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美学》 教学大纲复习过程
音乐美学讲义
![音乐美学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87a8e4669b6648d7c1c7467f.png)
四个课程教学要点
一、本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本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二、讲授本课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为什么要求学生学习这门课? 三、为什么要求学生学习这门课? 四、本门课的教学要求和学习方法
音乐美学
相关课程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音乐各学科理论基础》 《音乐各学科理论基础》 中外音乐史》 《中外音乐史》 中外音乐作品欣赏》 《中外音乐作品欣赏》 哲学基础知识》 《哲学基础知识》等等
音乐美学
主讲教师 西华大学艺术学院
王德芳副教授
开篇的话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使学生总体上把握教材的结构和 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 主要内容 , 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意义和 方法 教学重点: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 教学重点: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了解本课 的主要内容 介绍本课的学习目的和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的意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的意义,产 生学习兴趣 教学时间:32学时 教学时间: 学时
第三章
音乐的内容
第一节 音乐内容的基本含义与复杂性 第二节 音乐的形式与其表现内容在人心理中的转换机制
一、某些“符号对应”的表现手法 某些“符号对应” 直觉类比性” 同构联觉” 二、“直觉类比性”与“同构联觉” 三、音乐的基本要素及其组织形式与表现对象之间的对应关系
1.空间、方向——高低 空间、方向 空间 高低 2.程度、幅度 程度、 程度 幅度——强弱 强弱 3.节奏、速度 节奏、 节奏 速度——快慢频率 快慢频率 4.紧张度 紧张度——张弛 紧张度 张弛
思考题:怎样理解音乐材料的现实基础? 思考题:怎样理解音乐材料的现实基础?
第二章
音乐的形式
一、所谓音乐的形式,在此指的是整个音乐构成的外部表现特征。音乐的形式既反映了构成音乐的 所谓音乐的形式,在此指的是整个音乐构成的外部表现特征。 各种基本要素的外部组织关系, 各种基本要素的外部组织关系,同时也反映了音乐自身特殊的内部组织规律及由此而揭示的音乐本 而关于音乐的本质,历来有“自律论” 他律论”音乐美学观点的分歧、争论。 质。而关于音乐的本质,历来有“自律论”和“他律论”音乐美学观点的分歧、争论。 自律论” 认为音乐的本质内容存在于音乐的自身形式之中, “自律论” 认为音乐的本质内容存在于音乐的自身形式之中,不同的音乐作品是以不同的具体形式 来呈现的, 音乐的内容即音乐的形式” 所以, 自律论音乐美学”又称“形式主义音乐美学” 来呈现的,“音乐的内容即音乐的形式”。所以,“自律论音乐美学”又称“形式主义音乐美学”。 其代表人物有【 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 斯特拉文斯基“ 其代表人物有【奥】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俄】斯特拉文斯基“我的音乐什么都没有表 达……【两晋】嵇康《声无哀乐论》。 【两晋】嵇康《声无哀乐论》 他律论”认为音乐的本质内容虽然离不开具体的形式,但是形式只是反映内容的手段和途径。 “他律论”认为音乐的本质内容虽然离不开具体的形式,但是形式只是反映内容的手段和途径。 “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以不免者”(荀子)。凡“他律论”者都认为音乐的本质内容存在于创作 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以不免者” 荀子)。凡 他律论” )。 三度”人群之中,存在于人际(艺术)交流、情感交流及体会,以及情感宣泄和升华之中—— 的“三度”人群之中,存在于人际(艺术)交流、情感交流及体会,以及情感宣泄和升华之中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孟子)。所以“他律论音乐美学”又称其为“情感主义音乐美学”。代表人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孟子)。所以“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孟子)。所以 他律论音乐美学”又称其为“情感主义音乐美学” 物有孔子、孟子、荀子以及西方“浪漫主义时期”以来的音乐家、作曲家。 物有孔子、孟子、荀子以及西方“浪漫主义时期”以来的音乐家、作曲家。 二、纵观音乐历史,中外音乐的形式不管如何的发展变化,均离不开又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均离不 纵观音乐历史,中外音乐的形式不管如何的发展变化,均离不开又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开构成形式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组织形式。 开构成形式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组织形式。
大学音乐美学教案范文
![大学音乐美学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45f2d5f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22.png)
课程名称:音乐美学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授课学时:2学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美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美学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增强学生对音乐美学理论知识的掌握,为今后从事音乐创作、表演和教学等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一、音乐美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1. 音乐美学的定义2. 音乐美学的研究内容3. 音乐美学的研究意义二、音乐美学的基本范畴1. 音乐的形式美2. 音乐的内容美3. 音乐的风格美4. 音乐的意境美三、音乐美学的历史发展1. 古代音乐美学2. 近代音乐美学3. 当代音乐美学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播放一段经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思考音乐的美学价值。
2. 提问:什么是音乐美学?为什么研究音乐美学?二、讲授1. 讲解音乐美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意义。
2. 介绍音乐美学的基本范畴,如形式美、内容美、风格美、意境美等。
3. 阐述音乐美学的历史发展,从古代、近代到当代。
三、案例分析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分析其美学特点。
2. 引导学生从形式、内容、风格、意境等方面进行鉴赏。
四、课堂讨论1. 针对某一音乐作品,让学生分组讨论其美学价值。
2.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五、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2. 强调音乐美学在音乐创作、表演和教学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手段:1. 播放经典音乐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音乐的美学价值。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音乐美学的历史发展、基本范畴等知识。
3.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完成的作业,如论文、报告等。
