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影响因素及补充途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影响因素及补充途径分析
发表时间:2010-10-21T09:40:34.653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9月第3期供稿作者:白彦秋
[导读] 资本充足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资本补偿经营损失能力的重要指标。
白彦秋(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平顶山分行河南平顶山 467000)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
摘要:资本充足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资本补偿经营损失能力的重要指标。
目前该指标面临着信贷规模扩张的压力。
要求商业银行及时调整经营方向,改善资产结构,适度增加长期负债,以释放该指标的压力,降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巴塞尔协议
1988年,由西方10国集团(G10)国家中央银行签订的巴塞尔协议(统一资本计量与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能低于8%。
中国人民银行在其与发布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暂行监控指标》中更明确规定了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指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不得低于4%,附属资本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100%。
由于资本充足率指标反映了商业银行最基本的损失承受能力,因而成为各国监管当局一个很重要的监测指标。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或通过上市融资;或通过资产剥离;或通过政府融资;或通过改善经营,增加利润;或通过发行次级债券等,使资本充足率指标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截止2009年第三季度末,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的平均核心资本充足率和平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06% 11.37%,其中,中国很行的平均核心资本充足率和平均资本充足率分别达到了9.37%和11.63%。
这一水平基本上接近了国际活跃银行12%的资本充足率水平。
但是随着宏观经济的企稳和回升和信贷规模的继续扩大,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例如,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2009年,中国银行业空前发放了9.59万亿元贷款,大放贷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商业银行资本金的相对不足。
一、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因素
资本充足率是指商业银行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之比,它反映了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该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
因而资本充足率是用来衡量银行资本与资产风险预防程度是否充足的重要指标。
设定资本充足率指标的目的在于抑制商业银行风险资产的过度膨胀,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的利益。
(一)资本因素
巴塞尔协议把银行的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部分,核心资本包括股本金和从留存收益或其他盈余中形成的公开储备,附属资本包括未公开储备、重估储备、普通储备金(仅限于加权风险资产的1.25个百分点)、混合型债务资本工具、次级长期债务(不超过核心资本的50%),附属资本总额不得超过核心资本。
就我国商业银行而言,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附属资本包括按照风险资产计提的呆账准备和长期债券。
在计算资本总额时,还应当从中扣除在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中的投资、尚未冲减的呆账损失等。
(二)风险资产因素
根据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的风险资产由表内外加权风险资产组成,风险权重根据资产性质划分,共为为五个档次。
1994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资本成分和资产风险权数的暂行规定》,把风险资产划分为现金、对中央政府和人民银行的授信、对公共企业的债权、对一般企业和个人的贷款、同业拆放和居住楼抵押贷款等六大类表内资产,风险权数共分为0%、10%、20%、50%和100%五个档次。
商业银行在计算加权风险资产的时候,还应当加上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
综合考虑资本和风险资产因素以以及扣除和附加项目,资本充足率可以计算如下:
资本充足率=(资本一扣除项目)/(加权风险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
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途径
既然资本充足率是由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共同决定的,那么,要想提高资本充足率,只能从这两个因素入手。
总的原则是,增加资本总额,相对减少风险资产总额,改善风险资产结构。
(一)实行内源融资,增加核心资本
