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动与静》教案分析

合集下载

2.1动与静教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2.1动与静教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2.1 动与静教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我设计的这节课的主题是"动与静",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并掌握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以及相对性原理。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 让学生能够理解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 让学生能够运用相对性原理,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对性原理,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并掌握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滑轮组、小车、木块等。

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我会让学生站在教室的窗前,观察远处的景物,然后问他们:"你们觉得远的景物是在运动还是静止?"学生会发现,远的景物看起来是在运动的,这是因为我们自己在移动。

这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我会问他们:"如果你们坐在车里,看着车外的景物,你们觉得车外的景物是在运动还是静止?"学生会发现,车外的景物看起来也是在运动的,这是因为车在移动。

这个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远的景物看起来在运动?""为什么车外的景物看起来也在运动?"通过这些问题,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相对性原理。

这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对性原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我会通过实践活动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对性原理。

上完这节课之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想一想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相对性原理,是否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相对性原理。

如果学生有困难,我会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对性原理。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教案8篇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教案8篇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教案8篇八年级物理动与静教案篇1?实验用刻度测长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2,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能力目标:1,观察和实验能力:初步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2,应用能力:解决实验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思考实际现象中的问题.情感目标:1,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设备,培养爱护公共财务的品德.2,良好的实验习惯.3,记录数据要如实,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教材分析学生要先观察所使用的刻度尺,清楚其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应当让学生养成好的测量习惯,使用测量仪器前应当观察清楚.教材对减小误差没有做过多的要求,没有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所以在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时,只注意要在记录结果时,估计一位,并注明单位.测量细铜丝时,要强调紧密缠绕,测量的长度值除以圈数,就是细铜丝的直径.测量硬币的直径时,要求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主要使学生在动手中学到知识,并强调实验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教法建议本节为学生第一次动手实验的课程,应当遵守实验室的规则,做实验一般应注意的问题,养成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记录结果时,应当尊重实际,不能随便改动数据,对于结果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教学设计示例第二节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课题】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重点难点分析】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读数,用特殊方法测量长度.?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新课介绍实验室的规则,说明物理实验应当注重实事求是的精神.有科学的实验态度.2,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其量程是多少;最小刻度(分度值)是多少.结合上一节的内容,让学生能叙述刻度尺的正确使用的方法和读数的规则.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注意注明单位,在读数时,应当在准确值后面估计一位数值.学生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应当注意把铁丝紧密缠绕在铅笔上,测量出总的长度,除以圈数,得到细铜丝的直径.记录数据后,应当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篇纸张的厚度,然后总结这是用累积法测量,今后这种方法还会用到,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这种方法经常用到.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硬币的直径,应当让学生思考,看看是否能够想出方法.之后,用板图帮助说明,并在记录完成后,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测量锥体的高度,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等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动画来展示,也可以用图片帮助学生想象,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学设计示例第二节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课题】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重点难点分析】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读数,用特殊方法测量长度.?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新课介绍实验室的规则,说明物理实验应当注重实事求是的精神.有科学的实验态度.2,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其量程是多少;最小刻度(分度值)是多少.结合上一节的内容,让学生能叙述刻度尺的正确使用的方法和读数的规则.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注意注明单位,在读数时,应当在准确值后面估计一位数值.学生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应当注意把铁丝紧密缠绕在铅笔上,测量出总的长度,除以圈数,得到细铜丝的直径.记录数据后,应当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篇纸张的厚度,然后总结这是用累积法测量,今后这种方法还会用到,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这种方法经常用到.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硬币的直径,应当让学生思考,看看是否能够想出方法.之后,用板图帮助说明,并在记录完成后,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测量锥体的高度,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等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动画来展示,也可以用图片帮助学生想象,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有时间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地图上的一段铁路的长度等,介绍替带法等.八年级物理动与静教案篇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什么叫摩擦力,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找到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认识摩擦的利弊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在设计这节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动与静”时,我的意图是希望通过简单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动”与“静”的概念,并能够辨别周围环境中的运动和静止物体。

