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论第一章
(完整版)概率论第一章随机事件与概率
![(完整版)概率论第一章随机事件与概率](https://img.taocdn.com/s3/m/5486b08f763231126edb11ca.png)
解题思路
1、将事件定义为某个参数,如A,B,C; 2、确定总样本空间样本数与事件对应的样本数 技巧:可以采用概率的性质和事件的运算关系灵 活变换。
2. 样本点 ω—— 随机试验的每一个可能结果.
3. 样本空间(Ω) —— 随机试验的所有样本点构成的集合.
4. 两类样本空间: 离散样本空间 样本点的个数为有限个或可列个. 连续样本空间 样本点的个数为无限不可列个.
1.1.3 随机事件
1. 随机事件 —— 某些样本点组成的集合, Ω的子集,常用A、B、C…表示.
• 重复排列:nr
•
选排列: Pnr
n! n(n 1)......(n r 1) (n r)!
组合
•
组合:
Cnr
n r
n! r!(n r)!
Pnr r!
注意
求排列、组合时,要掌握和注意: 加法原则、乘法原则.
加法原理
完成某件事情有 n 类途径, 在第一类途径中有m1种方 法,在第二类途径中有m2种方法,依次类推,在第 n 类 途径中有mn种方法,则完成这件事共有 m1+m2+…+mn种 不同的方法.
§1.1 随机事件及其运算 §1.2 概率的定义及其确定方法 §1.3 概率的性质 §1.4 条件概率 §1.5 独立性
§1.1 随机事件及其运算
1.1.1 随机现象:自然界中的有两类现象 1. 必然现象
• 每天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 • 水在标准大气压下加温到100oC沸腾;
2. 随机现象
• 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反面朝上? • 一天内进入某超市的顾客数; • 某种型号电视机的寿命;
乘法原理
概率第一章 概 率 论
![概率第一章 概 率 论](https://img.taocdn.com/s3/m/3398f9ec195f312b3169a5bb.png)
第三节 概率的加法与乘法公式
由条件概率计算公式,可直接推得概率的乘法公式: 例6 讨论抓阄的公平性.设有10个阄中只有一个物阄,10个人不论 先后顺序抓阄,每人只能抓一次、一个阄,试讨论其结果与顺序 无关.
解 设Ai表示第i(i=1,2,…,10)个人抓到物阄,则第
6)是随机试验的6个基本事件,由于骰子的对称性,出现各个 基本事件的可能性相同,都为1/6,这个结果是可信的,没有人 会怀疑的.这种计算方法就叫做概率的古典概型方法. (1)有限性——样本空间的元素(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即Ω={ω 1,ω2,ω3,…,ωn}; (2)等可能性——每一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都相同,即 例2 先后抛掷两枚均匀的硬币,求出现一个正面一个背面的概率.
表格
例1 为实验炮弹在正常条件下的合格率,
第二节 随机事件的概率
对100000发炮弹中的100发炮弹进行发射试验,结果有90发炮弹正 常,合格的频率为90/100=0.9,因此,可以认为该批炮弹的 合格率基本在0.9左右,即任意从中抽取一发炮弹,能正常发射的 可能性为0.9. (1)0≤P(A)≤1; (2)P(Ω)=1; (3)P(⌀)=0; (4)若A⊂B,则P(A)≤P(B); (5)P(A)=1-P(). 二、概率的古典定义
事件组合而成的事件称为复合事件. 二、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在随机试验中有许多事件发生,而这些事件之间往往又有联 系.研究事件之间的各种关系与运算,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 识随机事件. 1.事件的包含与相等
第一节 随 机 事 件
2.事件的和(或并)
图 1-1
第一节 随 机 事 件
事件A与事件B至少有一个发生的事件,称为事件A与事件 B的和(或并)事件,记为A∪B(或A+B)(图1⁃2中的阴影 部分).因此,事件的和可以描述为:当且仅当事件A,B中至 少有一个发生时,事件A∪B发生.即A∪B={A,B至少有一 个发生}.
概率第一章
![概率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0b258f7c168884868762d647.png)
随机试验:不能事先准确地预见它的
结果,而且在相同条件下可以重复进行。
1-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E
随机试验:不能事先准确地预见它的
结果,而且在相同条件下可以重复进行用 符号 E 表示。 随机事件 :在条件下事件可能发生也 可能不发生的事件用大写字母 A , B , C ,表
指出
件,并表示事件 1-9
事件中哪些是基本事 B, C, D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E
1.2.2 事件间的关系与运算
1.事件的包含与相等 若事件 A 中的每个基本事件都包含在 B
A
事件 B 之中,即 A 的发生必然导致 B 的发
生,则称事件 A 包含于事件 B ,或事件 B
包含事件 A ,也称是的特款 ,记为 A B 。
1-19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E 与B B)( A与 A与B 如果事件A与事件B A A (1) (B 的和 A B) ;
(2) AB AB BC;
(3) ( A B)( A B)(B C ).
例1.2.4 化简下列各事件:
(1) ( A B)( A B) ; (2) AB AB BC; (3) ( A B)( A B)(B C ).
(2) AB AB BC;
(3) ( A B)( A B)(B C ).
例1.3.1 设事件A, B 的概率分别为 和
,试求下列三种情况下的值: (1) B 互不相容; A, (2) A B ; (3) ( AB ) 1 . P
8
1 3
1 2
1-2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E 与B B)( A与 A与B 如果事件A与事件B A A (1) (B 的和 A B) ;
概率论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概率论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be240eb1b307e87101f696ff.png)
P( A1 A2 An ) = P( A1) P( A2) P( An ).
概率的有限可加性
证明 令 An1 = An2 = = , Ai Aj = , i j, i, j = 1,2,.
由概率的可列可加性得
P(A1
A2
An )
=
P(
Ak
)
=
P( Ak ) =
n
P( Ak ) 0
概率论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随机试验 第二节 样本空间、随机事件 第三节 频率与概率 第四节 等可能概型(古典概型) 第五节 条件概率 第六节 独立性
概率论
第一节 随机试验
几个具体试验 随机试验 小结
概率论
上一讲中,我们了解到,随机现象有其偶 然性的一面,也有其必然性的一面,这种必然 性表现在大量重复试验或观察中呈现出的固有 规律性,称为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而概率 论正是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的一门学科.
nH
f
22 0.44
n = 500 nH f
251 0.502
15124
123 4 5 6 7
随3 n的增0.6大, 频率25 f 呈现0.5出0 稳定24性9 0.498
0.2 21 0.42 256 0.512
1.0
25 0.50 247 0.49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2
24 0.48 251 0.502
0.4
(3) 若 A1, A2, , Ak 是两两互不相容的事件,则 f ( A1 A2 Ak ) = fn( A1) fn( A2 ) fn( Ak ).
实例 将一枚硬币抛掷 5 次、50 次、500 次, 各做
7 遍, 观察正面出现的次数及频率.
概率论讲义_带作业
![概率论讲义_带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18bbc5f24693daef5ef73d17.png)
例 已知某类产品的次品率为0. 2 ,现从一大批这类产品中随机抽查2 0 件. 问恰好 有 件次品的概率是多少?
