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脊柱外科进展

合集下载

脊柱外科发展史

脊柱外科发展史

脊柱外科发展历史神经脊柱外科是指神经外科医生从事的脊柱外科部分,实际上涵盖了整个脊柱外科范围。

脊柱外科作为神经外科和骨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还没有完全独立成为一个完整的三级学科,因此没有一个完整的学科定义,实际工作由神经外科医师和骨科医师共同开展。

神经脊柱外科是神经外科的主要组成部分,亦是神经外科中发展最为迅猛的一个分支。

在美国和欧洲以及部分亚洲国家中,神经脊柱外科是神经外科医生的主要工作领域,约占据神经外科日常工作的50-70%。

然而在我国,神经脊柱外科一直被神经外科医生所忽视,脊柱外科的绝大部分工作被骨科医生所占据。

直到近些年,一些神经外科中的有识之士开始重视神经脊柱外科的发展。

本文将比较系统的叙述西方脊柱外科尤其是神经脊柱外科的发展历史,通过回顾西方脊柱外科发展历史希望对我国神经脊柱外科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脊柱外科发展的古代历史脊柱疾病的治疗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埃及。

公元前1800年的古代埃及医学文献中记载了48例关于外伤患者的治疗过程,其中有4例是脊柱外伤的患者[1,2]。

通过文献中的叙述可以看出古代埃及人已经了解脑和脊髓外伤同肢体功能障碍间的相互关系。

古埃及人认为完全性的脊髓损伤是无法恢复的,只有不完全脊髓损伤才是可以治疗的。

他们的治疗方法是保持患者俯卧位,并给予患者新鲜的肉类食物和蜂蜜治疗。

公元前800年左右,古希腊出现了亚里士多德学派。

亚里士多德学派重视尸体解剖和教学。

同时,当时的古希腊战争非常频繁,出现了很多的脊柱损伤患者。

希波克拉底建议通过使用支具固定脊柱损伤的患者,并通过重力给予患者牵引;他同时建议使用手法复位脊柱损伤的患者。

当时的医生将注满水的山羊膀胱放置在脊柱固定支具和病人身体间,以防止支具压迫患者身体。

希波克拉底已经充分认识脊柱损伤同瘫痪和尿潴留之间的关系。

古罗马的Galen(公元129-200年)是亚里士多德学派的忠实继承者。

因为他是角斗士的治疗师,因此经常能够接触到许多严重的脊柱损伤患者。

脊柱疾病的手术治疗进展

脊柱疾病的手术治疗进展

脊柱疾病的手术治疗进展随着科技和医学的不断发展,脊柱疾病的手术治疗也在不断进步。

脊柱疾病是指影响人类脊柱结构和功能的各种损伤和病变,如脊椎骨折、脊柱侧弯、脊柱肿瘤等。

手术治疗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管理方法,不仅可以缓解疼痛,还可以纠正脊柱异常,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脊柱疾病手术治疗的进展以及相关的创新技术。

脊柱手术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传统的脊柱手术已逐渐演变为微创手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可以通过微小的切口进行脊柱手术,并使用显微镜和内窥镜等辅助工具,从而大大减少创伤和手术风险。

微创手术的好处是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患者能够更快地回归正常生活。

其次,脊柱手术中使用的植入物和材料也得到了改进。

很多脊柱手术需要使用植入物来稳定脊柱,比如螺钉、钢板和融合器等。

随着生物材料和工程技术的发展,新型的人工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脊柱手术中,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力学性能,能够更好地促进骨愈合和融合。

此外,脊柱手术的导航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传统的脊柱手术主要依靠医生的经验和辅助影像学检查来确定手术位置。

然而,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现在,随着导航技术的发展,医生可以使用三维影像重建、立体定位等技术进行手术导航,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此外,脊柱手术中的镜式手术和机器人辅助手术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镜式手术通过显微镜和内窥镜等器械进行手术,使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观察和操作病灶。

机器人辅助手术则利用机器人系统来进行手术,提高手术精度和稳定性。

这些新技术不仅提高了手术效果,还减少了手术风险。

总之,脊柱疾病的手术治疗在技术和手段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微创手术、改进的植入物和材料、导航技术以及镜式手术和机器人辅助手术等创新技术的应用使脊柱手术更加安全有效。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脊柱手术虽然有很多好处,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因此,在进行手术前,患者应该仔细了解手术的利弊,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做出明智的决策。

