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例子
十大杰出社会心理学研究(四)斯坦福监狱实验
我们为什么去做愚蠢而不合理的事情:十大杰出社会心理学研究(四)我们阴暗的内心:斯坦福监狱实验“最卑劣的行为就像有毒的杂草一样繁茂地生长在监狱的空气里”——Oscar Wilde。
最好的心理学实验总是问着关于人性的永恒的问题,例如,是什么让一个人变得邪恶?一个好人也可以犯下恶行吗?如果可以,是什么让人们越过那条界线?有没有一个临界点,当它被跨过之后就会释放出邪恶?又或者是人们所处的处境决定了他们的行为?本文中这个被提名为最杰出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实验是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
它有力地论证了处境的作用(Zimbardo, 1971)。
不仅如此,而且这个实验还为一本小说、两部电影、无数电视节目,甚至一个乐队提供了灵感,就连法律都为此做出了修改。
这些我们过会儿再说,先来看看这个实验。
囚犯和狱警实验的思路很简单:看看被挑选出来的最健康、最“正常”的普通人如何应对自己正常身份的彻底改变。
被试中一半作为狱警,另一半作为囚犯。
在本次实验中没有折衷办法,因为为了使实验有好的效果,必须真实地模拟现实生活中囚犯和狱警的经历。
这些被试要迎接生命中的全新体验。
“囚犯”们像平时一样一大早出门的时候被哀号着警报的警车“逮捕”。
然后他们被采集指纹、蒙上眼、关进监狱。
接着被剥光衣服、搜身、去虱子、理发、拿到囚服、得到一个号码,并在一只脚上拴上链子。
另外的被试变成了身穿警服、手持木棍的狱警。
斯坦福大学一幢建筑的地下室被伪装成了一座监狱。
于是,实验开始了。
反抗被镇压一开始一切都很正常,可是到了第二天,“囚犯”们对于被监禁做出了反抗。
狱警们迅速而残忍地采取了报复。
他们把囚犯全身扒光,搬走了囚犯的床,把这次反抗的头目拉去关了禁闭,并且开始骚扰“囚犯”。
不久之后“囚犯”们开始无条件地服从狱警。
经过了仅仅几天逼真的角色扮演之后,被试报告说他们之前的身份似乎已经完全被抹去了。
他们成为了自己在监狱中的号码。
心理学上的执行猴实验例子
心理学上的执行猴实验例子
心理学上的执行猴实验是由心理学家布雷迪在1958年进行的。
实验中,他将一对猴子绑在两个并排的椅子上,其中一只猴子可以按一个杠杆来避免电击,如果间隔20分钟按一次杠杆,它就可以永远不会受到电击。
如果到了20分钟的间隔时间,它没有按杠杆,就要被电击。
同时,另一只猴子也会受到一次电击。
实验发现,执行猴会患上胃溃疡,而无能为力的猴子却没有患胃溃疡。
这是因为执行猴比另一只猴子情绪更紧张,说明了不可预期的电击更容易使动物患胃溃疡。
这个实验强调了情绪和压力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对后来的心理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例子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例子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是心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描述了人类在特定环境下的学习和行为模式。
下面列举了十个以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为题的例子。
1. 经典条件反射:巴普洛夫的狗实验巴普洛夫的狗实验是经典条件反射的经典案例。
他发现,当将食物与铃声同时呈现给狗时,狗开始将铃声与食物联系起来,最终只要听到铃声,狗就会分泌唾液,即使没有食物的存在。
2. 经典条件反射:小阿尔伯特的恐惧小阿尔伯特是一个11个月大的婴儿,心理学家华生通过经典条件反射实验发现,当将一个可爱的白色兔子与响亮的声音同时呈现给小阿尔伯特时,他会对兔子产生恐惧反应,即使在其他环境中见到兔子,也会感到害怕。
3. 经典条件反射:恐惧症的形成恐惧症的形成也可以通过经典条件反射来解释。
当一个人在某个特定环境下经历了一个令人恐惧的事件,他可能会将这个环境与恐惧体验联系在一起,从而在以后的相似环境中感到恐惧。
4. 经典条件反射:口水分泌经典条件反射在生理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当我们闻到食物的香味时,我们的唾液腺会开始分泌唾液,这是因为我们将食物的香味与食物本身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了经典条件反射。
5. 操作条件反射:皮亚杰的婴儿实验皮亚杰的婴儿实验是操作条件反射的经典案例。
他发现,婴儿通过操作环境来获取所需的结果,例如,当一个婴儿学会按一个按钮后,就会获得一个玩具,从而形成了按按钮获取玩具的操作条件反射。
6. 操作条件反射:教育训练操作条件反射在教育训练中有广泛应用。
例如,当我们给孩子奖励来鼓励他们良好的行为时,我们实际上是通过操作条件反射来增强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
7. 操作条件反射:自我调节行为操作条件反射也可以用于自我调节行为。
例如,当我们设定目标并制定计划来实现这些目标时,我们实际上是通过操作条件反射来激励自己并改变自己的行为。
8. 操作条件反射:药物成瘾的形成药物成瘾的形成可以通过操作条件反射来解释。
经典心理学实验
经典心理学实验我们如何以及为何对自己撒谎:认知失调 (2)儿童对物体恒存在的理解 (5)颜色识别与语言描述无关 (6)橡胶手幻觉实验 (6)双耳分听实验 (8)凭直觉往往能作出好决定 (8)“开窗”实验 (9)双眼竞争中嗅觉能够影响视觉 (9)法国研究发现人类大脑不能同时处理超2项任务 (10)大脑时间相对论 (11)审美判断男女有别 (14)创造发明的难处 (15)只消变换一下问题 (15)动物的聪明 (16)期望效应 (17)盲视 (19)关于快乐中枢和痛苦中枢实验 (20)人际关系认知实验 (21)心理旋转实验 (21)直棒与方框实验 (22)登进门坎效应 (23)儿童何时获得了意识? (23)心理旋转实验 (24)人容易拔高自己 (24)寻找发胖的原因 (25)视觉悬崖 (26)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实验 (26)时间折扣神经机制新证据 (27)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28)团体公约实验 (29)“迟延满足” (29)集体效能 (29)社会认同实验 (30)强大的动力--自信和社会的关怀 (32)关于服从的实验 (33)习得性无助实验 (34)罗森塔尔实验 (35)霍桑实验 (35)压力如何使人崩溃——神经科学实验 (36)识别说谎人的实验 (40)我们如何以及为何对自己撒谎:认知失调1959年的一个经典的社会心理学实验证明了我们如何以及为何对自己撒谎。
对这个实验的理解很好地解释了我们内在动机的阴暗世界。
这个无比创新的实验是由Festinger和Carlsmith(1959)负责的。
人们总是试图解释自己的思维和行为,而这个实验正是提供了对于这种自我解释的重要而深刻的理解。
实验中充满了巧妙的骗术,所以对它最好的理解方法就是想象自己正身临其境。
那么请坐好,放松,让我们回到过去。
现在的时间是1959年,而你是一位斯坦福大学的本科生……作为你课程的一部分,你同意参加一项“表现衡量”的实验。
你被告知这个实验需要两个小时。
