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8、转移缓冲液:配制1L转移缓冲液,需称取2.9g甘氨酸、5.8gTris碱、0.37g SDS,并加入200ml甲醇,加水至总量1L。
ß
把膜置于第二抗体中,温和振荡2小时
ß
在TBST中洗膜1小时,中间更换4次
ß
显影,定影这一步骤为最重要的步骤之一,非常容易出现问题,必须小心仔细,我们在实验中采用的是上海康成公司生产的第二代化学超敏发光试剂盒,说明书另附PDF。在实验中发现有时发光很快减弱;肉眼可以看到发光,但是底片显不出来等问题。联系了康成公司的技术员,改动如下:膜与发光显色剂接触时间改为2分钟(不是说明书中的5min),底片压片时间2分钟。显影时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如严格的避光,压片前注意排除气泡,压片过程中底片不能接触液体等,按照一定的规则放置膜。将底片压片曝光结束后,将其中一角折起以助定位。定影后将膜贴于显出的条带,条带旁表明marker条带。底片注明实验日期、名称。
(2)分类
western显色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i.放射自显影
ii.底物化学发光ECL
iii.底物荧光ECF
iv.底物DAB呈色
现常用的有底物化学发光ECL和底物DAB呈色,体同水平和实验条件的是用第一种方法,目前发表文章通常是用底物化学发光ECL。只要买现成的试剂盒就行,操作也比较简单,原理如下(二抗用HRP标记):反应底物为过氧化物+鲁米诺,如遇到HRP,即发光,可使胶片曝光,就可洗出条带。
2.针对样品的常见问题
B.做线粒体膜UCP2蛋白的Western Blot(以下简写成Western Blot),提取线粒体后冻存(未加蛋白酶抑制剂),用的博士德的一抗,开始还有点痕迹,现在越来越差,上样量已加到120μg,换了个santa cruz的一抗仍不行。是什么原因?蛋白酶抑制剂单加PMSF行吗?
sds-page电泳的基本原理
SDS-PAGE电泳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析技术,通过电泳分离蛋白质样品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着重介绍SDS-PAGE电泳的基本原理。
一、SDS-PAGE电泳的概念SDS-PAGE是一种已经被广泛应用的蛋白质分离技术,它的全称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这种电泳技术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分离介质,通过直流电场将蛋白质样品分离出不同电荷和大小的蛋白质成分。
二、SDS-PAGE电泳的原理1. 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中所使用的凝胶是由聚丙烯酰胺构成的。
聚丙烯酰胺凝胶具有一定的孔隙结构,可以根据蛋白质的大小和电荷来调整孔隙的大小,从而实现不同大小的蛋白质的分离。
2. SDS处理SDS是指月桂基硫酸钠,它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在SDS-PAGE 电泳中,将样品中的蛋白质经过SDS处理后,蛋白质表面都会均匀地吸附一定数量的SDS分子,并且使蛋白质呈负电荷。
这样,所有的蛋白质分子都会带有类似的电荷密度,可以消除蛋白质的本身的电荷特性,使蛋白质在电场作用下只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不受到其他因素干扰。
3. 蛋白质分离将经过SDS处理的蛋白质样品加载到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然后通过电泳进行分离。
经电泳分离后,蛋白质会根据其大小和电荷迁移到不同位置,从而使不同的蛋白质分离开来。
三、SDS-PAGE电泳的应用SDS-PAGE电泳技术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应用广泛。
它可以用于研究蛋白质的分子量、纯度和比例,也可以用于检测蛋白质的存在和表达水平,同时还可以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异构体等。
四、SDS-PAGE电泳的发展SDS-PAGE电泳技术自问世以来,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在蛋白质分离和分析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SDS-PAGE电泳技术也将会迎来新的发展,并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作用:用于蛋白质与寡糖核苷酸的分离。
作用原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网状结构,具有分子筛效应,它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质在电泳中保持完整的状态,蛋白在其中依三种因素分开:蛋白大小,形状和电荷。
而SDS-PAGE仅根据蛋白分子量亚基的不同而分离蛋白。
这个技术首先是196 7年由shapiro建立,他们发现在样品介质和丙烯酰胺凝胶中加入离子去污剂和强还原剂后,蛋白质亚基的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亚基分子量的大小,电荷因素可以忽视。
作用:SDS是阴离子去污剂,作为变性剂和助溶试剂,它能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使分子去折叠,破坏蛋白分子的二、三级结构。
而强还原剂如巯基乙醇,二硫苏糖醇能使绊胱氨酸残基间的二硫键断裂。
在样品和凝胶中加入还原剂和SDS后,分子被解聚成多肽链,解聚后的氨基酸侧链和SDS结合成蛋白- SDS胶束,所带的负电荷大大超过了蛋白原有的电荷量,这样就消除了不同分子间的电荷差异和结构差异。
SDS-PAGE一般采用的是不连续缓冲系统,于连续缓冲系统相比,能够有较高的分辨率。
浓缩胶的作用是有堆积作用,凝胶浓度较小,孔径较大,把较稀的样品加在浓缩胶上,经过大孔径凝胶的迁移作用而被浓缩至一个狭窄的区带。
当样品液和浓缩胶选TRIS/HCL缓冲液,电极液选TRIS/甘氨酸。
电泳开始后,HCL解离成氯离子,甘氨酸解离出少量的甘氨酸根离子。
蛋白质带负电荷,因此一起向正极移动,其中氯离子最快,甘氨酸根离子最慢,蛋白居中。
电泳开始时氯离子泳动率最大,超过蛋白,因此在后面形成低电导区,而电场强度与低电导区成反比,因而产生较高的电场强度,使蛋白和甘氨酸根离子迅速移动,形成以稳定的界面,使蛋白聚集在移动界面附近,浓缩成一中间层。
此鉴定方法中,蛋白质的迁移率主要取决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而与所带电荷和分子形状无关。
补充信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简称为PAGE,是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支持介质的一种常用电泳技术。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三、具体实验操作
9.凝胶板剥离与染色:电泳结束后,撬开玻 璃板,将凝胶板做好标记后放在大培养皿内, 加入染色液,染色1小时左右。 10.脱色:染色后的凝胶板用蒸馏水漂洗数 次,再用脱色液脱色,直到蛋白质区带清晰。 ※剥胶时要小心,保持胶完好无损,染色要 充分.
