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高教版)教案: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
工程力学 第一章 刚体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被动力:由主动力的作用而引起的力。它随主动力的改变 而变化。 约束反力。
主动力是给定的,约束反力是未知的。
4. 约束反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 约束反力的作用点在约束与被约束物体的接触点。它
的方向与约束所能限制的运动方向相反。它的大小是未知 的,一般根据静力平衡条件求出。
B
FD
FAy
A
FAx
B
D F
A
C
工程力学电子教案
F
H D B
例 题 1- 5 如图所示,梯子的两部分AB
A
和AC在A点铰接,又在D ,E两点
用水平绳连接。梯子放在光滑水
平面上,若其自重不计,但在AB
E
的中点处作用一铅直载荷F。试
C
分别画出梯子的AB,AC部分以及
整个系统的受力图。
工程力学电子教案
F2
F1
F1
力的可传性原理 : F2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任意移动而不改变 它对刚体的作用效应。(只适用于刚体)
F A
F
F
F案
公理 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于物体上的两个力,其合力也作用在该点上,合 力的大小和方向则由以这两个力为边所构成的平行四 边行的对角线来表示,而该两个力称为合力的分力。
工程力学电子教案
工程力学
工程力学电子教案
第一章 刚体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工程力学电子教案
§1-1 静力学中的基本概念
1.1.1 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的运动状
态发生变化,同时使物体发生变形。前者称为力的运动 效应(外效应);后者称为力的变形效应(内效应)。 1. 力的三要素
第1章 静力学基础概念(工程力学)
1.29
§1.3 力偶
(3)合力偶矩计算 FR 与FR为一对等值、反向、不共线的平行力,它们组成的力偶即为合力偶, 则合力偶矩为
1.17
§1.2 力对点之矩 力对点之矩是度量力使刚体绕某点转动 效应的物理量。 O为刚体内或外的任意点 ——力矩中心 简称矩心;
力臂:矩心到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力矩的表示符号: M O F
力矩的表达式为:
F
MO F F d
(1.8)
符号“ ” 表示力矩的转向,确定在平面问
题中,逆时针转向的力矩取正号,顺时针转向
的力矩取负号。故平面上力对点之矩为代数量。
1.18
§1.2 力对点之矩 应当注意:一般来说,同一个力对不同点产生的力矩是不同的,因此不 指明矩心而求力矩是无任何意义的。在表示力矩时,必须标明矩心。 也就是说力矩与矩心的位置有关。 1.2.2 力矩的性质 1.力F对O点的矩不仅取决于F的大小,同时还与矩心的位置即力臂d有关。 2.力在刚体上沿作用线移动时,力对点之矩不变。 3.力的大小等于零或力的作用线过矩心时,力矩等于零。 4.互成平衡的两个力对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为零。
F F F
Ry
1y
2y
力系的合力在某轴上的投影等于力系中各分力在同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表达式为:
F F F F
Rx
1x
2x
nx
F F F F
Ry
1y
2y
ny
1.13
§1.1 力的概念 例如:在对直齿圆柱齿轮受力分析时,常将齿面的啮合力Fn分解为沿齿轮 分度圆圆周切线方向的分力 Ft 和指向轴心的压力Fr 。
理解时注意: 1.作用与反作用公理适用于任何物体之 间的相互作用; 2.一切力总是成对出现,揭示了力的存 在形式和力在物体间的传递方式。
《工程力学》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及物体受力分析
• 在工程实际中,为求未知约束反力,需依 据已知力应用平衡条件求解。为此,首先 要确定构件(物体)受有多少力的作用以及 各作用力的作用位置和力的方向。这个确 定分析过程称为物体的受力分析。
• 四、作用与反作用原理
• 任何二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对力总是等值、 反向、共线的,并同时分别作用在这两个 物体上。这两个力互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这就是作用与反作用原理。
• 五、刚化原理 • 当变形体在已知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时,
若把变形后的变形体刚化为刚体,则其 平衡状态保持不变。这个结论称为刚化 原理。
合力,其合力作用点在同一点上,合力的方向 和大小由原两个力为邻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 对角线决定(图1-4)。这个性质称为力的平 行四边形原理。其矢量式为
• 即合力矢R等于二分力F1和F2的矢量和。
图1-4
图1-5
• 推论:作用于刚体上三个相互平衡的力, 若其中二力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此三力 必在同一平面内,且第三力的作用线必定 通过汇交点。这个推论被称为三力平衡汇 交定理。