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案例分析
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案例分析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揭示出社会心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本文将通过几个案例分析,探讨社会心理学在解释和理解人类行为中的作用。
案例一:“同理心的力量”在1997年,一场名为“同理心的力量”的社会心理实验在纽约地铁站进行。
实验者假装摔倒在地,观察周围乘客的反应。
结果显示,当实验者表现出痛苦和需要帮助的迹象时,绝大部分乘客会主动伸出援手。
这一实验展示了同理心在社会互动中的重要作用,它不仅使人们产生关怀和帮助他人的愿望,还能促进社区和睦和合作。
案例二:“大众焦虑”对购买行为的影响在当代社会,广告和媒体的影响日益显著。
研究发现,消费者通常会受到所谓“大众焦虑”的影响。
这种焦虑是指人们因为担心自己不符合主流价值观或社会标准而感到不安和不满足的情绪。
举个例子,当某个品牌的广告宣传出现大量具有完美身材的模特时,许多消费者会受到外貌焦虑的影响,进而购买与美容相关的产品。
这一现象提示我们,社会心理因素在人们的购买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这种作用往往是潜移默化的。
案例三:自我确认理论自我确认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它认为人们渴望被他人接受和赞同。
一个经典的实验例子是“蓝眼睛和棕眼睛”的案例。
在美国上世纪60年代的一个小镇上,一位教师告诉学生蓝眼睛的孩子比棕眼睛的孩子更聪明、更优秀。
结果,蓝眼睛的学生表现出更多的积极行为和学习成绩的提升,而棕眼睛的学生则退步了。
这个实验揭示了自我确认理论的重要性,它告诉我们人们对于他人的评价会对个体的自我认知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案例四: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表现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我们经常参与各种群体活动。
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表现与其个人特质和社会环境紧密相关。
斯坦福监狱实验是其中一个经典案例,研究者将一群志愿者分成犯人和监狱警卫两组进行模拟监狱环境下的实验。
实验心理学ab设计例子
实验心理学ab设计例子
a研究设计通过性别心理学研究古希腊两性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对各种心理学研究方法进行分类。
下例即为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一种分类系统。
资料搜集方法包括实验法、度量法。
最佳案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常见的:第一种,内省法,这个方法在没有精密仪器的时代,必不可少,现代,同样没有精密仪器。
第二种,科学实验,好的实验方法,让人拍案。
最佳案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并到一起进行,一般研究发展心理学中的问题。
若是一个研究对象中含有时间变量且时间跨度大,特定对象不好追踪,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具体例子。
最佳案你的先知道发展心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比如最基本的观
察法,调查发,测验法,实验法。
研究设计上有:时间来看纵向研究、横断研究和横纵交叉,从范围看有整体研究。
b广州社会心理学在职研究生本书教授的是心理学研究的思维方法,不拘泥于具体的“研究技术”,而是从逻辑和理论推演的角度,指导读者如何寻找有价值的研究问题,继而如何通过理论和实验的方法。
最佳案观察法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研究对象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做出详尽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他们心理活动特点的方法。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
最佳案研究方法有三层次:总体研究方法,主要是哲学方法论的
东西;一般研究方法,就是心理学总体上的研究方法;具体研究方法,就是具体到某些研究时要用的方法。
著名心理学十大效应
1、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在古希腊,国王让人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但他又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了银子.可问题是这顶王冠与当初交给金匠的一样重,谁也不知道金匠到底有没有捣鬼。
国王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冥思苦想,他起初尝试了很多想法,但都失败了。
有一天他去洗澡,一边他一边坐进澡盆,以便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觉身体被轻轻地托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运用浮力原理解决了问题。
不管是科学家还是一般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可以发现“把难题放在一边,放上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这一现象。
心理学家将其称为“酝酿效应”。
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就是酝酿效应的经典故事。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个难题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
直到有一天,当我们抛开面前的问题去做其他的事情时,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却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忍不住发出类似阿基米德的惊叹,这时,“酝酿效应”就绽开了“思维之花”,结出了“答案之果"。
古代诗词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这一心理的写照。
心理学家认为,酝酿过程中,存在潜在的意识层面推理,储存在记忆里的相关信息在潜意识里组合,人们之所以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找到答案,是因为个体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紧张,忘记了个体前面不正确的、导致僵局的思路,具有了创造性的思维状态。
