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各类常规

合集下载

重症医学科各类常规

重症医学科各类常规

收治患者常规所有收入ICU病房患者,均应经过总住院医师或其上一级医师的会诊,具体会诊及收治患者原则如下:1、ICU总值班主要负责院内危重症患者及高危手术患者术前优化和评估,院外会诊主要由高年资主治以上的医师会诊。

术前患者会诊常规:充分评价手术风险,协助专科医师完善术前的准备,充分优化术前条件,对于存在心、脑、肺、肾等重要器官基础病的患者,术前还应进行相应专科的会诊,联系安排床位,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手术风险及转入ICU的必要性和宣教。

2、评价患者是否符合ICU收治的指征术前会诊患者根据手术的大小,术前基础病及器官功能情况判断术后是否需要转入ICU。

对于术前已合并器官功能不全、休克、高龄(大于70岁)、基础心脑血管疾病等的患者,评估为手术高危患者,会诊应建议术后需返ICU加强治疗和监护;对于存在手术大小不确定性,可根据术中情况,必要时返ICU。

院内危重症患者会诊常规:参加院内重症患者抢救,在收入ICU病房前,总住院医师应充分向家属交代病情,转入ICU治疗的费用和初步预后的判断,并尽量寻找病因,为转入ICU加强治疗和监护明确治疗方向和出路;3、评估患者转运的风险手术后转入ICU主要由麻醉师负责;急诊抢救室转入由急诊医师负责;普通病房重症患者转运,总住院医师应协助并评估相应风险(详见转运常规);4、收治患者向家属交代病情内容常规初步简单介绍ICU具体治疗情况和每日费用、医保报销额度、探视制度和评价预后等,在转入ICU前即和家属做好充分交流,争取对ICU治疗和治疗期望值认可,降低潜在医疗风险;5、收治床位安排常规所有患者转入ICU病房之前,均应当与护理小组长联系核实接收准备工作已完成,方可转入。

床位均由总值班负责统筹安排,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制定合理优先权的收治原则。

如常规预约手术患者,当日床位紧张,应尽快和外科手术医师联系,方便其作其他准备;6、不明原因肺炎除外流程按照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不明原因肺炎收治流程。

重症医学科十大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目录

重症医学科十大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目录

重症医学科十大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目录在重症医学科中,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针对不同的疾病,护理人员需要有相应的常规目录,以确保病患得到最佳的护理。

本文将介绍重症医学科十大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目录。

1. 呼吸衰竭的护理常规目录- 保持通畅的气道:定期清洁吸引气管和口咽部分泌物,使用气管导管或喉罩进行辅助通气。

- 监测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状态,及时调整氧气输送量。

2. 循环系统衰竭的护理常规目录- 监测血压和心率:密切观察患者的循环状况,及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剂量。

- 管理液体平衡:根据患者的生理状态和液体出入量,调整输液速度和种类。

3.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常规目录- 监测心电图:连续记录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心律失常。

- 给予抗凝药物:按医嘱给予抗凝剂,预防血栓形成。

4. 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护理常规目录- 监测神经系统状态:观察患者的意识状况、瞳孔反应等,及时发现和处理神经系统问题。

- 预防继发性损伤:固定颈椎,防止脊髓损伤;维持头部抬高,减少颅内压。

5. 胃肠出血的护理常规目录- 监测出血量:记录每次呕血、便血的量和颜色等详细信息。

- 给予止血药物:按医嘱给予止血药物,控制出血情况。

6. 急性肾衰竭的护理常规目录- 监测尿量和尿质:密切观察患者的尿量和尿质变化,及时调整液体输注和排除药物。

- 控制液体平衡:根据患者的尿量和体重变化,调整液体输入和排出。

7. 脑卒中的护理常规目录- 维持舒适和安全:保持患者的体位舒适,定期翻身,防止床垫潮湿和压疮形成。

- 给予溶栓药物:按医嘱给予溶栓药物,尽快恢复脑血供。

8. 严重感染的护理常规目录- 监测炎症指标: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及时发现感染情况。

- 给予抗生素:按照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合理选择和调整抗生素治疗。

9. 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护理常规目录- 给予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能量消耗和营养需求,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重症医学科一般护理常规

重症医学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1、保持环境安静、舒适,空气清新、流通,调节室温在22〜24€,湿度在50%〜60%之间;定期消毒环境,减少环境对病人的不良刺激。

2、严格遵医嘱进行各项治疗。

一般情况下不允许执行口头医嘱(抢救情况除外),抢救时护理人员应分工明确、团结协作、保持镇静,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口头医嘱在执彳丁前必须复述一遍,确保无误后方可执彳丁,并保留空安_以备抢救后查对。

3、所有治疗及药物使用时必须三查七对,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持续24小时心电监测,动态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5、给予吸氧,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6、监护护士要熟悉各类监护仪器及抢救仪器的使用,了解报警原因,并确保抢救用物时刻处于备用状态。

7、置有各种引流管的病人要妥善固定、标识明确并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及性状。

8、烦躁、谑妄、昏迷等意识不清或障碍的患者应使用保护性约束,松紧适宜,并做好局部皮肤的观察。

9、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保持病人三短六洁。

10、及时准确记录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

11、给病人以安慰和心理疏导,及时发现并减轻其焦虑恐惧情绪。

12、有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持续床旁血液滤过等特殊监护及治疗时按各常规护理执行。