四、实验结果分析
绘制标准曲线:
按下式计算相对迁移率:
三、具体实验操作
3. 实验步骤
1.将玻璃板用蒸馏水洗净晾干, 准备2个干净的锥形 瓶. 2.把玻璃板在灌胶支架上固定好. ※固定玻璃板时,两边用力一定要均匀,防止夹 坏玻璃板. 3.按比例配好分离胶,用移液管快速加入,大约5厘米 左右,之后加少许蒸馏水,静置40分钟. ※凝胶配制过程要迅速, 催化剂TEMED要在注胶 前再加入,否则凝结无法注胶.注胶过程最好一次性 完成,避免产生气泡.
三、具体实验操作
※水封的目的是为了使分离胶上延平直,并排除气泡 ※凝胶聚合好的标志是胶与水层之间形成清晰的界面. 4.倒出水并用滤纸把剩余的水分吸干,按比例配好浓缩胶, 连续平稳加入浓缩胶至离边缘5mm处,迅速插入样梳,静置 40分钟. ※样梳需一次平稳插入,梳口处不得有气泡,梳底需水平. 5.拔出样梳后,在上槽内加入缓冲液,没过锯齿时可拆去 底端的琼脂糖. ※要使锯齿孔内的气泡全部排出,否则会影响加样效果. 6、加样三个。 (1)取10µ l标准蛋白溶解液于EP管内, 再加入10µ 2倍样品缓冲液,上样量为20µl。 l
相对迁移率 =
蛋白样品距加样端迁移距离(cm) 溴酚蓝区带中心距加样端距离(cm)
以每个蛋白标准的分子量对数对它的相对迁移 率作图得标准曲线,量出未知蛋白的迁移率即 可测出其分于量,这样的标难曲线只对同一块 凝胶上的样品的分子量测定才具有可靠性。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理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理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和分析技术。
它基于分子的电荷与分子的质量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电场驱动,将蛋白质样品分离成不同的带状条带。
该方法的工作原理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样品制备:将待分离的蛋白质样品与sds(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使蛋白质样品在含有还原剂的缓冲液中发生变性并且呈带负电荷的复合物。
2. 样品加载:将样品加载到预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槽中的样品孔中。
通过上下两个电极施加电压使样品向凝胶孔移动。
3. 分离:当电压施加后,带电的蛋白质复合物将根据其质量和电荷大小在凝胶中移动。
较小的蛋白质在电场作用下通过凝胶孔移动更快,而较大的蛋白质移动较慢。
4. 染色:在分离完成后,经过染色处理使分离出的蛋白质带呈现出可视化的条带。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银染、共染和荧光染色等。
通过观察得到的条带模式,可以确定蛋白质的分子质量和其含量。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经济且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研究领域。
《中国药典》(2020版)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第五法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法)SDS-PAGE法是一种变性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
本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根据大多数蛋白质都能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按重量比结合成复合物,使蛋白质分子所带的负电荷远远超过天然蛋白质分子的净电荷,消除了不同蛋白质分子的电荷效应,使蛋白质按分子大小分离。
本法用于蛋白质的定性鉴别、纯度和杂质控制以及定量测定。
1.仪器装置恒压或恒流电源、垂直板电泳槽和制胶模具。
2.试剂(1)水。
(2)分离胶缓冲液(4×,A液) 1.5moL/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液称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18.15g,加适量水溶解,用盐酸调节pH值至8.8,加水稀释至100mL。
(3)30%丙烯酰胺溶液(B液)称取丙烯酰胺58.0g、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2.0g,加温水溶解并稀释至200mL,滤纸过滤(避光保存)。
(4)10%SDS溶液(C液)称取十二烷基硫酸钠10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5)四甲基乙二胺溶液(TEMED,D液)商品化试剂。
(6)10%过硫酸铵溶液(E液)称取过硫酸铵10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建议临用前配制,或分装于-20℃可贮存2周。
(7)浓缩胶缓冲液(4×,F液)0.5moL/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液称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6.05g,加适量水使溶解,用盐酸调pH值至6.8,加水稀释至100mL。
(8)电极缓冲液(10×)称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30g、甘氨酸144g、十二烷基硫酸钠10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约800mL,用盐酸调节pH值至8.1~8.8之间,加水稀释至1000mL。
(9)非还原型供试品缓冲液(4×)称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3.03g、溴酚蓝20mg、十二烷基硫酸钠8.0g,量取甘油40m1,加水溶解并稀释至约80mL,用盐酸调节pH值至6.8,加水稀释至100mL。
sds-page蛋白凝胶电泳原理
