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环境污染物检测3大气

合集下载

第七章 环境监测

第七章 环境监测

ENVIS数字化网络生态监测系统
渤海综合治理工程
四、环境优先污染和优先监测
世界上已知的化学品约有1000万种,进入环境的有10万种之多。因此, 必须制定一个筛选原则,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 在危害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的对象。
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对优先污染物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计算机网络。
全球定位系统
卫星遥感技术可应用于空气污染 扩散规律研究、水体污染监测、 海洋污染监测、城市环境生态与 污染监测、环境灾害监测,还可 提供沙漠化进程、土地盐渍化和 水土流失的情况、生态环境恶化 状况以及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对 水体的污染、石油对海洋的污染 等基本状况和发展程度的数据和 资料,还可获取生态环境变化的 基本数据和图像资料。
遥感数据采集系统
环境监测新技术开发
(New techniques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优势:简单、快速及价廉,能
在野外或实验室内进行大批量
的筛选实验。 我国的研究者也自行开发了许
多EIA检测方法。
生物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的应用
生态遥感监测技术的开发
从广度上——范围日益扩大(点-城市-国家-全球)
监测手段——越来越多,遥感、卫星测试等
二、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
1、环境污染的特点
环境污染是各种污 染环境因素本身及其周 围环境要素之间相互作 用的结果。同时环境污 染还受到社会评价的影 响而具有社会性。它的 特点 可归纳为:
环境污 染的社 会评价
2、生物监测(Biological monitoring

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

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

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环保法修订案》,新法已经于2015年1月1日施行。

至此,这部中国环境领域的“基本法”,完成了25年来的首次修订。

这也让环保法律与时俱进,开始服务于公众对依法建设“美丽中国”的期待。

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环保法修订案》,新法已经于2015年1月1日施行。

至此,这部中国环境领域的“基本法”,完成了25年来的首次修订。

这也让环保法律与时俱进,开始服务于公众对依法建设“美丽中国”的期待。

25年来的首次修订1出台过程因为环保法牵涉面甚广、争议较多,这次修法破例进行了第四次审议才得以通过。

由此,我们可以说,这是一部凝结了中国环保治理智慧,吸取了之前经验教训、能对症下药的成熟立法。

新《环境保护法》是一部“长牙齿”的法律,是一部能对民怨极大的污染现象打出硬拳头的法律。

2新增内容受限于原有的法律规定,长期以来,中国环保部门的处罚力度、执法手段都相当有限,相对于公安甚至税务和工商部门来说,环保部门一直都是一个“软衙门”,难以震慑日益猖獗的环境违法行为。

刚刚出台的新《环境保护法》,提供了一系列足以改变现状、有针对性的执法利器——一是新增“按日计罚”的制度,即对持续性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按日、连续的罚款。

这意味着,非法偷排、超标排放、逃避检测等行为,违反的时间越久,罚款越多。

之前法律规定的针对环境违法的罚款,是一个定数,数额并不大,导致违法成本较低,不少企业因而怠于治污。

新法施行“按日计罚”之后,罚款数额上不封顶,将倒逼违法企业迅速纠正污染行为。

二是新的《环境保护法》作为一部行政法律,罕见地规定了行政拘留的处罚措施,对污染违法者将动用最严厉的行政处罚手段。

新法规定:对情节严重的环境违法行为适用行政拘留;对有弄虚作假行为的环境监测机构以及环境监测设备和防治污染设施维护、运营机构,规定承担连带责任。

三是个别地方企业的污染行为之所以肆无忌惮,背后是当地官员基于畸形政绩观的默许纵容,对此新《环境保护法》将拿“保护伞”开刀。

大气环境污染物记录和检测方法

大气环境污染物记录和检测方法

大气环境污染物记录和检测方法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和记录对于评估环境质量、制定污染控制政策以及保护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大气环境污染物记录和检测的一些方法。

一、大气环境污染物记录方法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的方法之一。

通过安装在不同位置的传感器,可以实时记录大气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

例如,颗粒物传感器可以测量PM2.5和PM10等细颗粒物的浓度。

传感器技术具有实时性强、安装方便等优点,但其准确性还需进一步提高。

2. 监测站点:在城市和工业区建立监测站点,对大气环境进行定期监测记录。

监测站点通常会安装各种仪器,如气象站、气体分析仪等,以记录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和浓度。

监测站点的数据可以提供给政府和研究机构,用于环境评估和制定相应的污染防控措施。

3. 无人机监测:近年来,无人机监测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通过搭载污染物检测设备的无人机,可以对大气中的污染物进行高空、大范围的监测。

无人机监测具有灵活性高、数据准确度较高等优点,可以有效地获取大气环境污染的实时数据。

二、大气环境污染物检测方法1. 气体分析仪:气体分析仪是检测大气环境中气态污染物浓度的常用工具。

不同的气体分析仪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污染物。

例如,气象球气体分析仪可以测试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态污染物的浓度。

气体分析仪通过取样、分析和记录数据,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大气污染物的浓度。

2. 颗粒物监测仪:颗粒物监测仪是检测大气环境中颗粒物浓度的常用仪器。

颗粒物监测仪有多种类型,如激光散射式颗粒物监测仪、光学颗粒物计数器等。

这些仪器可以测量不同粒径的颗粒物浓度,提供有关颗粒物污染水平的定量数据。

3. 样品采集器:样品采集器是一种用于采集大气中污染物样品的设备。

通过样品采集器,可以收集大气中的颗粒物、气态污染物等样品进行后续分析。

常见的样品采集器有高体积采样器、低流量采样器等。

环境规范文件

环境规范文件

环境规范文件第一章总则。

为了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章环境管理。

1.各级政府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制度,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2.企业和个人要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履行环境保护的法律义务,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环境污染。