重症医学科一般护理常规

重症医学科一般护理常规
5.用药及时准确,必要时用微量泵、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
6.遵医嘱给予镇静、镇痛药物,并观察用药效果及患者反应。
7.妥善固定各种管路,做好标识,保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8.观察大、小便的颜色、性状、量。
9.准确记录出入量做好重症记录。
观察到位,及时报告
抢救及时、到位。
重症记录记录及时准确。
重症医学科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项目
护理内容
质量标准
病室要求
空气新鲜、清洁、定期监测层流温湿度。
病室整洁,无异味。
卧位护理
根据病情采取适当体位,如无禁忌症抬高床头
体位舒适
饮食护理
遵医嘱给予合理的饮食,不能由口进食者,做好管饲饮食的护理。
指导患者正确饮食
基础护理
使用气垫床,每2小时翻身拍背、皮肤护理一次;做好晨晚间护理:擦浴、口腔护理、会阴擦洗
口腔无异味、皮肤完整,患者清洁舒适
专科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
2.注意观察监护仪、呼吸机等抢救仪器的运转情况,记录参数,及时处理报警。
3.监测重要脏器功能,定时测血气分析、水电解质等。
4.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气道路湿化,及时清除分泌物,预防肺部感染。做好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护理。
正确执行医嘱。
各专科对症处理及时,护理措施得当。
敷料整洁,引流通畅,观察报告及时。
心理护理
环境安静,抢救有序。安抚患者,稳定情绪,减少恐惧心理,使之配合治疗
患者情绪稳定,配合治疗、护理
安全管理加放床档防止坠床。善固定各种管路,烦躁不安者,适当四肢约束,惊厥时使用牙垫避免舌咬伤。
患者无坠床等不良事件发生。

重症医学科科护理常规

重症医学科科护理常规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按危重护理常规护理(二)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呼吸极度困难时,指导病人采取半坐位,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

(三)遵医嘱及时采取血标本,了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四)机械通气时,保证合适的通气量,通气压力,呼吸频率及吸氧浓度。

(五)限制输液量,每天输液量不超过1500毫升,保持水的负平衡,防止肺水肿。

如发现少尿或无尿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六)保证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如瘦肉、牛奶、鸡蛋等,补充适量的水份。

(七)避免使用易引起便秘的食物,如油煎食物、干果、坚果等。

避免使用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马铃薯、胡萝卜、啤酒等。

(八)少量多餐,细嚼慢咽,以进食后不产生饱胀感为宜。

二、急性心肌梗死(一)指导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室肃静,谢绝探视,减少不良刺激。

使患者得到充分休息,满足病人生活所需。

(二)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心电监护,疼痛时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三)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并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及抢救器械。

(四)给予持续中流量吸氧(3-5L/min),24-48小时以后根据病情间断吸氧或停氧。

(五)指导患者进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不宜过饱,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与饮料;避免进食产气的食物,禁烟酒。

(六)指导患者在床上排便,排便时勿用力,保持大便通畅。

(七)严格掌握输液量及输液速度,注意有无肺水肿出现,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八)发作后4-24小时内禁食或进流食。

24小时后进食低胆固醇、低动物脂肪、低热量、低糖饮食。

少食多餐,一天六餐为宜;避免过冷过热饮食,以免诱发心律失常。

多食水果蔬菜,防止便秘。

三、多发伤护理常规(一)无心跳呼吸者立即给予心肺脑复苏及进一步生命支持。

连接心电监护如为室颤或无脉性室速立即予除颤。

(二)有呼吸患者,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保持氧饱和度在95%以上。

(三)给予持续心电监护、血压、氧饱和度的监测;开通至少两路大的静脉通路。

重症医学科各项规程(共41项)

重症医学科各项规程(共41项)

重症医学科各项规程(共41项)重症医学科各项规程(共41项)1. 接诊与入院程序
1.1 病人接诊与评估程序
1.2 入院手续办理
1.3 病人家属的陪护安排
2. 临床病史记录要求
2.1 病史采集方法
2.2 病情描述和主要病史记录内容
3. 生命体征监测与评估
3.1 生命体征监测频率要求
3.2 生命体征评估细节要求
4. 实验室检查要求
4.1 常规实验室检查项目要求4.2 特殊实验室检查项目要求
5. 影像学检查要求
5.1 X光检查要求
5.2 CT扫描与MRI检查要求
6. 输液与输血管理
6.1 静脉输液管理要求
6.2 输血管理流程
7. 药物治疗要求
7.1 药物使用原则
7.2 药物配制与给药要求
8. 呼吸机治疗要求
8.1 呼吸机使用适应症与禁忌症8.2 呼吸机参数设定要求
9. 气管插管与拔管要求
9.1 气管插管适应症与禁忌症
9.2 气管拔管标准与注意事项
10. 化痰与吸痰操作规程
10.1 化痰操作要求
10.2 吸痰操作要求
...
41. 出院与随访管理
41.1 出院流程与出院证明开具要求
41.2 出院后的随访管理要求
以上是重症医学科的各项规程,共计41项。

每项规程都对应着不同的操作要求和流程,医护人员需按照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医院必须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保证医护人员了解并且能够有效地执行各项规程。