sds-page蛋白凝胶电泳原理
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
和分析技术。
其原理基于蛋白质的电荷密度和分子质量。
1. 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在SDS-PAGE中,SDS被用作
溶胀剂。
SDS能够与蛋白质中的氢键和疏水作用相互作用,
使蛋白质的二级、三级结构被破坏并线性展开。
SDS与蛋白
质发生作用后,每个蛋白质分子上的SDS数量差不多是相同的,即每个氨基酸上有约2.7个SDS分子。
2. 聚丙烯酰胺凝胶:SDS处理后的蛋白质在凝胶中呈均匀线
性状。
聚丙烯酰胺是一种电泳凝胶,可形成细小的孔隙结构。
这些孔隙可以分离不同分子质量的蛋白质。
3. 电泳过程:在凝胶上形成一个电场,蛋白质带有负电荷,向阳极迁移。
溶胶中的离子也会随之迁移,以维持电中性。
由于SDS已经使蛋白质的结构线性化,其迁移速度主要取决于分
子质量。
较大分子所需的孔隙更大,迁移速度更慢,较小分子则迁移更快。
4. 可视化和测量:分离结束后,可以通过染色剂(如Coomassie Brilliant Blue)将蛋白质染色。
染色剂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蓝色或紫色的带状条纹,使蛋白质带的位置可见。
在染色后,可以使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带的强度和相对迁移距离,从而推断蛋白质的分子质量。
通过SDS-PAGE,可以将不同分子质量的蛋白质分离开来,
并进行定量分析。
它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研究技术,在生物化学、生命科学和临床诊断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做标准曲线
以标准蛋白的迁பைடு நூலகம்率为横坐标,以其对应的相对分子质 量的对数为纵坐标 ,制作标准曲线,
图2:标准曲线
样品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的确定:
根据未知样品迁移率,利用标准曲线计算样品相对 分子质量。
表2:样品蛋白的迁移率及相对分子质量
样品蛋白 移动距离cm 溴酚蓝指示剂前 沿距离cm 相对迁移率 LgMr Mr 1 2 3 4 5
注意: 染色可以重复使用,染色完成以后回收入试剂瓶,染色 后准备配制漂洗液。每组150mL。
结果
图1:电泳图谱
计算迁移率
精确测量溴酚蓝染料 和各种标准蛋白移动的距 离,根据公式,计算各种 蛋白质的相对迁移率。
迁移率= 蛋白质样品的移动距离(cm) 染料的移动距离(cm)
表1:标准蛋白的迁移率(Rf值)
当蛋白质的分子量在15~200KD之间时,电泳迁移率与分子量的对 数呈直线关系,符合下列方程式
其中:MW为蛋白质分子量,Mr为相对迁移率,b为斜率,k为截距。在条 件一定时,b和K均为常数。 Mr=
lgMW=-b· Mr+K
蛋白质样品的迁移距离(cm) 染料的迁移距离(cm) 若将已知分子量的标准蛋白质 的迁移率对分子量的对数作图, 可获得一条标准曲线。未知蛋 白质的相同条件下进行电泳, 根据它的电泳迁移率即可在标 准曲线上求得分子量。
分离胶和浓缩胶
浓缩胶和分离胶的配制
组分 蒸馏水/ml 分离胶(下层胶)缓冲溶液(pH8.8)/mL 浓缩胶(上层胶)缓冲溶液(pH6.8)/mL 凝胶贮备液/mL TEMED/mL 10%过硫酸胺/mL 总体积、ml 12.5%分离胶 5.3 4.0 - 6.7 0.002 0.2 16 5%浓缩胶 2.95 - 1.25 0.8 0.001 0.1 5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莱姆利(emmli)于1970年创建的含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方法。
向样品加入还原剂(打开蛋白质的二硫键)和过量SDS,SDS是阴离子去垢剂,使蛋白质变性解聚,并与蛋白质结合成带强负电荷的复合物,掩盖了蛋白质之间原有电荷的差异,使各种蛋白质的电荷/质量比值都相同,因而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电泳时迁移率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分子大小。
是分析蛋白质和多肽、测定其分子量等常用的方法。
可测定蛋白质分子量.其原理是带大量电荷的SDS结合到蛋白质分子上克服了蛋白质分子原有电荷的影响而得到恒定的荷/质比.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蛋白质分子量已经比较成功,此法测定时间短,分辨率高,所需样品量极少(1~100μg),但只适用于球形或基本上呈球形的蛋白质,某些蛋白质不易与SDS结合如木瓜蛋白酶,核糖核酸酶等,此时测定结果就不准确.2、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1)定义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是以聚丙烯胺凝胶作为载体的一种区带电泳。
SDS-PAGE:是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引进SDS(十二烷基磺酸钠)(2)SDS的作用SDS是一种阴离子去垢剂,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SDS-蛋白质复合物。
于SDS带有大量负电荷,好比蛋白质穿上带负电的“外衣”,蛋白质本身带有的电荷则被掩盖,即消除了蛋白质分子之间电荷差异。
此在电泳时,蛋白质分子的迁移速度则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分子大小(3) SDS-PAGE分类:SDS-PAGE按照缓冲液pH值和凝胶孔径差异分为连续系统和不连续系统两大类:连续系统:电泳体系中缓冲液pH值及凝胶浓度相同,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主要靠电荷和分子筛效应。