• 力对物体作用的效应取决于力的三个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 用点。
• 力的作用点是指物体承受力的那个部位。两个物体间相互接触时 总占有一定的面积,力总是分布于物体接触面上各点的。当接触 面面积很小时,可近似将微小面积抽象为一个点,这个点称为力 的作用点,该作用力称为集中力;反之,当接触面积不可忽略时, 力在整个接触面上分布作用,此时的作用力称为分布力。分布力 的大小用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来度量,称为载荷集度,用 q(N/cm2)表示。
第一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受力图
第1章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受力图
理论力学
在静力学中我们将研究下面三个基本问题:
一、物体的受力分析
分析某个物体共受到哪些力的作用,以及每个力的作用
位置和方向。
栏
目 开
二、各种力系的等效替换(或简化)
关
在研究物体的平衡条件或计算工程实际问题时,须将一个复
杂的力系用一个简单的力系来替换,使其作用效应相同,这称为应用二力体的念,可以很方便地判定结构中某些构件
的受力方向。如图 1-6 所示三铰拱中 AB 部分,当车辆不在
该部分上且不计自重时,它只可能通过 A、B 两点受力,是一
栏 目
个二力构件,故 A、B 两点的作用力必沿 AB 连线的方向。
开
关
图 1-6
第1章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受力图
理论力学
公理三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方向互相垂直的两个分力。例如,在进行直齿圆柱齿轮的受
栏 目
力分析时,常将齿面的法向正压力 FN 分解为推动齿轮旋转的
开 关
即沿齿轮分度圆圆周切线方向的分力——圆周力 Ft,指向轴
心的压力——径向力 Fr(见图 1-4)。若已知 FN 与分度圆圆周
切向所夹的压力角为 α,则有:
Ft=FNcosα Fr=FNsinα
这样就把原来作用在 A 点的力 F 沿其作用线移到了 B 点。
第1章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受力图
理论力学
根据力的可传性原理,力在刚体上的作用点已为它的作
用线所代替,所以作用于刚体上的力的三要素又可以说是:
栏
目 开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线。这样的力矢量称为滑移矢量。
关
应当指出,力的可传性原理只适用于刚体,对变形体不
第一章-工程力学知识【可修改文字】
第一节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物体受力分析 五、简单力系分析
1、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 平面汇交力系:各力的作用线位于同一平面内并且
汇交于同一点的力系,如图1-19。
图1-19 平面汇交力系
第一节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物体受力分析
(1)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的几何法 用平面四边形法则或力三角形法求两个共点力的合
图1-12 光滑接触面约束
第一节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物体受力分析
(1)中间铰链约束,如图1-13 :用中间铰链约束的 两物体都能绕接触点转动,两物体相互转动又相互制约。
约束反力的确定:其约束反力用过铰链中心两个大 小未知的正交分力来表示。
图1-13 中间铰链约束
第一节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物体受力分析
(4)平面力偶系的简化与平衡: 1)作用在物体同一平面内的各力偶组成平面力偶系。 平面力偶系可以合成为一合力偶,此合力偶的力偶矩等 于力偶系中各力偶的力偶矩的代数和,即:M=m1+ m2+…+mn=Σm; 2)平面力偶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平面力偶 系中所有各力偶的力偶矩的代数和等于零,即:Σm=0。
(1)二力平衡公理:作用于刚体 上的两个力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 件是: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 用于同一个物体同一直线上。矢量式 可表示为:F1=-F2,如图1-5。
图1-5 二力平衡条件
第一节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物体受力分析
二力杆件(或二力体):受两个力作用而平衡的杆件,
如图1-6。
F1
F2
(1)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力 内效应:使物体发生变形的效
应。 注:静力学只考虑外效应。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是矢量(用一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如图1-1表 示,单位为N或KN。