因此,如果你面临一个难题,不妨先把它放在一边,去和朋友散步、喝茶,或许答案真的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2、阿伦森效应阿伦森效应是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阿伦森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认为,人们大都喜欢那些对自己表示赞赏的态度或行为不断增加的人或事,而反感上述态度或行为不断减少的人或事。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主要是挫折感在作怪。
从倍加褒奖到小的赞赏乃至不再赞扬,这种递减会导致一定的挫折心理,但一次小的挫折一般人都能比较平静地加以承受。
类似甘兹菲尔德实验的例子
类似甘兹菲尔德实验的例子(最新版)目录1.甘兹菲尔德实验的概述2.甘兹菲尔德实验的启示3.类似甘兹菲尔德实验的例子4.这些例子的影响和启示正文甘兹菲尔德实验是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主要研究人们在面对道德困境时的决策过程。
实验中,参与者需要判断一个假想情境中,电击实验对象的强度和电压,以获得一定的报酬。
实验结果显示,大多数参与者在面对道德困境时,会选择较低的电压,以减轻道德负担。
然而,也有一部分参与者会选择更高的电压,以获得更多的报酬。
这个实验揭示了人们在道德决策中的权衡和矛盾。
类似甘兹菲尔德实验的例子有很多,比如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和“电车难题”。
这些实验都探讨了人们在面对道德困境时的心理过程和决策行为。
“斯坦福监狱实验”是一个社会心理学实验,研究人们在监狱环境下的行为和心理变化。
实验中,参与者被随机分为囚犯和狱警,然后在模拟的监狱环境中进行互动。
结果显示,无论是囚犯还是狱警,都在角色扮演中表现出极端的行为和态度,这表明人们在特定情境下,很容易受到环境和角色的影响,失去自我控制和道德判断能力。
“电车难题”是一个道德心理学实验,研究人们在面对生命抉择时的道德判断。
实验中,参与者需要判断是否改变电车的轨道,以牺牲一个人的生命来拯救更多的人。
结果显示,大多数参与者会选择不改变轨道,以维护道德原则和价值观。
然而,也有一部分参与者会选择改变轨道,以实现最大化的生命拯救。
这个实验揭示了人们在道德决策中的权衡和矛盾,以及道德原则和实际利益之间的冲突。
类似甘兹菲尔德实验的这些例子,对我们的生活和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让我们认识到,道德决策并不是简单的黑白分明,而是在复杂的情境中,需要不断的权衡和抉择。
个案研究的经典例子
几个个案研究的经典例子
个案研究是一种在心理学、教育学、医学和社会科学中广泛使用的研究方法。
以下是几个在心理学中经典的个案研究例子:
斯基纳的“箱子实验”(Skinner's Box Experiment): 斯基纳通过对动物行为的观察,提出了关于操作条件反射和强化学习的理论,他的思想对行为主义心理学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弗洛伊德的“小汉斯”个案:弗洛伊德通过观察一个五岁男孩的行为,探讨了心理创伤、家庭动态和儿童性发展等问题。
杰出的“记忆男孩”(S. M.):S. M. 是一位因为脑部结构异常而没有恐惧感受的女子,在个案研究中探讨了恐惧和记忆形成的神经基础。
罗森汉姆病例:在这个病例中,医生探讨了一个人的性别和性别认同的发展。
情感智力病例:这个病例中,医生探讨了一位患者的情感智力缺陷和社交能力问题。
这些经典个案研究对于发展心理学和了解人类行为和思维过程有非常重要的贡献。
10个心理学故事引出的各种效应
10个心理学故事引出的各种效应1.前言心理学故事是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通过讲述故事来揭示人类心理以及各种心理效应。
本文将介绍10个心理学故事,并探讨每个故事背后所引发的心理效应。
这些故事涵盖了各种领域,包括决策、记忆、社会心理等,希望对读者理解心理学效应起到一定的帮助。
2.故事1 - 反向心理曾有一名心理学家进行了一项关于学生对任务完成的实验。
他告诉学生们越难的任务得到的奖励会越大,结果发现学生们完成任务的积极性更高。
这个故事揭示了反向心理的效应,即当人们被给予反常的期望时,他们会产生不同寻常的反应。
3.故事2 - 锚定效应一天,两个顾客分别参观了一家购物中心中的两家家电店。
第一个顾客首先进入了一家价格昂贵的店铺,然后进入了一家价格较低的店铺。
第二个顾客先进入了一家价格较低的店铺,然后进入了一家价格昂贵的店铺。
最后,两个顾客都购买了一台价格较低的电视。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锚定效应,即之前暴露给我们的信息会影响我们做出的决策。
4.故事3 - 多巴胺效应研究人员发现,当人们处于期待获得奖励的状态时,他们的多巴胺水平会升高。
他们进行了一项实验,让参与者玩一个赌博游戏。
该游戏利用了激励和奖励机制,因此参与者在期待奖励时经历了多巴胺效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多巴胺的释放与奖励和激励机制密切相关。
5.故事4 - 巨人效应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让人们与身高较高的人进行交流,发现在与身高较高的人交谈后,人们对自己的判断和行为更加自信。
这是巨人效应的一个例子,即在与那些具有威信或权威的人进行互动后,人们会感觉自己更有自信。
6.故事5 - 社会认同故事中的一个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调查,发现人们更容易受到自己所属群体的影响,而不是他们个人的意见。
这个故事揭示了社会认同的效应,即人们为了符合自己所属群体的期望和价值观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7.故事6 - 地图误导有一次,心理学家在一间房间里安装了一个虚拟现实设备,他让人们戴上VR头盔,并让他们相信他们正在走进一个大厅。
10个有趣的心理学效应
(八)投射效应
• 最著名的投射测验是由瑞士精神病学家罗夏于1921 年编制的(罗夏墨迹测验):让人们看那些用墨迹 偶然形成的图形,然后说出自己想到的东西。这个 测验是基于知觉与人格之间有某种关系的基本假说 。例如:有一名被试多次将图片看成死动物活解剖 体,不久这个人就自杀啦==
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 不同的。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 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 给予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 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 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 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 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 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