3. 考试:通过笔试或口试的方式,考察学生对音乐美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音乐美学教材2. 多媒体课件3. 音乐作品音频、视频资料4. 互联网资源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教学环境和学生需求。
《音乐美学基本问题》教学大纲
![《音乐美学基本问题》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83b4efd27284b73f2425097.png)
《音乐美学基本问题》教学大纲授课教师:王次炤教授一、课程性质与目的《音乐美学基本问题》为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音乐教育专业高中起点本科班”、“音乐教育专业专科起点本科班”专业课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在于通过对音乐美学基本问题的讲述,使学员对音乐美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有所了解与认识,从而增加他们的理论素质,提高他们认识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深入学习、研究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原则与方法(一)教学原则提倡任课教师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发挥个人特长,并随着学科和自身的发展,阐述新的观点和见解,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式与考核1.本课程以网上电子课件教学讲授为主;2.配合以文字教材的阅读;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网络积极回答学员们提出的学习问题;4.本课程平均每周由各地认证课室安排1学时的面授辅导,每学期考试前集中安排2学时的面授辅导;5.考试方式为笔试;6.本课程为1学期,共18周,讲授15周,复习1周,期中、期末考试2周。
4学分。
三、教学内容与进度第1周第一讲什么是音乐美学一、音乐美学研究的范围和学科定位1.研究有关音乐艺术普遍规律的学科2.美学与音乐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二、音乐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1.哲学是基础2.心理学的方法3.社会学的方法4.20世纪现代音乐美学在研究方法上的新扩展三、音乐美学研究的具体课题1.关于音乐本体的研究2.关于音乐实践的研究3.关于音乐实践的研究第2周第二讲音乐美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一、作为一门学科的音乐美学1.学科的诞生2.学科的发展3.20世纪音乐美学的新发展二、作为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历史1.西方追溯到古希腊2.中国追溯到先秦时期3.解放之后的音乐美学研究第3周第三讲音乐的材料一、音乐材料的基本属性1.非自然性——创造性(与自然声音比较)2.非语义性——表情性(与语言音调比较)二、音乐感性材料的非对应性特征1.非语义性——表情性(与语言音调比较)2.音乐感性材料的象征性和暗示性三、小结第4周第四讲音乐形式的构成一、音乐形式的基本要素二、音乐形式的组织手段三、形式要素与组织手段之中的中介环节——形式美的法则第5周第五讲音乐形式的存在方式一、时间的表象1.音乐形式在时间中存在2.音乐的时间概念3.音乐的时间结构二、虚幻的空间1.音乐形式在空间存在2.听觉空间与视觉空间比较3.音乐的空间结构三、想象中的运动1.音乐运动的两种含义2.音乐运动的本质第6周第六讲音乐中自律性的内容一、音乐内容的基本含义二、音乐中自律性的内容1.基本情绪2.风格体系3.精神特征第7周第七讲音乐中他律性的内容一、音乐中的画面和视觉形象——绘画性内容1.音乐中的绘画性因素2.与绘画有关的音乐作品3.音乐表现画面和视觉形象的几种手段二、音乐中的文学性内容1.音乐中的文学性因素2.与文学有关的几种音乐作品3.音乐表现文学性内容的几种主要的手段第8周第八讲音乐创作的本质和过程一、音乐创作的本质1.音乐创作的本质――表现时代精神和思想的艺术实践2.表达自身和他人的精神活动3.受音乐审美经验支配的创造性劳动4.把内心体验改造成音响结构的创造性想象活动二、音乐创作的过程1.对音乐创作过程的基本认识2.精神创作3.物质创作第9周期中复习第10周第九讲音乐创作中的想象一、音乐想象的本质及其方式二、音乐想象的源泉和动力1.外在体验2.内在体验3.艺术体验三、音乐创作中的灵感第11周第十讲音乐表演一、音乐表演的本质和基本原则二、音乐表演中的技巧和灵魂三、音乐表演中的心理因素第12周第十一讲音乐欣赏一、音乐欣赏的本质和基本方式1.音乐欣赏的本质2.音乐欣赏的基本方式二、音乐欣赏的心理特征和基本原则1.音乐欣赏的心理过程2.音乐欣赏的心理特征3.音乐欣赏的基本原则第13周第十二讲音乐传统的多层结构一、传统的形态二、|传统的观念三、传统的思维方第14周第十三讲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问题(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一、人文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二、中国传统音乐观念中的人文精神1.礼乐思想的人文本质2.“天人合一”的人文内涵三、中国传统音乐形态中的人文精神1.思维形态2.结构形态第15周第十四讲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问题(二)——“美善合一”的审美观念及其对中国传统音乐实践的影响一、“以美养善”、“美善合一”的传统审美观念二、儒家以音乐为中心的“美善合一”观三、“美善合一”的审美准则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1.以声乐为主的传统音乐体系2.象征隐喻的器乐表现3.缺乏功能性的结构特点和“一曲多用”的结构体制第16周第十五讲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问题(三)——“物我同一、情景相即”的审美情趣及其对中国传统音乐实践的影响一、“自然观照、物我合一”的审美价值观二、“寓情于景、情景相即”的艺术境界三、“物我同一、情景相即”的审美情趣对中国传统音乐实践的影响1.把自然万物作为器乐创作最广泛的题材2.以独白自娱为主的器乐表现形式3.“虚”的意境与“含蓄”的表现方式第17周期末复习第18周期终考试。
《音乐美学》课程教学大纲
![《音乐美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5f74dc3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37.png)
音乐美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AestheticsofMusic总学时:32实验学时:0学分:2适用对象:音乐学本科班(声乐、器乐特长学生)先修课程:中外音乐史、艺术概论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本课程是音乐学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2.、开设本门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对音乐美学基本问题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音乐的美学基础及其与一般美学的关系,掌握音乐哲学、音乐美学、音乐思想的知识系统和思维方法,了解中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美学流派,从而提高思维思辩能力、音乐认知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和艺术体悟能力,懂得运用音乐批评的基本方法和音乐艺术的基本规律,培养开阔的艺术视野,从而成为人格健全、品性高尚、富于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的,能够全面和谐发展的时代新人。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什么是音乐美学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音乐美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与哲学、美学以及音乐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密切相关,指导学生掌握音乐美学的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0-1研究有关音乐艺术普遍规律的学科0-2音乐美学研究对象0-3音乐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重点:音乐美学研究对象;音乐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难点:音乐美学研究对象;音乐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第1章音乐的感性材料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音乐的感性材料,音乐材料的基本属性,把握与理解音乐感性材料的非对应性。