工程力学第1章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受力分析
FB
受力分析总结:
⑴ 明确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从系统中隔离出来。
⑵ 画出研究对象的主动力。
⑶ 分析研究对象每一处的约束,根据约束的特征分析 约束力。
⑷ 应用公理、推论(二力构件二力共线、三力平衡汇 交)确定某些约束力的方向。
⑸ 物体互相接触,应用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分析(画系 统的受力图时,内力是平衡力系可去掉不画;系统、部分、 单个刚体受力图的力的符号、方向要协调)。
2. 约束力特点 约束力F 沿接触面公法线指向物体。
三、光滑圆柱铰链
1. 约束性质 两物体用光滑圆柱体相连,限制物体在与圆柱体轴线垂 直的平面内移动。
2. 约束力特点 约束力F 通过接触点并沿接触面法线方向。
Fx Fy
通常接触点与被约束物体所受主动力有关,故约束力F方 向不能确定。
约束力F通常用通过铰链中心的两个互相垂直的分力
Fx、Fy表示。
·固定铰支座约束
约束力Fx、Fy可看成是销钉与固定支座整体对
物体的作用力,实际是销钉对物体的作用力。
·中间铰约束
销钉可以看成与其中一个构件构成一个整体,也可 以作为单个构件、一个销钉分别受力分析。
当销钉连接两个构件且节点无其它力作用,被约束 的两个构件受力关系等值反向、在一直线上(非作用力 与反作用力关系),此时销钉可以看成与其中一个构件 构成一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
三、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于物体某一点上两个力的合力,作用于同一点, 其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表示。
F2
A2
A
A1 F1
FR F2
A
F1
1. 力的三角形法则
F2
A2
A
A1 F1
工程力学课程第1章
第1章教学方案——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受力分析第一章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受力分析1.1静力学基本概念1.1.1刚体的概念●刚体:指受力后不变形的物体。
这是一个理想化的力学模型。
如果变形是微小的,对研究物体的平衡问题不起主要作用,就可以将其看成刚体,使问题的研究大为简化。
●力学模型的选用并不是唯一的:与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密切相关,当研究工程构件受力后的变形和破坏规律时,即使变形量很小也必须将构件简化为变形固体。
静力学研究的物体只限于刚体,故又称刚体静力学,它是研究变形体力学的基础。
1.1.2 力的概念●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产生两种效应:一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称为力的运动效应;二是物体形状的改变,称为力的变形效应。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
●力的矢量表示:可以用一个矢量来表示力的三要素,如图1.1 所示。
我们常用黑体字母F表示力的矢量,而用普通字母F表示力的大小。
●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SI)中,是牛顿,常以符号“N”表示。
有时也以千牛顿(KN)作为力的单位。
●力系:通常把作用在同一研究对象上的一组力称为力系。
图1.11.1.3平衡的概念●平衡的概念:平衡是指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如地面)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
如静止的桥梁和机床的床身、作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等等,都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条件:平衡是物体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当物体平衡时,其上受力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称为平衡条件。
1.2 静力学公理公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总结出来的、经过反复实践检验证明的、符合客观实际的最普遍和最一般的规律。
1.2.1 二力平衡公理作用在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
如图1.2 所示,即F1= - F2(1-1)●最简单的力系平衡条件。
●本公理只适用于刚体,对于变形体平衡,等值、反向、共线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工程力学第1讲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公理.ppt
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效应。
AB
F
A
F
B
A
F1 F2
F1=F2=F
B
F2
