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A肾病最新研究进展
IgA肾病研究最新进展
某些基因多态性可影响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从而与iga肾病的 发生和发展相关。
免疫异常与iga肾病关系探讨
iga免疫复合物沉积
在iga肾病患者体内,可发现iga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的沉 积,引发炎症反应和肾小球损伤。
iga分子结构异常
研究表明,iga肾病患者体内iga分子结构存在异常,如糖基化缺陷 等,导致其易被肾小球系膜细胞摄取并引发炎症。
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格检查,观察是否有贫血、营养不良等体征。
实验室检查在诊断中应用价值
尿液检查
通过尿常规检查可发现血尿、蛋白尿等异常表现。
血液检查
检测患者血清中的IgA水平,以及其他相关免疫指标。
肾活检
肾活检是确诊IgA肾病的金标准,通过病理检查可明确肾脏病变类型 及程度。
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作用
B超检查
早期识别与治疗
一旦出现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早期识别和治疗,避 免感染加重或扩散。
合理用药
根据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合理选择抗生素等药物,避免滥 用或不当使用导致耐药性增加。
06
iga肾病患者生活质量改 善策略
心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
缓解焦虑和压力
心理干预如认知行为疗 法、放松训练等,有助 于减轻iga肾病患者的焦 虑和压力,提高情绪稳 定性。
小球损伤和肾功能下降。
氧化应激反应
03
氧化应激反应在iga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可导致肾小球内皮细
胞损伤和肾功能损害。
03
iga肾病诊断方法研究进 展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症状表现
患者常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典 型症状。
病史采集
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如家族史、感染史等,有 助于辅助诊断。
IgA肾病突破性进展,第一款靶向药被FDA批准上市!
不能!
如果患者的肾功能衰竭是由于大量慢性化病变,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Nefecon不能逆转 这些问题。 5.Nefecon既然是激素,那会有感染、满月脸、水牛背、骨质疏松等激素副作用吗? Nefecon由于是精准释放,有高度聚集性,只有不到10%的布地奈德会进入外周血液循环。 而我们患者既往用的传统激素,口服后很快就会被吸收入血,大部分进入血液循环,因此,全 身副作用会比较多。 Nefecon没有传统激素那么多的副作用,这是它比较大的一个优势。 目前II期和III期临床试验,没有观察到使用Nefecon出现严重感染、体重增加、血压升高、血糖 升高这些激素常见的副作用。
IgA家介绍了,针对IgA肾病的靶向药,TRF-布地奈德的临床试验→全球顶级医 学杂志《柳叶刀》发布IgA肾病最新治疗进展 4年过去了!今天,肾上线要向大家报告一个好消息是: 这款用于IgA肾病的靶向药,被FDA批准上市了! 它的效果好吗?什么时候中国患者能用上...别着急,我们一一为大家解答!
3.Nefecon是所有IgA肾病都能治吗?
不是! Nefecon只是对一部分IgA肾病有效,病情比较活跃的IgA肾病患者。目前II期和III期临床证据表 明,在充分RAS阻断剂基础上,尿蛋白依然控制不下来的患者,Nefecon可以继续降低尿蛋白 30%,稳定肾功能,且没有传统激素的明显副作用。 对于不活动的IgA肾病,疗效不会太好。
7.中国的肾病患者,什么时候能用上Nefecon? 肾上线向该公司的人打听了一下,估计在一年左右时间会在中国上。 想继续了解IgA肾病,快来看看吧↓
激素常见副作用▽
6.Nefecon,是可以停药吗?还是说用一辈子的那种?
IgA肾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普利口服, ̄ 0 g , 5 2m / 共治疗 3 d 个月, 与治疗前相比, 组治疗后尿 2 蛋 白、 A均降 低 , 察组 尿 红细 胞显 著 降低 (< . )治疗 后 , I g 观 P 0 1; 0 观
察 组 尿红 细胞 、 尿蛋 白、 A较对 照 组降 低更 明显 ( <. I g P 0 5 o夏滨 0 祥 等 旧 6 例患 者 随机 分为 两组 , 疗 组 口服 肾络康 浓缩 丸 ( 将 O 治 由 黄 芪 、 子参 、 太 熟地 、 山萸 肉、 丹参 、 七 、 三 防风 、 川牛膝 、 草 、 益母 苍 术 、鱼腥 草组 成 ) ,对 照组采 用 西 医常规 治疗 ,口服 潘生 丁每次 1—0 g每 天 3 ; 0 5m , 次 洛汀新 每 次 1m , 0 g 每天 1 , 次 疗程 为 3 月 。 个 治 疗后 , 治疗组 总有 效率 9%, 照组 7 . %。 0 对 33 3