3.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布环境信息,促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第三章大气环境保护。

1.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控制工业废气排放,加强车辆尾气排放管理,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2.推广清洁能源,加大煤炭清洁利用力度,减少燃煤污染。

3.加强大气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提高治理效率,减少大气污染。

第四章水环境保护。

1.加强水污染防治,控制工业废水排放,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减少水污染。

2.加强水资源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管理,防止水资源过度开发和污染。

3.加强水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发布水环境信息,保障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

第五章土壤环境保护。

1.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控制工业固体废物排放,加强农业化肥农药使用管理,减少土壤污染。

2.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发布土壤环境信息,保障农产品安全。

3.加强土壤修复工作,对受污染的土壤进行治理和修复,恢复土壤生态功能。

第六章生物多样性保护。

1.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

2.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禁止非法狩猎和捕捞,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3.加强生物多样性监测和评估,及时发布生物多样性信息,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七章废弃物管理。

1.加强固体废弃物管理,推广垃圾分类处理,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

2.加强危险废物管理,规范危险废物处置,防止危险废物对环境造成污染。

3.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

第八章环境应急管理。

1.建立健全环境应急预案,提高环境应急管理水平,有效应对环境突发事件。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课件与答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课件与答案

生物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七章
pH
6.5~7.0 6.0~6.5 4.5~6.0
溪红点鲑

黑头呆鱼

×
×
牛蛙胚胎



小龙虾


×
注:“√”表示能够存活,“×”表示不能存活
3.0~4.5 × × × × ×
A.水体pH的变小可能是由酸雨造成的
B.牛蛙胚胎在水体中可存活的pH范围最大
(3)请在下列坐标图中画一个说明不同浓度的废电池浸出 液对小鱼存活影响的曲线图。 如图所示
生物 配RJ版 七年级 下册
目 录
CONTENTS
生物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七章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01 自主预习 02 互动探究 03 课堂精练
生物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七章
课时学习目标
内容 了解酸雨等污染对生物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
第四单元 第七章
2.不属于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的是 ( C )
A.安装净化装置 B.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的污染物排放
C.减少污水排放 D.做好回收和利用污染物的工作
3.(2021·岳阳)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下 列做法不符合环保理念的是 ( D )
A.垃圾分类处理
B.重视新能源开发、利用
C.工厂废气废水达标排放 D.废电池土壤填埋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七章
6.用过的废旧电池不要和生活垃圾一起扔掉,而要单独回 收,主要原因是 ( C )
A.节约能源
B.防止酸雨的发生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 第七章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 第七章

第七章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从污染气体中脱除二氧化硫等气态污染物的过程,是化工及有关行业中通用的单元操作过程。

这种单元操作的内容包括流体输送、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

其中质量传递过程主要采用气体吸收、吸附和催化操作。

第一节气体扩散气体的质量传递过程是借助于气体扩散过程来实现的。

扩散过程包括分子扩散和湍流扩散两种方式。

一、气体在气相中的扩散气态污染物通过惰性气体组分B的运动,可用A在B中的扩散系数D AB给出。

D AB与气体B通过气体A的扩散系数D BA相等,可由修正的吉里兰方程给出。

扩散系数是物质的特性常数之一,同一物质的扩散系数随介质的种类、温度、压强及浓度的不同而变化。

二、气体在液体中的扩散第二节气体吸收一、吸收机理气体吸收是溶质从气相传递到液相的相际间传质过程,对于吸收机理以双膜理论模型的应用较广。

把吸收过程简化为通过气液两层层流膜的分子扩散,通过此两层膜的分子扩散阻力就是吸收过程的总阻力。

吸收质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界面而被吸收剂吸收的量称之为吸收速率。

根据双膜理论,在稳态吸收操作中,从气相主体传递到界面吸收质的通量等于从界面传递到液相主体吸收质的通量,在界面上无吸收质积累和亏损。

吸收传质速率方程的一般表达式为:吸收速率=吸收推动力×吸收系数,或吸收速率=吸收推动力/吸收阻力。

吸收系数和吸收阻力互为倒数。

吸收速率方程表达式有多种,有气相分传质速率方程,液相分传质速率方程及总传质速率方程。

二、气液平衡1.气液相平衡关系式(1)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2)亨利定律(3)亨利定律式参数的换算2.吸收系数3.界面浓度(1)作图法(2)解析式三、物理吸收1.吸收操作线方程在吸收操作中,一般采用逆流连续操作,通过对逆流操作吸收塔进行物料衡算,可得出吸收操作线。

2.吸收剂用量与液气比设计吸收塔时,所处理的气体流量、进出塔气体溶质浓度均由设计任务而定,吸收剂的种类和入塔浓度由设计者选定,而吸收剂用量和出塔溶液中吸收质浓度需通过计算确定。