脊柱外科护理进展

脊柱外科护理进展

脊柱外科护理进展
脊柱外科护理进展
张晓萍;浦莉萍;陈瑶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
【年(卷),期】2006(022)001
【摘要】脊柱外科是骨科学的重要分支,我国脊柱外科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近10年来随着人们对脊柱外科基础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脊柱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以及通过引进、改良多种国外新技术和有关器械,有力地推动了脊柱外科的治疗手段朝着更科学的方向迈进,而脊柱外科的护理工作也凭借着治疗手段的不断改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护理技术日臻完善,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71-72)
【关键词】脊柱外科;护理进展;治疗手段;影像学技术;护理工作;护理技术;骨科学【作者】张晓萍;浦莉萍;陈瑶
【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护理部,上海200003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R681.5
【相关文献】
1.脊柱损伤及脊柱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进展 [J], 鲁青
2.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的护理进展 [J], 蒋莉
3.卒中单元重症监护的护理进展 [J], 曾雪清; 温德树; 卢叶玲
4.脊柱神经外科进展 [J], 鲍圣德
5.产后出血的治疗及护理进展 [J], 李艳梅。

脊柱疾病诊治技术最新进展及发展方向

脊柱疾病诊治技术最新进展及发展方向
世 纪 长 期 来 获 解 决 的 回题 , 功 地 进 行 了 矫 治 , 脊 柱 爆 裂 骨 战 使 折 、 重度 以上 的 椎 体 措 脱 、 弯后 凸 琦 形 达 到 空 前 满 意 的 解 中 侧 剖 复 位 牢 固 固定 . 重 度脊 柱 侧 弯 的 矫 正 率 达 到 了 7 %以 并 中 0
要 有如 下 几 个 方 面 : 1 脊挂 矫形 内 拉 物 及 脊挂 融 合术 的 进 展
骨融合系统 , 经过严 格的生 物力学 测试 、 物实验研 究及早期 动 临床试甩后 , 经美国 F A严格测试, D 其生物力学特性及骨融合 率均优 于 TF C等 其它 类型 的椎 间植骨 融 合器, 1 9 于 9 4年 获 F A批 准, D 在临床 被广泛推 广应用。9 0年代 以来 , 弓根螺钉 椎 系统和椎问融合 器的联合应 用, 又大大提高 了椎体情脱 、 下腰 退变 、 神经根管狭窄等 问题 中远期 的治 疗效果 , 5年 以上 的随
前 路 由 固定 系 统 中 的 最 新进 展 . 众 多 前 路 内 植 物 中 的 A P 如 Ls 及 WI DO N WS等 钢 板 系 统 。
内植物的 矫 正和 固定 是 暂时 的. 植骨 融合 才是 长久 的。
8 0年 代 末 , 问 植 骨 融 合 器 问 世 , 具 代 表 性 的 B K 榷 间植 椎 最 A
坚强 固定后相邻节段的退变. 内植物 的折断 等问题, 需经过 还
更深 入广 泛 的研 究来 解 决
2 高新拉术设备在脊柱疾病 诊治 中的应 用 本世纪 下半 叶以来, 技转化为 生 产力使 各 种高新 技术 科 迅速变为 实用技术, 渗透到 各十领域 , 医学及脊柱外 科领域也 受益 匪浅 。计算 机与 电磁技 术的 结合, 使骨 科三维 定 向导航

脊柱疾病的新研究和治疗进展

脊柱疾病的新研究和治疗进展

脊柱疾病的新研究和治疗进展脊椎是人体的支柱和保护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脊柱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脊椎侧弯、高位截瘫等常见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脊柱疾病的治疗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非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传统的脊柱疾病治疗方式主要以手术为主。

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非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成为治疗脊柱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针灸、按摩、瑜伽等本质上是非手术治疗。

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脊柱康复训练也可以减轻疾病带来的不适。

针灸是我国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

可以有效减轻脊柱疼痛和炎症,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缓解神经紧张等。

瑜伽则是一种综合身体和精神训练的健身运动。

通过锻炼身体柔韧性和力量,并采用专业的呼吸方式和放松训练,可以改善脊柱疾病患者的身体状况。

再如,按摩技术可以舒缓肌肉张力,减轻疼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和免疫机能。

可穿戴式技术可穿戴式技术是近年来应用于脊柱疾病治疗的一种新型技术。

可穿戴式生理监测设备和健康服务产品,能够监测患者的基本生理指标、活动量、疼痛等信息,并通过智能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实现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患者可以通过智能手环、智能贴片等设备实时监测病情,同时通过移动应用程序实现数据跟踪和个性化服务。