07重症医学科诊疗常规

07重症医学科诊疗常规

重症医学科诊疗常规武汉市第五医院目录1心脏骤停及心脏性猝死诊疗常规2呼吸机常用参数设置3营养支持治疗常规4镇静、镇痛及麻醉药使用常规5 ARD畛疗常规6肺栓塞诊疗常规7 DIC诊疗常规8消化道出血诊疗常规9重症急性胰腺炎诊疗常规10休克诊疗常规1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疗常规12高渗性非酮症昏迷诊疗常规13甲亢危象诊疗常规14有机磷中毒诊疗常规15镇静催眠剂中毒诊疗常规16癫痫持续状态诊疗常规17多发性创伤诊疗常规18脑外伤诊疗常规19脑出血诊疗常规20蛛网膜下腔出血诊疗常规21常用水电酸碱平衡计算公式22呼吸机撤机标准1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诊疗常规【概述】心脏性猝死是在急性症状发生后1小时内突然发生意识丧失的因心脏原因导致的自然死亡。

冠心病是导致心脏性猝死最主要的原因,尤其是心肌梗死后1年内。

除冠心病外,心脏性猝死的第二大病因是心肌病。

此外,一些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导致的原发性心电异常也是碎死的原因,包括;长QT综合征、Brugada 综合征、马凡综合征等。

心脏性猝死发生的主要病理机制是冠状动脉痉挛或微血栓所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进而产生严重心律失常,室颤是猝死的具体表现。

产生室颤的电生理基础是心肌缺血使心电活动下稳定和心肌折返激动。

【临床表现】猝死的临床表现框架分为4个组成部分:1. 前驱症状新的血管症状的出现或原有的症状加重,如胸闷或心前区不适、典型的心绞痛、心慌、气短或乏力等,发生在终末事件之前的数天、数周或数月,但这些症状既不敏感也缺乏特异性。

2 .终末事件的发生急骤发生的心悸或心动过速、头晕、呼吸困难、软弱无力或胸痛。

时间非常短暂,患者往往不能回忆起晕厥发生之前的症状。

终末事件的发生代表了心脏的结构性异常与功能性影响之间的相互作用,其结果是易于产生心律失常及心肌代谢环境的改变。

3.心脏骤停由于脑血流量不足而致的意识突然丧失、呼吸停止和脉搏消失。

其心电机制是室颤(60%〜80%)、缓慢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20%〜30%)、持续VT(5%〜10%)。

第七章重症医学护理常规

第七章重症医学护理常规

第七章重症医学科护理常规一、危重患者一般护理常规1.将为重患者安置于层流洁净或者负压病房,保持病室温,湿度适宜,温度:22~24℃,湿度:50~60%,传染病患者收治到传染病区隔离。

病室内每周清洗回风口,过滤网并登记。

2.危重患者设专人护理,护士应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入(出)科宣教,及时评估患者病情,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详细书写各种护理文书,记录要及时、准确、全面、客观。

3.各班次护士应对自己分管的患者实施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结合医师查房意见确定当日护理重点,制定护理计划并实施,及时准确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并观察实施的效果。

4.危重患者需24小时持续心电监测,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至少每隔半小时测量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次,至少每小时观察一次患者的神态、瞳孔,出血以及大小便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5.遵医嘱用药,非特殊情况下不允许执行口头医嘱(紧急抢救时按抢救工作制度执行)。

给药时必须遵循三查七对原则,特殊药物的剂量和浓度要精确计算,必须经过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

6.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药物性质合理调节补液速度,必要时使用输液泵,避免过多、过快输入液体7.遵医嘱及时留送检验标本。

8.熟悉常规仪器及抢救仪器的使用及操作流程,专人管理,每班交接,保持仪器处于备用状态,定期维护保养使其功能处于完好状态并做好记录。

9.基础护理(1)根据病情采取合适体位,在无禁忌症时,常规抬高床头30~45o。

(2)保持患者气道通畅,及时清理气道分泌物,根据病情予以氧气吸入,必要时行呼吸机辅助呼吸。

(3)抽搐患者床头备牙垫、开口器,必要时备气管切开包,防止舌咬伤,舌后坠。

(4)根据危险因素评分结果对有坠床危险的患者应加用护栏,必要时给予约束带,防止坠床,确保患者安全。

(5)做好患者基础护理,做到“六洁”(即口腔、头发、手足、皮肤、会阴、床单位的清洁)。

(6)饮食护理:根据医嘱给予留置鼻胃管或鼻肠管,以保证营养,水分和药物的进入,禁食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

重症医学科护理_常规

重症医学科护理_常规

第一节 ICU危重病人系统监护常规一、心血管功能的监护常规【监测指标】1、脉率、心率、心律、呼吸和血压。

2、心功能级别。

3、动态心电监护观察各类心律失常,传导障碍、心肌损害、心肌梗塞。

4、有条件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右心房压(RAP)1-10mmHg,肺动脉压(PAP)15-30/5-15mmHg,平均压10mmHg,肺动脉嵌顿压(PAWP)。

5、中心静脉压(CVP)6-12cmH2O6、血氧饱和度(SPO2)【护理监测】1、准备好各种监测设备2、简要解释各种监测设备的必要性。

3、按监测要求为病人摆好舒适的体位。

4、创造一种安全信任的环境。

5、及时发现心律失常、阿-斯综合征、心脏破裂、肺栓塞、感染及静脉炎等并发症的症状表现,做好相应的急救措施。

二、呼吸功能监测常规【监测指标】1、血气及酸碱值测定2、动脉血酸碱度正常值:7.35-7.453、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正常值:35-45mmHg4、标准碳酸氢和实际碳酸氢 22-27mmol/L。