不连续系统:缓冲液离子成分,pH,凝胶浓度及电位梯度均不连续性,带电颗粒在电场中泳动不仅有电荷效应,分子筛效应,还具有浓缩效应,因而其分离条带清晰度及分辨率均较前者佳(4)聚丙烯胺凝胶的生成:聚丙烯胺凝胶由丙烯酰胺单体(Acr)和N,N’-甲叉双丙烯酰胺(Bis)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而成。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名词解释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和分析技术,该技术通过在凝胶电泳过程中使用一种带有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十二烷基硫酸钠)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可以将蛋白质分子进行线性化处理,从而使其在电场中按照分子质量大小进行迁移,最终实现对蛋白质的分离和分析。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中最重要的实验技术之一。
它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的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并且对于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科学研究、医学诊断和生物工程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篇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包括其原理、应用、实验操作步骤以及相关的意义和发展趋势。
一、原理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SDS线性化蛋白质:SDS是一种带有强烈负电荷的表面活性剂,在凝胶电泳过程中,SDS可以与蛋白质分子中的亲水残基相结合,并使蛋白质分子呈线性状态,从而使蛋白质的电泳迁移速率与其分子质量成正比。
2. 分子质量分析:在电泳过程中,由于SDS的作用,所有蛋白质分子都被线性化处理,并且蛋白质分子的迁移速率只与其分子质量大小有关,因此可以根据蛋白质在凝胶中的迁移距离来推断其分子质量。
3. 分离效果:由于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蛋白质进行了线性化处理,因此不同分子质量大小的蛋白质分子可以在凝胶中得到有效分离,形成清晰的电泳带。
二、应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蛋白质分离与鉴定: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可以将混合蛋白质样品有效地分离并形成清晰的电泳带,便于后续的蛋白质鉴定和分析。
2. 蛋白质定量:在实验室中,可以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蛋白质样品进行定量分析,根据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来确定实验结果。
3. 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研究: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可以实现对不同蛋白质的分子量测定,为进一步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sds凝胶电泳原理
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一种用于分离蛋白质的常见技术,SDS (十二烷基硫酸钠)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SDS-PAGE的基本原理:
1. 凝胶制备:SDSPAGE中使用的凝胶通常是聚丙烯酰胺凝胶。
凝胶的浓度可以调整,用于分离不同大小范围的蛋白质。
通常使用较低浓度的凝胶用于分离大分子量的蛋白质,而较高浓度的凝胶则用于小分子量的蛋白质。
2. 蛋白样品处理:要分析的蛋白样品需要先经过SDS处理。
SDS是一种表面活性剂,能够赋予所有蛋白质负电荷,且在含有β-巯基丙醇等还原剂的条件下,使蛋白质保持在变性状态。
3. 电泳:处理过的蛋白样品被加载到凝胶的孔中,然后通过电泳进行分离。
由于SDS的存在,蛋白质在电场作用下会以一个已知的速度移动,且其迁移速度与其分子量成线性关系。
4. 蛋白分离:由于凝胶的结构和电场的作用,蛋白质将根据其分子量在凝胶中移动。
较小分子量的蛋白质会移动得更远,而较大分子量的蛋白质则会停留在凝胶的上部。
5. 电泳终止:电泳进行一定时间后,蛋白质已经根据分子量分离。
此时,电泳会被终止,凝胶可以被取出进行染色和可视化。
6. 染色和可视化:通常使用染色剂如银染或考马斯亮蓝染色来将蛋白质可视化。
这些染色剂与蛋白质结合,使其在凝胶上形成可见的带状条带。
SDS-PAGE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可用于确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纯度,以及对比不同样品中的蛋白质组成。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是一种常用的蛋
白质分离和分析方法。
工作原理:SDS(十二烷基硫酸钠)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让蛋白质以线性二级结构展开。
在电泳过程中,SDS与蛋白质结合,给蛋白质赋予等电点电荷,使得蛋白
质以质量为依据进行分离。
聚丙烯酰胺是一种用于凝胶电
泳的材料,通过聚合后形成凝胶,可以限制蛋白质的运动,使其按照大小分子量在凝胶中迁移。
步骤:
1. 准备凝胶:将聚丙烯酰胺溶液制备成凝胶,通常是在平
板上铺设。
2. 样品预处理:将需要分离的蛋白质样品与SDS等混合,再加入还原剂,使其煮沸变性化。
这样可以让所有蛋白质
在电泳过程中以线性形式展开。
3. 输运样品:将蛋白质样品加入凝胶孔隙中。
4. 电泳:通电使蛋白质样品在凝胶中迁移,较大分子量的
蛋白质迁移速度较慢,较小分子量的蛋白质迁移速度较快。
5. 可视化:通过染色方法(如Coomassie蓝染色)将蛋白质可视化,并观察分析结果。
SDS-PAGE广泛应用于蛋白质分离、分析和纯化等领域,
