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中的存在哲学概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卷第1期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2月 Journal of Hebei PolytechIlic UIliversi留(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 7No.1 Feb.2007
文章编号:1673-2804(200701枷91书5
饮食文化中的存在哲学
任辉
(枣庄学院中文系,山东枣庄277160
关键词:饮食;本能;需要;生存状态
摘要: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一种很特殊的文化现象,不仅极为发达,而且自古及今的史实和艺术作品多有涉及和记录,其中以艺术作品《水浒传》和《红楼梦》里的描写最有典型性。从生物学角度上说,饮食属于动物的本能性行为;而按照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来说,则属于“低级需要”层次,并深含生命信息;饮食行为在中西方的文化对比中也有很大的差异,从中可以显示出处于两种不同的文化氛围里面的人们的不同的生存状态。
中图分类号:G 02文献标识码:A
史载:“唐代张巡守雍丘城,城中食尽,虑将有变,巡乃出其妾,对三军杀之,以飨军士,日:‘诸公为国家努力守城,一心无贰,经年乏食,忠义不衰。巡不能自割肌肤以啖
将士,岂可借此妇人,坐视危迫’。将士皆泣下,不忍食。巡强令食之。乃括城中妇人,既尽,以男夫老少继之。所食人口二三万人,人心终不离变。”(《旧唐书・张巡传》克劳塞维茨说:“战争是政治的继续”。那么这时张巡所要维护的政治目标是什么呢?应该是他自己所说的“忠义”,他究竟尽到了一位臣子所应该尽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责任和义务。而这种人吃人的现象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是非常不鲜见的,并且往往既不是因为食物匮乏,也不是因为某种“政治”原因。
明末清初学者周亮工在其《固树屋书影》一书中记载了一件非同寻常的事:“相传海忠介(海瑞有五岁女方啖饵(食物,忠介问饵谁与。答日:‘僮某’(某个家仆。忠介怒日:‘女子岂能漫取僮饵。即能饿死,方称吾女’。女即涕泣不饮啖,家人百计进食,
卒拒之,七日而死。”也就是说,历史名臣海瑞仅仅因为五岁的女儿吃了家仆送与的
食物便逼其饿死,亲身实践程颐所倡导的“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二程遗书》(卷三的伦理原则。
以上两个事例仅仅涉及“吃”的独立行为,尚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饮食文化”,但是我们也可以从
收稿日期:2006旬2.10 中感受到简单的“吃”这种行为的背后可能隐藏着的非同寻常的内容。
在迄今为止的世界文明史上,中国的饮食文化可谓是一枝独秀,别有洞天。
秦永洲在其《中国社会风俗史》的第二章《饮食风俗》中,对中国的饮食文化前后共用了四个“博大精深”的判语,在该书总数为八章的内容中是绝无而仅有的。我以为其“博大精深”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上:
一是语言层面。诸如“民以食为天”这样的俚语格言,在我们的民族语言中甚为丰富,特别是在民间口头语言中更是俯拾皆是、日间常用的。这是其它民族所难以想象的。
二是表现在物质的饮食消费上。在我们几千年的文化史里,饮食的色香味形器五个方面的发展,均走向了极致,实在是难以尽述。对此,秦永洲赞而叹日:“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无论从食料的精细高档,烹任技术的精湛考究,食品样式的丰富多彩, 都是足以让外国人叹为观止的!在饮食上,中国人几乎耗尽了全部美食艺术智慧。”…
这样的智慧主要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一,主食、副食与调味品原料的丰富性。“一位西方植物学家说,中国人吃的蔬菜有六百多种,比他们的多六倍。”121而今其采食范围仍然在不断扩大。
万方数据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7卷
二,制作方法和工艺的多样性与精致性。据不完全统计,不算少数民族和零食的制作方法和品种,全国日常食用面点的品种就已达四五十种之多,制作方法和口味也各有十余种,并产生了众所周知的诸大菜系,仅四川的菜肴和小吃就有五千多种。
三,对五官感觉的极致性追求。在我国食品有色香味形器五类之说,分别对应人们的五官感觉,且对食品这些外在因素的追求有时实在是己经达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程度。《中国社会风俗史》记录了这么几个例于:西晋士族何曾“性奢豪,务在华侈。……日食万钱,犹日无下箸处”,蒸饼不是正好裂做“十”字就不吃;西晋的萄勖在宴席上能准确地指出某道菜肴是“劳薪所炊”。
所以作为西方人的利玛窦对此很不理解,他在晚年写的《中国札记》一书中很感叹地说:“‘他们的礼仪那么多,实在浪费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连‘简单地谈谈中国人的宴会’也用去了利氏几千字的篇幅。这种把食文化推广到各种人际关系领域, 淋漓尽致地发挥食文化的功用,正是至今仍为世人所感叹的中国文化的一大特
质”∞J。
举例来说,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对饮食描写较多且有相当代表性的当属《水浒传》里面的吃喝与《红楼梦》中的宴饮。前者是只讲吃,五步吃三步;而后者的叙述较注重饮食的花色、规则以及饮食格调。以《水浒》(一百回本为例,据我统计,在前七十一回中,略略提及、一笔带过的不算,仅详细或者较为详细的吃喝场面的描写就有一百余处,并体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好汉相聚,不分时间与环境即入酒店就座开吃。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里史进到达县城里的时间没有说明,碰到鲁达与李忠并不多
言语便一起走进了酒店。类似的描写非常多。这种模糊用餐时问的做法在这本书里很常见。
二,连续地吃喝,已不顾常理。著名的第二十三回里,武松打虎前后不长的时间内,一共吃了四斤牛肉(古制,但是按现在的标准也有二斤七八两的样子,喝了十五碗劲酒。而在打虎归来后因众猎户的款待仍旧继续照吃不误;第四十三回《假李逵剪径劫单人黑旋风沂岭杀四虎》里有一小节:“三十来个士兵,自村里吃了半夜酒”直至四更前后,在朱富设下酒肉计时依然“酒肉到口”“风卷残云”。
三,吃人的恶俗。《水浒》中写到吃人的地方共有五次以上,其中人肉铺子三处:孙二娘的人肉包子铺是众所周知的;另外还有两处:一是梁山的朱贵酒店,二是催命判官李立的揭阳岭酒店。直接描写吃人的场景有两处:第四十一回杀吃了黄文炳,另一处是四十三回李这烧吃李鬼的腿肉。
就其本质而言,这两次吃人与张巡的吃人,应该并无不同。
四,几乎每吃必有牛肉,常见的场景是动辄“熟牛肉切二斤来”。但是古代的肉是极为稀缺而匮乏的,所以古代饮食结构中动物蛋白含量很少,更何况牛在古代是主要的畜力。《礼记・‘王制》规定:“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豕,
庶人无故不食珍。”直到明清之际,仍把偶尔吃上一点肉(主要指猪肉或者禽肉称为“打牙祭”。甚至在明代规定,肉食的类别要与官员的品级相对应,比如御史这一级别就不得食用较为贵重的鹅。几千年来因为粮食的匮乏而使各个王朝不得不无数次地禁酒,肉食的稀缺就可想而知了。汉代与清代政府更是明令禁止宰杀耕牛的。
相比较而言,《红楼梦》就吃得十分儒雅,十分精道。
一食品的精致与考究。最典型的例子就要数第四十一回刘姥姥在大观园里见识的“茄鲞”,制作它要经过三个阶段、九道工序,要十几只鸡作配料。与之相较,
《水浒传》里的食品制作就简单多了,级别较高的酒席也就是常常提及的“鲜鱼、嫩鸡、酿鹅、肥鲜、精肉、时新果子之类”。