3) 泊松分布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样本空间
样本点
事件
事件的概率
练习 1. 抛一枚骰子,观察向上一面的点数;事件表示“出现偶数点”
2. 对目标进行射击,击中后便停止射击,观察射击的次数;事件表示“射击次数不超 过5 次”
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事件语言
集合语言
样本空间
事件
的对立事件
事件 或者
分布律:如果记离散型随机变量 所有可能的取值为
值的概率,即事件
的概率为
, 取各个可能
上式称为离散型随机变量 的分布律. 分布律也可以直观的表示成下列表格:
根据概率的性质,分布律中的 应该满足下列条件: 1. 2. 例 某系统有两台机器独立运转. 设第一台与第二台机器发生故障的概率分别是 0. 1 ,0. 2. 以 表示系统中发生故障的机器数,求 的分布律.
随机变量的例子
掷一枚色子,用 记点数;
掷三枚色子,用 记点数之和;
掷一枚硬币,记
为“出现正面”,
为“出现反面”;
变量的取值是随机的,依赖于随机试验的结果
用随机变量来表示事件
设 为一个实数集合,则用
表示一个事件 ,即
例如,某射手射击某个目标,击中计1 分,未中计0 分,则计分 表示一个随机
变量,且“击中”这个事件可以表示为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Hale Waihona Puke 第六讲 随机变量 离散随机变量
概率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的引入, 使概率论的研究由个别的 随机事件扩大为随机变量所表征的随机现象的研究.
概率论第一章
![概率论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30d06729b4daa58da0114afc.png)
下面我们讨论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1、包含关系
⑶ 两个特殊事件
必然事件U ★ 必然事件U ★ 不可能事φ 不可能事φ
3、随机试验
如果一个试验可能的结果不止一个, 如果一个试验可能的结果不止一个,且事先不能肯定 会出现哪一个结果,这样的试验称为随机试验。 会出现哪一个结果,这样的试验称为随机试验。
例如, 掷硬币试验 例如, 寿命试验 测试在同一工艺条件下生产 掷骰子试验 掷一枚硬币,观察出正还是反. 掷一枚硬币,观察出正还是反 出的灯泡的寿命. 出的灯泡的寿命 掷一颗骰子, 掷一颗骰子,观察出现的点数
第一章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随机事件及样本空间 频率与概率 条件概率及贝努利概型
§1 随机事件及样本空间
一、随机事件及其有关概念
1、随机事件的定义
试验中可能出现或可能不出现的情况叫“随机事件” 试验中可能出现或可能不出现的情况叫“随机事件”, 简称“事件” 记作A 简称“事件”。记作A、B、C等任何事件均可表示为样本空 间的某个子集。称事件A发生当且仅当试验的结果是子集A 间的某个子集。称事件A发生当且仅当试验的结果是子集A中 的元素。 的元素。
例如,一个袋子中装有10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球。 例如,一个袋子中装有10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球。 10个大小 将球编号为1 10。把球搅匀,蒙上眼睛,从中任取一球。 将球编号为1-10。把球搅匀,蒙上眼睛,从中任取一球。
因为抽取时这些球是完全平等的, 因为抽取时这些球是完全平等的, 我们没有理由认为10个球中的某一个会 我们没有理由认为10个球中的某一个会 10 比另一个更容易取得。也就是说,10个 比另一个更容易取得。也就是说,10个 球中的任一个被取出的机会是相等的, 球中的任一个被取出的机会是相等的, 均为1/10 1/10。 均为1/1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电子教案第一章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电子教案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54908e7e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09.png)
随机变量的定义
根据随机变量可能取值的性质,可以分为离散型随 机变量和连续型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的分类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律
分布律的定义 二项分布、泊松分布等。
常见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 律
对于一个离散型随机变量X,其所有可能取 的值xi(i=1,2,...)与取这些值的概率 P{X=xi}(i=1,2,...)构成的表格或公式称为 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分布律。
叁 多维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密度求法
对于多维随机变量的函数,其概率密度可以通过换元法和雅可比行 列式求得。
随机变量数字特征
数学期望与方差概念
数学期望(期望值)
01
描述了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是概率加权的平均
值。
方差
02
描述了随机变量取值的离散程度,即取值与期望值的偏
离程度。方差越大,说明随机变量的取值越分散。
大数定律应用
大数定律概念
中心极限定理内容及意义
中心极限定理内容
中心极限定理指出,大量相互独立、同分布 的随机变量之和的分布,当变量个数足够大 时,将趋于正态分布。
中心极限定理意义
中心极限定理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中的基本 定理之一,为许多统计方法的推导和应用提 供了理论基础,如置信区间、假设检验等。
棣莫弗-拉普拉斯定理
事件的独立性
计算多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两个或多个事件的发生互不影响。
条件概率
在给定条件下,某事件发生的概 率。
独立试验
每次试验的结果与其他次试验的 结果无关。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随机变量概念及分类
设随机试验的样本空间为 S={e}, X=X{e}是定义在 样本空间S上的实值单值 函数。称X=X{e}为随机变 量。
第一章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概率论的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4a30cc5abe23482fb4da4ced.png)
例1.6.1 在10个产品中有7个正品,3个次品, 按不放回抽样,每次一个,抽取两次,求 ①两次都取到次品的概率; ②第二次才取到次 品的概率; ③已知第一次取到次品,第二次又 取到次品的概率。
解:设A={第一次取到次品},B={第二次取到次品},
(1)P(AB)=(3×2)/(10×9) =1/15 (2)P( A B )=(7×3)/(10 × 9)=7/30 (3)P(B|A)=2/9=P(AB)/P(A)= (1/15)/(3/10)
第1.6节 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及贝叶斯公式
一、条件概率 1、定义 对于两个事件A、B,若P(A)>0, 则称P(B|A)=P(AB)/P(A)为事件A出现 的条件下,事件B出现的条件概率。 注意:区别P(B|A)与P(AB). 例 有10个人,其中色盲者3人,从这10人中每次任取 一人,共取两次。 设A={第一次取出色盲} B= {第二次取出色盲} 则 P(B|A)=2/9 P(AB)=1/15 P(A)=3/10
1.5.2. 设事件A发生的概率是0.6,A与B都发生的概率是0.1,A
与B 都 不发生 的概率为 0.15 ,求 A发生B不发生的概率;B 发生 A不发生的概率及P(A+B). 解:由已知得,P(A)=0.6,P(AB)=0.1,P( B )=0.15, A
则 P(A-B)=P(A-AB)=P(A)-P(AB)=0.5 P(B-A)=P(B)-P(AB)
解:设A = { 取 到 的 两 个 都 是 次 品},B={取到的两个中正、 次品各一个}, C={取到的两个中至少有一个正品}. (1)基本事件总数为62,有利于事件A的基本事件数为22, 所以P(A)=4/36=1/9 (2)有利于事件B的基本事件数为4×2+2×4=16, 所以P(B)=16/36=4/9 (3)有利于事件C的基本事件数为62-2×2=32, P(C)=32/36=8/9 注意①若改为无放回地抽取两次呢? ②若改为一次抽取两个呢?