《环境生物学》 第七章

《环境生物学》 第七章
把活性污泥微生物对有机废水有机物或基质的生化呼吸线与其内源 呼吸线相比较,作为基质可生物降解性的评价指标,可作出如图7-1所 示的耗氧曲线,有三种情况:
结论: (1)生化呼吸线位于内源呼吸线之上,表明该有机物或废水可被微生物 氧化分解。两条呼吸线之间的距离越大,有机物或废水的生物降解性越好; 反之亦然(图7-1A)。 (2)生化呼吸线与内源呼吸线基本重合,表明该有机物不能被活性污泥 微生物氧化分解,但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无抑制作用(图7-1B)。 (3)生化呼吸线位于内源呼吸线之下,说明该有机物不能被微生物分解, 且对微生物生长产生了有害抑制作用,生化呼吸线越接近横坐标,抑制作 用越大(图7-1C)。 3、测定相对耗氧速率曲线
第七章 生物净化和治理的传 统方法
[本章要点]
本章介绍了环境生物技术的定义、研究 内容和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阐述了微生物 处理污染物的特点、原理、影响因素和传统 微生物处理法的工作原理和方法。
环境生物技术(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诞生的背景:
由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对环境造成了各种各样的污染,人类 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迫使人类必须发动一场“环境革命” 来拯救自身,环境生物技术因此而诞生并日益受到重视,人们把生物 技术开发和应用的注意力转向环境保护。
6.废物强化处理技术研究
7.环境的生物监控技术研究
四个热门方向:
基因工程菌从实验室进入模拟系统和现场应用过程中,如何解决其遗传 稳定性、功能高效性和生态安全性等方面问题
开发废物资源化和能源化技术,利用废物生产单细胞蛋白、生物塑料、 生物农药、生物肥料以及利用废物生产生物能源,例如甲烷、氢气、乙醇 等
耗氧速率就是单位生物量在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生物量可用活性污

电子教案与课件:生态学课件 第七章污染生态学

电子教案与课件:生态学课件 第七章污染生态学

火山爆发 产生SO2
与O2 产生硫酸
煤燃烧
SO2 水作用 形成酸雨
数万年地质作用
煤矿与化石
植物吸收
破坏建筑 土壤酸化 湖泊酸化
影响人类 生产生活
▪ 物理—化学的迁移: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在强光的照射下,
进行光化学氧化作用,产生硫酸雾。硫酸雾在空气中凝聚增 大,遇到水汽就以酸雨(亚硫酸)的形式降落。
▪ 机械迁移:二氧化硫和硫酸雾被气流携带,危害到远离污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国际公约中 首批控制的三类12种POPs是艾氏剂、狄氏剂、 异狄氏剂、DDT、氯丹、六氯苯、灭蚁灵、毒 杀芬、七氯、多氯联苯、二恶英和苯并呋喃。
其中前9种属于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是 精细化工产品,后2种是化学产品的衍生物杂 质和含氯废物焚烧所产生的次生污染物。
1998年6月在丹麦奥尔胡斯召开的泛欧环境 部长会议上,美国、加拿大和欧洲32个国家正 式签署了关于长距离越境空气污染物公约,提 出了16种(类)加以控制的POPs,包括六溴联 苯、林丹(99.5%的六六六丙体制剂)、多环芳 烃和五氯酚。
4、POPs在环境中的转归
POPs
空气
土壤
水体
生物富集(食物链)
对植物而言:主要是叶片吸附、叶孔吸收、根部吸收三个途径
▪ 叶片吸附
➢可吸附一些颗粒态污染物,植物叶片越粗糙,比表面积越大,越能吸附大 量污染物。
➢一些植物叶片分泌一些油脂性物质,增加了对气态污染物的吸附作用。例 如云杉、油松、马尾松能分泌油脂性物质,杨梅、草莓等叶片粗糙,比表面 积大。
▪ 叶孔吸收
❖植物呼吸主要通过叶片气孔进行,大量污染物由此进入植物体内, 例如二氧化硫通过通过气孔进入叶片,被叶肉组织吸收,高浓度的 二氧化硫能导致气孔的开闭功能瘫痪;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七章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讲解与例题 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七章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讲解与例题 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七章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讲解与例题 新人教版1.酸雨(1)酸雨的含义。

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pH 小于5.65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被叫做酸雨。

而在自然环境里,雨和雪呈弱酸性,其pH 不小于5.65。

(2)酸雨形成的原因。

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

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燃油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3)酸雨的危害。

①酸雨使植物枯萎,甚至能伤害人的皮肤和黏膜。

②酸雨还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减少鱼类的食物来源,破坏水生生态系统。

③酸雨对金属、石料、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有很强的腐蚀作用,因而对电线、铁轨、桥梁、房屋等造成严重损害。

【例1】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酸雨属于水污染 ②酸雨对农作物有严重影响 ③酸雨腐蚀建筑和文物 ④酸雨是自然现象 ⑤酸雨可毁坏森林 ⑥酸雨是由本地区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A .①③⑥B .①④⑥C .②③⑤D .②④⑥解析: A × 酸雨属于大气污染,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

所以酸雨不是自然现象;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酸雨可以使江河湖泊酸化,使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酸化的水源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影响饮用;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叶和芽,严重时使植物成片死亡;酸雨还腐蚀建筑物。

B ×C √D × 答案:C2.控制酸雨的措施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减少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的排放,所以,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这些污染物的工作,或者研发一些新型的燃料等都可以达到控制酸雨产生的目的。