因此,对刚体来说,力作用三要素为:大小,方向,作用线 8
Engineering Mechanics
§1-1 静力学公理
公理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合成 一个合力,此合力也作用于该点,合力的 大小和方向由以原两力矢为邻边所构成的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FA
千牛顿(kN)
4
Engineering Mechanics
§1-1静力学基本概念
4、力系: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
平衡力系:物体在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
A
平面力系:诸力作用线位于同一平面的力系。
F
空间力系:诸力作用线不在同一平面的力系。
汇交力系:作用线汇交于一点的力系。
平行力系:作用线相互平行的力系。
公理5告诉我们:处于平衡 状态的变形体,可用刚体静 力学的平衡理论。
11
Engineering Mechanics
总结1:
定义
两 力 效应 外效应:运动状态变化 《理力》
个
内效应:形状变化
《材力》
概 念 刚体 定义
“刚”与“钢”不பைடு நூலகம்。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线。
12
总结2:
公理一
五 (二力平衡公理)
工程力学
1
目录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1–1 静力学基本概念 §1–2 静力学公理
2
教学内容: • 静力学公理;力的基本概念、 • 教学要求: • 1、 了解平衡的概念以及静力学公理; • 2、 理解力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 • 重点:基本性质、概念的具体应用。 • 难点:基本性质、概念的具体应用。 • 学时安排:1
01第一章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2、受力分析的方法
1)要根据所讨论的问题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平衡 对象,并将其从结构或系统中隔离出来;
07:26:58
§1-4 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07:26:58
§1-4 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解:
(1)物体B受两个力的作用
TD
B
Q
(2)球A受三个力的作用
(3)滑轮C受三个力的作用
TE
A
TG P NF NG
TG
07:26:58
§1-4 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例题1-2 等腰三角形构架ABC的顶点A、B、C都用铰链连 接,底边AC固定,而AB边的中点D作用有平行于固定边 AC的力F,如图所示:不计各杆自重,试画出AB、BC杆 的受力图。 解: 1. 杆BC所受的力
07:26:58
§1-2 静力学的基本公理
4. 公理三(力平行四边形公理) 作用于物体上任意一点的两个力可合成为作用于 同一点的一个力,即合力。合力的矢由原两个力 的矢为邻边而作出的力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矢来表 示。 F2 R 合力:即两个分力的矢量和 R=F1+F2 大小 R= F1
07:26:58
§1-2 静力学的基本公理
1. 基本概念 力系——作用于同一物体或物体系上的一群力。 等效力系——对物体的作用效果相同的两个系。 平衡力系——能使物体维持平衡的力系。 合力——在特殊情况下,能和一个力系等效的一 个力 。 2. 公理一(二力平衡公理) 要是刚体在两个力作用下维持平衡状态,必须 也只需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 一直线作用。即F1=-F2(二力杆件:作用线沿 两个作用点的连线,与杆的形状无关)
电子教案与课件:《工程力学》 0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 第一节 力的概念
《工程力学》课程系列静力学基础《工程力学》课程系列力的定义想一想1. 掌握力、力系、刚体、平衡的概念。
2.明确镜力学的研究对象。
3.掌握静力学公理的主要内容及其推论。
4.掌握工程上常用的约束类型及其各自的特点。
5.掌握确定约束反力方向的基本原则。
6.会对研究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图。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机械作用。
火箭点火后,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力的作用带来的结果会使物体发生两种改变:一种使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即力的外效应(又称运动效应)。
小车就由静止开始运动力的作用带来的结果会使物体发生两种改变:另一种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即力的内效应(又称变形效应)。