I g A肾病是一 组具 有共 同免疫 病理 特征 的 肾小球 疾病 ,其 特 征为 I g A或 IA为主 的免 疫球 蛋 白伴 补 体 c 呈 颗粒 状 沉积 于 肾 g 小球 系膜 区或 系膜 区及 毛细血 管壁 , 临床上 以反复 发作 性血 尿 为 主要特 点 , 可伴 有蛋 白尿 , 至 出现 肾病综 合征 , 占原 发性 肾小 甚 约 球 疾病 的 3 %~ 0 0 4 %。 目前 , 医对 本病 尚无有 效 的治疗 方 法 , 西 近 年来, 中医 中药对 本病 治 疗研 究 有 了长 足发 展 , 就 中 医药 治疗 现 I 肾病研 究方法 概括 如下 。 g A 1IA肾病的 中医病名 g IA肾病 是 以 IA或 IA为主 的免 疫球 蛋 白沉 积于 肾小 球 系 g g g 膜 区或 系膜 区及毛 细血管 壁而 命名 ,祖 国医学 中并 无 相关 记载 。 但根 据其 临床 表现 及特 征 , 我们 可 以将它 归 属 于祖 国医学 之 “ 血 证 ” “ 肿” “ 痛” 畴 。 、水 及 腰 范
IgA肾病治疗进展
关于IgA肾病的治疗问题,目前国际上及国内
有多种方案,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以蛋白尿、肾功能的程度作为指标; 一类是根据临床不同的表现作为指标,当然 更多示从不同的药物进行的临床研究,当然 不论是哪一种治疗方案,其共同的具有循证 医学证据的治疗基础都是一致的,即:ACEI、 ARB、降压、调脂抗氧化等。
SlMV★特点
1:同步性 可减少人机对抗的可能,防止 “呼吸重叠”,减少了人机对抗----但是不 允许吸气相呼气,依然能够发生人机对抗, 造成气压伤。
SlMV★特点
特点2:控制性 同步触发的仍是容量控制 通气,再加上患者自主呼吸的潮气量可导致 通气量的增加,仍可导致过度通气。例如, 患者的自主呼吸的潮气量为200ml,设定的呼 吸机SIMV潮气量为600ml,则此时的一次潮 气量可达800ml。 若VT过小 → “空气饥俄” 感
3.同步间歇控制通气(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 SlMV)
★概念:由呼吸机强制通气和自主呼吸组合而成 1)SIMV的触发窗内可以由自主呼吸触发同步的强制通气: 容量控制方式(VCV)或压力控制方式(PCV) 2)若在同步触发窗内无触发,呼吸机即按预置参数自动 给予一次强制通气。 3)在触发窗期外、两次指令通气之间,病人可以自主呼 吸,从而增加分钟通气量。 ---病人决定潮气量和呼吸周 期时间,自主呼吸也可通过辅助自主呼吸得到增强----SIMV+PSV。
SlMV★特点
特点3:自主性 由于自主呼吸的存在,如 设定不当----如VT过小,触发灵敏度数值过大, 将增加呼吸功,导致呼吸肌群的疲劳,表现 为浅而速的通气,此时需降低触发灵敏度数 值,加强呼吸支持水平,使自主呼吸的潮气 量达到6~8ml/kg。
IgA肾病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证 型病 理 改 变 程 度不 同 。陈 香 美等 j 究 发 现 : 脾 气虚 、 研 肺 气
现 代 中 西 医 结 合 杂 志 M o enJ un l fItg ae a io a C ieea dW etr dcn 0 9Ma ,1 ( 3 dr o ra ne rtdTrdt n l hn s n senMe iie2 0 y 8 1 ) o i
・16 ・ 57
抑制剂。
1 1 糖 皮 质 激 素 糖皮 质激 素 不 仅 具 有 抗 炎 特 性 和调 整 炎 .
症 细 胞功 能 , 而且 可 以影 响 肾小 球 微 血 管 动力 , 防止 肾组 织 纤
维 化 。 王海 燕 等 认 为 表 现 为 肾病 综 合 征 的 IA 肾 病 患 者 , g 给予 4 ~6个月 的糖 皮 质激 素 治 疗 可 减 少 蛋 白 尿 。 对 伴 有 新 月 体形 成 的 IA 肾 病 , 皮 质 激 素 疗 法 能 防 止 肾 功 能 恶 化 。 g 糖 内生 肌 酐清 除 率 < 7 L mi 0 m / n的进 展 性 I 肾 病 , 素 治 疗 g A 激 能 有 效 的减 少 尿 蛋 白 和保 持 血 清 肌酐 水 平 - 。意 大 利 进 行 的
嘌呤 和 环孢 菌 素 A等 免疫 抑 制 剂 具 有 保 护 肾 功 能 、 少 尿 蛋 减 白 的作 用 , 。环 磷 酰 胺 、 素 联合 治疗 能 有 效 地 减 缓 IA 肾 激 g 病 的进 展 。 陈香 美 等 采 用 C X静 脉 冲 击 联 合 小 剂 量 泼 尼 T 松 口服 方法 治 疗 无 新 月 体形 成 的 IA 肾病 患 者 2 例 , 果 这 g 1 结 些 患 者 尿蛋 白排 泄 量 明 显 减 少 。 MMF可 以抑 制 内 皮 细 胞 的 增 生和 血 管 的生 成 , 制 黏 附 因子 和炎 症 递 质 的 产 生 , I A 抑 对 g
IgA肾病发病机理的研究新进展
的存在 , 提示 IA在 系膜 区的沉 积可 能通过其 他机 制或 受体 g
而 实现 的 】 。由于 目前 尚无 F a u c/ R的特异性单抗 , 因此不能 验证系膜细胞表 面是否表达 Fa u c/ R分子 , 也不能 结合阻断前
后生物学效应改变 , 因而 F au e/ R在 IA肾病 肾小球损伤 机制 g 中所起 的作 用仍 需进一 步证 实 。近期 , ua等 研 究发 现 Mor TR与 m g 1结合 能 力大 于 pg 。与 沉 积在 肾小球 系膜 区 f IA IA ,
白, 属于免疫球蛋 白超家族 , 以与 Ib 及 IA结 合 , 可 gi g 主要 在 成熟 的 B 淋 巴 细 胞 及 巨 噬 细 胞 表 达 。⑤ 转 铁 蛋 白受 体 ( f/ D 1 成熟的 隅 是一种跨 膜糖蛋 白 , 由 2个亚基组 TR C 7 ) 为 成 的二聚体 , 以哺乳动物细胞 , 所 除成熟 红细胞外都可表达该 受体。既往 研究 发现 , A肾病患 者 MC上 C 8 I g D 9表达 明显增 高。但 近来 L ug 运用 嵌套 式 逆转 录聚合 酶链 反应技 术 , en 等 在 肾小球 系膜细胞上 没有检测 到 F a ( D 9 、 S P 、la eR。 C 8 ) A G R pg
不可逆地进 展 为终 末期 肾病。该病 的发病 机 制 目前 依 然不 清, 治疗上 也无 特异性 的方 案。本文 就 当前 对 IA肾病 的发 g
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1 免 疫 学 机 制