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和感知,以此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能够:1.理解动与静的概念;2.学会辨别运动和静止物体;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让孩子们判断物体的动与静是一个难点,因为他们需要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重点,因为这是理解更复杂物理概念的基础。

一、情境引入:我通过播放一段动画,让孩子们观察并描述动画中的物体是动的还是静的,以此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理论知识讲解:我通过展示动植物卡片,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运动方式,然后我简要讲解动与静的概念。

三、实践活动:我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有一辆玩具汽车、小球、斜坡和桌面。

孩子们需要用这些工具,让汽车和小球进行不同的运动,并判断它们的运动状态。

四、分享与讨论: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实践活动,并讨论他们是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的。

课后反思:我认为这节课的孩子们积极参与,通过实践活动,他们能够理解和辨别动与静的概念。

但在活动中,我也发现有些孩子对参照物的概念理解不够,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

拓展延伸:我可以在今后的课堂上,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同时也可以引导他们思考运动和静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孩子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参照物的概念:在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时,参照物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我发现有些孩子在活动中对参照物的概念理解不够,导致判断结果出现错误。

这是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重点讲解和巩固的知识点。

二、实践活动的设计:实践活动是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

初中物理的动与静教案

初中物理的动与静教案

初中物理的动与静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相对性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运动和静止的概念2. 相对性原理3.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4. 实际问题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或视频中的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二、基本概念(10分钟)1. 教师讲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解释相对性原理。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运动和静止的定义,理解相对性原理。

三、动手实验(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 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四、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进行分析。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

五、实际问题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运动和静止的知识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解答。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以及相对性原理,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2. 实验操作: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提高动手能力。

3. 实际问题分析: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以及相对性原理,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在实验环节,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提高动手能力。

在实际问题分析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对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讲解不够清晰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八年级物理教案动与静

八年级物理教案动与静

八年级物理教案动与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并掌握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和掌握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小学学过的关于运动和静止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教学新课:讲解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给定的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及判断方法。

5.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物体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作业,了解他们对物体运动和静止判断方法的掌握情况。

2. 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3.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解决实际问题?2. 介绍运动和静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工具的运动和静止、物体的平衡等。

3. 鼓励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将运动和静止的原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九、教学资源:1. 教材:《八年级物理》2.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3. 课件:PPT、动画等4. 网络资源:相关教学视频、文章等十、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初中物理动与静教案

初中物理动与静教案

初中物理动与静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静止和运动的定义,理解相对性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静止和运动的定义及相对性原理。

2. 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相对性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运动和静止的例子。

3. 计时器或其他测量工具,用于测量运动的时间和距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运动和静止的图片,如汽车、自行车、行人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图片中的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3. 提问:为什么我们会认为这些物体是运动或静止的呢?二、新课(20分钟)1. 介绍静止和运动的定义。

解释:在物理学中,静止是指物体在某个参考系中不发生位置变化的状态,而运动是指物体在某个参考系中发生位置变化的状态。

2. 解释相对性原理。

解释:相对性原理是指在物理学中,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择一个参考系。

3. 讲解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

讲解: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择一个参考系。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考系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考系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4. 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举例:在火车上,坐在火车里的人相对于火车是静止的,但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三、练习与应用(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参考系,观察并判断给定的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2. 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参考系,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包括静止和运动的定义,相对性原理,以及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

2. 让学生反思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运动和静止的问题。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不同的参考系下,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可能不同?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验证相对性原理。

2.1动与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2.1动与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世界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如:天体的运动、植物的生长、地壳的运动、火山的喷发、大脑的思维、人的生老病死、病菌的传播等都是运动的存在形式。

