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姜夔的爱情词
论柳永与姜夔恋情词的区别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论柳永与姜夔恋情词的区别学生姓名:学号:所在院系:中文与传媒系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届次:指导教师:目录前言 (3)一、姜夔与柳永恋情词的相似之处 (4)二、姜夔与柳永恋情词区别的表现 (4)(一)、恋情词客体描绘的不同 (4)1、外貌特征的描写 (4)2、个性性格的描写 (5)3、情感表达 (6)(二)恋情词主体情感取向的差异 (8)三、姜夔和柳永的区别产生的原因 (10)总结: (12)注释: (12)参考文献: (13)论柳永与姜夔恋情词的区别摘要:姜夔和柳永的恋情词在词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他们的恋情词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而他们恋情词区别表现在女性外貌描写、女性性格描写、情感表达以及多情与专一四个方面,他们的区别也是有一定原因的,表现为思想性格和生平经历的不同。
关键词:柳永;姜夔;恋情词;区别;思想性格The Difference Between Liu Yong and Jiang Kui’s Love WordsAbstract:Liu Yong and Jiang Kui's love poetry occupies a certain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Ci, they love the words which have the same place, also hasthe difference, and they love the performance difference in theappearance of female female character description, description,expression of emotion and sentimental and only four aspects, thedifference between them is a certain reason, performance as theideological character and life experience is different.Key words:Liu Yong; Jiang Kui; love words; difference; Thought and character前言“爱情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浅谈姜夔词中的禽鸟意象
浅谈姜夔词中的禽鸟意象
姜夔是唐代中期的著名词人,他的词以清新明丽、别开生面而著名。
在他的词作中,
禽鸟意象是一个常见的主题。
在姜夔的词作中,禽鸟被广泛运用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其中最常见的是以鸟儿
作为爱情的隐喻,如“莫叹郎无意,莫道鸟无心”,“恨如鸟投林,愁似水入舟”等,将
禽鸟婉转地表现出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感慨。
姜夔也善于通过禽鸟的特点,寄托他对社
会风气和人生价值的思考,用禽鸟的命运来反映人生的无奈与感慨,如“鹧鸪飞霜夜,珂
瑶比雪年”、“鸿雁未满兴,失群鹦鹉愁”,表现了他对现实的失望和对人性的拷问。
禽
鸟还常常出现在姜夔的风景描写中,如“岳阳楼高秋,千里江云初”,“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通过与自然景色的结合,使得诗作更具生动的感觉。
带有禽鸟意象的词作是唐代词人的典型表现,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独上兰舟,
偷婵娟以自悲”,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都是艺
术价值极高的作品。
而姜夔将禽鸟意象发挥得淋漓尽致,不但将禽鸟的形态、行为特征以
及与人类的关系都详细地表现出来,而且借助禽鸟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总的来说,禽鸟意象在唐词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中姜夔更是将禽鸟意象应用得淋
漓尽致,并以独特的视角将爱情、人性和自然景色与禽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他独
特的词风。
布衣词人姜夔古今都少有的情痴
布衣词人姜夔古今都少有的情痴布衣词人姜夔古今都少有的情痴文字〖大中小〗)文/陈雄姜夔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少年孤贫,屡仕未第,以文章声名远扬江湖,以布衣身份行走天下,被称为布衣词人。
至情入骨看似无情以前,读姜夔的《扬州慢》,眼前总是浮现这样的情景,一个落魄书生,牵一匹瘦马,在冬至的冷风里且行且叹,忧国忧民,像杜甫一样沉郁。
后来,读现代词学家夏承焘先生研究姜夔的文章,才发现姜夔是古今都少有的情痴,不由对他高看三分。
夏先生独具慧眼,考证出姜夔现存的八十多首词中,有二十多首与一个合肥女子有关,并断定他在二十岁之后,遇到了一生最爱的女子,对她痴恋一生。
这实在是一个有趣的、了不起的发现。
夏承焘先生是姜夔的知音。
这样看来,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评价姜夔的词是“有格无情”,实在是大大冤枉了姜夔。
也难怪,人间有一种至爱,因为有缘无分,所以将它埋得很深很深;人间有一种至情,因为深入骨髓,所以看似“无情”。
对这一点,姜夔自己肯定深有体会,就像他写恋人之间的离别,“人间别久不成悲”,“两处沉吟各自知”,一对爱得死去活来的恋人,分别的时间太久,好像已不那么悲伤,但那思念其实早已刻骨铭心,如影形随。
遭遇高山流水般爱情和大多的文学天才一样,姜夔少年不幸,几岁时,母亲去世,十多岁时,做过知县的父亲去世,家道很快衰败,他只好寄居在姐姐家。
之后,姜夔不断地参加科考,又不断地落第。
二十岁时,他开始浪迹天涯,离开鄱阳时,他曾对哥哥发下狠话:“不为官,决不回鄱阳!”公元1176年,他路过扬州,感叹家国衰败,并自伤身世,写出了千古吟唱的《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句“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不知打动过多少飘零江湖的女子。
