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介之推不言禄

合集下载

《介子推不言禄》原文及译文

《介子推不言禄》原文及译文

《介子推不言禄》原文及译文赏析介子推不言禄晋侯赏从亡者,介子推不言禄①,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②,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③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④?”对曰:“尤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⑥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女⑦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⑧吾过,且旌⑨善人。

”注①禄:俸禄②祀者:原指掌管、主持祭祀的人,这里指代一国的国君③诬:荒谬④怼:怨恨,不满⑤尤:责备,谴责⑥文:装饰,美化⑦女:通“汝”,你⑧志:记住⑨旌:表彰,发扬1.解释文中划线词:①亡()②及()③盗()④盍()⑤偕()2.下列句子中的黑体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B、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身将隐,焉用文之?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D、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3.补充省略内容:①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②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③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

5.介子推为什么“不言禄”?6.概括介子推的性格。

参考答案1.逃亡到(达)小偷何不(为什么不)一起2.A3.①之(介子推)②其(他们)③此(这个)4.晋文公寻找他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子推的封地5.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6.淡泊名利、居功不傲、坚守节操、言出必行参考译文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

《介之推不言禄》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介之推不言禄》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介之推不言禄》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考试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介之推不言禄晋侯①赏从亡者。

介之推②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③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④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

以死谁怼⑤!”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⑥为之田⑦。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注] ①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

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

②介之推: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给文公食。

③献公:重耳之父晋献公。

④二三子:指跟随文公逃亡的人。

子,是对人的美称。

⑤怼(duì):怨恨。

⑥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市南、沁源县西北的介山之下。

⑦田:祭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A.尤.而效之,罪又甚焉尤:指责B.盍.亦求之盍:何不C.以志吾过,且旌.善人旌:表彰D.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义:正义【答案】D【解析】“义”,此处为动词,把……当作正义。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已力/不亦诬乎B.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已力/不亦诬乎C.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已/力不亦诬乎D.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已/力不亦诬乎【答案】B【解析】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已力,不亦诬乎?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介之推不满于上下相蒙的现状,并在与其母的交流之后,隐居而死。

高中文言文《介之推不言禄》赏析

高中文言文《介之推不言禄》赏析

高中文言文《介之推不言禄》赏析一、文本背景与解读《介之推不言禄》是一篇先秦时期的故事性经典,被收录于《左传》第三十三年的《襄公》篇中。

该篇讲述襄公高兴地赠送韩愈以一匹宝马,但对方没有接受,却拿出一匹丑陋的驴子送给了襄公。

接下来,韩愈就开始了他的一番话:“有君贤臣,则国宝之;有父慈子孝,则家道之;有兄友弟恭,则长幼之;有夫爱妻敬,则夫妻之。

”等等,最后,韩愈说:“介之推不言禄,费之夙夜不图报。

”这句话意味深长,广为传诵。

在文本中,介之推的故事反映了先秦时期人们珍视忠诚、信义等道德品质,强调只有真心为他人着想,才能有真正的价值。

二、文本分析1. 文言精华文言文有其独特的韵味和哲理,高深莫测的文言精华使得这篇文章马上提升了一个档次。

文本中的“有君贤臣,则国宝之;有父慈子孝,则家道之;有兄友弟恭,则长幼之;有夫爱妻敬,则夫妻之。

”等句,深入人心、入木三分。

2. 介之推的形象介之推是这篇文言文中透露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形象。

介之推忠诚坚定、不显能、不图功劳、对主人忠实耿直。

他身上代表着忠诚、正直、真心等等美德,可以看做是文本中道德标杆的代表人物。

3. 韩愈的态度在故事情节中,韩愈拒绝了襄公赠送的宝马,而赠送一匹丑陋的驴子,让人们不理解,但韩愈在文章中的大力赞扬为一种为了体现其忠诚和有真心为主的特定表现。

他对主人和自己对事情的态度,透露了他内心的强烈珍视道德、真挚和忠诚的特定素质。

4. 文本意义文本中的“介之推不言禄,费之夙夜不图报”,对人们共同生活体现出了一种道德,并道示人们为了道德做出的非凡尝试、投身所作所为的道义之处。

从文本中得出的启示是,人们应该重视道德、珍惜真心,并且认识到真心的价值所在,推广这种价值和美德,也让我们更好的重视自己的精神生活,关注别人的道义所值,提高自身的道德观念,为社会文明化进程做出贡献。