古希腊传说中塞 浦路斯岛一位年轻 的王子皮格马力翁 ,酷爱艺术,通过 锲而不舍的努力终 于雕塑了一尊女神 像。面对自己的作 品他爱不释手,整 日深情注视。天长 日久,女神竟然奇 迹般复活,并成为 了他的妻子。这个 故事说明,期待是 一种力量。
(四)罗森塔尔效应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来到一所小 学,在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 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 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其实,这个名单并不是 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它是以“权威 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 的某种期待心理。8个月后,再次智能测验的结果发现 ,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师厂有完备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 制度。但是工人们情绪仍旧很低落,生产状况很 不理想。为了找出其中的原因,哈佛大学教授梅 奥进行了一次谈话实验:他们逐一找工人进行个 别谈话达两万余次。他们态度和善,耐心地倾听 工人对工厂的各种意见和不满,而且从不反驳。 这些工人通过谈话实验把自己心中的不满全都发 泄出来,并意识到自己被关注,归属感顿生。最 终工厂的产值大幅度提高。
类似甘兹菲尔德实验的例子
类似甘兹菲尔德实验的例子摘要:一、甘兹菲尔德实验简介二、类似甘兹菲尔德实验的例子1.史丹福监狱实验2.阿米什人研究3.米尔格拉姆实验正文:一、甘兹菲尔德实验简介甘兹菲尔德实验是一项经典的心理学实验,旨在研究人们在权威压力下的服从行为。
实验者通过安排一名参与者向另两名参与者施加电击,观察参与者在不同情境下的反应。
实验结果显示,大部分人在权威压力下会服从施加电击的要求,即使他们认为这是错误的。
这一实验揭示了人性中的顺从和罪恶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二、类似甘兹菲尔德实验的例子1.史丹福监狱实验史丹福监狱实验是另一个具有争议的心理学实验,该实验模拟了一个监狱环境,将参与者分为囚犯和狱警。
实验开始后,狱警对待囚犯的方式逐渐变得越来越残忍,甚至达到了虐待的程度。
实验原定进行两周,但因出现一系列严重问题,提前在第六天结束。
这一实验揭示了权力对人性的腐化作用,以及人们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变化。
2.阿米什人研究阿米什人研究是一个关于文化冲突和顺从的实验。
实验者选择了一个阿米什社区,要求成员们遵守一系列与他们的信仰相悖的规定。
实验开始后,许多阿米什人开始违反规定,甚至不惜付出重大代价。
这一实验表明,即使在高度顺从的文化背景下,人们仍然会对权威发起挑战。
3.米尔格拉姆实验米尔格拉姆实验是另一个关于服从权威的实验。
实验中,参与者被告知他们需要向另一个人提问,并按照实验者的要求给予错误的答案。
实验结果显示,大部分参与者都在一定程度上服从了实验者的要求,即使他们认为这是错误的。
这一实验再次揭示了顺从行为的普遍存在,以及人性中的罪恶感。
综上所述,甘兹菲尔德实验及其类似实验为我们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以及在特定情境下人们的顺从和罪恶感。
几个经典有趣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实验
几个经典有趣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实验一、把狗教成神经症: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消化过程中,首次发现了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为了计量狗在实验期间分泌唾液的量,他为每一只实验的狗做了一个小手术,即改变了一条唾腺导管的路线,唾液通常是通过一条唾腺经过导管流入狗的口腔的,巴甫洛夫改变了这条导管的线路,使它通到体外。
这样,就可以接取和计量由导管滴出的唾液。
待狗的手术口愈合后,巴甫洛夫便开始实验,他每次给狗吃肉的时候,狗即流口水,而且看到肉就流口水,这说明狗是健康的,具有流涎反应。
但不久后巴甫洛夫发现,当狗听到助手送食接近它时,即使没有看到肉,没有吃到肉也会流口水。
此后,巴甫洛夫每次给狗吃肉之前总是按蜂鸣器。
于是,这声音就如同让狗看到肉一样,也会使他们流下口水,即使蜂鸣器响过后没有食物,亦如此。
说明狗形成了条件反射(杯弓蛇影惊弓之鸟望梅止渴一提到过节送礼就会想到脑白金)。
后来,巴甫洛夫用圆形的图片代替铃声,让经由条件化后的狗看到纸上所画的正圆形的图画而会流口水,但看到椭圆形图形不留口水。
假如实验者故意把圆形图片逐渐改变趋向于椭圆形,结果变成又不像正圆也不是明确的椭圆形,处于两者之中,模棱两可,难以判断狗就会变得焦虑而乱吠,乱流口水,简单的实验都无法完成。
虽然给予休息一段时间,仍不能轻易恢复,犹如患了焦虑症一样。
二、吊胆的羊:假如让一只羊的前肢触电,但每次在通电之前给予事先的警告信号,如铃声,这只羊就会养成一个习惯,听到铃声就会提高警觉,赶快把前肢举起,免得被触电,而没有听到铃声时,就认为不会触电,继续随意运动。
可是假如对于这样一只已经被(条件化)训练好的羊,突然改变一个方式,即不管什么时候都不给予铃声警告,而是突然给予触电,结果这只羊就不得不随时提心吊胆,把前肢一直弯曲,以便能及时躲避被触电。
三个有趣的心理实验和5个有趣的心理规律
3、情绪实验
古代阿拉伯学者阿维森纳,曾把一胎所生的两只羊羔置于不同的外界环境中生活:一只小羊羔随羊群在水草地快乐地生活;而在另一只羊羔旁拴了一只狼,它总是看到自己面前那只野兽的威胁,在极度惊恐的状态下,根本吃不下东西,不久就因恐慌而死去。医学心理学家还用狗作嫉妒情绪实验:把一只饥饿的狗关在一个铁笼子里,让笼子外面另一只狗当着它的面吃肉骨头,笼内的狗在急躁、气愤和嫉妒的负性情绪状态下,产生了神经症性的病态反应。实验告诉我们:恐惧、焦虑、抑郁、嫉妒、敌意、冲动等负性情绪,是一种破坏性的情感,长期被这些心理问题困扰就会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一个人在生活中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和本人的实际情况越符合,他的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越能把压力变成动力。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不用心而没考好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罗森塔尔效应