合肥的那对姐妹花,怕是也唱过这首词吧?姐妹俩都是音乐高手,姐姐爱弹琵琶,妹妹爱弹古筝。
都喜欢姜夔,但姜夔喜欢的是姐姐。
姐姐差不多如仙女一般完美,经常穿红裙子(“香远茜裙归”),长相秀美(“蛾眉正奇绝”),腰肢如柳,发髻如云,声音娇美,如出水芙蓉,天然去雕饰(“柳怯云松,更何必,十分梳洗”)。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论姜夔词的美学意蕴 摘要:姜夔是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论姜夔词的美学意蕴摘要:姜夔是南宋词坛的一代巨匠,也是继苏轼后一位难得的全才。
他善书法,精通音乐,在诗词理论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是词,成就最高,被张宗橚誉为“文中之昌黎,诗中之杜少陵”、朱彝尊称说“词莫善于姜夔”。
他的词清新空灵,幽远高妙,浑厚骚雅。
他喜用健笔来写柔情,更把音乐和词融于一炉,韵律感极强,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蕴有着丰富的美学意蕴。
他的词以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奠定了他在中国词坛一代宗师的地位,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词坛文人,对后世影响深远。
关键词: 姜夔词美学意蕴浑厚骚雅清空On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Jiangkui’s PoetrySummary : Jiangkui is a literary master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 ,and also in the literary circles of Su Shih's. He good calligraphy, good music, poetry theoretically have high attainments, and in particular word, the highest achievement was hailed as "text of Changli, wrote the Dushaoling", "word Mok good Jiangkui." His words fresh ink, music Gaomiao, simple and honest show Nga. He wrote Sun Hei in Kin-to, but the music and words into a furnace, a sense of rhythm comes, giving the impression that the enjoyment of the us, combined with the rich aesthetic subjects. His words with unique aesthetic subjects and laid him in the position of the Chinese word Tan generation master attracted batch after batch of the literary circles words, the far-reaching impact on future generations.Keyword : Jiangkui Poetry; Aesthetic Connotation;S impicityand honesty; Refinement ; Empty and clear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故称姜白石。
宋词故事:姜夔的合肥之恋
宋词故事:姜夔的合肥之恋宋词故事:姜夔的合肥之恋陈友冰姜白石,名夔,字尧章,生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乙亥(公元一一五五年),卒于宋宁宗嘉定十四年(一二二一年)。
享年六十七岁。
因他曾居住过弁山(在今浙江吴兴)的白石洞下,所以又称“白石道人”。
他是南宋著名的词人,为人风流自任,布衣终身。
他的词作,格调高妙,清空峭拔,对南宋以后的雅词影响甚着,清初的浙西词派更奉为圭臬。
在姜夔的一生行迹中,与今天的安徽省省会合肥市曾结下不解之缘。
姜夔原籍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市),自幼随父亲宦游于湖北汉阳。
父亲死后,他流寓湘、鄂之间。
当时在湖北做官的名诗人萧德藻(千岩)赏识姜夔的才华,就把侄女嫁给他,并且带他到湖州居住(今浙江吴兴);因此他经常往来江淮之间杭州、苏州、金陵、合肥等地。
又经萧德藻的介绍,他结交了当时的名诗人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
三十岁之前,他寓居合肥赤兰桥边西风门巷时,结识了赤兰桥边两位琵琶艺妓,遂结良缘而且一往情深。
在以后的二十多年中,他写了近二十首怀念这两位情人或咏歌合肥风物的词章,占他的全部词作约四分之一;而他对发妻萧氏,却无一语提及,可见他情有独钟。
合肥,顾名思义就是肥水汇合之地。
肥水,又作“淝水”,所以在欧阳修编的《新五代史》上,合肥又作“合淝”。
合肥在秦汉之际(公元前二〇六年)建县,属九江郡。
合肥地处巢湖、瓦埠湖之间,向南可经巢湖入长江,与长江沿岸各城镇交通;向北与瓦埠湖相隔仅百里,可朝发而夕至。
经瓦埠湖可入淮河,又与沿淮河的城镇相通。
由于合肥处在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的衔接处,自然成为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
司马迁在他的《史记·货殖列传》中写到:“合肥受南北朝,皮革、鲍、木,输会也。
”正因为它是商货集散中心,所以在西汉初年就以一个县城跃为全国十大商业城市之一,由县升为郡治,称合州。
隋代又改合州为庐州。
以后,从唐代直到清代,行政上皆无很大的变化。
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合肥又成为安徽省的省会,一直至今。
论姜夔合肥情词的新变
064《名家名作》·研究[摘 要] 白石合肥情词虽只有二十一首,但却占其存词约四分之一的数量。