这种技术在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也不断增多,它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治疗能力,促进康复进程。

微创手术微创手术是指利用微型视像设备和微型手术器械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的手术。

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小切口、低出血量、术后疼痛小等优点。

微创手术广泛应用于脊柱疾病治疗,如椎间盘突出、脊柱侧弯、脊髓损伤等。

例如,椎间盘突出的传统治疗方法是切除突出部分,但这种方法会导致重要的生物学变化,加剧椎间盘的退化。

而微创手术通过引入比较先进的植入物,能够缓解疼痛和炎症、减轻压力,并恢复正常的椎间盘高度和功能。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指通过改变人体基因表达,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方法。

《脊柱外科发展现状》

《脊柱外科发展现状》

《脊柱外科发展现状》我院脊柱外科(骨科三病区)自202x年6月成立以来,坚持建立学习型组织,通过派出去、请进来及自身不断刻苦学习研究,近年来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其中多项居省内先进水平,极个别项目在国内属高风险、高难度手术。

现将我院脊柱外科目前开展的情况介绍如下:(1)脊柱创伤。

根据骨折特点采用开放、微创或经皮切口,前方、后方、侧前方或前后联合扩大椎管、减压脊髓或硬膜,挽救神经功能,让患者得到最大限度恢复。

其中开展的枢椎齿状突骨折经前路复位固定术,寰枢椎骨折经后路复位减压固定融合术、颈椎骨折脱位单纯前路复位固定术、高位胸椎后壁切除减压固定术、高位胸椎骨折脱位复位减压固定术、腰椎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固定融合术在省内仅有少数几家医院开展,特别是寰枢颈椎骨折脱位经后路复位减压固定融合术及腰椎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固定融合术在国内能开展的医院也为数不多。

腰2骨折(a3型)经皮伤椎置钉骨折撑开复位内固定腰3骨折(c1型)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减压钛网支撑钉棒内固定术颈6-7椎体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内固定术齿状突骨折前路复位内固定术复位前复位后齿状突陈旧骨折后路复位内固定术胸6、7骨折(c3型)后路钉棒复位内固定椎管扩大减压术(2)颈椎病。

更新对颈椎病诊治的理念,对其诊断、治疗(特别是手术)及康复都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颈椎前路椎间减压固定融合,颈椎前路一个或多个椎体次全减压固定融合术,后路单开门、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属治疗颈椎病的经典术式,目前已常规开展。

脊髓型颈椎病:发育性椎管狭窄后路单开门颈3-7椎管扩大成形术(3)腰椎:腰椎侧突矫形手术、长节段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及开展的小切口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峡部不连经后路椎间融合短节段固定等手术已广泛开展。

(4)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

开展的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增强椎体强度、稳定脊柱、缓解疼痛,微创、起效快、效果好。

脊柱外科护理技术新进展

脊柱外科护理技术新进展

营养支持效果评价及持续改进
营养指标监测
定期监测患者的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评估营养 支持效果。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关注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胃肠道不适等,及时进行处 理和预防。
营养支持方案的调整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营养指标监测结果等,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 案,以预测及建议提
智能化护理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脊柱 外科护理将更加智能化,如利用机器 人辅助手术、智能康复设备等,提高
护理效率和准确性。
远程护理
借助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远 程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更为便捷、
高效的医疗体验。
个性化护理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 方案,如定制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心 理干预措施等,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 求。
远程康复指导
通过智能康复系统,医生 可以远程指导患者进行康 复训练,方便患者及时就 医。
03
脊柱外科患者疼痛管理策略
疼痛评估方法与标准制定
疼痛评估工具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数字评 分法(NRS)等主观评估工具,结合 客观生理指标如心率、血压等,全面 评估患者疼痛程度。
疼痛评估频率
疼痛评估标准
制定脊柱外科患者疼痛评估标准,包 括疼痛程度、性质、部位、持续时间 等方面,为后续镇痛治疗提供依据。
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和病情变化,制定 个性化的疼痛评估频率,确保及时发 现和处理疼痛问题。
个性化镇痛方案设计与实施
多模式镇痛
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 物和/或非药物镇痛技术,如非 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局部 麻醉药、神经阻滞等,实现多模
实施心理干预措施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心理疏导等方法 ,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自 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脊柱外科新进展PPT参考幻灯片

