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血管基础知识
肿瘤基础知识详解ppt课件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疗效评价概念
- 近期疗效观察指标:缓解率RR,总缓解率ORR
完全缓解(CR)患者经相隔4周以上的两次检查病灶均消退 部分缓解(PR) 患者所有可检测肿瘤,最大的两条垂直径应减少50%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化疗药物外渗后的处理步骤
立即停止注射,制动并保留注射针头
尽量回抽残留药物 注入皮质激素,并拔掉针头 可在渗漏部位皮下多点注射止痛药物、相 应解毒剂,避免局部按压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疗效评估
疗效确认 – 肿瘤评价频率:每2周期(6~8周) – 在首次评价CR、PR者至少4周后复核 – SD者治疗后6~8周至少有1次SD的评价 – 缓解期:从首次评价CR、PR到首次复发或进展的时间 – 稳定期:从治疗开始到进展的时间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化疗毒副反应的分类
• 局部反应
– 用药部位 – 其他器官
• 全身反应
– 过敏性反应 – 发热 – 造血系统反应 – 胃肠道反应 – 粘膜反应 – 腹泻和便秘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肿瘤基础知识ppt课件
完整版课件
(二)转移(Metastasis):
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它部位而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的过程称为转移。
完整版课件
肿瘤转移途径
淋巴道血道种植
完整版课件
1、淋巴道转移
完整版课件
2、血道转移
多数通过静脉入血,因为壁较薄且压力较低。 少数经淋巴管入血。 血肿瘤的血行播散道转移的运行途径与血栓栓塞过程相似。 体循环—右心—肺 门静脉—肝—肺 肺—心—全身器官 胸、腰骨盆静脉—脊椎静脉丛—脑。
完整版课件
肿瘤细胞的糖代谢
过程的强弱 肿瘤的恶性程度成正比
糖酵解关键酶的活性糖合成代谢的酶活性糖代谢的同功酶趋于胚胎化
糖酵解抑制有氧氧化
细胞膜甘露糖糖基化
完整版课件
糖加工途径
α-1.2甘露糖苷酶 α甘露糖苷酶I α甘露糖苷酶II9个甘露糖残基 8个甘露糖残基 5个甘露糖残基 3个甘露糖残基 高甘露型 杂合型、复杂型
完整版课件
肿瘤形态与生长方式
完整版课件
肿瘤颜色、质地图片
恶性黑色素瘤 脂肪瘤 鳞状细胞癌
多囊性肾细胞癌 血管瘤 骨软骨瘤
完整版课件
肿瘤的生长方式
1、膨胀性生长: 大多数良性肿瘤所表现的生长方式。瘤细胞生长缓慢,不侵袭周围正常组织,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2、外生性生长: 发生在体表。体腔表面或管道器官(如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表面的肿瘤常向表面生长,形成突起的乳头状、息肉状或菜花状的肿物。3、浸润性生长: 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瘤细胞分裂增生,侵入周围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内,浸润并破坏周围组织。此类肿瘤没有包膜,与邻近的正常组织紧密连接在一起而无明显界限。
恶性细胞生长
肿瘤血管基础知识
肿瘤血管基础知识肿瘤是一种细胞异常增殖的疾病,它的发展受到血管供应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血管在身体内部输送氧气和养分,并且帮助移除废物和代谢产物。
然而,在肿瘤发展过程中,血供呈现异常。
血管生成肿瘤血管生成是指肿瘤周围的新生血管形成过程。
在正常情况下,血管生成只发生在胎儿发育、创伤愈合和卵巢周期中。
但是,在肿瘤中,存在一种称为血管生成因子的分子,这些分子激发了异常的血管生成。
血管生成的过程包括多个步骤,例如血管内皮细胞分裂、移行、管腔形成和细胞附着等。
这些步骤是由血管生成因子调控的,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
这些分子促进了肿瘤周围的新血管形成,从而为肿瘤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
肿瘤血管的特点与正常血管相比,肿瘤血管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肿瘤血管呈现不规则的形态和结构不完整。
由于血管生成的异常,肿瘤血管的内皮细胞排列无序,缺乏清晰的间质支持。
其次,肿瘤血管具有不稳定的信号转导通路。
正常情况下,血管通过平衡血管生长和抑制因子的调节而保持稳定。
然而,在肿瘤中,血管生成因子的过度表达导致异常的血管生成,从而破坏了平衡。
这种不稳定性使得肿瘤血管更容易受到破坏,导致血液渗漏和出血。
最后,肿瘤血管的表面覆盖着成纤维细胞和肌肉细胞。
这种外层细胞的存在使得肿瘤血管相对稳定,但同时也限制了药物的输送。
这是因为成纤维细胞和肌肉层形成了血-肿瘤屏障,阻止大部分药物渗入肿瘤组织。
肿瘤血管的重要性肿瘤血管在肿瘤的发展和生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肿瘤血管提供了充足的氧气和养分,为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提供了物质基础。
当肿瘤细胞扩散到一定大小时,肿瘤血管的生成变得尤为重要,因为肿瘤细胞无法在没有血液供应的情况下存活。
此外,肿瘤血管也参与了肿瘤的转移过程。
新生的血管提供了通往其他组织和器官的途径,从而使肿瘤细胞得以扩散。
一些研究表明,肿瘤中血管生成的抑制可能有助于减缓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肿瘤血管基础知识
肿瘤血管基础知识肿瘤血管是指在恶性肿瘤中形成的血管网络。
了解肿瘤血管的基础知识对于我们认识肿瘤的发展机制以及癌症治疗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肿瘤血管的形成机制、结构特点以及其在肿瘤生长和治疗中的作用。
肿瘤血管的形成机制是肿瘤细胞通过血管生成过程,即血管形成过程。
正常情况下,新生血管的形成主要依赖于体内的血管生成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髓衍生生长因子(bFGF)等。