其词所述事“实”情“真”,内容既感慨时事又抒写身世,且贯穿融汇,意境唯美凄冷朦胧,情感深沉含蓄,鲜明地体现了白石词“清空”的艺术特点。
通过对白石合肥情词的研究,从三个方面论述其词作的突破和创新。
[关 键 词] 姜白石;合肥情词;身世情感论姜夔合肥情词的新变陈 永夏承焘先生在其《姜白石词编年笺校·论姜白石的词风》中曾经提到白石存词共有八十多首,其中怀念合肥妓女的却有十八九首;后在其《行实考·合肥词事》中考合肥词为二十二首(实只列二十一首,其中三首存疑),可见合肥情词占姜白石词约四分之一的数量,因此无论是从研究姜夔本身出发,还是结合“词为艳科”以及姜夔的情词对此的突破和创新来说,对这部分情词的研究都是有必要的。
正如夏承焘先生所云:“然情实具在,欲全面了解姜词,何可忽此?况白石诚挚之态度,纯似友情,不类狎妓,在唐宋情词中最为突出,又何必讳耶?”[1]一、事“实”情“真”的体现从花间词开始,词就好像与“艳情”有了不解之缘,“诗庄词媚”“词为艳科”已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规格,且词多为歌女所唱,起到一种消遣娱乐的作用,因此许多文人填词多为泛化的应制之作。
而姜夔在其二十一首情词中曾4次提及代指合肥的“淮南”“肥水”“溪山”:“淮南皓月冷千山”(《踏莎行》),“淮南好,甚时重到?”(《点绛唇》),“肥水东流无尽期”(《鹧鸪天·元夕有所梦》),“算如此溪山,甚时重至”(《解连环·玉鞭重倚》)。
此外词小序中也4次提到合肥:《杏花天影》“道金陵,北望淮楚”,《淡黄柳》“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浣溪沙》“辛亥正月二十四日,发合肥”,《江梅引》“丙辰之冬,予留梁溪,将诣淮南不得,因梦思以述志”。
至此我们得出姜夔情词的一个变化是所怀念的对象具体化即合肥恋人,这与以往情词的恋人地点含混化或不出现是有区别的。
论姜夔的恋情词
论姜夔的恋情词摘要:姜夔的恋情词以自己的情感经历为主要内容,着重表现离别后的相思苦恋。
本文主要从“元宵节的集中表现”、“醉与梦中的苦苦追寻”、“梅柳之间的殷切思念”三个方面来剖析其情殇之苦。
姜夔写恋情一反传统恋情词软媚纤丽的特点,以健笔抒之,蕴藉深挚。
关键词:合肥情遇;元宵节;醉与梦;梅柳;幽韵冷香中图分类号:i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009-01姜夔一生怀才不遇,四处漂泊,他的词作成就颇高,格调清空骚雅。
纵观姜词我们会发现其中有多首有关恋情的怀人之作,“白石自定歌曲六卷,共六十六首,而有本事之情词乃得十七八首,若兼其托兴梅柳之作计之,则几占全部歌曲三分之一。
此两宋词家所罕见。
”姜夔的恋情词不仅数量多,而且艺术质量也属其词中之上品。
据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一书,姜夔青年游历江淮合肥时有过一段情遇,所恋对象大约是妙擅音乐的歌女,姜夔精通音律,遇此知音自是爱恋异常,他们的恋情持续了十余年,由于一些不得已的原因,二人最终分别,姜夔的恋情词即是对这段刻骨铭心情感的追忆。
姜夔的恋情词以自己的爱情亲历为内容,注重主观情感的抒发,他着重表现了离别后的苦恋相思、痴情厚意,其用情之深、相思之苦、相忆之久通过他的文笔溢流千古。
一、元宵节的集中描写“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鼓声渐远游人散,惆怅归来有月知”(《鹧鸪天·十六夜又出》),在这花灯满市的喜庆之夜,词人为何黯然神伤?作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元宵节前后的四首《鹧鸪天》词集中表达了词人对合肥女子的思念。
他们最后分别大约是在灯节前后,所以这红莲夜就被烙上了孤独哀伤的印记,我们且看《鹧鸪天·元夕有所梦》: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 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白石怀念合肥恋人名词,此首最为显露……白石初遇合肥恋人时,约二十余岁,到宋庆元三年作此词,距合肥初遇已有二十来年。
淮南皓月离人多泪:论姜夔的恋情词
4淮南皓月离人多泪:论姜夔的恋情词■金振宇/宁夏大学人文学院摘 要:姜夔的恋情词主要指其合肥情词,因受南宋社会环境及其个人性格因素影响,其恋情词具有深情真挚、含蕴悠长、清空雅致的特点,他的词学创作也在南宋词坛“雅化”道路上占有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姜夔 恋情词 尚雅姜夔(1155—1221),南宋时期著名词人,字尧章,号白石道人,终生布衣江湖,为人耿介清高。
因留有词集《白石道人歌曲》传世,后人惯称其为姜白石。
在他留下来的84首词作中,约有四分之一为恋情词,这是贯穿其一生词作的重大主题。
据夏承先生考证,姜夔在淳熙三年(1176)至十三年(1186)之间曾往来江淮间,在合肥与一位青楼琵琶女有一段缱绻缠绵、刻骨铭心的恋情。
白石曾为她多次往来合肥,后来这位女子远去他乡,两人从此再未谋面,这段未果的恋情成为白石心中一生的隐痛[1]。
笔者所要解析的恋情词,特指姜白石对于这段“合肥恋情”所创作的二十多首词作,内容上多是对相思之苦、光阴易逝、身世漂泊之感的倾诉,风格上拓宽恋情词的时空距离,独具“清空骚雅”气质,开拓出了新的艺术境界,“最易见到他对传统词风的某种‘改造’”[2]。
一、姜夔恋情词的特点恋情词,是指描述男女双方恋爱时的相见、相离相思之感。
夏承焘先生在其《姜白石词编年笺校》所列其有本事的合肥恋情词有《一萼红》、《琵琶仙》、《霓裳中序第一》、《小山重令》、《浣溪沙》(著酒行行满袂风)、《踏莎行》、《杏花天影》、《浣溪沙》(钗燕龙云晚不忺)、《解连环》、《长亭怨慢》、《醉吟商小品》、《点绛唇》、《暗香》、《疏影》、《水龙吟》、《玲珑四犯》、《江梅引》、《鬲溪梅令》、《鹧鸪天》(肥水东流无尽期)、《鹧鸪天》(辇路珠帘两行垂)共计二十一首[1]。
二、“人绕湘皋月坠时,一春幽事有谁知”——尚雅在花间词写作过程,恋情词所带掺杂的轻柔软媚色彩,使得词作缺乏气骨,总给人娇软之感。
姜白石以清雅、冷静、淡泊的笔调,描绘出一幅独有的清雅恋情画卷,一扫前代软媚之风。
最新-姜夔——《庆宫春》 精品
姜夔——《庆宫春》篇一:论姜夔的爱情词论姜夔的爱情词颍上县八里河中心学校肖方全邮编:236200姜夔处于南宋后期这一令人灰心失望的年代,但苟安后的平静,使词坛出现了骚雅的风气。
姜夔正是适应了这种风气的需要,而开辟了清雅词派。
其较有代表的爱情词更体观了他创造的清空醇雅的词境,为后世带来了一阵快意的凉风。
下面就其爱情词的表现内容和艺术成就加以论述。