(2)了解人们对运动世界的多种描述方式,会用自已擅长的方式描述运动(如诗歌、绘画、音乐、词汇等)。

(3)知道物理学家是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的;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朴素的描述运动到科学的描述运动的人类认知过程,了解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2)体会从纷纭的现象中认识事物共同本质特征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天、地、人的运动世界中感悟世界的美;从人类对运动世界的描述中感悟人类对自然世界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运动形式的多样性;认识怎样用科学的语言描述机械运动。

2、难点:用参照物、运动、静止、相对等物理概念描述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步骤】1、引入新课经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已经领略了物理世界的新奇与美丽,也了解了前人在探索物理奥秘的经历中付出的努力和艰辛。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共同走进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精彩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身边似乎有一个“小虫子”,他伸手抓来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德国制造的一颗子弹。

【讨论】法国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2、新课教学(1)绚丽多彩的运动世界①充分运用多媒体的视听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展示运动世界:【欣赏】-- --视频:运动的世界【思考】:运动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你能举出那些在生活中熟悉的运动吗?请学生讨论对运动的认识:飞翔的小鸟、游动的金鱼、飞驰的汽车、奔跑的骏马、流动的空气;地壳的运动,大陆板块的碰撞产生了地球上的高山和峡谷;江河的流动形成沟壑和平原;宇宙大爆炸带来了满天星斗;水城威尼斯在不段下沉师生达成共识: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

八年级《动与静》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动与静》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
-生活中有哪些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例子?
-怎样运用速度、加速度等物理概念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2.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加深对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择、速度与加速度等物理概念。
2.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加强对参照物概念的理解,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逐步提高学生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图示、表格等方法,记录和表达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4.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4.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通过对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探究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掌握参照物的选择和应用。
2.运用速度、加速度等物理概念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1节 动与静教案与反思金品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1节 动与静教案与反思金品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第1节动与静【知识与技能】1.会根据物体运动路线把运动进行分类.2.知道描写运动必须要有参照物,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参照物.3.能用实例解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生活中物体的运动情况和教科书中的图片,来认识机械运动及其分类.通过讨论交流知道选定参照物来确定物体的运动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知道探寻物质世界的奥秘,要从研究物质的运动开始,而研究运动,要从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开始学习.形成学生对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重点】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难点】用参照物来确定物体的运动.知识点一运动的世界【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3,完成以下问题: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知识点二机械运动【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4-15,完成以下问题: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2.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合作探究】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奔驰的骏马、行驶的火车、自转中的地球、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奔腾的江水、划过夜空的流星、腾空而起的“神舟八号”飞船……这些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呢?