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八大名方与八经卦的对应关系
李时珍 本草纲目 奇经八脉考 著作 脉学 附方 万历 百药煎 脉诀 艺文志[方案]
![李时珍 本草纲目 奇经八脉考 著作 脉学 附方 万历 百药煎 脉诀 艺文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50e2b74a7302768f993964.png)
李时珍本草纲目奇经八脉考著作脉学附方万历百药煎脉诀艺文志[方案]经络系统的组成2006-2-26 0:0 【大中小】经络系统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和十二经筋、十二经别、十二皮部,以及十五络脉和浮络、孙络等。
见表经络循行完整路线: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人体内脏分为五脏属阴:心、肝、脾、肺、肾。
六腑属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人体分三阴、三阳十二经络走向。
1.手三阴,手三阳,手三阴从胸部走向手部,手三阳从手部向头部。
2.足三阴,足三阳,足三阴从足部走向胸部,足三阳从头部走向足部。
3.手三阴经络走向,手三阳经络走向,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4.手三阳经络走向,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5.足三阴经络走向,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6.足三阳经络走向,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24小时气血在经络中的运行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
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
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戊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23:00-经络胆经~身体准备休息~继续恢复细胞工作。
24:00-是身体生理的最低潮~胆经流向肝脏的阶段。
01:00-经络走到肝经~不易熬夜~对疼痛较敏感~舌中厚黄。
02:00-除肝脏以外~大部分器官工作缓慢~是肝经走到肺经阶段。
中药与人体经络地关系属性 最新

中药与人体经络地关系属性转贴=============================发布时间:2009-05-11 16:57在《伤寒论》六经辨证地基础上,后世医家又发展为按脏腑、经络理论来分析药物性能,认为某药对于某一经或某几经有特殊作用,称作药物归经。
宋代寇宗爽《本草衍义》说:“泽泻之功长于行水……仲景八味丸用之者,亦不过引接桂、附等归就肾经,别无他意。
”此后,金、元各家发扬这一理论。
张元素(洁古)著《珍珠囊》一书,其中论药物性能即按脏腑经络分类,编成《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在《本草纲目》中加以转载。
这里就十二经用药和奇经八脉用药内容作简要引述。
十二经用药王好古《汤液本草》载有李东垣关于各经用药地“响导图”这可看成是药物归经地简表。
录之如下:(1)手太阴肺经南星、款冬花、升麻、桔梗、檀香、山药、粳米、白茯苓、五味子、天门冬、阿胶、麦门冬、桑白皮、杏仁、葱白、麻黄、丁香、益智、白豆蔻、知母、缩砂(檀香、豆蔻为使)栀子、黄芩、石膏。
【附记】升麻、芍药、木瓜、藿香(按:附记下药名,原列在表格下,与以上药物有地重出,有属增添,区分意义不详。
附记中地药名又有自相重复,现略去)。
(2)足太阴脾经代赭石、赤茯苓、麻仁、甘草、半夏、益智、黄芪、苍术、白术、胶饴、草豆蔻、茱萸、缩砂(人参、益智为使)防风、当归。
【附记】白芍药(酒浸)延胡索、缩砂。
(3)手阳明大肠经升麻、白芷、麻仁、秦艽、薤白、白石脂、缩砂(白石脂为使),肉豆蔻、石膏。
【附记】麻黄、大黄、连翘、升麻、白芷、葛根。
(4)足阳明胃经半夏、苍术、升麻、白芷、葱白、知母、白术、神曲、葛根、乌药、丁香、草豆蔻、缩砂、防风、石膏。
【附记】石膏、白术、檀香(佐以他药)、白芷、升麻。
,(5)手少阳三焦经川芎、柴胡、青皮、白术、熟地黄、黄芪、地骨皮、石膏、细辛、附子。
(6)足少阳胆经半夏、龙胆草、柴胡。
【附记】连翘、柴胡。
下:青皮。
(7)手厥阴心包经沙参、白术、柴胡、熟地黄、牡丹皮、败酱。
【#】中药八卦对应

——中药八卦对应——内卦为性气(本性、性命、本质),外卦为质体(时空、外表、身体、表面);内卦为内涵,外卦为形式。
药物为“形而下者”——器质之物,“方以类聚”对应后天卦位。
先天卦数,后天卦位。
如下图:⊙药物应象配伍 ●其中,乾9坤1为老阳老阴:1、6同水(先后天时空相反,先天数合水的后天作用是壮阳),坤1为艮6的物质基础,所以艮弱皆需要配合以补坤——兑4老阳所生 离3少阳所生 震8少阳所生 坤1老阴所生 艮6 老阴所生坎7 少阴所生巽2 少阴所生乾9老阳所生 洛书数理 巽2辰巳震8东卯艮6丑寅 坎7北子 乾9 戌亥 兑4西酉坤1 未申 离3南午 后天卦健脾;兑4为艮6的外卫空间(艮为山,兑为水为云雾),艮6如炉火兑4如炉膛,炉膛不空火力不旺,炉膛不保温则火力衰弱。
4、9同金,9乾为4兑的阳气补给库,艮6为4兑的内在能量基础。
所以兑4弱则需要配合以壮乾9——补气,或壮阳6。
3、8同木,3、8互为助力:一方面8“母”木生3“子”火;另一方面子养其母——冬天地阳气旺而外部时空之离火衰弱,故震8胆经龙雷之火亦不得申(出),必需艮6内火和离3外火皆旺(内部能量源充沛,外部时空冰释而物质活畅),胆经方以得申,肝木才能生旺。
巽2为震8的物质基础,坎7为离3的物质基础。
2、7同火(先后天时空相反,先天数合火的后天作用是滋阴),震8是巽2的合十能量基础,坎7是巽2的物质之源。
药物组合除了太极阴阳合十数的阴阳之合之外,还有子午--卯酉周天的“天势”之合、相同属性生成数的“地利”之合、干支三合局的“人和”之合。
一、天势之合:子午周天——先天之火元气升降为太极开阖所生之天势,主天干五行循环,后天卦象之;卯酉周天——后天之火的十二地支气血盛衰循环,先天卦象之。
先天、后天能量的组合,见“子午、卯酉周天对应图”。
1、地支脾胃(7Am—11Am坤1)旺于天干之东南方木、火之间,故脾胃的功能与肝木、心火都有关系:木气不化则“土结”食积,心火不温则胃寒。
爱爱医资源-周易卦与方剂名