1 1 血清 A的结构异常 : . 血清 IA分为 IA 和 A g g。 两个亚 型 , 中 A 其 占血清 中 IA的 9 % 。IA。 g 0 g 是一种 特殊的糖 蛋 白, 除有 N型糖链骨架外 , 在其重链 的铰链 区有数条 O型低 聚 糖侧链 , 每个 IA 分子 的重链 铰链 区有 1 g。 0个 可能 的 O型低 聚糖侧链 结 合位 点 , 是 形成 IA。 同 糖形 的基 础 。关 于 这 g 不 IA肾病患者 I 子结 构的 异常 , g g 分 A 目前 的研究 重 点集 中在 铰链区糖基化异 常。Sn ao等…将 IA g 。在体 外经 去 唾液 酸化 和( ) 或 去半乳糖化处理后 注入 小 鼠肾动脉 , 肾小球 可发现 在 处理过的 IA g 的广泛 沉 积 , 而未 经 处理 的 IA g 未见 明显 沉 积。在有去半乳糖 化 IA, 积的 肾小球 同时 可见 到炎性 细 g 沉 胞的浸润。提示 IA 分子铰链 区糖基化可能在 IA肾病的发 g, g 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造成这种异常糖 基化 的原 因及其 在肾
IgA肾病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IgA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就iga肾病目前较为公认的关于免疫学发病机制方面的学说、观点及新进展做一综合介绍,iga肾病为一组具有某些共同免疫病理特点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多种机制参与了其发病过程。
【关键词】iga肾病;发病机制;免疫学;综述research of immunology mechanisms ofiganephropathygan wei-zhong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由berger和hinglais于1968年首次提出的一种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又称berger.s病[1]。
既往igan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疾病,大多不进行积极干预。
但是近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亚洲地区本病的患病率最高,占慢性肾炎的20%~40%,且此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壮年,疾病活动20年后,有20%~30%的病人进展到肾衰[2]。
目前对igan的治疗仍定位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雷公藤多甙、w-多不饱和脂肪酸及扁桃体切除术等非特异性治疗。
igan 发病机制是研究热点之一,经过30多年的研究,多数学者同意igan 为一组具有某些共同免疫病理特点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多种机制参与了其发病。
本文就目前较为公认的关于免疫学及遗传学发病机制方面的学说、观点及新进展做一介绍。
1流行病学及遗传学特点igan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域和种族差别,亚洲>欧洲>美洲,黄种人>白人>黑人[3]。
日本有人报道:在活体供肾活检中有16%的供体有系膜iga沉积,这种亚临床“无症状性”的发生率远超出人们的预计[4]。
来自不同国家多个研究中心的研究普遍认为,发病率的高低与生活方式关系密切[5]。
由此提示种族差异可能是的重要因素,而并不完全取决于环境因素。
不同患病群之间疾病进展速度差异较大、彼此间的临床表现有较大差异、发于男性及不同患病群之间疾病进展速度差异大。
IgA肾病发病机制新进展
有研究发现 主要在骨髓基 质细胞和内皮细胞 中表达 , 并调
节造血 干细胞 、 祖细胞迁徙和归巢 子 S D F一1 ( 即: 趋化 因子 C X C L 1 2 ) 也在 I g A N黏膜 组织上 I g A N作 为一种有 明显遗传 因素导致 的免疫调 节异常 的疾 皮 中高表达 , 黏膜组织 中分泌 I s A的记忆 B细胞和浆 细胞等也 病, 目前有许多研究支持其与遗传 因素有关 J 。有观察 发现在 受它 的调 控 , 同时 C X C L 1 2及其 配体分 子 C X C R 4可以 对分 泌 家族 性 I g A N 患 者 中 发 现 共 同 存 在 着 由 于 Ⅳ 型 胶 原 基 因 I s A的记 忆 B细胞和浆细胞在黏膜 的定位 、 活 化等功 能中发挥 ( C O I AA 3 / C O I AA 4 ) 常染色体突变所致的基底膜病变 。另外 着 重要 的作用 , 并能介导分 泌 I g A的记忆 B细胞 和浆细胞 等转 通过对 3 0个 家族成员 的研究 中发 现 I g A N与染 色体 6 q 2 2~ 2 3 移至骨髓 , 由 于记忆 B细胞 和浆 细 胞 是 分布 于 全 身 的 , 所 以 密切相关 J 。实际上对于 I g A N的遗传 因素不单单指某一基 因 C X C L 1 2分子 在 I g A N中的高表达 也说 明机体 中的 多种 因素影
移植肾复发性IgA肾病研究进展
从严格意义上讲 , 复发性 IA g N的诊 断需要具 备移植 前 自 体 肾原发性 I g AN的特征 , 并且在 移植 ’ 肾中再发 相 同的病 理类
型 。但 是 上述 两种 基 本 要 素 在 临 床 实 际 工 作 中 很 难 同 时具 备 。 心 研 究 利 用 移植 ’ 功 后 肾 活 检 、 尿 和 ( ) 白 尿 来 评 估 复 肾失 血 或 蛋
