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通行能力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城市道路交叉口与路段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与公式

城市道路交叉口与路段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与公式

计算说明一、路段通行能力与饱和度的计算说明1、通行能力计算计算路段单方向的通行能力,如“由东向西的通行能力”、“由南向北的通行能力”。

∑=ni i C C 1=单 (1-1)单C —— 路段单向通行能力;i C —— 第i 条车道的通行能力;i —— 车道编号,从道路中心至道路边缘依次编号;n —— 路段单向车道数。

车道交条ααα⨯⨯⨯=0C C i (1-2) 0C —— 1条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根据道路设计速度取表1-1中对应的建议值:表1-1 0C 值条α —— 车道折减系数,自中心线起第一条车道的折减系数为1.00,第二条车道的折减系数为0.80~0.89,第三条为0.65~0.78,第四条为0.50~0.65,第五条以上为0.40~0.52;交α —— 交叉口折减系数,根据道路设计速度和路段两交叉口之间的距离由表1-2确定:表1-2 交叉口折减系数——车道宽度折减系数,根据车道宽度由表1-3确定:车道表1-3 车道折减系数2、饱和度计算V/——实际流量除以通行能力。

C二、交叉口通行能力与饱和度计算说明1、通行能力计算∑=ni i C C 1=交叉口 (2-1)交叉口C —— 交叉口通行能力;i C —— 交叉口各进口的通行能力;i —— 交叉口进口编号;n —— 交叉口进口数,n 为4或3。

∑=Kj j i C C 1= (2-2) j C —— 进口各车道的通行能力;j —— 车道编号;K —— 进口车道数。

先计算各个车道的通行能力,再计算各个进口的通行能力,然后计算整个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用专用工具计算进口各车道通行能力,按直行、直左、直右、直左右、专左、专右的先后顺序。

(1) 直行、直左、直右与直左右车道的通行能力计算:需要输入的数据:① 信号周期T ;② 对应相位的绿灯时间t ;③ 对应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j t ;④ 对应的车流量。

注意:→“有效绿灯时间j t ”项,只需设定一个不为零的数即可,建议与t 相等。

通行能力计算公式

通行能力计算公式

通行能力计算公式好的,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关于“通行能力计算公式”的文章:咱们平时出门,无论是走路、骑车还是开车,都能感受到道路的拥堵或者顺畅。

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那就是通行能力。

先来说说什么是通行能力。

简单来讲,它就是在一定的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和控制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上某一断面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这就好比一个管道,能通过的水流量是有个上限的。

那通行能力的计算公式是怎么来的呢?这可不是拍拍脑袋想出来的。

得考虑好多因素呢!比如说道路的宽度、车道数、坡度,还有车辆的类型、车速,甚至包括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等等。

就拿一条普通的双向四车道公路来说吧。

假设车道宽度都标准,没有什么特殊的障碍物。

这时候,通行能力的计算就得把各种因素都综合起来。

比如说,小车的行驶速度一般比大车快,那在计算的时候就得分别考虑小车和大车的比例。

我记得有一次,我开车回老家。

那是一条不算宽的省道,车流量还挺大。

当时我就想,这路的通行能力到底咋样呢?结果一路上走走停停,堵得人心烦意乱。

后来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是因为有一段路在施工,车道变窄了,而且还有不少大货车慢悠悠地开着,影响了整体的车速和通行效率。

咱们再来说说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计算。

城市道路可就更复杂啦!不仅有汽车,还有行人、自行车。

路口还有红绿灯控制。

这时候,就得考虑信号灯的周期、绿灯时间、行人过街的时间等等。

比如说一个十字路口,东西方向绿灯亮 30 秒,南北方向绿灯亮 40 秒。

在这绿灯时间内,能通过多少辆车就得好好算一算。

而且还得考虑车辆启动时的延误,有些司机反应快,起步迅速;有些司机可能慢半拍,这都会影响通行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通行能力的计算对于交通规划和管理可太重要了。

如果能准确算出一条路的通行能力,就能合理规划车道数量,设置合适的交通信号,避免出现严重的拥堵。

比如说新建一个小区,周边的道路就得提前考虑通行能力。

要是规划不好,等小区住满了人,车流量大增,道路却不堪重负,那居民出行可就麻烦了。

道路通行能力计算

道路通行能力计算

下面只是相关的计算方法只是要寻找更为专业只是还是要看专业书籍的。

道路通行能力第3.2.1条路段通行能力分为可能通行能力与设计通行能力。

在城市一般道路与一般交通的条件下,并在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时,一条机动车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按下式计算:Np=3600/ti(3.2.1-1)式中Np——一条机动车车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pcu/h);ti——连续车流平均车头间隔时间(s/pcu)。

当本市没有ti的观测值时,可能通行能力可采用表3.2.1-1的数值。

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机动车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计算公式如下:Nm=αc·Np(3.2.1-2)式中Nm——一条机动车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αc——机动车道通行能力的道路分类系数,见表3.2.1-2。

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机动车车道设计通行能力应根据不同的计算行车速度、绿信比、交叉口间距等进行折减。