请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答:上述运动物体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知识点三参照物【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5,完成以下问题: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需要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合作探究】探究一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和路旁的孩子们有如图所示的对话.1.为什么同一个人(乘客)相对于不同的观察者(司机、路旁的孩子们)来说,得到的运动情况截然不同?答:是由于两个不同的观察者以各自选定不同参照物来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孩子们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认为汽车、司机、乘客前进得快;司机以汽车为参照物,认为自己、乘客都没有动.2.此现象说明了什么?答:(1)整个宇宙中的物体都是运动着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所以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体的静止只是相对的,平时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参照物选择的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所以确定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是选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探究二参照物的概念既然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可为什么我们还常说××物体是静止的呢?如黑板是静止的,房屋、树木是静止的等等.答:我们常说物体静止也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如果都运动,我们也不容易为物体定位了,说房屋、树木静止是因为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它在某一位置是固定不动的,即它相对于旁边的房屋来说,它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我们也常看它与其他物体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探究三参照物的特点1.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只有一个吗答:当观察一小汽车在公路上驶过时,判断它是运动的,我们可以选地面为参照物,也可以选路边的房屋做参照物,还可以选树木做参照物,它们都能得出汽车是运动的结论,所以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并不只有一个.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状况一定相同吗?答:如果我们选择不同参照物,如选汽车中的靠椅,则会判断小汽车是静止的,所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教师点拨】1.不要用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参照物理论上可以任意选,但不是乱选,参照物选得恰当更容易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2.没提到参照物时,一般是以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如桥梁、路边的树木、建筑物等.3.运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具体方法如下:①确定研究对象,即明确要判断哪个物体是否运动;②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一个物体不动;③看被研究的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若位置无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跟进训练】下列说法中各是以什么作参照物的.(1)坐在船上的乘客是静止的.乘客是静止的——参照物是船.(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竹排在江中游——以江岸(青山)作参照物;青山在走——以竹排为参照物.(3)月亮从云中钻了出来.月亮钻了出来——参照物是云.知识点四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5,完成以下问题:1.同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它的运动情况一般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如果两个物体相对于地面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相对于对方的位置是没有发生变化的,则我们说它们是相对静止的.【合作探究】相对静止的现象及其解释空中加油机正在给两架歼击机加油花样跳伞队在空中相对静止,能完成漂亮的造型同步卫星相对地面不动,成为传送广播和通信信号的中继站宇航员以哈勃望远镜为参照物,进行维修工作以上四图中出现的相对静止现象是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且方向也相同,以其中任意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去研究另一个物体,结论都是静止的,我们就说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教师点拨】两个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就是相对静止.例如,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是静止的,属于相对静止.【跟进训练】1.空中有甲、乙两架直升机.甲机中的飞行员看到乙机向上运动;乙机中的飞行员看到甲机向下运动,同时看到地面向上运动.则相对地面,甲直升机向下运动,乙直升机向下运动.甲直升机运动得快.2.在我国古典小说《镜花缘》中有这样一句话:“吉岁一阵大风,把我院一口井,忽然吹到篱笆外去.”说这句话的人和相信这句话的人,在刮大风前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在刮大风后又是以篱笆为参照物的.一般人不相信一口井会被大风刮到篱笆外去,因为他们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1.机械运动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自然界的物体都是运动的,即运动是绝对的.2.参照物(1)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并不只有一个;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素材积累】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像一支离弦的箭,嗖嗖地直向着生命的终点射去。