1-1音乐材料的基本属性1-2音乐感性材料的非对应性特征1-3音乐感性材料的现实基础重点:音乐材料的基本属性;音乐感性材料的非对应性特征难点:音乐感性材料的非对应性特征第2章音乐的形式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音乐的基本组织形式,掌握音乐形式构成的基本组织依据,理解音乐形式美的法则。
2-1音乐形式的构成2-2音乐形式的存在方式2-3音乐形式美的法则重点:音乐形式的存在方式;音乐形式美的法则难点:音乐形式美的法则第3章音乐的内容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内容,了解音乐内容的基本含义及其复杂性;通过音乐欣赏,让学生理解音乐中音乐性内容和非音乐性内容,尤其是音乐中的情感内容。
音乐美学教案模板范文
![音乐美学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ed3b56d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ff.png)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材:《音乐美学》教学目标:1. 理解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能够运用音乐美学知识分析音乐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美学的兴趣,增强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1. 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音乐作品的美学分析。
教学难点:1. 音乐美学理论的运用。
2. 学生对音乐作品美学分析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音乐作品选段。
3. 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音乐美学的研究领域和重要性。
2. 提问:什么是音乐美学?为什么我们要学习音乐美学?二、教学内容1. 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 音乐美的定义- 音乐美的本质- 音乐美的特征2. 音乐美学的基本原理:- 音乐美的构成要素- 音乐美的表现手法- 音乐美的欣赏方法三、案例分析1. 播放音乐作品选段,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美学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结果。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音乐美学知识?二、教学内容1. 音乐美学理论的应用:- 分析音乐作品的美学特点- 比较不同音乐作品的美学差异2. 学生自主选择音乐作品,进行美学分析。
三、课堂实践1. 学生展示自己的美学分析成果,教师点评。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音乐美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品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对音乐作品美学分析的能力。
3. 学习兴趣:观察学生对音乐美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3. 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音乐美学素养。
音乐美学教案第四课
![音乐美学教案第四课](https://img.taocdn.com/s3/m/a7c41e25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74.png)
音乐表演的技巧和表现力
音乐作品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力
评价演奏者或歌唱者是否具备高超的技巧 和表现力,能否将作品内涵生动地传达给 听众。
评价音乐作品是否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和文化价值。
音乐欣赏的实践与应用
音乐教育
通过音乐欣赏课程,培养学生 对音乐的感知、理解和审美能
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文化交流
音乐欣赏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 途径,有助于增进不同文化之 间的理解和交流。
05
音乐美学的未来展望
音乐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80%
音乐与文学
研究音乐与诗歌、戏剧等文学形 式的相互影响,探索音乐在文学 中的表现力和意义。
100%
音乐与心理学
研究音乐如何影响人的情感、认 知和行为,揭示音乐与人类心理 的内在联系。
80%
音乐与哲学
探讨音乐的本质、意义和价值, 以及音乐与人类存在的关系。
数字技术与音乐美学的融合发展
数字音乐制作
利用数字技术创作和制作音乐 ,拓展音乐创作的可能性。
虚拟现实与音乐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为观众呈现 沉浸式的音乐体验,打破传统 音乐表演的界限。
人工智能与音乐
研究人工智能在音乐创作、表 演和欣赏中的应用,探索人机 合作的未来。
音乐美学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
01
02
03
音乐表演的技巧与表现力
音乐表演的技巧包括演奏、演唱技巧以及舞台表 现力等方面。
演奏技巧要求表演者掌握乐器的基本原理、演奏 姿势和指法,以及各种演奏技巧,如速度、力度 、音色等。
演唱技巧要求表演者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呼吸 控制和吐字咬字技巧,以及各种演唱技巧,如音 域拓展、声音变化等。
舞台表现力要求表演者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 和眼神交流等手段,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观赏性 。
大学音乐美学教程教案
![大学音乐美学教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354760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03.png)
课程名称:大学音乐美学教程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班级:[班级名称]授课时间:[具体时间]授课地点:[具体地点]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
2.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美学鉴赏能力。
3. 增强学生对音乐与生活、文化、社会关系的认识。
4.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
教学内容:一、音乐美学概述1. 音乐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2. 音乐美学的历史发展3. 音乐美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二、音乐美的本质1. 音乐美的特征2. 音乐美的形式与内容3. 音乐美的表现与创造三、音乐作品的美学鉴赏1. 音乐作品的审美价值2. 音乐作品的审美体验3. 音乐作品的美学评价四、音乐与生活、文化、社会关系1. 音乐与生活的关系2. 音乐与文化的交融3. 音乐与社会的作用五、音乐审美素养的培养1. 审美感受力的培养2. 审美鉴赏力的培养3. 审美创造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介绍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1. 讲解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
2. 分析音乐美的本质,引导学生认识音乐美的特征、形式与内容。
3. 讲解音乐作品的美学鉴赏,使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审美价值和审美体验。
