一些实际变量,如前例中游乐场娱乐函数的用水变量就是纺织厂生产函数中的排放变量;(2)决策者主体并不对受影响者进行补偿或收费,某些效益被给予或某些费用(如前例中的收入损失费用)被强加给没有参加这一决策的人(如前例中的游乐场主人)。

外部性的上述两种表现在实际上是同时发生的。既然外部性是一种低效率现象.那么它与帕累托效率又是什么关系呢?我们不妨先根据上述表现中的第一种表现,假设某一经济系统中有两个人。其中第1个人有m种经济活动(x1,X2,…Xm).第2个人有n种经济

活动(Y1,Y2,…Yn)。如果说第1个人的效用函数为:

U1=U1(X1,X2…Xm,Yk) (3—1)

式中1≤k≤n,则我们就可以说第2个人的决策行为或经济活动对第1个人产生了外部性。这也就是说,第1个人的福利和效用受到他自已经济活动水平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另外一个人所控制的经济活动Yk的影响。很显然,只从这一点来看,外部性似乎是现实经济活动中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可以说是一种广义的外部性概念。这种广义的外部性概念只是说明了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如果要使它成为我们分析环境外部性问题时一种有用的概念,则必须对定义本身再作限制。

美国经济学家阿兰.兰德尔认为,当受影响的一方(第1个人)希望行动一方(第2个人)改变经济活动Yk数量或水平时就存在着相关外部性。这个概念在说明经济活动间相互联系的同时,还体现了受影响方对外部性水平表现出一种关心或评价。相关外部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市场调节或市场力量来解决。例如,当我们调整能源(如煤炭)价格时,相对来说就改变了能源的稀缺性格局;从而使大多数产品的价格发生变化。但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通过价格机制不仅不会导致低效率,相反会产生一种高效率和市场力量。阿兰·兰德尔认为,只有当以这样一种方式改变经济活动Yk水平或数量,即使得受影响的一方得到好处,同时又不让行动一方受到损失时才可说存在帕累托相关外部性。很显然,当存在帕累托相关外部性时,也就存在着没有实现的潜在帕累托效率改进。换句话说,只有当整个经济系统不是帕累托高效率时,帕累托相关外部性才可能存在。

帕累托相关外部性可以分为帕累托相关外部经济性和帕累托相关外部不经济性,即我们前面提到的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在外部经济性情况下,受影响的一方因活动Yk得到好处,因此愿意行动一方增加活动Yk的数量、而且当有可能以某种方式提高Yk水平时,使得至少一方得到好处而同时又不使任何人受到损失。在现实中,外部经济性类似于—种“租德行善”的行为也很常见。例如,当某一厂商发明一种新产品或新工艺时.其他厂商就有可能免费或低费用利用这些成果;当某一个人自己注射了某种疾病的防疫针时,由于减少了流行病的发病概率,不但保护了自己的身体,而且也给别人增加了防止该种疾病的安全性;当某一个人花钱美化自己的房屋或种植花园绿地树木时,不但使自己得到享受或房产增值,而且也使邻居的房产价值得到了提高,过路人也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

在外部不经济性情况下,受影响的一方因活动Yk而受到损失,希望促使行动一方降低活动Yk的数量,而且有可能以某种方式降低活动Yk的水平,能使至少一方受益而不使另一方受损。外部不经济性的例子也是很多的,前面提到的河流污染例子就是一个典型的外部不

经济性。环境外部性一般指的也就是环境外部不经济性。

需要指出的是,不要误解为外部不经济性表现的是一种低效率状态,而外部经济性体现的是一种高效率状态。应该说,无论是外部经济性还是外部不经济性,它们都是一种低效率的资源配置状态,而且游离于市场之外,即市场失灵问题。顺便指出的是,经济学中表征外部性的其它术语还有外部效果、伴随效果、溢出效应、副作用和毗邻影响等。这些术语所表达的含义大致与外部性相同,只是“外部性”这个术语更规范些。

二、外部性分类

从外部性的定义可以看出,外部性有两个明显的标志:第一,它们是伴随生产或消费的活动而产生的;第二,它们或者是积极的影响(即带来正效益),或者是消极的影响(即带来负效益或损失),二者必居其一。从这两个标志出发,可以把外部性分成生产的外部经济性、消费的外部经济性、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性和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四种类型。

(一)生产的外部经济性

当一个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给他人带来有利的影响,而生产者不能从中得到补偿时,便产生了积极的外部效果。如果这种有利的影响是由于生产者的产量增加而带来的,则这种现象称之为生产的外部经济性。例如,苹果园和养蜂场是紧邻,这两个企业单位的生产互相受益。蜜蜂要到苹果园采蜜,而苹果园要依靠蜜蜂传授花粉,因此,它们之间的生产是一种互相受益的外部经济性。从效益的观点看,生产外部经济性体现的是企业生产的私人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差值,即社会效益总是大于私人效益。

(二)消费的外部经济性

当—个消费者在其消费过程中给他人带来有利的影响,而消费者本身却不能从中得到补偿时,便产生了消费的外部经济性。如果这种有利的影响随着消费者消费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则这种外部性称为消费的外部经济性。花圃爱好者种植花圃、低收费门票或节假日免票的公园游乐,甚至教育子女形成一种诚实和值得信赖的品德等等都是消费的外部经济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把低门票收费的公园游乐划分为消费的外部经济性,主要是依据它的消费生产性,而且有一些国家森林公园或政府部门直接经营的公园,其门票之外的外部收益可能部分从政府预算那儿得到补偿。

(三)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性

当一个生产者在其生产过程中,给他人带来了损失或额外费用,而他人又不能得到补偿时,就产生了外部不经济性。如果这种损失或额外费用,是由该企业或生产者的产量提高带来的,则这种外部性就是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性。一般来说,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性随着生产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且引起的外部费用就是企业生产的社会费用与私人费用之差。

(四)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

当一个消费者在其消费过程中的一些消费活动给他人带来了损失或外部费用,而他人又得不到补偿的现象就是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表面上看来是个小问题,但一旦形成一个全社会性的消费外部不经济性时,其后果也是非常棘手的。例如,在

公共场合随意吸烟和扔弃废物,这种消费外部不经济性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这种外部不经济性产生的外部费用,一般由政府支出或个人医疗费用负担。不过,类似这种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问题,已引起政府部门和公众的广泛重视,并采取了一些管制性的措施。

外部性,除了按上述生产与消费、经济性和不经济性的原则划分外,广义上说.还可分为货币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两种类型。货币外部性是外部效果(有益的和本利的),通过价格变化转换来体现的一种外部性。例如,一个规模较大的新企业迁入一个地区,从而

加速该地区土地价格的上升,而这种上升对那些支付地租的所有经营者都产生了外部效果,这就是一种货币性的生产外部性。但是,根据福利经济学家的观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

种外部性并不会产生市场失效或资源的低效率配置,因为土地市场提供了这样一个机制:虽然土地价格上升引起所有经营者支出费用上升,但各个经营者可以对土地进行投标竞争,其中土地的各种投标价格正好反映了土地各种不同用途的机会成本。这样,土地的价格机制就保证了市场条件下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

技术外部性是不能反映在价格变化或通过市场体系表现的外部现象。严格地说,前面划分的四类外部性都是技术外部性,而且一般也是有形的。在谈到外部性定义时,已经指出外部性理论或环境经济学所关注的是技术外部性问题。实际上,货币外部性就是前面提到的相关外部性,它是自由竞争市场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

与环境问题有关的外部性,主要是生产和消费上的外部不经济性,尤其是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性,而且都不是货币外部性,因为其影响并非通过价格来转换。在环境污染的实例中,不能调整价格来反映日益增长的污染负荷,水资源的稀缺性并未受到纺织厂的注意,而且货币外部性中存在的价格反馈机制在“污染市场”中也不存在。

三、外部性计量:外部费用和外部效益

外部性计量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技术性问题,尤其是环境问题的外部性计量。在此,并不想急于对这个技术难题展开讨论,只是对它们进行一种概念性的描述和假设性的说明。

按照传统福利经济学的观点,某一种经济活动的外部经济性或外部不经济性,就是该种活动行为的社会影响与个人(或私人)影响之差。就费用而言,这种外部不经济性所表现的外部费用,就是社会费用与私人费用之差值。请注意,这里所说的“私人”或“个人”是一个具备独立决策行为的主体,可以是一个生产者、企业、消费者以及家庭等,而私人费用.就是通过市场表现并反映在产品或服务价格之中真正发生或支付的费用。

如果某种经济活动存在外部费用,则必然不反映在价格信号上,或者说是超越于私人费用之外。社会费用是一个相加的概念,即私人费用与外部费用之和。换句话说,社会费用是该经济活动带来的社会真正承担的全部费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说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假设上节中提到的纺织厂每年生产10万米棉布,生产要素投入为200万元。由于该纺织厂直接向河流排放废水.致使下游每年渔业损失和游乐场收入损失达300万元。在这种情况下,纺织厂生产10万米棉布的私人费用(成本)为200万元,其外部费用和社会费用则分别为300万元和500万元。

当外部费用表现形式主要是环境污染、环境破坏或其它环境问题恶化现象时,这种外部费用就是环境费用。当然,广义的环境显然可以包括“外部”,但这种理解对我们所进行的分析并太多大价值。

四、外部不经济性的实质

如前所述,外部不经济性是一事物或活动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透过这一表面现象从经济学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发现外部不经济性的根源或实质是私人成本的社会化。

某一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废弃物。废弃物有两种处理方法:①对废物进行治理,无害化后再排入环境;②直接排入环境之中。

受利润动机的支配,生产者进行生产的目的是获得最大的盈利。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生产者一般不会主动地选择对废物进行治理这种办法,因为对废物的治理需要花费人、财、物力,增加支出。这一支出将成为其生产成本的一部分(称为私人成本)。由于成本增加,生产者的盈利必然有所减少,这是他不愿看到的。于是,生产者将舍弃治理,而选择把污染物直接排入环境之中的做法。这样,就可节省一笔开支(私人成本)。但是,由于污染物排入环境

后将造成污染,从而使得环境影响范围内的他人受到损害。一般来讲,各种损害均可折算为经济损失,这些损失就成为对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这一社会损失简称为社会成本。这样,由于生产者将污染物排入环境中,虽然“节省”了治理污染的私人成本,却增加了社会成本,即私人成本社会化就产生了。事实证明,由于环境损害造成的社会成本要远远大于私人成本。