周易卦与方剂名(2008-04-09 08:51:18)转载标签:健康1.三才封髓丹三才封髓丹,《卫生宝鉴》方,组成为天门冬、熟地黄,人参,黄柏,砂仁,甘草,苁蓉等。
“三才”,即“三材”,在《周易》中是指天、地、人。
“三才之道”,在《周易》中专指天道、地道、人道。
《说卦》:“昔者圣人之作《易》也。
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三才封髓丹以《周易》三才理论为指导,以天冬补肺生水,人参补脾益气,熟地补肾滋阴。
“以药有天地人之名,而补亦在上中下之分,使天地位育,参赞居中,故曰三才也”(《医方集解》)。
另有方名三才汤者,虽方药组成与三才封髓丹不同,但其义与此相类。
删补名医方论—封髓丹(2008-04-07 16:37:31)转载标签:健康治梦遗失精及与鬼交。
【组成】黄蘗砂仁甘草以上蜜为丸每服三钱。
【集注】赵羽皇曰:经云,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又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盖肾为坚藏,多虚少实,因肝本为子,偏喜疏泄母气,厥阴之火一动,精即随之外溢,况肝而藏魂,神魂不摄,宜其夜卧鬼交,精泄之证作矣,封髓丹为固精之要,方用黄蘗为君,以其味性苦寒,又能坚肾,肾职得坚,则阴水不虞其泛溢,寒能清肃,则龙火不致于奋扬,水火交摄,精有不安其位者乎,佐以甘草,以甘能缓急泻诸火与肝火之内扰,且能使水土合为一家,以妙封藏之固,若缩砂者,以其味辛性温,善能入肾,肾之所恶在燥,而润之者惟辛,缩砂通三焦达津液,能内五藏六府之精而归于肾,肾家之气内,肾中之髓自藏矣,此有取于封髓之意也。
汪昂曰:此方加天冬地黄人参,名三才封髓丹,用天冬补肺以生水,地黄补肾以益精,用人参补脾,从饮食中化生水精也,以药有天地人之名,而补亦在上下中之分,使天地位育参赞居中,故曰三才也。
喻昌曰:加黄柏以入肾滋阴,砂仁以入脾行滞,甘草以少变天冬黄蘗之苦,俾合人参建立中气,以伸参两之权,殊非好为增益成方之比也。
中医太极三部六经体系

中医太极三部六经体系我的三部六经体系是建立在&8220;天道阴阳&8221;五运六气、&8220;藏气法时&8221;及八卦理论基础上的;我们认为,&8220;藏气法时&8221;理论才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才是中医理论的基本原则;一、周易八卦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其中乾卦是纯阳卦、坤卦是纯阴卦,乾坤合成一太极,乾为阳极,坤为阴极;二、内经运气学指出:&8220;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8221;六经为标,六气为本;其中&8220;少阳之上,相火主之&8221;,标本皆阳,是为纯阳,当配乾卦;而&8220;太阴之上,湿气主之&8221;,标本皆阴,是为纯阴,当配坤卦;因为乾坤合为太极,所以少阳和太阴就组成人身之太极;三、内经&8220;藏气法时&8221;观点认为,厥阴风肝主春,太阳火心主夏内经曰心为阳中之太阳主夏;柯韵伯说心主太阳;,阳明燥肺主秋,少阴寒肾主冬,太阴湿脾主长夏,少阳相火主暑热;所以由少阳和太阴组成的太极配应长夏暑天,厥阴肝风和太阳心火配应春夏为太极阳仪,阳明肺燥和少阴肾寒配应秋冬为太极阴仪;四伤寒论内证,从六经欲解图可以看出阳仪和阴仪的情况,从丑到未欲解时按次序排列着厥阴、少阳、太阳阳仪三经,从申到寅欲解时按次序排列着阳明、太阴、少阴阴仪三经;张仲景六经欲解时是从一日十二时辰说的,若从一年来说,就是从大寒、立春到大暑、立秋上半年为阳仪三经欲解时,从大暑、立秋到大寒、立春下半年为阴仪三经欲解时,大家看看我们这个中医三部六经体系有没有道理,符合不符合伤寒论的理论体系;以上是阴阳两类的纵向排列,若从横向排列则为:上焦太阳、阳明中焦少阳、太阴下焦少阴、厥阴章虚谷在医门棒喝二集&183;卷二&183;太阳上篇就说:上焦外通太阳、阳明,中焦外通少阳、太阴,下焦外通少阴、厥阴;杨上善在注解周秦医经遗文&8220;时禁&8221;时说:绝人长命又有三:不知三部九候,所以绝人长命,一也;不知以身命合四时五行,绝人长命,二也;愚医不知年加之禁,反妄攻正气,故绝人长命,三也;杨上善所谈夭折人命的三个原因,就有二个是我建立&8220;中医太极三部六经&8221;医学的因素,即&8220;合四时五行&8221;的&8220;藏气法时&8221;观和&8220;不知年加&8221;的五运六气学说;太阳少阳合病和太阳少阳并病,太阳阳明合病和太阳阳明并病;阳明太阴病和阳明少阴病承气汤证;我的&8220;中医太极三部六经体系&8221;就由此诞生了;如素问&183;藏气法时论说&8220;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8221;,其中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春夏主阳,所以肝心也主阳;秋冬主阴,所以肺肾也主阴;长夏处阴阳之交的转化阶段;其与三阴三阳的关系是:春风应厥阴肝,夏火应太阳心心为太阳,长夏湿应太阴脾雨水最多时,秋燥应阳明肺,冬寒应少阴肾肾为少阴,雨水最少时;我们可以用四时五藏阴阳示意图表示于下:请注意,我们在这里所说的&8220;藏气法时&8221;的&8220;时&8221;所用的三阴三阳是指&8220;天时&8221;——天道日月的运行所产生的阴阳变化之时,故系辞传说&8220;阴阳之义配日月&8221;,灵枢说&8220;阴阳系日月&8221;,灵枢&183;阴阳系日月说:五行以东方为甲乙木王春;春者,苍色,主肝,肝者,足厥阴也;今乃以甲为左手之少阳,不合于数,何也此天地之阴阳也,非四时五行之以次行也;且夫阴阳者,有名而无形,故数之可十,离之可百,散之可千,推之可万,此之谓也;素问&183;八正神明论说:合人形于阴阳四时虚实之应,冥冥之期;视之无形,尝之无味,故谓冥冥,若神仿佛;&8230;&8230;观于冥冥者,言形气荣卫之不形于外,而工独知之,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四时气之浮沉,参伍相合而调之,工常先见之,然而不形于外,故曰观于冥冥焉;素问&183;五运行大论也说&8220;五气之各主岁尔,首甲定运&8230;&8230;不合阴阳&8221;,其原因是&8220;此天地之阴阳也&8230;&8230;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8221;;强调的是&8220;观象&8221;;所谓的&8220;非四时五行之以次行也&8221;,是指地平五方上的四时五行,即东方甲乙寅卯属木、南方丙丁巳午属火、西方庚辛申酉属金、北方壬癸亥子属水、中央戊己丑未辰戌属土之谓,我们称它为主气吧;这里说的是天道阴阳的五行,即甲己、丑未属土,乙庚、卯酉属金,丙辛、辰戌属水,戊癸、子午、寅申属火,我们称它为客气;这两种五行不在一个层次上,不得混淆;地道法天道,当以天道为本;天道是高层次的,地道是低层次的,不会天道五行,只会地平五行,只能做一个下工、庸工,做不成上工;若以生辰八字论,五运六气天道观重&8220;年柱、月柱&8221;,五方地道观重&8220;日柱、时柱&8221;;其三部六经的分法是:表部阳——厥阴肝系统和太阳心系统——春夏系统——风寒伤阳横向表里分里部阴——阳明肺系统和少阴肾系统——秋冬系统——风热伤阴表里阴阳合部——太阴脾系统和少阳三焦系统——暑夏时段——湿热伤中上焦部——太阳心系统和阳明肺系统——燥热在上纵向上下分中焦部——太阴脾系统和少阳三焦系统——湿火在中下焦部——厥阴肝系统和少阴肾系统——风寒在下少阳三焦相火和太阴脾土组成了人身之太极,此太极在脐腹黄庭处;其三阴三阳的顺序是:厥阴风&8594;太阳热君火&8594;少阳相火心君之使,君火之用,故置君火之后&8594;太阴湿&8594;阳明燥&8594;少阴寒;春夏为阳,故将厥阴、太阳、少阳划为表部为阳仪;秋冬为阴,故将太阴、阳明、少阴划为里部为阴仪;有人说把厥阴、少阳、太阳划为表部,阳明、太阴、少阴划为里部,认为伤寒走的传变途径是太阳&8594;厥阴&8594;少阳,温病走的传变途径是阳明&8594;少阴&8594;太阴,总觉得怪怪的,其实是因为他对运气学说及藏气法时的天人合一学说了解的太少了;阳在表,阴在里,人们不会有疑问吧;由此推之,春夏肝心在表应不是问题,太阳心为阳中表之表,厥阴肝为阳中表之里;秋冬肺肾在里也应不是问题,阳明肺为阴中里之表,少阴肾为阴中里之里;少阳三焦相火和太阴脾湿则主于暑夏;这应是一般的常识,为什么还会有疑问呢又肝为将军之官,当以卫外为己任,自当在表;且肝味酸,能防范病菌、病毒的生长繁殖及侵袭,这有什么不对吗然而却有人觉得好笑,我劝这些人还是多学习学习内经吧;。
中华古代中医九大名方组成解析