锻压加工时,工件受到锻锤的打击而产生变形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点力的大小力的方向1.什么是力?力的三要素是什么?2.等式F =F 1+F 2与F =F 1+F 2的区别何在?想一想静载荷和动载荷载荷:指一个物体对另一物体的作用力。
静载荷:斜拉桥的载荷静载荷动载荷载荷静载荷和动载荷载荷:指一个物体对另一物体的作用力。
静载荷动载荷载荷冲击载荷交变载荷交变载荷静载荷和动载荷载荷:指一个物体对另一物体的作用力。
静载荷动载荷载荷冲击载荷交变载荷冲击载荷集中力或集中载荷单位用牛顿或千牛,分别记为N和kN。
火车车轮对钢轨的压力分布力或分布载荷用q来表示,单位用牛顿/米2或兆牛/米2,分别记为N/m2,和MN/m2。
力的类型分布力或分布载荷单位用牛顿/米或千牛/米,分别记为N/m,kN/m。
力的类型分布力或分布载荷如果q在其分布长度内为常数,则称为均布载荷。
力的类型如果一个人站在桌子上,可将桌子上受到的人的压力视为集中力,那么,当人躺在桌子上时,桌子上受到的人的压力可视为什么?想一想思考题请思考如下问题:1力的作用带来的结果是什么?2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第1章 静力学基础1教案
静力学 材料力学
平衡:是指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静力学的研究模型是刚体 静力学主要研究受力物体平衡时作用力所应满足的条件;同时也研究物体受力的分析方 法,以及力系简化的方法。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章 §1-1 力和力矩 一、力的概念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三要素: 力是矢量
( )
教 学 过 程(代号 A—4)
JWK-033
等效力系: 等效力系:如果一个力系与另一个力系对物体的作用效应相同,则这两个力系互称为等 效力系。 若一个力与一个力系等效,则称这个力为该力系的合力,而该力系中的各力称为这个力 的分力。 平衡力系: 平衡力系:如果刚体在一力系作用下保持平衡,则称该力系为平衡力系(或称零力系) 已知分力求其合力的过程称为力的合成,已知合力求其分力的过程称为力的分解。 力系的分类: 平面汇交(共点)力系,平面平行力系,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 空间汇交(共点)力系,空间平行力系,空间力偶系,空间任意力系。 四、合力矩定理 合力矩定理:若平面任意力系有合力,则合力对作用平面内某一点之矩等于各分力对同 合力矩定理 一点之矩的代数和。
( ) ( )
( )
教 学 过 程(代号 A—4)
JWK-033
二、作用在刚体上的力的效应与力的可传性 1.力使物体产生两种运动效应: 力使物体产生两种运动效应: 平移:若力的作用线通过物体的质心,则力将使物体沿力的方向平移 平动+转动:若力的作用线不通过物体的质心,则力将使物体沿力的方向既发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动 又发生转动 2.力的可传性: 力的可传性: 作用于刚体上某点的力,可以沿着它的作用线移到刚体内任意一点,并不改变该力对刚 体的作用。
电子课件-《工程力学》-B01-9013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
光滑面约束
夹具中的V型铁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
光滑面约束
变速箱中的齿轮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
3.铰链约束
铰链:采用圆柱销将两构件连接在一起而构成的连接件。 铰链约束:由铰链构成的约束。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
(1)固定铰链支座约束
限制构件沿圆柱销半径方向的移动,而不限制其转动。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
夹紧力作用点的选择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
1.力的合成
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 两个力,可以合并为一个合 力,合力也作用于该点上, 其大小和方向可用以这两个 力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 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
2.力的分解
将一个已知力分解成两个分力的过程,称为力的分解。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
【例1—5】试画出图示支架整体以及组成支架的各构 件的受力图 (各构件自重不计) 。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
【课堂练习】图示为钻床连杆式快速夹具,各构件自 重不计。试分析并画出夹具系统及各构件受力图。
悬挂的钢球
匀速行驶的汽车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 五、二力平衡公理
两个力等值、反向、共线。
二力体
二力杆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 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