工业化以来,经济活动所引起的外部不经济性影响是普遍存在的。煤矿企业基本上不关心酸性废水的排放,因为它的任务是采煤;电厂不会关心空气的污染,因为它的工作是供电;农场经营者也不太考虑若干年后土地的盐渍化,因为他更关心的是近期内农作物的收成;造纸厂并不为附近的河流污染担忧,因为它心中装的是纸张的成本、市场行情等等;渔民不会意识到他的行为会对鱼的储量以及减少其他渔民的捕捞机会产生影响,因为他追求的是最大的捕捞量。而空气、河流、海洋、土地都是公共的环境财富,私人成本的社会化将进一步导致资源被破坏、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五、外部不经济性的经济学分析

由于私人成本的社会化,导致经济活动的外部不经济性和环境的恶化,因而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恶化问题,必须消除外部不经济性现象,即使外部成本内部化,或者说使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一般而言,社会成本远大于私人成本,如果将私人成本内部化,就可降低甚至不产生社会成本。就全社会而言,可以用较少的投入,弥补较大的损失,这在经济上是有利可图的。

对某一生产者而言,其生产费用包括两部分:一是生产成本(由固定成本和流动成本组成),设为C1;二是治理污染的成本,设为C2。若生产者不治理污染,将使社会付出其成本,设为C3,并假设生产者产量为Q,产品价格为P。

(1)若不考虑外部不经济性,企业不治理污染,企业的盈利R1为:

R1=P〃Q-C1 (3.1)

此时社会总福利F1为:

F1=R1-C3=P〃Q-C1-C3 (3.2)

(2)如果将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即生产者必须对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治理,这样,生产者将增加治理污染的成本C2。此时企业的盈利R2(假设产量不变)为:

R2=P〃Q-C1-C2 (3.3)

而社会总福利F2为:

F2=R2-C3 (3.4)

由于企业治理了污染,也就没有了社会成本,即C3=0,则(3.4)式变为:

F2=R2=P〃Q-C1-C2 (3.5)

(3)将公式(3.1)-(3.3)得:

R1-R2=C2 (3.6)

这说明存在外部不经济性时,由于私人成本社会化,生产者将获得超额利润C2,超额利润的获得是以社会付出社会成本C3为代价的。

(4)公式(3.5)-(3.2)得:

F2-F1=C3-C2

(3.7)

由于C3>C2,故F2-F1>0,这说明

私人成本内部化后,可增加社会福利。外部成

本内部化对生产者的影响也可用图表示。

图中,C1为生产成本;C1+C2为生产成

本与污染治理成本之和;P、Q为总收入。若不考虑外部不经济性,企业生产量为Q2,因对应于Q2点,P、Q曲线的切线斜率与C1曲线平行,即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效益(P、Q曲线的切线斜率代表边际效益,C1曲线的切线与C1曲线重合,其斜率表示边际成本),此时,企业盈利最大。

若将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则企业的成本曲线变为C1+C2,企业生产量也变为Q1,对应于Q1,C1+C2曲线与P、Q曲线的切线平行,即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效益,此时企业盈利最大。这说明,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以后,可促使企业降低生产量,从而相应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以上分析是以生产技术不变为前提的,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以后,可促使企业改革生产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

四、外部性与市场效率

从对其他人福利影响的好坏角度,外部性可分为正外部性(也称外部经济性)和负外部性(外部不经济性)。

正外部性(postive externality)是指使市场外的其他人福利增加的外部性。植树造林:种树者从树木中得到木材与果实的收益,而木材与果实交易市场之外的当地居住者却可以不付费就享受到林木茂盛、飞鸟鸣叫的美景、呼吸更加清新的空气:教育:提高了公民素质与生产率、降低了犯罪率,使社会更加文明;使用再生纸:节约了木材资源,减少了环境污染。对周围事物造成良好影响并使周围的人获益,但行为人并未从周围取得额外的利益——社会受益高于个体受益。

负外部性(negative externality)是指使市场外的其他人福利减少的外部性。开汽车使当事人的交通变得便捷,节约了时间,还可以用汽车运货,但其他人却因此必须忍受汽车行驶过程中的产生的噪声以及汽车尾气带来的空气污染;吸烟使烟民得到了精神满足,国家增加了税收,但却可能导致他人被动吸烟,如果吸烟者乱扔烟头,则会污染环境甚至引发火灾;一个自来水厂的取水口设在某河流的下游,后来,河流上游突然兴建了一家造纸厂,造纸厂排放的废水污染了河流下游,使得自来水厂增加了处理成本,但供水水质还是下降了,此时,造纸厂不仅对自来水厂产生了负外部性,而且对整个社会都产生了负外部性。对周围事物造成不良影响,但行为人并未因此而付出任何补偿,因此,社会成本高于个体成本。

(一)生产的正外部性

我们来考虑一家生产无氟冰箱的企业。

供给与需求曲线包含了有关成本与收益

的重要信息。无氟冰箱的需求曲线反映了消费

者对无氟冰箱的支付意愿即私人评价。在任何

一种既定量时,需求曲线的高表示边际买者的

支付意愿。换句话说,它表示购买最后一单位

无氟冰箱的价值。同样,供给曲线反映了无氟

冰箱的成本。在任何一种既定量时,供给曲线

的高表示边际卖者的成本。换句话说,它表示出售最后一单位无氟冰箱的成本。在没有政府干预时,无氟冰箱的价格调整使它的供求达到平衡,均衡点对应的数量为市场最优量。

现实生活中,由于无氟冰箱在使用过程中不产生氟里

昂,减轻了社会对大气污染的治理负担,因此生产无氟冰箱

具有正外部性。那么,这种外部性如何影响市场结果的效率

呢?

由于这种正外部性,生产无氟冰箱的社会成本小于私人成

本;生产每一单位无氟冰箱,社会成本等于生产者的私人成本减去因空气污染变少得到有利影响的其他人的成本。如图所示,社会成本曲线由私人供给曲线向下平移,两条曲线的差别反映了治理少排放的污染的成本——外部成本。

应该生产多少无氟冰箱才能使社会福利最大呢?使该市场产生的总剩余——无氟冰箱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减去生产无氟冰箱的成本——最大化。此时,无氟冰箱的生产成本指的是社会成本。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需求曲线与社会成本曲线的交点决定了无氟冰箱的社会最适数量,在该点可以使社会总福利达到最大化。低于这一水平时,无氟冰箱消费者的支付意愿(用需求曲线的高来衡量)大于生产它的社会成本(用社会成本曲线的高来衡量),增加无氟冰箱的生产量将会使总剩余增加:高于这一水平时,无氟冰箱消费者的支付意愿(用需求曲线的高来衡量)小于生产它的社会成本(用社会成本曲线的高来衡量),减少无氟冰箱的生产量将会使总剩余增加。如果没有任何政府干预,理性的生产者选择的生产量是市场最优量——私人供给曲线与私人需求曲线的交点对应的均衡数量。因为再多生产一单位的无氟冰箱,其边际收益将低于边际成本,导致总利润减少。从图中可以看出,市场最优量小于社会最适量,由于生产者选择了市场最优量的生产量,在市场最优量与社会最适量之间的那段产量产生的社会福利没有能实现在生产只有正外部性的情况下,社会总剩余变小了。

(二)生产的负外部性

我们来考虑一家生产水泥的工厂。工厂每生产一吨水泥都会有一定量的粉尘排入大气,对附近居民的呼吸道健康造成了危害,因此,生产水泥具有负外部性。

这种外部性如何影响市场结果的效率呢?由于这种外部性,生产水泥的社会成本大于水

泥生产者的成本。生产每一单位水泥,社会成本包括水泥生产

者的私人成本加上受到污染影响的不利影响的其他人的成本。

如图所示,生产水泥的社会成本曲线在供给曲线之上。考虑到

了水泥生产者给社会所带来的外部成本。两条曲线的差别反映

了治理所排放的污染的成本。

应该生产多少水泥才能使社会福利最大呢?该市场产生的

总剩余——水泥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减去生产水泥的成本——

最大化。此时,生产水泥的成本包括污染的外部成本。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需求曲线与社会成本曲线的交点决定了水泥的社会最适数量,在该点可以使社会总福利达到最大化。低于这一水平时,水泥消费者的支付意愿(用需求曲线的高来衡量)大于生产它的社会成本(用社会成本曲线的高来衡量),增加水泥的生产量将会使总剩余增加;高于这一水平时,水泥消费者的支付意愿(用需求曲线的高来衡量)小于生产它的社会成本(用社会成本曲线的高来衡量),减少水泥的生产量将会使总剩余增加。对于没有任何政府干预的水泥市场,生产者不会主动承担治理污染的成本。因此理性人选择的生产量是市场最优量——私人供给曲线与私人需求曲线的交点对应的均衡数量。从图中可以看出,市场最优量大于社会的最适量。产量达到市场最优量时,需求曲线在社会成本曲线之下,边际消费者对水泥的评价小于生产它的社会成本。在生产只有负外部性的情况下,社会总剩余变小了。

(三)消费的正外部性

例如,再生纸的消费因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而具有正

外部性,它的分析与生产的正外部性类似。如图所示,在

消费再生纸时,社会对再生纸的评价高于私人对它的评

价。社会评价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对应的量——社会最适

量大于私人评价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对应的量——市场

最优量。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市场消费不足,市场

自身的配置没有达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四)消费的负外部性

消费香烟使得很多人被动吸烟,而且乱扔烟头会污染环

境甚至引起火灾,是消费中比较典型具有负外部性的例子。

它的分析与生产的负外部性类似。如图所示,在消费香烟时,

社会对香烟的评价低于私人对它的评价。社会评价线与供给

曲线的交点对应的量———社会最适量小于私人评价线与供

给曲线的交点对应的量——市场最优量。在没有政府干预的

情况下,消费者的消费量是市场最优量,市场自身的配置没

有能使社会福利最大化。

第二节解决外部不经济性的对策

一、外部性内部化

由于外部不经济性的实质在于私人成本的社会化,因而解决外部不经济问题也只有将这种外部成本内部化,即让生产者和消费者产生的外部费用,进入他们的生产或消费决策,由他们自己承担或“内部消化”。其对策之一就是依靠行政命令或直接管制,如“禁止污染”,或勒令存在有外部不经济问题的企业关、停、并、转等都属此类。这些对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外部不经济问题,但是它却不能杜绝外部不经济现象,并且它的实施要花费相当大的机会成本。另外,还有一些经济刺激手段,也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一般性的结论:生产或消费的负外部性使市场生产的量大于社会希望的量;生产或消费的正外部性使市场生产的量小于社会希望的量。