【例2】下列不属于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 )。

A .安装净化装置B .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C .做好回收和利用污染物的工作D .减少污水排放A × 根据酸雨产生的原理,控制酸雨产生的主要措施是减少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的排放,即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这些污染物的工作。

第七章 微生物生态234(土壤、大气、水体)

第七章 微生物生态234(土壤、大气、水体)

二、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
(一)海洋中的微生物群落
1、种类:多数是嗜盐菌 2. 分布 水平分布:沿海带,海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温度 适宜,每毫升海水含菌10,0000个。外海带,每 毫升含菌10~250个。
海洋微生物的水平分布内陆气候、雨量、潮汐的影 响。
垂直分布:
表层(0~10m):藻类 中层(5~50m):兼性厌氧微生物 底层:厌氧菌及硫酸还原菌 3.海洋微生物群落的生态特征
表7-2 以细菌总数评价空气的卫生标准(单位:个/ m3)
清洁程度
细菌总数
最清洁的空气(有空调) 清洁空气
普通空气 临界环境 清度污染 严重污染
1~2 〈 30
31~125 ~150 〈 300 〉 301
最好的措施是绿化环境和搞好室内外环境 卫生。有些工业部门需要采用生物洁净技术 净化空气,多用备有高效过滤器的空气调节 除菌设备,它既达到恒温控制又可提供无菌 空气。 生物洁净室也没有统一标准,大多数国家 采用美国1967年颁发的航空宇宙局(NASA)标 准。该标准要求严格,对民用生物洁净环境 要求可能过高。
三、空气微生物的卫生标准及生物洁净技术
空气是人类与动植物赖以生存的极重要因素,也是传 播疾病的媒介。为了防止疾病传播,提高人类的健康 水平,要控制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
目前,空气还没有统一的卫生标准,一般以室内1m3 空气中细菌总数为500~1000个以上作为空气污染的 指标。空气污染的指示菌以咽喉正常菌丛中的绿色链 球菌为最合适,绿色链球菌在上呼吸道和空气中比溶 血性链球菌易发现,且有规律性。
土地是天然的生物处理厂,可用土地法处理废水、 生活污水,易被微生物降解的工业废水经土地处 理后得到净化。 进行土壤灌溉时,要十分小心,要注意: (1)要根据物质和植物的特点,合理灌溉; (2)不能超过自净容量; (3)不能用含有有毒或难以降解物质的污水。 这是因为这些物质会在生物体内积累、富集,最 终会影响到人类自己。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七章微生物生态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七章微生物生态

3 .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12
7.3 空气微生物生态
7.3.1 空气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 空气的生态条件
空气中的环境条件:空气中有较强的紫外辐射、 较干燥、温度变化大、缺乏营养等特点。不适 宜微生物生长繁殖。 存在状态:漂浮,短暂停留,以吸附于尘埃微 粒上的形式存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数与微生 物数量有直接关系。
细菌 个/g土 2.5×109 放线菌 7. 0~ ×105 真菌 藻类 原生动 物
4.0×105 5.0×104 3.0×104
数量百 70~90% 5~30% 分比
适宜pH 中性、偏 碱性 中性、 偏碱性 酸性
10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 水平分布取决于碳源; 垂直分布与紫外辐射、营养、水、温度等有关。
(一) 水体自净 1. 水体中的食物链
阳光 一级 生产者 原生 动物 异养 细菌
轮虫、浮游 甲壳动物
废物、 排泄物 人

其它 动物
19
2. 水体自净(self-purification of water body)
水体自净是指水体接纳了一定量的有机污染物后, 在物理、化学和水生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后得 到净化,水质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和状态。 自净容量 是指在水体正常生物循环中能够净化有机 污染物的最大数值。 物理净化 自净的基本原理 化学净化 生物净化
微生物生态系统
8
7.2 土壤微生物生态
7.2.1 土壤的生态条件
营养:有机物、无机元素、微量元素
pH:3.5~8.5,多数5.5~8.5 渗透压:0.3~0.6MPa 氧气和水 温度:具有较强的保温性 保护层
9
7.2.2 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修订)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00.04.29•【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2号•【施行日期】2000.09.01•【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大气污染防治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二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00年4月29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公布,自2000年9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2000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第三章防治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第四章防治机动车船排放污染第五章防治废气、尘和恶臭污染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将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规划工业布局,加强防治大气污染的科学研究,采取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

第三条国家采取措施,有计划地控制或者逐步削减各地方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规划,采取措施,使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渔业管理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对机动车船污染大气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大气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大气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六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第七章—环境工程

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第七章—环境工程

第七章环境工程1、环境:就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上述因素和条件。

《环境保护法》中所指的环境是: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

2、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在生活和生产中将大量污染物排入环境,影响其自净能力,降低了环境的机能造成的。

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噪声、振动3、环境保护的措施:①大气污染防治工程②水污染防治工程③固体废物处理工程④噪声振动控制工程⑤绿化工程⑥环境质量评价工程4、食品工业废水的主要特点和危害:特点:有机物质和悬浮物含量高,易腐败,一般无毒性。

危害:使接纳水体富营养化,迅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成水体缺氧,以至引起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植物的死亡;还会促使水底积沉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产生臭气,恶化水质,污染环境。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冲洗动物肠胃,带出大量排泄物,而使废水中含有虫卵和致病菌,如不经处理任意排放,将导致疾病传播,直接危害健康。

