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云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培计划(2016)”
—云南省中小学幼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等文件精神,中国教师研修网基于云南省中小学幼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目标
1.技术应用有改变。引导学科教师从自身工作环境与需求出发,围绕学科重难点,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自身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课堂教学案例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
2.专业发展有环境。帮助教师学会利用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区域研修社区,参与混合研修活动,能够利用手机移动端“良师通”、数字备课工具提供个人工作效能,从而熟悉和运用技术手段形成的信息化专业发展环境促进自身成长。
3.资源建设有成果。基于一线教师与研修导师团队的实践,通过个人建设、团队打磨、区域推荐的方式形成一批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精品作品集,包含突破重难点的课例(教学设计、课件、课堂实录或教学片断、课后反思)、微课(微教学设计、课件、微视频),推动本地的学科资源建设。
4.示范引领有基地。建设一批信息技术应用及混合研修示范校,并帮助其深入探索实践,形成模式,打造团队,能够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上有所突破,培育信息技术环境下区域校本研修和课堂教学改革的示范基地。
5.区域推进有机制。通过网络研修、校本研修与课堂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实施,形成从学校、到乡镇、到区县的分层混合研修机制,为促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和教师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培训对象
云南省昆明市、玉溪市中小幼教师18000人
三、研修内容与安排
(一)整体研修内容与安排
本次培训以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应用能力提升为主题,依据教育部相关标准分类、分科、分层设计五个模块的递进式培训课程;教师依据训前诊断测评报告、本校教学环境和自身需求,从相应的主题和丰富课程资源中,选择相关任务及课程,至少完成50学时。
(二)学校线下校本研修活动
为落实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区域研修的整合,加强线下实践,同时降低学校负担,缓解教师工学矛盾,学校可以利用每周教研活动,结合自身教研工作,开展“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教学”为选题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学校根据参考如下校本研
(三)线下测评安排
按照云南省教育厅文件精神,将线上学习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线上学习过程测评与线下教学实践应用结果测评相结合,由县教育局统筹,以学校为单位结合第五模块进行线下测评,即针对学员研修作业生成的作品集评价与推优。
五、考核评价
本次研修将基于信息技术测评指南,对参与本次研修的不同群体(学员、区域学科坊主、校级管理员、市管理员)进行相应的考核,并对优秀项目管理者、优秀项目学校、优秀学员等进行表彰。各角色具体考核办法如下:
表一: 学员研修考核
表二: 学校管理员考核
表三:县区管理员考核
表四:区域学科坊主考核
六、组织管理与服务保障
(一)双线管理
结合项目实际,在组织管理上实行行政、业务双线并行,多方联动。首先,形成省-区域——校“多级”行政组织管理网络,主要负责项目管理和监控;其次,形成培训机构指导团队——区级学科坊主团队“两级”专业指导体系。
(二)组班方式
(1)分学段、分学科建工作坊,每个学科配备1名学科总坊主和若干助理坊主(大学科),每个助理坊主管理50-100人组成的学科工作坊。
(2)组坊原则按照学校一个学科参训教师数量能够达到50人的,可以单独建坊;人数不足50人的学科,可参考日常学科教研活动组织规则,按片区组坊。
具体组坊规则由区县根据自身情况,具体进行设置。
(三)服务保障
项目组提供平台实时监控服务,保证系统运行稳定;提供专业系统的各层次技术培训,保证各角色顺利使用平台;运用随机问题监控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学员研修过程的监管;制定专门的应急预案,对突发情况做到快速有效应对,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1.中国教师研修网项目组客服热线电话:4007799010;
2.建立本项目工作QQ群,直接为骨干学员的学习提供服务。
中国教师研修网
2016年9月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