这些情况都是市场失灵的表现,其原因就在于外部性的影响没有包含在物品或劳务的市场价格中——私人成本社会化。

要消除这种类型的市场失灵,我们就要想办法将外部费用引进到价格之中,从而激励市场中的买卖双方改变理性选择,生产或购买更接近社会最优的量,纠正外部性的效率偏差。

这种纠正过程我们就称之为外部性的内在化(internalizing an externality)

经济活动所引起的外部不经济性影响是普遍存在的。煤矿企业基本上不关心酸性废水的排放,因为它的任务是采煤;电厂不会关心空气的污染,因为它的工作是供电;农场经营者也不太考虑若干年后土地的盐渍化,因为他更关心的是近期内农作物的收成;造纸厂并不为附近的河流污染担忧,因为它心中装的是纸张的成本、市场行情等等;渔民不会意识到他的行为会对鱼的储量以及减少其他渔民的捕捞机会产生影响,因为他追求的是最大的捕捞量。

而空气、河流、海洋、土地都是公共的环境财富,私人成本的社会化将进一步导致资源耗竭、生态破坏。大规模的环境恶化是负外部性的明显表现。既然认定这些负外部性是由市场失灵造成的,政府可以采取何种对策使这种状况得到改善呢?现实中与环境有关的外部性,其内在化方法总的来说,可分为私人解决方法与公共政策方法两类。这两类方法的目标都是使资源配置接近于社会最优。

二、私人解决方法

虽然外部性往往使市场降低效率,但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总是需要政府行为。

有些情况下,人们可以提出私人解决方法。通常,私人解决方法主要包括社会道德约束、慈善行为、形成产业链、签订协议四种方式。

1、社会道德约束

例如,考虑一下为什么大多数人不乱扔垃圾?尽管有禁止乱扔垃圾的法律,但这些法律并没有严格实行过。大多数人不乱扔垃圾只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做是错误的。

我国有句古语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道德规范告诉我们,要考虑到个人的行动如何影响其他人,用环境经济学的术语讲,就是告诉我们外部性要内在化。

2、慈善行为

部分环境外部性的内在化是通过慈善行为来解决的。例如:许多环境非盈利性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绿色和平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资源研究所等长期致力于资助有正外部性的环境研究、教育、投资。

3、形成产业链

这种方法采取了把不同类型的经营结合在一起的形式。例如,某地区一电厂在燃煤发电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固体废物——粉煤灰,粉煤灰的堆放不仅占用了很多的土地面积,而且随刮风下雨对人们的呼吸道健康及河流水质产生严重影响。该地区还有一家原本以黏土为原料进行生产的制砖厂,经过大量深入的研究,已研究出粉煤砂地砖、粉煤灰空心砖、粉煤灰普通砖、粉煤灰耐火保温砖,并形成了成熟的工艺技术。此时,如果电厂与制砖厂进行合作经营,以粉煤灰为链结,形成既发电又制砖的一条产业链,那么,粉煤灰就不再是一种废弃物,而变成了一种可利用的资源,它对环境造成负外部性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4、签订协议

利益各方签订协议达成妥协是解决环境外部性问题常用的私人方法。例如,由于造桥施工,某河流需截流一段时间,政府下令不许有任何污水排入河流。沿河的某家造纸厂为了生产的正常进行,将污水就近排入了小王承包的0.67公顷(合l0亩)鱼塘中。显然,造纸厂这么做降低了小王的福利,给他带来了负外部性。小王知道此事后,与造纸厂多次交涉,最终达成了一个协议。根据协议,造纸厂向鱼塘中每排放一立方污水必须支付给小王1000元。通过规定单位污染必须支付给小王的补贴,可以对造纸厂产生减少排污的激励,同时弥补小王的福利损失(虽然没有能弥补因鱼受到污染给消费者带来的负外部性),因此,该协议从一定程度上纠正了负外部性带来的效率偏差。

诺贝尔奖获得者、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

在政府进行产权重组之后,私人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与环境有关的外部性。解决外部不经济的对策之一是所谓“确定产权法”。它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柯斯提出来的,因此,也被称为“柯斯理论”。这种理论指出,在协议成本较小的情况下,通过确定企业的产权,可以消除生产的外在不经济。所谓产权,是指通过法律程序确定的、个体占有某种财富的权力。按照柯斯理论,当某个企业的生产活动危害到其他企业的利益时,在谈判成本较小和每个企业都具有明确产权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谈判或通过法律诉讼程序来解决这一外部不经济问题。譬如,在不明确企业产权的情况下,河流上游的企业可能造成河流污染,而产生外部不经济现象。这种外部不经济现象,可以通过确定河流上下游企业的产权来消除。问题是,无论河流的产权归上游企业所有,还是归下游的企业所有,都可以解决这一外部不经济问题。譬如在河流的上下游分别有一个企业,下游的企业需要利用清洁的河水进行生产。在河流产权归下游企业所有的情况下,如果上游企业造成了该河流的污染,那么,河流下游的企业便可以通过谈判或法律程序,向上游企业索赔河流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上流企业自然会在生产中考虑其治理污染河流的机会成本。如果河流所有权归河流上游企业所有,这时河流污染成本就已经属于个体成本范畴了。河流上游企业造成的河流污染的机会成本,应该是这条河流保持清洁时,它能为该企业带来的最大效益。显然,只要这条河流有其替代性用途,该企业就会愿意为河流的清洁付出代价。

科斯定理(Coase’s theorem):

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私人市场就将总能解决外部性问题,并有效地配置资源。即一旦产权设计适当,市场可以在没有政府直接干预的情况下解决外部性问题。

设想有这样一个小湖,无论谁都可以来此捕鱼并且不用支付任何费用。每个捕鱼的人都不顾这样一个事实,即他从湖里捕获的鱼越多,其他人所能捕捉的鱼就会越少。如果政府重新安排产权并把捕捞权授予某个人的话,那么这个人就会有足够的激励去有效地捕鱼。这时就不会存在外部性。他不仅会考虑短期利益,而且还要考虑长期利益。他会意识到,如果他今年捕捞过度,明年收获的鱼将会减少。如果那是个大湖,他会让其他人来捕鱼并对捕获的每条鱼收费或者规定他们可以捕捞的数量。他索取的费用或施行的规定是旨在确保这个湖不被过度捕捞。这个例子的要点在于,过度捕捞问题可以藉由适度的政府干预来解决,而政府所要做的只是适当配置产权。

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美国政府把公共土地租给牧场主。由于牧场主只是租用土地,他们常常会过度放牧,导致像水土流失之类的环境破坏,从而对土地未来的潜在使用者产生了负外部性。如果将产权变更,把土地卖给牧场主,那么他们就会有理由照料好土地。在决定今年放牧多少头牛时,他们要考虑到对牧草的影响,进而对来年可放牧数量的影响。

科斯设想,一旦产权得以配置,市场解决办法或潜在使用者之间的讨价还价将确保有效率的结果。

考虑下面这种情况:吸烟者与不吸烟者就是否允许在房间里吸烟发生冲突。吸烟者和不吸烟者同意协商解决负外部性问题。

科斯的办法相当简单:将空气的使用权授予某一个人,比如吸烟者。他有权决定是否吸烟。为了简化起见,假设房间里仅有两个人,一个吸烟,一个不吸烟。如果新鲜空气对不吸烟者的价值超过了吸烟者的吸烟价值,那么不吸烟者就会提供吸烟者足够的钱以补偿其不吸烟的损失。同样道理,如果产权给予不吸烟者,而且吸烟者的吸烟价值超过了新鲜空气对不吸烟者的价值,那么吸烟者就会补偿不吸烟者。

科斯不仅认为产权的分配可以确保有效率的结果,而且认为怎样分配产权的方式仅仅影响收入分配,而不会影响经济效率。

房间里是否允许吸烟应当只取决于吸烟者的吸烟价值是大于还是小于新鲜空气对不吸烟者的价值。

科斯定理的魅力在于它将政府的作用限定在最小范围之内。政府只不过是使产权明晰,然后交由私人市场去取得有效率的结果。现实中应用科斯定理的机会却极其有限——科斯定理只有在利益各方达成和实施协议的过程中没有麻烦时才能适用

实际上达成一项协议的成本可能非常高,特别是当涉及很多人时,尤其如此。试设想如下做法何等困难:分配空气的使用权,并使所有受到空气污染的个人与所有制造空气污染的厂商进行谈判。所以,私人解决方法并不总是有效的。

虽然明确分配产权可以解决某些外部性问题,但是对于大多数外部性,特别是与环境有关的外部性问题,还需要政府更多的积极干预。这种干预可采取的形式包括管制、经济惩罚、对采取矫正措施的厂商给予补贴以及创建消除外部性的市场。

三、公共政策方法

当私人解决办法达不到效果时,政府可以起作用。公共政策方法分为管制和经济手段两种。

1、管制

管制是指政府用规章制度对环境污染外部性进行直接干预,也称为命令和控制方法(command and control approach)。所谓管制就是指有关行政当局根据相关的法律、规章、

条例和标准等,直接规定生产者产生外部不经济性的允许数量及其方式。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管制手段都是十分有效的占统治地位的管理手段。政府通过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相关的法规直接限制外部不经济性的发生,使外部不经济效果的产生者对由此而造成的对他人的任何损害负法律责任。此外,在政府不加干预的情况下,有关各方的自愿谈判,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达成有益的结果。

命令是指规定人们的行为必须达到某种标准或明文禁止某些行为。将任意倾倒有毒物质列为犯罪;要求汽车安装催化转化器;禁止燃烧高硫煤的电厂将二氧化硫直接排入大气;规定工厂排污的最高水平

控制是指对标准实施过程的监督和一些强制性的要求。要求企业采用某种减少排污量的技术;要求企业使用洗涤器和其他排污设备;要求企业修建规定高度的大烟囱等……。

管制的优点:管理具有严肃性,最后的环境效果具有确定性。

管制的局限性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灵活性稍差。对于新的生产工艺、新的环境状况或者是企业间存在的技术差异、控制费用差异,管制方法想作出相应调整需要一段适应期。这是因为,命令与控制的本质是制定规则,而制定良好规则的前提是掌握事物运行的客观规律,了解各个行业和生产技术的细节。而在短时间内,获得所有相关信息是比较困难的。第二,不能为开发减轻环境损害的新技术提供激励,因为这种方法往往不考虑技术,即使技术更管用。第三,对于大量小而分散的污染源难于管理。