介之推不言禄注释详细

介之推不言禄注释详细

介之推不言禄注释详细
1. 介之推不言禄: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介之推,晋国的大臣。

禄,俸禄,古代官员的薪水。

2. 惠公、怀公:晋国的两个国君。

3. 上下相蒙:上下互相欺瞒。

4. 不吊:不善,这里指上天不善。

5. 遗嗣:留下后代。

这里指晋文公的九个哥哥都死了,只有晋文公一人还活着。

6. 禄:俸禄。

这里指赏赐。

7. 以为道义:以之为道义,把罪当做道义。

8. 上之化也:上面的人(指国君)所教化(的结果)。

9. 子: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10. 不言禄:不求赏赐。

11. 不易体:不愿做官,不愿求取功名富贵。

12. 志与体违:心志和身体(都)不能做官。

13. 难与处:难以相处。

14. 吾子:您,表示尊敬的称呼。

15. 志之:记住这个道理。

16. 以死为息:一直到死为止。

17. 以死矢之:誓死坚守这个道理。

18. 以绵上为田:绵上,地名。

用它作为你的祭田。

这是晋文公对介之推的补偿。

19. 记过示贤:记下我的过错,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介子推不言禄--原文

介子推不言禄--原文

左传《介子推不言禄》原文: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女偕隐。

”遂隐而死。

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①禄:俸禄②祀者:原指掌管、主持祭祀的人,这里指一国之君③诬:荒谬④怼:怨恨,不满⑤尤:责备,谴责⑥文:装饰,美化⑦女:通“汝”,你⑧志:记住⑨旌:表彰,发扬习题1. 解释文中的词:①亡()②及()③盗()④盍()⑤偕()2. 下列句子中的黑体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B、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身将隐,焉用文之?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D、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3. 补充省略内容:①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②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③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

5. 介子推为什么“不言禄”?6. 概括介子推的性格。

答案1. 逃亡到(达)小偷何不(为什么不)一起2. A3. ①之(介子推)②其③此(这个)4. 晋文公寻找他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子推的封地5. 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6. 淡泊名利、居功不傲、坚守节操、言出必行。

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高中文言文《介之推不言禄》赏析

高中文言文《介之推不言禄》赏析

高中文言文《介之推不言禄》赏析高中文言文《介之推不言禄》赏析【作品介绍】《介之推不言禄》讲介之推跟着晋文公在外流亡回国后,晋文公酬劳功臣,独独遗漏了他,他不夸功,不求赏,反而和老母隐居绵上深山,最后而死的故事。

【原文】《介之推不言禄①》出处:《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②;禄亦弗及③。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⑤。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⑥。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⑦?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已力,不亦诬乎⑧?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⑨?下义其罪,上赏其奸⑩;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⑾其母曰:“盍亦求之⑿?以死,谁怼?”⒀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⒁。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⒂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⒃?是求显也。