有一位名叫罗森塔尔(RobertRosenthal)的人,在1966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研究变态心理学的人,可能为研究者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把研究结果“污染”了。他设计了一些实验,试图证明实验者的偏见会影响研究结果。其中有一项实验是这样按排的:他让大学生用两组大白鼠做实验,主持实验的人告诉大学生们说,这两种大白鼠品种不一样,一组是十分聪明的,另一组特别笨。事实上这两组大白鼠没有什麽差别,而大学生们都相信,实验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学生们让这两组大白鼠学习走迷宫,看看哪一组学得快。结果他们发现,“聪明”的那一组大白鼠比“笨”的那一组学得快。
超限效应
心理学十大效应
心理学十大效应一、XXX效应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XXX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7项实验。
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之后,XXX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其实,XXX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
8个月后,XXX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显然,XXX的“权威性谎言”发挥了作用。
这个谎言对老师产生了暗示,左右了老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能力的评价,而老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自己的情感、语言和行为传染给学生,使学生变得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后来,人们把像这种由他人(特别是像老师和家长这样的“权威他人”)的期望和热爱,而使人们的行为发生与期望趋于一致的变化的情况,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XXX),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或“期待效应”,由美国有名心理学家XXX和XXX在小学教学上予以考证提出。
暗示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看法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
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二、标签效应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
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面引起的,故称为“标签效应”。
概述美国心理学家XXX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心理学家在招募的一批行为不良、纪律散漫、不听指挥的新士兵中做了如下实验:让他们每人每月向家人写一封说自己在前线如何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奋勇杀敌、立功受奖等内容的信。
10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10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我们都有成为恶魔的潜在可能。
在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具有争议性的实验,是1971年斯坦福大学的监狱实验。
它从微观上展现出社会环境会怎样影响人的行为.由心理学家Philip Zimbardo领导的研究者们,在斯坦福的心理大楼的地下室设立了一个模拟监狱,并且挑选了24名大学生(没有犯罪记录以及被视为心理健康)去扮演囚犯和监狱的警卫。
然后研究人员通过使用隐蔽摄像头观察囚犯(必须每天24小时留在监狱里)还有狱警(每8小时轮班)。
实验原本打算持续两周,但因为狱警的虐待行为,实验在实验的第六天就被迫中止——有时候他们甚至让囚犯遭受心理折磨——从囚犯展现出极度的情绪紧张和焦虑可以看出.“狱警对囚犯的攻击升级,让他们脱得赤裸裸的,把袋子套在他们头上,最后强迫他们做一些让人羞辱的关于性的行为,”Zimbardo这样对《美国科学家》说。
“6天之后我不得不结束实验因为这个实验实在是失控了——除了担心警卫会怎么对待囚犯之外,我晚上都睡不着觉。
”我们没有注意到在我们的前方正在发生什么。
试想一下,你知道你周围将会发生什么事吗?你可能没有像你认为的那样保持清醒。
在1998年,哈佛大学和肯特州立大学针对大学里的路人展开关于人们对即时环境的警觉程度。
在实验中,一个演员向路人迎面走来,然后向他问路.当路人向演员指示方向的时候,有两个人拿着一扇大木门从演员和路人之间经过,在几秒内完全阻挡了他们的视线.在那段时间内,本来的演员会替换成另一个演员,不仅他们的身高、体格不同,连衣着、发型还有声线都不一样。
超过一半的被试都没有注意到这个替换改变。
这个实验是最先阐明“变化视盲"的现象的实验之一,它仅仅向我们展示了对于现有提供的视觉场景,我们是非常选择性地接受——那似乎显示出我们比想象中还要依赖我们的记忆和模式识别。
延迟满足很困难--但如果延迟满足,我们会更成功。
斯坦福在19世纪60年代末有一个很著名的实验,是测试学前儿童的抗拒即时满足的的诱惑的能力.这个实验引申出很多关于意志力和自制力的一些很有力的观点。
关于幸福的心理学实验
关于幸福的心理学实验
有许多关于幸福的心理学实验,以下是其中的几个例子:
1. 幸福感的增强:有一项实验研究发现,当被试每天写下他们当天感到感激的事情时,他们的幸福感会提高。
这表明感激的行为可以增强幸福感。
2. 社交关系和幸福感:一项实验观察了社交关系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与更多的亲朋好友保持联系,参与社交活动,以及积极参与社群活动的人,通常具有更高的幸福感。
3. 乐观态度与幸福感:有关乐观态度和幸福感之间的实验表明,具有较高乐观态度的人通常具有更高的幸福感。
一项实验发现,当被试者被要求想象自己在未来取得成功和快乐时,他们的幸福感得到了提升。
4. 身体活动和幸福感:许多实验研究发现,身体活动和幸福感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
例如,一项实验表明,进行每周三次的锻炼会显著提高被试者的幸福感。
这些实验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关于幸福感的理解,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可以提高幸福感的方法。
心理学中有一个实验以一死囚犯为样本对他说我们执
2.漫画暗示法
3.扩大优点法 4.想象暗示法 5.动作暗示法
6.赞美他人法
7.日记暗示法
8.音乐暗示法
13
1.积极的语言暗示法
14
如:
❖我一定要做好! ❖我一定能做好!