脊柱外科新进展PPT参考幻灯片
4
复位要达到3项标准
• 脱正常即胸椎<10度,胸腰
段为0—5度,腰椎生理前凸恢复。
5
手术方式
• AF 、RF、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 • 椎管减压 • 植骨融合
6
胸椎骨折AF系统复位固定
7
8
腰3骨折脱位并截瘫
9
CT片
10
11
胸椎骨折脱位 钉棒系统复位 固定
12
13
14
腰椎骨折AF复位内固定术后
15
16
腰椎滑脱RF复位内固定+椎间植骨 融合术后
17
腰椎滑脱减压、RF内固定、融合
18
展望
• 近年来,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我院 已相继开展胸腰椎骨折、脊柱滑脱、椎间盘突 出、脊柱结核、椎管肿瘤等骨科病的手术治疗。 随着我院今年准备购进C臂X光机和明年购进 MRI后,将对我院脊柱外科的发展取到巨大的 推动作用。我科将陆续开展脊柱侧弯矫正术、 颈椎病及颈椎骨折的前后路手术、经皮穿刺椎 体成形术及股骨颈骨折闭合穿针复位术等新项 目。
胸腰椎骨折治疗新进展
竹山县人民医院骨科 焦昌明
1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发展、交通工 具的不断发展,脊柱损伤的病人越来越 多,引起瘫痪的病人也不断增加,给人 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我科于2002年引进了脊柱AF、 RF、 钉棒系统内固定技术,已手术治疗胸腰 椎骨折、滑脱病例102例,其中胸椎 42例,腰椎60例。术前合并完全瘫 痪20例,不完全瘫痪60例,单纯压 缩性骨折22例。均取得良好效果。
2
• 脊柱骨折十分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 5%—6%,其中胸腰椎骨折最多见,可 以并发脊髓及马尾损伤,至截瘫、大小 便及性功能障碍。严重致残甚至危及生 命。

脊柱外科治疗进展

脊柱外科治疗进展

脊柱外科治疗进展脊柱外科治疗是指针对脊柱相关疾病所采取的外科手术治疗方式。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脊柱外科治疗也日益成熟,不断更新。

本文将从植入式脊柱手术、微创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三方面,介绍近年来脊柱外科治疗的进展。

植入式脊柱手术植入式脊柱手术是指将脊柱相关器械或药物植入患者体内,以达到治疗和恢复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相关器械技术的不断提升,植入式脊柱手术也实现了很大的进展。

植入式脊柱手术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脊柱植入件手术:即在患者脊柱内植入各种支架、螺钉和钢板等器械,治疗脊柱骨折、骨质增生等疾病。

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的优点。

2.脊柱镜手术:即通过切开小孔或使用腔镜,将患者的脊柱插入器械和所需药物进行治疗。

脊柱镜手术相对于传统手术,创面小、术后恢复快,但对医生要求也更高。

3.脊柱注射手术:即将药物注射到患者脊柱内部,治疗脊椎关节炎等疾病。

该手术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但需要注意的是,该手术不适用于一些特定的疾病。

微创手术微创手术是指通过使用小切口或者腔镜,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相比于传统手术,微创手术更轻松、更精确、创伤更小且并发症更少。

微创手术的技术难点在于,外科器械要更加精细,医生需要具备更强的手术技能。

但福利是微创手术能够在大大减小病人的痛苦和创伤的同时,还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机器人辅助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是指利用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完成脊柱手术的治疗方式。

目前,许多国内外的医疗机构已经开始采用机器人辅助手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机器人辅助手术的优点是可以进行高精度、高效率、高可控的手术,同时降低了医生和患者的感染风险。

但缺点是机器人购买、装置、维护和运营成本高,对医生要求更高。

总的来说,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脊柱外科治疗也不断受到了更新和发展。

植入式脊柱手术、微创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等技术的不断推出,极大地提高了脊柱外科治疗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未来,脊柱外科治疗技术还将会不断改进和完善,为患者带来更高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

我国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现状

对我 国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述评 , 以期
与各 位 同道共 同为 稳 步 推 动 我 国微 创 脊 柱 外 科 技 术
的发 展 而努力 。
微创腰椎椎 间融合术治疗极外侧 型腰椎 问盘突 出症
5 2例 , 取 得 了 良好 的疗 效 。学 者 们 还 将 脊 柱 内镜 技 术 应用 于 上颈 椎 疾 病 的 治疗 。 吕 国华 等 在 内镜 辅
技术 、 经皮脊柱 内固定技 术及 脊柱介入技 术发展迅速 , 新技 术、 新理 念不断 涌现 。但 目前微创 脊 ̄ s , 1 - 科 手术并 不能完全替代 传统
手术 , 临床应严格把握适应证 , 杜绝盲 目扩 大微创脊 柱手术适用范 围。开展微创脊柱外科手 术的 医生不仅 应具有丰富的传统手术
中医正 骨 2 0 1 4年 3月第 2 6卷 第 3期

