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地形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地形图
1教学目标
1.通过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对比学习,知道海拔可以为负值,初步学会运用地图量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开展学生活动,用橡皮泥等材料制作山体,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3.通过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学习,归纳等高线的性质,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并判别坡度陡缓,并能实际运用。
4.观察景观图和等高线示意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峰、山脊的、山谷、陡崖、鞍部特点,并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进行识别。
2学情分析
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
1.海拔与相对高度
2.观看景观图,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特点。
学生自己学习有困难的:
1.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归纳等高线的性质。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别坡度陡缓,并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区分山脊、山谷、鞍部等地形部位。
3重点难点
1.通过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学习,归纳等高线的性质。
2.结合生活经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并判别坡度陡缓。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区分山脊、山谷、鞍部等地形部位。
4教学过程
1.通过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对比学习,知道海拔可以为负值,初步学会运用地图量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开展学生活动,用橡皮泥等材料制作山体,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3.通过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学习,归纳等高线的性质,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并判别坡度陡缓,并能实际运用。
4.观察景观图和等高线示意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峰、山脊的、山谷、陡崖、鞍部特点,并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进行识别。
4.1.2学时重点
1.通过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学习,归纳等高线的性质。
2.结合生活经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并判别坡度陡缓,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观察景观图和等高线示意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特点,并能在地图上进行识别。
4.1.3学时难点
1.通过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学习,归纳等高线的性质。
2.结合生活经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并判别坡度陡缓。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区分山脊、山谷、鞍部等地形部位。
4.1.4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环节
【出示图片】珠穆朗玛峰
【教师承转】:地图上显示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度8844.43米,但我们从山脚望向山顶其实没这么高,经登山者测算从珠峰大本营爬到峰顶垂直高度是3643米,同一个珠穆朗玛峰为什么会出现两个高度值?我们如何在地图上确定地面高度呢?看图思考问题通过珠峰图片以及高度,引出海拔和相对高度概念,自然过渡到本节课课题。
【阶段一】
海拔与相对高度
【讲解】:地面上某地点高出平均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地面上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称为相对高度,他们的单位都是米。
【出示图片】:姚明与刘翔合影,突出相对高度的概念。
【引发思考】在地图上我们应该采取哪个高度来表示呢?为什么?观看演示文稿思考并回答问题
用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将知识内容生动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学生独立完成
【阶段一】
学案内容
阶段小结
通过图片和练习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得出地图上应采用“海拔”来表示地表某点的高度【阶段二】
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学生活动
那么我们究竟如何把一座山绘制到地图上呢?
【播放动画】:等高线绘法示意图
【演示】:围绕山体的线是等高线,当山体各层等高线被压入同一平面,就形成了等高线地形图。
【提问】: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有什么特点?
【总结】:海拔高度相同是等高线的性质之一。
【出示图片】:富士山实物图及等高线地形图。
现在,我们一起来捏一个简易的富士山出来。
【指导学生活动】“手捏小山,纸画地形”
1. 用一种颜色的彩泥捏一个底座与底图形状相同的平顶山,高度为2厘米。
2.再用另一颜色彩泥将平顶山的高度增加2厘米,并保持山体形状。
3.用第三种颜色彩泥捏一个不超过2厘米高的山顶,并保持山体形状
4.最后用滚轮修饰,形成一座山体。
【学生活动】
分成小组,根据制作步骤使用橡皮泥手捏小山
【阶段二】
学案内容
【教师承转】
根据前面所学的等高线地图的绘制,想一想你能否把自己捏制的小山在底图上绘制出来,并体会等高线的性质,注意山顶的位置并用▲表示出来
【学生绘图】
在底图上把自己捏制的小山用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出来
学生体会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以及等高线的性质
阶段小结
通过看动画和捏制小山的活动,体会等高线及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阶段三】
缓坡与陡坡
学生活动
【教师承转】
现在,我们来对捏制出来的小山进行一次变形,使一端变得坡陡一些,一端变得坡缓一些。【提示学生】
想一想:1.如何把陡坡和缓坡表现在等高线地图上?
2.你能否总结出陡坡、缓坡的等高线特征?
【思考】如果陡坡变成直立的悬崖,地图上又怎么来表现呢?尝试绘制出有陡崖的等高线示意图
【学生活动】
学生动手将捏制的小山进行变形,尝试绘制带有陡坡、缓坡和陡崖的等高线示意图,并总结陡坡、缓坡和陡崖的特点
阶段三
学生活动
君朋合作
【创设活动情景】:老师带着同学们去爬山秋游。请你分析一下,应该从哪一条线路上山最好?为什么?
小组合作,分组展示答案
属于“学生自己能够学会有困难的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君朋讲习”寻找最佳路线,突破教学难点。
阶段小结
通过将山体变形,体会陡坡、缓坡和陡崖的形态,绘制出相应的等高线示意图,并在生活中实际运用之。
【阶段四】
在地形图上识别5种地形部位
学生活动
君朋合作
【君朋合作探究】:
? 教师带着学生从图片认识山体的各地形部位: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 学生尝试用彩泥捏出山脊、山谷、鞍部
? 学生根据想象绘制出等高线示意图。
? 总结各地形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