在肿瘤的生长过程中,肿瘤细胞也会分泌这些血管生成因子,刺激周围的正常血管发生新生血管生成,供应肿瘤所需的营养和氧气。
此外,肿瘤细胞还可直接形成血管。
这种过程被称为"凝胶转生",在凝胶转生中,肿瘤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形成管状结构。
肿瘤血管的结构特点与正常血管有所不同。
肿瘤血管通常异常扭曲,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
肿瘤血管的内皮细胞形态也较为异常,细胞连接不稳定,容易发生血管渗漏。
此外,肿瘤血管比正常血管更为脆弱,容易破裂出血。
肿瘤血管的壁厚度较正常血管薄,内、外基底膜不完整,使得癌细胞可以轻易穿过血管壁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从而实现转移和迁徙。
肿瘤血管在肿瘤生长和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首先,肿瘤血管可以为肿瘤提供足够的营养和氧气,使得肿瘤细胞能够持续生长和扩散。
其次,肿瘤血管的异常构造使得抗癌药物的输送受到限制,导致肿瘤对药物的抵抗性增加。
此外,由于肿瘤血管的不稳定性,药物也更易渗漏到周围组织,导致副作用的发生。
因此,研究肿瘤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开发针对肿瘤血管的靶向治疗药物,成为当前癌症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
目前,针对肿瘤血管的治疗主要包括抗血管生成和抗血管破坏两个方面。
抗血管生成治疗主要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因子的作用来达到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目的。
目前应用较多的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有贝伐珠单抗和曲妥珠单抗。
抗血管破坏治疗主要通过破坏肿瘤血管网络来减少肿瘤的供血,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常用的抗血管破坏治疗方法包括介入治疗和光动力疗法。
肿瘤基础知识培训
肿瘤基础知识培训新版肿瘤培训资料一第一部分:肿瘤的基本知识一、概述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中恶性肿瘤是目前对人类健康危害最严重的一类疾病。
在我国,最常见且危害最严重的肿瘤有肺癌、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肝癌、乳腺癌、鼻咽癌、宫颈癌、淋巴瘤和白血病。
尽管恶性肿瘤已成为人类致死的第一或第二位原因,但肿瘤学的进展已使得约三分之一的肿瘤患者有了根治的希望。
二、肿瘤的概念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调控,导致单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这种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因而得名。
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具有本质的区别。
非肿瘤性增生是机体生存所必需的,所增生的组织能够分化成熟,并且能够恢复原来正常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这种增生是具有一定限度的,一旦致瘤因素去除后就不再继续。
然而,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就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和功能,并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分化成熟的能力。
肿瘤生长旺盛,并具有相对自主性。
即使后来致瘤因素不存在时仍能持续生长。
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机体的危害性的不同,肿瘤一般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
三、肿瘤的生长和扩散1.肿瘤是由一个转化细胞不断增生繁衍形成的。
一个典型的恶性肿瘤的自然生长史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一个细胞的恶性转化→转化细胞的克隆性增生→局部浸润→远处转移”。
具有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特点,并且是恶性肿瘤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此过程中,恶性转化细胞的内在特点(如肿瘤的生长分数)和宿主对肿瘤细胞及其产物的反应(如肿瘤血管形成)共同影响肿瘤的生长和演进。
2.肿瘤的生长方式与扩散1)肿瘤的生长速度:各种肿瘤的生长速度有极大的差异,主要取决于肿瘤细胞的分化成熟程度。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恶性肿瘤生长较快,良性肿瘤恶变时生长速度突然加快。
2)肿瘤的生长方式:肿瘤可以呈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和浸润性生长。
1)膨胀性生长:是大多数良性肿瘤所表现的生长方式,肿瘤生长缓慢,不侵袭周围组织,往往呈结节状,有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对周围的器官、组织主要是挤压或阻塞的作用。
肿瘤学基础知识
肿瘤学基础知识肿瘤学是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其机制的学科,是现代医学中非常重要的领域之一。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肿瘤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肿瘤的定义、分类、发病机制以及常见的治疗方法。