5、废水检测项目主要有哪几项?①溶解氧(DO)②生化需氧量(BOD)③化学耗氧量(COD)④悬浮物(SS)⑤大肠杆菌⑥氢离子浓度⑦特殊有害物质6、BOD、COD各是什么含义?BOD:生化需氧量是指水中有机物在好氧菌作用下分解成稳定状态需要的氧气量,单位是mg/L。

(不仅是表示水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指标,也是确定水处理设施容积和运行管理的重要参数。

数量越大,污染越严重。

)COD:化学耗氧量是指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需氧污染物时消耗的氧气量,单位是mg/L。

(它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的重要综合指标之一。

化学耗氧量越大,水质污染越严重。

)7、如何对食品工厂的废水进行控制和处理?●控制:①改革工艺及对污水进行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水量,防止工业废水的污染。

在水源紧张的地区,可将食品工厂的废水,经处理后再循环使用。

②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减少污染,在某一地区或区域建立污水处理厂。

07环境污染防治法知识分享

07环境污染防治法知识分享
第七章 环境污染防治法
① 环境污染防治法概述 ② 大气污染防治法 ③ 水污染防治法 ④ 海洋环境保护法 ⑤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⑥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⑦ 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防治法
1
第一节 概述 ❖ 基本概念 ❖ 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体系
2
一、基本概念
环境污染与公害 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概念与特征 环境污染防治法概念
11
二、体系
宪法中的有关和生态环境,防治污 染和其他公害。”
环境基本法中的有关规定
第四章“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为环境污染防治单行 立法提供依据。
环境污染单行立法 其他部门法中的有关规定
12
环境污染单行立法
大气污染防治法 水污染防治法 海洋环境保护法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 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防治法
【案情】杨蓉住在二楼,一楼是一家餐厅。该餐厅每天排放大量的油烟,致使 杨蓉家在炎热的夏天也无法开窗通风。更为严重的是,杨蓉安装在二楼外墙的 空调散热机,由于长期被油烟熏,已无法正常使用。杨蓉多次找餐厅协商,没 有结果,于是向环保局投诉,要求其进行处理。经环保局监测,该餐厅油烟排 放未超过国家标准。经杨蓉要求,环保局对餐厅造咸杨蓉空调无法正常使用一 事进行调解。餐厅认为其排放的油烟未超过国家标准,不存在违法行为,不应 承担杨蓉的经济损失。调解不成,环保局作出餐厅赔偿杨蓉3000元经济损失的 处理决定。餐厅不服,认为环保局处理不当,于是以环保局为被告向法院提起 行政诉讼,要求撤销环保局的处理决定。 【问题】(1)餐厅不予赔偿的理由是否成立?为什么?(2)法院是否受此案?
7
1.环境污染与公害
八大公害事件
马斯河谷事件 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 多诺拉烟雾事件 伦敦烟雾事件 水俣事件 四日事件 富山事件 米糠油事件

环境化学复习资料第七章 受污染环境的修复 名词术语

环境化学复习资料第七章  受污染环境的修复  名词术语

第七章受污染环境的修复名词术语1.环境指示生物(Environmental bioindicator)许多生物对环境,尤其是对大气和水体环境的变化反应敏感,可作为环境污染的指示生物。

所谓指示生物又叫做生物指示物,就是指那些在一定地区范围内,能通过其特性、数量、种类或群落等变化,指示环境或某一环境因子特征的生物。

2.环境生物标记物(Environmental biomaker)生物标志物在医学上一般是指可供客观测定和评价的一个普通生理或病理或治疗过程中的某种特征性的生化指标,通过对它的测定可以获知机体当前所处的生物学过程中的进程。

检查一种疾病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对于疾病的鉴定、早期诊断及预防、治疗过程中的监控可能起到帮助作用。

环境生物标记物是指示环境暴露和有害效应的可测量生物反应,包括细胞、生理、生化、行为、能量、分子或代谢物水平的变化,它能显示分子或细胞水平的暴露- 效应关系,并能为环境污染物所造成的暴露或危害提供有效的检测手段。

3.根际(Rhizosphere)是指受植物根系活动的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土体的那部分微域土区。

根际的范围很小,一般指离跟轴表面数毫米之内。

4.深度氧化技术(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AOP)是指在体系中能产生具有高度反应活性的自由基(如羟基自由基,•OH),充分利用自由基的活性,快速彻底地氧化有机污染物。

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5.植物稳定(Phytostabilization)是利用耐重金属植物根际的一些分泌物,增加土壤中有毒金属的稳定性,从而减少金属向作物的迁移,以及被淋滤到地下水或通过空气扩散进一步污染环境的可能性。

其中包括沉淀、螯合、氧化还原等多种过程。

6.生物刺激(Biostimulation)满足土著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环境条件,诸如提供电子受体、供体、氧以及营养物等。

