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六大到十八大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快字当头”到“好字当先”

----从十六大到十八大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从2002年的党的十六大召开到今年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增长年均增10.7%,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同期的3.9%;经济总量占世界份额由4.4%提高到10%左右,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国采取了什么经济措施呢?

(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产能过剩

很多地方政府出现了片面追求GDP的情况,如:钢铁从2009价格持续低迷,而其产量去不见减少,这是因为当地政府可以从中取得税收,从而增加当地的GDP。再如房地产,有些地区出现了许多盖房后没人住的情况,很多楼房甚至建到一半停工,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

2.对外依存度上升

(1)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失衡。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经济增长主要靠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三驾马车”拉动,但投资需求只不过是中间需求,只有消费需求才是最终需求,消费需求的扩大才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源动力。消费需求不足,制约了经济发展。

(2)外贸的依存度偏高。2001-2004年,我国外贸依存度上升很快,分别是43.50%、48.85%、60.11%和69.96%。虽然外贸依存度提高对我国经济增长、就业率提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着不容忽视的贡献,但过高的外贸依存度会增加我国的贸易摩擦频度,加大经

济发展风险。

3.产业发展不平衡

制造业也就是我们说的第二产业高速发展,公共交通、卫生医疗、教育、环境、公共服务设施等服务业部门成为经济增长的木桶短板。

我国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偏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而当今国家发达的标志之一是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会影响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配置,降低经济发展效率。

4.收入差距拉大

基尼系数0.4是警戒线,中国在2010年就已经达到了这个警戒线,但是到现在没有公布基尼系数。

收入差距分为地域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以及个人收入差距等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工平均工资从1978年的615元增加到2005年的18364元,增长了28.86倍。行业最高工资与最低工资的差距从458元扩大到32249元,扩大了69.41倍。职工平均工资最低行业与最高行业的比值从1:2.17扩大到1:4.88。而国际上公认行业间收入差距超过3倍需要加以调控。

5.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环境压力日趋增大。

我国虽总体资源丰富但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相对匾乏,约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我国自然资源承载能力脆弱,却长期维持着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和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我国单位GDP产出的耗能率,经常要超过发达国家若干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以付出沉重的资源能源代价换取的。同时,我国废弃物排放水平也高于发达国家,这使得空气污染、水污染形势十分严峻,在一些地区己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此外,我国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也很严重。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造成了突出的资源和能源浪费、生态失衡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瓶颈。

(二)采取的措施及成就

一、坚持扩大国内需求.

首先是扩大内需,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2年的92.4%提高到104.1%,外需贡献率则由2002年的7.6%转为负4.1%。尤其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内需的强劲增长有效弥补了外需的不足,对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二、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的目标,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三次产业趋向协同发展。2003-2011年,第一产业年均增长4.6%,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1.9%,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1.1%,均保持较快发展态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

带动转变。从三次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明显下降,从2002年的13.7%下降到2011年的10.1%,下降了3.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2002年的44.8%提高到2011年的46.8%,提高了2.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2年的41.5%提高到2011年的43.1%,提高1.6个百分点。

三、扎实推进科技创新

努力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逐步摆脱经济发展对资源消耗和环境投入的过度依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实施科技、教育、人才三项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科技投入持续增加,科技发展成果丰硕。2011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8687亿元,比2002年增长5.7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07%上升到1.84%。2011年,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288.3万人年,比2002年增长1.8倍。技术市场成交额4764亿元,比2002年增长4.4倍。重要科学前沿和战略必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研制成功,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亩产突破900公斤,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创下了7062米的下潜纪录,嫦娥一号、二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神舟九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特别是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九号飞船顺利载人

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进展。

四、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

为抑制高耗能行业盲目扩张,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对高耗能行业中淘汰类、限制类企业实行差别电价,并不断提高加价标准。出台支持节能的税收优惠政策,对贷款实行差别定价,严控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信贷投入,加大对环保企业和项目的信贷支持,改善环保领域的直接融资服务,大幅增加对节能减排的投入。

●五、城市化水平得到提高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2002年增长1.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2002年增长1.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1%。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速超过1979—2011年7.4%的年均增速,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收入持续增长,吃穿住用等均有了很大改善,日子越过越好,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增长。

●六、注重改善民生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出台了多项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框架日益健全。城镇居民养老、医疗等各项保障都有所加强,农村居民的各项保障也逐步纳入了社会保障体系中。 2011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