一、从爱情词的表现内容上看爱情这一亘古不变的话题是中国诗词的滥觞。
从《诗经》名篇《关瞧》开始,“关关瞧鸣,在河之洲。
窥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方”。
都是吟唱相思相恋之情的。
楚辞中的《湘君》、《湘夫人》也是男女深切企盼对方,思慕哀怨。
其后,汉乐府缘情而发,南北朝民歌,唐人的浪漫生活都从男欢女爱中获得无穷的灵感,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爱情佳作。
至北宋,林逋的“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末成”(《长相守》),晏殊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欧阳修的“寸寸柔肠,盈盈粉泪”《踏莎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生查子》,柳永的“无语凝噎”《雨霖铃》“衣带渐宽《风栖梧》”苏轼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干行”《江城子》,周邦彦的,“人入风后入江云,惰似雨馀黏地絮《玉楼春》”。
词至南宋,有李清照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辛弃疾的“旧恨春江流不尽,断恨云山干叠(《念奴娇》)”。
以上关于爱情的辞意举不胜举。
诗歌贵于真情,爱情又是有恒久迷人的魅力,所以,爱情的话题千百年来被人传嘱,千万诗人以独有的枝艺倾吐心声,这是真情的呼唤,是心底的呐喊。
其诉诸于文字也风格各异,有的似大河奔涌,汪洋恣肆;有的如花前月下,小桥流水。
不管形式如何,正如王国维所说:“爱情词应占一席之地。
”①白石词似乎从中悟出了抒写爱情的真谛,词作更让人回味无穷。
1、布衣出身而形成的爱情观。
姜夔从青年时期流宦两湖之间,到中老年依附名流宅院,一生末举。
旷达任意,潇洒出尘的生活态度,却偏偏只能寄人篱下,其忧怨之情多有表露,但忧怨改变不了生活,他一度过着贫病交加的生活,这种潦倒的生活状况决定了他的爱情观必然是低微的。
浅谈姜夔爱情词的特色
浅谈姜夔爱情词的特色作者:郭笑言来源:《新生代·下半月》2018年第12期【摘要】:作为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作家的姜夔,身处于南宋后期这一令人灰心失望的年代,但有着南宋偏安江南之后的平静,这在南宋词坛出现了一阵骚雅的风气。
而他正是适应了这种风气的需要,从而自己另辟一路开创了清雅词派,而这之中姜夔最代表性的爱情词,更是极好的体观了他所创造的清空醇雅的词境和为后世带来了一阵快意的凉风,那么本文笔者就其具体的几首爱情词为例,通过对姜夔爱情词作品的分析和解读,针对词作中的思想特色和艺术特色加以论述总结,对于姜夔的爱情词的特色进行一个简单的探究。
【关键词】:姜夔爱情词思想特色艺术特色一、姜夔爱情词的思想特色晚唐五代之时,爱情词多是描写文人与歌妓的萍水相逢之恋。
而姜夔的爱情词以自身情感经历为主要内容。
想要了解姜夔爱情词的思想特色,首先要了解他的情感经历。
1175年,姜夔20岁时,客居合肥赤栏桥,与附近擅于操琴弹琵琶的柳氏姐妹不期而遇,与她们建立了真挚的情爱关系。
一个精于吟词作曲,另一方姐妹俩能歌善舞,才艺出众。
他(她)们的爱恋可以说是“高山流水”,一触即碰出火花。
这段与异性的浪漫和情爱,姜夔铭心刻骨,常在他的词中流露出一鳞半爪。
在他现有的诗作中,与此有关的就有22首,占他现存诗词的四分之一,足见他的萦心不忘和对真爱的追求。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鼓声渐远游人散,惆怅归来有月知”(《鹧鸪天十六夜又出》),在这花灯满市的喜庆之夜,词人为何黯然神伤?作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元宵节前后的四首《鹧鸪天》词集中表达了词人对合肥女子的思念。
他们最后分别大约是在灯节前后,所以这红莲夜就被烙上了孤独哀伤的印记,我们看《鹧鸪天元夕有所梦》: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白石怀念合肥恋人名词,此首最为显露……白石初遇合肥恋人时,约二十余岁,到宋庆元三年作此词,距合肥初遇已有二十来年。
晏几道_姜夔恋情词比较
以频频出现在词作中,如《采桑子》“西楼月下当时见”,《采桑子》“别
作者简介:李 婧(1981—),女,佳木斯大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任对外汉语教师,东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在读硕士研究生。
刻意偏向于淡雅素净,追求意境疏朗。晏几道与姜夔在题材相同 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致都进入了白石词作中,打破了古人写相思或
的恋情词中,情感表现、空间场景、语言、词作风格等各方面都有许 离愁大多是写室内或亭台的传统,具有开拓的精神,将恋情词的写
多可比之处,以下做逐一分析。
作空间拓展到整个大自然中,使人读后深觉清晰、明朗,有一种耳
北宋的恋情词,善于把波澜起伏的内容融汇在小令的形式中, 来长记西楼事”,《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鹧鸪天》“谁堪共展
篇幅虽短,却动人心魄,虽为恋情词,却常有世情的辛酸,情调软媚 鸳鸯锦,同过西楼此夜寒。”等等都是在“西楼”中抒发词人的情感。
甚或失于轻浮。晏几道的恋情词源于他的恋情生活和伤痕心理,
小重山赋潭州红梅人绕湘皋月坠时鹧鸪天肥水东流无尽期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致都进入了白石词作中打破了古人写相思或离愁大多是写室内或亭台的传统具有开拓的精神将恋情词的写作空间拓展到整个大自然中使人读后深觉清晰明朗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57
晏几道、姜夔恋情词比较
李婧
(佳木斯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语表深情,正是符合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一切归于“温柔敦
【注 释】
厚”的诗教传统。这与晏几道浓烈的情感表现,有很大的不同。
[1]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第三卷.