中华古代中医九大名方组成解析按国家现行法规,中医组方一般按照和、温、通、补四原则,进行相应的君、臣、佐、使配伍。
所谓“和”,即是用调和的办法祛除病邪。
《黄帝内经》云:“气血失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气血和,则身强体壮,气血失和,则体弱多病。
所谓“温”,就是通过温中、祛寒、回阳、固本等治疗脏腑经络寒邪之病。
所谓“通”,就是通过消坚散结、通气健络的方法通全身经脉、祛病强身。
所谓“补”,是指通过滋养、补益人体脏腑虚弱、气血阴阳的办法,达到人体整体功能增强、祛除疾病的目的。
在中医药两千多年的积淀中,形成了传统九大名方:八珍汤、生脉散、四物汤、大秦艽汤、当归补血汤、六味地黄丸、四君子汤、八仙长寿丸、玉屏风散,此九方是古代名方之集大成者。
1、六味地黄汤以熟地、泽泻、山药、丹皮、茯苓、山茱萸等组方。
本方补中有泻,而以补阴为主。
用熟地黄滋阴,益精髓而生血;山茱萸温补肝肾、收涩精气;山药健脾兼调理肾虚、遗尿,是本方三补。
丹皮凉血清热而泻肝肾之火;泽泻、茯苓利水渗湿,是本方三泻。
肾主臧精,又主利水,故以三补以填其精,茯苓、泽泻以利其水;阴虚则火旺,故用丹皮以泻火。
三补补其正,三泻泻其邪,凡肾阴不足之症均可应用。
衍生成药: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胶囊2、当归补血汤源出《内外伤辨惑论》,组方为黄芪、当归。
本方证为劳倦内伤,血虚气弱,阳气浮越所致。
血虚气弱,阴不维阳,故肌热面赤、烦渴引饮,此种烦渴,常时烦时止,渴喜热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是血虚气弱,阳气浮越之象,是血虚发热的辨证关键。
治宜补气生血,使气旺血生,虚热自止。
方中重用黄芪,其用量五倍于当归,其义有二:本方证为阴血亏虚,以致阳气欲浮越散亡,此时,恐一时滋阴补血固里不及,阳气外亡,故重用黄芪补气而专固肌表。
即“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之理,此其一;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故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化源,使气旺血生,此其二。
配以少量当归养血和营,则浮阳秘敛,阳生阴长,气旺血生,而虚热自退。
《易经》河图洛书及八卦与人体经络对应关系(20)