概率论-第一章-随机事件与概率
![概率论-第一章-随机事件与概率](https://img.taocdn.com/s3/m/0b7a0d84be23482fb5da4c84.png)
第一章随机事件及其概率自然界和社会上发生的现象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事先可以预言其必然会发生某种结果,即在保持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重复实验或观察,它的结果总是确定的。
这类现象称为确定性现象,另一类是,事先不能预言其会出现哪种结果,即在保持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重复实验或观察,或出现这种结果或出现那种结果。
这类现象称为随机现象.随机现象虽然对某次实验或观察来说,无法预言其会出现哪种结果,但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大量的实验或观察,其结果却又呈现出某种规律性。
随机现象所呈现出的这种规律性,称为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就是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的一门数学学科。
§1随机事件一、随机试验与样本空间我们把对随机现象进行的一次实验或观察统称为一次随机试验,简称试验,通常用大写字母E表示。
举例如下:E\:抛一枚硬币,观察正面〃、反面卩出现的情况;£:将一枚硬币抛掷两次,观察正面〃、反面7出现的情况;£:将一枚硬币抛掷两次,观察正面〃出现的次数;£.:投掷一颗骰子,观察它出现的点数;£:记录某超市一天内进入的顾客人数;&:在一批灯泡里,任取一只,测试它的寿命。
随机试验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每次试验的结果具有多种可能性,并且能事先明确知道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2)每次试验前,不能确定哪种结果会出现;%(3)试验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进行。
随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称为£的样本空间,记作0。
样本空间的元素,即£的每个结果,称为样本点,一般用e表示,可记C = {e}。
上面试验对应的样本空间:n, ={w,T};D.2={HH、HT、TH、TT};o, ={0,1,2};也={123,4,5,6};={0,1234 …};o6 = {/|/>o}o注意,试验的目的决定试验所对应的样本空间。
二、随机事件试验£样本空间。
概率论第一章
![概率论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2f2436a5fab069dc502201ac.png)
I Ai = A1 I A2 I L I An = { A1 , A2 , ... An同 时 发 生}
i =1 ∞
I Ai = A1 I A2 I L = { A1 , A2 , ...同时 发 生}
i =1
—刘 赪—
第一章 随机事件与概率
事件间的关系及运算-3
4 差事件:A-B={e|e∈A且e∉B} 当且仅当A发生,B不发生时, 事件A-B发生
称
fn
( A)
=
n( A) n
为事件A的频率.
Ø 频率f n(A)会稳定于某一常数(稳定值).
Ø 用频率的稳定值作为该事件的概率.
—刘 赪—
第一章 随机事件与概率
确定概率的古典方法
1° 样本空间中的元素个数只有有限个,可记为
Ω ={e1,e2,…,en} 2° 每个基本事件ei出现的可能性相等,i=1,2,…,n,
Ex 4. 若在区间( 0, 1) 内任取两个数,则两数之和
小于 6/5 的概率是多少?
-- 刘 赪 --
SWJTU
第三节
第一章
概率的性质
SWJTU
6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试用版本创建
概率的基本性质 -1
1 P(φ) = 0
∑ ( ) 2
P
5 P( A) + P( A) = 1
6 P(A∪B)≤ P(A)+P(B) 且有概率的加法公式 P(A∪B)= P(A)+P(B)-P(AB)
-- 刘 赪 --
SWJTU
Ø 概率的加法公式可以推广到更多事件的情形: P(A∪B∪C)=P(A)+P(B)+P(C)-P(AB)-P(BC)-P(CA)+P(ABC)
概率论第一章随机事件与概率
![概率论第一章随机事件与概率](https://img.taocdn.com/s3/m/327757cf4afe04a1b071de5a.png)
n n P Ai P( Ai ) P( Ai Aj ) P( Ai Aj Ak ) i 1 i 1 n 1 ...... ( 1) P( A1 A2 ...... An )
配对模型(续)
P(Ai) =1/n, P(AiAj) =1/n(n1), P(AiAjAk) =1/n(n1)(n2), …… P(A1A2……An) =1/n! P(A1A2……An)=
从中有返回地任取n 个. 则此 n 个中有 m 个不合格品的概率为:
n M (N M ) m n N
m
n m
n M N M m N N
m
n m
条件: m n ,
即 m = 0, 1, 2, ……, n. NhomakorabeaA
事件运算的图示
AB
AB
AB
德莫根公式
A B A B;
n i 1
A B A B
n
Ai
n i 1
Ai ;
i 1
Ai
n i 1
Ai
记号
Ω φ AB AB=φ AB AB AB
概率论
样本空间, 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 样本点 A发生必然导致B发生 A与B互不相容 A与B至少有一发生 A与B同时发生 A发生且B不发生 A不发生、对立事件
概率论
第一章 随机事件与概率
概率论起源: 合理分配赌金问题
有一笔赌金, 甲乙两个人竞赌, 输赢的 概率都一样,都是1/2, 谁先能够赢累计达到6 盘,就获得这笔赌金。 但是一个特别的原因, 赌博突然终止了, 那个时候甲赢了5局, 乙赢 了2局, 问这笔赌金应该如何分配?
概率论-第一章1.6-独立性
![概率论-第一章1.6-独立性](https://img.taocdn.com/s3/m/17dd38a065ce0508763213be.png)
如果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那么它 们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如果一个事件发生了,我们即可以确 定另外一个事件不会发生!
性质:
当 P( A) > 0, P( B) > 0 时,互不相容与相互独立 不能同时成立。
证: A、B互不相容 P( AB) = 0 ⇒ P( AB) ≠ P( A) P( B) 反之 A、B 相互独立 = P( AB) P( A) P( B) > 0 则 AB ≠ Φ ,故A、B不可能互不相容。
这在直观上很显然,但证明较麻烦. 若B3=A4A5A6,则B2 , B3就不一定独立,因为都 与A4有关.
例:设某型号高炮命中率为0.6,现若干门炮同时发射
(每炮一发),欲以99%以上的把握击中来犯的一架敌机, 至少需要配备几门炮? 解:设n为所需炮数,
i = 1, 2, , n Ai 表示第i门炮击中飞机,
从四个球中任取一个
1 2 3
123
即A 1、A2、A3 两两独立。
1 1 1 1 1 P ( A1 A2 A3 ) = ≠ P ( A1 ) P ( A2 ) P ( A3 ) = ⋅ ⋅ = 4 2 2 2 8
所以A 1、A2、A3 不相互独立。
定理4 设 n个事件A1, A2, …An相互独立,则把它们中的任意 m (1≤m ≤ n)个事件换成各自事件的逆事件,则所得的n个事件 也相互独立.