因为大多数患者就 诊时 已经进 入 E R 并无原 发病 的组织病 发性 IAN 患 者 临床 相 关 性 l 2 , 。 同 以往 一 些 短 期 随 访 研 S D, g ,8 , ,
前 3年内。这些 研究 表明复发性 I g AN与移植肾失功具有显著
05g d但 通 常 <3 5g d较 少 出 现 上 呼 吸 道 感 染 相 关 性 肉 眼 相关性 , . / , . / , 复发使得失功速度 加快 , 有将 近 1 %的患 者因复 发 出 3 血 尿 J 3。组 织 学 上 , 主要 为 系 膜 增 生 性 肾 小 球 肾 炎 表 现 , 不 现 移 植 肾 失 功 , 5 患 者 因 复 发 导 致 移 植 肾 丢 失 。 同 时 发 而 约 %
1 诊 断 及 临 床 特 点
6 .% 和 4 . % , 显 低 于 非 I 88 04 明 g AN 移 植 人 群 的 8 . % 和 07 6 .%。 77 同样 ,etox等 J 顾 性 研 究 了 8 5例 各 种 病 因 所 Br u h 回 9
家族性IgA肾病研究进展
患者 肾脏病理可表现 为 F G , 主要是 因为 肾活检 确诊时患 S S这
1 Fg N的遗传特征及诊 断线 索 IA
者 肾功能 已经受损所致 , 并且当该类患者行 肾移植术后再行 肾
活 检 时 肾脏 病 理 可 表 现 为典 型 的 IA 改变 J gN 。
4 预 后
病 后 1 内 出现 肾衰 竭 l 4, 导 致 终 末 期 5年 2 ]是 - 肾病 ( S D) 主 王海燕教 授 曾 经对 北 京 大 学 肾脏 病 研 究 所 1 ER 的 3年 中确 诊 的
要原因l6。尤其是在亚洲 , AN的发病率约 占原发性 。 5] , I g 小球 7 7例I 7 g AN患者进行 回顾性 家族史调 查 , 研究 的调查 结果 该 疾病 的 4 %以上_ , 中约有 2 %~5 %的患 者最终发展 至 为 8 7 0 7其 J 0 0 . %的 IA g N呈家族聚集发病 l 1 。
目前 国际 上 对 于 Fg IAN定 义 通 常 如 下 【 j家 族 史 调 查 观察随访 , 中 3 ¨ : 其 9例为 意大利 的 1 9个 Fg IAN家 系成员 , 另
3 以上 , 代 所有家庭 成员均需 经 尿检筛查 , 据家族 成员 肾活 2 根 5例为散发 的 IA g N患者 。在 观察期 问, 每年 都会对 这 6 4例 检和尿 检 筛 查 结 果 分 为 以下 4种 情 况 : 1 可 以 明 确 诊 断 观察对象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 。结果发现, IAN患者与散发 () Fg Fg N : IA 的 除患者之外 , 至少另 一有血缘 关 系的家庭 成员 经 肾 性 IA g N患者相 比较而言 , 两者最终发 生 E R S D的 比例分别为 活检证实为 IA ( ) 似可能 的Hg N: g N;2 疑 A 患者 家庭 成员 中 已 6 %和 8 肌酐上升两倍 的发生率分别为 6 %和 1%, 年的 4 %, 5 1 加 有人发展至 E R S D并行透析或 肾移植等肾脏替代治疗 , 其他成 肾存活率分别为 4 %和 9 %。20 1 4 0 6年加拿大学者l ] 65例 1对 8 7
IgA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IgA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就IgA肾病目前较为公认的关于免疫学发病机制方面的学说、观点及新进展做一综合介绍,IgA肾病为一组具有某些共同免疫病理特点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多种机制参与了其发病过程。
【关键词】IgA肾病;发病机制;免疫学;综述Research of immunology mechanisms ofIgAnephropathyGAN Wei-zhong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由Berger和Hinglais于1968年首次提出的一种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又称Berger.s病[1]。
既往IgAN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疾病,大多不进行积极干预。
但是近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亚洲地区本病的患病率最高,占慢性肾炎的20%~40%,且此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壮年,疾病活动20年后,有20%~30%的病人进展到肾衰[2]。
目前对IgAN的治疗仍定位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雷公藤多甙、w-多不饱和脂肪酸及扁桃体切除术等非特异性治疗。
IgAN发病机制是研究热点之一,经过30多年的研究,多数学者同意IgAN为一组具有某些共同免疫病理特点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多种机制参与了其发病。
本文就目前较为公认的关于免疫学及遗传学发病机制方面的学说、观点及新进展做一介绍。
1流行病学及遗传学特点IgAN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域和种族差别,亚洲>欧洲>美洲,黄种人>白人>黑人[3]。
日本有人报道:在活体供肾活检中有16%的供体有系膜IgA沉积,这种亚临床“无症状性”的发生率远超出人们的预计[4]。
来自不同国家多个研究中心的研究普遍认为,发病率的高低与生活方式关系密切[5]。
由此提示种族差异可能是的重要因素,而并不完全取决于环境因素。
不同患病群之间疾病进展速度差异较大、彼此间的临床表现有较大差异、发于男性及不同患病群之间疾病进展速度差异大。