《易经》河图洛书及八卦与人体经络对应关系(20) 作者:东方佛易道试论《易经》河图洛书及八卦与人体经络对应关系(易经每日中庸行系列)感悟河图洛书是银河系星系图!具体小星系与人体经络及器官有对应影响!伏羲先天八卦图是人体之外大周天宇宙场!人体十二经脉包含于后天八卦图中!先后天八卦与人体十二经脉的影响及对应关系:后天坎卦对应足少阳胆经!先天震卦场影响足厥阴肝经!先天震卦场影响手太阴肺经!后天艮卦对应足厥阴肝经!后天艮卦对应手太阴肺经!先天离卦场影响手阳明大肠经!后天震卦对应手阳明大肠经!先天兑卦场影响足太阴脾经!后天巽卦对应足阳明胃经!后天巽卦对应足太阴脾经!先天乾卦场影响手少阴心经!后天离卦对应手少阴心经!先天巽卦场影响手太阳小肠经!先天巽卦场影响足太阳膀胱经!后天坤卦对应手太阳小肠经!先天坎卦场影响足少阴肾经!后天兑卦对应足少阴肾经!先天艮卦场影响手厥阴心包经!先天艮卦场影响手少阳三焦经!后天乾卦对应手厥阴心包经!后天乾卦对应手少阳三焦经!后天八卦中的十二地支就代表代表人体十二经络!十二时辰影响人体十二经络运行效果!另外,八经卦就是奇经八脉!八经卦就是奇经八脉,《易经》六十四卦符号系统,就是人体经络系统的真实反映,它是人体经络的结构方程式。
督脉为乾,主持元阳,主一身阳气,为阳脉之海,统帅阳经。
任脉为坤,主持元阴,主一身阴气,为阴脉之海,统帅阴经。
冲脉为坎,主一身阴血,但有一点元阳居其中。
带脉为离,系腰身一周,内系胞宫为阴,外系筋脉,主一身强力,故二阳在外。
阳跷脉为震,交通阴阳,运行卫气,阳入于阴,故多一阴。
阴跷脉为巽,交通阴阳,运行卫气,阴入于阳,故多一阳。
阳维为兑,阳维维于六阳经,故有二阳。
阴维为艮,阴维维于六阴经,故有二阴。
图例分析银河系示意图神龟献给伏羲的河图洛书代表整个银河系中星辰时空图!(其与宇宙万物及人体有必然连系及影响!)伏羲先天八卦图代表宇宙大周天场(表示宇宙先天空间场,讲定位,讲影响)文王后天八卦代表宇宙小周天万物场(表示宇宙后天万物场,讲流行,讲对应)相关知识带你认识人体奇经八脉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转太极六合针法图说明

转太极六合针法图说明太极六合针法图说明圈子从内向外依次为:1、太极图、河图洛书中五点2、方位:东南西北3、十二地支图4、洛书八方图5、八卦卦符6、八卦卦名和五行属性7、八卦的内、外卦与脏腑、身体对应8、八卦与人体脏腑器官对应9、八卦所属主要功效10、八卦所属主治疾病11、八卦与十二经络的主要配穴八卦各卦与人体脏腑器官对应乾卦:属性健。
对应大肠、脑、脊椎、督脉、胸部、左下腹、左下肢、男性生殖器。
坤卦:属性顺。
对应脾胃、任脉、腹部、左肩、肌肉、消化系统。
震卦:属性动。
对应肝脏、双足、神经、筋脉、筋膜、右腰、右胁肋、右肩臂等。
巽卦:属性入。
对应胆腑、肱股、右肩、神经、食道、肠道、淋巴系统、呼吸器官。
1、坎:属性陷。
对应肾、膀胱、任脉、耳、腰、骨、髓、脑、发、性器官、血液循环、泌尿生殖、免疫系统。
离卦:属性附。
对应心脏、心包、血脉、小肠、眼目、头脸部、颈部、胸部、上腹部。
艮卦:属性止。
对应脾胃、鼻、手、右下肢、脚背、足趾、背脊、皮、乳房等凸起之处。
兑卦:属性悦。
对应肺脏、气管、食道、口舌、咽喉、牙齿、左腰、左肋、肛门、皮毛。
八卦各卦所主功能乾卦:功能:醒脑清神、强脊补肾、通调督脉、固肠涩肠、通肠导滞、通阳散瘀、舒筋利节。
清风散热强腰壮骨等。
坤卦:健脾和胃,通腑导滞、清热化湿、温中散寒、升清降浊、宣通腑气、强健肌肉等。
震卦:功能:平肝熄风、舒肝利胆、解痉止痛、强筋通络、调和气血、舒和性情等。
巽卦:功能:清热解毒、疏风解表、抗拮过敏、袪风止痒、疏肝明目、消肿散结、通关利窍、清热散邪等。
坎卦:功能:补肾益精、滋阴降火、温肾壮阳、补肾调经、清热利湿,调理两阴,疏通气血、生殖发育、通调三焦等。
离卦:功能:清心火、泄烦热,抗炎、抗过敏、温补阳气、活络明目、安神定志、通畅气机、利气宽胸平气降逆等。
艮卦:功能:温补脾胃、清热化湿、消食导滞、调理肠胃、宣通腑气、理气止痛、疏通经络、强筋利节。
兑卦:功能:宣肺解表、润气止咳、降逆平喘、清热利咽、益肺补肾、散风利节、清热消肿、疏风透表。
民间中医的八卦药法

民间中医的八卦药法第 1798 期作者 / 田耿编辑 / 段瑞⊙ 校对 / 张芊芊本文内容为作者投稿稿件。
文章标题为原标题,一切均为原文展现,其内容仅供参考。
八卦药法的实质是类比先天八卦的八组角药或对药,来源于民间,经笔者发掘整理,理论上仍有不完善之处,现请诸君批评指正。
乾二味:石菖蒲、郁金先天八卦是天地自然模拟图,天在上、地在下,不同于后天八卦的天下降于地、地上升于天。
《灵枢·九宫八风篇》中乾卦对应着小肠,但是在本八卦药法中,乾居高位应脑。
脑为元神之府,主宰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和感觉运动。
乾二味由石菖蒲和郁金组成,一般是石菖蒲15克、郁金10克。
此二药相伍,有解郁开窍之效。
情志活动是人们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亦为元神所调控。
元神之府安宁,则精神饱满、意识清晰、思维灵敏、情志正常,反之则精神萎靡、意识混乱、思维迟钝、情志失常。
乾二味可广泛应用于清窍壅塞所致诸疾。
兑三味:女贞子、墨旱莲、黄酒兑卦应泽。
兑卦的泽和坎卦的水有相通之处,水是流动的,而泽是静止的。
下流堵塞,聚而成泽。
与《灵枢·九宫八风篇》中的“肾应坎”不同,此八卦药法中是“肾应兑”。
兑泽既有肾主水之意,又有肾藏精之象。
肾有潜藏、封藏、闭藏的生理特性,《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女贞子、墨旱莲、黄酒三药即二至丸,其中女贞子冬至日采集最佳,墨旱莲夏至日采集最佳,故名。
至于黄酒一味,《长沙药解》中说:“黄酒辛温升发,温血脉而消寒涩,阳虚火败、营卫冷滞者宜之。
”女贞子性凉,墨旱莲性寒,故加黄酒,“取其温行药力,引达经络也”。
古籍《医方集解》《冯氏锦囊秘录》中均有二至丸“临卧酒服”的使用方法,现代女贞子亦多经黄酒制用,酒制可增强其滋补肝肾之效。
兑三味可应用于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软、女子月经量多等属肝肾阴虚证者。
离三味:麻黄、细辛、附子离卦应火,故离火三味为伤寒少阴病之麻黄细辛附子汤。
8离卦类道家医方