定理1: 当 P ( A ) > 0 ( 或 P ( B ) > 0)时,
事件A与B 独立的充要条件是:
P ( B A) = P ( B )
(或 P ( A B ) = P ( A) )
P ( AB )= P ( A) P ( B ) ⇔ P ( B A)= P ( B )
概率论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概率论第一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f8a6520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83.png)
概率论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概率论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以下几个知识点:
1. 随机试验:指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的试验:可以进行多次独立重复;每次试验只有两个可能结果中的一个发生;每次试验发生的概率相同。
2. 样本空间:随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空间,通常用S表示。
3. 事件:样本空间的任意子集称为事件,通常用A、B等大写字母表示。
4. 概率:事件A发生的概率定义为P(A)=n(A)/n(S),其中n(A)表示事件A中元素的个数,n(S)表示样本空间中元素的个数。
5. 概率的性质:对于任意事件A和B,有以下性质:
(1) 0 ≤ P(A) ≤ 1
(2) P(S) = 1
(3) P(A∪B) = P(A) + P(B) - P(A∩B)
(4) 若A和B互不相容(即A∩B=),则P(A∪B) = P(A) + P(B) 6. 条件概率:事件B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发生的概率称为条件概率,记为P(B|A),计算公式为P(B|A) = P(A∩B) / P(A)。
7. 乘法公式:对于任意事件A1,A2,…,An,有P(A1∩A2∩…∩An) = P(A1)P(A2|A1)P(A3|A1∩A2)…P(An|A1∩A2∩…∩An-1)。
8. 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是基于条件概率的重要公式,用于计算复杂事件的概率。
其中全概率公式为:
P(B) = Σi=1,2,…,nP(Ai)P(B|Ai),贝叶斯公式为:P(Aj|B) = P(Aj)P(B|Aj)/Σi=1,2,…,nP(Ai)P(B|Ai)。
概率论第一章第二节
![概率论第一章第二节](https://img.taocdn.com/s3/m/795dc320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0e.png)
A、B 互斥
A、B 对立
SA
B
AB
互斥
A B A S
A B S且AB 对立
21
事件的运算规律
交换律 A B B A, AB BA 结合律 A (B C ) (A B) C
A(BC ) (AB)C 分配律 A (B C ) (A B) (A C )
A(B C ) (AB) (AC )
例如,只包含两个样本点的样本空间
S {0, 1},
它既可以作为抛掷硬币出现正面或出现反面的模 型, 也可以作为产品检验中合格与不合格的模型, 又能用于排队现象中有人排队与无人排队的模型.
5
课堂练习
写出下列随机试验的样本空间. 1. 同时掷三颗骰子,记录三颗骰子之和. 2. 生产产品直到得到10件正品,记录生产产品的 总件数.
S
思考:何时 A B ?何时 A B A?
18
5. 互不相容(互斥) 若AB ,称事件A与B互不相容.
A S
B
即A与B不能同时发生.
AB “骰子出现1点”互斥
“骰子出现2点”
基本事件是两两互不相容的.
19
6. 逆事件(对立事件)
若 A B S且 AB ,则称 A与B互为逆事件,或对立 事件.
14
三、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设试验E, 样本空间S,
A, B, Ak (k 1, 2, )是S的子集.
BA
1. 包含
S
A B
A发生必导致B发生. A B
实例“长度不合格” 必然导致 “产品不合格”,
特别地:A B
A B且B A.
设A为任一事件,有
(1) A S, (2) A A,
(3) A B 又 B C A C.
概率论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PPT
![概率论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PPT](https://img.taocdn.com/s3/m/74dba805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4e.png)
试验者
n
nA
fn (A)
德.摩根
2048
1061
0.5181
蒲丰
4040
2048
0.5069
费勒
10000
4979
0.4979
K.皮尔逊
12000
6019
0.5016
K.皮尔逊
24000
12012
0.5005
一口袋中有6个乒乓球,其中4个白的,2个红的.有
放回地进行重复抽球,观察抽出红色球的次数。
基本事件:随机事件仅包含一个样本点ω,单点子集{ω}。 复合事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点的事件。
事件发生:例如,在试验E2中,无论掷得1点、3点还是5点, 都称这一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了。
如,在试验E1中{H}表示“正面朝上”,就是个基本事件。
两个特殊的事件
必然事件:Ω; 不可能事件:φ.
既然事件是一个集合,因此有关事件间的关系、 运算及运算规则也就按集合间的关系、运算及运算规 则来处理。
如何研究随机现象呢?
1.1.2 随机试验
例1-1: E1: 抛一枚硬币,观察正面H、反面T出现的情况; E2: 掷一颗骰子,观察出现的点数; E3: 记录110报警台一天接到的报警次数; E4: 在一批灯泡中任意抽取一个,测试它的寿命; E5: 记录某物理量的测量误差;
E6: 在区间0,1上任取一点,记录它的坐标。
1.1.3 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
v样本空间: 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所组成的集合称为 试验E的样本空间, 记为Ω. v样本点: 试验的每一个可能出现的结果(样本空 间中的元素)称为试验E的一个样本点, 记为ω.
例1-2:
分别写出例1-1各试验 Ek 所对应的样本空间
概率论 第一章
![概率论 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3e92df36b90d6c85ec3ac68e.png)