动静结合初中物理实验教案

动静结合初中物理实验教案

动静结合初中物理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理学中的动静结合概念,理解物体在静止和运动状态下的物理特性。

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兴趣。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交流和分享实验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动静结合的概念及物理特性2. 实验原理及方法3.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4. 实验结果分析及结论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运动和静止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讲解动静结合的概念,介绍物体在静止和运动状态下的物理特性,如速度、加速度等。

3. 实验演示:演示动静结合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体在静止和运动状态下的变化。

4.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定一个物体,测量其在静止和运动状态下的物理特性。

5.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强调注意事项,确保实验安全顺利进行。

6. 实验结果分析及结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动静结合的规律,得出结论。

7.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动静结合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8.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动静结合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动静结合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3. 学生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和结论的归纳能力。

4.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尺子、计时器、滑轮等。

2. 教学课件:动静结合的图片、动画等。

3. 参考资料:有关动静结合的物理论文、案例等。

六、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感受物理规律。

2.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注重实验安全教育,确保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安全。

4. 课后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动静结合的实验,让学生了解了物体在静止和运动状态下的物理特性。

动与静 教案

动与静 教案
三、自学设问
1. 我们生活在一个( )的世界里?请举例?
2. 人们分别在用哪些不同的方式来描述运动的世界?
3. 什么叫机械运动?简称什么?
4. 什么是参照物?
5. 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6. 参照物选取的原则是什么?
四、合学解问
(1)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下交流自学成果,合作探究未解决的问题,对预设的问题形成答案。
A、静止的 B、由东向西运动
C、由西向东运动 D、无法判断
七,作业:学检1-4页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身边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我们处在运动的世界里,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课上应注重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多检查学生对于身边例子是否能够做出合理的解释。
(2)学生展示,点评,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引导,补充。
(3)交流结果如下
a. 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学的学生、下班的工人、飞翔的小鸟、 游动的金鱼、飞驰的汽车、奔跑的骏马都在运动。
b. 诗人用优美的语言和意境描述运动;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描述运动;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述运动
c.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五、拓学再问
1.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直升飞机相对地面的运动是 [ ]
A.一定上升 B.一定下降
C.一定静止 D.无法判定
2.乘客坐在“女王”号游轮中,游轮沿长江顺流行驶,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 ]
A.江岸的码头 B.游轮的船舱
C.迎面驶来的汽艇 D.油轮上奔跑的小孩
教学简案
学科物理年级八年级主备人___ ________
单元
第二章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3.1运动与静止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3.1运动与静止
(2)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什么方向运动。
(3)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什么方向运动。
相对静止及应用
介绍空中加油技术。
【播放视频】空中加油
(1)、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 歼击机是。(选填“静止”或“运动”)
(2)、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歼击机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
【提问】相对静止满足的条件。
【总结】运动方向和快慢相同的两个物体,我们就说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只要车速小于50km/h炸弹就会爆炸。如何才能安全的救乘客?
提问:为什么飞行员可以轻松抓住高速飞行的子弹?
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
玩具手枪竖直向下和水平方向打出子弹
分类:
以下运动属于直线运动的是。
属于曲线运动的是。
A、过山车B、月球绕着地球转
C、百米赛跑D、抛出去的篮球
E、沿着平直的轨道加速前进的列车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思考1】在学校运动会上,小铭同学发现在4×100m的接力赛交接棒的过程中有两种交接方式:
第一种:下一棒的同学站在原地不动,上一棒的同学快速跑过来立即停下,再交接棒。
第二种:下一棒的同学在上一棒的同学快到时也向前跑,在都向前跑的过程中交接棒。
你说哪一种交接棒的方式较好?
【思考2】
电影《生死时速》中,大巴车被安装了炸弹,
加深对判断方法的理解
引导学生观看视频进一步明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加深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了解相对运动的应用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利用相对运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用相对运动的知识解释现象
理解两个相对于地面的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情况。
培养学生对科技的热爱和爱国热情。
了解物理学在体育运动的应用

八年级物理教案动与静

八年级物理教案动与静

八年级物理教案动与静第一章:引言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理学中运动与静止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 教学内容:运动与静止的定义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3. 教学步骤:a. 引入话题:通过举例生活中的运动和静止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运动与静止。

b. 讲解运动与静止的定义:运动是指物体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静止是指物体位置不随时间发生变化。

c. 讲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参照物的选择。

d. 进行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运动与静止现象,让学生理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4. 课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第二章:直线运动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理学中直线运动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直线运动的性质。

2. 教学内容:直线运动的定义直线运动的性质3. 教学步骤:a. 引入话题:通过举例生活中的直线运动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直线运动。

b. 讲解直线运动的定义: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做运动。

c. 讲解直线运动的性质: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方向不发生变化。

d. 进行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直线运动现象,让学生理解直线运动的性质。

4. 课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直线运动的现象。

第三章:速度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理学中速度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速度的性质。

2. 教学内容:速度的定义速度的性质3. 教学步骤:a. 引入话题:通过举例生活中的速度现象,引导学生关注速度。

b. 讲解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c. 讲解速度的性质:速度是矢量量,有大小和方向。

d. 进行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速度现象,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性质。

4. 课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速度的现象。

第四章:加速度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理学中加速度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加速度的性质。

2. 教学内容: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的性质3. 教学步骤:a. 引入话题:通过举例生活中的加速度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加速度。

物理八年级《运动与静止》 教案

物理八年级《运动与静止》 教案

集体备课共案研讨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讲述:一战期间法国飞行员的奇遇(阅读课本P60图3-4内容)。

思考:你认为这种事情可能发生吗?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二、新知探索1、宇宙万物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