2、经济手段

押金—退款制度、补贴、庇古税/费、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

(1)押金—退款制度

先预先交一部分押金,企业污染排放达标则退款,否则就扣留押金

(2)补贴

是指对于具有正外部性的企业实施政府补贴的

政策

生产无氟冰箱的企业,生产的私人成本高于社

会成本,因此,企业选择的生产量——市场最优量

比社会最适量低,为了使企业有生产更多产品的激

励,对它们实行补贴政策。补贴使无氟冰箱的供给

曲线向下移动,移动量为补贴规模。如果补贴准确地反映了社会免付的外部成本,新的供给曲线就与社会成本曲线相一致。在新的市场均衡时,无氟冰箱的生产者将生产社会最适量的

冰箱。

(3)庇古税/费

解决外在不经济的对策之二就是政府税收。这一对

策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庇古(A.C.Pigou)在20世纪20年

代首先提出来的。这一对策的基本思想,是对那些产生

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征收适当的产量税,由此削减能够导

致外部不经济的产品的生产量,达到抑制外部不经济的结果。所谓产量税,是指对企业生产出的每一单位产品征收一定额的税金,这些税金在形式上由企业付给政府。目前,对污染或排放物征税的最成功的做法就是排污收费,世界各国已普遍实施,并成为我国制定排污收费制度的理论依据。

如图2所示,若只考虑企业生产的私人成本MPC,生产者按照市场均衡法确定的最优生产量为Q0,此时的污染排放量也较大;如果对企业收取一定的税金,即将污染的外部成本计入生产中,社会成本曲线MSC便抬高了。从整个社会的角度讲,需求曲线与社会成本曲线

的交点QE才是生产的最优数量。由于生产规模同时代表了污染物排放规模,这个交点也就被称作最优污染水平。此时的产量低于市场均衡产量,但社会总福利却达到最大。

除此之外,借助政府力量,通过价格、信贷、押金、补贴等手段,调控环境资源使用者的生产和消费行为,以维护政府拥有环境资源所有权的主权权利,迫使生产者和消费者把它们产生的外部效果纳入其经济决策之中。这些“非市场化的经济手段”将在以后详细讨论。

如果补贴是胡萝卜,那么税收则是大棒,两者的目的都是调整私人成本使之趋向社会成本。

庇古税(Pigovian tax)是指专门用于纠正对环境产生负外部性影响的税收。主要纪念最早提出这种税收用法的经济学家阿瑟庇古(1877—1959)。

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管制与庇古税。

我们假设有两个工厂——造纸厂和钢铁厂,每家工厂每年向河中倾倒500万方的废水。现在政府决心将它们的排污总量削减为300万方。

第一种方案是实行管制:规定每家工厂每年的排污总量必须少于XX以达到总量控制目标;

第二种方案是征收庇古税:每个工厂每排放一方废水必须上缴XX税。

那么作为决策者的环境经济学家更倾向于哪个方案呢? 大多数经济学家都相信,征税方法比管制方法更能促进符合社会需要的行为。其原因主要有三个:首先,从减少污染总量上来看,税收和管制同样有效。只要确定适当的税收规模,就可以达到政府想要的任何污染水平。如果税收非常非常高,那么企业的生产总成本将会随之迅速增加,当生产物品变得无利可图时,企业将会自动关闭停产,污染排放降为零;其次,征收庇古税的社会成本要比管制方法低。庇古税规定了污染权的价格,正如市场把物品分配给那些支付意愿最高的买者一样,庇古税把污染权分配给了那些减少污染成本

最高的工厂,这就克服了管制难以适应技术变化的缺

点,使得无论政府选择什么样的污染水平,它都可以

通过税收以最低的总成本达到这个目标;第三,庇古

税对环境更加有利。在命令和控制的管制政策下,一

旦工厂达到了政府规定的目标,就不会有再减少排污

的激励,而征税使污染成本成为企业为维持经营所不

得不抵补的成本。因此,企业有激励尽可能减轻污染,

并设法找到新的、低成本的减轻污染的方法,而不是使污染水平刚好低于法定标准。这就是“有效率的污染减轻”,即污染少的生产者可以得到低成本的回报。

庇古税与大多数其他税不同。大多数税扭曲了激励,并使资源配置背离社会最优。经济福利的减少——即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的减少大于政府收入增加的量,引起了无谓损失。与此相比,当存在外部性问题时,社会也关注那些受到影响的旁观者的福利。庇古税是外部性的正确激励,从而使资源配置接近于社会最优。因此,庇古税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也提高了经济福利。

费是指对污染企业收费。共同点,即都遵循污染者付费原则,而且理论计算方法也一样:单位税/费额=边际社会成本-边际私人成本;不同点在于征收的排污费一般专门用于治理该种类型的污染,而征收的庇古税成为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收入后。它的支出用途将更加广泛,可以用于国防建设、也可以用于教育投入、社会保障、医疗保健等,一般不专门用于环境治理。

(4)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接着刚才那个造纸厂与钢铁厂的例子,假设政府最终采用的是管制手段,规定每个工厂每年要把排污量减少到300万方。在管制实施而且两个工厂都遵守之后的某一天,两个企业

同时来到环保局各自表达了一个愿望。造纸厂说:我想增加100万方的排污量,我愿意付50万元给减少相应污染量的企业。钢铁厂说:如果造纸厂愿意付给我50万元,我就减少100万方的排污量。那么,环保局应该支持他们进行这种排污权利的交易吗?

从经济效率的观点看,这是一个好交易。因为他们不仅自愿达成了一致,使两者的状况都变好,而且交易之后污染总量仍然是相同的,不产生任何外部影响 (仅从总量控制目标上讲)。因此,支持钢铁厂将自己的排污权出卖给造纸厂将提高社会福利。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任何一种排污权从一个企业转移给另一个企业。如果环保局允许进行这些交易,实际上它就创造了一种新的稀缺资源——污染许可证。交易污染许可证的市场会像其他一般物品的市场一样,将由供求因素支配,看不见的手将保证这种新市场有效地配置排污权。

削减污染需要高成本的企业愿意为污染许可证出高价,而能以低成本减少污染的企业也愿意出卖他们所拥有的许可证,就像造纸厂与钢铁厂这样。允许污染许可证市场的优点在于:从经济效率的观点看,污染许可证在企业之间的内部配置是无关紧要的。那些可以最容易地减少污染的企业愿意出卖他们得到的许可证,而那些只有以高成本才能减少污染的企业愿意购买他们需要的许可证。只要存在一个污染权的自由市场,无论最初的配置如何,最后的配置将是有效率的。而且,污染许可证市场促进了潜在的最佳反污染手段的开发,而不是仅仅把污染水平刚好控制在政府设定的某个限度之内。如果政府希望不断减少污染量,那么,它就可以根据每年减少的目标来设计污染许可证的发放。

80年代初,美国曾经实施过这种不断缩减的有价许可证来减少汽油中的含铅量。近年来,这一方法的不同形式已经被用来帮助控制诸如二氧化硫之类的大气污染。

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看起来与庇古税完全不同,但实际上这两种公共政策产生的激励作用非常类似。

它们的本质都是通过使企业排污要付出成本而把污染的外部性内在化了。

庇古税是通过排污企业向政府交税的形式支付。

污染许可证则是通过排污企业购买许可证的形式支付(即使已经拥有自己许可证的企业也必须为排污进行支付:排污的机会成本是他们在公开市场上出卖他们的许可证能得到的收入)

我们可以通过考虑污染市场来说明这两种政策的相似性,如图所示,由于污染的价格越低,企业选择的排污将越多,因此污染权的需求曲线在图中是一条

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可以用直线代替曲线以显得简单直观。

在(a)图中,政府用庇古税确定污染的价格。在这种情况下,污

染权的供给曲线是完全有弹性的,因为不管政府提供多少污染权,

污染权的价格总是庇古税的税收规模。此时需求曲线的位置就决定

了污染量。

在(b)图中,政府通过发放污染许可证

确定了污染量。此时,由于污染量是由许可

证数量固定的,污染权的供给曲线完全无弹性,污染价格也由需求

曲线的位置所决定。

从这两组图可以看出,如果造纸厂与钢铁厂对污染权的支付意

愿已经明确,即污染需求曲线已经确定的话,环保局既可以用庇古

税确定价格P的方法,通过调整税收规模使污染权供给曲线相交于需求曲线上的某一点,以达到预期的污染总量控制目标Q;也可以采用拍卖污染许可证的方法,预先确定总的排污数量Q以达到需求曲线上的某一点,从而确定拍卖价格P。

在某些情况下,出售污染许可证可能比实行庇古税更好。例如,环保局想使该地区所

有企业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不超过500吨。但是,由于环保局并不知道污染的需求曲线,所以无法确定征收多少税收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简单地拍卖500吨污染许可证。拍卖价格就得出了适当的庇古税的规模。

排污权交易市场的建立一般需要三个步骤,第一步,确定区域环境质量目标、环境容量;第二步,分割成若干排污量/权,公开拍卖或无偿分配;第三步.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进行管理和监督。

适合用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来降低排放量的污染物一般来说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在排放物中分布均衡;二是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范围比较广;三是容易计量。

目前,它的典型应用是美国从1992年开始实行的酸雨计划中对二氧化硫的排污交易。

四、例:共有态环境资源的可持续运营

下图代表了实现环境资源可持续运营

的基本思路:人为增加环境资源的排他性,

将其最大可能地引入到市场态物品区域;对

于排他性很难增加的环境资源,引入到公共

态物品区域。

(一)如何保护野生动物

对于野生动物,究竟应该怎么保护才能让它们摆脱濒危的困境呢?