”⒄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注释】①介之推:也作介子推、介推。

晋国贵族,曾跟晋文公流亡国外。

文公回国后赏赐随从臣属,没有赏到他,他就和母亲隐居绵上(今山西介休东南)山中而死。

传说文公烧山逼他出来,他因不愿出来而被烧死。

文公把绵山作为他名义上的封田,后世就称绵山为介山。

禄:古代官吏的俸给。

②赏(shǎng):赏赐,奖赏。

从(cóng):跟从,跟随。

亡:逃亡。

③及:到。

这里有“给予”的意思。

④在:存在,生存。

⑤惠:晋惠公,即夷吾。

怀:晋惠公的儿子,名圉。

惠公死后,晋立子圉,是为怀公。

⑥绝:断绝。

⑦主:主持。

君:指晋文公。

⑧置:立。

二三子:诸位,几个人,这里指“从亡者”。

诬(w ū):欺骗。

⑨贪天之功:取天之功。

贪,同“探”,探取。

⑩义:正义。

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把……当作正义的行为。

奸:邪恶,诈伪。

⑾蒙:欺骗。

处(chǔ):相处。

⑿盍(hé):何不,为什么不。

表示反问。

之:指封赏。

⒀以:因为。

怼(duì):怨恨。

国学启蒙教材第12册 21 文言文选 介之推不言禄

国学启蒙教材第12册  21 文言文选 介之推不言禄

21介之推不言禄晋jìn 侯hóu 赏shǎng 从cóng 亡wáng 者zhě,介jiè之zhī推tuī不bù言yán 禄lù,禄lù亦yì弗fú及jí。

推tuī曰yuē:“献xiàn 公gōng 之zhī子zǐ九jiǔ人rén ,唯wéi 君jūn 在zài 矣yǐ。

惠huì、怀huái 无wú亲qīn ,外wài 内nèi 弃qì之zhī。

天tiān 未wèi 绝jué晋jìn ,必将bìjiāng 有yǒu 主zhǔ。

主zhǔ晋jìn 祀sì者zhě,非fēi 君jūn 而ér 谁shuí?天tiān 实shí置zhì之zhī,而ér 二三èrsān 子zǐ以为yǐwéi 己jǐ力lì,不bù亦yì诬wū乎hū?窃qiè人rén 之zhī财cái ,犹yóu 谓wèi 之zhī盗dào 。

况kuàng 贪tān 天tiān 之zhī功gōng ,以为yǐwéi 己jǐ力lì乎hū?下xià义yì其qí罪zuì,上shàng 赏shǎng 其qí奸jiān ,上shàng 下xià相xiāng 蒙méng ,难nán 与yǔ处chǔ矣yǐ。

”其qí母mǔ曰yuē:“盍hé亦yì求qiú之zhī?以yǐ死sǐ谁shuí怼duì?”对duì曰yuē:“尤yóu 而ér 效xiào 之zhī,罪zuì又yòu 甚shèn 焉yān !且qiě出chū怨言yuànyán ,不bù食shí其qí食shí。

介之推不言禄

介之推不言禄

介之推不言禄(选自《左传》)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w ū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h é亦求之?(疑问句中疑问代词用作宾语,前置)以死,谁怼du ì?”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r ǔ偕xi é隐。

”遂隐而死。

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j īng
善人。

” 一: 要掌握的字词及意思。

(拼音标注)
上下相蒙 文 志 旌 盍 怼 尤而效之 天实置之
二:(文化链接)寒食节的由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纪念人为由设立的节日) 寒 食(唐 韩翃hóng )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典故: 足下 悲乎,足下!
三:练习:
1 下面加点的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晋侯赏从亡者 亡:逃亡
B 禄亦弗及 弗: 没有
C 能如是乎 是:这样
D 以志吾过 志:志向
2 翻译句子:
(1)盍亦求之?以死,谁怼?
(2)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3)不食其食。

介之推不言禄

介之推不言禄

介之推不言禄先秦:左丘明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地名)为之田。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译文(背景接前面的《寺人披见文公》)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

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

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

更何况贪图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的人)给予赏赐。

上下互相欺瞒,难以和他们相处啊。

”他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谁呢?”回答说:“(既然)斥责这种行为是罪过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以后)不应吃他的俸禄了。

”他的母亲说:“也让国君知道这事,好吗?”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

身体将要隐居了,还要装饰它吗?这样是乞求显贵啊。

”他的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做吗?(那么我)和你一起隐居。

”便(一直)隐居到死去。

晋文公没有找到他,便用绵上作为他的祭田。

说:“用它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注释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

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

《介之推不言禄》原文、译文及赏析

《介之推不言禄》原文、译文及赏析

《介之推不言禄》原文、译文及赏析这是一个历代流传很广的故事。

春秋时,晋国的公子重耳因为内乱出奔到国外,一路辛苦流离,饿得奄奄一息。

随行的介之推毅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熟了给重耳吃,救了他一命。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介之推不言禄》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介之推不言禄先秦:左丘明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地名)为之田。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译文(背景接前面的《寺人披见文公》)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

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

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

更何况贪图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的人)给予赏赐。

上下互相欺瞒,难以和他们相处啊。

”他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谁呢?”回答说:“(既然)斥责这种行为是罪过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以后)不应吃他的俸禄了。

”他的母亲说:“也让国君知道这事,好吗?”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

左传《介之推不言禄》

左传《介之推不言禄》

左传《介之推不言禄》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地名)为之田。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译文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