IgA肾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 泸 州 医学 院 附 属 医 院 肾病 内科 , 四川 泸 州 6 4 6 0 0 0 )
【 摘 要】 I g A 肾病 是 以免 疫 病 理 为 特 征 的 肾小球 疾病 。其 中 医 药的 治疗 在 近 年研 究较 多。 目前 对 I g A 肾病 的 病 因
+I g M和 I g A+I g G +I g M+C 3沉 积 者 多 见 于 脾 肾 阳 虚 型 , 对
未完全 阐明 , 西 医 尚无理 想 的治 疗方 法 。本病 属 中医学 “ 尿
血” 、 “ 虚损 ” 、 “ 腰痛 ’ 、 “ 水 肿” 等 范 畴 。 现 将 近 年 有 关 中 医 药 治 疗I g A 肾病 的研 究 进 展 综 述 如 下 。
2 中 医对 I g A 肾 病 的 症候 学 中 医症 候 及 其 客 观 化 指 标 有
了 大 量 的研 究 , 为 揭示 疾病 的本 质提 供 了参 考 。 罗 月 中教 授 [ g ] 认为 I g A 肾病 主要 分 为 风 邪 外 袭 证 、 下焦湿热证 、 阴虚 内 热 证 、
I g A 肾病( I g A n e p h r o p a t h y , I g AN) 是 一种复杂 的 、 免 疫 相
关性 的 、 以 I g A 或以 I g A为主 的、 免 疫 复 合 物 在 肾 小 球 沉 积 并 伴有 各 种 病 理 损 伤 的 肾 小 球 肾炎 , 也称 B e r g e r 病( B e r g e ( s d i s - e a s e ) [ 1 ] 。I g A 肾 病 在 我 国 占原 发 性 肾 小 球 疾 病 的 3 O ~
病机 , 辩证 分型 、 分期 治疗、 专 方 专 药 治 疗 实验研 究 已取 得 了一 定成 果 。但 各 医 家 多根 据 自 己的 经 验进 行 组 方 用 药 , 缺 乏 统一的辨证标准 , 虽然 有 疗 效 , 但 辨 证 分 型 的客 观 性 、 精 确性 不 够 , 影 响 疗 效 的 可 比性 。如 何 解 决 这 些 问题 , 这 对 于进 一
IgA肾病的治疗研究新进展
IgA肾病的治疗研究新进展摘要:IgA肾病引起临床特征具有多样性,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缺乏特效的根治方式,而且很多治疗方案当前仍然存在较大争议。
目前来看,很多治疗多集中于减少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免疫炎性反应和减少IgA在系膜的沉积,在治疗方案选择上,主要以预防并发症为主。
本文重点综述了近年来针对IgA肾病治疗的进展,因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IgA肾病;治疗;肾小球;尿蛋白IgA肾病是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十分常见,在相关研究中,此病作为良性疾病[1]。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此病在治疗过程中并不乐观,很多患者在发病20年后会出现肾功能衰竭,而且成人的预后相对较差,所以对于本病的治疗应当重点展开讨论,对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
1反复发作肉眼血尿这种发作通常在黏膜炎症,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发生针对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同时有肉眼血尿的IgA肾病,患者通常可以考虑扁桃体切除术,往往能在短时间内减少肉眼血尿的发作,甚至能够降低蛋白尿、尿以及终末期肾衰竭的发生率。
另外在其他学者的研究中证明,若选择扁桃体切除术时,通常对IgA肾病患者无明显帮助[2]。
因此在大量研究中也指出,扁桃体切除并不能使患者的肾功能长期维持,而且当前尚无特定方式可以减轻发作,针对此情况的诊断治疗通常是加强对尿蛋白的监测。
2缓慢进展的IgA肾病此病在确诊后很多患者通常会伴随肾功能进行性损害,最典型的症状便为高血压、蛋白尿或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对于此病而言,进展通常很慢,也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随访并进行大样本的研究,方能评价新的治疗策略[3]。
然而很多有关进行性IgA肾病公开发表的研究,人员缺乏全面的观察,所以在制定治疗对策方面没有确定的结论。
对于此类患者而言,如何选择特异性的治疗甚至存在较大的争议性。
3严格控制血压目前针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者选择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研究,在选择此类药物用于IgA肾病患者的治疗中,不仅仅可以作为抗炎药物使用,同时药物也能够减轻蛋白尿,对于肾功能有着一定的保护作用,并延缓肾衰竭和肾脏损伤的进程。
IgA肾病研究最新进展
MMF在IgA肾病中的作用:RCT
Tang S 等选择了40名持续性蛋白尿(1g/d)、 使用ACEI或者ARB了的 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 组,一组给与MMF治疗24周,另一组继续原有的 治疗。以尿蛋白减少50%或者超过原有水平作为 终点。72周以后,MMF组平均尿蛋白是原有的 62.0+/-7.7%(P=0.003),而对照组为原有 120.5+/-14.1%(P=0.351)。并观察到MMF组 中血浆蛋白增加,而血IgA 水平下降。
扁桃体摘除在IgA肾病中的作用