( 总1 6 3 )・ 3・
专 家述 评 ・
我 国微 创 脊柱 外科 技 术 的发 展 现 状
池 永 龙
( 温州 医科 大 学附属 第二 医院 , 浙江 温州 3 2 5 0 2 7 )
摘 要 微创 脊柱外科技术是脊柱 外科领域发展 的主要 标志 , 近年 来我 国微创脊 柱外科 事业蓬勃发展 , 脊 柱显微 外科技 术 、 内镜
髓 损伤 专业 委 员会 微 创 脊 柱 外科学组 副主任 委员 , 中 国老 年学 学会老 年脊 柱关 节疾 病 专 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 中国脊柱 脊髓 杂志》 《 中国矫形 外科 杂
中, 尤其 是椎 管 内肿瘤 摘 除术 、 脊髓 减 压术 等 , 是 脊柱 外科 医生 必须 掌握 的基 本技 术 。 内镜 技术 主要 包括 胸 、 腹腔 镜技 术 及脊 柱 内镜技

微创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进展

微创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进展

微创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进展班级:11级骨伤A班姓名:张卫成学号:111505073微创外科(MinimallyInvasiveSurgeryMIS)通常是指在影像系统帮助下通过管道化技术进行的外科手术。

近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中的胸腔镜、腹腔镜、椎间盘镜和椎体成形术等一些微创技术已先后被引进到国内的脊柱外科进行应用,本文对部分微创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1 胸腔镜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

1993年Mack〔1〕等首次报道应用现代胸腔镜技术进行脊柱外科手术。

开始仅是在人体进行诊断性活检和椎旁脓肿引流术,随后进行胸椎间盘摘除手术,均获得成功,目前前路经胸腔内镜术可用于:交感神经切断术、脊柱畸形前路松解术、椎体病变活检术、神经根和脊髓减压术、肿瘤和感染切除术、神经鞘瘤去除术、胸椎椎间盘切除术、脊柱骨折减压和稳定术、椎体切除术、椎体重建术、脊柱内固定术〔2〕。

和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可以保护胸腔内所有正常组织、减少对胸廓的损伤,因此,可减轻疼痛,促进恢复,减少肺功能损害,有益于病人术后外观;胸腔镜手术可全景、直观、无障碍的暴露脊髓前面,使得在充分直视下可进行广泛的分离、减压、重建等操作;沿脊柱的负重轴线(承受>80%负荷)重建脊柱,这对于恢复脊柱稳定性有解剖和生物力学上的优点。

当然它也具有设备费用高、胸腔镜下手术不能达到脊柱后柱(椎板、棘突等)、及对侧椎弓根等缺点。

1998年WallEJ〔3〕通过对30只活猪进行动物实验后认为在后路器械矫正术之前于V ATS下行脊柱侧凸前路松解术是有效的。

同年,NewonPo〔4〕对实验羊中段的胸椎的6个阶段进行了镜下和切开前路松解术,结果显示二组在增加胸椎柔软度的程度上无明显差异。

随后报道的活体动物模型进行的实验也证实了通过胸腔镜进行胸椎间盘手术的安全性。

由于胸腰段绞链结构—膈肌的存在,电视内镜辅助下的前路胸腰段手术在技术上是有相当大的难度。

1998年Burgos〔5〕等在动物实验、尸体研究的基础上对3例胸腰段脊柱侧凸病人成功的进行了前路松解术。

脊柱骨折手术治疗进展

脊柱骨折手术治疗进展

脊柱骨折手术治疗进展赵炳荣卢天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脊柱骨折的手术治疗也有了迅速的发展。