5、缓冲碱血浆正常值:42mmol/L 全血正常值:48mmol/L6、碱剩余 0±3mmol/L7、动脉血氧分压正常值:80-100mmHg8、血氧饱和度正常值:95%-100%【护理监测】1、呼吸形态的改变呼吸困难及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度。

2、神志变化有无烦躁不安、意识模糊等表现。

3、观察周围循环状态皮肤色泽、有无发绀等。

4、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值变化。

三、肾功能监测常规【监测指标】1、尿量 24小时总尿量1000-2000ml,多于2500ml称多尿,少于400称为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称无尿当每小时尿量少于30ml时,多为急性肾功能不全。

(1)血尿素氮正常值2.9-6.4mmol/L(2)血肌酐正常值83-177umol/L(3)生肌酐清除率正常值 80-120ml/min/1.73m2(4)血β2微球蛋白正常值1.5mg/L(5)肾小球滤过率以确定肾小球功能2、肾小球功能(1)尿渗透压禁水8h后测正常值600-1000mmol/L(2)晨尿比重平均为1.021 每次尿比重均在1.010-1.021,说明肾小球浓缩功能极差.(3)尿糖(-)(4)尿β2微球蛋白正常值小于0.2ug/ml(5)尿浓缩稀释功能 24h尿总量1000-2000ml,昼夜尿量比为3-4:1,夜尿量不超过750ml,单次尿最高比重与最低比重之差应大于0.008【护理监测】1、动态监测病人24小时出入量,特别是尿量。

重症医学科15项质控指标

重症医学科15项质控指标

重症医学科15项质控指标重症医学科是医院内最为重要的科室之一,其为危重病人提供抢救和监护医疗服务。

为了保障危重病人的治疗质量和安全,质控指标成为了该科室管理的重要工具。

质控指标是对医疗工作进行规范和评价的重要依据,通过对症状、体征、检查结果等数据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医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从而提高医疗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本文将介绍重症医学科的15项质控指标,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质控工作。

一、院内重症医学科15项质控指标1.动脉气血分析动脉气血分析是评估肺功能和全身氧合的重要指标。

动脉气血分析结果包括pH值、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氢离子浓度(H+)、标准碳酸氢盐(SBC)、潘氏碱度(PA)、血红蛋白氧饱和度(SO2)等指标。

对于危重病人来说,动脉气血分析可及时了解其呼吸和循环功能,有助于临床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血流动力学监测血流动力学监测是重症医学科抢救和监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包括心率、心输出量、心脏指数、中心静脉压、动脉血压、氧输送和氧消耗等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可以及时观察和评估危重病人的心血管功能,为临床医生调整血流动力学支持方案提供依据。

3.血糖监测血糖监测是重症医学科常规的生命体征监测项目之一。

持续的高血糖水平会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因此及时监测和控制血糖水平对于危重病人的治疗非常重要。

4.营养支持监测危重病人常常处于应激状态,能量消耗增加,容易发生营养不良。

因此,对危重病人进行营养支持和监测非常重要,包括体重、蛋白质摄入量、肌肉质量等指标。

5.微生物标本采集及培养结果集中比危重病人易感染,因此对其进行合理的微生物标本采集和培养结果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分析微生物培养结果,可以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抗菌治疗。

6.呼吸功能监测及评价危重病人的呼吸功能常常受到严重影响,包括氧合障碍、二氧化碳潴留、支气管痉挛等。

因此,对危重病人的呼吸功能进行监测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重症医学科诊疗常规

重症医学科诊疗常规

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严重感染(severe sepsis)及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的定义:感染的证据+SIRS+有关的器官功能障碍定义为严重感染;感染的证据+SIRS+有关的器官功能障碍+低血压定义为感染性休克,可以看做是严重感染的一种特殊类型。

【诊断标准】指标标准已明确或疑似的感染,并伴有下列某些征象(1)一般指标发热(中心体温>38.3℃)低温(中心体温<36.0℃)心率>90次/分气促>30次/分意识改变明显水肿或液体正平衡(>20ml/kg 超过24小时)高糖血症(血糖>6.7mmol/L而无糖尿病史)(2)炎症反应参数白细胞计数﹥12×109/L白细胞计数<4×109/L血浆C-反应蛋白升高(3)血流动力学参数SBP<90mmHg,MBP<70mmHgSvO2或ScvO2﹥70%CI﹥3.5L/(min.m2)(4)器官功能障碍指标低氧血症(PaO2/FiO2<300mmHg)急性少尿(尿量<0.5ml/kg.h至少2小时)肌酐增加﹥440umol/L凝血异常(INR﹥1.5或APTT﹥60s)腹胀、肠鸣音消失血小板减少<100×109/L高胆红素血症(TBIL﹥70 umol/L)(5)组织灌流参数高乳酸血症﹥1mmol/L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或皮肤出现花斑【鉴别诊断】主要和其他类型的休克相鉴别,必要时行漂浮导管。