4. 探讨音乐与生活、文化、社会关系,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认识。
三、案例分析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美学鉴赏。
2. 分析作品的美学特征,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四、实践环节1.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2.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音乐美学知识。
五、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对音乐美学的认识。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音乐,提高审美素养。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音乐美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音乐作品美学鉴赏方面的能力。
3. 学生在音乐创作中的审美创造力。
4. 学生在日常生活对音乐的关注程度。
人教版初中音乐美学教案
![人教版初中音乐美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30ed56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9a.png)
人教版初中音乐美学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音乐课时:2课时教材:《音乐》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音乐的美学价值,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音乐美学的概念和原理。
2. 音乐美学在音乐鉴赏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音乐美学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2. 音乐美学与音乐实践的结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美妙的乐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美的理解和感受。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音乐美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学生通过教材和教师的讲解,了解音乐美学的相关知识。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播放几个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从音乐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2.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乐曲,从音乐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
2. 各组汇报自己的分析和讨论结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美学的理解和感受。
二、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音乐美学在音乐鉴赏中的应用。
2. 学生通过教材和教师的讲解,了解音乐美学在音乐鉴赏中的作用。
三、实践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乐曲,运用音乐美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和鉴赏。
2. 各组汇报自己的分析和鉴赏结果。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音乐美学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3. 教师提出拓展任务,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音乐美学。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音乐美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在音乐鉴赏中的表现和实践能力。
最新《音乐美学》教学大纲资料
![最新《音乐美学》教学大纲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bfeae0e5022aaea988f0f25.png)
《音乐美学》教学大纲适用专业:音乐学本科专业课程类别:基础理论课授课学时:学分:总纲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从理性高度认识音乐艺术的普遍规律, 使音乐技能的学习上升到理论层面。
通过基础美学理论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和教育观念。
开拓学生的理性思维, 培养一定的理论素养与思辩能力, 为以后更加深入的学习和研究音乐打好基础。
音乐美学是音乐学当中一门基础理论学科。
既研究探讨音乐艺术的普遍规律、关注音乐文化层面的问题, 又与美学相结合。
它是以哲学作为理论基础, 以心理学、社会学等方法解释音乐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 具有边缘学科的性质。
同时, 这门课程又对其他音乐理论及技术课程提供理性关照, 以及阐明音乐艺术表现的感性原理, 是师范生的一门提高性课程。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掌握一般的音乐美学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
能运用一定的美学理论知识讨论和解释音乐的形式与内容等具体问题。
并且自觉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获取多种音乐学习与理论研究的途径和有效方法。
课程基本任务:开设本门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对音乐美学基本问题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音乐的美学基础及其与一般美学的关系,掌握音乐哲学、音乐美学、音乐思想的知识系统和思维方法,了解中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美学流派,从而提高思维思辩能力、音乐认知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和艺术体悟能力,懂得运用音乐批评的基本方法和音乐艺术的基本规律,培养开阔的艺术视野,从而成为人格健全、品性高尚、富于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的,能够全面和谐发展的时代新人。
课程内容概要:音乐美学是从音乐艺术总体的高度研究音乐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的基础理论学科。
音乐美学同一般美学、音乐技术理论、音乐史学、音乐评论等都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音乐美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和深化,往往离不开从上述这些领域的成果中吸取营养。
课程教学形式:1.理论与感性(经验)相结合的原则。
在理论讲授中紧密联系学生对音乐的感性储备、临场音响等, 以免理论与实际的相脱离。
音乐美学 教学大纲
![音乐美学 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fbf223eb14e852459fb5752.png)