第一章随机事件及其概率习题一1 举出几个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例子.解(1)设v10为10次射击命中次数,则{5<v10≤8=——随机事件,{v10≤10}——必然事件,{v10>10}——不可能事件;(2)掷一枚骰子试验中,{出现偶数点}——随机事件,{出现i点}(i=1,2,…,6)——随机事件,{出现点数小于7}——必然事件,{点数不小于7}——不可能事件;(3)盒中有2个白球,3个红球,从盒中随机取出3球,则{取出的3个球中含有红球}——必然事件,{取出的3个球中不含红球}——不可能事件.2 互不相容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何在?说出下列各对事件的关系:(1)|x-a|<δ与x-a≥δ;(2)x>20与x≤20;(3)x>20与x<18;(4)x>20与x≤22;(5)20个产品全是合格产品与20个产品中只有一个废品;(6)20个产品全是合格产品与20个产品中至少有一个废品.解对立事件一定是互不相容事件,但互不相容事件不一定是对立事件.对立事件和互不相容事件的共同特点是事件间没有公共的样本点,但两个对立事件的并(和)等于样本空间,即若A与__A是两个对立事件,则A__A=Φ,A+__A=Ω;而两个互不相容事件的并(和)被样本空间所包含,即若A与B是两个互不相容事件,则AB=Φ,且A+B⊂Ω.(1)由于{x||x-a|<δ=∩{x|x-a≥δ}=Φ,且{x||x-a|<δ=∪{x|x-a≥δ}⊂R,所以事件|x-a|<δ与x-a≥δ是互不相容事件;(2)由于{x|x>20}∩{x|x≤20}=Φ,且{x|x>20}∪{x|x≤20}=R,所以事件x>20与x≤20是对立事件;(3)由于{x|x>20}∩{x|x<18}=Φ,且{x|x>20}∪{x|x<18}=R,所以事件x>20与x<18是互不相容事件;(4){x|x>20}∩{x|x≤22}≠Φ,所以事件x>20与x≤22是相容事件;(5)设事件A={20个产品全是合格品},事件B={20个产品中只有一个废品},显然AB=Φ,A+B⊂Ω={20个产品},所以A与B是互不相容事件;(6)设事件A={20个产品全是合格品},事件B={20个产品中至少有一个废品},显然AB=Φ,A+B=Ω={20个产品},所以A与B是对立事件.3 写出下列随机试验的样本空间.(1)10只产品中有3只是次品,每次从其中取一只(取出后不放回),直到将3只次品都取出,记录抽取的次数;(2)生产产品直到得到10件正品,记录生产产品的总件数;(3)测量一汽车通过给定点的速度.解(1)将3只次品都取出,至少要抽取3次,而最多抽取10次即可,故所求样本空间Ω={3,4,…,9,10};(2)最理想的情形是开始生产的10件产品都是正品,故所求样本空间Ω={10,11,12,…};(3)若不考虑汽车的运动方向,则所求样本空间Ω={v|v>0}.若考虑汽车的运动方向,θ表示该运动方向与正东方向之间的夹角,则所求样本空间 Ω={(vcosθ,vsinθ)|v>0,0≤θ<2π=.4 事件A表示在三件被检验的仪器中至少有一件为废品,事件B表示所有的仪器为合格品,问事件(1)A∪B;(2)A∩B各表示什么意义?解(1)A∪B=Ω; (2)A∩B= .5 设A,B,C为三个随机事件,试将下列事件用A,B,C来表示:(1)仅仅A发生;(2)三个事件都发生;(3)至少有两个事件发生;(4)恰有一个事件发生;(5)没有一个事件发生;(6)不多于两个事件发生.解(1)A__B__ C;(2)ABC;(3)AB∪AC∪BC;(4)A__B__C∪__AB__C∪__A__BC;(5)__A__B__C;(6) AB__ C.7 袋内装有5个白球,3个黑球,从中任取两个球,求取出的两个球都是白球的概率. 解随机试验是从8个球中任取2个,样本空间所包含的样本点总数为n=C28.设事件A={取出两个球均为白球},此时,事件A包含的样本点数为k=C25,故P(A)= k / n = C25 / C28≈0.357.8 一批产品共200个,其中有6个废品,求:(1)这批产品的废品率;(2)任取3个恰有一个是废品的概率;(3)任取3个全是废品的概率.解随机试验是从200个产品中任取3个,样本空间所包含的样本点总数为n=C3200. 设事件A i={取出的3个产品中含有i个废品},i=1,3,事件B={这批产品的废品率}.若取出的3个产品中含有i个废品,则i个废品必须从6个废品中获得,3-i个合格品必须从194 个合格品中获得,从而事件A i所包含的样本点数为k i=C i6C3-i194 ,i=1,3.故P(B)= 6 / 200 =0.03,P(A1)=k1 / n=C16C2194/C3200≈0.086,P(A3)=k3 /n=C36/C3200≈0.000 02.9 两封信随机地向四个邮筒投寄,求第二个邮筒恰好投入一封信的概率.解将两封信随机地投入四个邮筒,共有4×4=16种投法,即n=16.设 A={第二个邮筒恰好投入一封信},此时,需将两封信中的一封放入第二个邮筒,共有2种放法,剩下的一封放入其他三个邮筒中的一个,共有3种放法,从而事件A包含的样本点数为k=2×3=6,故P(A)=k/n=6/16=3/ 8.10 在房间里有10个人,分别佩带着从1号到10号的纪念章,任意选3人记录其纪念章的号码.(1)求最小号码为5的概率;(2)求最大号码为5的概率.解设事件A={最小号码为5},事件B={最大号码为5},则P(A)=C25/C310=1/12,P(B)=C24 /C310=1/20.11 把10本书任意地放在书架上,求其中指定的三本书放在一起的概率.解设事件A={指定的三本书放在一起},将指定的三本书作为一个整体,10本书成为8本,故P(A)=k/n=A33A88/A1010≈0.067.12 甲、乙二人约定1点到2点之间在某处会面,约定先到者等候10分钟即离去.设想两个人各自随意地在1点到2点之间选一个时刻到达该处,问“甲乙二人能会面”这事件的概率是多少?解记事件A={两人能会面},以x,y分别表示两人到达时刻,则两人能会面的充要条件为|x-y|≤10, 即A={(x,y):|x-y|≤10}.这是一个几何概率问题,样本空间为Ω={(x,y):0≤x,y≤60},P(A)=L(A)/L(Ω)=602-502/602=11/36.13 在一间房里有四个人,问至少有两人的生日是在同一个月的概率是多少?解四个人在12个月中任一月出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故基本事件的总数为124.设事件A={四个人生日均不在同一个月},则P(__A)=1-P(A)=1-A412/124=738/1728=41/96.14 设有10件样品,编以号码0~9,随机地抽取1件样品,以B表示“取到号码为偶数的样品”;A1表示“取到号码为1的样品”,A2表示“取到号码为2的样品”,A3表示“取到号码大于7的样品”,分别求A1,A2,A3的概率和A1,A2,A3对B的条件概率,并将条件概率与无条件概率做一比较.解由题设可知:P(A1)=1/10,P(A2)=1/10,P(A3)=2/10=1/5,P(A1|B)=0,P(A2|B)= 1/5,P(A3|B)= 1/5 .15 某人忘了电话号码的最后一个数字,因而随意拨号,不超过三次而接通所需要电话的概率是多少?如果已知最后一个数是奇数,那么此概率是多少?解(1)设A={三次中至少有一次接通}, __A={三次每次都不通},A i={第i次接通}(i=1,2,3).易知,__A=__A1__A2__A3,故P(__A1)=9/10, P(__A2__A1)=8/9,P(__A3|__A1__A2)=7/8,从而,P(__A)= P(__A1) P(__A2__A1)P(__A3|__A1__A2)= 9/10×8/9×7/8=7/10.故P(A)=1- P(__A)=1-7/10=3/10.(2)若已知最后一个数字是奇数,从0到9有十个数,其中五个是奇数,则P(__A1)=4/5, P(__A2__A1)=3/4,P(__A3|__A1__A2)=2/3,从而,P(__A)= P(__A1) P(__A2__A1)P(__A3|__A1__A2)= 4/5×3/4×2/3=2/5.故P(A)=1- P(__A)=1-2/5=3/5.16 考察甲、乙两地出现春旱的情况,以A,B分别表示甲、乙两地出现春旱这一事件.根据以往气象记录知P(A)=0.2,P(B)=0.15,P(AB)=0.08,求 P(A|B),P(B|A)及P(A∪B).解由题设可知:P(A|B)=P(AB)/P(B)=0.08/0.15=8/15,P(B|A)=P(AB)/P(A=0.08/0.2=2/5,P(A∪B)=P(A)+P(B)-P(AB)=0.2+0.15-0.08=0.27.17 掷三个均匀骰子,已知第一粒骰子掷出幺点(事件B),问“掷出点数之和不小于10”这个事件A的条件概率是多少?解设事件B={第一粒骰子掷出幺点},事件A={掷出点数之和不小于10},由题设可知,若第一粒掷出幺点,第二粒可能掷出3、4、5、6点;若第二粒掷出3点,第三粒必掷出6点;第二粒掷出4点,第三粒可能为5、6点;第二粒掷出5点,第三粒可能掷出4、5、6点;第二粒掷出6点,第三粒可能掷出3、4、5、6点,则P(A|B)=P(AB)/P(B)=10/36=5/18.18 甲、乙二人射击,甲击中的概率为0 8,乙击中的概率为0 7,二人同时射击,并假定中靶与否是独立的,求:(1)中靶的概率;(2)甲中、乙不中的概率;(3)甲不中、乙中的概率.解设A、B分别表示甲中靶、乙中靶两事件,则事件A与B独立,又P(A)=0.8,P(B)=0.7,于是,所求概率为(1)P(A∪B)=P(A)+P(B)-P(AB)=P(A)+P(B)-P(A)P(B)=0.8+0.7-0.7×0.8=0.94;(2)P(A__B)=P(A)P(__B)=0.8×(1-0.7)=0.24;(3)P(__AB)=P(__A)P(B)=(1-0.8)×0.7=0.14.19 从厂外打电话给这个工厂某一车间要由工厂的总机转进,若总机打通的概率为0.6,车间的分机占线的概率为0.3,假定二者是独立的,求从厂外向该车间打电话能打通的概率.