伴有脏器损伤时,注意与其他原因如药物损伤、疾病发展等相鉴别。

【特殊治疗】A 早期复苏1.最初6小时内的复苏目标:① 中心静脉压(CVP)8-12 mmHg;② 平均动脉压(M AP)≥65 mmHg;③ 尿量≥0.5 ml/(kg·h);④ 中心静脉(上腔静脉)氧饱和度(SCVO2)≥70%,混合静脉氧饱和度(SvO2)≥65%.2.最初6小时复苏过程中,CVP已达标,但对应的SCVO2与SvO2未达到70%或65%时,可输入红细胞达到红细胞压积≥30%,同时/或者输入多巴酚丁胺[最大剂量为20 μg/(kg·min)]。

重症医学科工作常规

重症医学科工作常规

重症医学科工作常规
1、病人到达重症医学科后,认真及时了解病情,医护密切配合,立即给予生命体征监测并采取救治措施。

①所有患者入科时均进行一次APACHEⅡ评分。

②病人意识状态评定(参考GCS评分),观察病人瞳孔是否改变,肢体活动是否正常。

若病人有外伤史,特别注意脏器的损伤(如肝、脾、肾、心、肺等)。

③连续生命体征监测(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体温和呼吸频率),立即急诊生化及动脉血气检查。

必要时行床旁ECG和胸片。

④保持气道通畅、吸氧,必要时开放气道行机械通气。

⑤保持静脉通路通畅,常规行深静脉置管进行CVP监测和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行有创性动脉置管进行血压监测和CO等测定。

⑥常规留置导尿管,记录单位时间尿量和24小时出入量。

⑦尽快向病人家属交待病情及相关重症医学科管理制度。

2、重症医学科医生每天至少一次向病人家属通报病情,病情变化特别是恶化时随时通报,涉及具体的专科病情时由专科医生给予解释。

3、所有转入病人由重症医学科医生负责管理,重症医学科医生除负责日常病人的病情观察及处理外,如遇专科情况请专科医生会诊处治。

4、重症医学科医生负责所管病人的每日病程记录书写,其书写规范按《XX省病历书写规范和管理规定及病例(案)医疗质量评定标准》书写。

重症医学科各项管理制度

重症医学科各项管理制度

重症医学科各项管理制度篇一:重症医学科管理制度重症医学科抢救制度一、病室内必须备有齐全的抢救器材、仪器、药品等,各项物品做到四定(定品种数量、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维修),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消毒灭菌、及时补充)。

二、各类抢救仪器功能良好,器材完备适用,各种抢救用物配套完整,且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三、急救车上物品放置有序,药品编号清楚,数物相符,护士能背诵药品排列次序。

四、抢救工作由科主任、主诊医生、护士长负责制定抢救方案,组织安排人力、物力,及时组织抢救,并按医院有关要求上报。

抢救人员人人必须熟练掌握抢救知识,熟悉抢救仪器器材、药品的作用功能和使用方法。

五、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全力以赴,明确分工,紧密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医师未到以前,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及时输氧、吸痰、测量血压,保持输液通畅,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配血、止血等。

并及时提供诊断依据。

六、严密观察病情,认真执行医嘱,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口头医嘱要经复述核实后才能执行,所有药品的空安瓿瓶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丢弃。

七、病人在危急情况下,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抢救期间,应有专人日夜守护,详细做好抢救记录,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用药情况均要仔细交接班。

八、及时与病人家属及单位取得联系。

九、抢救完毕,做好终末料理与消毒,用后物品及药品及时补充,详细登记抢救过程与病人转归情况。

重症医学科消毒隔离制度一、工作人员讲究个人卫生,勤沐浴、理发、修剪指甲,进入工作区要穿戴好工作衣帽及工作鞋,衣着整洁规范,不得将工作服穿至餐厅、会场等公共场所。

二、接触病人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接触污染物品后,进入和离开重症医学科时,均要用肥皂、流水搓洗双手至少15秒钟。

三、凡施行有可能直接接触血液和其他感染性体液的操作,均要戴手套。

不可用手直接取下污染针头。

凡预计在操作时可能有血液、体液溅出,操要戴防护眼镜。

重症医学科业务范围

重症医学科业务范围

重症医学科业务范围
重症医学科是医院内的一个专科,主要负责治疗和管理重症患者,其业务范围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重症监护,重症医学科主要负责重症患者的监护和护理工作,包括对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等重要器官功能的监测和支持,以及
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实时监测和记录。

2. 多器官功能支持,重症医学科医生和护士通常需要应对多器
官功能衰竭的情况,通过使用呼吸机、血液净化设备、心血管支持
设备等技术手段来支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器官功能。

3. 急救抢救,重症医学科医生需要具备紧急抢救的技能,能够
应对心脏骤停、严重创伤、中毒等急危重症情况,迅速采取有效的
抢救措施,争分夺秒地挽救患者生命。

4. 治疗和管理各类重症疾病,重症医学科涉及治疗和管理各种
重症疾病,如严重感染、创伤、中暑、中毒、心血管急症、呼吸衰
竭等,医生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制定科学合
理的治疗方案。

5. 与其他科室的协作,重症医学科通常需要与其他科室密切合作,如外科、内科、急诊科等,共同治疗复杂的重症患者,因此重症医学科医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总的来说,重症医学科的业务范围涵盖了重症患者的监护、多器官功能支持、急救抢救、重症疾病的治疗和管理以及与其他科室的协作等多个方面,是医院内不可或缺的重要专科之一。