1. 肿瘤的定义肿瘤是指在机体组织中异常增生的细胞群,它们不受正常细胞生长调控机制的控制,无法维持组织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肿瘤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类型。
- 良性肿瘤:良性肿瘤生长缓慢,细胞具有较高的分化程度,不会侵犯周围组织和蔓延至其他部位。
大多数良性肿瘤可以通过手术完全切除,并且不会复发或转移到远处器官。
- 恶性肿瘤:恶性肿瘤生长较快,细胞分化程度低,有侵袭性生长和转移的倾向。
恶性肿瘤可以通过局部扩散侵犯周围组织,也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转移到其他远处器官,导致转移性肿瘤。
2. 肿瘤的分类肿瘤根据其组织来源和组织特性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以下几类。
- 上皮组织源性肿瘤:这类肿瘤起源于上皮组织,如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等。
- 间叶组织源性肿瘤:这类肿瘤起源于间叶组织,如肉瘤、淋巴瘤等。
- 神经组织源性肿瘤:这类肿瘤起源于神经组织,如神经母细胞瘤、脑胶质瘤等。
- 结缔组织源性肿瘤:这类肿瘤起源于结缔组织,如骨肉瘤、纤维肉瘤等。
- 血管源性肿瘤:这类肿瘤起源于血管组织,如血管瘤、血管肉瘤等。
3. 肿瘤的发病机制肿瘤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尚无确切的答案,但一般认为以下几个因素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 遗传因素:遗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某些遗传突变会导致细胞分裂和生长的异常,从而使正常细胞逐渐转变为癌细胞。
- 环境因素:环境中的致癌物质,如化学物质、病毒感染、放射线等,可以引起DNA损伤和细胞突变,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
- 免疫因素:身体的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和清除异常细胞,从而起到抗肿瘤作用。
但当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时,异常细胞可能逃避免疫监视,继而导致肿瘤的发展。
4. 常见的治疗方法肿瘤的治疗方法多样,通常根据肿瘤的类型、分期和患者的整体情况而定。
肿瘤临床知识点归纳总结
肿瘤临床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肿瘤基础知识1. 肿瘤的定义和分类2. 肿瘤的发病机制3. 肿瘤的临床表现4. 肿瘤的诊断方法5. 肿瘤的治疗原则肿瘤是一种由体内细胞异常增长形成的疾病,可以发生在任何组织或器官,一般根据组织类型和生物学行为进行分类,常见的肿瘤有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
肿瘤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基因突变、细胞增殖和凋亡失衡、血管生成异常等多个方面。
肿瘤的临床表现根据部位和病情程度而异,常见症状包括肿块、疼痛、压痛、出血、贫血、体重减轻、恶病质等。
肿瘤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多种手段。
肿瘤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靶向治疗等多种方法。
二、肿瘤的常见类型1. 非小细胞肺癌2. 乳腺癌3. 胃癌4. 肝癌5. 结直肠癌6. 胰腺癌7. 膀胱癌8. 淋巴瘤9. 白血病10. 前列腺癌11. 子宫颈癌12. 卵巢癌13. 脑瘤14. 甲状腺癌15. 骨肉瘤肿瘤是一种多种多样的疾病,根据发病位置和组织类型的不同,肿瘤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肿瘤包括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膀胱癌、淋巴瘤、白血病、前列腺癌、子宫颈癌、卵巢癌、脑瘤、甲状腺癌、骨肉瘤等。
三、肿瘤的治疗方法1. 手术治疗2. 放射治疗3. 化学治疗4. 靶向治疗5. 免疫治疗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
手术治疗是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组织来治疗肿瘤。
放射治疗利用放射线杀灭肿瘤细胞来治疗肿瘤。
化学治疗是通过给药来杀灭肿瘤细胞来治疗肿瘤。
靶向治疗是通过靶向药物干预肿瘤相关的信号通路来治疗肿瘤。
免疫治疗是通过调节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治疗肿瘤。
四、肿瘤的并发症及处理1. 恶病质2. 贫血3. 出血4. 淋巴水肿5. 神经损害6. 癌性疼痛7. 癌性压痛肿瘤的患者往往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如恶病质、贫血、出血、淋巴水肿、神经损害、癌性疼痛和癌性压痛等。
肿瘤基础知识【56页】
化疗
化疗可治愈的肿瘤(治愈率>30%) 淋巴瘤、精原细胞瘤、绒毛膜上皮癌、肾母细胞瘤、神经 母细胞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配合手术/放疗可提高治愈率的肿瘤 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骨肉瘤、乳腺癌、 大肠癌
化疗药物
静止期 G0
G1
S 增殖周期
药物分类一 G2 1、细胞周期特异性
2、细胞周期非特异性
•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按照标记物的种类可分为免疫荧光法、 免疫酶法、免疫铁蛋白法、免疫金法及放射免疫自影法等。
免疫组化的基本原理
抗原 一抗 二抗 显色剂
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
国际抗癌联盟(UICC) TNM 分期系统 TNM不对肿瘤的病理类型鉴别,只对肿瘤的严重程度和侵犯 范围作出客观判断。 原发肿瘤:取英文Tumor的字头“T”; 淋巴转移:取英文Node的字头“N”; 远处转移:取英文Metastasis的字头“M”。
为什么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不同?