2、空间场景 小晏和白石词在空间场景的选择上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我国 古人写相恋、相思、离愁之词多停留在亭台楼阁等场景上,如晏殊
姜夔缠绵凄艳的爱情故事
姜夔缠绵凄艳的爱情故事原文地址:姜夔缠绵凄艳的爱情故事原文作者:嗟余听鼓无语肥河水数行相思泪 ----姜夔缠绵凄艳的爱情故事1176年(宋淳熙三年),也就是金兵第二次南侵后的第16年,21岁的姜夔在大雪初晴,荠麦青青的一天,来到扬州,看到曾经素以繁华富丽而著称的江南名城扬州,如今已是断壁残垣,感慨万千,于是写了一首传唱千古的《扬州慢》,来凭吊扬州荒凉,寄托黍离哀思: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X据他自己的小序介绍:“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从小序中,我们知道,《扬州慢》是姜夔自己创造的词牌名。
也正是这首词,为姜夔赢得了声誉。
故清代朱彝尊在《词宗》称:“词到了南宋才开始雕琢,以姜夔最为突出。
”姜夔与周邦彦齐名,世称“周姜”。
姜夔官不仅运不济,个人情感生活也幽美凄艳,哀婉动人。
姜夔(kuí)(约1155年-1221年),南宋著名词人,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开始学习黄庭坚作诗的风格,但自成一家,所著的《诗说》,有很多精辟的论述。
特别是以词著称于世,自己能填词作曲,所写的词“格调甚高,清空峭拔”,对南宋风雅词派很有影响,被清初浙西词派奉为圭臬。
早年随父宦居湖北汉阳,青年少年时代在汉阳渡过。
以后浪迹湖州、杭州、合肥、金陵等地。
他在南宋时,名气特别大,在湖州结识老诗人,也是他未来的岳叔大人萧德藻,后来接识了大诗人杨万里。
杨万里很欣赏姜的诗词,并寄以希望,后经杨万里举荐,认识了范成大,辛弃疾也很敬佩他的词。
姜夔官运多舛,从未做过官,终其一生只是江湖游士和幕府“清客”,以诗词游说于士大夫中。
南宋-姜夔《鹧鸪天 元夕有所梦》原文、译文及注释
南宋-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鹧鸪天·元夕有所梦》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作品。
这是透露恋人信息和相恋时地非常显豁的词作。
上片先写对昔日恋情的悔恨,再写梦中无法看清情人的怨恨,足见作者恋情之深炽;下片说久别伤悲以至愁白了鬓发,煞拍两句想像在元宵在放灯之夜,对方也在悲苦相思,语极沉痛。
全词意境空灵蕴藉,语言自然清劲,耐人咀嚼。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是姜夔为怀念身在合肥的恋人而作,作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元宵节之时。
据现代词学家夏承焘考证,姜夔在初遇合肥恋人时,约为二十余岁,在他三十六岁这年,曾经两次到过合肥。
“绍熙元年(1190),姜夔再客合肥,此年冬,姜夔戴雪诣石湖,授范成大以咏梅之《暗香》《疏影》新声两阕,成大喜以歌妓小红为赠。
”而作此词时,姜夔已是四十二岁,与旧恋人初遇已相隔近二十年。
原文: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南宋-姜夔肥水东流无尽期。
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
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翻译:肥水东流无尽期。
肥水汪洋向东流,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
当初不合种相思。
早知今日凄凉,当初真不该苦苦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梦里的相见总是看不清楚,赶不上看画像更加清晰,而这种春梦也常常无奈会被山鸟的叫声惊起。
春未绿,鬓先丝。
春草还没有长绿,我的两鬓已成银丝,苍老得太快。
人间别久不成悲。
我们离别得太久,慢慢一切伤痛都会渐渐被时光忘去。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可不知是谁,让我朝思暮想,年年岁岁的团圆夜,这种感受,只有你和我心中明白。
注释:①元夕:旧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②肥水:源出安微合肥紫蓬山,东南流经将军岭,至施口入巢湖。
③种相思:留下相思之情,谓当初不应该动情,动情后尤不该分别。
④丹青:泛指图画,此处指画像。
⑤红莲夜:指元夕。
红莲,指花灯。
姜夔的爱情故事
姜夔的爱情故事
姜夔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音乐家,他的爱情故事也颇具传奇色彩。
据传说,姜夔年轻时曾经爱上了一位名叫小红的女子,小红是一位歌妓,擅长歌唱和弹奏乐器。
姜夔和小红相爱后,经常一起吟诗作赋,弹奏乐器,过着浪漫的生活。
然而,小红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使得他们的爱情无法得到认可和祝福。
姜夔的家人反对他和小红在一起,而小红也因为身份的原因无法和姜夔堂堂正正地在一起。
最终,小红被迫离开了姜夔,嫁给了一位富商。
姜夔非常伤心,他写下了很多悼念小红的诗词,表达了自己对小红的思念和爱意。
姜夔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悲剧色彩,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封建和不公。
他的诗词中充满了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总之,姜夔的爱情故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传奇,他的诗词也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一。
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姜夔的爱情故事和代表作品
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姜夔的爱情故事和代表作品姜夔是为“白石道人”,为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其中以写词更为著名。
