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八大名方与八经卦的对应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八大名方与八经卦的对应关系

春风化雨回复赞2楼2006-09-02 小柴胡汤

六味地黄丸(汤)

我吃过卡闲居故人回复赞3楼2006-09-03 坤:小柴胡汤是阴阳两备的啊,坤太阴了?? 昆仑大士回

复赞4楼2006-09-03 以下是引用第3楼闲居故人的话:

坤:小柴胡汤是阴阳两备的啊,坤太阴了?? ...这些方剂都是阴阳两备的。而且变化无穷。

离为火,主热,兑为泽,主凉,坤卦在离与兑之间,是寒热往来之处,故配以小柴胡汤,主少阳之证。而若从归经上看,柴胡为君,入肝胆经,当属震或巽卦,尤其当属巽。

此方配卦确有不可执守之处。昆仑大士回复赞5楼2006-09-03 再如乌梅丸也一样,是寒热互杂用药,主上热下寒,错杂之病用错杂之方,亦并非纯主离火。

这是《神奇的中医八大名方》一书中的配法,原书是配的别卦,作者知医,未必深知易,所以,我们只可参考其意。

但是,中医方剂与八卦之间确实可以建立某种关系,用八卦理论来指导临床用药。例如,从曹颖甫小传中,有这样的记载,他在学医之前,他的父亲生病,百医不效,越治越严重,命在旦夕,所遇人用经方治好,而所述之理竟然是天道气运。

所以,深知医者,必在于易。王星薇回复赞6楼2006-09-03 太难了啊大律师工作室回复赞7楼2006-09-07 在一个书店看到有本《中国八卦本草》,似乎是青岛科技出版社出的,属于国家中医药权威部门组织编写的专门学术著作。其内容为将许多中草药与八卦对应起来,分析其阴阳五行八卦属性,药性,可治疗哪些类型的病症。我觉得相当不错,不知道大士是否有此书?若没有的话,需要我帮买么?昆仑大士回复赞8楼2006-09-07 谢谢大律师的好意。

我暂时还无暇看这些书,现在最要紧的是经典的东西多学一些。

在奇门中,是将本草按八门分类的。与八卦有所不同。如宣通类属于开门,汗法亦然。收涩类属于杜门,止汗类亦然。我还是用我比较熟悉的领域中的东西结合着来学好些。对八卦还不太敏感。昆仑大士回复赞9楼2006-09-07 乙261中国八卦本草青岛出版社刘杰著预定正版本书深入探讨了中药的药理理论本质。体例悉本中国八卦医学,上迄远古,下至清朝,以明中国中药本草来龙去脉、历代医药学家著作源流本末。次论八卦本草学说,本出太极,旁涉基固,以清中药治病之理,正本清源,规律以陈。再论八卦本草分类,详明本草科目产地、气味归经生降沉浮、用药八卦之理、配伍七情之义、组方主治效能、称量炮制宜忌。

纵横交论,以明药法。

是书本草分类,正本清源,反繁归简,以本药气味阴阳八卦为纳,首分温凉寒热四类,次分温、大温、凉、大凉、寒、大寒、热、大热八别,再分为辛温、甘温、苦温、酸温、咸温、辛大温、苦大温、酸大温、咸大温、辛凉、甘凉、苦凉、酸凉、咸凉、甘大凉、苦大凉等四十目。之所以这样分类,就是因为中医之用中药,从根本上就是这样用的,它反映了中药的本质性科学内涵,并且是中药走向现代化从内在结构趋向一的必由之路。

【目录】序一序二第一章八卦本草沿革第一节先秦时代第二节秦晋时期第三节南北朝时期第四节隋唐时期

第五节宋朝时期第六节金元时期第七节明朝时期第八节清朝时期第二章八卦本草学说第一节本草太极论第二节本草阴阳论第三节本草五行论第四节本草道地论第五节本草节气论第六节本草本原论第七节本草炮制

论第八节中药配伍论第九节本草剂量论第十节本草

脏腑论第十一节本草经络论第十二节本草气血论第十三节本草毒性论第十四节本草煎服论第十五节本草现

代论第十六节本草八卦论第三章八卦本草分类第一节

少阳温类本草第二节太阳热类本草第三节太阴寒类药

物第四节少阴凉类药物第四章八卦用药分类第一节阴

阳用药第二节上下用药第三节气血用药第四节动静

用药第五节香浊用药第六节滑涩用药第七节寒热用

药第八节开闭用药第九节生杀用药第十节清长用药

第十一节补泻用药第十二节湿燥用药第十三节吐止用药第十四节轻重用药第十五节宣通用药第十六节卫

气营血用药第十七节三焦用药第十八节六经用药第十

九节脏腑用药第二十节八卦用药第二十一节六淫用药第二十二节经络用药第二十三节四时用药第二十四节

运气用药第二十五节人体用药第二十六节男女用药第二十七节七情六欲用药第二十八节诸剂用药第二十九

节诸证用药附录昆仑大士回复赞10楼

2006-09-09 此楼内容已被删除昆仑大士回复赞11楼2006-10-22 阳和汤▲▲▲〖方源〗《外科证治全生集》

〖组成〗熟地一两(30g)肉桂一钱,去皮,研粉(3g)麻黄五分(2g)鹿角胶三钱(9g)

白芥子二钱(6g)姜炭五分(2g)生甘草一钱(3g)

〔药量及意义〕

〖用法〗水煎服。

〖方歌〗阳和汤法解寒凝,贴骨流注鹤膝风,

熟地鹿胶姜炭桂,麻黄白芥甘草从。5top 〖主治〗阴疽。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

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或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属于阴寒证者。

〖功用〗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病机〗

┌局部温肿,皮色不变┐

│├阳虚寒侵、寒凝血滞、痰浊内阻┐

│酸痛不热┘

阴疽┤

├阳虚血虚、寒凝痰滞

│舌淡苔白,口不渴┐

│├阳虚血弱

└脉沉细或迟细┘

5top

┌熟地(量重)──滋补阴血,填精益髓

君┤

└鹿角胶──补肾助阳,强壮筋骨

臣肉桂、姜炭──温阳散寒以通血脉

┌麻黄(量轻)──宣散在体表之寒凝

佐┤

└白芥子──祛皮里膜外之痰湿

使生甘草──解毒而调和诸药。

〔本方组方配伍特点〕〔阳和汤与当归四逆汤鉴别〕5top 1.本方为治疗阴疽的常用方剂。以患部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脉迟细或沉细为证治要点。

2.如兼气虚不足,可加党参、黄芪等补气之品效果更佳。3.用本方治疗骨结核、腹膜结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肌肉深部脓疡等属血虚寒凝者。5top 1.本方中麻黄只起发越阳气作用,故用量较轻,熟地补血固本,用量宜重,运用时应注意麻黄与熟地之比例。

2.本方适用于阴疽,阳证忌用。〔原文〕

3.疮疡红肿热痛及阴虚有热者,或疽已溃破,不宜用本方。5top 《外科症治全生集.阴疽治法》:“夫色之不明而散温者,乃气血两虚也;患之不痛而平塌者。毒痰凝结也。治之之法,非麻黄不能开其腠理,非肉桂、炮姜不能解其寒凝,此三味虽酷暑不可缺一也。腠理一开,寒凝一解,气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