• 临床分期是根据肿瘤大小、浸润程度、转移情况来分; • 病理分级是根据细胞分化程度来分,分级的依据是肿瘤的
分化程度(异型性的大小)和生长速度(每单位组织核分 类数多少) • 根据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可以提供治疗依据。 − 临床诊断早中其恶性肿瘤,病理分级中高分化腺癌-
• 蛋白类肿瘤标志物
甲胎蛋白(AFP)
肝癌、胚胎肿瘤
癌胚抗原(CEA)
胃肠道肿瘤、肺癌等
(四)诊断-影像学检查-CT
疗前
疗后
放疗野内
放疗野外
(四)诊断-影像学检查-CT
疗前 35.06×44.20
mm
疗后12月 17.61×17.84 mm
(四)诊断-影像学检查-MRI
胶质瘤:侧脑室旁占位,呈长T1长T2信 号,侧脑室明显受压移位
医学基础知识:肿瘤的分类和细胞膜
医学基础知识:肿瘤的分类和细胞膜1.概念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由学校组织指导或由校外教育机关组织指导的,用以补充课堂教学,实现教育方针要求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根据受教育者的需要和自己的努力以及教育教学的需要,在教育者的直接或间接指导下,来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活动。
肿瘤的分类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知识点,关于肿瘤,我们应该了解哪些知识,在事业单位的考试中,肿瘤又是以怎样的形式出现的呢?在这里,中公卫生人才网就以肿瘤的分类做一个小总结,一起看一看关于肿瘤需要我们掌握的知识点有哪些。
一、良性肿瘤的分类(1)上皮组织肿瘤:上皮组织包括被覆上皮与腺上皮。
上皮组织肿瘤常见,人体的恶性肿瘤大部分是上皮组织恶性肿瘤(癌),对人类危害甚大。
①乳头状瘤:见于鳞状上皮、尿路上皮等被覆的部位,称为鳞状细胞乳头状瘤、尿路上皮瘤等。
②腺瘤:是腺上皮的良性肿瘤,如肠道、乳腺、甲状腺等器官发生的腺瘤。
(2)间叶组织肿瘤①脂肪瘤:主要发生于成人,是最常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
外观常分为分叶状,有被膜,质地柔软,切面呈黄色,似脂肪组织。
②血管瘤:常见,可发生在许多部位,如皮肤、肌肉、内脏器官等。
③淋巴管瘤:由增生的淋巴管构成,内含淋巴液。
淋巴管可呈囊性扩张并互相融合,内含大量淋巴液,称为囊状水瘤,多见于小儿。
④软骨瘤:自骨膜发生者称骨膜软骨瘤。
发生于手足短骨和四肢长骨骨干髓腔内者,称为内生性软骨瘤,使骨膨胀,外有薄骨壳。
切面呈浅蓝色或银白色,半透明,可有钙化或囊性变。
二、恶性肿瘤的分类(1)上皮组织肿瘤: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癌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①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镜下,分化好的鳞癌癌巢中央可出现层状角化物,称为角化珠或癌珠;细胞间可见细胞间桥。
分化较差的鳞癌可无角化珠,细胞间桥少或无。
②腺癌:是腺上皮的恶性肿瘤,癌细胞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排列不规则的腺体或腺样结构,细胞常不规则的排列成多层,核大小不一,核分裂象多见。
血管瘤全面知识大全
关于血管瘤的发生,认为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管母细胞与发育中的血管网脱离,在其它部位残存并过度增生而成。胚胎时期的血管发生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毛细血管网络形成期,出现一个个血管腔,互不联通,动静脉还没有分化清除,这个时期约为怀孕后30天左右;第二时期为血管腔形成期,毛细血管网互相联通,出现尚未接通的动静脉结构,这个时期约为怀孕后48天左右;第三时期为血管基干定型期,原始的血管结构消失,动静脉连通,发育为成熟的血管,这个时期一般在怀孕后60天左右完成。
三)、海绵状血管瘤。生后或生后不久发生,也有于1岁后才发病的。损害一般较大,缓慢增长,好发于头皮和面部,常常累及口腔、咽颊粘膜处;呈圆形、扁平或不规则形状,为大小不等的、柔软的、高出皮面的隆起肿物,挤压后可缩小,有弹性。此型血管瘤可发生在内脏,如肝脏海绵状血管瘤。也可发生于肌肉间、骨间,为肌间海绵状血管瘤。巨大的海绵状血管瘤还可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及紫癜。此型血管瘤以婴幼儿常见。年龄越小,出血越频繁,血小板越低,越容易出血。尤其是脑出血、呼吸困难、继发感染等,能危及生命。
血管瘤是从先天带来的一种血管异常发育疾病,一般在胎儿出生后几天内,父母可发现其身体的一个或多个部位有一个小红点,可在数天内就明显增大,有的在一个月内可达到令人吃惊的地步。