十一 彭祖延年柏子仁丸
柏子仁五合 蛇床子 菟丝子 覆盆子各半升,石斛 巴戟天各二两半,杜仲(炙) 天门冬(去心)各三两,炮天雄一两,续断 桂心各一两半,菖蒲 泽泻 薯蓣 人参 干地黄 山茱萸各二两,五味子五两 钟乳石(炼者)三两,肉苁蓉六两,远志(去心)三两,茯苓一两半。
《黄庭经》说“脑神精根字泥丸,”“泥丸百节皆有神”。心藏神,道家称心为灵根、灵台、神庐、方寸,说明机灵、记性、思维为心所主,即《内经》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但《黄庭经》说“灵台通天临中野,方寸之中至关下。”天指泥丸脑,即心与脑想通,主宰全身。在主神明方面,心即是脑,脑即是心。所以道家的养心就是养脑,正如<黄庭经.>>说“明堂四达法海源,......子欲不死修昆仑”“昆仑之上不迷误,......万岁昭昭非有期”。昆仑指脑泥丸,即善于养脑,修炼泥丸,就可使人长寿而精明,
体会
中医学未阐述心与脑的关系,道医不仅认识到心脑想通。而且十分重视对心脑的调养。上述诸方心脑并治,就调神而言,可以说全是治脑。当今时代是脑力劳动为主的时代,因而养脑护脑,增强智力、记忆力是当务之急。一般常用的养心补脑中医方不多,而道家医方在这方面却丰富多彩,因而值得深入挖掘,利用现代科技,与企业联姻,一定能开发研制吃适合现代人需求的益智强记医方。
按 本方为唐代苏游《三品颐神保命神丹方》所载,有养心补脑益寿的功效。
二 心虚心疾方
胤丹十三分 人参七十二分 茯苓三十二分 高良姜八十分 赤石脂二十八分
上五味为末,以麦门冬汁为丸。一服三十二丸,日再服。满百日所患皆可愈。若多惊以菖蒲代高良姜,可以常服。主治心虚惊悸,记忆力减退。
八经卦

《系辞传》曰:“易有太阴,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邵子(邵康节)曰:“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乾、兑、离、震为阳,巽、坎、艮、坤为阴,乾、兑为太阳,离、震为少阴,巽、坎为少阳,艮、坤为太阴。”
三、先天八卦方位
《说卦传》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邵子曰:“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居东南、震居东北、巽居西南、艮居西北,所谓先天之学也”。
[生产」:难产有险,宜次胎,男,中男,辰戌丑未月有损,宜北向
[求利」:山林竹木之财、动处求财,或山林、竹木茶货之利
[求名」:有名、宜东方之任、施号发令之职、掌刑狱之官、竹茶木税课之任、或闹市市货之职
[生产」:虚惊、胎动不安、头胎必生男,坐宜向东,秋不吉
[疾病」:足疾、肝经之疾、惊恐不安
[谋旺」:可旺、可求,宜动中谋,秋占不遂
[交易」:利于成交,秋占难成,动而可成,山林、木竹茶货之利
[屋舍」:南舍之居,阳明之宅、明窗、虚室
[家宅」:安稳、平善、冬占不安,克体主火灾
[饮食」:雉肉、煎炒、烧炙之物、干脯之体、熟肉
[婚姻」:不成、利中女之婚,夏占可成,冬占不利
[生产」:易生,产中女,冬占有损,坐宜向南
[求名」:有名,宜南方之职,文官之任,宜炉冶亢场之职
[求利」:有财宜南方求,有文书之财,冬占有失
九、后天卦配洛书之数
《启蒙附论》曰:“火上水下,故九为离,一为坎;火生燥土,故八次九而为艮;燥土生金,故七六次八而为兑;乾水生湿土,故二次一而为坤,湿土生木,故三四次二而为震巽。以八数与八卦相配而后天之位合矣”。
按:邵子以文王八卦为入用之位。后天之学,朱子以洛书为数之用。术家飞宫俱用后天配洛书。其法以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五为中宫,乾六、兑七、艮八、离九为序。刘歆曰:“八卦、九章相为表里”。张衡曰:“圣人重之以卜筮,杂之以九宫”。则所从来远矣。
经方医学的核心:六经与八纲的关系

经方医学的核心:六经与八纲的关系经方医学的核心:六经与八纲的关系马家驹~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经方医学的核心:六经与八纲的关系09'56''? ? ?同学们,大家好。
? ? ?最近有很多同学询问马家驹老师具体的病案,但是对于没有面诊的病人,这样很不安全,开课目的是为了大家能够学习到中医的思维,治病的思路,从而提升临床疗效,也是希望大家能够提出关于本课程的相关疑问,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会马家驹老师的临床思维,从今天开始马老师将会回答关于课程相关问题,谢谢大家理解与支持。
? ? ?左手伤寒,右手温病,我是马家驹,欢迎跟我一起学中医。
? ? ?前几天有一位医师问我,临床看病有没有什么经验呀?我说,经验只有一个,那就是辨证论治,有是证用是方。
这句话大家都不爱听,但道理的确如此,我们作为一个临床医师,作为一名内科医师,最终是给患者开出的一张处方,那么这张处方是怎么开出来的呢?这是关键。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深入思考过。
中医的两大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希望大家能够牢记在心,任何时候都要坚持的两大基本原则。
? ? ?中医的临床过程就是理法方药的过程。
“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一个患者就诊,我们首先是采集四诊信息,然后在脑海中思考,得出一个诊断,也就是证,根据证来立法,再选方用药,加减。
在这个过程中,证是我们思考得出后的结论,是根据客观的四诊信息得出来的,然后证直接决定了法,法又决定了方药的范围,因此方与证是相应的。
? ? ?归根结底,临床疗效获取的关键在于证是否辨证准确,证辨证准确了,从逻辑角度来说,法和方的范围就固定了。
举例而言,如果诊断为表实证了,自然去辛温发汗解表,如果诊断为里实热证了,治法就是清解里热或攻下通腑。
辨证为半表半里阳证了,治法为和解少阳。
方和法比较起来,法更重要,所以有师其法而不泥其方的说法。
法和证比较起来,证更加重要,因为诊断得出的证直接决定法,法随证立。
中医的八大名方