第3.2.2条一条自行车车道宽1m。

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时,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按下公式计算:Npb=3600Nbt/(tf(ωpb-0.5))(3.2.2-1)式中Npb——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veh/(h· m));tf——连续车流通过观测断面的时间段(S);Nbt——在tf时间段内通过观测断面的自行车辆数(veh);ωpb——自行车车道路面宽度(m)。

路段可能通行能力推荐值,有分隔设施时为2100veh/(h·m);无分隔设施时为1800veh/(h·m)。

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按下式计算:Nb=αb·Npb(3.2.2-2)式中Nb——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veh/(h· m));αb——自行车道的道路分类系数,见表3.2.2。

受平面交叉口影响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设有分隔设施时,推荐值为1000~1200veh/(h·m);以路面标线划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时,推荐值为800~1000veh/(h·m)。

道路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

道路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

道路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道路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土木073班陈雷摘要:探讨道路路段的通行能力和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了道路通行能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交通规则;交通管理。

道路通行能力是指在特定的交通条件、道路条件及人为度量标准下单位时间能通过的最大交通量。

在道路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如何确定道路建设的合理规模及建设时间,如何科学地进行公路网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道路设计以及道路建设后评价,如何知道道路网的最优管理模式,都需要以道路通行能力系统研究的成果为依据。

本文对道路与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计算方法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道路路段通行能力1、基本通行能力基本通行能力是指道路与交通处于理想情况下,每一条车道(或每一条道路)在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的最大交通量。

作为理想的道路条件,主要是车道宽度应不小于3.65m,路旁的侧向余宽不小于1.75m,纵坡平缓并有开阔的视野、良好的平面线形和路面状况。

作为交通的理想条件,主要是车辆组成单一的标准车型汽车,在一条车道上以相同的速度,连续不断的行驶,各车辆之间保持与车速相适应的最小车头间隔,且无任何方向的干扰。

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的车流计算模式所得出的最大交通量,即基本通行能力,其公式如下:其中:v———行车速度(km/h);t0车头最小时距(s);l0———车头最小间隔(m);lc———车辆平均长度(m);la———车辆间的安全间距(m);lz———车辆的制动距离(m);lf———司机在反应时间内车辆行驶的距离(m);l0=lf+lz+la+lc。

2、可能通行能力计算可能通行能力Nk是以基本通行能力为基础考虑到实际的道路和交通状况,确定其修正系数,再以此修正系数乘以前述的基本通行能力,即得实际道路、交通与一定环境条件下的可能通行能力。

影响通行能力不同因素的修正系数为: 1)道路条件影响通行能力的因素很多,一般考虑影响大的因素,其修正系数有:①车道宽度修正系数γ1;②侧向净空的修正系数γ2;③纵坡度修正系数γ3;④视距不足修正系数γ4;⑤沿途条件修正系数γ5。

道路通行能力的计算

道路通行能力的计算

道路通行能力的计算关键词:道路通行能力、交通工程、城市规划、计算方法、案例分析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拥堵成为了严重影响城市生活质量的问题。

道路通行能力是衡量道路系统对交通负荷的承受能力,是疏导交通流量、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依据。

因此,道路通行能力的计算在城市规划和交通工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关键词引入1、道路通行能力:指在给定道路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最大车辆数。

2、交通工程:是一门研究道路交通流运行规律、交通需求与设施规划设计、交通安全管理与控制等问题的学科。

3、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空间和功能进行合理规划,以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和居民生活需求的过程。

4、计算方法:指通过公式、算法等方式,根据输入的数据得出输出结果的方式。

5、案例分析: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剖析,解释和说明相关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应用。

三、基础概念讲解1、道路宽度:指车道两侧路缘石之间的距离,是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2、车辆速度:指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的平均速度,与道路通行能力成正比关系。

3、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是衡量道路通行能力的重要指标。

四、计算方法讲解道路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根据道路断面形状和交通条件,通过理论公式计算通行能力;二是通过交通调查和仪器设备,实测道路的通行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计算公式是针对单车道和双车道道路分别制定的。

单车道道路通行能力的计算公式为:C = w * v * q * c其中,C为道路通行能力,w为道路宽度,v为车辆速度,q为车道数量,c为方向系数(取0.9-1.1之间的值)。

双车道道路通行能力的计算公式为:C = 2 * w * v * q * c与单车道不同的是,双车道道路需要考虑两个方向的车流量,因此乘以2。

五、案例分析假设某城市一条长度为1000米、宽度为30米的城市道路,车辆速度范围为40-80千米/小时,车道数量为双向四车道。

通行能力计算

通行能力计算

路段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城市道路路段通行能力可根据一个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进行修正而得。

对理论通行能力的修正应包括车道数、车道宽度、自行车影响以及交叉口影响四个方面。

即43210r r r r C C ⋅⋅⋅⋅=(式1)式中:0C ——路段设计通行能力(pcu/h );1r ——自行车影响修正系数; 2r ——车道宽度影响修正系数;3r ——车道数影响修正系数;4r ——交叉口影响修正系数。

1.路段设计通行能力0C 的确定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一条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如下:附表1一条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V ≤60km/h )2.自行车影响修正系数1r 的确定自行车对机动车道机动车的影响,应视有无分隔带(墩)及自行车道交通负荷的大小分三种情况考虑。

1)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有分隔带(墩)。

当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设有分隔带时,路段上的自行车对机动车影响较小,可不考虑折减。