7.生物强化(Bioaugmentation)需要不断地向污染环境投入外源微生物、酶、其他生长基质或氮、磷无机盐。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七章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 ppt课件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七章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  ppt课件

ppt课件
3
第二节 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
燃烧过程中形成的NOx分为三类。
• 一类为由燃料中固定氮生成的NOx,称 为燃料型NOx(fuel NOx);
• 二类NOx由大气中氮生成,主要产生于 原子氧和氮之间的化学反应,这种NOx 只在高温下形成,所以称为热力型 NOx(thermal NOx);
ppt课件
16
三、瞬时NO的形成
在燃烧的第一阶段,来自燃料的含碳自由基与氮 气分子发生如下反应:
CH+N2=HCN+N 反生H应C成生N量成与;的NO部原反分子应HN生通CN成过与N与O2。O2反2目反应前应生还,成没增N有加O任,了何部NO简分的化
的模型可以预测这种机理生成NO的量,但是 在低温火焰中生成NO的量明显高于根据泽利 多维奇模型预测的结果。通常将这种机理形成 的NO称为瞬时NO。可以相信低温火焰中形成 的NO多数为瞬时NO。
形成NO的净速率:
d[NO] dt k4[O] k4[NO][N]
NO的总速率:
d[NO] dt k4[O][N2 ] k4[NO][N] k5[N][O2 ] k5[O][NO]
ppt课件
11
假定N原子以稳定的浓度存在
d[N] dt k4[O][N2 ] k4[NO][N] k-5[NO][O] k5[O2 ][N]
NO+0.5O2=NO2
T/K Kp
300 500
1000 Kp=(pNO2)/(pNO)(pO2)0.5 1500
2000
106 1.2×102 1.1×10-1 1.1×10-2 3.5×10-3
可见,Kp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低温有利于NO2形成。

第七章 生物监测

第七章 生物监测

3、PFU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法
PFU法是以聚氨酯泡沫塑料块(PFU)作为人工 基质沉入水体中,经一定时间后,水体中大部分微型 生物种类均可群集到PFU内,达到种数平衡,通过观 察和测定该落结构与功能的各种参数来评价水质状 况。
根据水环境条件确定采样时间,一般在静水中采 样约需四周,在流水中采样约需两周;采样结束后, 带回实验室,把PFU中的水全部挤于烧杯内,用显微 镜进行微型生物种类观察和活体计数。
高分子化合物分解产 生氨基酸、氨等
硫化铁氧化成氢氧化 铁,底泥不呈黑色 细菌较多,每毫升在 10万个以上
β-中污带
寡污带
氧化作用更 因氧化使无机化
强烈
达到矿化阶段
较多
很多
较低



大部分有机 物已完成无 机化过程
有Fe2O3存 在
数量减少, 每毫升在10 万个以下
有机物全分解
大部分氧化 数量少,每毫升 在100个以下
的肉眼可见的水生无脊椎动物。
鱼类
微生物
生物群落监测方法
1、生物指数监测法(贝克生物指数 、贝克-津田 生物指数 、生物种类多样性指数 、硅藻生 物指数 )
2、污水生物系统法 3、 PFU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法(简称PFU法)
1、生物指数监测法
(1).贝克生物指数和贝克-津田生物指数
生物指数(BI)=2A+B
式中:A、B——分别为敏感底栖动物种类数和耐污底栖动物种类数。
贝克生物指数: 从采样点采到的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
当BI>10时,为清洁水域;BI为1~6时,为中等污 染水域;BI=0时,为严重污染水域。
贝克-津田生物指数: 所有拟评价或监测的河段各种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

第七章环境污染物检测概述优秀课件

第七章环境污染物检测概述优秀课件
• 【分类】2、按固定相的状态可分为:柱色 谱(固定相在色谱柱上)、纸色谱(利用滤纸 作载体,吸附在纸上的水作固定相)、薄 层色谱(将固体吸附剂在板上制成薄层作 固定相)。
7.2.2.3色谱分析法☆
• 【分类】3、按分离原理可分为:吸附色谱 法(利用吸附剂表面对不同组分吸附能力 的差别进行分离)、分配色谱法(利用不 同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的差别进行分 离)、离子交换色谱(利用溶液中不同离 子与离子交换剂间的交换能力的不同进行 分离)、空间排斥(阻)色谱法(利用多 孔性物质对不同大小的分子的排阻作用进 行分离)。
1、电位分析法
• 电位分析法——利用电极电位与离子浓度 间的关系测定离子浓度(活度)的方法。
• 【分类】(1)直接电位法:将一支指示电 极(电位随浓度而变)与一支参比电极 (电位与浓度无关)插入被测溶液构成电 池,在溶液平衡体系不发生变化及电池回 路零电流条件下,测得电池的电动势(或 指示电极的电位)E=φ参比-φ指示 ,由于φ 参比不变,φ指示符合能斯特方程式(电极电 势与浓度、温度关系) ,所以E的大小取 决于待测物质离子的活度(或浓度),从 而达到分析的目的。
7.2.2.3色谱分析法☆
• 【分类】1、色谱法中,流动相可以是气体, 也可以是液体,由此可分为气相色谱法 (GC)和液相色谱法(LC)。固定相既可 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涂在固体上的液体, 由此又可将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分为 气-液色谱、气-固色谱、液-固色谱、液-液 色谱。
7.2.2.3色谱分析法☆
7.2.1化学分析法
• 根据滴定反应类型的不同,分为四类: • 7.2.1.2.1酸碱滴定法 • 7.2.1.2.2配位(络合)滴定法 • 7.2.1.2.3氧化还原滴定法 • 7.2.1.2.4沉淀滴定法来自1、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c/index.html
2、溶液电导法
• 【工作原理】用酸性的硫酸-过氧化氢溶液吸收
气样中的SO2生成的硫酸:
SO2 H 2O2 H 2 SO4 2 H SO4
2
• (7.1)
• 生成的离子会使吸收液电导率增加,其增加值决 定于气样中的SO2含量,通过测量吸收液吸收SO2 前后电导率的变化,就可知气样中SO2的浓度。 • 电导式SO2自动监测仪器中有两个电导池,一个是 参比池,用于测定空白吸收液的电导率(K1), 另一个是测量池,用于测定吸收SO2后的吸收液电 导率(K2)。两种电导液电导率差值(K2-K1)即 气样中的SO2浓度。
/jc/index.html
2