这种发展是适应了现代社会对于减少痛苦,缩短治疗时间,早期社会复归的追求。

新的手术治疗技术体现在各种内固定的广泛开展、复杂部位内固定的实现、固定的微创化、固定的准确化等几个方面。

脊柱内固定的广泛开展过去由于脊柱内固定手术需要神经外科的指导,需要C形臂等价格较为昂贵的辅助设备,需要较为复杂的手术技术,因此基本都是由大医院的外科医师开展的。

但现在脊柱骨折的内固定手术已经在很多大、中、小医院广泛开展,从患者可以迅速得到治疗的角度看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这种技术迅速普及的原因首先是脊柱内固定技术的成熟,通过各种学术交流来传播,大医院的专家外出会诊使手术广泛开展,进而使中小医院的医生可以较快的获得相应的技能。

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医院设备的进步使得很多中小医院也具备了脊柱内固定的条件。

患者的经济状况的改善使患者能够接受比较昂贵的内固定手术也促进了患者脊柱内固定手术的普及。

但是脊柱内固定手术的广泛开展也存在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如:没有掌握手术适应症和常规,没有懂得内固定的种类和范畴的选择,没有掌握相应的内固定手术的操作技术,没有基本的内固定手术条件而强行开展手术,也因此出现了一些内固定手术并发症。

复杂部位内固定的实现最能体现复杂部位内固定这一进步的是颈椎的内固定,在过去颈椎没有很好的内固定方法,常用棘突椎板钢丝,较长范围的钢棒或头胸外固定支架,或使用前后路手术的方法。

1990年日本首先使用颈椎椎弓根固定技术一期后路固定治疗颈椎骨折,取得成功。

但是由颈椎椎弓根细小,手术操作具有较大难度,我国北京积水潭医院在2003年发表了使用三维导航下进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报告,为这一手术的应用开拓了新的前景,现在可以使用齿状突内螺钉固定治疗齿状骨折,不但固定范围小,对于寰椎和齿状突功能也很好的保留。

脊柱骨折的微创治疗1987年国外报告了首先开展透视下经皮穿刺骨折椎体内注入骨胶治疗肿瘤造成的病理性椎体骨折的方法,以后逐渐扩展到骨质疏松性病理骨折的治疗,称之为椎体成形术。

脊柱外科新技术新项目

脊柱外科新技术新项目

脊柱外科新技术新项目
脊柱外科是一门关注人体脊柱及相关疾病的外科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项目被应用于脊柱外科领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脊柱外科新技术和新项目。

1. 三维打印技术:三维打印技术可以打印出与患者骨骼结构精准匹配的植入物,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生活质量。

2. 激光手术:激光手术可以通过准确切除患者脊柱的病变组织,降低手术创伤和疼痛,缩短恢复时间。

3. 人工智能辅助手术: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对患者病情的分析和预测,提供更精准的手术方案,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

4. 微创手术:微创手术通过小切口进行手术,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恢复时间。

5. 神经监测技术:神经监测技术可以检测手术过程中神经功能的变化,及时调整手术方案,避免神经损伤。

6. 融合技术:融合技术可以通过植入椎间融合器和骨粉等材料,促进椎骨生长和愈合,提高手术效果。

7. 脊柱假体:脊柱假体可以替代受损的椎间盘和椎体,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功能。

这些新技术和新项目的应用为脊柱外科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和可能,但同时也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合作,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荐读:脊柱外科最新研究进展上篇

荐读:脊柱外科最新研究进展上篇

荐读:脊柱外科最新研究进展上篇目前脊柱外科领域的研究得到长足发展,大量高质量的研究不断涌现,有助于脊柱外科医生在临床诊疗中做出准确的判断。

最新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颈腰椎损伤的治疗,儿童和成人脊柱畸形的治疗,脊髓损伤的治疗以及脊柱创伤性骨折的治疗等方面。

本文将从以上方面分别进行综述。

一、颈椎颈椎——椎间盘置换一项IV级临床研究共纳入3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为现役的美国士兵)。

分别对其行C5-C6全椎间盘置换(TDA)治疗和C6-C7前椎间盘切除融合(ACDF)治疗,平均随访16个月后发现:有24例患者术后能够重返军事活动。

一项I级临床研究共纳入99例患者,所有患者分别随机行Mobi-C全椎间盘置换治疗和ACDF治疗。

平均随访5年,术后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S),VAS疼痛评分以及患者的再手术率。

次要评价指标包括: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伤椎的活动度。

研究发现:两组之间在再手术率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

ACDF 组中有7例患者需要行再手术治疗,而Mobi-C全椎间盘置换组中仅有1例患者需要再次手术。

影像学检查评估伤椎的活动度,发现两组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但是,最终结果显示:Mobi-C全椎间盘置换治疗和ACDF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均能够改善患者的功能和临床症状。