肿瘤生物知识点总结
肿瘤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肿瘤基础知识1. 什么是肿瘤?肿瘤是指体内细胞不受控制地增殖和扩散形成的异常组织,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局限于原发部位,并不具有侵袭性;恶性肿瘤则会侵犯周围组织并扩散到其他部位。
2. 肿瘤的发病原理肿瘤的发病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包括基因突变、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
在肿瘤发展的过程中,细胞的增殖、凋亡、分化等过程异常,导致细胞不受控制地增殖,最终形成肿瘤。
3. 肿瘤的分类根据组织类型、病理特征、生长方式和分化程度,肿瘤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类型,包括上皮性肿瘤、间叶性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淋巴样和造血系统肿瘤等。
第二部分:肿瘤的分子生物学基础1. 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肿瘤细胞的基因组和表观基因组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包括染色质重塑、基因突变、表观遗传学变异等,这些变异导致了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和耐药性增强。
2. 肿瘤抑制基因和增殖相关基因肿瘤抑制基因包括p53、RB等,它们通常在正常细胞中起到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而在肿瘤细胞中被突变或失活。
增殖相关基因则包括C-myc、H-ras等,它们在肿瘤细胞中常常出现过表达或突变。
3. 肿瘤细胞的信号传导通路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耐药等过程受到多个信号通路的调控,包括PI3K/Akt、MAPK、Wnt/β-catenin等,这些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对肿瘤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第三部分:肿瘤的预防和治疗1. 肿瘤的早期筛查和预防早期筛查可以帮助发现肿瘤的早期病变,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预防肿瘤的途径包括戒烟、健康饮食、锻炼身体、避免致癌物质接触等。
2. 肿瘤的治疗方法肿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通常根据肿瘤的类型、分期、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治疗。
3. 肿瘤的新兴治疗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领域的不断发展,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法包括基因治疗、免疫治疗、细胞治疗等,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肿瘤基础知识
人体解剖系统对肿瘤分类:(1)头颈部癌症:头颈癌、甲状腺肿瘤、鼻咽癌、脑膜瘤、听神经瘤、垂体腺瘤、口腔癌、颅咽管瘤、丘脑和脑干肿瘤、血管源性肿瘤、颅内其他肿瘤、颅内转移瘤等;(2)呼吸系统癌症:肺癌(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鳞癌和腺癌);(3)消化系统癌症:肝癌、胃癌、食管癌、大肠癌、结肠癌、十二指肠癌、胰腺癌、胆管癌等;(4)泌尿系统癌症:肾肿瘤、膀胱肿瘤、阴茎癌、睾丸肿瘤、前列腺癌;(5)骨骼系统癌症:骨肿瘤、骨肉瘤等;(6)血液系统癌症: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急淋、慢淋)、多发性骨髓瘤等;(7)妇科癌症:子宫体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宫颈癌、外阴与阴道癌等(8)其他类型癌症:恶性黑色素瘤、皮肤及附件肿瘤、神经胶质瘤、乳腺癌等什么是TNM分期?国际抗癌联盟(UICC)对肿瘤进行病理学分期。
T:原发肿瘤的大小及范围N:局部淋巴结受累情况以及数量M:肿瘤转移情况T1,T2,T3,T4表示原发肿瘤逐级增大。
N1,N2,N3表示局部淋巴结转移逐渐增加。
M0无远距离转移证据。
M1有远距离转移。
Mx不能确定有无远距离转移。