姜夔自幼丧母,其父在他17岁时便病逝,故跟随姐姐生活,后常出游。
姜夔的一生,其感情经历为人瞩目,因其常写诗词纪念情感。
其中姜夔用情最深,一生难以忘怀的便是合肥的柳氏姐妹,柳氏姐妹是为合肥歌姬,一个擅长吟词填曲,一个能歌善舞,两人均才艺出众,姜夔便与她俩相生相惜,情感浓密,建立了难以忘怀的情谊。
那是姜夔20岁的时候,出游至合肥,便结识柳氏姐妹,姜夔一生的诗词中也有很多是纪念他们之间的情谊,和在诗词中描绘难以忘怀的感叹。
姜夔在合肥生活的期间,他们建立了真挚的爱情关系,可惜别离后便不得相见。
姜夔28岁时,曾拜访父亲故友萧德藻,因姜夔才华出众深得其赏识,遂得其侄女相许诺,遂姜夔迎娶萧氏为妻,其中萧氏甚是温柔体贴,但终超越不了柳氏在姜夔心中的地位。
萧氏还曾得知姜夔与柳氏姐妹的爱情,曾大度的欲纳其为妾,而对于姜夔来说,当时取萧氏为妻一半是盛情难却,一半是家境窘迫,为了生计,而没有爱情可言。
在姜夔36岁拜访苏州范成大时,被其邀约作诗相赠,深得其赞叹,遂将府中歌妓小红相赠,并在其家中住了一个来月。
小红便成为其红颜知己,两人相处甚是愉快,姜夔还为其写下诗词描述那段时日。
南宋姜夔的诗有哪些姜夔作为南宋年间极具个人风格的词人,但除了词以外,他的诗歌在南宋时期也是最为突出的,虽然篇幅不多,但格意不输于范、陆。
姜夔的诗早年间效仿黄庭坚,后来转而学习陆龟蒙,字句遂精心雕琢,但是没有刻意的痕迹,诗风清秀悠远,其中他的代表诗作《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就尽显其诗文风格。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为姜夔所作七言绝句,一共十首,诗文平易浅显,韵律华美,作者以极其平实真切的手法描述了由石湖归返时的沿途所见,勾勒出一个幽冷、清净、缥缈的境地,灵魂仿佛随着细细的流水与静静的幽香而漂离。
作者运用了许多物象名词,将梅花写得生动传神,甚至连画作都难以相比。
姜夔: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姜夔:旧时⽉⾊,算⼏番照我,梅边吹笛淮左名都,⽵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尽荠麦青青。
⾃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犹厌⾔兵。
渐黄昏、清⾓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今重到须惊。
纵⾖蔻词⼯,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四桥仍在,波⼼荡冷⽉⽆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
——姜夔《扬州慢·淳熙丙申正⽇》清髡残⼭⽔图卷局部姜夔成为孤⼉的时候⼗四岁。
他本来有个堪称幸福的家庭,⽗亲姜噩在他六岁时中了进⼠,官职虽然不⾼,但也能保证⼀家⼈的温饱。
他母亲在他出⽣不久后即去世,但他还有个年长的姐姐,像慈母⼀样照料他的⽣活。
但在他⼗四岁的时候,⽗亲在汉阳知县任上去世了。
姜夔的姐姐这时也许已经出嫁,也许是在安葬了⽗亲之后才带着弟弟嫁了⼈。
⽆论如何,⼗四岁的姜夔从此跟姐姐、姐夫⼀起⽣活,直到成年。
从⼀县之主的爱⼦到寄⼈篱下的孤⼉,⽆法得知这个敏感的青春期少年⼼理上发⽣了怎样的变化。
我们所能看到的,是他⼀⽣的词作⾥,都带着孤寂凄凉的底⾊。
燕雁⽆⼼,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
商略黄昏⾬。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今何许。
凭阑怀古。
残柳参差舞。
——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从⼆⼗岁到三⼗岁,姜夔四次回乡应试,都名落孙⼭。
他不想再⾯对姐姐失望的眼神,也不愿在成年后还依赖姐姐⽣活。
他离开了姐姐家所在的⼭阳村,开始漫游江湖。
⼀个肩不能扛⼿不能提的⽂⼈,独⾃在外要如何谋⽣呢?他去拜访各地的⾼官显宦,献上⾃⼰的诗⽂。
有赏识的,便引他为座上宾,要他作诗填词,点缀风雅。
渐渐熟了,见他⽣活⽆着,⾃然也就有些馈赠。
像姜夔这样靠着诗词才艺在富贵⼈家门下讨⽣活的⽂⼈,有个专有名词,叫做“清客”。
⼀样是寄⼈篱下,不过所依赖的从亲情变成了友情。
对姜夔来说,这⽆疑是莫⼤的讽刺。
好在,他所依靠的那些达官贵⼈,倒还是真⼼赏识他的。
在姜夔的社交圈⼦⾥,不乏萧德藻、杨万⾥、范成⼤这样的著名诗⼈。
得到他们揄扬,姜夔名声远播,⼠⼤夫争相与他结交。
《浣溪沙·钗燕笼云晚不忺》姜夔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浣溪沙·钗燕笼云晚不忺》姜夔宋词注释翻译赏析《浣溪沙·钗燕笼云晚不忺》姜夔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浣溪沙·钗燕笼云晚不忺》由姜夔创作。
这是一首爱情词。
上阕由女子之容妆写出女子之心声,笔笔都写出足不出户的古代女子之特征——用情专执。
下阕由风中之杨柳说到风中之鸳鸯,语语都见得饱读诗书的古代读书人特征——尔雅温文。
女子只是直说,读书人则言必用此兴。
但他比兴用得好,以眼前景,喻心中情,又纯似口语。
作品原文浣溪沙辛亥正月二十四日,发合肥钗燕笼云晚不忺。
拟将裙带系郎船。
别离滋味又今年。
杨柳夜寒犹如自舞,鸳鸯风急不成眠。
些儿闲事莫萦牵。
作品注释1、钗燕:带有燕子形状装饰之钗。
2、笼云:挽结云鬟。
忺:高兴、适意。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与情人依依惜别的情词,作于绍熙二年辛亥正月二十四日离别合肥之际。
此一别,很可能就是白石与合肥女子最后之别,至少本年之后,即成生离死别。
此后,白石陷入“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的“情结”,演化为白石一生的'肠断史,生出南宋词中之一段奇情异彩——白石怀人系列词。
这是白石与合肥女子分别时,所始料不及的。
上片从女子一方写惜别。
“钗燕笼云晚不忺。
”钗燕者,带有燕子形状装饰之钗。
笼云即挽结云鬟。
忺,高兴、适意。
晚来梳妆,钗燕笼云,然而,打扮起来,却掩饰不住愁容惨淡。
起句写女子之美丽容妆,次句写其言为心声。
“拟将裙带系郎船。
”裙带如何系得住郎船?真是无理而妙。
白石论诗有四妙,其一是“理高妙”,即“碍而实通”,看似无理,实真有理,且自然而妙。