颈椎——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一项纳入2448例患者的II级Meta分析研究,主要针对ACDF的治疗效果。

其中63.8%的患者接受单节段手术,其余患者均接受2节段手术。

术后约有2%的患者需要再次入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研究者总结发现:门诊接受ACDF治疗的患者日渐增多,而且该术式也相对较为安全。

但是对于该手术最佳的手术适应征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一项于1997-2012年期间进行的III级临床研究报道,总共收集了纽约州医疗数据库中共87042例行颈椎融合治疗患者的资料。

研究发现总的翻修率为13%,而且研究还发现:年轻的白人,采用单独的前侧入路以及涉及工伤赔偿和医疗保险问题的患者,其再手术率较高。

脊柱外科治疗进展

脊柱外科治疗进展

脊柱外科治疗进展
倪斌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年(卷),期】2006(10)5
【摘要】@@ 现代先进的外科治疗理念和技术促进了脊柱外科的发展.同时,随着精密影像设备、监测仪器和内固定系统的日益革新,以及生物技术、组织工程学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也极大地推动了脊柱外科的进步,并为脊柱外科的治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持和发展机遇.本文主要从脊柱外科治疗理念的转变、手术相关器械和设备的革新、骨组织工程学和生物技术的研究及应用三方面对目前脊柱外科治疗的重要影响进行评述.
【总页数】3页(P324-326)
【作者】倪斌
【作者单位】上海长征医院骨科,上海,20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第二届全国脊柱外科学术论坛暨第一期国家级脊柱外科技术高级培训班第二届《脊柱外科杂志》编委会通知 [J],
2.第二届全国脊柱外科学术论坛征文暨第一期国家级脊柱外科技术高级培训班第二届《脊柱外科杂志》编委会通知 [J],
3.脊柱原发性肿瘤的外科治疗进展 [J], 李德亨;陈鑫;郝斌;高阳;曹依群
4.脊柱结核外科治疗进展 [J], 李健;武太勇;付海军;吕智;冯毅
5.第一届逸仙青年脊柱外科论坛暨广东省医学会脊柱外科学分会青年脊柱外科论坛成功举办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脊柱外科的回顾与展望

脊柱外科的回顾与展望

脊柱外科的回顾与展望
邱贵兴
【期刊名称】《继续医学教育》
【年(卷),期】2005(19)7
【摘要】二十世纪后半叶,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其范畴迅速扩大。

骨科学专业的划分也愈加细致,脊柱外科就是骨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随着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诊疗设备和手术器械的不断革新,各种新技术和新疗法层出不穷。

同时,脊柱外科领域一些重要的概念、原则、诊断标准、治疗准则和手段也不断得到完善,并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迈进。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简要回顾脊柱外科近年来的进展,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希望能借此与广大脊柱外科同仁互勉,共同推动我国脊柱外科的发展。