2)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无分隔带(墩),但自行车道负荷不饱和。

当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之间没有设置分隔带时,自行车对机动车有影响,但如果自行车道上的自行车交通量小于自行车道通行能力,此时,自行车基本上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对机动车的影响不大。

3)机动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无分隔带(墩),且自行车道超饱和负荷。

当自行车交通量超过自行车道的通行能力时,自行车将侵占机动车道而影响机动车的正常运行,使机动车的车速、通行能力大大降低,其影响系数可根据自行车侵占的机动车道宽度与机动车道单向总宽之比确定,其影响系数为:121/)5.0]/[(8.0W W Q Q r bic bic -+-= (式2)式中:bicQ ——自行车交通量(辆/小时);][bic Q ——每m 宽自行车道的实用通行能力(辆/小时);2W ——单向非机动车道宽度(m ); 1W ——单向机动车道宽度(m )。

3.车道宽度影响修正系数2r 的确定车道宽度对行车速度有很大的影响,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取标准车道宽度为3.5m ,当车道宽度大于该值时,有利于车辆行驶,车速略有提高;当车道宽度小于该值时,车辆行驶的自由度受到影响,车速降低。

【道路运输】通行能力计算

【道路运输】通行能力计算

下面只是相关的计算方法只是要寻找更为专业只是还是要看专业书籍的。

道路通行能力第3.2.1条路段通行能力分为可能通行能力与设计通行能力。

在城市一般道路与一般交通的条件下,并在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时,一条机动车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按下式计算:Np=3600/ti(3.2.1-1)式中Np——一条机动车车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pcu/h);ti——连续车流平均车头间隔时间(s/pcu)。

当本市没有ti的观测值时,可能通行能力可采用表3.2.1-1的数值。

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机动车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计算公式如下:Nm=αc·Np(3.2.1-2)式中Nm——一条机动车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αc——机动车道通行能力的道路分类系数,见表3.2.1-2。

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机动车车道设计通行能力应根据不同的计算行车速度、绿信比、交叉口间距等进行折减。

第3.2.2条一条自行车车道宽1m。

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时,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按下公式计算:Npb=3600Nbt/(tf(ωpb-0.5))(3.2.2-1)式中Npb——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veh/(h· m));tf——连续车流通过观测断面的时间段(S);Nbt——在tf时间段内通过观测断面的自行车辆数(veh);ωpb——自行车车道路面宽度(m)。

路段可能通行能力推荐值,有分隔设施时为2100veh/(h·m);无分隔设施时为1800veh/(h·m)。

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按下式计算:Nb=αb·Npb(3.2.2-2)式中Nb——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veh/(h· m));αb——自行车道的道路分类系数,见表3.2.2。

受平面交叉口影响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设有分隔设施时,推荐值为1000~1200veh/(h·m);以路面标线划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时,推荐值为800~1000veh/(h·m)。

道路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

道路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

道路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土木073班陈雷 200711003227摘要:探讨道路路段的通行能力和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了道路通行能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 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交通规则;交通管理。

道路通行能力是指在特定的交通条件、道路条件及人为度量标准下单位时间能通过的最大交通量。

在道路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如何确定道路建设的合理规模及建设时间,如何科学地进行公路网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道路设计以及道路建设后评价,如何知道道路网的最优管理模式,都需要以道路通行能力系统研究的成果为依据。

本文对道路与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计算方法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道路路段通行能力1、基本通行能力基本通行能力是指道路与交通处于理想情况下,每一条车道(或每一条道路) 在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的最大交通量。

65 m , 路旁的侧向余宽作为理想的道路条件,主要是车道宽度应不小于3.不小于1.75 m , 纵坡平缓并有开阔的视野、良好的平面线形和路面状况。

作为交通的理想条件, 主要是车辆组成单一的标准车型汽车, 在一条车道上以相同的速度,连续不断的行驶,各车辆之间保持与车速相适应的最小车头间隔, 且无任何方向的干扰。

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的车流计算模式所得出的最大交通量,即基本通行能力,其公式如下:其中: v ———行车速度(km/ h) ; t0车头最小时距(s) ; l0 ———车头最小间隔(m) ; lc ———车辆平均长度(m) ; la ———车辆间的安全间距(m) ;lz ———车辆的制动距离(m) ; lf ———司机在反应时间内车辆行驶的距离(m) ; l0 = lf + lz + la + lc。

2、可能通行能力计算可能通行能力Nk 是以基本通行能力为基础考虑到实际的道路和交通确定其修正系数,再以此修正系数乘以前述的基本通行能力,即得实际道状况, 路、交通与一定环境条件下的可能通行能力。

影响通行能力不同因素的修正系数为:1)道路条件影响通行能力的因素很多, 一般考虑影响大的因素, 其修正系数有: ?车道宽度修正系数γ1 ; ?侧向净空的修正系数γ2 ; ?纵坡度修正系数γ3 ; ?视距不足修正系数γ4 ; ?沿途条件修正系数γ5 。