解设A,B分别表示从厂外打电话总机打通、分机打通两事件,则事件A,B独立,又P(A)=0.6,P(B)=1-0.3=0.7,所求概率为P(AB)=P(A)P(B)=0.6×0.7=0.42.20 设事件A,B的概率均不为0,证明事件A与B独立及互不相容不会同时成立.证若P(A)>0,P(B)>0,则有(1)因A,B两事件相互独立,且P(A)>0,P(B)>0,有P(AB)=P(A)P(B)> 0,故AB≠Φ,即A、B不互不相容;(2)因AB=Φ,故P(AB)=P(Φ)=0,而P(A)>0,P(B)>0,故P(A)P(B)>0, 于是P(AB)≠P(A)P(B),即A与B不相互独立.21 有四个大小质地一样的球,分别在其上写有数字1,2,3和“1,2,3”,令A i={随机抽出一球,球上有数字i}(i=1,2,3).试证明A1,A2,A3两两独立而不相互独立.证由题设可知P(A1)=1/2,P(A2)=1/2,P(A3)=1/2,且P(A1A2)=1/4= 1/2×1/2,P(A1A3)=1/4= 1/2×1/2,P(A2A3)=1/4= 1/2×1/2 .以上等式说明A1,A2,A3两两独立.但P(A1A2A3)=1/4≠1/2×1/2×1/2=P(A1)P(A2)P(A3).可见事件A1A2A3不相互独立.22 加工某一零件共需四道工序,设第一、二、三、四道工序的次品率分别是2%,3%,5%,3%,假定各道工序是互不影响的,求加工出来的零件的次品率.解设Ai={第i道工序出次品},i=1,2,3,4.又设A={零件为次品},则有A=A1∪A2∪A3∪A4.由题知,A1,A2,A3,A4相互独立,__A1 ,__A2 ,__A3 ,__A4也相互独立,于是P(A)=P(A1∪A2∪A3∪A4)=1-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321AAAA⋃⋃⋃)=1-P(__A1__A2__A3__A4)=1-P(__A1)P(__A2)P(__A3)P(__A4)=1-0.98×0.97×0.95×0.97≈0.124.23 掷三枚均匀骰子,记B={至少有一枚骰子掷出1},A={三枚骰子掷出的点数中至少有两枚一样},问A,B是否独立?解考虑P(A|__B),若__B发生,则三枚骰子都不出现幺点,那么,它们都只有5种可能性(2,3,4,5,6),比不知__B发生时可能取的点数1,2,3,4,5,6少了一个.从5个数字取3个(可重复取),其中有两个一样的可能性,应比6个数字中取3个时,有两个一样的可能性要大些,即P(A)<P(A|__B).由此推出P(A)>P(A|B),故A,B不独立.24 一批玉米种子,其出芽率为0 9,现每穴种5粒,问“恰有3粒出芽”与“不大于4粒出芽”的概率是多少?解设A={恰有3粒出芽了},B={不大于4粒出芽}.把穴中每一粒种子是否发芽看作一次试验,而各粒种子发芽与否是互不影响的,所以5次试验是相互独立的,故P(A)=b3(5,0.9)=C35×0.93×(1-0.9)2=C35×0.93×0.12≈0.073,P(B)=1-b5(5,0.9)=1-C55×0.95×(1-0.9)0=1-0.95≈0.41.25 某一由9人组成的顾问小组,若每个顾问贡献正确意见的百分比是70 % ,现在该机构对某事件可行与否个别征求各位顾问意见,并按多数人意见作出决策,求作出正确决策的概率.解显然本问题是:如果9人中超过4人作出正确决策,则可对该事件可行与否作出正确决策,从而设事件A={作出正确决策},由题设知,n=9,p=0.7,q=0.3,于是bk(n,p)=bk(9,0.7)=Ck9×0.7k×0.39-k(k=5,6,7,8,9),所以5次试验是相互独立的,故P(A)=∑=95kCk9×0.7k×0.39-k≈0.901.26 电灯泡使用寿命在1 000小时以上的概率为0 2,求3个灯泡在使用1 000小时后,最多只有一个坏了的概率.解利用二项概型,有P n(k≤1)=b0(3,0.8)+b1(3,0.8)=C03×0.80×0.23+C13×0.81×0.22=0.104.27 用三台机床加工同一种零件,零件由各机床加工的概率分别为0.5,0.3,0.2,各机床加工的零件为合格品的概率分别等于0.94,0.9,0.95,求全部产品中的合格率.解设事件A、B、C分别表示三台机床加工的产品,事件E表示合格品.依题意,P(A)=0.5,P(B)=0.3,P(C)=0.2,P(E|A)=0.94,P(E|B)=0.9,P(E|C)=0.95,由全概率公式P(E)=P(A)P(E|A)+P(B)P(E|B)+P(C)P(E|C) =0.5×0.94+0.3×0.9+0.2×0.95=0.93.28 12个乒乓球中有9个新的,3个旧的,第一次比赛时,同时取出了3个,用完后放回去.第二次比赛时,又同时取出3个,求第二次取出3个球都是新球的概率.解以A i(i=0,1,2,3)表示事件“第一次比赛从盒中任取的3个球中有i个新球”.可知A0,A1,A2,A3是样本空间Ω的一个划分.以B表示事件“第二次取出的球都是新球”.则P(A0)=C33/C312=1/220,P(A1)=C19C23/C312=27/200,P(A2)=C29C13/C312=27/55,P(A3)=C39/C312=21/55,P(B|A0)=C39/C312=21/55,P(B|A1)=C38/C312=14/55,P(B|A2)=C37/C312=35/220,P(B|A3)=C36/C312=1/11.由全概率公式,得P(B)=∑=3iP(Ai)P(B|Ai)=1/220×21/55+27/220×14/55+27/55×35/220+21/55×1/11=1746/12100≈0.14629 发报台分别以概率0.6和0.4发出信号“·”和“-”.由于通信系统受到干扰,当发出信号“·”时,收报台以概率0 8及0 2收到信号“·”和“-”;当发出信号“-”时,收报台以概率0 9及0 1收到信号“-”和“·”.求:(1)收报台收到信号“·”的概率;(2)当收报台收到信号“·”时,发报台确系发出信号“·”的概率.解设事件B={收到信号“·”},A0={发出信号“·”},A1={发出信号“-”}.显然A0,A1构成一个完备事件组,且P(A0)=0.6,P(A1)=0.4,P(B|A0)=0.8,P(B|A1)=0.1.(1)应用全概率公式,有P(B)=∑=1iP(Ai)P(B|Ai)=0.6×0.8+0.4×0.1=0.52.(2)应用贝叶斯公式有P(A0|B)=P(A0)P(B|A0)/∑=1iP(Ai)P(B|Ai)=0.6×0.8/0.52≈0.923.30 设某种病菌在人口中的带菌率为0.83.当检查时,带菌者未必检出阳性反应,而不带菌者也可能呈阳性反应,假定P(阳性|带菌)=0.99,P(阴性|带菌)=0.01,P(阳性|不带菌)=0.05P(阴性|不带菌)=0.95.设某人检出阳性,问他“带菌”的概率是多少?解设A={某人检出阳性},B1={带菌},B2={不带菌}.由题设知P(B1)=0.83,P(B2)=1-0.83=0.17,P(A|B1)=0.99, P(A|B2)=0.05,故所求的概率为P(B1|A)=P(AB1)/P(A)=P(B1)P(A|B1)/∑=2jP(B j)P(A|B j)=(0.83×0.99)/(0.83×0.99+0.17×0.05)=0.8217/(0.0085+0.8217)≈0.9898.31 设有五个袋子,其中两个袋子(品种A1)每袋有两个白球和三个黑球,另外两个袋子(品种A2)每袋有一个白球和四个黑球,还有一个袋子(品种A3)中有四个白球和一个黑球,(1)从五个袋中任挑一袋,并从这袋中任取一球,此球为白球的概率;(2)从不同品种的三袋中任挑一袋,并由其中任取一球,结果是白球(事件B),问这球由三个品种的袋子中取出的概率各是多少?解(1)设事件B表示“取到白球”,A i表示“从五个袋中取到A i品种袋子”(i=1,2,3),故P(A1)=2/5, P(A2)=2/5,P(A3)=1/5,P(B|A1)=2/5,P(B|A2)=1/5,P(B|A3)=4/5,利用全概率公式,所求概率为P(B)=∑=31iP(A i)P(B|A i)=P(A1)P(B|A1)+P(A2)P(B|A2)+P(A3)P(B|A3)=2/5×2/5+2/5×1/5+1/5×4/5=10/25=2/5 .