重症医学科工作制度

重症医学科工作制度

重症医学科工作制度
1、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在科主任和护士长领导下开展工作。

2、护理人员着装统一规范,保持病房清洁、整齐、安静、无陪人。

严格控制非本科人员的出入。

3、护理人员必须经过3个月的重症理论和技能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重症护理岗位资质准入,掌握各种监护设备、急救器材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并熟练掌握监护技术和急救技术。

4、对患者实行24小时连续动态监测并详细记录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护理措施准确、及时、到位,各项护理记录完整、规范。

5、保持患者床铺平整、清洁、无渣屑、无异味。

卧位舒适,按时翻身,做好基础护理,避免并发症发生。

6、护理人员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防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7、注意观察患者心理变化,做好心理护理,及时与家属沟通交流,使患者身心舒适。

8、对转入及转出患者,与相关科室护理人员严格交接班,做好记录。

9、仪器设备专人管理,定期检查,保持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未经科主任或护士长同意不得外借或移出病区。

对各种器械、药品做到定位、定量、定岗保管。

做好各种急救准备工作。

10、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病区的清洁卫生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11、实行无陪护制度,严格执行ICU探视制度。

12、实施风险评估,对高风险患者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保证患者安全。

13、做好疼痛与镇静评估,保证患者睡眠,预防谵妄的发生。

做好患者早期功能康复。

重症医学科患者出院护理常规

重症医学科患者出院护理常规

重症医学科患者出院护理常规
1.转科护理常规。

(1)按医嘱停止一切治疗,退清所有用药。

(2)合理收费,及时将费用清单交予家属。

(3)写转科小结,整理病历。

(4)整理患者用物,包括X片,CT片,MRI片。

(5)与转入科室联系,告知接受部门须做的准备。

及时通知家属患者可转科。

(6)护士必须陪同患者一起送到转入科室,并与病房护士做好交班。

(7)处理床单位,并做终末消毒。

2.出院患者护理常规。

(1)按医嘱停止一切治疗(包括饮食),退清所有用药。

(2)完成出院小结与出院护理病历,整理病历。

(3)退还患者自己保管的X片等物,做好出院指导。

(4)护送患者至电梯口。

(5)处理床单位,并做终末消毒。

重症医学科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

重症医学科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

重症医学科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篇一:重症医学科相关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重症医学科相关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气管插管术[适应证]: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需心肺复苏以及气管内麻醉者;加压给氧;防止呕吐物分泌物流入气管及随时吸除分泌物;气道堵塞的抢救;复苏术中及抢救新生儿窒息等。

[禁忌证]:明显喉头水肿或声门及声门下狭窄者、急性呼吸道感染者。

[用品]:麻醉喉镜、气管导管、气管导管衔接管、牙垫、导管管芯、吸痰管、注射器以及供给正压通气的呼吸器及氧气等。

[方法]:1、患者仰卧,头垫高10cm,后仰。

术者右手拇、食、中指拨开上、下唇,提起下颌并启开口腔。

左手持喉镜沿右口角置入口腔,将舌体稍向左推开,使喉镜片移至正中位,此时可见腭垂(悬雍垂)。

2、沿舌背慢慢推进喉镜片使其顶端抵达舌根,稍上提喉镜,可见会厌的边缘。

继续推进喉镜片,使其顶端达舌根与会厌交界处,然后上提喉镜,以撬起会厌而显露声门。

3、右手以握笔式手势持气管导管,斜口端对准声门裂,轻柔地插过声门而进入气管内。

放入牙垫于上、下齿之间。

退出喉镜。

听诊两肺有呼吸音,确定气管导管在气管内,且位置适当后,妥善固定导管与牙垫。

4、气管导管套囊注入适量空气(3-5ml),使导管与气管壁密闭,便于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并可防止呕吐物、口腔分泌物或血液流入气管。

[注意事项]:1、插管前,检查插管用具是否齐全合用,特别是喉镜是否明亮。

2、气管插管时患者应呈中度或深昏迷,咽喉反射消失或迟钝;如嗜睡或浅昏迷,咽喉反应灵敏,应行咽喉部表面麻醉,然后插管。

3、喉镜的着力点应始终放在喉镜片的顶端,并采用上提喉镜的方法。

声门显露困难时,可请助手按压喉结部位,可能有助于声门显露,或利用导管管芯将导管弯成“L”形,用导管前端挑起会厌,施行盲探插管。

必要时,可施行经鼻腔插管、逆行导管引导插管或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

4、插管动作要轻柔,操作迅速准确,勿使缺氧时间过长,以免引起反射性心搏、呼吸骤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治患者常规所有收入ICU病房患者,均应经过总住院医师或其上一级医师的会诊,具体会诊及收治患者原则如下:1、ICU总值班主要负责院内危重症患者及高危手术患者术前优化和评估,院外会诊主要由高年资主治以上的医师会诊。

术前患者会诊常规:充分评价手术风险,协助专科医师完善术前的准备,充分优化术前条件,对于存在心、脑、肺、肾等重要器官基础病的患者,术前还应进行相应专科的会诊,联系安排床位,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手术风险及转入ICU的必要性和宣教。