恶性肿瘤有哪些诊断方法?(1)X线检查(2)血管造影(3)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即通常所说的CT检查(4)磁共振成象又称为MRI(5)超声波检查(6)放射性核素扫描技术(7)放射免疫闪烁照相技术(8)内镜检查(9)病理学检查(10)生物标志物检查(11)基因检查(12)PET-CT\PET-MRI肿瘤治疗方法有哪些?(1)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腹腔镜)(2)化学治疗(3)放射治疗(4)内分泌治疗(5)免疫及生物治疗(6)物理治疗(7)中医药及其它疗法(8) 靶向治疗肿瘤三级预防及专项体检的目的和意义1.肿瘤的发展过程一级预防定义:鉴别、消除危险因素和病因,提高防癌能力,防患于未然方法:鉴定环境中致癌剂,疫苗接种,化学预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改善饮食营养存在问题:许多病因还不清楚,鉴定方法不够先进、肿瘤预防观念淡漠二级预防定义:“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患于开端。
肿瘤基础知识-血液肿瘤与实体瘤
无限生长 化疗/放疗
基因突变 靶向治疗 基因治疗
免疫逃逸 免疫疗法
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的差别
肿瘤细胞
正常细胞
频繁 的有 丝 分裂
细胞核 血管
异常异类细胞
缺乏接触抑制 生长因子分泌与致癌基因表增
加
缺乏抑瘤基因
新血管生成
正 常 细 胞
少有的 有丝分
裂
致癌基因表达罕见
间歇性和协调性的生 长因子分泌
存在抑瘤基因
肿瘤基础知识
目录
1 肿瘤基础知识 2 血液肿瘤相关
CHAPTER
肿瘤基础知识
ONE
癌症=死亡?
白血病
目前白血病的5年存活率:70%,部分亚型达到90%
乳腺癌
2019年我国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已达83.2%,在过去10 年间提高了7.3%
数据来源: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2019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在乳腺癌分会发布数据
其它:肾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白血病、 黑色素瘤(恶性黑色素瘤)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
肿瘤的分期-TNM系统
关于肿瘤,你需要知道的事
T
原发肿瘤的范围
Tx:肿块不能通过临 床评判 T0:有恶变迹象,但无 初期瘤变损伤 T1-4:肿瘤大小和侵 润范围逐步扩大 Tis 原位癌
N
淋巴结转移
Nx:局部淋巴结不能通 过临床评判 No:局部淋巴结无异 常显示 N1-4 :局部淋巴结转 移程度逐渐加重
M
G
转移
组织病理学分级
Mx:无法评判有否转移 Mo:无可知的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GX:分化程度不能确定 G1:分化好 G2:中分化 G3:分化差 G4:未分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23年,Zimmermann提出了"周细胞"(Pericyte)这一名词[1].周细胞又称Rouget 细胞,它位于多种组织的毛细血管附近,从层次上与动、静脉的血管平滑肌细胞(SMC)相连接,和内皮细胞(EC)一起构成了微血管和组织间隙的屏障.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周细胞是一种多能细胞,可以分化为巨噬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SMC 等;它有收缩能力,调节微循环的灌流量和通透性;周细胞和EC相互作用,参与血管形成和创伤愈合;合成和释放构成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的结构物质等等.而且,在许多微血管病变中可以看到周细胞结构功能的改变.因此,周细胞功能失调和许多微血管相关疾病有着一定的关联.周细胞是微循环血管壁细胞成分之一。
内皮细胞、周细胞和基底膜构成了微循环和组织间液的屏障,对于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周细胞具有收缩功能,是一种多能细胞,它还参与血管形成和创伤愈合等。
周细胞功能异常和数目改变是许多微血管疾病的重要特征之一。