音乐美学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90716X10课程名称:音乐美学/ Music aesthetics课程类别:学科教育课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民族音乐概论、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适用专业:音乐表演专业教材、教学参考书:《音乐美学教程》张前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音乐美学通论》修海林、罗小平著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音乐美学论纲》龚妮丽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瓦格纳论音乐》廖辅叔译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Emotion and Meaning in music〉(by Leomard B. Meyer,1956 by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All right reserced . Published 1956. Prin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音乐美学是美学与音乐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具有哲学性质的音乐基础理论学科,是音乐系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技能之后的选修课程。
学习音乐美学主要是使学生从形而下的音乐实践中抽象出对音乐本质的认识和理解。
用哲学思辨的方式归纳出音乐艺术的一般含义。
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音乐艺术的基本规律,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鉴赏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掌握音乐美学基本概念,对音乐美学的学科由来;音乐美学研究;界定音乐美学;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音乐美学的特点等有初步的了解,掌握的就是音乐美学基本原理问题,使学生对中国以及西方音乐美学的发展概况有一个基本了解,对音乐美学的本质能够界定。
能力:从音乐学的角度出发,利用美学的原理和方法,将音乐美学的知识用于音乐实践中;学会用音乐美学的理论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培养解决音乐作品美学分析的能力;掌握最基本的音乐美学理念,针对具体音乐案例,在音乐讨论中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分析、欣赏、研究音乐作品的能力;学生能独立阅读一部分音乐美学文献,并从哲学和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音乐美学教案怎么写初中
![音乐美学教案怎么写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badcac40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20.png)
音乐美学教案怎么写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美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在音乐美学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1. 音乐美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音乐元素在音乐美学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音乐美学的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2. 音乐元素的分析和欣赏。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
2. 音乐播放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音乐美学的概念,引导学生对音乐美学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音乐美学?”让学生分享他们对音乐美学的理解和看法。
二、基本原理(15分钟)1. 向学生讲解音乐美学的基本原理,如和谐、对比、统一等。
2. 通过具体音乐作品或片段,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这些基本原理在音乐中的应用。
三、音乐元素(20分钟)1. 向学生介绍音乐的主要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2. 通过具体音乐作品或片段,让学生分析和欣赏这些音乐元素在音乐中的作用和表现。
四、音乐欣赏(15分钟)1. 向学生提供一首音乐作品,让他们进行欣赏和分析。
2. 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作品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以及它们如何构成音乐的美学效果。
3.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感受。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音乐美学的基本原理和音乐元素在音乐中的作用。
2. 提问:“你们认为音乐美学在音乐欣赏中有什么重要性?”让学生分享他们对音乐美学的认识和体会。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美学作品的创作和展示,让他们将所学的音乐美学知识和技巧应用到实际中。
2. 邀请音乐家或音乐美学专家进行讲座或示范,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美学的内涵和外延。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音乐美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分析音乐元素在音乐中的作用,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互动,让他们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来感受和理解音乐美学的原理和元素。
音乐美学考试重点
![音乐美学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d25e7cf210661ed9ac51f330.png)
音乐美学复习资料绪论音乐美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1.音乐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2.音乐美学是音乐和美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3.音乐美学是音乐学中一门具有哲学性质的基础性理论学科;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具有的特征:1.要求音乐受礼制制约,成为礼乐;2.以平和恬淡为美;3.追求“天人合一”“和谐统一”;4.多从哲学、伦理、政治出发论述音乐,对音乐抱有实用主义的态度;5.早熟而后期发展缓慢;西方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特征:1.强调实证,重视逻辑思维(他们更倾向于从“自然科学”观点去看美学问题);2.注重音乐本体研究,善于理论联系实际3.由古至今,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4积极弃传统,不断开拓创新;5.崇尚理性,忽视感性音乐美学——德国诗人、音乐家舒巴特首次使用音乐美学研究的对象1.音乐的本质与特征2.音乐的形式与容3.音乐的实践活动(创作、表演与欣赏)4.音乐的功能(非倾向、倾向、审美)5.音乐的美与审美6.音乐美学自身的发展历史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1.哲学基础(理论基础);2.心理学方法;3.社会学方法4.20世纪现代美学新方法音乐美学主要研究的课题:1.关于音乐本质的研究;2.关于音乐本体的研究;3.关于音乐实践的研究;4.关于音乐功能的研究;5.关于音乐美与审美的研究;6.关于美学史的研究你认为学习音乐美学有哪些意义?1.正确认识音乐艺术的基本规律,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2.有助于提高音乐学生的美学修养,丰富理论知识。
3.它对于提高学生美学修养和丰富理论知识具有一种综合的效应和融会贯通的作用,这是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
所以它在培养高质量的音乐人才的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乐记》中的音乐美学的思想第一章音乐材料1.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物质材料,并不是用来满足生理需求而是一种作为满足心理需求的物质手段,与心理有直接联系;2.是一种艺术媒介;3.具有非实用型(同样的材料只有当它充当一种艺术媒介时,才能被称为感性材料。