阅读章首文字,举例说明:宇宙中的天体如银河系、太阳、地球等,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做运动。

地球上的树木、高山、房屋、教室中的课桌、椅子等都在随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也都在做运动。

2、机械运动思考:什么运动?说明:物理学里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来源: 学生举例生活中的机械运动:如行驶的列车、奔流的河水、飞翔的鸟儿、比赛的运动员、跑步的同学等。

3、参照物提问:我们在生活中常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那个物体是静止的与运动是绝对的矛盾吗?演示实验:老师拿着课本在走廊行走,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学生实验:将课本放在桌子上,课本上放上笔,推动课本,笔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观察讨论:看课本第59页图3-1,3-2,3-3 思考问题,说明自己的看法。

思考:对同一物体,运动和静止是一定的吗?取决于什么?归纳:在生活中人们对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的。

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标准物体作参照,这个被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就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就说它是静止的。

参照物选定的标准:1)可以选取任意物体为参照物,但不能选取自身为参照物。

2)研究地面上的物体常以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3)选定的参照物就假定它是静止的。

运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的具体方法:1)确定研究对象,即明确要判断哪个物体是否运动;2)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一个物体不动;3)看被究的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若位置无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

第一节动与静教案

第一节动与静教案
(二)、新课教学
1、绚丽多彩的运动世界
同学们观察课图P16的图2-1到图2-3,在这里,以天→地→人三个主题向大家展示了自然界无处不在的运动及物质运动的多种表现形式。
天:日出日落,斗转星移,月盈月亏……
地: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起潮落,火山喷发……
人[物]:运动,汽车奔驰,小鸟飞翔,……
通过上述讲解,向学生展示了自然界无处不在的运动以及物质运动的多种表现形式。如:植物的生长、地壳的运动、火山的喷发、大脑的思维、人的生老病死、病菌的传播等等都是运动的形式。
世界是运动的,运动的绝对的,可以这样说运动是无处不在的,运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那么,人们对于运动的描述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关于运动的描述。
2、人文视野中的运动世界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总是不断的用不同的方式感知和描述运动的世界:音乐家用旋律的表现运动;画家用形态的色彩表现运动;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请同学们看图2-4和图2-5,这两图介绍了艺术家们用不同的形式表现的运动;对于艺术,我们可能比较陌生,下面,大家想想,诗人是如何用诗词来表现运动的呢:
例:登黄鹊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本诗描写了诗从登高远望,黄河之水奔腾咆哮、滚滚而去,渐渐消失在无尽的天边,流归大海。展现了诗人面对如此壮丽的运动世界的胸襟与豪情。
旱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小小竹排江中流,巍巍青山两岸走
人们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描述、认识、理解这个运动的世界,是那么的美妙与和谐,令我们由识由衷地赞叹,我们不是诗人,不是画家,不是音乐家,我们是普通人。但我们也有我们自己对运动的认识,我们同样可以用朴素的语言来描述运动。例如上升运动,下降运动等都有专门的词。对于上升运动可以用升起、升高、爬高、一跃而起等词语,而下降运动有落下、掉下、倒下、降落、下沉……来描述。

2.1动与静学案2024-2025学年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2.1动与静学案2024-2025学年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2.1 动与静学案 20242025学年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设计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这次我设计的课程是“动与静”,旨在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实践,理解动与静的概念。

一、设计意图在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观察、实践、讨论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动与静的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次活动,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动与静的相对性,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动与静的概念。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3. 让孩子们能够运用动与静的概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动与静的概念。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运用动与静的概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小车、滑板等。

2. 学具:记录本、彩笔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我通过展示地球仪,让孩子们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导他们思考动与静的关系。

2. 实践:让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教具进行观察和实践,如小车、滑板等,观察它们在不同状态下的动与静。

3. 讨论:各小组汇报观察和实践的结果,大家一起讨论动与静的相对性。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动与静的概念。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运用动与静的概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身边的动与静现象,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和大家分享。