案例:在整个历史上.许多动物的物种都遭受到了灭绝的威胁。当欧洲人第一次到北美洲时,这个大陆上野牛的数量超过6000万头。但在19世纪期间猎杀野牛如此广泛,以至于到1990年在政府开始保护动物之前,这种动物只剩400头左右了。在现在的一些非洲国家,由于偷猎者为取得象牙而捕杀,大象面临着类似的困境。

但并不是所有具有商业价值的动物都面临着这种威胁。例如,黄牛是一种有价值的食物来源,但没有一个人担心黄牛将很快绝种。实际上,对牛肉的大量需求看来保证了这种动物延续地繁衍。

为什么象牙的商业价值威胁到大象,而牛肉的商业价值是黄牛的护身符呢?原因是大象是共有资源,而黄牛是私人物品。大象自由自在地漫步而不属于任何人。每个偷猎者都有尽可能多地猎杀他们所能找到的大象的激励。由于偷猎者人数众多,每个偷猎者很少有保存大象种群的激励。与此相比,黄牛生活在私人所有的牧场上。每个牧场主都尽极大的努力来维持自己牧场上的牛群,因为他能从这种努力中得到收益。

政府试图用两种方法解决大象的问题。一些国家,例如,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已经把猎杀大象并出售象牙作为违法行为。但这些法律一直很难得到实施,而大象种群继续在减少。另一些国家,例如,博茨瓦纳、马拉维、纳米比亚和津巴布韦,通过允许人们捕杀大象,但只能捕杀作为自己财产的大象而使大象成为私人物品。地主现在有保护自己土地上大象的激励,结果大象开始增加了。由于私有制和利润动机在起作用,非洲大象会在某一天也像黄牛一样安全地摆脱绝灭的厄运。

虽然这只是一则关于黄牛与大象的案例,但是它给出了很深刻的启示:将野生动物由共有态资源变为市场态物品会有利于对它的保护。鸡、鸭、羊、兔等动物原本也属于野生动物资源,但经过人类长期的驯化研究,现已成为彻底市场化了的家禽,人们对它们有着源源不断的消费需求,而家庭也可以源源不断地予以供给,没有人担心有一天它们会从地球上消失,而我国丹顶鹤、藏羚羊、东北虎、大熊猫等更多没有进入市场配置的野生资源却危在旦夕。因此,尽快将共有态的野生动物资源转入市场配置,是保护野生动物的可行之路。

然而,是不是让所有的野生动物进入农贸市场就万事大吉了呢?不是,认为进农贸市场就是市场化是一种对市场配置的误解。一个成熟的野生动物市场必须具备可持续的供给与

可持续的需求。由于大多数野生动物具有商业价值(包括观赏价值)。因此,具备可持续的需求并不困难,但要达到可持续的供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它需要以“研究—开发—保护—利用”一个完整的体系作为保障。一个只图开发利用的市场不是一个可持续的市场。

(二)如何有效利用水资源

水是我国目前正逐步走向市场配置的一项战略资源。实践已反复证明,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家庭和企业的水消费是水资源开发、保护所需资金的不竭源泉。

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亟需培育清水和污水两个市场。培育污水市场的关键是确立收费体制,以解决污水处理的成本。培育清水市场的关键则是确立水资源的税制,以体现水资源的价值。

污水市场的建立可以筹集污水系统建设与运行的资金。清水市场的建立则有可能用掉水资源这一财政包袱,将它转变为一项财政收入。

水经济是一个自然垄断经济,但随着城市耗水量的不断增加和城市管网的进一步完善,未来水市中的可观利润将会激励更多的理性企业主进入市场,流域集团公司将是水行业垄断竞争的最佳模式,因为流域开发与经营恰好反映了其范围经济的规模经济的基本特性,符合流域水系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对此,政府可在确立合理的税费体制的基础上,引入招投标机制,采取“竞价上网”的形式,增强企业主之间的竞争,以避免超额垄断利润等社会不公现象,以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效率。

外部性课后答案

第四篇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十章外部性 复习题 1.举出一个负外部性的例子和一个正外部性的例子。 答:负外部性的例子:化工厂排放的化学废气,污染了环境,但它却不必承担污染的全部成本。 正外部性的例子:在临街的自家院子里种花,既美化了自己家的环境,又使邻居和路人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花,具有正外部性。 2.用供求图解释生产中负外部性的影响。 图10-1 存在负外部性的供求图 答:生产中的外部性使该物品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生产该物品的最优数量小于其均衡数量,即市场量。 3.专利制用什么方法帮助社会解决了一个外部性问题? 答:专利制利用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专利发明者可以在一定时期排他性的使用自己的发明的权利,激励发明者更多地进行新技术研究,科技发明的正外部性内在化。 4.列出不用政府干预时也可以解决外部性引起的问题的一些方法。 答:私人解决外部性所引起的问题的方法有:(1)用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来解决;(2)慈善行为;(3)通过依靠有关各方的私利来解决外部性问题;(4)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5.设想你与一个吸烟者同住一间房,但你不吸烟。根据科斯定理,什么因素决定了你的室友是否在房间里吸烟?这个结果有效率吗?你和你室友如何达成这种解决方法? 答:根据科斯定理,如果我被迫吸烟所承受的成本大于我的室友吸烟所获得的收益,我的室友就不应该在房间里吸烟。如果我的成本小于室友的收益,她就可以在房间里吸烟。 我可以通过对她进行吸烟有害的教育,同时给她买一些糖果以缓解她不能吸烟的痛苦,来与她达成协议——她以后不在房间里吸烟。 6.为什么经济学家对庇古税作为一种保护环境免受污染的方法的偏好大于管制? 答:经济学家偏爱庇古税,首先是因为它减少污染更有效率。庇古税实际上规定了污染权的价格,并把污染权分配给那些减少污染成本最高的工厂。无论环境保护机构选择的污染水平是多少,它都可以用税收以最低的总成本达到这个目标。其次,庇古税对环境更有利。在管制政策下,企业被动地减少污染,一旦达到了管制的要求,它就没有理由再减少排污。税收控制激励企业主动减少污染,以尽力减少不得不为此支付的税收量。 问题与应用 1.你同意下列说法吗?为什么同意或不同意? A.“必须根据庇古税引起的无谓损失来评价庇古税作为减少污染方法的收益。” 答:不同意。庇古税与其他大多数税不同,它是存在负外部性时的正确激励,从而使资源配置接近于社会最优。庇古税既增加了政府收入,又增加了社会福利。 B.“负生产外部性要求对生产者征收庇古税,而负消费外部性要求对消费者征收庇古税。” 答:不完全同意。负生产外部性要求对生产者征收庇古税,这是正确的,这样可以使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减少负外部性。而负消费外部性要求对消费者征收庇古税,这种说法我不太同意。不仅可以对消费者,也可以对生产者征收庇古税。这都能够使有负消费外部性的物

《网络经济学》2016年6月 全校任选)复习提纲

《网络经济学》(全校任选课)复习提纲 (2016年6月)第一章网络经济与网络经济学概述 一名词解释 网络经济 二简答题 1 网络经济给当今社会经济系统带来哪些方面的变化。 2 网络经济的特征。 3 从宏观、中观、微观角度分析网络经济的内涵。 第二章数字产品及其供给 一名称解释 数字产品数字化产品网络外部性摩尔定律正反馈机制负反馈机制临界点临界容量赢家通吃转移成本锁定路径依赖安装基础 二简答题 1 网络经济中信息与数字产品的边界如何确定。 2 数字产品的物理特征如何。 3数字产品的三大规律是什么。 4 数字产品的成本结构有哪些特点。 5数字产品的经济特征是什么。 6 数字产品的供给曲线如何,如何理解其经济内涵。 7 分析网络经济正反馈中的市场均衡(图示分析),说明为什么网络经济下不是价格影响供求,而是供求对价格产生更大影响。 8 图示说明某种数字产品的正反馈发展过程。 9 分析网络经济的正反馈效应对产品市场、网络企业、政府行为等产生的影响。 第三章数字产品需求 一名词解释 梅特卡夫法则(定律)外部性网络外部性(或网络效应)直接网络外部性间接网络外部性互补产品软件—硬件范式 二简答题 1 网络外部性的特征. 2网络外部性的分类。 3 数字产品的价值如何构成。 4 数字产品在网络外部性影响下的需求曲线如何。 5 数字产品的需求函数及需求曲线图示如何(理解其经济含义)。 第一-- 三章选择题 1. “网络经济学”对网络产业中广泛存在的___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A. 外部性 B. 锁定 C. 转移成本 D. 企业战略正确答案: [A ] 2 ____突出了经济运行的基本组织形式,即网络化特征(Networks)。 A. 网络经济 B. 工业经济 C. 农业经济 D. 后工业经济正确答案: [A ] 3 从本质上说,数字产品本身就是____——经数字化并通过网络传播的信息;而信息则包括任何可以被数字化的事物。 A. 数字产品 B. 信息 C. 信息产品 D. 产品正确答案:[B ] 4 信息产品侧重于讨论产品的信息内容及其特点,而____则强调其数字化的存在形式以及因此而引致的一

西方经济学第六章答案解析

某个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对其他厂商产生的有利影响,我们把这种行为称作()选择一项: A. 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B. 生产的外部经济 C. 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D. 消费的外部经济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生产的外部经济 题目2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某人的吸烟行为属() 选择一项: A. 生产的外部经济 B. 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C. 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D. 消费的外部经济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题目3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如果上游工厂污染了下游居民的饮水,按科斯定理,()问题就可妥善解决选择一项: A. 只要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为零 B. 只要产权明确,不管交易成本有多大 C. 不论产权是否明确,交易成本是否为零 D. 不管产权是否明确,只要交易成本为零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只要产权明确,不管交易成本有多大 题目4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公共产品的产权是属于社会,而不属于任何个人是指它的()选择一项: A. 竞争性 B. 排他性 C. 非竞争性 D. 非排他性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非排他性 题目5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当人们无偿地享有了额外收益时,称作() 选择一项: A. 外部经济 B. 外部不经济效果 C. 交易成本

D. 公共产品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外部经济 题目6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只要交易成本为零,财产的法定所有权的分配就不影响经济运行的效率,这种观点称为()选择一项: A. 科斯定理 B. 看不见的手 C. 逆向选择 D. 有效市场理论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科斯定理 题目7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的含义及如何解决负外部效应资料