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

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

更何况贪图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诈(的人)给予赏赐。

上下互相欺瞒,难以和他们相处啊。

”他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谁呢?”回答说:“(既然)斥责这种行为是罪过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以后)不应接受他的俸禄了。

”他的母亲说:“也让国君知道这事,好吗?”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

身体将要隐居了,还要装饰它吗?这样是乞求显贵啊。

”他的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做吗?(那么我)和你一起隐居。

”便(一直)隐居到死去。

晋文公没有找到他,便用绵上作为他的祭田。

说:“用它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简介《介之推不言禄》是春秋时期创作的散文,作者是左丘明。

文章讲介之推跟着晋文公在外*回国后,晋文公酬劳功臣,独独遗漏了他,他不夸功,不求赏,反而和老母隐居绵上深山,最后而死的故事。

齐桓公伐楚,介之推不言禄译文

齐桓公伐楚,介之推不言禄译文

译文齐桓公与夫人蔡姬在园林中乘舟游玩,蔡姬故意晃动小船,桓公吓得脸色都变了,他阻止蔡姬,蔡姬却不听。

桓公一怒之下让她回到了蔡国,但没有说与她断绝夫妻关系,蔡姬的哥哥蔡穆侯却让她改嫁了。

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

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楚国。

楚成王派使节到齐军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因此牛马迷路走失也到不了双方的疆土。

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大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从而共同辅佐周王室。

’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隶。

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

”楚国使臣回答说:“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问吧!”于是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

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齐军中去交涉,齐军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

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

齐桓公说:“诸侯们难道是为我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

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忍辱接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

”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

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

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

《介之推不言禄》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介之推不言禄》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介之推不言禄》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原文: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注释:1. 晋侯:指晋文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

2. 从亡者:跟随文公逃亡的人。

3. 介之推:晋文公的臣子,曾割自己的肉给文公吃。

4. 献公:晋文公的父亲晋献公。

5. 惠、怀:指晋惠公和晋怀公,他们都是晋文公的兄弟。

6. 外内:指国外和国内。

7. 主:主持祭祀的人,这里指国君。

8. 天实置之:上天确实安排他做国君。

9. 二三子:指跟随文公逃亡的人。

10. 诬:欺骗。

11. 下义其罪:下面的人认为有罪是正义的。

12. 上赏其奸:上面的人奖赏罪恶。

13. 怼:怨恨。

14. 尤:指责。

15. 文:修饰。

16. 显:宣扬。

17. 志:记载。

18. 旌:表彰。

翻译:晋文公赏赐跟随他逃亡的人,介之推没有提及自己的功劳,也没有得到禄赏。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只有国君还在世。

惠公、怀公没有亲近的人,国内外都抛弃了他们。

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祭祀,一定会有新的国君出现。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还会是谁呢?这其实是上天安排的,而那些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这是自己的功劳,这不也是欺骗吗?盗窃别人的财物,尚且被称为盗贼,更何况是贪图上天的功劳,把它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认为有罪是正义的,上面的人奖赏罪恶,这样上下互相欺骗,很难和他们相处。

介子推不言禄的故事介绍

介子推不言禄的故事介绍

介子推不言禄的故事介绍介子推不言禄的故事介绍介之推是春秋时代晋国的忠臣,作为不慕虚名不计报酬的晋国国君晋文公的忠厚臣僚,留下了很多故事,被民间社会广为传颂。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介子推不言禄的故事简介,希望能帮到你。

故事简介介子推不言禄写的是重耳在封赏时,介子推和介子推的母亲之间的对话,全是一些不贪图功名利禄的言行举止。

晋国的公子因为内战,在外逃窜十九年,后来成了晋国的帝王,晋文公复位后加封进爵于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人,谄媚的人太多导致重耳忘记了封赏介子推淡泊名利,几次三番的劝解君王清明持正,但是君王重耳根本就没有听见去。

就在重耳想起介子推时,介子推高风亮节,早已经归隐山林和老母亲过上了舒适的田园生活,远离世俗。

由此可以看出介子推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

介子推不言禄,一方面反映了他的忠于君主忠于国家的爱国思想,另一方面突出了他不贪图功名利禄的高贵品质介子推不言禄暗藏了精神营养中的精华,人人都应该学习介子推的那种礼贤下士、两袖清风,淡泊名利、除恶荐贤的高尚情操。