2、评价患者是否符合ICU收治的指征术前会诊患者根据手术的大小,术前基础病及器官功能情况判断术后是否需要转入ICU。

对于术前已合并器官功能不全、休克、高龄(大于70岁)、基础心脑血管疾病等的患者,评估为手术高危患者,会诊应建议术后需返ICU加强治疗和监护;对于存在手术大小不确定性,可根据术中情况,必要时返ICU。

院内危重症患者会诊常规:参加院内重症患者抢救,在收入ICU病房前,总住院医师应充分向家属交代病情,转入ICU治疗的费用和初步预后的判断,并尽量寻找病因,为转入ICU加强治疗和监护明确治疗方向和出路;3、评估患者转运的风险手术后转入ICU主要由麻醉师负责;急诊抢救室转入由急诊医师负责;普通病房重症患者转运,总住院医师应协助并评估相应风险(详见转运常规);4、收治患者向家属交代病情内容常规初步简单介绍ICU具体治疗情况和每日费用、医保报销额度、探视制度和评价预后等,在转入ICU前即和家属做好充分交流,争取对ICU治疗和治疗期望值认可,降低潜在医疗风险;5、收治床位安排常规所有患者转入ICU病房之前,均应当与护理小组长联系核实接收准备工作已完成,方可转入。

床位均由总值班负责统筹安排,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制定合理优先权的收治原则。

如常规预约手术患者,当日床位紧张,应尽快和外科手术医师联系,方便其作其他准备;6、不明原因肺炎除外流程按照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不明原因肺炎收治流程。

7、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终末状态、不可逆性疾病和不能从ICU的监测与治疗中获得益处的患者,传染病和精神病患者不属于ICU收治范围。

外院患者转入常规1、应经过本科主治以上级别医师的会诊评估,并和总住院医师联系转运的具体时间以及安排接收的事宜;2、原则上外院危重症患者转入ICU,转运安全由当地医院负责,除特殊情况本科室可派人协助;3、如遇特殊情况,ICU床位紧张,外院患者已转至本院,由总住院医师联系安排在急诊抢救室临时治疗过渡。

院内转运常规ICU危重症患者外出检查转运常规1、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神志清楚,无呼吸衰竭,能自主维持气道,循环稳定(无血管活性药),由临床主管负责医师安排转运,转运前应和家属签署转运知情同意书;2、对于病情危重患者,呼吸循环支持条件高(需要机械通气及血管活性药物),转运前应由总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和专科医师评估转运风险和获益,转运前应向家属充分交代病情并签署转运知情同意书。

转运前由住院医师以上的高年资医师为转运负责人(夜间外出检查由总住院医师为负责人),负责制定和统筹周密的转运计划以及实施;转运前准备工作常规:(1)、气道的维持能力和通畅的判断,如已建立人工气道,转运前应充分吸痰;存在呼吸衰竭,气道维持困难,应进行气管插管以确保转运安全;(2)、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3)、血管活性药物的剂量,微量泵的电池,移动呼吸机的氧源和电池充足,维持转运过程设备工作正常;(4)、转运全程及搬动过程保持平稳,搬运过程中应充分暴露并固定好患者身上的管道,避免脱落,转运时密切监护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5)、转运途中准备必需药物和设备:带储气囊的简易呼吸器,氧气瓶,气管插管用具,监护仪;根据具体情况还可携带简易吸痰器,移动呼吸机,常用血管活性药,镇静药等;(6)、在核实接收地做好相应准备后(普通吸氧的准备或呼吸机调试完成),病房方开始转运。

其他科室转入ICU病房常规原则上转运过程由转入科室负责,特殊情况下总住院医师可协助。

接触患者常规1、所有人员接触患者以及各项操作前后都应严格执行六步洗手法洗手,所有本科人员应互相监督执行,并督促外来人员洗手;2、患者所属床单位及物品等同于患者,包括床、被子、听诊器、呼吸机、监护仪、护理单和床旁电脑等,接触这些物品前后要同样洗手;3、进入床单位必须戴口罩,使用后必须按医用垃圾处理;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应严格六步洗手法,操作前应洗手后佩戴合适型号的无菌手套,严格执行无菌原则,操作过程中如接触非无菌部位,必须重新洗手,更换无菌手套,如动静脉置管术、中心静脉导管换药、连接血滤滤器和管路等。

进行清洁的无菌操作时严格执行六步洗手法后即可执行,如动静脉穿刺、更换静脉输液液体和更换静脉泵入药物等;5、当接触患者体液,如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及更换引流袋等时,必须佩戴一次性薄膜手套(PE手套),接触后应该洗手;6、当接触隔离患者时可佩戴一次性橡胶手套(PVC手套);7、进入或离开ICU病房前后应洗手;8、戴手套前及脱手套后应洗手;9、照床旁胸片时,胸片垫板要求套黄色医用垃圾袋,每次更换。

保护性隔离适用于抵抗力低或极易感染的患者,如严重烧伤、白血病、脏器移植及免疫缺陷患者等。

1、安排患者在正压或相对隔离区域;2、收治患者前,房间内台面、床头柜、医疗设备及门把手应用0.05%的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地面用浸泡过0.1%有效氯消毒液的地巾擦拭;3、备好隔离衣,正确穿、脱和悬挂隔离衣;进入隔离单位前应严格洗手,戴好口罩和帽子,穿好隔离衣;4、门上悬挂“保护性隔离”的标识牌:人员出入随时关好隔离单位的门;5、操作前后认真洗手,操作时戴好手套;6、物品专人专用,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物品;公用物品避免进入此区域内,如蒸馏水壶和会阴冲洗壶等,须经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7、有人工气道的患者尽可能使用密闭式吸痰装置;8、进行治疗或护理操作前,应将用物备齐,尽量将各种操作集中进行,避免反复穿脱隔离衣;9、每日更换隔离衣,在患者的房间内进行操作后,需要严格洗手后方可离开房间,脱下隔离衣后,需再洗手;10、房间内台面、床头柜、医疗设备及门把手应用0.05%的有效氯消毒液每日擦拭一次,地面用浸泡过0.1%有效氯消毒液的地巾擦拭两次。