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的含义及如何解决负外部效应外部效应(Externality 是一个经济学名词,指一个人的行为直接影响他人的福祗,却没有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获得回报,亦称外部成本、外部效应或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 它可能是好事,叫作“正面外部效应”,正外部效应是指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对其他个人或企业产生有利的影响,但是产生有利影响的个人或企业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得到有利影响的个人或企业没有支付成本的情形。比如修缮一个鸟语花香的花园,可以直接让邻居心旷神怡;但很多情况下它是坏事,叫作“负面外部效应”,负外部效应是指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对其他个人或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是产生不利影响的个人或企业没有支付成本,遭受不利影响的个人或企业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比如放高分贝的音乐会吵着邻居的休息,再比如化工厂的污染会直接使周围的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当然,外部效应不包括间接影响,比如某人“割肉”卖股票,使得该股票跌了 0.00001%,进而影响其他持有该股的股民。所有只通过影响价格而影响他人的行为都没有外部效应。 按照外部效应产生的影响不同,外部效应有可耗尽(Depletable和不可耗尽(Nondepletable之分。对于不可耗尽的外部效应,一个人的享用不影响其他人可享用的数量和质量;对于可耗尽的外部效应,一个人的享用使得另一个人可享用的数量或质量下降。可耗尽外部效应的例子有公共交通,不可耗尽外部效应的例子有国防,污染,等等。 外部效应直接影响供给。一般“好”的外部效应供应得“少”,而“坏”的供应得“多”。如果我只考虑我的快乐,我只会把花园修缮到我的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和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相当的程度,但是如果我也考虑邻居的快乐,并“快乐着他的快乐”,我和邻居合起来的边际快乐就会大于我一个人的,于是我就愿意把花园修得更好。同样的,如果考虑到邻居的痛苦,并“痛苦着他的痛苦”,我就会少放高分贝音乐;如果化工厂考虑周围居民的健康损失,并且“损失着他们的损失”,它们也会少排污。总之,供应的“多”和“少”都是相对于社会最优供应量而言,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不一致使得“坏”的供应得多,“好”的供应得少。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

第三章 效用理论及其选择 效用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理论基点,主要涉及到消费者的效用评价、边际规律和最大化决策。效用理论是一个基本假设,在这一假设基础上进行边际分析,再引入现实的约束条件进行最大化决策。可以说,这一章内容道出了(微观)经济学最基本的哲学观点: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行为。即: 1211221 2 1 2 (,)..M axU x x s t p x p x I M U M U p p +=?= 无论形式怎样,具体的解题技巧主要是拉格朗日乘数的应用。 1.当两种商品的效用函数为(,)U X Y XY =时,下列哪一种效用函数描述了相同的偏好次序? A.U(X,Y)=(X-5)(Y -5); B.U(X,Y)=(X/5)(Y/5); C. U(X,Y)=(X+5)(Y+5); D. U(X,Y)=(X+5)(Y -5); (复旦大学2004年选择题第3题) 2.序数效用理论认为,不同消费者从相同商品中获得的效用大小: A.取决于商品的使用价值 B.取决于商品的价格 C.不可比较 D.可以比较. (上海财经大学2004年选择题第4题) 3.设消费者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集000(,)i j U Q Q 和111 (,)i j U Q Q 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效用总量0U 和1U (亦即01U U ≠)。求证:这两种组合集所描述的无差异曲线0U 和1U 在平面(,)i j Q Q 上不相交。(厦门大学2005年第3题) 4.当收入和价格发生变化时,无差异曲线是否会发生改变和移动?请说明理由(清华大学2003年解答题第1题) 5.假设消费者的效用函数0.5 (,)ln()u x y x y =+,同时消费者所面临的商品空间由商品x 和商品y 构成。在二维的商品空间中,如果以y 的数量为纵轴,以x 的数量为横轴,那么消费者在此商品空间中的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 A.0.5 1/(2)x -; B.0.5 ()/(2)y x x -+; C. 0.5 1/(21)x -+; D. 0.5 0.5 ()/(2)y x yx -+ (复旦大学2007年选择题第1题) 6.如果预算线给定,一条无差异曲线(,)x y U Q Q 与其相切,试证明切点E 的坐标为最优商品组合,切点E 为消费者均衡点。(上海财经大学证明题第1题)。同样的试题:用序数效用理论说明消费者均衡(南开大学2005年简答题第4题)。 7.已知消费者对两种商品1q 和2q 的效用函数12U q q =及其预算约束方程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资本得以产生的历史前提是( A ) A..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 B.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C.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D.资本主义市场的扩大 2.对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分析,可以看出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D ) A.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B.商品实行等价交换 C.商品实行不等价交换 D.劳动力成为商品 3.通过对G-W-G`公式的分析可以发现价值增殖必然发生在( B )A.G-W阶段商品的价值上 B.G-W阶段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C.W-G`阶段商品的价值上 D.W-G`阶段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4.资本总公式形式上的矛盾是( D ) A.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矛盾 B.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矛盾 C.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D.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客观要求的矛盾6.下列公式中,哪个是资本总公式( C ) A.G一G′ B.G一W…P…W一G C.G一W一G′ D.P…W--G-W…P 7.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D ) 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 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8.资本是( B ) A.货币 B.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C.生产资料 D.以物为媒介的生产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G—W—G'之所以被称为资本的总公式,是因为它(ACE )A.既包括买的过程,又包括卖的过程 B.既包括商品运动,又包括货币运动 C.概括了各种资本运动的一般特征 D.概括了资本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共同特征E.体现了资本运动的根本目的

2.劳动力价值包括( A BCD ) A.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B.劳动者的教育培训费用C.养活劳动者家属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D.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E.剩余价值 3.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相比较其区别有(ACDE )A.买与卖顺序不同B.价值规律作用形式不同 C.流通起点与终点不同D.流通媒介不同 E.流通目的不同 4.简单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的共同点是( AC )A.它们都是价值运动形式 B.它们都是为了社会需要 C.它们都是买卖两个阶段的统一 D.它们都是以货币为媒介 E.它们都发生价值增殖 5. 资本流通公式的特点是( ABDE ) A.运动的顺序是先买后卖 B.运动的媒介是商品 C.运动的主体是使用价值 D.运动的目的的价值增殖 E.运动是无止境的 6. 资本原始积累过程 ( ABCD ) A.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前 B.是采用暴力手段强迫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货币财富集中到少数人中 C.是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经济条件的历史过程 D.以剥削广大农民生产资料为其全部过程的基础 E.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进行的 7. 劳动力成为商品 ( ACDE ) A.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 B.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C.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D.劳动者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和其他生活来源 E.劳动者必须以出卖劳动力为生

第三章----外部性理论-Microsoft-Word-文档

第三章外部性理论 外部性的定义 外部性的类型 外部性的理论应用 教学目的: 1.理解外部性的定义,了解外部性的类型。 2.能够图解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掌握科斯条件下的庇古税。 教学重点与难点:帕累托最优定价,科斯条件下的庇古税。 第一节外部性的定义 外部性定义 图解外部性 一、外部性的定义 1.外部性的定义:英国经济学Marshall,A.提出来的概念。 外部性: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其它经济主体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并没有通过货币形式或市场机制反映出来。换句话说:外部性是指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的现象。 2.图解外部性

第二节外部性的类型 外部性的分类 外部性的特征 外部性的测度 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一、外部性的分类 1. 按有无产权划分 公共外部性 私人外部性 2.按影响方向划分 正的外部性(外部经济):指某个经济行为主体的行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 负的外部性(外部不经济):指某个经济行为主体的行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3.按影响途径划分 ?金钱的(市场的)外部经济 例:(1)鞋的需求量增加会导致皮革价格上升,影响皮包消费者的利益,但会刺激皮包制造商改造工艺,集约生产,提高皮革的利用效率。 (2)铁路开通与马车运输废业 (3)火车提速与飞机乘客减少的关系 特点:通过市场来实现: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 技术的外部经济 概念的缘由:Pigou,A.C.

例:(1)渔场过量捕捞的例子 (2)某一工厂处理废气的技术水平于洗衣价格 4)可转移的外部性 二、外部性特征 1.外部性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经济活动对他人的影响并不反映在市场机制的运行过程中,而是在市场运行机制之外。市场机制的基本特征是,如果经济主体的活动引起了其他经济主体收益的增减变化,这一经济主体必须以价格形式向对方索要或支付货币。如果发生了外部性,那么就不会有表现为价格形式的货币支付。因此,外部性发生于市场运行机制之外。 2.外部性产生于决策范围之外而具有伴随性 3.外部性与受损者之间具有某种关联性 4.外部性具有某种强制性。外部性是经济活动中的一种溢出效应,在受影响者看来,这种溢出效应不是自愿接受的,而是由对方强加的。例如,某工厂造成的空气污染,使附近居民因呼吸有害的空气而损害身体。 5. 外部性不可能完全消除 6.负外部性的存在首先引起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的差异 三、外部性的测度(清华大学31页) 1)外部费用 2)私人费用 3)社会费用 4)环境费用 5)边际费用 6)边际私人成本 7)边际社会成本 8)边际成本递增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四、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1.外部不经济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从社会的观点来看:企业核算成本时,应考虑生产的所有费用,包括私人费用和外部费用。 从企业角度来看:只将私人费用纳入成本核算。 从企业角度讲要求的最佳产量大于社会考虑的该厂最佳产量。其差值代表了该企业的“过剩”产量。 2.外部经济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此时,存在外部收益,社会费用低于私人费用。该企的最佳产出低于社会

第六章外部性理论讲述

第六章外部性理论 第一节外部性的涵义与分类 “自然的经济制度(即市场经济)不仅是好的,而且是出于天意的,因为在其中,每一人改善自身处境的自然努力,可以被一只无形的手引导着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即在追求他本身利益时,也常常促进社会的利益。” ——亚当·斯密,1776 一、外部性的涵义 ?外部性指的是经济主体从其经济行为中得到的利益不等于该行为带来的社会利益,从而对他人产生的利益或成本影响,又称为“外部效应”、“外部经济”、“外部影响”、“外在性”等。 ?正外部性:利益,增加他人的福利 ?负外部性:成本,对他人造成损失 07-09年金融危机:外部性的解读 金融危机:负的外部性 ?房地产投机社会成本(即由房地产泡沫引起的金融体系不稳定)大

于房地产投机的私人成本。 ?金融机构的社会成本(不良资产问题、大型金融机构不能倒闭、对实体经济的作用等)大于金融机构的私人成本。 ?美国金融体系运行的国际性社会成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等)大于美国金融体系运行的私人成本。 ?外部性逃逸不出地球,全世界埋单。 正的外部性:个人收益<社会收益 ?当经济主体(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给社会上其他经济主体带来好处,但他自己却不能由此得到补偿,从而使这个人从其活动中得到的利益小于该活动带来的社会利益。 负的外部性:个人利益>社会利益 ?当经济主体(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会对社会上其他经济主体带来危害,而他并不为此支付足够补偿这种危害的成本,从而使这个人从其活动中得到的利益大于该活动带来的社会利益。 我们身边的外部性