这样既能巩固课堂所学,也能让孩子们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动与静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能够观察到身边的动与静现象,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坚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教学,孩子们一定能够茁壮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次“动与静”的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让孩子们理解动与静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核心,而如何让孩子们将这一概念运用到生活中,则是本节课的难点。

八年级物理教案动与静

八年级物理教案动与静

八年级物理教案动与静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理学中动与静的概念。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动与静的定义动与静的相对性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动与静的定义和相对性。

利用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动与静的概念。

1.4 教学步骤引入动与静的概念,讲解其定义。

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动与静的相对性。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章:运动的描述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各种描述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描述和分析运动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位置的改变速度和加速度图像表示法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运动的各种描述方法。

利用图形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运动的描述。

2.4 教学步骤引入运动的各种描述方法,讲解位置的改变、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

通过图形和动画演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运动的描述方法。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练习运用物理知识描述和分析运动。

第三章:力的作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培养学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物体运动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牛顿第一定律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

利用实验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力的作用。

3.4 教学步骤引入力的概念,讲解力的作用效果。

进行实验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力的作用。

讲解牛顿第一定律,让学生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第四章:摩擦力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

培养学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计算摩擦力的减小和增大方法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利用实验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摩擦力的作用。

4.4 教学步骤引入摩擦力的概念,讲解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进行实验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摩擦力的作用。

讲解摩擦力的减小和增大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2.1动与静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2.1动与静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2.1动与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2章的第1节,主题为“动与静”。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学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并掌握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2. 学习参照物的概念,并理解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中的作用。

3.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并学会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2. 通过学习参照物,让学生理解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中的作用,并学会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3.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择。

2. 教学重点: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桌子、椅子等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和静止的定义。

2. 知识讲解:讲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介绍参照物的概念,并讲解如何选择参照物。

3.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运动和静止相对性参照物选择方法七、作业设计1. 判断下列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并说明理由:(1)教室里的桌子(2)停在路边的汽车(3)飞翔的鸟儿答案:(1)静止,以地面为参照物,桌子与地面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2)静止,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与地面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3)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鸟儿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

2. 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判断下列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并说明理由:(1)坐在火车上的乘客(2)地球绕太阳转答案:(1)以火车为参照物,乘客与火车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乘客是静止的。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2.1动与静一、教学内容1. 静止与运动的相对性: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理解静止与运动是相对的,关键在于选取合适的参照物。

2. 参照物的选择:讲解如何选择参照物,以及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3. 运动的判断:教授如何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状态的改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静止与运动是相对的,掌握参照物的选择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静止与运动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择。

2. 教学重点:运动的判断,以及运动状态的改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幻灯片、视频播放设备。

2. 学具:笔记本、三角板、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判断它们的运动状态。

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在不同的参照物下可能会有所不同。

2. 讲解静止与运动的相对性:通过PPT展示相关实例,讲解静止与运动是相对的,关键在于选取合适的参照物。

3. 讲解参照物的选择:讲解如何选择参照物,以及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4. 运动的判断:教授如何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状态的改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给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解释原因。

6.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1. 静止与运动的相对性2. 参照物的选择3. 运动的判断七、作业设计(1)一辆停在路边的汽车;(2)教室里悬挂的钟表;(3)书桌上的文具盒。

(1)坐在教室里的学生;(2)地球绕太阳转动的运动。

答案:1. (1)静止;(2)静止;(3)静止。

2. (1)运动;(2)运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理解静止与运动是相对的,关键在于选取合适的参照物。

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提高了学生的物理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动与静》教案分析
一、教材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对运动有肤浅的认识,但是往往是不确切甚至是不科学的。

要使学生初步建立起运动的概念,从学生熟悉的大量生活、生产的实例中抽象出运动的概念。

.教学中应注意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举例、分析、讨论,概括出以下机械运动的实质性的内容。