(2)设事件B={取到白球},A i={从不同品种三袋中取到品种A i袋子} (i=1,2,3),根据题设,欲求下述三个条件概率P(B|A1),P(B|A1),P(B|A1). 于是P(A1)=1/3 ,P(A2)=1/3,P(A3)=1/3,P(B|A1)=2/5 ,P(B|A2)=1/5,P(B|A3)=4/5. 利用全概率公式,取到白球概率为P(B)=∑=31iP(A i)P(B|A i)=1/3×2/5+1/3×1/5+1/3×4/5=7/15.再由贝叶斯公式,有P(A1|B)=P(A1)P(B|A1)/∑=31iP(Ai)P(B|Ai)=(1/3×2/5)/7/15=2/7.P(A2|B)=P(A2)P(B|A2)/∑=31iP(Ai)P(B|Ai)=(1/3×1/5)/7/15=1/7.P(A3|B)=P(A3)P(B|A3)/∑=31iP(Ai)P(B|Ai)=(1/3×4/5)/7/15=4/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一章课件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一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ea7e30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14.png)
所有样本点的平均值
样本方差
描述样本点离散程度的量
无偏估计
样本统计量的值等于总体参数的真实值
t分布与F分布
t分布
用于描述小样本数据的分布情况,也 称学生t分布
F分布
用于描述两个比例的方差之间的比例 关系
04
参数估计
点估计与估计量
点估计
用样本统计量来估计未知参数的 过程。
估计量
用于估计未知参数的样本统计量。
假设检验的分类单侧检验、双侧检验。来自 单侧与双侧检验单侧检验
01
只关注参数的一个方向是否满足假设,如检验平均值是否大于
某个值。
双侧检验
02
关注参数的两个方向是否满足假设,如检验平均值是否在两个
值之间。
单侧与双侧检验的选择
03
根据实际问题需求和数据特征选择合适的检验方式。
显著性检验与P值
显著性检验
通过比较样本数据与理论分布,判断样本数据是否显著地偏离理 论分布。
P值
观察到的数据或更极端数据出现的概率,用于判断是否拒绝或接 受假设。
P值的解读
P值越小,表明数据越显著地偏离理论分布,假设越可能不成立。
第一类错误与第二类错误
1 2
第一类错误
拒绝实际上成立的假设,也称为假阳性错误。
第二类错误
接受实际上不成立的假设,也称为假阴性错误。
3
错误率控制
通过调整临界值的大小,可以控制第一类错误和 第二类错误的概率,从而实现错误率控制。
通过参数估计,还可以对生产过 程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及时发 现并解决生产中的问题,保证生
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假设检验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假设检验是数理统计中的一种 重要方法,在医学研究中有着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一章知识点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一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f92bea3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27.png)
第一章随机事件及概率1.1随机事件1.1.1随机试验一、人在实际生活中会遇到两类现象:1.确定性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实现与之其结果。
2.随机现象(偶然现象):在一定条件下事先无法预知其结果的现象。
二、随机试验满足条件:1.实验可以在相同条件写可以重复进行;(可重复性)2.事先的所有可能结果是事先明确可知的;(可观察性)3.每次实验之前不能确定哪一个结果一定会出现。
(不确定性)1.1.2样本空间1.样本点:每次随机试验E 的每一个可能的结果,称为随机试验的一个样本点,用w 表示。
2.样本空间:随机试验E 的所有样本点组成的集合成为试验E 的样本空间。
1.1.3随机事件1.随机事件:一随机事件中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称为试验的随机事件。
2.基本事件:试验的每一可能的结果称为基本事件。
一个样本点w 组成的单点集{w}就是随机试验的基本事件。
3.必然事件:每次实验中必然发生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
用Ω表示。
样本空间是必然事件。
4.不可能事件:每次试验中不可能发生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用空集符号表示。
1.1.4事件之间的关系和运算1.事件的包含及相等“如果事件A 发生必然导致事件B 发生”,则称事件B 包含事件A ,也称事件A 是B 的子事件,记作A B B A ⊃⊂或。
2.事件的和(并⋃)“事件A 与B 中至少有一个事件发生”,这样的事件称为事件A 与B 的和事件,记作B A 。
3.事件的积(交⋂)“事件A 与B 同时发生”,这样的事件称作事件A 与B 的积(或交)事件,记作AB B A 或 。
4.事件的差“事件A 发生而事件B 不发生”,这样的事件称为事件A 与B 的差事件,记作A-B 。
5.事件互不相容(互斥事件)“事件A 与事件B 不能同时发生”,也就是说,AB 是一个不可能事件,即=AB 空集,即此时称事件A 与事件B 是互不相容的(或互斥的)6.对立事件“若A 是一个事件,令A A -Ω=,称A 是A 的对立事件,或称为事件A 的逆事件”事件A 与事件A 满足关系:=A A 空集,Ω=A A 对立事件一定是互斥事件;互斥事件不一定是对立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相同的条件下,多次抛一枚均匀的硬币,设事件 A =“正面朝上” , 观察 n 次试验中 A 发生的次数.
试验者 德.摩根 蒲丰 费勒 K.皮尔逊 K.皮尔逊
n
2048 4040 10000 12000 24000
nA
1061 2048 4979 6019 12012
f n ( A)
0.5181 0.5069 0.4979 0.5016 0.5005
第五章 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
第六章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第七章 参数估计 第八章 假设检验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1.1 随机事件及其运算
§1.2
§1.3 §1.4 §1.5
概率的定义及其性质
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 条件概率 独立性
§1.1 随机事件及其运算
1.1.1 随机现象
自然界的现象按照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必然 性)分为两类: 一类是确定性现象,特点是条件完全决定结果 一类是随机现象,特点是条件不能完全决定结 果 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出现这样的结果,也可 能出现那样的结果,我们预先无法断言,这类现 象成为随机现象。 如何研究随机现象呢?
1.1.2 随机试验
例1-1: E1: 抛一枚硬币,观察正面H、反面T出现的情况;
E2: 掷一颗骰子,观察出现的点数;
E3: 记录110报警台一天接到的报警次数; E4: 在一批灯泡中任意抽取一个,测试它的寿命; E5: 记录某物理量的测量误差; E6: 在区间 0, 1 上任取一点,记录它的坐标。
例1-5 设A,B为两个随机事件, P(A)=0.5, P(AB)=0.8, P(AB)=0.3, 求P(B). 解 由P(AB)=P(A)+P(B)-P(AB),得 P(B)=P(AB)-P(A)+P(AB)=0.8-0.5+0.3=0.6.