二者同时存在、同时消失,且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其作用线沿同一直线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用相同字母表示,反作用力在字 母右上方加注“′”。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
一、力的概念、作用效应和三要素
1.力的概念
工程力学第1章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图(共71张精选PPT)
第1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图
1.1 基本概念
1.2 力矩与力偶
1.3 约束与约束反力 1.4 物体的受力图
思考与练习
第1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图
1.1 基 本 概 念
1.1.1 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大致可分为
两类:一类是物体直接接触的作用,另一类是场的作用。这种作用使 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尺寸发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称为力的 外效应或运动效应,物体形状尺寸的改变称为力的内效应或变形效应。
MO(F)=Fh=150×320=48 000 N·mm=48 N·m 在(b)种情况下,支点O到力F作用线的垂直距离h=l cos30°, 力F 使锤柄绕O点顺时针转动,则力F对O MO(F)=-Fh=-150×320×cos30°=-41 568 N·mm=-41.568 N·m
第1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图
可见,力的作用点对刚体来说已不是决定力作用效应的要素。因此,作 用于刚体上的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线。
第1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图
F A
B =A
F B
图 1.5
第1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图
性质三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的作 用点仍在该点,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 四边形的对角线来确定,如图1.6(a)所示。其矢量表达式为
标轴x、y上的单位矢量。
如图1.2所示,由力F的起点A和终点B分别作x轴的垂线, 垂足分
别为a、b,线段ab冠以适当的正负号称为力F在x轴上的投影,用Fx表
示,即
Fx=±a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第一节力、刚体和平衡的概念静力学是研究物体的平衡问题的科学。
主要讨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系的简化和平衡两大问题。
所谓平衡,在工程上是指物体相对于地球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它是物体机械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一、刚体的概念工程实际中的许多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它们的变形一般很微小,对平衡问题影响也很小,为了简化分析,我们把物体视为刚体。
所谓刚体,是指在任何外力的作用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始终保持不变的物体。
静力学的研究对象仅限于刚体,所以又称之为刚体静力学。
二、力的概念力的概念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通过归纳、概括和科学的抽象而建立的。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的机械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使物体产生变形。
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效应称为外效应,而使物体发生变形的效应称为内效应。
刚体只考虑外效应;变形固体还要研究内效应。
经验表明力对物体作用的效应完全决定于以下力的三要素:(1)力的大小是物体相互作用的强弱程度。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用牛顿(N)或千牛顿(kN),1kN=103N。
(2)力的方向包含力的方位和指向两方面的涵义。
如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竖直”是力作用线的方位,“向下”是力的指向。
(3)力的作用位置是指物体上承受力的部位。
一般来说是一块面积或体积,称为分布力;而有些分布力分布的面积很小,可以近似看作一个点时,这样的力称为集中力。
如果改变了力的三要素中的任一要素,也就改变了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