大学音乐美学教案范文模板
![大学音乐美学教案范文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695b83c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83.png)
课程名称:音乐美学授课对象:大学音乐专业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包括音乐美、音乐审美、音乐美学史等。
2. 掌握音乐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和审美鉴赏水平。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今后的音乐创作和学术研究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一、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1. 音乐美的定义和特征2. 音乐审美的内涵和意义3. 音乐美学史上的主要观点和流派二、音乐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 音乐美学的基本原则2. 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3. 音乐美学的应用领域教学重点:1. 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的理解2. 音乐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应用教学难点:1. 音乐美学史上的主要观点和流派的把握2. 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播放经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之美。
2. 提出问题:“什么是音乐美?音乐美有哪些特征?”二、教学内容1. 音乐美的定义和特征- 结合实例,分析音乐美的表现形态。
-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美的本质和特征。
2. 音乐审美的内涵和意义- 讲解音乐审美的概念,分析音乐审美的心理机制。
- 强调音乐审美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三、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如何理解音乐美学史上的主要观点和流派?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2. 布置课后阅读任务,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音乐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1. 音乐美学的基本原则- 介绍音乐美学的基本原则,如和谐、对比、统一等。
- 分析这些原则在音乐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2. 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 讲解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如比较研究、文献研究、实证研究等。
- 结合实例,说明这些方法在音乐美学研究中的应用。
三、课堂实践1. 学生分组,针对某一音乐作品,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
大学音乐美学教案模板
![大学音乐美学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e359e3e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23.png)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2.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审美价值的判断能力。
3. 增强学生对音乐与人生、社会关系的认识。
4. 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2. 音乐审美价值的判断标准3. 音乐与人生、社会的关系4. 音乐审美素养的提升途径教学重点:1. 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2. 音乐审美价值的判断标准教学难点:1. 理解音乐美学理论在实际音乐作品中的应用2. 培养学生独立判断音乐审美价值的能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2. 提出问题:什么是音乐美学?音乐美学与音乐欣赏有何关系?二、讲授新课1. 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介绍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理论。
- 讲解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如音乐作品、音乐表现、音乐情感等。
- 分析音乐美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脉络。
2. 音乐审美价值的判断标准- 讲解音乐审美价值的判断标准,如音乐作品的艺术性、情感表达、文化内涵等。
-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判断音乐作品的审美价值。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理解音乐美学在音乐欣赏中的作用?2.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强调音乐美学在音乐欣赏中的重要性。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布置课后作业:阅读相关音乐美学著作,撰写一篇关于音乐审美价值的短文。
第二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
2. 提出问题:如何提高自己的音乐审美素养?二、讲授新课1. 音乐与人生、社会的关系- 讲解音乐与人生、社会的关系,如音乐对人的情感、性格、价值观的影响。
- 分析音乐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审美特征。
2. 音乐审美素养的提升途径- 讲解如何通过音乐欣赏、音乐创作、音乐教育等途径提升音乐审美素养。
- 强调实践在音乐审美素养提升中的重要性。
三、课堂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分享自己的审美感受。
《音乐美学》教学大纲
![《音乐美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a74a3c9e2bd960591c67778.png)
《音乐美学》教学大纲《音乐美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的本课程为音乐学及美学的交叉学科,属于音乐基本理论课目,讲授关于音乐的存在与音乐美的存在的基本原理及研究方法。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本课程基本内容及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音乐存在及美存在的基本问题和音乐与其它艺术在存在及表现上的区别等,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能力。
2.教学要求通过音乐美学课的学习,引导学生透过感性音乐现象进行理性思考,发现音乐生活中的问题并能分析问题、总结问题,同时能够自如地用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
音乐美学课在理论水平.思想方法和人文知识方面的训练及启迪,补充了音乐专业学生普遍缺乏的理论素养。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第一章音乐美学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明确并掌握音乐美学是怎样一门学科[重点与难点] 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研究课题;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时数] 2 [主要内容]第一节音乐美学简介及研究对象一、音乐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二、音乐美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 1.音乐美学的学科性质 2.研究对象第二节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一、哲学的方法二、心理学的方法三、社会学的方法四、20世纪现代音乐美学在研究方法上的心扩展:语义――符号学、现象学、接受美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