15
注意点: 自我暗示的语言要积极、
向上,不出现消极、负面的 词。
16
生活中的例子
自我暗示的语言 正面积极
心理学家的暗示----老师的暗示-----我智商超常很优秀 ----积极的暗示----积极向上、自信勇敢加倍努力 ------积极的心态-----走向成功
10
启示:
• 积极的自我暗示可能会对我们的身心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 • 消极的自我暗示可能会对我们的身心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
11
√×
12
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的 方法
7.日记暗示法 8.音乐暗示法
准备一个小纸片, 写上同学中你认为 值得赞美的人,他 (她)有哪些优点? 然后请同学们念出 来。
22
人的潜能是巨大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人生而具有潜能。
美国心理学家奥托:即使是爱因斯坦,也只用了大脑 总潜能的10%。
搜狐总裁李朝阳:每个人都是巨大的蓄水池,我们所 要做的就是如何拧开水龙头,让水 流出来。
们我的爱心及善意......
19
4.想象暗示法
• ★我是一个积极进取的人; • ★我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
★我是一个内心平和的人。 ★我是一个声音充满磁性、音质纯正的人; ★我是一个具有良好口才的人; ★我是一个讲话缓慢、自然、轻松自在的人。 • ★我是一个具有一流思考力的人; ★我是一个勇敢的人; ★我是一个反应敏捷的人。 • ★我是一个具有良好心态的人; ★我是一个能完美控制自己情绪的人; ★我会成为一个科学家 • ★我是一个善于交际的人,有着十足的魅力及绝佳的沟通 • 力...... ★我的思想、我的话语和我的行为都是清楚、果决、有创 • 意......
教育心理学中实验室实验的例子
教育心理学中实验室实验的例子《教育心理学中的实验室实验:那些奇妙又有趣的例子》在教育心理学的世界里,实验室实验就像是一场场充满惊喜与启示的科学魔术秀。
就拿经典的记忆实验来说吧。
想象一下,一群被试者像一群懵懂的小白兔走进实验室。
实验者就像那个有点神秘兮兮的魔法师。
在这个记忆实验里,被试者们要记忆一系列毫无规律的单词,什么“乌贼”“鸵鸟”“榴莲味的肥皂”(哈哈,开个玩笑啦,但确实是很特别以便记忆区分的词汇)。
然后,实验者改变各种条件,像是单词呈现的时间、间隔的时长,还有是否给予一些记忆的小策略,比如联想记忆法之类的。
有的被试者在快速呈现单词的时候表情呆呆的,就像被单词赶鸭子上架,完全不知所措,而拿到联想记忆法这个“魔法棒”之后呢,就像突然开窍了,记忆速度快了好多。
这就告诉我们,合适的教学策略就像一把打开记忆宝藏的钥匙。
还有关于学习动机的实验也很有趣。
被试者被要求做一些看似简单又有点磨人的小任务,像拼那些超级复杂的拼图。
对于一组被试者,什么奖励都没有,那些人的表情就像在说:“我为啥在这儿浪费我的美好时光?”而另一组呢,答应给他们超级诱人的奖励,比如完成一定量拼图就可以吃到超美味的冰淇淋或者得到很酷炫的小奖品。
这一组的干劲就大得不得了,那拼的速度像是被火箭推动了一样。
这说明外部奖励对学习动机影响真的不小呢。
不过也有人到最后就完全是冲着奖励去了,降低了对拼图本身的兴趣,像个只看赏金的小猎人,这也提醒老师和家长可不能过度依赖外部奖励哦。
这些实验室实验呀,虽然看起来是在小小的实验室里发生的事儿,但就像是一个个缩小版的教育战场。
它们通过精确的操纵变量来告诉我们,在真实的教育场景里什么样的方法可能好用,什么样的会有问题。
就像那些实验中的被试者为在迷宫中找出路一样,我们这是在摸索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这个大迷宫里快速且开心地找到自己的出口,成为超级棒的学习者。
而且这些实验结果还可以让我们在教育中有更多“小心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心理学例子2009-08-18 14:541、一个研究者想要确定饥饿是否会影响猫的攻击性。
以10只猫为被试,主试将他们关在不同的笼子里,并对他们进行不同时间间隔的食物剥夺。
两周后,猫的体重降为正常体重的80%。
主试将2只猫放在一起15分钟,观察是否有攻击行为或打架发生。
所有情况下,猫都表现出一定的威胁状态,大多数情况下出现了打架行为。
研究者得出结论,饥饿可以增加猫的攻击性。
解答:自变量--猫的饥饿程度;因变量--攻击行为的多少。
该实验中只观察了自变量的单一水平,没有使用对照组,不能确定攻击行为是否比不饥饿时增加。
修改:采用不进行饥饿处理的猫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攻击行为数量,检验差异是否显著。
2、有些心理学家在食品和饮料公司工作,他们在产品发展中一直担任重要角色。
有消费心理学家设计了一个实验,目的是测量顾客对两种类型可乐的喜爱程度。
在某个市场范围内,这家公司的可乐销售情况不如对手。
有趣的是,公司的总体销售情况要比对手好。