二、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关系 ?公共物品现象事实上是收益外部化的表现,也即正外部效应。例如:教育 ?作为公共品的教育:诚实和美德来源于良好的教育 ——使学生融入社会 ——教会学生法律和秩序的重要性 ——提高整个国家的生产力 ?年轻一代从一开始就要学会不仅仅只为自己活着,而是为整个民族。 ?“要立志站在学术的前沿上,拥有舍我其谁的勇气。要培养充满正义和力量的人格,养成付诸理性的思维习性。” ?视频:帝国春秋——教育的外部性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联系密切 ?公共物品现象是正外部效应,而负的外部效应也往往与公共物品有关。 ?污染成为外部成本,因为清洁的空气或水也是公共物品。公路、桥梁这类产品的消费中产生的拥挤成本也是外部成

外部性习题及答案

第10章外部性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外部性 2、正外部性 3、负外部性 4、社会成本 5、外部性内在化 6、科斯定理 7、交易成本 二、正误题(请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正外部性是一种归市场上买者的外部利益,而负外部性是一种归市场上卖者的外部成本。 2.如果一个市场引起负外部性,社会成本曲线在供给曲线(私人成本曲线)之上。 3.如果一个市场引起正外部性,社会价值曲线在需求曲线(私人价值曲线)之上。 4.带来未被内在化的负外部性的市场产生的均衡数量小于最优数量。 5.如果市场引起负外部性.那么,矫正税就将使市场向更有效率的结果变动。 6.根据科斯定理,外部性总是要求政府为了使外部性内在化而进行干预。 7.税收总使市场更无效率。 8.如果Bob对在餐馆吸烟的评价是10美元,而Sue对她吃饭时清洁空气的评价是15美元,根据科斯定理,只有Sue拥有清洁空气的权利.Bob才会不在餐馆吸烟。 9.如果交易成本大于受影响各方对外部性达成协议的潜在利益,就没有解决外部性的私人方法。 10.用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减少污染的好处是管制者不需要了解污染权的需求。 11. 在任何一种既定的污染需求曲线下,管制者可以用矫正税或发放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达到同样的污染水平。 12. 外部经济有利于资源配置。 13. 科斯主张用产权明晰化的办法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三、单项选择题 1. 外部性是: a. 归市场上买者的利益 b. 归市场上卖者的成本 c. 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无补偿的影响 d. 对企业顾问支付的报酬

2. 负外部性引起 a. 一种物品的社会成本曲线高于供给曲线(私人成本曲线) b. 一种物品的社会成本曲线低于供给曲线(私人成本曲线) c. 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曲线高于需求曲线(私人价值曲线) d. 以上各项都不是。 3.正外部性引起 a. 一种物品的社会成本曲线高于供给曲线(私人成本曲线) b. 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曲线高于需求曲线(私人价值曲线) c. 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曲线低于需求曲线(私人价值曲线) d. 以上各项都不是。 4. (没有内在化的)负外部性引起 a. 最优数量大于均衡数量。 b. 均衡数量大于最优数最。 c. 均衡数量等于最优数量。 d. 均衡数量大于或小于最优数量。 5. (没有内在化的)正外部性引起 a. 最优数量大于均衡数量。 b. 均衡数量大于最优数最。 c. 均衡数量等于最优数量。 d. 均衡数量大于或小于最优数量。 6.为了使负外部性内在化,适当的公共政策的反应将是 a.禁止所有引起负外部性的物品的生产。 b.政府控制引起外部性的物品的生产。 c.补贴这种物品。 d.对这种物品征税。 7.当一个人在一个拥挤的城区买了一辆汽车时,这就引起了 a.有效率的市场结果。 b.技术溢出效应。 c.正外部性。 d.负外部性。 8.根据科斯定理,在以下哪种情况下私人双方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 a.受影响的各方在谈判中有相等的权利。 b.受外部性影响的一方有不受影响的初始产权。 c.没有交易成本。

《政治经济学》各章节必背大题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什么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3.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 第二章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 1. 物质资料生产的重要性是什么? 2. 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有哪些? 3. 在生产力中生产工具的作用是什么? 4.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5. 试论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6. 论述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7. 经济规律为什么具有客观性?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第三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 1. 何为再生产?它的内容是什么? 2. 怎样理解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及其实质? 3. 国民经济中有哪些主要比例关系? 4. 产业结构的类型及其演进趋势是怎样的? 5.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有何联系与区别? 6. 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7. 经济增长方式有哪些类型? 第四章商品经济和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势 1. 说明价值、交换价值、价格的区别与联系。 2. 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什么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之间是什么关系? 3. 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4. 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价值量有什么影响?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什么劳动为基础计量的、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区分、劳动生产率的两种表示方法) 5. 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6. 货币是怎样产生的?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货币有哪些职能? 7. 价值规律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或简单商品经济)有哪些作用? (价值规律在简单商品经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和垄断的资本主义中发生作用的形式有什么不同) 8.价值规律为什么能自发地刺激生产力的发展?或为什么说价值规律对我国国有企业重视改进技术和改善经营管理起着促进作用? 第五章市场经济和资源配置方式 1. 社会资源配置的原因、任务、目标是什么? 2. 社会资源配置的机制是什么?资源配置有哪些方式? 3.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是怎样的?

网络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导论 一、了解“新”经济辨析,“网络经济学”之争,网络经济学研究动态 二、掌握:网络经济学的特点 三、重点掌握:网络经济学与相关理论的辨析 第二章网络外部性 一、了解:外部性,网络外部性的定义和分类,网络外部性的影响 1.什么是网络外部性? 当一种产品对用户的价值随着采用相同产品或可兼容产品的用户增加而增大时,就出现了网络外部性。 2.网络外部性有哪些类型? 1)直接网络外部性和间接网络外部性 2)正的网络外部性和负的网络外部性 3.网络外部性对市场效率和需求会带来哪些影响 1)网络外部性将导致实际产出与社会有效产出偏离,可能存在次优技术获胜 2)网络外部性的存在往往意味着收益递增:某些厂商制造或卖出的东西越多,产品的价值就越高,他们所获得的优势就越大,获得收益也更加容易。 二、掌握 1、协同价值; 2、网络外部性的定义和分类; 3、需求曲线的新变化; 4、需求方规模经济 第三章网络产品和数字产品 一、了解 1、网络产品 2、数字产品的定义和分类 1.什么是数字产品? 网络经济中交易的可以被数字化,即编码成一段字节,并且可以通过网络来传播的事物。 2.数字产品有哪些类型? 1)以数字产品的形式和内容作为划分依据: ①内容性产品:新闻、书籍、音像的数字版本。 ②交换性工具产品:网上订票服务,财务金融工具(电子支票、电子货币、信用卡、有价证券等) ③数字过程和服务性产品: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如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网上拍卖)、虚拟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 2)以用户与产品交互为基础来划分数字化产品的方法: ①产品的传输模式 ②运行性使用 ③产品的时效性 ④同一产品需求的数量和使用的频繁程度 3、数字产品的特点,数字产品的经济学特性? 数字产品有哪些特性? 1)物理特性:可变性,不可破坏性,可复制性 2)经济特性:非竞争性,经验产品,外部性,对个人偏好的依赖性 3)生产特性:①复制的生产方式②同一网络中内容产品之间的竞争与互补 ③内容产品的长尾市场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第三章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一、单项选择题 1 、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 ) 。 ①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例②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 ③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④由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2 、资本积累的实质是 ( ) 。 ①以暴力剥夺小生产者,把社会财富集中到资本家手中 ②不断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扩大资本和生产规模,进一步无偿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③资本家通过节制享受欲望来发展社会生产 ④资本家靠辛勤劳动发家致富 3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在于,资本积聚会使()。 ①社会资本总额增加②个别资本规模扩大

③剩余价值总量增长④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4 、资本集中是 ( ) 。 ①单个资本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②全部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 ③把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大资本④地主剥夺农民土地,把生产资料土地归自己所有 5 、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取决于 ( ) 。 ①总资本的大小②不变资本的大小 ③可变资本的大小④生产规模的大小 7 、相对过剩人口是指 ( ) 。 ①人口增长快于生产增长②生产资料增长赶不上人口增长 ③劳动力的供应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④劳动力就业量日益减少 8 、个别资本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扩大其资本的支配范围属于()。

①资本积累②资本积聚 ③资本集中④资本垄断 9 、个别资本通过股份制扩大其资本的支配范围属于()。 ①资本积累②资本积聚 ③资本集中④资本剥削 10 、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 ) 。 ①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例②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 ③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④由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二、多项选择选题