既然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量,所以力是矢量。
可以用一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如图1-1所示,线段AB 长度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力F 的大小,线段的方位和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
线段的起点A 或终点B 表示力的作用点。
线段AB 的延长线(图中虚线)表示力的作用线。
本教材中,用黑体字母表示矢量,用对应字母表示矢量的大小。
一般来说,作用在刚体上的力不止一个,我们把作用于物体上的一群力称为力系。
如果作用于物体上的某一力系可以用另一力系来代替,而不改变原有的状态,这两个力系互称等效力系。
如果一个力与一个力系等效,则称此力为该力系的合力,这个过程称力的合成;而力系中的各个力称此合力的分力,将合力代换成分力的过程为力的分解。
在研究力学问题时,为方便地显示各种力系对物体作用的总体效应,用一个简单的等效力系(或一个力)代替一个复杂力系的过程称为力系的简化。
力系的简化是刚体静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第二节 静力学的基本公理所谓公理就是无需证明就为大家在长期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所公认的真理。
静力学公理是静力学全部理论的基础。
公理一 二力平衡公理作用于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可以表示为:F=-F /或F+F /=0此公理给出了作用于刚体上的最简力系平衡时所必须满足的条件,是推证其它力系平衡条件的基础。
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的物体称为二力体,若物体是构件或杆件,也称二力构件或二力杆件简称二力杆。
公理二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在作用于刚体的任意力系中,加上或减去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作用效应。
推论一 力的可传性原理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以沿其作用线移至刚体内任意一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效应。
证明:设力F 作用于刚体上的点A ,如图1-2所示。
在力F 作用线上任选一点B ,在点B 上加一对平衡力F 1和F 2,使F 1= - F 2=F 则F 1、F 2、F 构成的力系与F等效。
将平衡力系F 、F 2减去,则F 1与F 等效。
此时,相当于力F 已由点A 沿作用线移到了点B 。
图1-1 图1-2由此可知,作用于刚体上的力是滑移矢量,因此作用于刚体上力的三要素为大小、方向和作用线。
公理三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作用于该点的一个合力,它的大小和方向由以这两个力的矢量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如图1-3a 所示,以F R 表示力F 1和力F 2的合力,则可以表示为:F R =F 1+F 2。
即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两个力的合力等于这两个力的矢量合。
在求共点两个力的合力时,我们常采用力的三角形法则:(如图1-3b )所示。
从刚体外任选一点a 作矢量ab 代表力F 1,然后从b 的终点作bc 代表力F 2,最后连起点a与终点c 得到矢量ac ,则ac 就代表合力矢F R 。
分力矢与合力矢所构成的三角形abc 称为力的三角形。
这种合成方法称为力三角形法则。
推论二 三力平衡汇交定理刚体受同一平面内互不平行的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则此三力的作用线必汇交于一点。
证明:设在刚体上三点A 、B 、C 分别作用有力F 1、 F 2、F 3,其互不平行,且为平衡力系,如图1-4所示,根据力的可传性,将力F 1和F 2移至汇交点O ,根据力的可传性公理,得合力F R 1,则力F 3与F R 1平衡,由公理一知,F 3与F R1必共线,所以力F 1的作用线必过点O 。
公理四 作用与反作用公理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它们的大小相等,指向相反,并沿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物体上。
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出现,同时消失。
可见,自然界中的力总是成对地存在,而且同时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这个公理概括了任何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不论对刚体或变形体,不管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都适用。
应该注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虽然等值、反向、共线,但它们不能平衡,因为二者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可与二力平衡公理混淆起来。