(7.2)
3、库仑滴定法
使阴极液体中的I2减少,阴极电流降低,为维持电极间的氧 化还原平衡,降低的电流通过参比电极流出。 气样中的SO2含量越大,则阴极电流越小而参比电极电流IR越 大。当气样以固定流速连续地通入库仑池时,则参比电极 电流和SO2量间的关系:
/jc/index.html
2、化学发光法
【工作原理】气样中的NOx分子吸收化学能后,被 激发到激发态,再由激发态返回至基态时,以光 量子的形式释放出能量,这种化学反应称为化学 发光反应。利用测量化学发光强度对物质进行分 析测定的方法称为化学发光分析法。化学发光现象包括
• (1)红外线吸收法
• 【工作原理】将气样导入气体池,用选择
性检测器测定SO2在7.3μm附近的红外线吸 收,即可连续地求得SO2的浓度。 • (2)紫外线吸收法
• 【工作原理】将气样导入气体池,在
280~320nm附近对SO2的紫外吸收量变化进 行光电测定,即可连续地求得SO2的浓度。
/jc/index.html
/jc/index.html
7.2.2氮氧化物
• 氮的氧化物有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三氧化二氮、四氧化三氮等多种 形式。其中占主要成分的是NO和NO2,以NOx(氮氧化物)表示。 • NOx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生活中所用的煤、石油等燃料燃烧的产物 (包括汽车及内燃机燃烧排放的NOx);其次是来自使用硝酸的生产排 放的尾气。 • NO为无色、无臭、微溶于水的气体,在大气中易被氧化为NO2,NO2 为棕红色气体,具有刺激性臭味,是引起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有 害物质。当NOx与碳氢化物共存于空气中时,经阳光紫外线照射,发 生光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光化学烟雾,它是一种有毒性的二次污染物。 NO2比NO的毒性高4倍,可引起肺损害,甚至造成肺水肿。慢性中毒 可致气管、肺病变。吸入NO,可引起变性血红蛋白的形成并对中枢 神经系统产生影响。NOx对动物的影响浓度大致为1.0mg/m3,对患者 的影响浓度大致为0.2mg/m3。国家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居住区的 平均浓度低于0.10mg/m3,年平均浓度低于0.05mg/m3。
/jc/index.html
7.2大气污染指标监测
• 7.3.1二氧化硫
• 测定SO2常用的方法有:分光光度法、溶液 电导率法;紫外荧光法;红外线吸收法; 库化滴定法;火焰光度检测法等。
/jc/index.html
1、分光光度法
/jc/index.html
1、分光光度法
钍试剂分光光度法
• 【工作原理】气样中的SO2被过氧化氢
(H2O2)溶液吸收并被氧化为硫酸 (H2SO4),硫酸根与过量的高氯酸钡反应 生成硫酸钡沉淀,剩余的钡离子与钍试剂 结合生成钍试剂-钡紫红色络合物。 • SO2+H2O2=H2SO4 • Ba2++SO42-=BaSO4↓ • Ba2++钍试剂=钍试剂-钡络合物(紫红色) 最大吸收波长520nm。
干扰。
为避免四氯汞钾溶液的毒性,可用甲醛缓冲溶液取代,作 为吸收液,之后加入NaOH溶液,使SO2释放,再与盐酸副 玫瑰苯胺显色。
/jc/index.html
1、分光光度法
甲醛缓冲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光度法*
• 【工作原理】气样中的SO2被甲醛溶液吸
收后,生成稳定的羟基甲基磺酸,再加入 氢氧化钠溶液使之分解,释放出的SO2与盐 酸副玫瑰苯胺作用,生成紫红色络合物, 进行光度测定。
气样中的NO和NO2常用的测定方法有盐酸 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化学发光法及恒电 流库仑滴定法等。
/jc/index.html
1、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 【工作原理】用对氨基苯磺酸和盐酸萘乙 二胺配成吸收液。采样时气样中的NOX经氧 化管后以NO2的形式被吸收,生成亚硝酸和 硝酸,在冰乙酸条件下,亚硝酸与吸收液 中的对氨基苯磺酸起重氮化反应,再与盐 酸萘乙二胺偶合,生成玫瑰红色的偶氮化 合物,其颜色深浅与气样中NO2浓度成正比, 于波长540nm处用分光光度法定量。
IR M QV 0.000332 I R 96500 n
(7.3)
式中:QV—每秒进入库仑池的SO2量(μg/s);IR—参比电极 电流(μA);M—SO2分子量(64);n—参加反应的每个 SO2分子的电子变化数。
/jc/index.html
4、红外吸收法
2、气体状态污染物
• 气体状态污染物是以分子状态存在的污染 物。 • 气态污染物总体上可以分为表7.1五大类。
/jc/index.html
表7.1气体状态大气污染物的分类
污染物 含硫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 碳的氧化物 有机化合物 一次污染物 SO2、H2S NO、NH3 CO、CO2 C1~C10 二次污染物 SO3、H2SO4、 MSO4 NO2、HNO3、 MNO3 无 醛酮过氧乙酰硝酸 酯、O3
/jc/index.html