.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把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有效整合,用大量的音频、视频、图片、动画及文字材料,可以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直观的感性材料,从而比较容易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自始至终贯穿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知道如何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诗句和词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多媒体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在学生活动中不断强化与同学的协作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用参照物、运动、相对等物理概念去描述运动的相对性。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动与静"。

五、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有效整合,观察、阅读、交流与讨论。

六、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视频:孙悟空腾云驾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

提问:"孙悟空扮演者六小玲童真能腾云驾雾吗?"
新课教学:
1、运动的世界
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涨潮落,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宇宙大爆炸带来了满天星斗。

看图:2-1
文字:1950年前后,伽莫夫建立了热大爆炸的观念:认为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

大约180亿年前,最初的宇宙是由超高温、高密度的"一点"爆炸而成,以后各星系会无限膨胀。

46亿年前太阳系行星形成。

1965年,有观测证据有力地
支持大爆炸模型。

视频:宇宙运动
地壳的运动。

看图:2-2
大陆板块的碰撞产生了地球上的高山和峡谷;江河的流动,形成沟壑和平原;水城威尼斯在不段下沉。

生命在于运动
看图:2-3
视频:刘翔破世界记录
请举出一些你认为运动的例子。

生:上学的学生、下班的工人、飞翔的小鸟、游动的金鱼、飞驰的汽车、奔跑的骏马、流动的空气
师:刚结束的校运动会和正在开展的大课间,进一步展示生命在于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着。

想一想:我们平时又是怎样描述运动的呢?
人文视野中运动的描述
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
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
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
看图:2-4
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

音频:古琴《流水》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请听我国非常著名的一首古筝曲。

听一段后让学生谈有什么感受?是一首什么曲子。

告诉学生我国在音乐方面有非常大的成就,有非常多的著名的民族乐曲。

如中国十大名曲。

引导学生总结:人文视野中运动的描述
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来赞美运动。

画家用作品的形态和色彩来描绘运动。

音乐家用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来表现运动。

科学视野中运动的描述
科学家又是如何来描述这个运动的世界的呢?
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以及实验方法来描述和研究运动。

同学们,你们对科学上所说的运动是如何认为的呢?
动画1:某同学走过宣传栏;
动画2:汽车行驶在公路上
动画3:某人坐在行驶的车里。

某同学对宣传栏位置改变
汽车对树位置改变
总结:物体对物体位置改变运动了
机械运动,简称运动:物理学中,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
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参照物:把事先选定作为参照标准的物体。

书包对某同学位置不变
人对车厢位置不变
总结:物体对物体位置不变不动
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没有发生改变。

"交流与讨论":学生活动5分钟。

提问:小明为什么说花花跑得真快呢?
原来花花的位置发生的改变。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视频:相对运动
动画4:相对运动
学生观察、分析、总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物体相对与一个参照物是运动的,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又是静止的。

引导学生总结: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知识巩固:
在歌词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所描述的现象中,我们以为竹排在"江中游"是以
为参照物;我们说青山"两岸走"是以
为参照物.
通过电视,我们看到"神舟七号"飞船中的一个情景:翟志刚放开了手中的飞行手册。

绿色的封面和白色的书页,在失重的太空中飘浮起来并悬停在空中。

这时的飞行手册相对于_______是静止的,相对于______是运动的.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我们还应注意运动和静止相对性在实际中的应用。

学生回答:"孙悟空扮演者六小玲童真能腾云驾雾吗?"
作业布置:
课本1、2题;
基础训练2.1节;
利用体育课,体验接力赛中如何运用运动的相对性解决交接棒时易掉棒的问题;
请设计一个与运动有关的图文并茂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也可制作成网页;以后相互交流。

七、板书设计:
1动与静
一、运动的世界
二、人文视野中运动的描述
三、科学视野中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当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参照物:事先选定作为参照标准的物体。

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

四、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