做人应该保持一颗公正的心态,做一个正气凛然的中华人。

介子推不言禄也告诉了我们要有一颗无心奉献的心。

介子推的不言禄完完全全的体现了古代文人曾写过的一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介子推不言禄之所以流传了下来,就是希望我们继承他的优良的精神与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且发扬光大。

现在的社会上确实有许多的不良风尚,甚至还有一些人道德败坏。

贪图荣华富贵先不说,有些人连尊严都不要了。

实在是不善之举啊。

人物介绍介子推又名介之推,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人,出生年月日不详细,死于公元前六百三十六年,后来又被叫做介子。

对于介子推简介历史书籍很少记载,自传什么的也没有,不过关于他大名鼎鼎的典故还是有很多的。

介子推舍命爱国的故事,让后人格外的铭记。

同时,如今我们每一年过的“清明节”都是跟他有关的呢。

介子推本身是百姓人家,为了挣钱养家便去了有钱人家里做事糊口,也就是晋国公子重耳的家里。

介之推不言禄阅读练习及答案

介之推不言禄阅读练习及答案

介之推不言禄阅读练习及答案《介之推不言禄》文言文阅读材料原文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介之推不言禄》文言文阅读题1.解释下列加黑词语:(1)个亦诬乎诬:_________ (2)且旌善人旌:_____________2.将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1)斋亦求之,以死谁怼?(2)能如是乎?与女偕隐。

3.阅读短文,说说介之推是个怎样的人。

4.你对介之推的观点有何看法?《介之推不言禄》文言文阅读题答案1. (1)错误(2)表彰2. (1)为什么不也去请求他,这样苦哭至死又埋怨谁呢?(2)果真能如此吗?我和你一道去归隐。

3.有功不言,不重功名利禄。

4.介之推下重功名利禄的做法值得崇敬,但他把晋候登位归为天意的思想是不正确的。

《介之推不言禄》文言文参考译文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

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

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

更何况贪图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的人)给予赏赐。

文言文《介之推不言禄》古文赏析

文言文《介之推不言禄》古文赏析

《介之推不言禄》古文赏析【作品介绍】《介之推不言禄》讲介之推跟着晋文公在外流亡回国后,晋文公酬劳功臣,独独遗漏了他,他不夸功,不求赏,反而和老母隐居绵上深山,最后而死的故事。

【原文】《介之推不言禄①》出处:《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②;禄亦弗及③。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⑤。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⑥。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⑦?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已力,不亦诬乎⑧?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⑨?下义其罪,上赏其奸⑩;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⑾其母曰:“盍亦求之⑿?以死,谁怼?”⒀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⒁。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⒂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⒃?是求显也。

”⒄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⒅【注释】①介之推:也作介子推、介推。

晋国贵族,曾跟晋文公流亡国外。

文公回国后赏赐随从臣属,没有赏到他,他就和母亲隐居绵上(今山西介休东南)山中而死。

传说文公烧山逼他出来,他因不愿出来而被烧死。

文公把绵山作为他名义上的封田,后世就称绵山为介山。

禄:古代官吏的俸给。

②赏(shǎng):赏赐,奖赏。

从(cóng):跟从,跟随。

亡:逃亡。

③及:到。

这里有“给予”的意思。

④在:存在,生存。

⑤惠:晋惠公,即夷吾。

怀:晋惠公的儿子,名圉。

惠公死后,晋立子圉,是为怀公。

⑥绝:断绝。

⑦主:主持。

君:指晋文公。

⑧置:立。

二三子:诸位,几个人,这里指“从亡者”。

诬(wū):欺骗。

⑨贪天之功:取天之功。

贪,同“探”,探取。

⑩义:正义。

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把……当作正义的行为。

奸:邪恶,诈伪。

⑾蒙:欺骗。

处(chǔ):相处。

⑿盍(hé):何不,为什么不。

表示反问。

之:指封赏。

⒀以:因为。

怼(duì):怨恨。

⒁尤(yóu):罪过,过错。

《介之推不言禄》原文及翻译

《介之推不言禄》原文及翻译

《介之推不言禄》原文及翻译《介之推不言禄》原文及翻译【题解】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晋文公重耳在流亡十九年后回国即位,并赏赐流亡时一直追随着他、为他出谋划策的人。

