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获奖陶研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标题:“教学做合一”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指导
作者姓名:胡小兵
论文字数:3412字
作者单位:安徽中加学校
“教学做合一”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指导
中学语文教学长久以来就备受诟病,甚至有人喊出“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的骇人之语。

鉴于此,各地语文教学界和各校语文教研组都对语文教学改革进行着积极的尝试。

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更是从国家层面上来关注语文教学的现状和改革了。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课时安排和培养目标等方面做了较为详尽的表述和要求,尤其重视通过相关的改革努力使语文教育生活化,能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我校是一所融合中国传统教育精华和西方先进教育理念的年轻的国际化学校,在这样的学校里,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怎样更好的实现《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所确立的语文教学目标,应该怎样培养将来要走向世界的国际化中学生的的语文素养,这一作为母语的素养呢?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思考、通过积极实践来回答的问题。

细究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我们发现其问题的一个重要症结就是教学中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过于注重标准化的考试答题,语文教学不是审美而是师生共同来寻找所谓的标准答案,这样就将原本应该鲜活的语文弄得死气沉沉。

概括来说就是语文教学脱离了我们的生活实际。

其实语文应该是最贴近我们现实生活的一门学科,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改革就是要恢复语文的鲜活性,真正将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生活能力。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很早就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

其基本精神是强调教与学、学与用、知与行的结合,其实质与新课程提倡的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生创新精神与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是一致的。

“教学做合一”思想的主要含义是:一、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与学是统一的,教师不仅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学,学会学习,学会自己去获得经验和知识的自学能力。

二、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这样学生就会“乐学”而“自动”、“自得”;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做是学的中心。

在做上教与学才是真教、实学。

“教学做是一件事情,不是三件事情”,它们是统一的。

三“做”,是在“劳力上的劳心”,也是在“劳心”指导下的“劳力”,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

这样即可把传统教育以书本为教学的中心,转移到以实际生活为中心,以做为中心,使学生从“手脑并用”的实践经验中,获得“真知”,获得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的能力和创造力。

其实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是有其思想渊源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教育家,也是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在其教学方法中强调“学、思、行结合”。

在《论语》中就有很多相关的论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述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殆。

”(《为政》)“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学而》)由学而思而行,这就是孔子所探究和总结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教育过程,很显然是符合教学规律的。

《中庸》更是在其基础上将教学过程总结为学、问、思、辨、行五个阶段。

而到近代的陶行知
先生又将其结合新的教育形势,赋予了新的教育意义。

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就是为了指导我们的教学,否则再先进的教育理论都是一纸空文,这也就再次证明“做”,即实践的重要性。

我觉得我们的语文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以努力克服现在语文教学所备受诟病之处。

一指导语文课程的设置
《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之后,相配套的教材体系发生了改变,语文课程也被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5本教材分3学期上完,其余的3学期安排选修课程的学习。

必修课程的学习是毋庸置疑的,它是保证高中学生具备必备的语文能力的基础。

而选修课程也提供了5大类供选择,以保证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提高。

而我觉得选修课程倒是大有文章可做。

目前我们的选修课程种类少,且多是侧重在知识层面上,而很少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所以完全按照那样的选修课程来上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很难的。

更何况在高考压力下,很多学校只热心于训练学生考试,很多老师都把精力用在研究高考试题上,根本不会去关注用有效的选修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而我校在语文选修课程的建构上则努力将知识性课程和活动性、实践性课程结合起来,尤其是多开发活动性,实践性的课程。

我校语文选修课程根据上课时间分为课内选修课和课外选修课,尤其是课内选修课的设置更是可见我校对选修课的重视。

根据学习方式的侧重点又分为综合实践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课程,当然这几类之间是交叉的。

如在高一阶段开设徽州文化的专题研究学习。

首先从课时上保证学习的时间,教师教学生徽州文化知识的概述,指导安排学生分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徽州文化的一个小的领域,在学生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之后,以一篇小论文的形式结束其学习。

应该说很好的体现了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

在高二阶段开设戏剧欣赏和表演课。

首先老师指导学生欣赏中外名剧文本,然后观摩经典的舞台剧,给学生做了充分的知识铺垫。

再指导学生分组,排演一部15分钟之内的话剧。

最后以话剧表演考试和话剧表演心得的形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应该说是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了,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指导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
其实教材只是一个范例,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教学是“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

”所以说教材编写的再好,教学方法不变还是不行的,而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放眼我们当下的课堂,真正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不多。

或者说也只是在公开课上的作秀,而常规教学的课堂上还多是传统落后的那一套。

很显然“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怎么可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呢?
陶行知先生践行的“教学做合一”就是为了改变那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而《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我们的小班教学为切实有效的开展新型学习模式提供了保证。

在平常的教学中,课前安排“5分钟演讲”,内容不限,可以是
时事评论、可以是经典阅读推荐欣赏等,其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胆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课堂“交互式智能白板”的运用,也使互动式课堂的建构更加成功,著名特级教师肖家芸老师倡导的“互动式”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而我们的课堂也就是努力朝这个方向转变。

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

如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这课时,我们的课前演讲题目是文学作品中的病人。

显然学生要完成一篇这样的演讲肯定要查阅不少资料,并且要吸收消化,然后形成自己的文字。

教学实施过程中我把学生分为5个小组,一起来探究别里科夫的“疾病”,为他制作一张病历卡。

这张病历卡的完成既要有学生自主的学习又要有合作一起的完成,而探究病因则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再如在我校的特色课程,徽州文化课程的教学上,我们更是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充分的运用。

徽州文化课程是我校语文的必修特色课程,老师的“教”只是占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其学习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小组合作学习,在查阅资料、在实地探究中,完成对徽州文化的一个整体认识,又有自我个人对某一方面的深入研究。

可以说这个课程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指导语文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变
评价方式的变化是一个根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评价方式决定了学习方式。

正是因为这样社会上才会有很多诟病高考的言论,高考试题的局限性使得很多人热衷于钻研试题,运用“填鸭式”的方法来教学,因为很多老师认为这样就足以应付高考,甚至还能考一个较好的成绩,所以谁还有心思和积极性来研究真正符合学生需要,符合客观
实际的教学。

而我校的学生普遍没有高考压力,以后申请大学的重要条件就是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而学校所提供的学生平时成绩表现作为参考依据也是很重要的。

我校的学生评价体系是将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这样既看重学生的最终素养能力的养成也关注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也就显得更为客观。

如我校学生的期末模块学习的最终成绩分为平时成绩50%、模块考试成绩40%、平时的考勤10%,这样的评价方式不是显得更为客观和有效吗?
具体到学生语文成绩的评价方式上,我所判定的学生平时成绩有很多项,如课前演讲、学习态度、课堂参与积极性、作业完成情况等,这样就真正关注了学生平时学习的各个方面。

这样就使学生不仅只关注最后的结果,也会重视平时的学习;也是教师的评价显得更加公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极具实践性和指导性,我们应多学习研究,多在教学中实践体悟,以努力提高自我的教学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