痴语最见痴情,故妙。
用女子之物,道女子之情,又妙。
“别离滋味又今年。
”“又”说明别离已非一次,只有体味过别离滋味的人,才能在临别之前,体会到即将来临的那种别离滋味。
语意从李煜《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中化出。
喃喃一语,辛酸何限。
凄凉的情味,与美丽的容妆,自成鲜明对比,无限伤情,尽在其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姜夔的爱情词颍上县八里河中心学校肖方全邮编:236200姜夔处于南宋后期这一令人灰心失望的年代,但苟安后的平静,使词坛出现了骚雅的风气。
姜夔正是适应了这种风气的需要,而开辟了清雅词派。
其较有代表的爱情词更体观了他创造的清空醇雅的词境,为后世带来了一阵快意的凉风。
下面就其爱情词的表现内容和艺术成就加以论述。
一、从爱情词的表现内容上看爱情这一亘古不变的话题是中国诗词的滥觞。
从《诗经》名篇《关瞧》开始,“关关瞧鸣,在河之洲。
窥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方”。
都是吟唱相思相恋之情的。
楚辞中的《湘君》、《湘夫人》也是男女深切企盼对方,思慕哀怨。
其后,汉乐府缘情而发,南北朝民歌,唐人的浪漫生活都从男欢女爱中获得无穷的灵感,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爱情佳作。
至北宋,林逋的“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末成”(《长相守》),晏殊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欧阳修的“寸寸柔肠,盈盈粉泪”《踏莎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生查子》,柳永的“无语凝噎”《雨霖铃》“衣带渐宽《风栖梧》”苏轼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干行”《江城子》,周邦彦的,“人入风后入江云,惰似雨馀黏地絮《玉楼春》”。
词至南宋,有李清照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辛弃疾的“旧恨春江流不尽,断恨云山干叠(《念奴娇》)”。
以上关于爱情的辞意举不胜举。
诗歌贵于真情,爱情又是有恒久迷人的魅力,所以,爱情的话题千百年来被人传嘱,千万诗人以独有的枝艺倾吐心声,这是真情的呼唤,是心底的呐喊。
其诉诸于文字也风格各异,有的似大河奔涌,汪洋恣肆;有的如花前月下,小桥流水。
不管形式如何,正如王国维所说:“爱情词应占一席之地。
”①白石词似乎从中悟出了抒写爱情的真谛,词作更让人回味无穷。
1、布衣出身而形成的爱情观。
姜夔从青年时期流宦两湖之间,到中老年依附名流宅院,一生末举。
旷达任意,潇洒出尘的生活态度,却偏偏只能寄人篱下,其忧怨之情多有表露,但忧怨改变不了生活,他一度过着贫病交加的生活,这种潦倒的生活状况决定了他的爱情观必然是低微的。
出入于烟花坊陌,青楼妓馆,与各色俗流女子交结,他师法周邦彦,歌舞风流,定会惹得无数女子为其倾倒,20岁时结交合肥妓,一往情深,以至于几十年后都不能忘记,“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思念之情一天天在噬咬着词人的心,于是后悔当初就不该种下这种相思,由此可见词人对此女子动了真情,然而动了真情的何止一位? 那是作名36岁时寄居范成大石湖居所,临分别时范成大将歌女赠给了他,唤名小红。
二人同归湖州的路上,他曾写过一首《过垂虹》诗曰: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萧。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②真是一唱一和,千般风情,万般旖旎,那种惬意真让他意荡神摇,最终小红还是离他而去。
五年后,作者由苏州石湖到浙江湖州的路上,雪夜经过垂虹桥时,百感交集:双浆微拔,一衰松雨,愁绪渐满空阔。
呼我盟鸥,,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未。
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
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
采香径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 垂虹西望,飘然引去,比兴平生难遏,酒醒脚左,正凝想、明裆素袜,如今安在? 唯有阑干,伴人一霎。
——《庆宫春》作者之所以愁苦,之所以伤心,是能力所不能及也,若能力可及,如身居显赫,或一掷于金,将合肥姻妹和小红纳妾便是,置于跟前身边,耳鬓斯磨。
正因为如此,作者的贫贱的出身,窘困的处境,二可能将其爱情范围定格在上层,转而只能在下层中寻觅,只能如草芥一样在凡尘中卿卿我我。
人们常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但作者的风流个性,完全可以得到很多知己,只要具备基本的素质,经过精心的调教,都可以成为知己,教她音律、教她填词,就完全可以成为作者心中的“伊人”。
如歌妓小红,只是范成大宅园中极普通的一女子但作者竟悉心调教,遂成知音,隔数年之久,仍念念不忘,更不用说绝色佳人合肥姐妹了。
其他词作中还提到燕燕、莺鸢、桃根、桃叶等作者所恋之女子,无一不倾注感情,这是他泛情的表现,或者大而言·之叫做“博爱”。
也就是说,爱可以广泛涉猎,“兼善天下”,依他的观点,每个女子均有可爱之处,这一点颇有情种贾宝王的风神,至少说他将妇女当作与自己地位平等的“人”来看待,具有了平等的爱情观,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持有这种观点则无疑是对封建制度的突破和挑衅,他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2、浓浓的相思之恋,产生了清纯而又美丽的痛苦的效果。
白石的爱情词承袭了周邦彦词写恋情的传统,他的恋情是让人沉醉的,从中可以给人以无穷的精神愉悦。
但作者又极少写男女间的欢愉场面,更多的是以“忧”字起笔,以“苦”贯穿全线,又以“愁”字落笔,读来让.入愁肠百转: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 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