公理五 刚化原理变形体在已知力系作用下平衡时,若将此变形体视为刚体(刚化),则其平衡状态不变。
此原理建立了刚体平衡条件与谈形体平衡条件之间的关系,即关于刚体的平衡条件,对于变形体的平衡来说,也必须满足。
但是,满足了刚体的平衡条件,变形体不一定平衡。
例如一段软绳,在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拉力作用下处于平衡,若将软绳变成刚杆,平衡保持不变。
把过来,一段刚杆在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压力作用下处于平衡,而绳索在此压力下则不能平衡。
可见,刚体的平衡条件对于变形体的平衡来说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图1-3图1-4第三节 约束与约束反力工程上所遇到的物体通常分两种:可以在空间作任意运动的物体称为自由体,如飞机、火箭等;受到其它物体的限制,沿着某些方向不能运动的物体称为非自由体。
如悬挂的重物,因为受到绳索的限制,使其在某些方向不能运动而成为非自由体,这种阻碍物体运动的限制称为约束。
约束通常是通过物体间的直接接触形成的。
既然约束阻碍物体沿某些方向运动,那么当物体沿着约束所阻碍的运动方向运动或有运动趋势时,约束对其必然有力的作用,以限制其运动,这种力称为约束反力。
简称反力。
约束反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碍的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它的作用点就在约束与被约束的物体的接触点,大小可以通过计算求得。
工程上通常把能使物体主动产生运动或运动趋势的力称为主动力。
如重力、风力、水压力等。
通常主动力是已知的,约束反力是未知的,它不仅与主动力的情况有关,同时也与约束类型有关。
下面介绍工程实际中常见的几种约束类型及其约束反力的特性。
一、柔性约束绳索、链条、皮带等属于柔索约束。
理想化条件:柔索绝对柔软、无重量、无粗细、不可伸长或缩短。
由于柔索只能承受拉力,所以柔索的约束反力作用于接触点,方向沿柔索的中心线而背离物体,为拉力。
如图1-5和图1-6所示。
二、光滑接触面约束当物体接触面上的摩擦力可以忽略时,即可看作光滑接触面,这时两个物体可以脱离开,也可以沿光滑面相对滑动,但沿接触面法线且指向接触面的位移受到限制。
所以光滑接触面约束反力作用于接触点,沿接触面的公法线且指向物体,为压力。
如图1-7和图1-8所示。
图1-5 图1-6图1-7 图1-8三、光滑铰链约束工程上常用销钉来联接构件或零件,这类约束只限制相对移动不限制转动,且忽略销钉与构件间的磨擦。
若两个构件用销钉连接起来,这种约束称为铰链约束,简称铰连接或中间铰,图1-9a 所示。
图1-9b 为计算简图。
铰链约束只能限制物体在垂直于销钉轴线的平面内相对移动,但不能限制物体绕销钉轴线相对转动。
如图1-9c 所示,铰链约束的约束反力作用在销钉与物体的接触点D ,沿接触面的公法线方向,使被约束物体受压力。
但由于销钉与销钉孔壁接触点与被约束物体所受的主动力有关,一般不能预先确定,所以约束反力F c 的方向也不能确定。
因此,其约束反力作用在垂直于销钉轴线平面内,通过销钉中心,方向不定。
为计算方便,铰链约束的约束反力常用过铰链中心两个大小未知的正交分力X c ,Y c 来表示如图1-9d 所示。
两个分力的指向可以假设。
四、固定铰支座将结构物或构件用销钉与地面或机座连接就构成了固定铰支座,如图1-10a 所示。
固定铰支座的约束与铰链约束完全相同。
简化记号和约束反力如图1-10b 和图1-10c 。
图1-9图1-10五、辊轴支座在固定铰支座和支承面间装有辊轴,就构成了辊轴支座,又称活动铰支座,如图1-11a 所示。
这种约束只能限制物体沿支承面法线方向运动,而不能限制物体沿支承面移动和相对于销钉轴线转动。
所以其约束反力垂直于支承面,过销钉中心指向可假设。
如图1-11b 和图1-11c 所示。
六、链杆约束两端以铰链与其它物体连接中间不受力且不计自重的刚性直杆称链杆,如图1-12a 所示。
这种约束反力只能限制物体沿链杆轴线方向运动,因此链杆的约束反力沿着链杆,两端中心连线方向,指向或为拉力或为压力。
如图1-12b 和图1-12c 所示。
链杆属于二力杆的一种特殊情形。
七、固定端约束将构件的一端插入一固定物体(如墙)中,就构成了固定端约束。
在连接处具有较大的刚性,被约束的物体在该处被完全固定,即不允许相对移动也不可转动。
固定端的约束反力,一般用两个正交分力和一个约束反力偶来代替,如图1-13所示。
图1-11图1-12图1-13第四节 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静力学问题大多是受一定约束的非自由刚体的平衡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出主动力与约束反力之间的关系。
因此,必须对物体的受力情况作全面的分析,即物体的受力分析,它是力学计算的前提和关键。
物体的受力分析包含两个步骤:一是把该物体从与它相联系的周围物体中分离出来,解除全部约束,单独画出该物体的图形,称为取分离体。
二是在分离体上画出全部主动力和约束反力,这称为画受力图。
例1-1 起吊架由杆件AB 和CD 组成,起吊重物的重量为Q 。
不计杆件自重,作杆件AB 的受力图。
解:取杆件AB 为分离体,画出其分离体图。
杆件AB 上没有荷载,只有约束反力。
A 端为固定铰支座。
约束反力用两个垂直分力X A 和Y A 表示,二者的指向是假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