研究者认为这样的可乐销售情况是由当地的一些条件造成,于是他们开始检验这个假设。
这是一个重复测量实验设计,每个被试要品尝两种可乐。
一种可乐被标记为Q(竞争对手的牌子),另一种被标记为M(本公司的牌子)。
随机选取年龄在14~62岁之间的市民为被试。
所有被试品尝Q牌子后品尝M牌子,然后报告自己的喜好。
令实验者吃惊的是,大多数被试报告喜欢M 牌子。
实验者得出结论,样本被试喜欢他们公司的可乐,广告是引起竞争对手饮料销售好的原因。
因此,他们建议加大对当地广告投资已改善销售情况。
解答:自变量--可乐类型(2水平即两种牌子);因变量--被试的喜好。
被试内设计。
可能存在的问题是,被试对可乐喜好的判断可能受品尝的先后顺序影响。
修改:采用平衡序列重复测量设计。
即一半被试按照Q-M顺序品尝,令一半按照M-Q顺序品尝。
另外,还应该控制被试对可乐牌子及顺序的知晓,即知告知被试要进行2种可乐的比较,而被试不知道先品尝的是哪种,后品尝的是哪种,以免他们故意讨好调查者。
3、以为实验者想要测验在学习无意义音节时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的效果。
他使用了3个处理组,然后将被试随机分配到各种条件下。
第一组,在一天的30分钟内练习20个无意义音节;第二组,连续两天练习相同的无意义音节,每天30分钟;第三组,连续3天练习这些无意义音节,每天30分钟。
然后,实验使用一个自由回忆测验来评价每组的学习成绩。
3组被试对20个无意义音节的平均回忆量分别为5.2,10,14.6 。
3个均数之间在0.01水平上达到统计显著,实验者认为分散练习的效果比集中练习的效果好。
解答:自变量--练习间隔(3个水平,一天,2天,3天);因变量,自由回忆的保持量。
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
可能存在的问题是,3组织间除了学习间隔外,其他条件并不相等,第一组连续时间共30分钟,第二组60分钟,第三组90分钟。
这个因素可能导致被试保持量的差异是由学习累积时间引起,而不是学习间隔。
修改:调整三组练习的总时间,使其相等。
例如第一组一天30分钟连续联系,第二组连续2天每天15分钟练习,第三组连续3天每天10分钟练习。
//补充: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三组被试在学习与测验之间的时间间隔不相同,第一组间隔2天,第二组间隔1天,第三组无间隔,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引入了混淆变量,例如第一组被试可能遗忘得更多。
//修改:改为同样的测验与学习之间的间隔,每组学习之后同样间隔1天再进行测验。
4、一位心理学家想调查大学生失败的原因。
她选取两组学生,一组曾经考试不及格,另一组成绩优异。
他对两组学生进行自尊测验。
结果发现,考试不及格组的自尊低于成绩优异组。
她认为,低自尊是造成大学生失败的原因之一,并进一步提出低自尊的人很可能成功期望低,在大学里表现出抵抗行为,最终导致失败。
解答:自变量--考试成绩优异/不及格;因变量--自尊测验分数。
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即使实验得出不及格组与优异组被试的自尊分数差异显著,也不一定说明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孰因孰果的关系。
也可能是由于考试不及格导致自尊下降。
5、有心理学家设计一个研究,目的是确定通过生物反馈技术能否让高血压病人学会控制自己的血压。
这种仪器可以记录每位病人的血压。
病人通过音调会获得自己血压水平的反馈,血压下降时音调降低,升高时音调提高。
实验要求病人尽可能保持音调平稳。
5位高血压病人分别接受10小时反馈。
在这实验过程中,5位病人的血压水平都有所下降,研究者认为这种方法很成功。
解答:自变量--是否进行生物反馈;因变量--被试血压变化趋势。
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实验只观察了自变量的一个水平,没有采用控制组,血压下降可能仅是由于被试有意让情绪平稳,而不是因为有生物反馈。
修改:增加控制组,选取与实验组血压水平匹配的被试。
对控制组不使用生物反馈技术,只让他们自己尽量保持血压水平稳定。
经过相同时间的处理后,检验2组血压下降程度的差异。
6、为了测验在学习简单任务时,高驱力的被试要比低驱力的被试学习速度快,心理学家设计了一个实验。
他们进一步提出在学习复杂任务时会得到相反的结果--低驱力的被试学习速度更快。
实验者对驱力的操作定义是每一个被试在外显焦虑量表上的得分(MAS)。
实验选择20名高焦虑(高驱力)被试,20名低焦虑(低驱力)被试,要求他们学习一项复杂任务,结果低驱力组速度快于高驱力组,于是实验者认为结论证实了假设。
解答:自变量--1)焦虑水平(驱力水平),高/低,2)学习任务,难/易;因变量--学习速度。
可能存在的问题是,本实验只检验了2种自变量结合4种情况中的2种,不能充分证实所提出的假设。