Xie Y等回顾了118名诊断为原发性IgA 肾病 的患者,其中48名接受了扁桃体摘除手术。以被 诊断为IgA肾病为起点,需要透析为终点。平均观 察了48-326月。在其他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 10.4%的摘除术后的病人和25.7%的未手术的病 人达到了终点,240月时,肾脏存活率在摘除术后 的病人和未手术的病人中分别为89.6%和63.7%, 有显著的差异。在多因素分析中,扁桃体摘除对 预后有显著的影响。从长期深存活率看,扁桃体 摘除对IgA肾病患者有益。 Kidney Int (2003)
IgA1的结构:
发病中起关键的作用 IgA1有一个铰 链区,在重链的 第一和第二不变 区之间,是一个 富含脯氨酸、丝 氨酸、苏氨酸并 有三到五个O-糖 链。正常人IgA1 铰链区的 O-糖链 组成是多样化的。 以半乳糖-N-乙酰 氨基半乳糖的单 体或者二糖多见。
IgA1分子中特异性的糖链在IgA肾病
是IgA肾病发病机制中的始动事件。
• 体外试验已经证实,IgA1免疫复合物可以刺激促
炎症因子(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生长因子) 的产生,而后者进一步诱导系膜细胞增殖或细胞 外基质的产生。 体内试验表明,尿IL-6、小管和间质表达的ICAM1、肾内的促炎症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都与肾脏损 害相关,并有预测其发展的价值。 激动的系膜细胞能够影响肾小球其他细胞。
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研究进展
1 病 因病 机 I g A 肾病 可 归 属 于 中医 学 的 “ 血 症” 、 “ 溺血 ” 、 “ 尿血 ” 、 “ 水
肿” 、 “ 瘀 血” 、 “ 腰痛” 等病 痱 范 围。 目前 大 多数 医家 认 为本病 发病 总体 上 多 为本 虚 标实 。 本 虚是 以脾 ( 肺) 肾阴虚 和 气 阴亏 虚为 主 ; 标实 则 多 为体 虚 外感 湿热 、 疫 毒之 邪 而诱 发或 加 重 , 导 致热 毒 内 蕴、 血瘀 血 溢 。 其 病 位主 要 在 肾 , 多涉 及 肺 、 脾、 肝 诸 脏器 。 孙 伟 认为, 慢 性 肾 脏病 的 发病 机 制应 以 ’ 肾虚 湿瘀 立论 , 肾虚 以肾气 虚 为主, 湿 为湿 热之 邪 , 瘀 为瘀 血 。 。 肾虚 为发 病之 根 , 湿热 为 进展 之 基, 瘀血 为疾 病 之果 ; 金 劲 松 总结 邵朗 弟 经验 认为 , 本 病 的 发生 多 禀 赋 不 足 , 久 病 体虚 , 脏 腑虚 弱或 饮 食不 节 , 内伤 七情 , 劳 倦 伤肾 , 均可 导 致 正气 亏虚 , 肺 脾 肾功 能失 调 , 感 受六 淫而 发病 。 临 床 辨证 施 治应 辨 明虚 损病 位 在 于肺 肾与 脾 ’ 肾的 不 同。 方 敬 爱 认 为I g A 肾病 的主 要病 变 脏腑 在 于脾 肾 ,常见 临床 证 候 乃气 阴两 虚, 主 要病 理 产物 为 湿热 血瘀 , 多 见诱 发 因素 为 风热 外 袭 。病 机 为木 虚 标 实 、 虚实夹杂 , 本 虚 以脾 肾两 亏 、 气虚 、 阴虚 、 气 阴两 虚 为主, 其 巾脾 肾气 虚 是 I g A肾病 发病 的 内在病 理 基础 。余 秉 治 认为 , I g A 肾病 总 以正 虚 为 , 气 阴 两虚 为 最 常见 的 类 型 。邪 实 之 中, 以 热 、 湿热、 瘀 血 等 为常 见 , 演 变 过 程往 往 因实 致 虚 。 而 在 虚 的基 础上 义 夹杂 邪 实 。 王 少华 t 6 ] 等将 I g A 肾病 辨 证 分为 5 大 证 型: 风 热上 扰 、 湿热下注、 气 阴两 虚 、 阴 虚 内热 、 脾 肾气 虚 、 瘀 血 阻 络 。其 中 以脾 。 肾气 虚 、 阴 虚 内热 、 气 阴两虚 最 常见 。 2 分 型 证治 杜治 锋 【 将9 2 例 患者 依 据其 肾穿 病 理结 果 和临 床 表 现 , 分 为气 阴两 虚 、 脉络瘀阻型 , 以 小蓟 饮 子 、 生 地 四 物汤 化 裁 组 方 ; 脾 肾 气点 、 『 - 发浊 内 留型 ,自拟 方 : 黄芪 3 0 — 6 0 g , 党参 、 茯苓 、 生地 黄、 韦各 1 5 g , 白术 、 山茱 萸 、 牡 丹 皮各 1 2 g , 生 益揖 草 2 O 一 3 0 g , 前草 、 大腹皮 、 葶苈子各 1 2 g ; 肾气亏虚 、 焦疏泄不利型 , 方 柴 苓 汤合 大黄 附子汤 化裁 。 张佩 青【 { ; 】 把I 肾病 辨证 为风 热蕴 结证 、 肾 阴虚 证 、 ’ 肾阴虚 挟 风热 蕴结 证 。风 热 蕴结 证 常 发生 在外 感 发 热 之后 , 治 以清 热 解 毒 、 疏 散风 热 , 药用 生 地 黄 、 黄芩 、 金 银
IgA肾病靶向新药的研究进展
IgA肾病靶向新药的研究进展
陈娴;吕继成
【期刊名称】《临床内科杂志》
【年(卷),期】2024(41)1
【摘要】IgA肾病是引起我国青年人肾衰竭最常见的病因,在过去五十多年的时间内缺乏特异性治疗措施,临床主要以支持治疗及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然而患者整体预后改善非常有限。
在过去的数年,临床基于IgA肾病发病机制研发的特异性靶向新药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该病也正在经历从传统的免疫抑制治疗时代进入基于发病机制的靶向治疗新时代转变,这些新药的研发有望大幅度减少IgA肾病未来发生肾衰竭的风险。
本文将逐一综述这些新药的研究进展。
【总页数】4页(P13-16)
【作者】陈娴;吕继成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肾脏病研究所;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肾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2.3