中医的八大名方中医的八大名方1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始见于《伤寒论》,为张仲景所创,作为少阳病的主方,临床应用方证对应,疗效显著,故一直沿用至今。
少阳病证,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语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为主要脉证。
本症的产生,因邪入少阳,位居半表半里,正邪分争,枢机不利而致。
半表半里是指病位,即邪正相搏“结于胁下”。
其外可兼见太阳表证,内可兼见阳明之里证。
正邪分争,各有偏性,是一个动态变化。
故表现为往来寒热,邪结胸胁,影响肠胃,故有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语饮食。
枢机不利可见口苦、咽干、目眩;弦细脉是少阳病主脉,这些都是少阳病的主要表现。
张仲景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调畅枢机,治疗少阳病,故为少阳病症之主方。
小柴胡汤有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七味药组成。
方中柴胡舒达少阳之表邪,疏解气机的壅滞,黄芩清少阳之里热,二药配合,解除寒热往来,口苦咽干,为本方中的主药;生姜、半夏和胃降逆,主治心烦喜呕,并助柴胡疏结胸胁郁结苦满;党参、甘草扶正和中,使邪气不得复转入里;大枣配生姜不但能助半夏和胃止呕,更有调和营卫,协助柴胡解表的作用。
从药物的功用来看,本方除具备清热解表的作用外,还具有和里、疏散胸胁郁结、补虚的作用,故前人誉为“少阳输机不利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
下面就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略抒己见如下:一、小柴胡汤是解热剂张仲景论伤寒指的是外感病,只要是外感风寒之邪,风寒之邪袭表,卫阳郁闭,营卫不和,正邪分争于表,即恶寒发热。
其重者为太阳伤寒,轻者为太阳中风。
伤寒用麻黄汤,中风用桂枝汤,重在发汗解表逐邪。
若失治误治,则邪热结于少阳,并在半表半里,寒热往来,用小柴胡汤解表和里,重在清解邪热。
若表邪入里结于阳明则但热不寒,在经则用白虎汤,在腑则用承气汤,总以退热为要。
若病邪在三阳经不除,累及三阴,病程延长,正气受损,则生诸变。
所谓六经传变,即是指外感病的疾病过程。
故外感病的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仲景方术求指点

仲景方术求指点地二者,坤也,胃也,立秋也,天七者,兑也,肺也,秋分也,地二天七交而生二七太阴火。
天三者,震也,肝也,心包也,春分也,地八者,艮也,膀胱也,小肠也,立春也,天三地八交而生三八太阳木,地四者,巽也,胆也,三焦也,立夏也,天九者,离也,心也,夏至也,地四天九交而生四九少阳金。
天五者,不配卦,中也,脾也,地十者,物极必反,十变为一,终而复始,天五地十交于中而生五十少阴土。
以此类推,六二阳明金,七三厥阴木,八四太阳水,九五少阴土,此阴阳交合生成变化之道也。
春秋二分阴阳离,厥阴也。
冬夏二至阴阳合,少阴也。
三阳三阴将人身分为三部六病九脏腑,各有所主。
太阳为表为后,司人身之背,主一身之表,少阳厥阴为半在里半在外(半表半里),司人身之左右两侧,少阳司左,厥阴司右,左半身不遂者,病在少阳,右半身不遂者,病在厥阴。
太阴少阴阳明主里,司人身之前,阳明主面,治面独取阳明。
寒热虚实尽在其中。
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五常者,仁义礼智信。
人受生于胞胎之中,三元养育,九气结形,九月神布,气满能声,十月神具,九天称庆。
九气者,1/6水2/7火3/8木4/9金5/10土6/2金7/3木8/4水9/5土,人禀天地,命属阴阳,天之气,地之质,合而成人,故人有气质也。
受一天之气而生者,男1/6阳明之人也,女1/5少阴之人也。
受二天之气而生者,男2/7太阴之人也,女2/6阳明之人也。
受三天之气而生者,男3/8太阳之人也,女3/7厥阴之人也。
受四天之气而生者,男4/9少阳之人也,女4/8太阳之人也。
受五天之气而生者,男5/1少阴之人也,女5/9少阴之人也。
受六天之气而生者,男6/2阳明之人也,女6/1阳明之人也。
受七天之气而生者,男7/3厥阴之人也,女7/2太阴之人也。
受八天之气而生者,男8/4太阳之人也,女8/3太阳之人也。
受九天之气而生者,男9/5少阴之人也,女9/4少阳之人也。
故人有阴阳九型十八种气质分型,有比较才有鉴别,分类比较思想是仲景撰著《伤寒杂病论》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它无不影响着疾病的产生和预后,是对三阳三阴六病生成演化规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伤寒论六经和八纲的关系培训课件

伤寒论六经和八纲de关系 5
历史渊源
❖ 内经说:
《素问-热论第三十一》: 伤寒一日,巨阳受之… 二日,阳明受之……
详细论述六经传 变、病状、治则、预后 及调摄等.
❖ 汤液经说:
《辅行诀 》:(二旦六神 大小汤等)张机撰《伤 寒论》,避道家之称,故 其方皆非正名也,但以 某药名之,以推主为识 耳.
白虎、青龙、真武等 方确来之道家医学.
伤寒论六经和八纲de关系 17
里阳证
❖ 里证亦有阴阳两类,〈伤寒论〉所说de阳明病,实即 里阳证;所说de太阴病,实即里阴证.由于里证de 治疗阴阳异法,方药各殊,分别讨论.
❖ 一八零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 一八二条:“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 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伤寒论六经和八纲de关系 18
❖ 痞证de病机,总由中焦气机阻滞,升降失常,寒热互 结,也就是虚寒水饮与湿热互结,致使心下痞塞满闷 不通.兼夹痞证者,可用五个泻心汤合方辨治.
伤寒论六经和八纲de关系 30
辨方证
❖ 六经合八纲是辨证de基础,在此基础上,确可制定施 治de准则.但在临床中,还是远远不够de.
❖ 根据六经de论述,抓住主证,顾及兼证,这就是二元 辨证.辨清属于六经中哪一个兼夹证,或哪几个兼夹 证,就可以选方了,选出方证中最合适,最对应de一 个方子,或几个方子合方,就完成了这个辨证施治de 过程.
❖ 一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 二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伤寒论六经和八纲de关系 15
表阴证 ❖ 二八一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这是说,
少阴病除无热恶寒与太阳病发热恶寒显然不同外, 由于多虚,而且精神不振,故其人但欲寐也.由此不难 看出少阴病为表证de阴性病. ❖ 依据八纲分析,同一病位均有阴阳两种不同de病证, 表证当然也不例外.验之实践,老年或体质素虚之人, 若患外感,往往见到少阴病这样de表证,而且《伤寒 论》de少阴病篇,自证治论述开始,即首先提出来麻 黄附子细辛汤和麻黄附子甘草汤等发汗证.更明确 指出:“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
八卦与八纲的关系初探