将盈利转化为核心资本是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基本途径。
为此,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广开财源;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全面经济核算,严格节流,以赚取更多的利润来充实核心资本。
例如,商业银行可以大力开展中间业务,它不但不会增加风险资产的数量,而且还可以增加利润,进而增强自身的资本实力。
(二)发行长期次级债券,补充附属资本
长期次级债务是大多数国家商业银行补充附属资本的重要来源,它对银行提高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加强市场的约束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发行次级长期债券补充附属资本是国际上商业银行通行的做法,尽管次级债最终仍需要偿还,其资本的属性具有明显的时效性,随着到期日的临近,长期次级债券可计入附属资本的数量将被扣减,在距离到期日前最后五年,每年累计折扣20%。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附属资本比例低,而且我国居民个人和机构投资者的资金比较充沛,投资意愿强烈,所以商业银行发行次债务的潜力比较大。
而且银监会已出台政策,允许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定期债务,为发行次级债务铺平了道路。
可以预期,发行长期次级债券,也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补充附属资本的重要途径。
(三)发行混合债务工具,保持资本弹性
混合债务工具是同时具有股本资本和债务资本性质的金融工具,如优先股、可转换债券等。
巴塞尔协议规定符合一定条件的混合资本工具可以纳入附属资本。
与次级定期债务相比,混合债务工具弹性比较好,在银行盈利不敷支出时还可以推迟支付利息,而且还可以用于清偿银行的损失;而次级定期债务仅在银行破产清算时才可用于清偿银行的损失,不能用于弥补银行日常的经营损失,不能冲销银行的坏账。
而且可转换债券一旦转股,其转股的部分是可以计入核心资本的,未转股的部分又可以计入附属资本,可谓是一箭双雕,故而其在欧美等国家的商业银行的应用非常普遍,平均每家银行持有的次级债务占其风险资产的3.6%。
(四)减低表外风险资产
根据巴塞尔协议定义,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是指“不列入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而仅可能出现在财务报表脚注中的交易活动”。
由于表外业
务的对象通常是衍生金融工具,基本上无需运用或较少运用自有资本,能够降低经营成本,增加经营利润,可以规避资本充足率的限制,例如无需为这类活动及其风险提取相应的准备金。
正因为如此,表外业务具有自由度大、投机性强、透明度差以及外部监管工作难度大、资产风险权重高,等特点。
所以,从保持资本充足率的角度考虑,商业银行应当谨慎地发展表外业务,特别是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能力比较弱的时期,以防止对资本充足率产生过大的压力。
(五)调整资产结构,改善资产质量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比较单一,过于集中在信贷资产上。
这一结果与我国的金融体制高度相关,即全社会过于依赖银行间接融资的体制,银行信贷资产非常容易扩张,而且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
不良贷款会严重侵蚀银行资本,直接形成对银行资本的消耗。
所以不良贷款对资本充足率的消极影响是双重的,即在减少资本总额的同时,还要增加风险资产的权重。
根据巴塞尔协议,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必须从首先资本总额中冲减呆账贷款,即冲减呆账贷款准备,而呆账贷款准备属于附属资本,所以呆账贷款必然导致资本充足率下降。
同时,商业银行的呆胀贷款,还将导致风险资产总额的增加,也必然会造成资本充足率的下降。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但是不良贷款的规模还比较大,所以,商业银行应不断提高信贷管理水平,大力清理不良贷款,改善资产质量。
提高资本充足水平。
由于资本充足率是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对比的结果,所以,要提高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减少风险加权资产,即在不减少商业银行资产的规模不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商业银行的资产组合,选择风险权数小的资产来减少风险,从而提高资本充足率。
例如,通过资产证券化或资产重组,把风险权重较高的贷款转化为现金,从而提高资本充足率。
此外,商业银行也可以把资产结构调整作为经营目标的一部分。
如增加低风险权重业务的比重,如大力发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从而对银行资产结构的调整予以支持。
三、结论
最低资本充足率是巴塞尔协议“三大支柱”的核心,其他两大支柱分别是监督检查和市场约束。
虽然中国银行以过股份制改造和公开上市,资本充足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但是,由于上述信贷扩张的原因,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商业银行仍然需要改善经营状况,增强自我积累能力,实现内源融资;同时,商业银行还有必要利用外部渠道补充资本,如增资扩股,发行长期次级债券、可转债券等。
最后,商业银行还需要强化内部控制,剥离不良资产,提高资产质量,降低资产风险。
参考文献:
[1]景乃权、李绍杰、陈姝等.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分析.浙江金融.2004.(7);
[2]刘艳妮、张航.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分析.商业银行.2010.(1);
[3]李静思.我国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研究.东方企业文化.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