其间,别人都居功邀赏,唯介之推“不言禄”,晋文公也就没有想到他。

因此,介之推曾一度产生了情绪上的波动,后通过与其母的交谈,坚定了自己的思想,最终隐居山林,直至生命终结。

晋文公为弥补自己的过错,并抚慰心地善良的人,特封绵上为介之推的祭田。

【原文】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译文】晋文公赏赐曾跟从他逃亡的人,介之推没提爵禄的事,爵禄也就没有给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只有国君在世了。

惠公、怀公没有亲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

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后嗣,一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是谁?这实在是上天安排哪,而那几个随从他逃亡的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骗人吗?盗窃别人的财物,还叫他做小偷,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赞美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励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

”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爵禄?就这样死了,怨谁?”介之推回答说:“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要加重了。

而且我发出过怨言,决不吃国君的俸禄。

”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

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言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自己了。

文言文《介之推不言禄》原文译文及赏析

文言文《介之推不言禄》原文译文及赏析

【导语】《介之推不⾔禄》是春秋时期⽂学家、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篇散⽂。

此⽂讲介之推跟着晋⽂公在外流亡回国后,晋⽂公酬劳功⾂,独独遗漏了他,他不夸功,不求赏,反⽽和⽼母隐居绵上深⼭终⽼的故事,记叙了介之推在决定归隐时与母亲的对话,深刻批判了争功请赏、猎取名利的不齿⾏径,颂扬了介之推母⼦不贪求名利福禄的⾼洁品⾏。

下⾯是©⽆忧考⽹分享的⽂⾔⽂《介之推不⾔禄》原⽂译⽂及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介之推不⾔禄》 先秦:左丘明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禄,禄亦弗及。

推⽈:“献公之⼦九⼈,唯君在矣。

惠、怀⽆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君⽽谁?天实置之,⽽⼆三⼦以为⼰⼒,不亦诬乎?窃⼈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乎?下义其罪,上赏其*。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 其母⽈:“盍亦求之?以死谁怼?” 对⽈:“尤⽽效之,罪⼜甚焉!且出怨⾔,不⾷其⾷。

” 其母⽈:“亦使知之,若何?” 对⽈:“⾔,⾝之⽂也。

⾝将隐,焉⽤⽂之?是求显也。

” 其母⽈:“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地名)为之⽥。

⽈:“以志吾过,且旌善⼈。

” 【⽩话译⽂】 晋⽂公赏赐跟从他流亡的⼈,介之推不谈爵禄,因此爵禄也没有给他。

介之推说:“献公之⼦九⼈,只有君侯在世了。

惠公、怀公没有亲近之⼈,国内外都厌弃他们。

天不断绝晋国的后嗣,⼀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不是国君⼜是谁呢?实在是上天⽴的他,⽽那⼏个⼈以为是⾃⼰的⼒量,不是骗⼈吗?偷别⼈的财物,还被称为盗,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的功劳呢?下⾯的⼈赞同他们的罪过,上⾯的⼈奖赏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

”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赏赐?就这样死了,怨谁?”介之推说:“明知是错误⽽效法它,罪过更⼤。

并且我发出过怨⾔,不可再吃国君的俸禄。

”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答道:“⾔语,是⾝上的装饰品。

⾝⼦将要隐藏,哪⾥还要⽤⾔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了。

【作文】介之推不言禄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

【作文】介之推不言禄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
”他的母亲说:“能够象 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块儿隐居。”于是母子俩隐居到死。 晋文公寻找他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之推的封地,说:“以此铭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是谁?实在是上天立的他,而那几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骗人吗?盗窃别人的财物,还叫他做小偷, 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赞美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励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 求爵禄?就这样死了,怨谁?”介之推回答说:“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要加重了。而且我发出过怨言,不吃国君的俸禄。”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 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盲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自己了。
介之推不言禄原文阅读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译译文
分类: 作文 > 国学精粹 > 文言文 > 文言文翻译 > 介之推不言禄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
版权所有:碧意之时 创作时间:2009-04-06 17:16:37
原文阅读: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 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 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 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翻译译文或注释: 晋文公赏赐跟从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谈爵禄,爵禄也没有轮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九人,只有国君在世了。惠公、怀公没有亲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上天没有断绝晋 国的后嗣,一定会有君主。