例如鉴定蛋白质大小、检测蛋白质含量、分离复杂样品中
的蛋白质等。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在电场的作用下,小分子蛋白质可以 容易地通过凝胶孔径,而大分子蛋白 质则受到较大的阻力,无法通过,从 而实现蛋白质的分离。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研究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蛋白质 组学研究中常用的分离方法,可用于 蛋白质的表达、纯化、鉴定和功能研 究。
实时监测与数据分析
引入实时监测技术和数据分析软件,可以实时监测电泳进程并获 取更准确的数据,为后续分析提供有力支持。
应用拓展
临床诊断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在临床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可用于检测和鉴别疾病相关的蛋白质标志物。
生物医药研究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在生物医药研究中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组 学、药物筛选和生物标志物发现等领域。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目 录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简介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操作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结果分析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优缺点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发展趋势
01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 泳简介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定义
准备凝胶制备所需材料
根据实验需求,准备适量的丙烯酰胺、 N,N'-甲叉双丙烯酰胺、SDS、 TEMED等材料。
制备缓冲液
根据电泳条件选择适当的缓冲液,如 TAE或TBE,并配置适量的浓度。
准备样品
将待测样品进行适当处理,如超声破 碎或离心取样。
操作步骤
制备凝胶
点样
按照一定比例将丙烯酰胺、N,N'-甲叉双丙 烯酰胺、SDS、TEMED混合,加入适量的 水搅拌均匀后倒入电泳槽中。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 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
一、பைடு நூலகம்的要求
1.学习电泳原理和技术
2.掌握SDS-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的工作原
理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单体丙烯酰胺(Acr)和交联
剂N,N-甲叉双丙烯酰胺(Bis)在加速剂四甲基乙二胺 (TEMED)和催化剂过硫酸铵((NH4)2S2O8 ,AP) 的作用 下聚合交联成三维网状结构的凝胶,以此凝胶为支
持物的电泳称为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
TEMED(加速剂)
Acr(单体)+Bis(交联剂)
AP(催化剂)
凝胶
聚合后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形成网状结构,具有 电荷效应、分子筛效应。
电荷效应(电泳物所带电荷的差异性) 分子筛效应(凝胶的网状结构及电泳物的 大小形状不同所致) PAGE同时还具有浓缩效应与体系的不连续性。
四、 操作步骤
固定玻板
制备分离胶 制备浓缩胶 加样 电泳
染色和脱色
1.安装夹心式垂直板电泳槽
安装好后,在长玻璃板下端与硅胶模框
交界的缝隙内加入已融化的1%琼脂糖。其目 的是封住空隙,凝固后的琼脂糖中应避免有 气泡。
2、配制凝胶
7.5%分离胶 (10ml) DDW 30%Acr-Bis 4.85 2.5 3%浓缩胶 (5ml) 3.16 0.5
6 .染色与脱色
电泳结束后,取下凝胶模,卸下胶框,用小 刀或镊子撬开短玻璃板,从凝胶板上切下左上 角作为加样标记。加入染色液染色1-2 h,再用 脱色液脱色,直至蛋白质区带清晰。
将楔子插进,将底部插紧
插入梳子
加缓冲液
加 样
电泳
剥胶
五、实验结果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一,实验目的 掌握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 掌握 泳(SDS-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 , )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不同蛋白质具有不同的分子量, 不同蛋白质具有不同的分子量,并在 一定的pH溶液中带有不同的电荷 溶液中带有不同的电荷. 一定的 溶液中带有不同的电荷.但 经过SDS处理后的蛋白质,分子表面 处理后的蛋白质, 经过 处理后的蛋白质 完全被负电荷所覆盖,因此在电泳时, 完全被负电荷所覆盖,因此在电泳时, 电泳迁移率近取决于蛋白质的分子量 大小而与其所带电荷的性质无关. 大小而与其所带电荷的性质无关.
6. 上样:将样品梳拔出,用电极缓冲液 上样:将样品梳拔出, 冲洗样品孔. 冲洗样品孔.样品与样品缓冲液按一 定比例混合好. 定比例混合好.用微量注射器加入加 样孔,加样量为20l. 样孔,加样量为 . 7.电泳:100V恒压电泳至溴酚蓝指示剂达 电泳: 电泳 恒压电泳至溴酚蓝指示剂达 到浓缩胶和分离胶界面, 到浓缩胶和分离胶界面,然后调电压 至120V,再恒压电泳,约1.5 h,待染 ,再恒压电泳, , 料前沿的溴酚蓝迁移至凝胶的底部, 料前沿的溴酚蓝迁移至凝胶的底部, 停止电泳.取下胶板, 停止电泳.取下胶板,将胶片置于白 瓷盘内. 瓷盘内.