[参考书目][1] 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 张前,王次昭.音乐美学基础[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1.音乐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基本性质和特点是什么? 2.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课题是什么?3.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主要的是那种方法?第二章音乐的功能与价值[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音乐的功能及音乐的价值并能够对音乐的功能和价值进行拓展 [重点与难点] 音乐的艺术功能.实用功能;音乐独有的价值.音乐作为特殊工具的价值 [教学时数] 2 [主要内容]第一节音乐的功能一、艺术功能二、实用功能第二节音乐的价值一、音乐自身的独有价值二、音乐多种价值的混合三、音乐作为特殊工具的价值[参考书目][1]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2]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1.什么是音乐的艺术功能和实用功能? 2.音乐自身独有的价值是什么?第三章音乐的审美本质[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并掌握音乐的审美本质[重点与难点] 音乐的丰富有序美是音乐不可替代的本质属性;音乐美的特殊性 [教学时数] 2 [主要内容]第一节音乐是人的听觉审美理想的感性显现一、音乐是人的听觉审美理想的感性显现二、音乐美的本质是丰富而有序的感性样式第二节音乐的丰富有序美是音乐不可替代的本质属性一、音乐的美是音乐独立存在的合理性依据二、音乐美的听觉感性样式是不可替代的第三节音乐美的特殊性一、音乐与语言艺术比较――非语义性二、音乐与视觉艺术的比较――音乐的听觉感受性 [参考书目][1]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张前,王次昭.音乐美学基础[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1.什么是音乐美的本质?2.音乐美的特殊性是什么?第四章音乐的形式[教学目的与要求] 深入理解并掌握有关音乐形式的存在方式 [重点与难点] 音乐形式的构成;音乐形式的存在方式 [教学时数] 2 [主要内容]第一节音乐形式的构成一、音乐形式的基本要素二、音乐形式的组织手段三、形式要素与组织手段之间的中介环节――形式美的法则第二节音乐形式的存在方式一、时间的表象二、虚幻的空间三、想象中的运动[参考书目][1]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张前,王次昭.音乐美学基础[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1.试说明音乐形式的构成?2.你认为音乐形式是以什么方式存在的?第五章音乐的内容[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并掌握音乐中的音乐内容的自律性和他律性 [重点与难点] 音乐中的音乐性内容;音乐中的非音乐性内容 [教学时数] 2 [主要内容]第一节音乐中音乐性的内容一、音乐内容的基本含义二、音乐中音乐性的内容 1.基本情绪 2.风格体系3.精神特征第二节音乐中非音乐性的内容一、音乐中的画面和视觉形象一一绘画性内容二、音乐中的文学性内容 [参考书目][1]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张前,王次昭.音乐美学基础[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1.简述音乐内容的基本含义。
大学音乐美学教案模板范文
![大学音乐美学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c40f474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8b.png)
课程名称:音乐美学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授课时间: 2课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2.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音乐审美素养。
3. 增强学生的音乐创作和批评能力,培养音乐审美意识。
教学内容:1. 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框架2. 音乐作品的审美鉴赏方法3. 音乐创作的美学原则教学重点:1. 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框架2. 音乐作品的审美鉴赏方法教学难点:1. 音乐作品的审美鉴赏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2. 音乐创作的美学原则在创作实践中的运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播放经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回顾音乐常识,引出音乐美学概念。
2. 提问:什么是音乐美学?音乐美学研究什么?二、讲授新课1. 介绍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任务。
2. 讲解音乐美学的理论框架,包括音乐美学的哲学基础、音乐美学的历史发展、音乐美学的基本原理等。
3. 分析音乐美学的基本方法,如形式分析法、情感分析法、社会历史分析法等。
三、案例分析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结果。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音乐美学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音乐美学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的掌握情况。
2. 提问:音乐作品的审美鉴赏方法有哪些?二、讲授新课1. 讲解音乐作品的审美鉴赏方法,包括音乐作品的形式分析、情感分析、社会历史分析等。
2. 结合具体案例,讲解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音乐作品的审美鉴赏。
三、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首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鉴赏。
2. 每组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音乐作品审美鉴赏方法的应用。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音乐作品鉴赏文章。
音乐美学复习重点
![音乐美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08948bc1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f8.png)
音乐美学复习重点1.创作的品质1.表现时代精神和思想的艺术实践2.表达自身和他人内心精神活动3.受音乐审美经验支配的创造性劳动4.把内心体验改造成音响结构的创造性想象活动2.如何培养音乐欣赏能力(1)从音乐学角度欣赏。
欣赏者欲了解的是音乐流派和不同时期音乐作品的个性与共性,作者和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个性,音乐的民族特征。
(2)从音乐特征角度欣赏。
欣赏都欲了解的是音乐语言要素,即旋律、节奏与节拍、调式与调性,速度与力度、音区与音色、和声、复调、结构--曲式、体裁、乐器常识等。
(3)从表演形式角度欣赏,欣赏者欲了解的是各种器乐。
(4)从音乐题材欣赏。
欣赏者欲了解的是篇幅较大,结构完整,音域宽广,技巧复杂,极富抒情性或戏剧性的唱段,表现主人公内心活动的独唱曲、宣叙调、朗诵调、圆舞曲、进行曲等等。
(5)综合的欣赏。
欣赏者结合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欣赏,特别是通过音响的重放对音乐的欣赏时,可采用综合欣赏的方法。
在欣赏时可根据不同题材的音乐,或不同的录音效果结合上述四点去有重点的欣赏,从而对器材的品质进行评价。
3.他规律与自规律的区别1他律论认为音乐的形式可以表现包括情感在内的各种现实世界中的事物,也就是认为其形式可以表现各种非音乐性的内容。