城市道路交叉口与路段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与公式

城市道路交叉口与路段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与公式

计算说明一、路段通行能力与饱和度的计算说明1、通行能力计算计算路段单方向的通行能力,如“由东向西的通行能力”、“由南向北的通行能力”。

∑=ni i C C 1=单 (1-1)单C —— 路段单向通行能力;i C —— 第i 条车道的通行能力;i —— 车道编号,从道路中心至道路边缘依次编号;n —— 路段单向车道数。

车道交条ααα⨯⨯⨯=0C C i (1-2) 0C —— 1条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根据道路设计速度取表1-1中对应的建议值:表1-1 0C 值条α —— 车道折减系数,自中心线起第一条车道的折减系数为1.00,第二条车道的折减系数为0.80~0.89,第三条为0.65~0.78,第四条为0.50~0.65,第五条以上为0.40~0.52;交α —— 交叉口折减系数,根据道路设计速度和路段两交叉口之间的距离由表1-2确定:表1-2 交叉口折减系数——车道宽度折减系数,根据车道宽度由表1-3确定:车道表1-3 车道折减系数2、饱和度计算V/——实际流量除以通行能力。

C二、交叉口通行能力与饱和度计算说明1、通行能力计算∑=ni i C C 1=交叉口 (2-1)交叉口C —— 交叉口通行能力;i C —— 交叉口各进口的通行能力;i —— 交叉口进口编号;n —— 交叉口进口数,n 为4或3。

∑=Kj j i C C 1= (2-2) j C —— 进口各车道的通行能力;j —— 车道编号;K —— 进口车道数。

先计算各个车道的通行能力,再计算各个进口的通行能力,然后计算整个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用专用工具计算进口各车道通行能力,按直行、直左、直右、直左右、专左、专右的先后顺序。

(1) 直行、直左、直右与直左右车道的通行能力计算:需要输入的数据:① 信号周期T ;② 对应相位的绿灯时间t ;③ 对应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j t ;④ 对应的车流量。

注意:→“有效绿灯时间j t ”项,只需设定一个不为零的数即可,建议与t 相等。

道路通行能力手册

道路通行能力手册

道路通行能力手册1. 引言道路通行能力是指道路网络在单位时间内能够承载的车辆数量。

它对于交通规划、道路设计和交通管理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手册旨在介绍道路通行能力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计算方法和评估准则,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2. 概念和定义2.1 道路通行能力道路通行能力是指道路在单位时间内能够承载的车辆数量。

它通常以每小时通过车辆数(PCU/h)或每小时通过车辆数的最大值来计量。

道路通行能力是评价道路通行状况和规划道路容量的重要指标。

2.2 单车道通行能力单车道通行能力是指单车道道路在单位时间内能够承载的车辆数量。

它受到车辆密度、车辆速度、交通流组成和信号控制等因素的影响。

2.3 多车道通行能力多车道通行能力是指多车道道路在单位时间内能够承载的车辆数量。

它除受到车辆密度和速度等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车道数、车道宽度、交叉口形式和交通信号等因素的影响。

3. 影响因素道路通行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道路几何特征、交通流组成、交通信号和交叉口形式等。

3.1 道路几何特征道路几何特征包括车道数、车道宽度、交叉口形式和停车道等。

道路的几何特征会直接影响车辆通行的效率和安全性。

3.2 交通流组成交通流组成包括车辆类型和交通流的组成。

不同类型的车辆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不同,且不同组成的交通流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也不同。

3.3 交通信号交通信号对道路通行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合理的交通信号控制能够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3.4 交叉口形式交叉口形式是指道路交叉口的设计形式,包括无控制交叉口、信号控制交叉口和环形交叉口等。

不同形式的交叉口对道路通行能力有不同的影响。

4. 计算方法和评估准则4.1 单车道通行能力计算方法计算单车道通行能力的常用方法有HCM(《公路容量手册》)方法和MPC (《微观模拟模型》)方法。

根据路段的交通流组成和交通信号的设置,可以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道路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

道路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

道路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土木073班陈雷摘要:探讨道路路段的通行能力和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了道路通行能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交通规则;交通管理。

道路通行能力是指在特定的交通条件、道路条件及人为度量标准下单位时间能通过的最大交通量。

在道路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如何确定道路建设的合理规模及建设时间,如何科学地进行公路网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道路设计以及道路建设后评价,如何知道道路网的最优管理模式,都需要以道路通行能力系统研究的成果为依据。

本文对道路与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计算方法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道路路段通行能力1、基本通行能力基本通行能力是指道路与交通处于理想情况下,每一条车道(或每一条道路)在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的最大交通量。

作为理想的道路条件,主要是车道宽度应不小于3.65m,路旁的侧向余宽不小于1.75m,纵坡平缓并有开阔的视野、良好的平面线形和路面状况。

作为交通的理想条件,主要是车辆组成单一的标准车型汽车,在一条车道上以相同的速度,连续不断的行驶,各车辆之间保持与车速相适应的最小车头间隔,且无任何方向的干扰。

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的车流计算模式所得出的最大交通量,即基本通行能力,其公式如下:其中:v———行车速度(km/h);t0车头最小时距(s);l0———车头最小间隔(m);lc———车辆平均长度(m);la———车辆间的安全间距(m);lz———车辆的制动距离(m);lf———司机在反应时间内车辆行驶的距离(m);l0=lf+lz+la+lc。