1 肿瘤的血管生成及其调控1.1肿瘤的血管生成过程血管生成又叫血管新生化(neovascularization),是指活体组织在已存在的微血管床上芽生(sprouting)出新的毛细血管为主的血管系统的过程.肿瘤的发生、发展可分为无血管期(avascular stage)或血管前期(prevascular stage)和血管期(vascular stage)[8].无血管期肿瘤主要依靠周围组织的弥散作用来获取营养物质和排泄代谢产物,从而限制了其生长,故无血管期肿瘤细胞多处于休眠状态,甚至可长时间地潜伏在组织中而无明显进展.如果没有血管生成,肿瘤的直径一般只能达到1 -2mm,因为实体组织中的氧,只能从毛细血管向外放射状弥散150-200μm,超出此范围的细胞便会因缺乏营养而死亡[9].动物试验证实,植于大鼠皮下的星形细胞瘤在直径达1-2mm 之前,瘤内无血管存在[10].实体瘤生长至约2mm时才开始诱发微血管增生,并进入血管期.促使肿瘤由无血管期向血管期转变的因素有缺氧、缺营养、pH值呈酸性、NO 升高等[11] .血管生成是实体瘤由休眠到增生状态过度的标志之一.在血管期,肿瘤内出现新的毛细血管并促使肿瘤细胞分裂、生长和转移,其中肿瘤血管来源于血管生成、血管套叠式生长和内皮祖细胞.肿瘤血管生成的方式有二种:一是处于无血管期的肿瘤细胞团在缺氧等因素的作用下,使瘤细胞和巨噬细胞等产生大量的血管生成因子而诱导血管生成;二是肿瘤细胞依赖宿主组织已存在的血管生长,继而出现瘤内血管消退,然后再以第一种方式发生血管生成.血管生成的具体过程非常复杂,主要包括下列过程:(1) 内皮细胞和周细胞在血管生成因子的作用下激活而产生血管生成表型. (2) 源血管(包括微静脉和毛细血管)舒张、通透性增加、内皮细胞伸展,纤维蛋白外渗至源血管周围导致其环境改变,以基质金属蛋白酶为主的蛋白酶使源血管基底膜降解. (3) 内皮细胞作定向增生、迁移并形成毛细血管芽,周细胞环绕内皮细胞增生、迁移.(4) 新生血管形成并逐渐连通,即肿瘤微血管的分化和成型而形成功能性血管. [12,13]1.2 肿瘤的微血管特点肿瘤组织内新生的微血管一般遍布整个肿瘤组织,但分布上并不均一,大多数肿瘤新生的微血管主要分布在肿瘤生长活跃的边缘.血管生成最活跃、微血管密度最高的区域叫“血管热点区”(hot spots).Weidner et al [14]报道在大多数血管热点区,显微镜观察到的微血管数量与转移呈正相关,与生存期呈负相关.肿瘤新生的微血管分支多紊乱,管腔较不规则,主要表现为狭窄、扩张或扭曲.新生的微血管呈血窦状、条索状,管壁薄,甚至仅有一层内皮细胞,且内皮细胞比较幼稚,细胞间常有裂隙,缺乏基底膜,有时血管外的肿瘤细胞可直接与血管管腔相连.微血管内可出现周细胞的增生,但常缺乏完整的平滑肌层.这些结构特点可导致其通透性增高,也是肿瘤发生转移的途径之一.当然,其高通透性还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高表达有关.此高通透性常常引起肿瘤周围的水肿区.此外,内皮细胞的幼稚、增生、肥大、基底膜的增厚和肿胀,血管管腔的狭窄,使得这些微血管供氧能力降低.1.3 肿瘤血管生成的调控肿瘤的血管生成过程受多种血管生成因子(angiogenic factors)和血管生成抑制物(angiogenesis inhibitors)的调控,并由二者之间的平衡所决定,即所谓的“平衡与失衡”理论[15].血管生成因子包括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FGF)家族,VEGF家族及其受体,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s, Ang)家族及其受体,表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等[16,17].其中,VEGF和Ang家族是已知的特异性作用于内皮细胞的极为重要的生长因子[18,19].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包括血小板因子4(platelet factor -4,PF-4), 血小板反应蛋白(thrombospondin, TBS),泌乳素16 000片段、干扰素a-2a,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胎盘增生相关蛋白(placental proliferin-related protein),IL-2,血管抑素( angiostatin)和内皮稳定素(endostatin)等[20,21] .1. 引言肿瘤血管系统的一个基本的特性就是缺少血管体系,这表明发生在正常血管发展过程中的形态学的再塑性过程在肿瘤的血管发生中或是受损的或是没有发生[1-3]。
生理条件下以及肿瘤的组织血管化作用是由血管发生和/或血管发生引起的。
从已存在的血管上萌芽出新的血管定义为血管发生[4,5],而出生后的血管发生是内皮前体细胞形成新的血管的过程[6-8]。
新生血管发展整个复杂过程中的主要步骤包括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过程以及毛细血管的形成[9]。
随后的基底膜的发生和内皮周细胞,毛细血管周细胞和大血管的平滑肌细胞整合入血管壁都是导致血管成熟的血管再塑性过程中的基本步骤[1,10-12]。