4. 制备浓缩胶:待胶凝固后(胶与水之间有 制备浓缩胶:待胶凝固后( 一清晰界面), 将水倒掉, 一清晰界面), 将水倒掉,用ddH2O冲 冲 洗胶面,滤纸将水吸干净.配制好浓缩胶. 洗胶面,滤纸将水吸干净.配制好浓缩胶. 倒入浓缩胶插好样品梳, 倒入浓缩胶插好样品梳,注意避免气泡滞 留在梳子与胶液的界面, 放置约15 留在梳子与胶液的界面,30 ℃放置约 min,直至使浓缩胶凝固. ,直至使浓缩胶凝固. 5. 电泳:将胶模装好,去胶条后,装入电泳 电泳:将胶模装好,去胶条后, 槽中,检查是否漏液后,倒入电泳缓冲液, 槽中,检查是否漏液后,倒入电泳缓冲液, 胶模内侧的液面没过矮板但不可超过高板 矮板在内). (矮板在内).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了解SDS-PAGE实验的原理和方法;2. 掌握SDS-PAGE实验的操作流程;3. 分析不同蛋白质在SDS-PAGE中的分离情况;4. 对实验结果进行解读和总结。
二、实验原理SDS-PAGE(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和分析技术。
其原理是利用SDS将蛋白质变性并赋予等电点,将蛋白质按照分子量大小在凝胶中进行分离。
通过电泳操作,蛋白质会根据其分子量在凝胶中移动,最终形成不同的条带,便于观察和分析。
三、实验步骤1. 准备样品:获取需要分析的蛋白质样品,并进行处理使其可以被SDS-PAGE分离;2. 制备凝胶:根据实验需要,配置聚丙烯酰胺凝胶,并在凝胶板中固定好;3. 样品加载:将处理好的蛋白质样品加载到凝胶槽中;4. 电泳分离:在设定好电压和时间的条件下,进行电泳操作,使蛋白质在凝胶中分离;5. 染色观察:将分离后的蛋白质用染色剂染色,然后观察分离的条带;6.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蛋白质的分析和解读。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样品:蛋白质样品;2. 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3. 电泳槽:用于进行SDS-PAGE电泳的设备;4. 电源:用于提供电泳操作所需电压的电源设备;5. 染色剂:用于染色观察蛋白质条带的染色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SDS-PAGE实验操作,观察到样品中不同蛋白质在凝胶中的分离情况。
根据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在凝胶中形成了明显的条带,条带的位置和密度反映了样品中蛋白质的分布情况。
通过染色观察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样品中蛋白质的组成和含量。
六、实验结论SDS-PAGE实验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分析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可以对蛋白质样品进行分离和分析,从而了解样品的蛋白质组成和特性。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SDS-PAGE可以有效地对蛋白质样品进行分离,为后续的分析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sds-page原理
sds-page原理
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
和纯化技术。
其原理基于蛋白质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与其分子量成反比的特性。
首先,将待测蛋白质样品经过还原剂(如巯基乙醇)和SDS (十二烷基硫酸钠)处理,使蛋白质在溶液中全部变成带负电荷的复合物。
SDS具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在蛋白质分子表
面均匀地吸附SDS分子,使蛋白质带有大量负电荷;二是通
过SDS分子的疏水尾部与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使蛋白质变
为线性构象。
然后,将经过处理的样品加入含有聚丙烯酰胺的凝胶电泳胶质中。
聚丙烯酰胺经过电极电解质反应形成网状物质,构成凝胶。
聚丙烯酰胺凝胶可以形成一系列孔隙,这些孔隙可以按照分子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
在电泳进行时,电场的作用下,带负电的蛋白质复合物会向着电极迁移,迁移的速度与蛋白质分子量成反比。
较小分子量的蛋白质移动速度相对较快,而较大分子量的蛋白质移动速度相对较慢。
因此,蛋白质在凝胶中的分离程度与其分子量有关。
在电泳完成后,可以通过染色(如银染、荧光染等)或利用特定的蛋白质探针(如抗体或荧光标记探针)来检测和可视化分离的蛋白质。
然后,可以根据蛋白质的迁移距离和已知分子量蛋白质的迁移距离之间的关系推断待测蛋白质的分子量。
总之,SDS-PAGE通过利用电场迁移速度与蛋白质分子量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对蛋白质样品的分离与纯化。