2、可能通行能力计算可能通行能力Nk是以基本通行能力为基础考虑到实际的道路和交通状况,确定其修正系数,再以此修正系数乘以前述的基本通行能力,即得实际道路、交通与一定环境条件下的可能通行能力。

影响通行能力不同因素的修正系数为: 1)道路条件影响通行能力的因素很多,一般考虑影响大的因素,其修正系数有:①车道宽度修正系数γ1;②侧向净空的修正系数γ2;③纵坡度修正系数γ3;④视距不足修正系数γ4;⑤沿途条件修正系数γ5。

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

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

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平面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交通中最常见的交叉口形式之一,通行能力计算是评价交叉口运行效率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围绕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展开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对交通从业人员和广大市民有所启发和指导。

一、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的概念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平面交叉口通过车辆的数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通过车辆的辆次数表示。

通行能力计算是指通过对交叉口各要素的研究和分析,确定交叉口通行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方法和过程。

通行能力计算是评价交叉口运行效率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也是设计和管理道路交通的重要依据。

二、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的方法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主要有三种方法:流量法、排队理论法和仿真模拟法。

1.流量法流量法是最常用的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之一,它基于车辆流量和通过时间的量化分析,通过对时间、空间和车道数等因素的考虑,计算出交叉口某一时段的通过能力。

流量法的主要公式是“通行能力=车道数×小时通过能力”。

2.排队理论法排队理论法是一种模拟车辆在交叉口排队等待通行的情况,通过对排队长度、平均等待时间、平均拥堵系数等指标的分析,计算出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排队理论法的主要公式是“通行能力=车道数×(1/平均服务时间-平均停车时间)”。

3.仿真模拟法仿真模拟法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模拟技术的通行能力计算方法,模拟车辆在交叉口的通行情况,通过对交叉口各要素的精细化分析,计算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仿真模拟法可以模拟各种情况下车辆通行的速度、排队长度、平均等待时间、平均拥堵系数等指标,是一种比较精准的通行能力计算方法。

三、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中需考虑的因素在进行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时,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下面仅列举一些主要的方面:1.车流量:交叉口车流量是影响交叉口通行能力的重要因素,通行能力与车流量成正比。