八卦与八纲的关系初探
姚德纯
【期刊名称】《辽宁中医杂志》
【年(卷),期】1989(13)12
【摘要】八卦始载于《易经》,即:三乾、三坤、三震、三巽、三坎、三离、三艮、三兑。
八纲在《黄帝内经》亦初有论及,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帝五世纪》曰:“伏羲画八卦,所以六气、六腑、五行、五脏。
【总页数】2页(P4-5)
【关键词】八卦;八纲;阴阳五行
【作者】姚德纯
【作者单位】沈阳市新城子区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6
【相关文献】
1.八卦走转:凝视前方平落处--铁恩方先生《八卦走转行功歌》初探 [J], 蔚澜
2.被八卦的编辑部——编辑部里面最新鲜、最直观、最八卦的,尽在被八卦的编辑部八卦之江南才子赵括 [J], 八艾玛;卦晓蕾;林佳路
3.习练八卦掌要把握三戒八纲 [J], 解佩启;刘光汉
4.八卦掌理论内涵初探——阴阳、八卦及易学思想在八卦掌中的指导作用 [J], 赵铁峰;于超
5.《太极八卦侠之太极鹿》、《太极八卦侠之太板牛》、《太极八卦侠之太极狗》、《太极八卦侠之太极龙》 [J], 陈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骨四方风名与八卦的五行配属