例1-6 设A,B两个随机事件, P(A)=0.8, P(AB)=0.5, 求P(AB). 解 由性质6可知,
(3)若A与B互不相容,有 f( ) f( ) f( ) . n A B n A n B 同理可有:f( f( . n Ak) n Ak)
k 1 k 1 n n
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概率P(A)也应有类似特征:
(1) 0 P (A) 1; (2)P () 0,P () 1; (3)若A与B互不相容,有 P (A B) P (A) P (B) .
上述试验具有如下特点: 1.试验的可重复性——在相同条件下可重复进行;
2.一次试验结果的随机性——一次试验的可能结果不
止一个,且试验之前无法确定具体是哪种结果出现;
3.全部试验结果的可知性——所有可能的结果是预先
可知 的,且每次试验有且仅有一个结果出现。 在概率论中,将具有上述三个特点的试验成为随机试 验,简称试验。随机试验常用E表示。
1.1.3 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
样本空间: 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所组成的集合称为
试验E的样本空间, 记为Ω. 样本点: 试验的每一个可能出现的结果(样本
空间中的元素)称为试验E的一个样本点, 记为ω.
例1-2:
分别写出例1-1各试验 E k 所对应的样本空间
1 {H,T};
2 {1, 2, 3, 4, 5,; 6}
P(AB)=P(A)-P(AB)=0.8-0.5=0.3
例1-7 设A与B互不相容, P(A)=0.5, P(B)=0.3, 求P(AB).
解 P(AB)=P( A B )=1-P(AB)=1-[P(A)+P(B)] =1-(0.5+0.3)=0.2
k 例 1-8 某地一年内发生 k 起交通事故的概率为
2. 和(并)事件: “事件A与事件B至少有一个 发生”,记作AB或A+B。
推广:n个事件A1, A2,…, An至少有一个发生, 记作 Ai 或 Ai
i 1
i 1
n
n
3. 积(交)事件 : 事件A与事件B同时发生,记
作 AB 或AB。
推广:n个事件A1, A2,…, An同时发生,记作
解
B0 A1 A2 A3;
B1 A1 A2 A3 A1 A2 A3 A1 A2 A3;
B2 A1 A2 A3 A1 A2 A3 A1 A2 A3;
B3 A1 A2 A3 .
例1-4:甲、乙、丙三人各向目标射击一发子弹,以A、B、C 分别表示甲、乙、丙命中目标,试用A、B、C的运算关系表示 下列事件:
概率的性质
性质 1
0 P( A) 1, P( ) 0.
性质 2(有限可加性) 设A1,A2,…, An是一列两两互不相容的事件,即
AiAj=,(ij), i , j=1, 2, …, n, 有
P( A1 A2 …An )= P(A1) +P(A2)+….+P(An)
性质 3 (互补性) P( A)=1 P . ( A) 性质4 P(A-B)=P(A)-P(AB).
3 {0, 1, 2, 3, }; 4 {t | t 0};
5 t | t , ;
6 t | t 0, 1.
随机事件:样本空间的任意一个子集称为随机事 件, 简称“事件”, 记作A、B、C等。
例如在试验E2中,令A表示“出现奇数点”,A就是一个 随机事件。A还可以用样本点的集合形式表示,即A={1, 3,5}.它是样本空间Ω的一个子集。 基本事件:随机事件仅包含一个样本点ω,单点子集{ω}。 复合事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点的事件。 事件发生:例如,在试验E2中,无论掷得1点、3点还是5点, 都称这一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了。 如,在试验E1中{H}表示“正面朝上”,就是个基本事件。
i 1 n
6. 对立(逆)事件 AB= , 且AB=
记作B A ,称为A的对立事件
思考:事件A和事件B互不相容与事件A和事件B互
为对立事件的区别.
对立事件一定是互不相容事件,互不相 容事件不一定是对立事件
7.事件的运算性质
交换律:AB=BA,AB=BA。 结合律:(AB)C=A(BC), (AB)C=A(BC)。 分配律:(AB)C=(AC)(BC), (AB)C=(AC)(BC)。 对偶(De Morgan)律:
一口袋中有6个乒乓球,其中4个白的,2个红的.有 放回地进行重复抽球,观察抽出红色球的次数。
n
200 400 600
nA
f n ( A)
139 201 401
0.695 0.653 0.668
频率的性质: (1) 0 f( ) 1; n A (2)f( 0,f( 1; n ) n )
性质 5(加法公式)对于任意事件A,B,有 P(A+B)=P(A)+P(B)-P(AB).
推广:
1) P ( A B C ) P ( A) P( B) P(C ) P( AB) P( AC ) P( BC ) P( ABC )
2) 设A1,A2,…,An 是 n 个随机事件, 则
A1A2…An或
或 A i Ai
i 1
i 1
n
n
4. 差事件: A-B称为A与B的差事件, 表示事件 A发生而事件B不发生
5. 互不相容事件(也称互斥的事件): 即事件 A与事件B不能同时发生。AB= 。
AB= B A
Ω
推广:n个事件A1, A2,…, An任意两个都互不相
容,则称n个事件两两互不相容。 若n个事件A1, A2,…, An 两两互不相容,且 Ai 则称n个事件A1, A2,…, An 构成一个完备事件组。
1.2.2 概率的公理化定义
定义3:若对随机试验E所对应的样本空间中的每一事件 A,均赋予一实数P(A),集合函数P(A)满足条件: (1) 非负性公理:P(A) ≥0; (2) 规范性公理:P()=1 ,P()=0 ; (3) 可列可加性公理:设A1,A2,…, 是一列两两互不相容 的事件,即AiAj=,(ij), i , j=1, 2, …, 有 P( A1 A2 … )= P(A1) +P(A2)+…. 则称P(A)为事件A的概率。
m m 同理可有:P Ak P (Ak) . k 1 k 1
定义2: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n次重复试验,当n趋于无
) 穷大时,事件A发生的频率 f( 稳定于某个确定的常 n A
数p,称此常数p为事件A发生的概率,记作 P ( A)=p .
注1:概率的统计定义不仅提供了一种定义概率的方法,更重要 的是给了一种估算概率的方法.在实际问题中,事件发生的概率往 往是未知的,由于频率具有稳定性,我们就用大量试验中得到的频 率值作为概率的近似值. 注2:但上述定义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首先,人们无法把一个试 验无限次的重复下去,因此要精确获得频率的稳定值是困难的.其 次,定义中对频率与概率关系的描述是定性的、非数学化的,从而 容易造成误解. 注3:定义2中的叙述易使人想到概率是频率的极限,概率是否为 频率的极限,以什么方式趋于概率呢?
k 1
e 1 e . 不相容,所以有 P( A) P Ak k!
P( Ai ) P( Ai )
i 1 i 1
n
n
1i j n
n
p( Ai Aj )
1i j k n
P( A A A )
i j k
n
(1)n1 P( A1 A2 An ).
性质 6 (可分性) 对任意两事件A、B,有 P(A)=P(AB)+P(AB ) , P(B)=P(AB)+P(AB )
A B A B,
k k
AB A B
可推广 Ak Ak ,
A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