2.车速:车速是决定通行能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车速与通行能力成反比。

城市道路交叉口与路段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与公式

城市道路交叉口与路段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与公式

计算说明之袁州冬雪创作一、路段通行才能与饱和度的计算说明1、通行才能计算计算路段单方向的通行才能,如“由东向西的通行才能”、“由南向北的通行才能”.∑=n i iC C 1=单(1-1)单C —— 路段单向通行才能;i C —— 第i 条车道的通行才能;i —— 车道编号,从道路中心至道路边沿依次编号; n —— 路段单向车道数.车道交条ααα⨯⨯⨯=0C C i(1-2)0C —— 1条车道的实际通行才能,根据道路设计速度取表1-1中对应的建议值:表1-1 0C 值条α—— 车道折减系数,自中心线起第一条车道的折减系数为1.00,第二条车道的折减系数为0.80~0.89,第三条为0.65~0.78,第四条为0.50~0.65,第五条以上为0.40~0.52;交α—— 交叉口折减系数,根据道路设计速度和路段两交叉口之间的间隔由表1-2确定:表1-2 交叉口折减系数车道α—— 车道宽度折减系数,根据车道宽度由表1-3确定:表1-3 车道折减系数2、饱和度计算C V /—— 实际流量除以通行才能.二、交叉口通行才能与饱和度计算说明1、通行才能计算∑=n i iC C 1=交叉口(2-1)交叉口C —— 交叉口通行才能;i C —— 交叉口各出口的通行才能;i —— 交叉口出口编号;n —— 交叉口出口数,n 为4或3.∑=K j ji C C 1=(2-2)j C —— 出口各车道的通行才能;j —— 车道编号;K —— 出口车道数.先计算各个车道的通行才能,再计算各个出口的通行才能,然后计算整个交叉口的通行才能.用专用工具计算出口各车道通行才能,按直行、直左、直右、直左右、专左、专右的先后顺序.(1)直行、直左、直右与直左右车道的通行才能计算:需要输入的数据:① 信号周期T;② 对应相位的绿灯时间t;③ 对应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t;j④ 对应的车流量.注意:“有效绿灯时间t”项,只需设定一个不为零的数即j可,建议与t相等.“车流量”项,→对直行、直左与直左右车道的计算来讲,只需输入一个不为零的数即可.→ 对直左车道的计算来讲,“车道总流量”项输入10,“车道左转流量”项输入4.必须严格按直行、直左、直右与直左右的顺序来计算.成果只取“通行才能”一项.成果只是1条车道的通行才能,同一种类型的车道如果有多条,则该出口该类型车道的通行才能为计算成果乘以车道条数.人工计算公式:直行车道ϕ)1)(36000+-ig c s t t t T C = (2-3) s C —— 1条直行车道的通行才能(h pcu /);c T —— 信号周期(s );g t —— 对应相位的绿灯时间(s );0t —— 绿灯亮后,第一辆车启动,通过停车线的时间(s s ;i t —— 直行或右转车辆通过停车线的平均时间(pcu s /),s ,s ,s ,混和车组成的车队,按表2-1选用,为计算方便,将绞接车、拖挂车归为大型车;ϕ—— 折减系数,可用0.9.表2-1 混合车队的i t直右车道s sr C C = (2-4)sr C —— 1条直右车道的通行才能.直左车道)2/1('L s sl C C β-=(2-5)sl C —— 1条直左车道的通行才能;'L β—— 直左车道中左转车所占比例.直左右车道sl slr C C =(2-6)slr C —— 1条直左右车道的通行才能.(2) 专右与专左车道的通行才能计算分三种情况:同时有专左与专右车道、有专左车道而无专右车道、有专右车道而无专左车道.①同时有专左与专右车道需要输入的数据:直行车道总通行才能,输入前面直行车道通行才能的计算成果:1条直行车道的通行才能×直行车道条数. 总流量,输入该出口车道总条数.左转车流量,输入该出口左转车道条数.右转车流量,输入该出口右转车道条数.注意:这里计算的成果即为该出口专用左转车道总的通行才能或专用右转车道总的通行才能,不需再乘以车道条数.人工计算公式:LeLR L C C β⨯=(2-7)ReLR R (2-8) L C —— 专左车道的通行才能;R C —— 专右车道的通行才能;eLR C —— 同时设有专左和专右车道时,本出口的通行才能(h pcu /);L β—— 左转车占本出口车辆比例;R β—— 右转车占本出口车辆比例.∑--=)1/(R L s eL R C C ββ(2-9) ∑s C —— 本出口直行车道总的通行才能.②有专左车道而无专右车道需要输入的数据:直行车道总通行才能,输入前面直行车道通行才能的计算成果:1条直行车道的通行才能×直左车道条数. 直右车道总通行才能,输入前面直右车道通行才能的计算成果:1条直右车道的通行才能×直右车道条数. 总流量,输入该出口车道总条数.左转车流量,输入该出口左转车道条数.注意:这里计算的成果即为该出口专用左转车道总的通行才能,不需再乘以车道条数.人工计算公式:LeL L (2-10) L C —— 专左车道通行才能;eL C —— 设有专用左转车道(而无专用右转车道)时,本出口的通行才能;L β—— 专左车道左转车占本出口车辆的比例. ∑-+=)1/()(L sR s eL C C C β(2-11)∑s C —— 本出口直行车道通行才能总和; sR C —— 本出口直右车道通行才能.③有专右车道而无专左车道需要输入的数据:直行车道总通行才能,输入前面直行车道通行才能的计算成果:1条直行车道的通行才能×直行车道条数. 直左车道总通行才能,输入前面直左车道通行才能的计算成果:1条直左车道的通行才能×直左车道条数. 总流量,输入该出口车道总条数.右转车流量,输入该出口右转车道条数.注意:这里计算的成果即为该出口专用右转车道总的通行才能,不需再乘以车道条数.人工计算公式:R eR R C C β⨯=(2-12)R C —— 专右车道通行才能;eR C —— 设有专用右转车道(而无专用左转车道)时,本出口的通行才能;R β—— 专右车道右转车占本出口车辆的比例. ∑-+=)1/()(R sL s eR C C C β(2-13)∑s C —— 本出口直行车道通行才能总和; sL C —— 本出口直左车道通行才能.(3)丁字口次要道路出口只有专左与专右车道 该出口通行才能等效于1条直行车道的通行才能.2、饱和度计算计算各出口的饱和度,用各出话柄际的总流量除以该出口的总的通行才能.。

城市道路交叉口与路段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与公式

城市道路交叉口与路段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与公式

计算说明、路段通行能力与饱和度的计算说明 1、通行能力计算计算路段单方向的通行能力,如“由东向西的通行能力” 能力” 0C 单 路段单向通行能力; C i ――第i 条车道的通行能力;i —— 车道编号,从道路中心至道路边缘依次编号; n ——路段单向车道数。

CiC0 条 交 车道C o ―― 1条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根据道路设计速度取表1-1中对应的建 议值:表1-1 C o 值条 —— 车道折减系数,自中心线起第一条车道的折减系数为1.00,第二条车道的折减系数为 0.80〜0.89,第三条为0.65〜0.78,第四条为0.50〜0.65, 第五条以上为0.40〜0.52;交 —— 交叉口折减系数,根据道路设计速度和路段两交叉口之间的距离 由表1-2确定:单—C i1(1-1)由南向北的通行(1-2)__滋犍馳计规范漣询-辭道理论通行逋it 对城市逍觥和连壯菇豁下卄表1-2交叉口折减系数车道一一车道宽度折减系数,根据车道宽度由表 1-3确定:表1-3车道折减系数2、饱和度计算V/C ――实际流量除以通行能力、交叉口通行能力与饱和度计算说明 1、通行能力计算nC交叉口= C i(2-1)i1C 交叉口 交叉口通行能力;C i ——交叉口各进口的通行能力;i ——交叉口进口编号;n ——交叉口进口数,n 为4或3。

K(2-2) G= C jj1C j——进口各车道的通行能力;车道编号;j——K——进口车道数。

先计算各个车道的通行能力,再计算各个进口的通行能力,然后计算整个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用专用工具计算进口各车道通行能力,按直行、直左、直右、直左右、专左、专右的先后顺序。