经济学原理 外部性 练习题+答案

第10章外部性 一、为每个关键术语选择一个定义 关键术语定义 -------------外部性1、认为如果私人各方面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达 成协议,他们就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一个 命题 -------------正外部性2、在谈判和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成本 -------------负外部性3、当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有不利影响时的情况-------------社会成本4、为引导私人决策考虑由负外部性造成的社会成本 而征收的一种税 -------------外部性内在化5、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无补偿的影响 -------------矫正税6、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科斯定理7、私人成本和外部成本之和 -------------交易成本8、当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有有利影响时的情况 二、判断正误 -------------1、正外部性是一种归市场上买者的外部利益,而负外部性是一种归市场上卖者的外部成本 -------------2、如果一个市场引起负外部性,社会成本曲线在供给曲线(私人成本曲线)之上-------------3、如果一个市场引起正外部性,社会价值曲线在需求曲线(私人价值曲线)之上-------------4、带来未被内在化的负外部性的市场产生的均衡数量小于最优数量 -------------5、如果市场引起负外部性,那么,矫正税就将使市场向更有效率的结果变动 -------------6、根据科斯定理,外部性总是要求政府为了使外部性内在化而进行干预 -------------7、为了使污染减少到某个目标量,如果每个污染企业都等量的减少其污染,这就是最有效率的 -------------8、当斯莫基熊说“只有你能防止森林火灾”时,社会是在努力用道德规范与社会惩罚把野营时用火相关的外部性内在化 -------------9、税收总使市场更无效率 -------------10、如果Bob对在餐馆吸烟的评价是10美元,而Sue对她吃饭时情节空气的评价是15美元,根据科斯定理,只有Sue拥有清洁空气的权利,Bob才不会在餐 馆吸烟 -------------11、如果交易成本大于受影响各方对外部性达成协议的潜在利益,就没有解决外部性的私人方法 -------------12、矫正税确定了污染的价格,而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确定了污染的量 -------------13、用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减少污染的好处是管制者不需要了解污染权的需求 -------------14、大多数经济学家不喜欢给污染环境定价这个想法 -------------15、在任何一种既定的污染需求曲线下,管制者可以用矫正税或发放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达到同样的污染水平 三、单项选择 1、外部性是() A、归市场上买者的利益 B、归市场上卖者的利益 C、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无补偿的影响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劳动 2.劳动力 3.剩余价值 4.必要劳动时间 5.剩余劳动时间 6.不变资本 7.可变资本 8.剩余价值率 9.绝对剩余价值 10.相对剩余价值 11.超额剩余价值 12.工资 13.计时工资 14.计件工资 15.名义工资 16.实际工资 二、单项选择题 1.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 ①生产资料②劳动资料 ③劳动力④货币 2.资本的本质在于它是() ①资本家手中的纸币②资本家手中的生产资料 ③价值的代表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体现 3.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剩余价值() ①不能从流通中产生②能从流通中产生 ③不能离开流通产生④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而产生 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①货币是一般等价物②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③劳动力成为商品④资本主义市场已经形成 5.劳动力转化为资本是因为() ①它具有使用价值②它是为别人提供的使用价值 ③它耗费了人类劳动④这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生产关系 6.促使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 ①降低劳动的价值②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③获取绝对剩余价值④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7.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 ①个别资本家首先改进技术的结果 ②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③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时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④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8.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①绝对延长工作日②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③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结果④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9.资本主义工作日是指() ①工人全部必要劳动时间的总和 ②工人全部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 ③工人全部必要劳动时间和全部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 ④工人生产全部剩余价值和剩余产品的时间总和 10.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是() ①生产力决定论②劳动价值论 ③剩余价值论④人口论 11.二战后,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主要是靠() ①延长劳动时间②提高劳动强度 ③压低工人工资④提高劳动生产率 12.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 ①工人的必要劳动②工人的剩余劳动 ③绝对价值④相对剩余价值 1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①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②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③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④工人必要劳动过程和剩余劳动过程的统一 14.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的C是() ①工人具体劳动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 ②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③工人劳动新创造的价值 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 15.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 ①不变资本的比率②可变资本的比率 ③预付总资本的比率④所费资本的比率 16.机器的出现说明了() ①剩余价值不再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 ②机器人能比雇佣工人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 ③机器人和雇佣工人共同创造剩余价值 ④雇佣工人的生产效率能够提高,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 17.假定工人劳动力日价值为6元,每小时劳动创造价值为1元,工作日为12小时,当劳动力日价值下降为3元时,剩余价值率的变化是() ①从100%下降至50% ②从100%上升至200% ③从100%上升至300% ④从100%上升至400% 1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①工人劳动的报酬②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③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④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19.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①供求规律②价值规律 ③竞争规律④剩余价值规律 20.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

什么是外部性,举例说明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

什么是外部性,举例说明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 将心圆周率09-03-24 什么是外部性,举例说明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什么是外部性,举例说明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经济收藏分享回答回答(3) jiaying1025 2009-03-24 10:01:22 外部性指由于市场活动而给无辜的第三方造成的成本。或者换种说法:外部性就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组织和个人)从事经济活动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也即行为举动与行为后果的不一致性。 外部性又可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或外差效应,指的是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对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强加了成本或赋予利益的情况。 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两种,所谓外部经济就是:某人或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该人或者该企业却不能由此得到补偿。所谓外部不经济就是:某人或者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人带来损害,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必为这种损害进行补偿。 关注经济的外部性 经济外部性是经济主体(包括厂商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

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萨氏定义:“当生产或消费对其他人产生附带的成本或效益时,外部经济效果便产生了;也就是说,成本或收益附加于他人身上,而产生这种影响的人并没有因此而付出代价或报酬;更为确切的说,外部经济效果是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并没有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 从定义中可以得到以下理解: 1.外部性是一种人为的活动 2.外部性应该是在某项活动的主要目的以外派生出来的影响 3.外部性包括对生态环境等与社会福利有关的一切生物或非生物影响 外部性的存在造成社会脱离最有效的成产状态,使市场经济体制不能很好的实现其优化资源配置的基本功能。 解决外部性的基本思路: 让外部性内部化,即通过制度安排经济主体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收益或社会成本,转为私人收益或私人成本,是技术上的外部性转为金钱上的外部性,在某种程度上强制实现原来并不存在的货币转让。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doc

上编 始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P11)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即社会的生产方式,不仅包括社会生产力,而且包括社会生产关系。 2、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即经济规律。 3、什么叫经济规律?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质?与自然规律相比较,经济规律有何特征? 经济规律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条件的产物。一,经济规律都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并随其不断地发展、变化。

二,人们不能自由的选择经济条件,也就不能随意的穿凿、改造和消灭经济规律。 三,经济规律带有强制性,违反它将会受到惩罚。 四,经济规律是客观的,并不代表人们在经济规律前是无能为力的。 经济规律的特征: 一,大多数经济规律不是长久不变的;二,在阶级社会中发现和利用经济规律具有阶级背景; 三,经济规律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使人们所进行的经济活动的规律,是人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的规律。 第一章商品和货币(P42) 1、什么叫价值?怎样理解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价值是商品

所特有的属性。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人类劳动才表现为价值,所以,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 2、劳动二重性学说★ 商品的二重属性指的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从一方面看,一切劳动是人类劳动力在胜利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 从另一方面看,一切劳动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意义: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创立的,在经济学说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造。这一学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称之为“理解政治经济学全部问题的枢纽”。 1.它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基础。

《网络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网络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 《网络经济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是网络营销、电商运营等课程的基础。本课程主要侧重于数字产品、网络外部性、策略管理、政策制定和政府管制等理论研究,同时包括网络产业本身的投资、经营与管理,以及以网络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的深层次研究。网络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活动的现实,也是继工业经济时代之后的发展趋势,因此掌握网络经济理论,指导网络经济活动,并在实践中提升理论已成为客观必要。 三、教学目标和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堂讲解与案例分析的手段,使学生掌握网络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网络外部性、网络经济新经济特征、标准和兼容、企业竞争策略、网络经济下的市场结构和公共政策等方面相关知识。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在网络经济中涌现出来的不同于传统经济的一些新的现象、规律、趋势以及特点;全面系统地掌握网络经济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 四、教学要求 《网络经济学》是一门以经济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为基础,研究网络经济活动及其规律性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教学既要重视网络经济理论,更要突出它的应用性,为企业的经营

管理服务;教学贯彻启发式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引用近几年来网络企业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适当安排课堂讨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五、课程学时安排 六、主要内容 第一章导论(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网络经济的产生原因;理解网络经济的基本内涵、特点;掌握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关系;初步了解网络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网络经济学的研究背景 内容:新经济辨析;网络经济;注意力经济 重点讲授:网络经济的定义 第二节网络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及特点 内容:网络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关系;网络经济学的不同研究方向及其成果;网络经济学的研究特点 重点讲授:网络经济学的不同研究方向及研究特点 第三节网络经济学的发展脉络

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讲义 第三章 外部性理论

第三章环境外部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外部性理论是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一方面,外部性理论揭示了市场经济活动中一些低效率资源配置的根源;另一方面,它又为如何解决环境外部不经济性问题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思路或框架。由于外部性理论总是与市场失灵或市场缺陷相关联,因此本章的内容就不得不放在市场机制这样一个背景下展开分析和讨论。令人欣慰的是,我们面临的虽然是一个从计划经济体制变革过来的混合市场机制,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结构中私有成份的不断上升.一个突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作用的市场经济体制,必将在不远的未来成长发育起来。所以.外部性理论或市场失效问题的分析,不但对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中,更多地采用环境经济手段来改善环境有所帮助,而且对政府在行使宏观调控职能过程中,如何有效地配置资源,提供最佳环境质量物品也将 有所启发。 外部性理论是现代环境经济政策的理论支柱。关于这一主题的文献(包括书籍和论文)很多,但本章并不试图对这些文献资料进行描述,而是针对与环境政策有关的外部性事物进行论述,以使读者清晰地掌握有关环境外部性的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及应用这些理论方法的技巧。本章的内容是这样安排的:首先对更为广义的外部性概念作出定义和分类,然后介绍环境外部性与市场失效以及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在分析环境外部性对资源配置和价格的影响之后.转向探讨解决环境外部不经济性问题的若干方法。 第一节外部性概念及其分类 从经济学理论研究的角度来说,外部性(externality)这个概念直接来源于30年代由庇古创立的旧福利经济学,即在分析边际私人纯产值与边际社会纯产值相背离的条件时提出的。与外部性相对应的另一个概念是内部性(internality),包括内部经济性和内部不经济性。下面将重点对外部性概念作一描述。 一、外部性和外部不经济性概念 (一)举例:河流污染与外部性 在给出外部性和外部不经济性的经济学定义之前,首先来看一个简单的假想例子。说明什么是外部性和外部不经济性。 假设一条小河的流域内只存在一个游乐场和一个纺织厂,并且纺织厂处于河流的上游,而游乐场处于河流的下游,河流的流量很小,其纳污能力或水环境净化容量几乎为零。纺织厂和游乐场都想利用河流水资源,纺织厂把小河作为纳污体,将未经处理的印染废水直接排入河流;游乐场则想利用河水来吸引旅客消闲娱乐(如游泳、垂钓和划船等)。如果这两家企业或公司不由同一个主人或主管单位所有,那么该河流资源的有效利用是不可能的,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1)纺织厂不承担废水处理费用;(2)纺织厂不承担由于它向河流排放废水引起游乐场收入减少的补偿;(3)纺织厂生产的产品消费者不是游乐场;(4)游乐场生产函数中的投入要素除了一般的资本、劳动和土地外,还有取自于河流的水量和水质;(5)河流水资源既不为纺织厂所有,也不为游乐场所有。在这种情况下,游乐场收入减少完全不能反映于纺织厂的生产函数或生产费用或成本核算之中,其结果是纺织厂产量越高,排放废水量越大,河流污染也越严重,游乐场的收入也越少,最后招致娱乐场所的关闭或另寻水源。我们称这种纺织厂给游乐场带来不利影响的现象为外部性,确切地说.这是一种负外部性或外部不经济性。 (二)外部性定义 有关外部性的定义很多。简单地说,外部性就是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