【总页数】3页(P4-6)
【作者】邱贵兴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骨科,10073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与展望 [J], 侯晴晴;罗雪;张智;侯莹
2.新世纪脊柱外科的回顾与展望 [J], 邱贵兴
3.脊柱外科的回顾与展望 [J], 刘尚礼
4.内窥镜外科技术在整形外科的应用回顾与展望 [J], 马奇;李文鹏
5.刍议内窥镜外科技术在整形外科的应用回顾与展望 [J], 赛龙;曲伟;谭清爽;李颜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脊柱外科的主要进展
一、脊柱内固定技术的应用 使脊柱外科面目焕然一新
脊柱疾病的手术治疗
上世纪30年代之前
●“Operation being obviously out of the
question”
手术治疗:纯属“谈不上”的话题
.
脊柱疾病的手术治疗 上世纪40-60年代:前路手术技术的开展
Wedge JH, Tchang S, MacFadyen DJ. Computed tomography in localization of
spinal osteoid osteoma
脊柱疾病的手术治疗
上世纪70-90年代:诊治技术进展
MRI应用于脊柱外科
AJNR Am J Neuroradiol. 1985 MarApr;6(2):229-36.
第一所康复医院建立(Robert Jones医生和Agnes Hunt护士,英国近代骨科奠基者,1919)。
骨科学发展历史
● 西医现代骨科学:
20世纪后期:骨科手术技术水平迅速提高 50~60年代:骨折内固定技术逐渐推广应用 70年代:脊柱内固定技术逐渐兴起 80年代:关节置换手术、关节镜手术及脊柱椎 弓根固定技术逐渐推广。 90年代:骨科手术技术创新、改进、完善。
Origins of Anterior Approach? ---First in spine
1944—Crowe and Williams:Transoral approach for osteoma
Denaro and Di Martino. CORR. 2011
2 Major Pioneers in Anterior Cervical Surgery 20th Century
21世纪:骨科手术技术和理念不断更新
骨科学发展历史
● 中国骨科学的发展 中医骨伤:3000余年历史
《周礼·天官篇》列有疡医科(公元前1100-770) 华佗(147~207)“刮骨疗毒”,使用“麻沸汤” 葛洪(晋代261~347)用竹夹板固定治疗骨折 巢元方(隋代 581~618)发展缝合、清创术 蔺道人(唐代 841~846)著《仙授理伤断续方》 危亦林(元代 1277~1347)著《世医得效方》 吴谦(清代 1742)著《医宗金鉴·正骨新法要旨》
Cloward,1960
缺点
畸形纠正能力差 术后石膏外固定、卧床时间长 假关节形成发生率
牵引
石膏固定
男 59岁,前路减压及融合术后14年 男 61岁 前路 C4-5,5-6减压及融合术后8年
脊柱疾病的手术治疗
上世纪70-90年代:诊治技术进展
CT应用于脊柱外科
Spine (Phila Pa 1976). 1981 SepOct;6(5):423-7.
versus
Robert Robinson 1914-1990
Orthopaedic Su1r9g5e5on
Robinson and Smith Bulletin Johns Hopkins 1st ACDF
Ralph B. Cloward 1908-2000
Neurosurgeon
1958 Cloward J Neurosurg Cylindrical bone bowel
“Soon after, we enter the age of METAL”
→ → → → → → → →→ → →→ → → → →
1930
1950
1970
1990 2000 2010
Hyman RA, Edwards JH, Vacirca SJ, Stein HL.
0.6 T MR imaging of the cervical spine: multislice and multiecho techniques.
脊柱疾病的手术治疗
上世纪70-90年代:颈椎固定技术明的开始
人类脊柱疾病↑ ↑
脊柱外科发展现状及特征
● 基础研究为相关疾病治疗提供愈益重要的 理论依据
● 手术技术水平的提高使愈来愈多疑难重症 获得治疗机会
● 治疗方式以及内容的改变给相关护理及康 复工作带来新的理念和挑战
现代脊柱外科手术的特点
● 高难度、高技术含量的手术增多 ● 手术兼有微创化和超大型化趋势 ● 高龄或幼龄手术患者增多 ● 围手术期患者管理的理念与内容更新 ● 手术器械与设备的数量、种类显著增加 ● 手术病人的施术体位多样化、个性化 ● 手术节奏明显加快,效率明显提高
脊柱外科的现状与进展
刘忠军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暨脊柱外科研究所 2017.12 ● 北京
骨科学发展历史
● 骨科学(矫形外科学)
Orthopaedics
希腊字 Orthos + Paidios
“矫正”“矫直”
儿童
(法国巴黎大学教授 Nicola Andry 1971年命名)
古老的骨科手术器械
古老的骨科治疗方式
骨科学发展历史
● 中国骨科学的发展 西医(现代)骨科学
鸦片战争(1840)后:西医东渐 1840~1920:英、美、法、德、俄等国医生自沿海各
省进入中国传播西医骨科。 1920~1940:中国人开始发展国内现代骨科学
1937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小组成立
后排:任廷桂,叶衍庆(朱履中) 前排:胡兰生,牛惠生,孟继懋
骨科学发展历史
● 西医现代骨科学:270年历史
(西医古代骨科学:公元前2830年)
1741年:第一部骨科专著《L’Orthopedie》 1790年:第一所骨科医院(瑞士Orbe) 19世纪:骨生理和病理学研究(骨痂形成,骨髓炎等研究)
骨折的牵引和手术治疗 麻醉(1842年Crawford Long使用乙醚)、止血带 的使用(Lister),X线的发现(1855年,Wilhelm K. Roentgen)促进了骨科手术技术的开展。
骨科学发展历史
● 西医现代骨科学:
20世纪前期:骨科学进一步发展(中心由欧洲→美国) 碱性磷酸酶的发现(Robinson,1923) 促进了骨生
理及骨病理的研究进展; 磺胺(Domagk,1935)、青霉素(Fleming, Chain
及Florey 1929,1935)的发明使骨科修复重建手术的开 展成为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