大骨四方风名与八卦的五行配属大骨四方风是中国古代风水学中的一种基本术语。
大骨指的是指示方向的八卦,四方风则是指各个方向上的气场。
根据风水的理论,风水的好坏与大骨四方风有着密切的关系。
为了理解大骨四方风,我们需要知道八卦的含义和五行的配属。
八卦是古代中国哲学家伏羲所创造的一种符号系统。
它由八个基本图形组成,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这八个图形中,每个都有它独特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八卦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可以描述万物的生成、发展和变化。
与八卦相对应的是五行理论。
它是中医和风水学中的重要理论,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行包括木、火、土、金、水。
每个五行均具有独特的属性、特点和象征意义。
在八卦中,每个卦位都与五行中的某个元素对应。
作为风水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大骨四方风与八卦和五行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具体来说,大骨指的是罗盘上标准的指南针八个方位,即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方向。
这八个方向是八卦的基本构成元素之一,每个方向都对应着不同的卦位和五行元素。
东方:木、青龙,代表春季、生长、沐浴的旭日东升之象征。
南方:火、朱雀,代表夏季,阳盛而草木茂之象征。
西方:金、白虎,代表秋季、收成、逐渐凋零之象征。
北方:水、玄武,代表冬季,寒冷、蛰伏、深积之象征。
东南方:木、蛇,代表春季拐角处,和煦的春日气息。
西南方:土、艮,代表峰顶的土地,悠远而不用担心自然物质永恒不变的破坏力量。
西北方:金、坤,代表山坡下的金属,强有力,轻松地掌控物质世界。
通过对大骨四方风名与八卦的五行配属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风水规律,为生活和工作中的安排带来积极的影响。
当我们对大骨四方风有了深刻的理解,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向进行调整,使其与五行理论相得益彰,达到更好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八大名方与八经卦的对应关系
春风化雨回复赞2楼2006-09-02 小柴胡汤
六味地黄丸(汤)
我吃过卡闲居故人回复赞3楼2006-09-03 坤:小柴胡汤是阴阳两备的啊,坤太阴了?? 昆仑大士回
复赞4楼2006-09-03 以下是引用第3楼闲居故人的话:
坤:小柴胡汤是阴阳两备的啊,坤太阴了?? ...这些方剂都是阴阳两备的。
而且变化无穷。
离为火,主热,兑为泽,主凉,坤卦在离与兑之间,是寒热往来之处,故配以小柴胡汤,主少阳之证。
而若从归经上看,柴胡为君,入肝胆经,当属震或巽卦,尤其当属巽。
此方配卦确有不可执守之处。
昆仑大士回复赞5楼2006-09-03 再如乌梅丸也一样,是寒热互杂用药,主上热下寒,错杂之病用错杂之方,亦并非纯主离火。
这是《神奇的中医八大名方》一书中的配法,原书是配的别卦,作者知医,未必深知易,所以,我们只可参考其意。
但是,中医方剂与八卦之间确实可以建立某种关系,用八卦理论来指导临床用药。
例如,从曹颖甫小传中,有这样的记载,他在学医之前,他的父亲生病,百医不效,越治越严重,命在旦夕,所遇人用经方治好,而所述之理竟然是天道气运。
所以,深知医者,必在于易。
王星薇回复赞6楼2006-09-03 太难了啊大律师工作室回复赞7楼2006-09-07 在一个书店看到有本《中国八卦本草》,似乎是青岛科技出版社出的,属于国家中医药权威部门组织编写的专门学术著作。
其内容为将许多中草药与八卦对应起来,分析其阴阳五行八卦属性,药性,可治疗哪些类型的病症。
我觉得相当不错,不知道大士是否有此书?若没有的话,需要我帮买么?昆仑大士回复赞8楼2006-09-07 谢谢大律师的好意。
我暂时还无暇看这些书,现在最要紧的是经典的东西多学一些。
在奇门中,是将本草按八门分类的。
与八卦有所不同。
如宣通类属于开门,汗法亦然。
收涩类属于杜门,止汗类亦然。
我还是用我比较熟悉的领域中的东西结合着来学好些。
对八卦还不太敏感。
昆仑大士回复赞9楼2006-09-07 乙261中国八卦本草青岛出版社刘杰著预定正版本书深入探讨了中药的药理理论本质。
体例悉本中国八卦医学,上迄远古,下至清朝,以明中国中药本草来龙去脉、历代医药学家著作源流本末。
次论八卦本草学说,本出太极,旁涉基固,以清中药治病之理,正本清源,规律以陈。
再论八卦本草分类,详明本草科目产地、气味归经生降沉浮、用药八卦之理、配伍七情之义、组方主治效能、称量炮制宜忌。
纵横交论,以明药法。
是书本草分类,正本清源,反繁归简,以本药气味阴阳八卦为纳,首分温凉寒热四类,次分温、大温、凉、大凉、寒、大寒、热、大热八别,再分为辛温、甘温、苦温、酸温、咸温、辛大温、苦大温、酸大温、咸大温、辛凉、甘凉、苦凉、酸凉、咸凉、甘大凉、苦大凉等四十目。
之所以这样分类,就是因为中医之用中药,从根本上就是这样用的,它反映了中药的本质性科学内涵,并且是中药走向现代化从内在结构趋向一的必由之路。
【目录】序一序二第一章八卦本草沿革第一节先秦时代第二节秦晋时期第三节南北朝时期第四节隋唐时期
第五节宋朝时期第六节金元时期第七节明朝时期第八节清朝时期第二章八卦本草学说第一节本草太极论第二节本草阴阳论第三节本草五行论第四节本草道地论第五节本草节气论第六节本草本原论第七节本草炮制
论第八节中药配伍论第九节本草剂量论第十节本草
脏腑论第十一节本草经络论第十二节本草气血论第十三节本草毒性论第十四节本草煎服论第十五节本草现
代论第十六节本草八卦论第三章八卦本草分类第一节
少阳温类本草第二节太阳热类本草第三节太阴寒类药
物第四节少阴凉类药物第四章八卦用药分类第一节阴
阳用药第二节上下用药第三节气血用药第四节动静
用药第五节香浊用药第六节滑涩用药第七节寒热用
药第八节开闭用药第九节生杀用药第十节清长用药
第十一节补泻用药第十二节湿燥用药第十三节吐止用药第十四节轻重用药第十五节宣通用药第十六节卫
气营血用药第十七节三焦用药第十八节六经用药第十
九节脏腑用药第二十节八卦用药第二十一节六淫用药第二十二节经络用药第二十三节四时用药第二十四节
运气用药第二十五节人体用药第二十六节男女用药第二十七节七情六欲用药第二十八节诸剂用药第二十九
节诸证用药附录昆仑大士回复赞10楼
2006-09-09 此楼内容已被删除昆仑大士回复赞11楼2006-10-22 阳和汤▲▲▲〖方源〗《外科证治全生集》
〖组成〗熟地一两(30g)肉桂一钱,去皮,研粉(3g)麻黄五分(2g)鹿角胶三钱(9g)
白芥子二钱(6g)姜炭五分(2g)生甘草一钱(3g)
〔药量及意义〕
〖用法〗水煎服。
〖方歌〗阳和汤法解寒凝,贴骨流注鹤膝风,
熟地鹿胶姜炭桂,麻黄白芥甘草从。
5top 〖主治〗阴疽。
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
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
或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属于阴寒证者。
〖功用〗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病机〗
┌局部温肿,皮色不变┐
│├阳虚寒侵、寒凝血滞、痰浊内阻┐
│酸痛不热┘
│
阴疽┤
├阳虚血虚、寒凝痰滞
│舌淡苔白,口不渴┐
│
│├阳虚血弱
┘
└脉沉细或迟细┘
5top
┌熟地(量重)──滋补阴血,填精益髓
君┤
└鹿角胶──补肾助阳,强壮筋骨
臣肉桂、姜炭──温阳散寒以通血脉
┌麻黄(量轻)──宣散在体表之寒凝
佐┤
└白芥子──祛皮里膜外之痰湿
使生甘草──解毒而调和诸药。
〔本方组方配伍特点〕〔阳和汤与当归四逆汤鉴别〕5top 1.本方为治疗阴疽的常用方剂。
以患部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脉迟细或沉细为证治要点。
2.如兼气虚不足,可加党参、黄芪等补气之品效果更佳。
3.用本方治疗骨结核、腹膜结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肌肉深部脓疡等属血虚寒凝者。
5top 1.本方中麻黄只起发越阳气作用,故用量较轻,熟地补血固本,用量宜重,运用时应注意麻黄与熟地之比例。
2.本方适用于阴疽,阳证忌用。
〔原文〕
3.疮疡红肿热痛及阴虚有热者,或疽已溃破,不宜用本方。
5top 《外科症治全生集.阴疽治法》:“夫色之不明而散温者,乃气血两虚也;患之不痛而平塌者。
毒痰凝结也。
治之之法,非麻黄不能开其腠理,非肉桂、炮姜不能解其寒凝,此三味虽酷暑不可缺一也。
腠理一开,寒凝一解,气血
乃行,毒亦随之消矣。
”
临床报道:用阳和汤加当归、丹参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0例,结果肢痛和跛行消失,皮温肤色正常,创面愈合者12例;症状减轻、创面经手术治愈者8例(中医年鉴,1985∶121)。
5top 〖附方一〗小金丹(《外科证治全生集》)组成:白胶香、制草乌、五灵脂、地龙、木鳖各一两五钱、乳香去油、没药去油、归身酒炒,各七钱五分、麝香三钱、墨炭一钱二分
用法:上药各研细末,用糯米粉一两二钱,同上糊厚,千槌打融为丸,如芡实大,每料约二百五十丸,临用陈酒送下一丸,醉盖取汗。
如流注将溃及溃者,以十丸均作五日服完,以杜流走不定,可绝增入者。
但丸内有五灵脂与人参相反,不可与有参之药同日而服。
功用:化痰除湿,祛瘀通络。
主治:寒湿痰瘀所致的流注、痰核、瘰疬、乳岩、横痃、贴骨疽、蟮拱头等病。
初起肤色不变,肿硬作痛者。
注:原书使用本方,常与阳和汤并进,或交替使用。
但此方较阳和汤药力峻猛,惟体实者相宜,正虚者不可用,孕妇忌用。
〖附方二〗犀黄丸(《外科证治全生集》)
组成:牛黄三分、麝香一钱半、乳香、没药各一两,各去油研极细末黄米饭一两。
用法:上药用黄米饭捣烂为丸,忌火烘,晒干,陈酒送下三钱(9g)。
功用:解毒消痈,化痰散结,活血祛瘀。
主治:乳岩、横痃、瘰疬、痰核、流注、肺痈、小肠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