《介子推不言禄》阅读答案及译文

《介子推不言禄》阅读答案及译文

《介子推不言禄》阅读答案及译文《介子推不言禄》阅读答案及译文介子推不言禄晋侯赏从亡者,介子推不言禄①,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②,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③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④?”对曰:“尤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⑥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女⑦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⑧吾过,且旌⑨善人。

”注①禄:俸禄②祀者:原指掌管、主持祭祀的人,这里指代一国的国君③诬:荒谬④怼:怨恨,不满⑤尤:责备,谴责⑥文:装饰,美化⑦女:通“汝”,你⑧志:记住⑨旌:表彰,发扬1. 解释文中划线词:①亡()②及()③盗()④盍()⑤偕()2. 下列句子中的黑体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B、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身将隐,焉用文之?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D、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3. 补充省略内容:①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②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③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

5. 介子推为什么“不言禄”?6. 概括介子推的性格。

参考答案1. 逃亡到(达)小偷何不(为什么不)一起2. A3. ①之(介子推)②其(他们)③此(这个)4. 晋文公寻找他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子推的封地5. 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6. 淡泊名利、居功不傲、坚守节操、言出必行参考译文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介之推不言禄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富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背诵第二段。

2.能够大致了解课文的情节和内容,能够初步理解课文中介之推言语的意思。

3.能够初步了解和评价介之推言语的意思。

4.初步了解《左转》,知道一些中国传统节日的主要习俗。

二.教学重点难点
对介之推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与分析;了解人物的语言特色。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故事导入法:在开始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同学讲一个故事。

话说当初晋文公还没当上国君之时,名叫重耳,由于宫廷内乱,晋公子重耳被迫在外逃亡,随行还有贤士五人。

在逃亡途中,君臣无食物可吃,只好用野菜充饥。

重耳自幼长在宫中,咽不下野菜。

其中有个侍从叫介之推,他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煮成汤端给重耳喝。

重耳喝完后连称味道好,后来在赶路时,重耳发现介之推走路一拐一瘸,经过追问才明白真相,重耳感动不已,并许诺回国后定当重赏介之推。

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到了晋国,平定了叛乱并当上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

晋文公对群臣论功行赏,群臣也争功求禄。

那么介之推呢,他有没有得到丰厚的赏赐呢?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会知道了。

(二)板书课题,介绍《左转》,播放视频资料。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读出节奏。

强调重点字词和句子的翻译
1.教师首先范读,然后让学生指出其中不懂的字词。

从亡者:跟着一起逃亡的人。

弗及:没有到达。

置:安排,安置。

二三子:子,对对方的称呼,这里指“从亡者”。

诬:欺骗。

义:正义。

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把……当做正义的行为。

蒙:欺骗。

盍:何不,为什么不。

表示反问。

谁怼:即“怼谁”,怼,抱怨的意思。

尤:责备、谴责。

不食其食:前一个“食”意为“吃”,后一个“食”意为俸禄。

文:文饰。

显:显达。

志:记载。

旌:表彰。

2.给出1分钟,带领学生就所强调的字词,反复诵读。

3.给出5分钟,学生自读2遍,自行停止。

(三)理解文本
1.问题剖析
(1)介之推有没有像其他“从亡者”一样得到高官厚禄?
“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2)为什么介之推不要赏赐?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3)介之推母亲对儿子的做法有什么态度?
(4)晋文公为什么表彰介之推?
(4)角色扮演。

找两名同学分别扮演介之推及其母亲,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和人物的心理。

2.分析人物性格
介之推:只讲付出,不图名利,名副其实的忠臣。

介之推之母:对儿子的关怀和体贴,支持和陪伴。

晋文公: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3.小结写法:
*主要抓住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又用了反问,类比,对仗等修辞手法。

(四)拓展延伸
1.日积月累:“寒食节”的由来。

视频资料。

2.拓展有关“寒食节”的古诗:寒食
2.连一连,把传统节日与相关的日期和习俗连起来。

3.晋文公相关历史。

视频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