(1 ) 直行、直左、直右与直左右车道的通行能力计算:需要输入的数据:①信号周期T;②对应相位的绿灯时间t ;③对应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t j ;④对应的车流量。

、、+ :、,I •注意:“有效绿灯时间t j”项,只需设定一个不为零的数即可,建议与t相等。

第六章道路通行能力

第六章道路通行能力
四面停车:用于同等重要的道路相交的路口,不 分优先与非优先(即主干道与次干道),所有车辆至 交叉口均需停车而后通过。
通行能力:
e Q非 Q优1e
式中:Q非—非优先的次干道上可以通过的交通量; Q优—主干道优先通行的双向交通量; λ—主干道车辆到达率 ; α—可供次干道车辆穿越主干道车流的临界 车头时距; β—次干道上车辆间的最小车头时距。
确定现有道路系统或某一路段所存在的问题,
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和措施,为道路改建和 改善提供依据;
作为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及交通设施配置的
依据。
为制定交通组织、交通疏导、交通引导、交通
量均衡、交通总量控制和综合治理等交通系统 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为制定交通管理、交通控制方案,以及交通渠
化、信号配时优化方案设计及选择等提供依据。
一级相当于美国的A、B两级; 二级相当于美国的C级; 三级相当于美国的D级; 四级相当于美国的E、F两级。
每级服务水平有其服务质量的范围。一、二、三级及四
级上半段的服务水平都有对应于该级服务水平最差时的服务 交通量,该服务交通量在该级服务水平中是最大的,故称为 最大服务交通量。
美国道路设施服务水平标准
自1983年以来,由交通部牵头,连同一些大专院校,先 后对通行能力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研究。
1996年,国家成立了“九五”科技攻关“公路通行能力”课 题组,对我国道路通行能力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出版 《公路通行能力》的最终研究成果。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的作用
正确地确定新建道路的等级、性质、主要技术
指标和线形几何要素;
实际通行能力
可能通行能力是在实际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 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上某一点的最大可能交通量。 其计算表达式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饱和度计算方法研究
摘要:道路饱和度是研究和分析道路变通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但目前人们仍比较简单地用V/C来计算饱和度,未能根据各类不同道路的标准进行计算,尤其是公路和城市道路,其计算方法并不一致,、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0 引言
饱和度的计算主要应考虑两点:一是交通量,二是通行能力。

前者的数据一般是通过交通调查数据经过计算获得,后者的计算则相对较为复杂。

由于城市道路与公路的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不同,有必要分开讨论。

本文将在介绍道路分类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道路的通行能力及饱和度算法作一探讨。

1 道路分类
我国道路按照使用特点的不同,可分为城市道路、公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和乡村道路。

目前除公路和城市道路有准确的等级划分标准外,对林区道路、厂矿道路和乡村道路一般不再进行等级划分。

1.1 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具有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不包括街坊内部道路。

城市道路与公路分界线为城市规划区的边线。

根据道路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作用、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一般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

具体分级标准参见《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等相关规范。

1.2 公路
公路是连接各城市、城市与乡村、乡村与厂矿地区的道路。

根据交通量、公路使用任务和性质,一般将公路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具体分级标准参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等相关规范。

2 饱和度定义及影响因素
2.1 饱和度
道路饱和度是反映道路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其计算公式即为人们常说的V/C,其中V为最大交通量,C为最大通行能力。

饱和度值越高,代表道路服务水平越低。

由于道路服务水平、拥挤程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实际中因难以考虑多方面因素,常以饱和度数值作为评价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

美国的《通行能力手册》将道路的服务水平根据饱和度等指标的不同分为六级(具体分级标准可参考该手册,此处从略).我国则一般根据饱和度值将道路拥挤程度、服务水平分为如下四级:
一级服务水平:道路交通顺畅、服务水平好,V/C介于0至0.6之间;
二级服务水平:道路稍有拥堵,服务水平较高,V/C介于0.6至0.8之间;
三级服务水平:道路拥堵,服务水平较差,V/C介于0.8至1.0之间;
四级服务水平:V/C>1.0,道路严重拥堵,服务水平极差。

2.2 影响因素
饱和度的大小取决于道路的车流量和通行能力,此外,影响饱和度的因素主要还有车流量、道路通行能力、行程速度及运行时间等。

2.2.1 行程速度与运行时间
道路行驶速度越高、运行时间越短,饱和度值就越低,反之则越高。

因此,饱和度值与行车速度成反比,与行驶时间成正比。

2.2.2 车辆行驶时的自由程度(通畅性)
饱和度与行驶的自由程度成反比,即行驶自由程度越大。

饱和度值越低。

2.2.3 交通受阻或受干扰程度
车辆在道路上受阻或干扰(如大型车辆的混入、超车等)越多,饱和度值就越高,即两者呈正相关关系。

2.2.4 气候因素,如雨、雾、雪及台风等,会使车辆行驶速度减慢,饱和度值增加。

3 饱和度计算方法
具体对城市道路和公路而言。

目前饱和度的计算方法不同.主要体现在计算时段上,公路计算饱和度常用日交通指标,即求得日最大交通量与日最大通行能力的比值;而城市道路由于日交通量随时段变化较大。

常常在进行交通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日高峰小时交通量与小时最大通行能力的比值计算方法。