它是一种简便、快速且广泛应用的分析方法,在生物学和生物化学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目的:测定蛋白质亚基的分子量及纯度实验原理:在样品介质和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加入离子去污剂和强还原剂后,蛋白质亚基的点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亚及分子量的大小,而电荷因素可以被忽略。
当蛋白质的分子量在15KD到200KD之间时,电泳迁移率与分子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可以用来测定蛋白质亚基的分子量。
基本过程:制胶、电泳、检测试剂:(储液由专业人员配置)30%丙烯酰胺单体储液、10%过硫酸铵、TEMED、1.5mol/L Tris-HCl, pH8.8、1.0mol/L Tris-HCl, pH6.8、10%SDS、10XTris-甘氨酸系统的电泳缓冲液、2Xloading buffer、水饱和正丁醇器材:灌胶支架、玻璃板、梳子、电源、加热器、电泳槽、扫描仪实验操作程序:1.安装灌胶模具,依照说明书进行2.按照配方配置一定量(7cm模具配置1mm厚的胶配置5ml)的分离胶溶液和浓缩胶溶液(2ml),过硫酸铵和TEMED在用前加入。
3.分离胶溶液充分混匀后从一侧加入灌胶模具,上方留约1.5-2cm用于加浓缩胶,小心的在分离胶的表面加一层水饱和正丁醇(或水饱和的异丙醇、水),封住胶面,以促使聚合并保持胶面平整。
4.室温放置40分钟到1小时后,可以看到一个界面,去掉上层覆盖液,用浓缩胶缓冲液淋洗胶面,然后灌制浓缩胶,并插入与模具大小相同,凝胶厚度相当的梳子。
5.静止放置40-60分钟使凝胶聚合,电泳液清洗样品孔。
6.制备好的蛋白质样品用2Xloading buffer 1:1混合,与分子量marker 一起100℃煮3-5min, 12000rpm离心5-10min,(7cm模具、1mm厚度、10孔、考染上样量30ug)7.加入下槽液,把夹有凝胶的玻板转移到电泳槽,加入上槽液,上样。
8.连接电源,5-10mA/胶开始电泳,待溴酚蓝前沿到达分离胶后加大电流到10-15mA/胶,9.溴酚蓝前沿到达玻璃板底部时停止电泳,取出凝胶,做好标记,准备染色。
10.染色。
见考马斯亮蓝染色操作规程及银染色操作规程。
11.扫描。
扫描操作见扫描仪的使用说明。
注意事项1.在加过硫酸铵和TEMED之前溶液最好抽气,防止溶解在溶液里的分子氧在聚合时产生气泡使胶不均一。
2.过硫酸铵和TEMED的量应根据室温和聚合情况而定。
3.分离胶聚合后最好在4℃放置12小时后再使用,以使凝胶充分聚合,改善电泳时的分辨率。
4.为防止气泡陷入,梳子应倾斜插入。
5.如果带着梳子过夜可能会影响分辨率,所以浓缩胶最好在使用前再灌制。
6.如果没有足够数目的样品,应在加样孔中加样品缓冲液,不要留有空孔,以防止电泳时邻近的带扩展。
7.对样品浓度不确定的情况下,加样时使用梯度加样法,能大致估计出样品的浓度。
参考文献:1.《蛋白质电泳实验技术》郭尧君编著固相pH梯度-SDS双向凝胶电泳实验操作程序实验目的:分离蛋白质混合物,将样品进行电泳后,为了不同目的在它的直角方向再进行一次电泳。
常说的双向电泳是根据蛋白质所带的电荷和分子大小对蛋白质混合物进行分离。
实验原理:第一向等电聚焦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蛋白质分子或其他两性分子的等电点不同,在一个稳定的、连续的、线性的pH梯度中进行蛋白质的分离和分析。
第二向运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根据分子量大小对蛋白质进行分离。
基本过程:等电聚焦、平衡及转移到二向、SDS-PAGE试剂或储液:IPG buffer、矿物油、DTT、碘代乙酰胺、过硫酸铵、TEMED、1M DTT、rehydration buffer、平衡液储液、30%丙烯酰胺单体储液、1.5M Tris-HCl、10% SDS、10X Tris-甘氨酸系统的电泳缓冲液、0.5%琼脂糖、水饱和正丁醇、占位液实验操作程序:等点聚焦部分1.根据选用的胶条的长度计算上样体积(见附1),加1M DTT到终浓度50mM 需要的体积,补加IPG buffer到终浓度0.2%或者0.5%的体积,加rehydration buffer到该胶条的上样体积。
2.把各种溶液按计算的体积加入到eppendorf管中,充分混匀,(或者超声5-10min)14000rpm,10℃离心5min。
3.取出胶条室温放置10min,平衡胶条的温度。
4.沿着聚焦盘中槽的边缘从左至右线性加入样品。
在槽两端各1cm左右不要加样,中间的样品液一定要连贯。
注意:不要产生气泡,否则影响到胶条中蛋白质的分布。
5.当所有的蛋白质样品都已经加入到聚焦盘中后,用镊子轻轻的去除预制IPG胶条上的保护层。
6.分清胶条的正负极,轻轻地将IPG胶条胶面朝下置于聚焦盘中样品溶液上,使得胶条的正极(标有+,安玛西亚胶条为尖端)对应于聚焦盘的正极(安玛西亚为尖端)。
确保胶条与电极紧密接触。
不要使样品溶液弄到胶条背面的塑料支撑膜上,因为这些溶液不会被胶条吸收。
同样还要注意不使胶条下面的溶液产生气泡。
如果已经产生气泡,用镊子轻轻地提起胶条的一端,上下移动胶条,直到气泡被赶到胶条以外。
7.在每根胶条上覆盖1-3ml矿物油,防止胶条水化过程中液体的蒸发析出尿素。
需缓慢的加入矿物油,沿着胶条,使矿物油一滴一滴慢慢加在塑料支撑膜上。
8.对好正、负极,盖上盖子。
设置等电聚焦程序(见附2)。