【相关文献】
1.micro-RNA调控低糖基化IgA1形成在IgA肾病中研究进展
2.IgA肾病患者肾小球系膜区沉积的IgA1来源的研究进展
3.IgA肾病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4.基于肠-肾轴机制对IgA肾病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5.IgA肾病补体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IgA肾病靶向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
IgA肾病靶向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刘春花,杨定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武汉430060摘要:随着对IgA肾病自身免疫发病机制的不断认识,在传统支持治疗及免疫抑制治疗的基础上,针对发病机制的靶向治疗药物不断出现,包括黏膜免疫、补体活化、T细胞依赖或非T细胞依赖B细胞活化机制等。
IgA肾病与黏膜免疫的异常激活和慢性炎症状态关系密切,尤其是扁桃体和肠黏膜免疫系统,其可通过黏膜表面微生物群改变、异常免疫应答、基因易感性等途径介导IgA肾病的发生。
而作为IgA肾病发病驱动因素的半乳糖缺乏IgA1则是由黏膜B细胞产生的,该过程是由黏膜感染通过T细胞依赖性或非T细胞依赖机制诱导的。
此外,在IgA肾病患者肾活检标本中发现C3、C4d、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和C5b-9沉积在系膜区,而C1q的普遍缺失也证实了补体替代途径和凝集素途径参与IgA肾病。
目前相关研究已经针对这些发病机制中重要的信号通路及关键分子进行深入探索,从而为IgA肾病的靶向治疗提供新视角。
关键词:靶向治疗药物;肠黏膜免疫;B细胞;Toll样受体;补体系统;IgA肾病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14.025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14-0101-05IgA肾病是以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为病理特征的肾小球疾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也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20%~40%的IgA肾病患者在确诊后10~20年内会进展为终末期肾病,需要肾脏替代治疗,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IgA肾病预后不佳,因此需要有效精准的治疗来延缓疾病进展;但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因此缺乏对因性治疗方案,现阶段主要以降低尿蛋白、控制血压及延缓疾病进展为主,治疗效果有限。
随着对IgA肾病自身免疫发病机制的不断认识,在传统支持治疗及免疫抑制治疗的基础上,针对发病机制的靶向治疗药物不断出现,包括黏膜免疫、补体活化、T细胞依赖或非T细胞依赖B 细胞活化机制等方面,为IgA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IgA肾病的治疗现状与进展
1 肾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7 5 %) 0a 9% 3 ,糖皮 规治 疗 。 激素具有显著降低 蛋 白尿 和防止 肾功 能恶 化的作用。 2 2 硫 唑 嘌 呤 ( Z A del等 应 用 A A加 强 . A A) n ro i Z Szk 等 的观察 发现 ,尿蛋 白 0 5~ . d 的 的松 治 疗 1 uu i . 20g・ 0例 儿 童 IA 肾病 患 者 ,持 续 1a 随访 g , I g A肾病患者 ,在开始接受糖皮质 激素治疗时 ,尿蛋 9~ 0m ,蛋 白尿 显 著减 少 ,7例 重 复 肾活检 示 活 动 9 o 白较 少 ,系膜 增 生较 轻 ,随后 蛋 白尿 大 多 消 失 。 肾功 积分减少 ,基底膜 I g A沉积减少 ,新 月体部分 减少 ,
有关激素治疗 I g A肾病的报道较 多 ,但结论 相差 较大 。可能是 因为 I g A肾病 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分型不 同的关系。Pz 等 评 价 8 例 I oz i 6 g A肾病患者接受糖 皮质激 素治 疗 6 m O后 的 长期 效果 ,糖 皮质 激 素组
明 C X和小剂量糖 皮质激素在进展型 I T g A肾病 患者 的肾功能保 护方 面是 有效 的。由于 I g X肾病 进展缓 慢 ,而 C X副作 用较 大 ,故难 以作为 I T g A肾病 的常
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 I g A肾病表现为 肾病综合征 和肾功能减退 ,尤其病 理有较 多新月体 形成 和硬化 者 ,但其应用一直存在争议 ,主要是对治疗结果 和不
良反 应 的顾虑 。有 关研 究 发 现 ,免 疫 抑 制 剂 能延 缓 进
缩 、间质纤维化、小动脉透明变性 ,其 中肾组织呈中 重度改变者需停用 G A y 。另有研究表 明本品降蛋 白尿 作用常为一过 性 ,停 药后常不 能巩 固。使 用 G A应 y
IgA肾病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IgA肾病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曾赏;周绪杰