5.1光电荧光计
• 用于荧光分析的仪器有目视荧光计、光电 荧光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 • 光电荧光计以高压汞灯为激发光源、滤光 片为色散元件,光电池为检测器,将荧光 强度转换成光电流,用微电流表测定。可 以测定微量荧光物质。
/jc/index.html
5、紫外荧光法
• 【工作原理】某些物质受到紫外光照射后,会发 射出比照射光波长长的荧光,用波长190—230nm 紫外光照射气样,则气样中的SO2紫外光被激发至 激发态,即 SO2 h SO2 (7.4)
激发态SO2不稳定,瞬间返回基态,发射出330nm的 荧光,即 SO2 SO2 h 2 (7.5) • 利用测荧光波长和荧光强度建立起来的定性、定 量方法称为荧光分析法。
5.2荧光分光光度计
• 如果对荧光物质进行 定性研究或选择定量 分析的适宜波长,则 需要使用荧光分光光 度计(图7.2)。
图7.2荧光分光光度计结构示意图
/jc/index.html
5.3紫外荧光SO2监测仪
紫外荧光SO2监测仪由气路系统及荧光监测系 统两部分组成,如图7.3和图7.4所示。
第七章环境污染物检测 ——大气污染
制作:孟现柱 mengxz12@ /jc/index.html
7.1概述
• 大气污染物: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 大气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 质。 • 大气污染物按其存在形态可概括为两大类: 1.气溶胶状态污染物;2.气体状态污染物。
/jc/index.html
1、分光光度法
四氯汞盐-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注意事项】 (1)温度、酸度、显色时间等因素影响显色反应;标准溶液 和试样溶液操作条件应保持一致。
(2)氮氧化物(NOx)、臭氧(O3)及Mn2+、Fe3+、Cr6+等
对测定有干扰。采样后放置片刻,臭氧可自行分解;加入 磷酸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可消除或减小某些金属离子的
/jc/index.html
1、气溶胶状态污染物
• 在大气污染中,气溶胶系指沉降速度可以 忽略的小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 体介质中的悬浮体系。 • 按气溶胶的来源和物理性质,可分为:粉尘 (1~200μm)、烟(0.01~1μm)、飞灰、 黑烟、雾等。
/jc/index.html
图7.3紫外荧光SO2监测仪气路系统
/jc/index.html
5.3紫外荧光SO2监测仪
图7.4SO2监测仪荧光计工作原理
/jc/index.html
6、火焰光度检测法
• 【工作原理】将气样导入富氢(氢气)火
焰中,富氢火焰使SOx形成激发态分子,当 它们回到基态时,发射出394nm特征波长的 光,光强度与被测组分的量成正比,测定 它的发光强度,即可连续的测得SO2的浓度。
/jc/index.html
7、比色法
• 比色法以生成有色化合物的显色反应为基础,通 过比较或测量有色物质溶液颜色深度来确定待测 组分含量的方法。 • 一般包括两个步骤:首先是选择适当的显色试剂 与待测组分反应,形成有色化合物,然后再比较 或测量有色化合物的颜色深度。 • 比色法二氧化硫监测仪采用程序控制自动采样装 置和自动加液计量装置,依次量取吸收液,采集 定量气样,加入SO2显色剂和进行比色测定。
1、分光光度法
四氯汞盐-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测定要点】先用亚硫酸钠(Na2SO3)标准溶液配 制标准色列,在最大吸收波长处以蒸馏水为参比 测定吸光度,用经试剂空白修正后的吸光度对SO2 含量绘制标准曲线,然后以同样方法测定显色后 的样品溶液,经试剂空白修正后,气样中SO2含量:
SO
2
mSO2 V1 Vn V2
卤素化合物
HF、HCl
/jc/index.html

注:MSO4、MNO3分别为硫酸盐和硝酸盐。
7.2大气污染指标监测
• 7.3.1二氧化硫SO2是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为大气环境污 染例行监测项目。SO2无色、易溶于水、有刺激性气味。 主要由燃煤及燃油等含硫物质燃烧产生,其次是来自自然 界,如火山爆发、森林起火等产生。 • SO2的味阈值是0.3ppm,对人的结膜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强 烈刺激性,可损伤呼吸器管,致支气管炎、肺炎,甚至肺 水肿呼吸麻痹。短期接触SO2浓度为0.5mg/m3空气的老年 或慢性病人死亡率增高,浓度高于0.25mg/m3,可使呼吸 道疾病患者病情恶化。长期接触浓度为0.1mg/m3空气的人 群呼吸系统病症增加。SO2对金属材料、房屋建筑、棉纺 化纤织品、皮革纸张等制品容易引起腐蚀,剥落、褪色。 还可使植物叶片变黄甚至枯死。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规定, 居住区日平均浓度低于0.15mg/m3,年平均浓度低于 0.06mg/m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