这个成熟过程的结束是由小血管和大血管形成,可以满足例如形成流体静力压、血管渗透能力和组织灌注率等功能需要的血管体系的形成。
目前血管发生研究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内皮细胞的迁徙、增殖和毛细血管的形成。
相应的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也主要针对内皮细胞的这些特性。
然而,血管壁的结构稳定作用的机制目前我们了解甚少,但是在最近几年中已经成为血管研究中的非常重要的热点[1-3,11,13-18]。
对血管稳定作用是否影响和怎样影响肿瘤生长和转移这个问题就更知之甚少。
此外,对于像肿瘤、糖尿病、黄斑变性、各种血管畸形、炎症和局部缺血组织的最终血管再通这些一系列以血管异常为主要特征疾病,血管稳定过程的调节看起来都是重要的。
2. 肿瘤组织中的血管稳定和血管成熟正常的一个成熟血管床由分化后的大血管和微血管等血管组成,这包括动脉、静脉、小动脉、小静脉和末端毛细血管。
除了被肿瘤侵犯包含的已存在的血管外,不管是恶性肿瘤还是良性肿瘤中,这样一种已分化的血管床“血管稳定”都没有存在肿瘤中[1,3,19]。
“血管成熟”、或“血管正常化”这些术语既用于不同的也用于同样的血管结构状态。
由McDonald和其同事进行的详细研究证明大部分肿瘤血管系统已经存在基底膜和内皮周细胞。
由于缺乏进一步分化和周细胞的规则地整合进入血管壁和血管壁成分的重排,肿瘤血管系统的基底膜和内皮周细胞仍然保持结构的不成熟[11,13]。
此外,与正常血管系统相比,肿瘤血管系统也存在结构的不正常。
因而,在一些最近的出版物中并不赞成在“正常化”这个概念使用中把血管稳定和血管成熟分开使用。
特别必要的是在此领域要避免这一概念的进一步混淆。
因而,我们建议使用“血管成熟”定义为大血管和微血管的正确分化为血管床的过程,而新血管完成由或多或少的内皮间结构、基底膜和一层内皮周细胞的结构状态称之为“血管稳定作用”。
血管稳定作用是成熟过程中的一步,但是这一阶段中血管依然需要几步重新塑形的步骤才能成熟。
不过,肿瘤的一部分血管能够明显地达到血管形态发生阶段,但是不能进入进一步的血管成熟阶段。
因而,区分这些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进一步意义上说,这对更好地理解肿瘤血管生物特性和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都是非常重要的。
3. 血管稳定和肿瘤生长通常大家认为,肿瘤血管是不稳定的和不正常渗漏的[19,20]。
大分子的外渗提供了一种基质扩大了血管芽苞的形成的可能[19]。
许多出版物也认为肿瘤血管床是由不同形态发生血管结构组成。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肿瘤,肿瘤组织中的肿瘤血管基本上存在三种类型:(1)仅由内细胞无或仅存在未充分形成的基底膜,但没有整合内皮周细胞形成的新生血管芽苞(图1A)。
(2)固定在部分形成的基底膜和部分排列的内皮周细胞上由内皮细胞排列成的毛细血管(图1B)和(3)毛细血管(图1C)和具有基底膜及其固定在上面的内皮细胞和内皮周细胞或少量整合了少量平滑肌细胞的较大直径的血管(图1D)。
只有最后一种的血管结构被认为是稳定的。
哪一种血管类型在肿瘤中占统治地位显然依赖肿瘤内的微环境。
然而,我们要说明的是在人Leydig(睾丸间质细胞)细胞肿瘤,尽管存在非常高的血管密度,这种非常低度恶性肿瘤的大部分血管是稳定的[16]。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假定血管稳定可能不利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在一个肿瘤中调控血管的过程如此复杂,使得研究肿瘤组织中调节血管稳定的分子机制是困难的。
过去4-5 年中的数据的累积增加这一问题显著性的关注[11,14,21,22]。
相应的,我们把近来在抗血管生成治疗下肿瘤血管的部分正常化称作“正常化”[2,15]。
这引起这样的假设,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可能会打开改善放疗和化疗效果上的一个“治疗窗口”[2,15]。
我们显示了血管形成抑制剂内皮抑素稳定了新血管芽苞,猜测这将会使新血管从生成血管向静止的表型转换(图2A,B)。
另一方面,血管形成素-1(Ang1)的过表达,通过整合内皮周细胞进入血管壁和显示促血管生成特性作为新初生血管的重新塑形和稳定的基本因素,抑制了肿瘤的生长而不是促进它的生长[22]。
近来研究发现的那些被强调的数据显示,一种能够结合血管形成素-1 位点的包含孤立纤维蛋白素原样受体的切去顶端的血管形成素-1 变异单体和血管形成素-1,均能稳定血管,避免异常的血管渗漏和降低血管密度[23]。
血管形成素-1 和内皮抑素的共同点看起来都能重新塑造和稳定新生血管,而它们的差异在于如内皮细胞的迁移和管腔的形成等中发挥不同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