修改:采用2*2设计,即将20名高焦虑随机分配到难易两种任务中,每组10名,20名低焦虑被试也随机分配到难易2种任务中,每组10名;焦虑水平高低任务难S1~S10 S21~S30难度易S11~S20 S31~S40另外,若要得出倒U型曲线的数据,应该采用3*3或者更多水平的实验设计。
7、一位调查者想研究这个假设:被试对因成绩差而受惩罚的恐惧不利于控制行为,即不会对行为控制产生有利影响。
调查者使用一个稳定性测验来测量成绩,在这个测验中被试的任务是将一根描画针插入一个孔中,同时尽量避免接触到孔的边缘。
每个被试要将描画针插入15个孔内。
主试告诉被试如果他们表现很差就会受到电击,以此来操纵被试的恐惧。
在实验前,主试将一个电击设备绑在被试腿上,在实验中,无论被试表现好坏,主试都不会电击他们。
主试将被试随机分配到两种情况下:第一组接受50伏电击--中等恐惧条件,第二组接受100伏电击--高等恐惧条件。
最初假设高恐惧被试表现比低恐惧被试差,实际两组均数近似相等。
根据这些数据实验者认为对惩罚的恐惧与行为控制之间相关很小。
解答:自变量--对惩罚的恐惧程度,因变量--行为成绩。
可能存在的问题有1)没有使用无恐惧条件对照组,从而缺少行为成绩的基线数据,不能说明对惩罚的恐惧没有影响行为控制;2)自变量的操作定义可能不合适,即50伏和100伏电击引起的恐惧程度可能相差很小;3)可能由于任务难度不合适出现天花板效应(太简单)或者地板效应(太难);4)不同被试可能对50伏电击和100伏电击的恐惧程度可能有很大差别,导致组内被试不同质;第十实验练习题082007-11-18 10:29最近在看《实验心理学--通过实例入门(第七版)》,发现07年统考简答题中实验设计修改那道题就出自这本书上的例子,看来有必要好好研究一下这书上的题目了。
12、最近,在新泽西警察局出现一种联想,人们抱怨在追踪驾驶员时使用雷达枪的警察的癌症发病率很高。
根据这种联想向州提出诉讼,试验随即选取在州公园服务的政府工作者作为对照组,宣称使用雷达枪的警察的癌症发病率比对照组高18%。
对照组与警察组在教育水平、年龄、性别和服务年限上都是匹配的。
样本很大,警察被试283人,公园工作者231人。
这个案子合理吗?解答:不合理。
使用匹配组的前提是:1)试验者知道哪种被试特征与因变量高相关,2)可以测得这种被试特征。
本案中因变量为癌症发病率,除与被试的年龄性别等相关外,更主要的是与被试工作的压力以及紧张程度相关,例如警察的工作紧张,压力很大,而公园工作者工作相对轻松得多。
这样看来,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匹配是无效的,所得到的结论也不能说明癌症发病率高是雷达枪导致。
修改:应该采用不使用雷达枪的警察作为对照组,在工作强度、性别、年龄等方面进行匹配。
13、最近一篇报纸文章宣称,“烟糖影响孩子”,买烟糖吃的孩子比不买的孩子在以后更容易染上烟瘾。
调查显示,与不买烟糖的学生相比,至少买过2次烟糖的7年级学生更可能染上烟瘾。
结果如此明显,学校管理者想要禁止销售烟糖,因为他们认为烟糖可引起青少年吸烟。
调查还显示,父母中至少有一位吸烟者的家庭中的孩子更可能买烟糖,偶尔试着吸烟。
学校管理者这样的反应合理吗?解答:不一定合理。
因为孩子吸烟的行为的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可能是由于对父母吸烟行为的社会学习,这一点反映在调查显示的父母中至少有一位吸烟的家庭中的孩子更可能试着吸烟。
这样家庭中的孩子更有可能通过社会学习获得吸烟行为,从而导致他们更可能去买烟糖和尝试吸烟。
因此,就是否买烟糖与吸烟可能性的调查没有控制好被试本身学习行为这个额外变量,所得结论可能没有真实的反应烟糖的作用。
11、一组研究者认为在喂养白鼠时每天多加20%的蔗糖,然后训练白鼠在一个有障碍的车轮上跑,这时速度会显著加快。
控制组的白鼠只接受一般喂养。
实验选用100只来自洛克饲养中心(专门经营老鼠赛跑生意)的五月花鼠,随机分成2组,控制组先跑,试验组后跑,第二组跑得比第一组快。
实验证明了假设,在高糖情况下,老鼠有较多的能量。
研究这将这一结果泛化到小学生中,认为应该给他们吃一些加糖的食品。
解答:这个实验问题很多。
1)蔗糖可能成为老鼠跑步的强化物,而不是提供了更多的能量。
如上所述,实验组老鼠接受每天多20%的蔗糖处理,然后在训练中速度明显加快,这显示快跑行为可能是由于蔗糖的强化(老鼠可能更偏爱甜食)产生的。
2)控制组与实验组测试的先后顺序可能影响结果。
控制组50只老鼠先跑,这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实验组的老鼠可能因为更多的休息而获得了更多的体能,从而跑出更好的成绩。
3)实验还需要避免类似于罗森塔尔效应之类的影响。
4)在外部效度方面,由于选取的100只老鼠是来自专业赛跑用鼠,他们的结果可能无法推论到一般的老鼠种群中去。
而实验者将其泛化到小学生中,则可能产生更多的错误。
9、为了了解一种实验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实验者使用了一个2*3因素设计。
实验采用2组被试:(1)新入院的病人,(2)至少住了2年院的病人。
两组被市以前都没有住院经历。
病人接受3种药物水平的治疗:每日3/6/9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