【期刊名称】《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年(卷),期】2024(21)1
【摘要】IgA肾病是全世界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病之一。
种族和地区差异以及家族聚集支持遗传因素在IgA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从早期的连锁分析、候选基因关联分析,到最近的大型国际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逐渐确定了IgA肾病的多个易感基因,为了解IgA肾病致病机制和诊疗提供了重要线索。
随着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研究样本量的扩大、遗传分析方法的提高,多组学和实验技术的发展,会揭示更多的IgA肾病的相关易感基因(包括一些低频、罕见变异),进一步阐明致病变异的分子机制,并有望推动IgAN的预防和精准治疗。
【总页数】6页(P13-18)
【作者】曾赏;周绪杰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2.6
【相关文献】
1.表观遗传学与IgA肾病的研究进展
2.IgA肾病的遗传学和免疫生物学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3.IgA肾病遗传学的研究进展
4.IgA肾病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5.IgA肾病发病机制: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gA肾病的最新诊疗进展
IgA肾病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最常见的类型。
医学上一直没有找到IGA肾病的特异性治疗方法。
令人惊喜的是,来自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专门针对IgA肾病的靶向性治疗。
并于2017年3月28日,将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全球最好的医学杂志之一----《The Lancet》(《柳叶刀》)上。
1、先来了解一下IgA肾病的发病机制
以下是IgA肾病的机制研究,肾友小伙伴们可能会看不懂,没关系,看结论就好。
目前已有证据表明,IgA肾病与粘膜免疫系统有关。
IgA肾病患者,Peyer’s 淋巴结的B淋巴细胞可产生半乳糖缺乏的IgA1,它们在循环系统中,可形成大量的免疫复合物。
这些免疫复合物可以使得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释放炎症介质,从而导致蛋白尿、肾小球纤维化等,最终使肾小球失去功能。
根据发病机制表明,如果我们能特异性抑制粘膜B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那么我们可以减少半乳糖缺乏的IgA1产生,从而减少随后的肾脏病理改变,减少肾脏尿蛋白排泄!
一种新型口服的靶向释放药-布地奈德(TRF-布地奈德)被生产,这个药可以在回肠末端靶向释放,能够高度聚集在Peyer’s 淋巴结部位,从而阻止B淋巴细胞活化产生IgA。
因为它的高度聚集性,只有不到10%的布地奈德会进入外周循环。
好了,了解了IgA肾病的治疗大背景以及IgA肾病的发病机制,和新药TRF-布地奈德的一些介绍,我们来看看研究人员是具体如何做的?
2、试验过程及结论
该试验横跨了欧洲10个国家,共计62个肾脏病医院。
最终纳入150例肾穿刺活检确诊为IgA肾病的患者,年纪均大于18岁,男性和女性患者都有。
这些患者虽然经过了充分的RAS阻断剂治疗,但仍然表现为持续蛋白尿,尿蛋白肌酐比均大于0.5g/g或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
0.75g/24小时(这个水平的蛋白尿被认为是会加速肾病进展),他们所有的人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均大于45ml/min/1.73m2。
入组后,所有患者继续使用RAS阻断剂,将他们按1: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患者给予TRF-布地奈德16mg/天,第二组患者给予TRF-布地奈德8mg/天,第三组患者给予安慰剂。
每天给药1次,早餐前1小时服用。
共治疗9个月,随访3个月。
治疗的结果是,使用TRF-布地奈德16mg/天、TRF-布地奈德8mg/天的患者,蛋白尿整体较基线水平明显下降(16mg那一组蛋白尿水平比基线下降27.3%,8mg组蛋白尿水平比基线下降21.5%),而安慰剂组蛋白尿下降不明显或略有增加。
在RAS阻断剂不能更好降低尿蛋白情况下,TRF-布地奈德(16mg组)减少了将近30%的尿蛋白排泄,而从一些荟萃分析中显示,蛋白尿排泄减少30%,能使肾衰竭风险下降32%。
而且,这三组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显示了TRF-布地奈德良好的耐受性。
在该试验中,没有观察到使用布地奈德组出现体重增加、血压升高、糖化血红蛋白升高这些激素常见的副作用。
9个月的TRF-布地奈德治疗组,能够使得有进展风险的IgA肾病患者降低尿蛋白、稳定肾小球滤过率。
这个试验是目前最大的IgA肾病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之一,目前已是临床2b期。
一般来说,一个实验通过3期临床后即可面向市场使用,TRF-布地奈德很有可能成为第一个IgA肾病治疗领域的特异性治疗药物!
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