接触性隔离适用于经体表或伤口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的疾病,如破伤风、广泛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和气性坏疽等。

1、尽可能将患者安置于负压或相对独立区域;2、备好隔离衣,正确穿、脱和悬挂隔离衣:进入隔离单位时应戴好口罩和帽子,穿好隔离衣;3、门上悬挂“接触性隔离”的标识牌,人员出入随时关好隔离单位的门;4、物品专人专用,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物品;公用物品避免进入此区域内,如蒸馏水壶和会阴冲洗壶等。

一旦进入,须经严格终末消毒后方可拿出;5、有人工气道的患者尽可能使用密闭式吸痰装置;6、进行治疗或护理操作前,应将用物备齐,尽量将各种操作集中进行,避免反复穿脱隔离衣;7、操作前后认真洗手,操作时戴好手套;8、凡患者接触过或是落地的物品均视为污染,经消毒后方可供他人使用;患者房间内的一切垃圾均视为医用垃圾,必须放入医用垃圾桶内;9、医用垃圾须装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内,标记“ICU隔离×月×日”字样:布类物品装入双层黄色塑料袋中,除做好以上标记外,还需标记物品名称及数目,如“治疗巾3块”,每日送洗衣房单独清洗;锐器等置于房间内的专用锐器桶内;10、每日更换隔离衣,在患者的房间内,需要严格洗手后方可离开房间,脱下隔离衣后,需再洗手;11、患者的物品终末消毒时,需要先在物品离开房间前进行消毒,然后再清洁、消毒或灭菌;12、房间内台面、床头柜、医疗设备及门把手应用0.05%的有效氯消毒液每日擦拭一次,地面用浸泡过0.1%有效氯消毒液的地巾擦拭4次。

六步洗手法实施细则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搓擦;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搓擦;第四步:一手握住另一手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第五步:弯曲各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第六步: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注意事项:1、当手上有可见污物时,需用流动水冲洗,涂抹皂液进行六步洗手法;除此以外,可用免洗手消毒液进行六步洗手法搓洗双手;2、洗手前将衣袖捋至腕关节以上;3、淋湿双手(感应式水龙头)后涂抹皂液;4、分六步洗手,每步搓洗至少10~15秒;5、搓洗后再次用流动水冲洗,由腕部向指尖冲洗;6、最后用纸巾擦拭双手;7、免洗手消毒液不能用于沾染可见污染物的情况。

免洗手消毒液洗手方法1、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2、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揉搓的步骤揉搓15秒;3、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充分待干);4、免洗手消毒液不能用于沾染可见污染物的情况。

其他科室人员进ICU常规1、进入病区请穿进门用大衣和穿鞋套;2、进入病室前请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3、进入病室及治疗室时,需要戴好口罩;4、操作完成后请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5、为患者做检查顺序:保护性患者——普通患者——隔离患者;6、检查不同患者之间,请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更换手套。

终末消毒常规1、所有使用的一次性物品根据是否接触过患者放入医用及生活用垃圾桶内;2、房间内台面、床头柜、床头桌及台面上小桌、门及门把手应用0.05%的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地面用浸泡过0.1%有效氯消毒液的地巾擦拭;3、医疗设备包括监护仪及其导线、排痰仪、血滤机、注射泵及输液泵等均使用0.05%的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排痰仪及血滤机挂“清洁”小牌;呼吸机推出后挂“污染”小牌,由呼吸治疗中心进一步处理;4、可重复使用的物品应该放入0.05%的有效氯消毒液内浸泡,体温表、尿杯和尿桶需要单独浸泡;5、心电图机和超声等共用仪器,每次使用后由使用者消毒一次;6、安触性隔离及消化道隔离患者的物品终末消毒时,需要先在离开房间前进行消毒,然后再清洁、消毒或灭菌;被褥需要装入双层黄色塑料袋中,标记“ICU隔离×月×日”字样,还需标记物品名称及数目,送洗衣房清洗;7、肺结核患者使用的被褥需要阳光下暴晒2小时再进行消毒,使用的呼吸机需要通风24小时后再进行消毒处理。

重症医学科护理记录单书写规范ICU护理记录单分为两部分,首页(曲线表格页)和附页(患者病情及护理工作描述页),其中首页每个患者每天记录一页(如遇特殊情况可另行添加),附页可按页记录,根据页码附于首页之后,并与首页固定牢靠。

(一)护理记录单组成1.首页正面(1)首页正面顶部为记录单眉栏。

(2)首页整版为表格设计,左侧大部为主体表格,右侧分上下有TPN配药内容表和24小时出入量平衡总结表。

(3)主题表格横坐标为时间,以小时为单位,起始坐标为6am,结束坐标为次日6am,共24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