2自律论认为音乐的形式不表现各种现实中的事物,甚至也不表现情感,音乐的内容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之外没有其他内容。
3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观念上的对立,是因为音乐的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它表现对象距离相对比较远。
4.音乐为满足听觉的多种需要而产生的三大功能艺术功能、使用功能、教育功能5.音乐表演的心理音乐表演中的投情;音乐表演中的想象;音乐表演中的直觉;音乐表演临场心理。
6.音乐想像音乐想象是一个转换和创造的过程,它的第一任务是创造出听觉表象来,后再对这些听觉表象进行综合分析,做进一步的想象。
7.音乐美的特征一、艺术美蕴含在艺术化的声音组合之中二、音乐美是心灵、情感美的集中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美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音乐学本科专业
课程类别:基础理论课
授课学时:
学分:
总纲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从理性高度认识音乐艺术的普遍规律, 使音乐技能的学习上升到理论层面。
通过基础美学理论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和教育观念。
开拓学生的理性思维, 培养一定的理论素养与思辩能力, 为以后更加深入的学习和研究音乐打好基础。
音乐美学是音乐学当中一门基础理论学科。
既研究探讨音乐艺术的普遍规律、关注音乐文化层面的问题, 又与美学相结合。
它是以哲学作为理论基础, 以心理学、社会学等方法解释音乐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 具有边缘学科的性质。
同时, 这门课程又对其他音乐理论及技术课程提供理性关照, 以及阐明音乐艺术表现的感性原理, 是师范生的一门提高性课程。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掌握一般的音乐美学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
能运用一定的美学理论知识讨论和解释音乐的形式与内容等具体问题。
并且自觉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获取多种音乐学习与理论研究的途径和有效方法。
课程基本任务:
开设本门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对音乐美学基本问题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音乐的美学基础及其与一般美学的关系,掌握音乐哲学、音乐美学、音乐思想的知识系统和思维方法,了解中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美学流派,从而提高思维思辩能力、音乐认知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和艺术体悟能力,懂得运用音乐批评的基本方法和音乐艺术的基本规律,培养开阔的艺术视野,从而成为人格健全、品性高尚、富于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的,能够全面和谐发展的时代新人。
课程内容概要:
音乐美学是从音乐艺术总体的高度研究音乐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的基础理论学科。
音乐美学同一般美学、音乐技术理论、音乐史学、音乐评论等都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音乐美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和深化,往往离不开从上述这些领域的成果中吸取营养。
课程教学形式:
1.理论与感性(经验)相结合的原则。
在理论讲授中紧密联系学生对音乐的感性储备、临场音响等, 以免理论与实际的相脱离。
2.以音乐本体观察研究为主, 多方辐射的原则。
从音乐艺术的独特性出发, 辐射其他学科中的相关问题, 以及其他艺术门类的共性特征。
3.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原则。
对一个章节中的核心观点、或者与之相关的、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
澄清问题、锻炼逻辑思维和理论能力。
4.动脑与动笔相结合的原则。
适当时候, 要求学生书面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自觉运用理论知识。
5.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更深刻地理解、巩固课堂的学习内容。
对一些知识点及主要论点提供有关的课外材料让学生阅读。
课程学时分配:
课程考核方式:
(1)美学论文写作
(2)考核方式
a.根据论文写作的水平确定成绩;
b.考核成绩以平时练习成绩为基础予以评分,实验占平时成绩的70%。
成绩评定:
采用总分百分制或五级制计分方式。
平时成绩(考勤、作业、态度等)占40%,考试成绩占40%,其它(课程实验、专业技能性考核等)占20%。
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1、教材:
《音乐美学教程》张前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
2、教学参考书:《音乐美学教程》卢建华著,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现代美学体系》叶朗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美学与艺术鉴赏》金元浦主编,首都师大出版社
《美学基本原理》刘叔成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美学导论》张法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美学概论》董学文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朱立元主编
《音乐的构成》柏西•该丘斯著缪天瑞编译人民音乐出版社《论音乐的美》爱德华•汉斯立克著杨业治译人民音乐出版社
《文心雕龙选译》周振甫译注中华书局
《美学向导》朱光潜、李泽厚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西方美学简论》曾繁仁著山东人民出版社
《音乐美学通论》修海林、罗小平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人类与艺术》房龙著中国和平出版社
《音乐美学通论》修海林、罗小平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
《中国音乐美学史》蔡仲德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释》蔡仲德注译,人民音乐出版社
《美学与艺术理论》玛克斯.德索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简论》,胡郁青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课程教学内容提要
第1章什么是音乐美学
1-1研究有关音乐艺术普遍规律的学科
1-2美学与音乐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
1-3音乐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1-4音乐美学研究的具体课题
第2章音乐的材料
2-1乐材料的基本属性
2-2音乐感性材料的非对应性特征
2-3音乐感性材料的象征性和暗示性
第3章音乐形式的构成和存在方式
3-1音乐形式的构成
3-2音乐形式的存在方式
第4章音乐中自律性和他律性的内容
4-1音乐中自律性内容
4-2音乐中他律性的内容
第5章音乐创作的本质及过程
5-1音乐创作的本质
5-2音乐创作的过程
第6章音乐创作中的想象
6-1音乐想象的本质及其方式
6-2音乐想象的源泉
6-3内在体验
6-4艺术体验
6-5音乐创作中的灵感
第7章音乐表演
7-1音乐表演的本质
7-2音乐表演的基本原则
7-3音乐表演中的技巧和灵魂
7-4音乐表演中的心理因素
第8章音乐欣赏
8-1音乐欣赏的本质和基本方式
8-3音乐欣赏的心理特征和基本原则
第9章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问题
9-1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9-2美善合一的审美观念及其对中国传统音乐实践的影响
9-3物我同一、情景相即的审美情趣及其对中国传统音乐实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