离魂暗逐郎行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一一《踏莎行,燕燕轻盈》这首词仅5 8字,寥寥数语,字字含惰,仿佛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一番感受。
文章能让读者产生共鸣,是创作的最高境界,作者似乎全然不顾读者的接受,埋头写实感。
正是基于对爱情的怀恋与执著,蕴于心底感情的厚积薄发,使得相思相恋纯情似水,不染瑕疵。
梦境是相思的升华,只有思恋到了极致,才会有魂牵梦萦。
体态轻盈,娇声软语,一副妩媚可人之态,这足以让其倾泻其感情。
而且又将心比心,唯恐恋人误以为薄情,于是自我辩解是迫不得已而为之,不信春天可做证,保存的书信可以做证,身上你亲手缝制的衣衫可以做证。
作者的担心与自责,以及对爱情的坚贞,溢于言表。
作者与女主人公邂逅之后,有过一段幸福美好的时光,但作者避而不谈,只写分别后的个人感受,仅“别后书辞,别时针线”就寄寓良深,是风花雪月的再现,是彼此心心相映的见证。
这些还不能表达他们的忠贞,还有离魂暗逐和淮南皓月,词阕中虽没有海誓山盟,海柏石烂,但折射的恋情却是异乎寻常的,是分别后的细细揣摩,是对往事的刻骨铭心。
王国维先生曰:“白石之词,余所最爱者亦仅二语‘淮南皓月冷干山,冥冥归去无人管”③。
先生为何独爱此二语,正是它道出了词人的相思之痛,给人以居高处而观其词的审美效果,其境界并不温馨,是阴冷之中伴随的阵阵隐痛。
另一首《杏天花影·绿丝低拂鸳鸯浦》作于118 7年从武昌行经金陵的途中,“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
”柳丝拂水的春江,本己春意盎然,透露出无限生机的季节,但由于怀入之思,只能用愁眼相对,想当时与心上人分别时,已经上船了,仍然恋恋不舍,倚着船仓不忍离去,可一去竟不得再相见,平添无限感慨。
“算潮水知人最苦。
满汀芳草不能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又——次点明了相思之苦,潮水尚且知道,而人又何以堪?末句极写日暮苍凉,内心烦苦,坐在船头竟不知船儿驶向何处,把作者与恋人的离愁描写到了极致,佃读来仍觉凄美,似有所觉,似有所悟,比起花间词郡种脂粉味的浓艳香软不知要胜却多少倍。
试比较:水晶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温庭筠《菩萨蛮》④温庭筠,晚唐词人,从他开始,人们专心致力于词的创作。
其词作中所写大都是反映娼楼女子的生活和她们的相思离别之情,后来的许多词人专门蹈袭温词的蹊径,竟到词为艳科,以为“诗庄词媚”,他成为花问词派的开创者。
从本词看,温庭筠工于造语,着色浓艳,着力描写一个妇女卧室的雅致,服饰的华美,其表现思想从前两句可以看出是怀念远行的梦中人之思,但全词无任何真情实感,只是漫天铺地的堆积华丽的语言,给人以窒息之感。
总之,白石爱情词能摆脱掉娇艳柔媚的轻浮态度,不用藻饰而风情独绝,融自己的真情实感而无一点尘浊气息。
同时他用相思的笔触写恋情,产生了清纯美丽的痛苦之效果。
3、作者深情寄托无着的感慨。
前段已经提及,姜夔衣终生,幼时孤贫,依靠姐姐生活。
青年时期寓居合肥,后又漫游吴越,并长期住在杭州,此后他浪迹江湖,奔波于江南江北,以诗文词曲游于名公贵人之门,过着清客式的生活,不免有寄人篱下之悲和身世漂泊之叹。
这些在他的爱情词中均有表露。
由于自己无法与所恋情人相会,只能在去会面的路上求得些许精神慰藉。
“金陵路,莺吟燕舞。
”(《杏天花影》)金陵自古是繁华的都城,到处是一片轻歌曼舞,然而这歌舞升平的城市竟没有自己的去处,眼下已是黄昏,我的船又将泊在何处?在思念恋人的同时,身世漂泊的孤独和茫然无措的悲伤一齐拥上心头。
可作者并没有“飘飘伺所依,天地一沙鸥”的释然,我们仿佛听到的是船头一声沉重的叹息,一位清瘦的词人仰天喟叹:“心归何处!情归何处!魂归何处!”江湖游士的渺茫前途,贫穷和疾病的困扰,词人怎能不愁苦?又怎么可能欢笑起来呢?“亭皋正望极,乱落红莲归未得。
多病却无力气……”(《霓裳中序第一》)姜夔作此词时是11 8 6年,是年他才三十多岁。
其友人苏迥也曾说:“白石潘姜病更贫,几年白下往来频。
歌词剪就能哀怨,未必刘郎是后身。
”于是在他的爱情词中愁苦悲伤之声不绝于耳。
“暮愁渐满空阔”,“伤心重见”;(《庆宫春》)“奈愁里、匆匆换时节”;(《瑟琶仙》)“难剪离愁于缕”,(《长亭怨慢》)“又将愁眼与春风”,“算潮水知入最苦”:(《杏天花影》)“动瘐信轻愁似织”。
(《霓裳中序第一》)几乎每首爱情词中均可见到“愁”字,“这次第,怎个愁字了得?”这愁风愁雨虽然:是相思之苦痛直接酿成,但凄凉的怀抱中也充斥着深情无处渲泄的有郁闷。
文学史上经常提到的姜夔性格放旷任意,潇洒不羁,歌舞风流。
读其爱情词中引据的几个人物(当然为词的内容服务),每每以本人自况,从中也可以体会到他感情无处寄托的无奈:(1)飘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
(《冕裳中序第一》)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载:阮公(籍)邻家妇有美色,当垆沽酒。
……阮醉,便卧眠其侧。
夫始殊疑之,何察,终无他意。
此处作者自比阮籍的放诞无羁。
(2)何逊而,令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暗香》何逊;南朝梁人。
他曾任扬州法曹参军,府舍有梅花一株,他时常对花吟咏。
后来回到洛阳想念此梅,请求再往。
到了扬州,花正盛开,他对此徘徊终日。
此处作者以何逊自况。
(3)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暗香》压西湖:指北宋初西湖孤山处士林逋。
他曾手植梅花千株,吟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千古名句。
作者与钟爱之人天各一方,跟前身边,—片空虚,对酒当歌,可解一时郁闷,便学阮公放荡:寂寞之时,不妨对花吟咏,花中可见美人的倩影。
然而酒醒花落之后,一切又复如往昔:残羹冷炙,杯盘狼藉;枯枝败叶,疏影横斜,这多像作者错乱空虚的心境。
姜夔在词中听借人物的经典传说,是心仪已久的,前人、所做的便是自己的影子,或心有灵犀,或者干脆说就是自己。
以上所举的几位都是感情无以寄托的典范,那么既然以他们自比自况,既然与他们心灵相通,自己又何去何从呢?二、从爱情词的艺术成就看:与姜夔并称“双白”的南宋词人张炎对自石词评价甚高,高就高在清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