9.聚焦结束的胶条立即进行平衡、第二向SDS-PAGE电泳,否则将胶条吸干矿物油置于平衡管中,-80℃冰箱保存。
注意事项:参见“双向电泳培训班讲义(定稿)”中等电聚焦注意事项部分。
附1:胶条长度、上样量、上样体积、等点聚焦的伏小时数的设置及说明说明:1.pH3-10NL, pH4-7, pH6-11的上样量与pH 3-10相比增加1.5-2倍,聚焦伏小时数延长约10000VHr2.按照推荐量上预实验,根据预实验结果调整上样量,样品中蛋白质分布均匀按推荐量使用,如果有高丰度的蛋白质适当降低上样量,如果显得少则适当加大上样量。
聚焦的伏小时数可以根据聚焦的情况进行调整。
附2:等电聚焦程序的设置及说明rehydration at 20℃4-8HrS1 50V 8-4Hr 快速S2 500V 1Hr 快速S3 1000V 1Hr 快速S4 8000V 1-2Hr 线性S5 8000V 见附1 快速说明:1.一般无电压泡胀与低电压50V泡胀的时间加起来为12Hrs,无电压泡胀能够使小分子蛋白进入胶内,低电压泡胀能够使大分子量蛋白容易进入胶内。
依据感兴趣的蛋白质的分子量范围进行调节。
2.样品含盐量高时,最好把S4设置的时间再延长一些,或者在电极上加湿润滤纸条搭盐桥,避免烧胶。
3.7cm的胶使用最高电压4000V来进行等电聚焦,如果某些样品达不到设置的8000V/Hr,总伏小时数能够达到设置值也表明等电聚焦已经完成。
4.如果等电聚焦完成与转二向之间有几个小时的间隔,可以设置500V的电压来保持蛋白在胶里保持溶解状态。
平衡及SDS-PAGE1.安装灌胶模具,配置SDS凝胶。
具体操作见SDS-PAGE、ETTAN DALT II System 以及ETTAN DALT SIX 操作规程。
2.拿出适量平衡液融化平分到平衡管中,一半加入1% DTT,一半加入2.5%碘代乙酰胺,充分溶解。
3.等电聚焦完成后,关掉电源,用镊子夹出胶条,胶面朝上放在湿润的滤纸上。
另外一张湿润的滤纸覆盖在胶面上,轻轻吸去上面的油。
4.胶条支持膜紧贴平衡管壁放进含DTT的平衡液中进行还原,低速摇床上放置15min,把胶条取出来转入含碘代乙酰胺的平衡管中,烷基化打开的二硫键, 低速摇床上放置15min。
5.小心将已平衡好的第一向胶条放置在胶面上,支持膜紧贴长玻板,轻轻压紧,胶条与胶面之间不要有气泡,胶条一端(一般为碱端)加入分子量marker,覆盖一层0.5%琼脂糖固定胶条。
6.电泳及染色。
见SDS-PAGE、ETTAN DALT II System 以及ETTAN DALT SIX 操作规程。
注意事项:剥胶后要注意切角以方便辨别。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1.参考文献1 p37-412.参考文献2 p42-443.参考文献3 p283-2864. 参考文献5 p4-6,p7,p8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3在//bpi-server\ public\references\NEW\reference\by project\双向电泳文件夹下)1.2-D Electrophoresis using Immobilized pH gradients, principles and methods,安玛西亚公司操作手册2.2-D Electrophoresis for Proteomics:A Methods and Product Manual. bio-rad公司操作手册3.Proteomics in Practice. Dr. Reiner Westermeier, Dr. Tom Naven。
Wiley-VCH Verlag GmbH4.《肿瘤蛋白质组学》陈主初、梁宋平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5.双向电泳培训班讲义(定稿)6.《蛋白质电泳实验技术》郭尧君编著Western blotting Protocol一、试剂配方:1X TBS: Tris-base 12.11gNacl 8.775g用HCl 调pH7.4,用纯水稀释至1L5X Transfer buffer: Tris-base 15.1gGlycine 72.0gTo 1 L10X碱性磷酸酶缓冲液: 1 mol/L Tris-HCl pH 9.51 mol/L Nacl50mmol/L MgCl2TTBS:1XTBS +TWEEN20(1000:1)碱性磷酸酶显色液:2.5mL 1X碱性磷酸酶缓冲液+16.5µL NBT混匀, 再加8.25µL BCIP混匀。
辣根过氧化物酶显色液:10 mL 0.01 mol/L pH 7.6 Tris-HCl 溶解6mgDAB,滤纸过滤(-20℃保存),显色时加10µL 30%H2O2(即按1000:1加)。
二、实验操作:1、SDS-PAGE,胶在电转液:1 X Transfer buffer + 20%甲醇+ 0.01%SDS(800mL/800µL 10% SDS) 平衡10min。
2、处理尼龙膜:100%甲醇浸泡5min,再加4倍体积的双蒸水,使甲醇终浓度为20%,浸泡5min。
1 X Transfer buffer+20%甲醇(无SDS)浸泡10min。
3、转膜:按黑(—极)—海绵—滤纸—胶—膜—滤纸—海绵—白夹子(+极),(在电转液:1 X Transfer buffer+20%甲醇+0.01%SDS(800mL/800µL 10% SDS)中进行)夹好三明志夹,用冰包裹电泳槽,100V 或350mA转70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