相应地。

其采用的计算公式及计算方法也略有差异。

饱和度的值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交通量:二是通行能力,两者所在时间段必须统一用日交通量或者小时交通量,一般而言,交通量是通过观测站记录和交通量调查后通过换算得到的,已有较为成熟的计算方法及程序。

饱和度计算的难点在于通行能力的确定。

因为公路、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不同,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详述城市道路和公路的饱和度计算方法,其中重点在于通行能力的计算。

3.1 城市道路饱和度计算方法
城市道路饱和度采用道路日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道路小时最大设计通行能力的比值来计算。

其中交通量数据由调查或观测获取后通过折算而得。

此处不详细论述,以下重点介绍通行能力的计算。

计算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必须先了解如下概念。

3.1.1 理论(可能)通行能力
理论通行能力又称可能通行能力,是指在道路交通理想条件下。

每条车道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的最大交通量,计算公式如下:
C B=3600/t0
式中,C B为理论通行能力;t0为平均车头时距。

我国《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建议的单车道理论通行能力见表1。

表1 我国单车道理论通行能力取值
3.1.2 实际通行能力
实际通行能力是指在实际道路交通条件下,每条车道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的最大交通量,考虑到地形、道路交通状况等因素,实际通行能力是在理论通行能力上的折减.计算公式为:
C P= C BγLγCγr
其中,C P为实际通行能力;C B为理论通行能力;γL、γC、γr为折减系数,分别为宽度修正系数、侧向净空修正系数、重车修正系数等,具体取值参见相关规范手册。

在求得单车道通行能力后,再乘以相应的车道数,通过对应的交通量数据即可求得道路的饱和度。

3.2 公路饱和度计算方法
与城市道路计算饱和度方法不同的是,公路的饱和度往往采用日交通量与公路适应日交通量的比值来确定,其中不同等级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的饱和度还有其各自的计算方法,比较复杂。

一般地,日交通量由收费站等机构获取,适应日交通量按《公路技术工程标准》中列出的数据来确定。

高速公路适应交通量见表2。

表2 高速公路适应日交通量范围(pcu/d)
由于公路运行质量受双向流量比、超车视距、管理水平、采取的
路侧干扰措施以及总体服务水平的要求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其公路的设计通行能力与适应交通量范围较大。

在实际计算中往往取中值计算,导致与实际不符的误差产生。

而在公路管理部门中,
日交通量和高峰小时交通流量的数据均较易获取,因此.也可采用小时交通量数据统一进行相关计算。

3-3 多车道道路饱和度计算方法
由以上分析可见,公路与城市道路饱和度通行能力计算方面,差别主要在计算时段的选取上。

城市多选用小时交通量计算,公路多采用13、年交通量计算。

在具体计算过程中,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计算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异,有必要寻求一种统一的计算方法。

在实际运用中,单车道的道路情况极为少见。

多数为多车道的情况。

由于公路、城市道路均可视为多车道道路.不同之处仅为通行能力方面的取值。

因此。

可将两种计算方法统一用多车道通行能力来计算,在通行能力方面用不同标准取值,各种影响因素则通过不同的折算系数进行折减。

此处讨论的“多车道道路”指各车道有明显划分标志的道路,等级较低、各车道之间没有明显划分标志的较低等级道路(包括城市道路和公路)暂不列入讨论范围。

3.3 多车道总通行能力Cn计算公式为:
Cn=αn C1δΣKn
式中:C1—第一条车道可能通行能力,单位为pcu/h。

可参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取值:
Kn—相应的各车道的折减系数,通常以靠近路中线或中央分隔带的车行道为第一车道,其通行能力为1,第二车道为第一车道的
0.85~0.95.第三车道通行能力为第一车道的0.65~0.85.第四条车道则为0.5~0.6,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取值;
αn—机动车道的道路分类系数,高速公路、快速路取0.8,一级公路、主干路取0.85,次干路(二级以下公路)取0.9,支路取0.95;δ—交叉口影响系数,此系数具体取值参考美国通行能力手册及国内通行能力研究资料。

在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具体计算过程中,通行能力的指标根据实际情况取值。

就公路和城市道路而言,计算方法过程基本相同.差别主要在于如下两点。

3.3.1 单车道通行能力
城市道路单车道通行能力可参考表3取值。

表3 城市道路通行能力(pcu/h/ln)
高速公路单车道通行能力可参考表4取值。

表4 高速公路基本通行能力与设计通行能力(pcu/h/ln)
一级公路单车道通行能力可参考表5取值。

表5 一级公路每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eu/h/In)
其他类型公路单车道通行能力可参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等相关规范标准。

3.3.2 交叉口折算系数
城市道路和非封闭式公路需考虑交叉口折算系数,封闭式公路不考虑交叉口折算系数,取值为1,具体折减系数取值参考相关资料,此处从略。

多车道通行能力除了受道路类型、交叉口、车道折减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重型车、超车的影响等,上述公式只考虑了主要影响因子系数,其他情况可参考美国《通行能力手册》及相关国内标准规范。

用上述方法计算得出道路通行能力后,再根据相应交通量指标,即可算出多车道道路饱和度。

本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内容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